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廠聯合站凝液排放流程改造工程HSE作業計劃書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04018
2024-09-04
25頁
421.63KB
1、編號:SJHN.JZY-XX采油廠聯合站凝液排放流程改造工程HSE作業計劃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1.1項目主要內容31.2作業地點31.3作業環境31.3.2自然環境41.4外部依托51.5編制依據52.1作業單位情況簡述52.2作業組織機構及職責62.2.1組織機構62.2作業組織機構及職責72.2.3現場負責人職責72.2.4現場HSE監督員職責82.2.5技術人員職責92.2.6施工人員職責92.4.1作業機械設備配置113.1作業前準備及要求143.1.6檢查設備、機具,保證設備良2、好運轉,機具正常使用153.2作業方案155.1應急反應小組組織機構:185.2應急小組職責:195.3應急信息的收集與整理195.4應急搶險的原則205.5應急狀態的起始和解除205.6應急善后處理205.7應急預案215.7.1火災、爆炸事故的應急預案215.7.2受傷應急預案215.7.3觸電應急預案:225.7.4窒息的應急措施231 項目概況 1.1項目主要內容 1.1工程概況 xx聯合站天然氣管線和火炬放空線有3處凝液排放點使用導靜電軟管將凝液排向200L油桶,桶滿后運至污油池。冬季排液操作頻次高,1次/2小時,操作風險較大。火炬區域分液罐無凝液裝車流程,罐內凝液無法排放。 為消除3、風險并解決火炬分液罐凝液裝車問題,特編制本方案。 1.2作業地點 施工地點位于xx采油廠xx聯合站內。 1.3作業環境 xx聯合站污水處理間內作業空間狹小,工藝管線流程較復雜。經與采油廠現場勘查,工作介質油氣含量低;更換填料時受限空間作業易發生窒息中毒事故。施工位置及疏散路線如附圖所示: xx采油廠xx區域距離xx市區約300公里,區域內為戈壁荒漠地貌,土壤類別為四類。在xx生活點附近有少量哈薩克斯坦族居民居住。聯合站離xx生活點1.5公里 1.3.2自然環境 區域屬大陸性溫帶干燥氣候,干燥少雨,冬季嚴寒,夏季酷熱。四季多風,降雨極稀,蒸發量大,熱量豐沛,日照時間長,冬季晝夜溫差懸殊。施工階段4、需注意防風、防凍。極端最高氣溫42.2,極端最低氣溫-28.7,月平均最高氣溫36.1,月平均最低氣溫-16.5,最大風速40m/s;年平均風速20m/s。 施工階段氣象條件:多風,白天平均溫度2,夜間溫度-17 1.4外部依托 外部依托本工程施工地位于xx聯合站廠區內,離xx生活點近,施工及應急便利。 1.5編制依據 1.5.1xx油田分公司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5.2xx油田分公司密閉系統打開安全管理規定 2 作業單位基本情況 2.1作業單位情況簡述 集團公司現有資質為:化工石油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5、機電安裝工程施工總承包貳級;鋼結構工程施工專業承包壹級、化工石油設備管道安裝工程施工專業承包壹級、管道工程施工專業承包壹級、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專業承包壹級、公路路基工程專業承包壹級;建筑裝修裝飾工程施工專業承包貳級;建筑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貳級;防腐保溫工程專業承包貳級;消防設施工程專業承包叁級;具有國家“A2、A3級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I級鍋爐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三級電力設施裝(修,試)許可證”,“GA1乙級+GB1級+GB2級+GC1級+GD1級壓力管道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具有北京中建協認證中心有限公司頒發的 GB/T1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證書,GB/T24001:20046、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和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資質證書等。 公司具有國家注冊的進出口貨物資格和對外承包工程、開展勞務合作業務資質證書。 2.2作業組織機構及職責 2.2.1組織機構 2.2作業組織機構及職責 2.2.1組織機構 2.2.2職責 項目經理職責 a為施工提供必要的、合理的資源,并保障資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2)組織相關人員對施工方案進行學習及可行性論證,協調解決施工過程產生問題。 b在應急反應中對資源進行總協調,為應急急救提供資源保證。 2.2.3現場負責人職責 a全面負責施工作業的實施,對施工過程中的HSE負現場管理責任。 b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和施工7、機具,落實施工過程中使用的車輛、材料,解決施工中的重大問題。 c及時和建設單位溝通、協調解決現場工作。 d在應急反應中負責全面指揮工作,負責規定級別權限內事故的調查處理組織工作。 e督促監護人和施工人員等履行安全責任,落實作業指導書中各自負責的安全措施,并互相檢查,確認落實后方準施工; f施工過程中,對現場施工人員的“三違”行為,均有批評教育、制止或處罰權,發現不能保證施工安全時,有權停止施工,排險后方可重新施工。 2.2.4現場HSE監督員職責 a對施工全過程進行監護、檢測、落實風險控制措施,并對施工中出現的不安全行為和因素進行制止、處罰。 b收集、傳遞來自于建設單位的有關HSE信息。 c負8、責施工的HSE作業計劃書及應急預案的宣貫,使作業人員掌握施工作業過程中的風險及消減措施,熟悉掌握應急預案。 d嚴格按照作業許可票施工,隨時檢查作業現場安全狀況,發現違章或不具備安全作業條件時,有責任及時停止施工作業,待整改完畢經檢驗合格后方可施工。e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必須按照制定的應急預案采取必要的措施搶險,并立即報告生產單位。 2.2.5技術人員職責 a技術人員勘察現場并編制切實可行的作業計劃書。 b現場技術人員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并監督、檢查措施及計劃書的執行情況。 c做好施工前的技術、安全施工的準備工作及安全技術交底。 d制止施工中的違章、違規行為,及時處理工作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9、2.2.6施工人員職責 a施工人員是現場施工具體操作者,對施工安全負直接責任,必須遵守屬地單位的相關安全制度及其他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施工措施。 b作業人員在作業前,必須核準作業內容,確認各項安全措施已落實,雙方監護人均在場情況下,方能施工。 c作業過程中,發現不能保證安全施工、違章指揮時,有權停止作業,經現場負責人、雙方監護人確認隱患整改完畢后方能繼續作業;遇到違章指揮、強令違章操作時,有權停止施工。 d熟悉并掌握應急預案。 e作業人員應按規定擺放設備,正確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器具。 2.3作業人員配置 2.4作業及安全防護、應急設備 2.4.1作業機械設備配置 8 活動式腳手架210、付合格 2.4.2 HSE設備設施配置 2.4.3醫療用品配置 3作業內容及程序 3.1作業前準備及要求 3.1.1甲乙方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組織現場勘察,確認工藝流程,討論并擬定施工方案。 3.1.2嚴格編制施工措施、辦理作業票,且必須經甲乙方生產、安全部門及主管領導審批后方可施工。 3.1.3施工作業前由甲乙方工程負責人必須對全體施工人員現場進行技術、質量、安全交底,并做好記錄。 3.1.4施工前確保消防器材、施工機具、材料全部到場并擺放有序;施工區設立警戒牌,拉設隔離帶,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施工區域;清理施工區域所有有可能存在的危險源;作業過程各方監護人必須全程監護。 3.1.5在過濾器間內將要11、施工的過濾器下方四周鋪滿塑料布以防止污液污染環境。 3.1.6檢查設備、機具,保證設備良好運轉,機具正常使用 3.2作業方案 3.2.1總體要求,三臺改性纖維球過濾器(一級過濾器)、三臺壓緊式改性纖維球過濾器(二級過濾器)每種過濾器均為并聯狀態,在維護時,運行2臺,1臺停運進行維護,3臺過濾器輪流進行維護。因此施工順序為: 3.2.2由采油廠工區操作人員對容器上帶電設備(機泵)進行斷電掛牌(拆除接線并包扎好)。 3.2.3由采油廠工區操作人員關閉流程,排空泄壓過濾器,在如附圖所示位 置加設盲板1至盲板5。 3.2.4拆開過濾器人孔和觀察窗法蘭,使用氣體檢測儀對過濾器內進行氣體檢測,檢測可燃氣體12、濃度不得超過爆炸下限的10%,氧氣濃度不得低于19.5%且不得大于23.5%;H2S含量不大于6.6ppm;CO含量不大于24ppm。氣體檢測合格后,人員方可進入,如檢測不合格,使用防爆軸流風機置于過濾器觀察窗孔口保持強制通風,軸流風機按照施工規范要求接地。直至氣體檢測合格使用防爆工具清理過濾器內纖維球填料。 3.2.5在清理剩余填料和清洗上下篩網時,人員需進入過濾器內,在進入前使用氣體檢測儀對過濾器進行氣體檢測,檢測可燃氣體濃度不得超過爆炸下限的10%,氧氣濃度不得低于19.5%且不得大于23.5%;H2S含量不大于6.6ppm;CO含量不大于24ppm。氣體檢測合格后,人員方可進入,如檢測13、不合格,使用爆軸流風機置于過濾器人孔上保持強制通風,軸流風機按照施工規范要求接地接。進入前再次確認相關的作業票,并檢測氣體濃度。氣體濃度符合要求后,人員方可進入。進入時,人員佩戴安全繩,由專人監護并做好人員進出記錄,人工將廢填料運出室外并拉運至甲方指定場所。 3.2.6為確保人員得到足夠的休息,進入人員要每隔30分鐘更換1次,并在人孔位置每隔30分鐘用氣體檢測儀檢測,當氣體濃度異常時,人員立即撤出,直至氣體濃度符合要求后,在進行作業。 3.2.7 按甲方要求,回填濾料,濾料裝填高度為淹沒視窗。 3.2.8 拆除盲板,恢復工藝流程。 3.2.9 1#過濾器施工完成后以同樣的方法對2#、3#進行維14、護。 3.3.0 所有過濾器維護完成,對過濾器外表面進行清洗后,刷涂綠色漆養護,作業結束,清理現場,回收工業垃圾,恢復現場清潔環境。 4 HSE危害識別、風險削減及控制措施 (工作前安全分析表) 工作安全分析表 記錄編號:日期: 5應急處置 5.1應急反應小組組織機構: (1)應急反應領導:xx(150*)負責、協調施工人員、應急物資、施工機具、車輛總體協調調度,應急突發事件搶險的組織落實。 (2)組織人:(151*)負責施工現場生產組織,施工現場出現突發事件,應急反應領導不再現場時,作為現場應急反應總指揮。 (3)現場聯系人:(132*)與項目部領導保持聯系,現場出現突發事件,負責及時向油建15、公司及建設單位匯報。 (4)現場安全監護人:(135*)負責現場的安全措施的落實和監督,現場出現突發事件,負責及時向急救中心通知。 (5)現場搶險人員:等負責對現場出現的險情采取必要的消除措施。 5.2應急小組職責: 1負責編制本工程項目的應急預案,并負責組織實施。 2發生應急險情時,負責按應急預案指揮現場進行應急救生、逃生。 3迅速判斷險情事態,在確保人員無重大傷害的前提下,組織應急力量進行物資搶險,并負責向本單位應急領導小組匯報險情情況,必要時請求應急救援。 4在公司應急辦公室下達應急指令時,執行應急指令的所有程序和內容,組織本分公司人員,物力參加應急搶險救助行動。 5.3應急信息的收集與16、整理 1當施工現場發生緊急情況時,員工應立即報告項目部領導或HSE監督員,并設置警界區保護好現場。 2當出現施工人員嚴重受傷時,施工人員要及時上報應急反應指揮人,同時向就近的xx縣急救中心報警:xx。 5.4應急搶險的原則 (1)先控制后滅火的原則。(2)救人重于救險的原則。(3)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 5.5應急狀態的起始和解除 當有緊急狀況發生時,如:火災人員傷害、爆炸等,即進入緊急狀態,有關應急人員進入工作狀態,進行現場搶險。應急現場處理完畢,應急狀態解除,其條件是危險完全解除,人員和財產完全脫離危險。應急狀態的解除應有生產科或HSE監督員負責宣布。 5.6應急善后處理 1.由HSE監督員17、組織人員對事故現場進行保護,并參與事故的調查處理過程。 2.對現場進行清理。 5.7應急預案 5.7.1火災、爆炸事故的應急預案 (1)發生初期火災或爆炸,最先發現的人員要大聲疾呼報警,向消防隊求救,同時向領導匯報。 (2)如有人員傷亡,應首先搶救人員,按“施工受傷急救預案”執行。 (3)由應急小組人員把火災,爆炸區域無關人員迅速疏散到安全區,劃定危險區域,并組織現場自救。 (4)在消防隊到達之前,現場救火人員服從HSE監督員的統一指揮,消防隊到達后,聽從消防隊領導的指揮。 (5)在事故升級時,應急行動有上一級應急辦公室指揮實施。 5.7.2受傷應急預案 (1)施工現場發生人員受傷事故,傷者或18、目擊者應立即大聲疾呼,同時向xx縣急救中心電話(xx),發出急救信號,并通知應急領導小組。 (2)應急小組立即趕撲受傷現場,檢查受傷情況,并采取必要的救護,同時決定采取何種應急急救措施。 (3)應急小組用電話通訊工具與xx油田應急中心聯系,通報傷者情況、出事地點、時間,并讓醫院做好急救準備。 (4)應急小組護送傷員去醫院,運送傷員途中要于應急領導小組時刻保持聯系,隨時報告傷者的病情和具體位置;同時項目應急領導小組還要向高一級醫院聯系,以便在當地醫院無法處理時及時轉治。 (5)填好應急救護報告,由項目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將事故情況上報上級應急小組。 5.7.3觸電應急預案: (1)發現人員觸電后,最19、先發現的人員要大聲疾呼報警并向施工區項目負責人(電話:150*)和公司應急辦公室(電話:151*)報告,同時應迅速關閉電源開關,或者用絕緣物體挑開電線或帶電物體,使傷者盡快脫離電源。 (2)將傷者抬至干燥處,立即檢查傷員,發現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應堅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醫生到達;首先,要盡快把他仰面放平進行人工呼吸,進行人工呼吸時,搶救人員騎跪在觸電人員身體上部(注意不要壓在其身上),雙手按在觸電人員胸部上下反復按壓,按壓的速度每分鐘30-40次,或按這樣的速度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直至觸電人員有心跳,有呼吸為止。心臟按摩,搶救人員雙手按在觸電人員的左胸心臟部位有節奏的按壓,每分鐘620、0-70次,直到有心跳為止。 (3)對已恢復心跳的傷員,千萬不要隨意搬動,以防心室顫動再次發生而 導致心臟停跳。應該等醫生到達或等傷員完全清醒后再搬動。 5.7.4窒息的應急措施 (1)發現人員窒息后,最先發現的人員要大聲疾呼報警,向xx縣急救中心撥打急救電話(并向施工區項目負責人(電話:1*)和公司應急辦公室(電話:1*)報告。 (2)為了保障安全,施救人員必須佩帶正壓呼吸器方可進入進行施救。救出的人員,應立即移至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松開衣領、腰帶等。對呼吸困難者立即給予氧氣吸入,或做口對口人工呼吸,無較好辦法時保護好傷員等待專業救援人員。 6附件 附圖:過濾器盲板安裝示意圖1 盲板表:2 人員進入受限空間登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