全鋼結構工業廠房門式鋼架工程吊裝施工組織設計方案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02244
2024-09-04
26頁
8.95MB
1、全鋼結構工業廠房門式鋼架工程吊裝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1.工程概況32.主要工作量3二.主要設備與穩定性計算3一. 施工組織81.施工組織82.制度83.準備:84.隊伍選擇:9四.安全防護與措施101.安全防護102吊裝工藝流程圖:11B.試吊121).試吊準備122)試吊12E屋面梁吊裝14G地錨設置示意圖15H安全繩的掛設:161.防止吊車傾翻措施192.防止高空墜落措施193.防止高空落物傷人措施194.防止觸電、氣瓶爆炸措施205.安全文明措施206.其他安全保證措2、施21D型卸扣技術參數25工程概況1.工程概況1. 工程名稱:2. 建筑特點:本工程為全鋼結構工業廠房,分為3#、4#兩個單體,其中3#倉庫建筑面積約6051.5m2,4#倉庫建筑面積約10783.5m2,總面積約16835m2。3#倉庫最大跨度為49M,柱間距為7.5M,女兒墻頂高度為7.6m;4#倉庫最大跨度為54.6M,柱間距為7.5M,女兒墻頂高度為7.6m。屋面梁為焊接H型鋼梁,人字形結構;整榀鋼梁總重約3.5T;屋面與墻面為C型簡支檁條。屋面及墻面圍護均采用壓型彩色鋼板。屋面每隔一跨設置順坡氣樓。2.主要工作量安裝范圍:鋼柱、鋼梁、支撐、檁條以及屋面板、墻板。主要構件:梁柱、支撐、3、C型檁條和屋面及墻面彩板等。工作量分析:鋼柱共214支,最大單重約0.6T噸;鋼梁共286支,最大單重約0.7T,三支鋼梁拼接最總約1.7T二.主要設備與穩定性計算1、設備選用根據前一章的技術參數,鋼柱最重為0.6T,鋼梁三節拼裝為1.7T。按照此條件,查施工手冊得知: QY16D型(徐州)汽車起重機在支腿全伸、側向和后向作業,全伸臂長24.2米時,工作幅度10米時,起升高度可達22.55米,可起重量可達4.5噸,滿足本工程吊裝要求。根據吊裝區域選用QY16D型(徐州)汽車起重機。具體計算分析:鋼梁為兩跨雙坡結構共7(5)段,在吊裝時先采用兩點吊安裝邊跨3段拼裝的鋼梁(約1.7T),按要求布置4、吊點,吊點用卸扣鎖住,吊鉤、吊點與鋼絲繩同在一條直線再采用兩點吊安裝跨中一段鋼梁(約0.65T)(后附鋼結構安裝圖、鋼結構堆場布置圖、吊點布置圖)。按鋼梁1.7T吊裝,驗算如下:A吊機的選用:吊機選用QY16D型(徐州)汽車起重機最大作業半徑:R=10m 最大地上揚程:L=22.55m吊臂高度=安裝基面高度+吊鉤高度+吊索高度+安全高度其中:安裝頂面高度11M 吊索高度6M 大鉤高度1M 安全距離2M故吊臂垂直高度應滿足20M額定起重量 :G=4.5T 支腿跨度:5.34M5.1M吊裝載荷 Q1 鋼梁重:Q=1.7T 不均勻系數:K1=1.1 動載系數:K2=1.05風栽系數:K3=1.3 基5、本風壓:W0=0.5KN/M2S:迎風面積 S鋼梁 =(0.5+0.7)24/2=14.4m2結構風載:W1 =K3 W0 S鋼梁=1.30.514.4=9.36KN=0.95T計算載荷:Q計 =Q K1 K2 +W1 =1.71.11.05+0.95=2.9T吊鉤重:q1=0.25T 吊索具重:q2=0.2T吊裝載荷:Q1= Q 計+q1 + q2 =2.9+0.25+0.2=3.35T結論:4.5T3.35T 故安全B鋼絲繩的選用 自鋼梁一端向內各6米為吊點,另一端7米,吊點間距10米,起吊鋼絲繩長10米,吊鉤高出吊點6米,鋼絲繩與鋼梁間的夾角略大于30度,取鋼絲繩-鋼梁水平夾角:50.16、度(后附吊點布置圖、計算簡圖).計算每根鋼絲繩的實際拉力FF= Q計/2Sin50.1=2.9/2Sin50.1=2.9/2*0.77=2.3T=22.52KN吊裝用鋼絲繩:查表選用6*37+1型D=19.5MM鋼絲繩其抗拉強度為1900N/MM2, 破斷拉力總和為268KN其容許拉力驗算如下:由公式P=T*c/K 得:P=268*0.82/8=27.47KNP-為容許拉力(KN)T-為鋼絲繩的破斷拉力總和(KN)(查表得T取268KN)C-為換算系數查表取0.82.K-為鋼絲繩的安全系數(查表得K 取8)結論:22.52KN 27.47KN 選用6*37+1型D=19.5MM鋼絲繩安全。C.7、卸扣選用采用額定載荷12噸(11/4型)卸扣驗算如下:端部配件=實際起重量*4(安全系數)= 2.9*4=11.6T 37.36KN結論:安全擬鋼柱傾倒15度計算地錨的安全驗算:(地層選用中密度砂土,粘結強度特征值取105Kpa)在鋼柱傾倒15度時鋼絲繩的受力為9.4KN。地錨的垂直方向抗拔強度為:F=3.14*0.048*1.7*105=26.9KN9.4KN結論:安全H安全繩的掛設:門架建立穩定單元后,施工人員方可在屋架上行走,作業時必須隨時將安全帶的掛鉤掛在安全繩上,不得脫鉤。門架建立穩定單元后,在門架鋼梁的兩端(和中間)固定“安全繩立桿”。立桿由L50*4角鋼制成,角鋼下端開214的空8、,與鋼梁上檁條托板通過緊固螺栓固定,角鋼上端開114孔,安全繩栓于該孔內。注意事項1.吊裝前對就位的吊車支腿受力部位進行嚴格檢查,保持地面受力狀況基本一致,標高統一。2.吊裝現場指揮員與吊車司機在吊裝前應進行溝通,統一旗語、哨聲,同時設立專用手語;確保在統一指揮下步調一致。3.本項目采用鋼絲繩捆綁起吊,由于構件為H型鋼邊角易造成鋼絲繩損壞,在構件與鋼絲繩結合處用48鋼管對剖設置護角,防止鋼絲繩損壞和滑移。梁在高空對接時使用吊籃示意圖梁端與柱子連接處固定使用竹梯六、專項保證措施1.防止吊車傾翻措施(1).吊裝現場道路必須平整堅實,回填土、松軟土層要進行處理。如土質松軟,應單獨鋪設道路。起重機不得9、停置在斜坡上工作,也不允許起重機兩個邊一高一低。(2).嚴禁機械設備超負荷使用,帶病作業。吊裝機械使用前須進行試吊(3).禁止斜吊。斜吊會造成超負荷及鋼絲繩出槽,甚至造成拉斷繩索和翻車事故。斜吊還會使重物在脫離地面后發生快速擺動,可能碰傷人或其他物體。(4).綁扎構件的吊索須經過計算,所有起重工具,應定期進行檢查,對損壞者作出鑒定,綁扎方法應正確牢固,以防吊裝中吊索破斷或從構件上滑脫,使起重機失重而傾翻。(5).不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構件設備。(6).禁止在六級風的情況下進行吊裝作業。(7).指揮人員應使用統一指揮信號,信號要鮮明、準確。起重機駕駛人員應聽從指揮。2.防止高空墜落措施(1).操作人10、員在進行高空作業時,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安全帶一般應高掛低用,即將安全帶繩端的鉤環掛于高處,而人在低處操作。(2).在高空使用撬扛時,人要立穩,如附近有腳手架或已裝好構件,應一手扶住,一手操作。撬扛插進深度要適宜,如果撬動距離較大,則應逐步撬動, 不宜急于求成。(3).如需在懸高空的屋架上弦上行走時,應在其上設置安全繩。(4).登高用的梯子必須牢固。使用時必須用繩子與已固定的構件綁牢,梯角采取防滑措施。梯子與地面的夾角一般為6570 度為宜。 (5).安裝有預留孔洞的樓板或屋面板時,應及時用木板蓋嚴。(6).操作人員不得穿硬底皮鞋上高空作業。3.防止高空落物傷人措施(1).高空立體交叉作業時,11、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地面交叉工作人員應滯后兩空進行施工,避免被墜落物砸傷。(2).有墜落危險的地段需采取設防護標志,有專人監護。(3).高強螺栓施工時,須是兩人配合施工,高空操作人員使用的工具、零部件等,應放在隨身佩帶的工具袋內,嚴禁從高處往下拋擲任何物資材料。(4).吊裝繩索必須在使用前進行檢查,發現斷絲、破股立即更換。吊裝繩索必須滿足五倍的安全系數。吊裝作業時,吊臂和吊裝構件行走范圍內嚴禁站人。(5).所有高空作業人員必須從專用爬梯及安全通道上下,嚴禁隨意攀爬。(6).在高空用氣割或電焊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火花落下傷人。(7).地面操作人員,應盡量避免在高空作業面的正下方停留或通過,也12、不得在起重機的起重臂或正在吊裝的構件下停留或通過。(8).地面操作人員必須戴安全帽。(9).構件安裝后,必須檢查連接質量 ,只有連接確實安全可靠邊,才能松鉤或拆除時固定工具。(10). 吊裝現場周圍應設置臨時警戒線,禁止非工作人員入內。4.防止觸電、氣瓶爆炸措施(1).所有臨時電源和移動電動工具必須設置有效的漏電保護開關。(2).每臺大型用電設備應有專用的開關,實行“一機、一閘、一漏、一箱”,嚴禁一閘多用。(3).非機電人員嚴禁動用機電設備。(4).起重機從電線下行駛時,起重機司機要特別注意吊桿最高點與電線的臨空高度,必要時設專人指揮。(5).電焊機的電源長度不宜超過5 m,并必須架高。電焊機13、手把線的正常電壓,在用交流電工作時為6080V,要求手把線質量完好無損,如有破皮情況,必須及時用膠布嚴密包扎。電焊機的外殼應該接地。(6).搬運氧氣瓶時,必須采取防震措施,絕不可向地上猛摔。氧氣瓶不應放在陽光下曝曬,更不可接近火源。還要防止機械油落到氧化瓶上。(7).氧氣瓶、乙炔瓶的距離不小于5m,安全管理人員要定時檢查。5.安全文明措施(1).按程序施工,作業順序合理,不因工序顛倒造成返工和阻礙其他項目作業。(2).班組工具房,材料須按總平面管理要求擺放,并有適當的保管防護措施。(3).構件進場要合理堆放,不影響施工場所交通和其他專業正常施工,做到工完料清。(4).要有組織地定期對現場的文明14、施工進行巡回檢查6.其他安全保證措施(1).施工班組每日堅持進行安全活動,有針對性的提出當天施工作業的安全注意事項,施工班組的安全活動每天記錄,由現場安全員定期檢查安全記錄情況。(2).施工人員進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兩米以上高空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并保證不得脫鉤,穿好勞保鞋,吊車指揮人員指揮時,精力要集中,指揮信號必須清晰,準確,注意周圍環境。吊裝區域設置警戒線,嚴防其他專業施工人員入內。(3).起重指揮應由技術熟練,掌握起重機性能,并取得上崗證的人員擔任。指揮時應站在能夠照顧到全面作業地點,所發出起重信號應標準統一,作到指揮準確、哨音洪亮、信號清楚。(4).禁止超負荷吊裝和斜吊,吊物的重心15、必須與吊鉤在同一垂直線上。每次吊裝作業,要認真檢查吊具、索具,發現不能正常使用的吊具和索具必須及時更換。(5).鋼柱柱頭和平臺梁安裝連接的高空作業及屋面梁連接的高空作業,應設置可靠的工作臺,每根鋼柱安裝時設臨時爬梯。 (6).屋面梁上方拉設安全繩(鋼絲繩)便于掛安全帶,確保施工人員安全。(7).現場施工用高壓、低壓線路及設備,應按照施工方案及有關電氣安全規程安裝和架設,保證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和良好的絕緣。電氣控制箱必須有門、帶鎖,配有防雨設施,并安裝漏電保護器,其外殼接地或接零。(8).電氣設備所用保險絲(片)的額定電流應于其負荷容量相匹配,嚴禁用其它金屬絲代替保險絲(片)。安全事項作業步驟作業16、內容及安全事項備注起吊前準備1、須先交適當尺寸之水平安全母索附掛于鋼梁上;2、起吊前須用控制繩系于梁上,使梁在吊裝時以利方向控制防吊升中旋轉,以利安裝及安全;3設置警戒措施,嚴禁進入起重機旋轉半徑及吊物下方。鋼索、扣環繞穿過吊耳上1、起重機之吊鉤下降至鋼梁堆置處;2、地面之吊掛作業人員將扣環穿過吊耳之預留孔,再將鋼索鋼索穿過扣環,確認各部緊密連接后,再將鋼索掛于吊鉤上。起重機起吊1、由吊掛職作業指揮人員依一定之運轉指揮信號指揮起吊;墜落防止措施1、鋼構組配作業主管須檢查作業勞工之器具、工具、安全帽及安全帶并汰除不良品;2、垂直向之移動須利用安全爬梯進行攀爬,不得爬鋼柱;3、水平向之移動須利用設17、有水平安全繩并掛安全帶移動至作業位置;解開吊掛鋼鎖、扣環1、高架工解開掛在鋼梁吊或接合板位置之扣環,并避免扣環、鋼索飛落;2、鋼梁于安裝吊索松放前,鋼梁兩端腹板之接頭處,應各有二個螺栓裝妥;七.應急預案1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工程名稱期限責任人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日期一.目的為確保我項目部高處墜落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有效地開展搶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員工及相關方生命安全風險,特制定本預案。二.組織機構及職責由項目部成立應急影響指揮部,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組長:具體分工如下:1、 *蘇負責現場,任務是掌握了解事故情況,組織現場搶救。2、 *林負責聯絡,任務是根據指揮小組命令,及時布置現場搶救18、,保持與當地電力、建設行政部門及勞動部門等單位的溝通。3、 *峰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做好當事人、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三、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措施1、 迅速將傷員脫離危險場地,移至安全地帶。2、 保持呼吸暢通,若發現窒息者,應及時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機能障礙,應立即解開傷員衣領,消除傷員口鼻、咽、喉部和異物、血塊、分泌物、嘔吐物等。3、 有效止血,包扎傷口。4、 視其傷情采取報警直接送往醫院,或待簡單處理后去醫院檢查。5、 傷員有骨折、關節傷、肢體擠壓傷,大塊軟組織傷都要固定。6、 若傷員有斷肢情況發生應盡量用干凈的干布(滅菌敷料)包裹裝入塑料袋內,隨傷員一起轉送。7、 預防感染、止痛,可以給傷員用19、抗生素和止痛劑。8、 記錄傷情,現場救護人員應邊記錄傷員的受傷機制,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等第一手資料。9、 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10、 項目指揮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2吊裝傾覆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工程名稱*(中國)有限公司新建3#、4#倉庫工程期 限至竣工日責任人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日 期2010-3-20一.目的為確保我項目部吊裝傾覆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有效地開展搶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員工及相關方生命安全風險,20、特制定本預案。二.組織機構及職責由項目部成立應急影響指揮部,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組長: 具體分工如下:1.*蘇負責現場,任務是掌握了解事故情況,組織現場搶救。2.*林負責聯絡,任務是根據指揮小組命令,及時布置現場搶救,保持與當地電力、建設行政部門及勞動部門等單位的溝通。3. *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做好當事人、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三.吊裝傾覆事故應急措施1.第一時間清理現場施工人員人數,立即檢查發現有無人員傷害及時救助。2.現場指揮迅速判斷事故,有無進一步擴大或蔓延的可能,如有,組織現場人員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處置,現場無能力處置,應立即向總報、業主及當地安全部門通報,求助社會力量搶險。3.設立警戒帶杜絕外人圍觀或進入事故區域,并疏散除搶險設備及人員外的所有人員及起重設備、材料。4.安全人員對現場進行拍照,攝影,并加以保護為事故原因分析創造條件。5.會同監理、業主進行事故現場處理方案確定并實施。6第一時間上報總公司及當地安檢部門于予處理。D型卸扣技術參數圖52 D型卸扣表58 D型卸扣G210技術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