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00城市廣場項目強夯地基工程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04894
2024-09-04
23頁
477.79KB
1、156000城市廣場項目強夯地基工程施 工 方 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 錄1、概況51.1工程概況51.2編制依據52.地基處理概述52.1強夯地基加固處理方案設計52.2強夯法設計參數62.3強夯塊石墩設計參數72.4場地網格高程82.5滿夯施工工藝及要求82.6強夯法施工流程及要點82.7強夯置換法施工流程及要點102.8施工流程112.9施工機械及進場計劃112.10人員安排113施工重點、難點及解決措施123.1場地排水123.2局部軟弱地基133.3各區域因高程不同形成的邊坡區域12、33.4避震措施133.5其他措施144地基檢測154.1靜載荷試驗檢測154.2重型動力觸探檢測154.3強夯置換法地基檢測154.4靜載荷試驗檢測155安全文明施工155.1安全組織管理155.2安全管理目標165.3安全生產基本要求166工期保證措施18(5)及時向甲方或監理報告施工進度19附件1 施工流程圖21附件2 221、概況 1.1工程概況擬建場地位于xxxxxxxx,建筑物總占地面積約為156000m2,擬開發建設商業住宅、酒店、辦公樓等。擬建場地原始地貌單元為低山丘陵和山間谷地交匯處,呈西高東低趨勢,地面標高18.9372.96m,高差54.03m,目前場地尚未挖填整平;場地3、東面主要為丘間谷地,因地勢較低積水形成沼澤地,水深約0.301.00m。場地交通便利,東側緊鄰新河楊公路。1.2編制依據本施工組織方案參照執行主要文件、規范有:xxxxxxxx項目巖土工程初步勘察報告,廣東省惠州地質工程勘察院,2013年9月;xxxxxxxx項目地基處理(施工圖)2013年9月;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國家行業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2011),國家標準。2.地基處理概述2.1強夯地基加固處理方案設計根據本場地地質勘察資料,場地谷地需回填后進行地基處理,本場地擬選用強夯法及強夯置換法(強夯塊石墩)進行加固。區域一為22m高程強夯塊石墩地4、基處理范圍,面積約20211.3m2,采用4000kNm的強夯塊石墩進行加固,夯點間距4.0m*4.0m,有效處理深度約為8.0m。區域二、三為26m高程地基處理范圍,面積約23908.3m2。要求先對地表2.5m厚度內進行清淤,清淤完成后回填礫質粘性土至起夯面高程。采用4000kNm普通強夯進行地基處理,夯點間距4.0m*4.0m,有效加固深度約為8.0m。區域四為28m高程地基處理范圍,面積約22581.4,采用4000kNm普通強夯進行地基處理,夯點間距4.0m*4.0m,有效加固深度約為8.0m。區域五為31m高程地基處理范圍,面積約15474.9,采用3000kNm普通強夯進行處理,5、夯點間距4.0m*4.0m,有效處理深度約為6.0m。區域六、七為36m高程地基處理范圍,面積約21599.1,采用4000kNm普通強夯進行處理,夯點間距3.5m*3.5m,有效處理深度約為8.0m。2.2強夯法設計參數夯擊能量:單點夯擊能4000(3000)kNm,有效加固平均深度約8.0(6.0)m;夯沉量控制:全場地平均0.81.0m。夯點間距:4.0m*4.0m(3.5m*3.5m),正方形布置。錘質、尺寸及重量:全鋼制夯錘,直徑不大于2.5m;夯錘自由落距:因現場夯錘重量不同,現場根據夯擊能調整;起夯面高程:區域二、三起夯面高程為27.0m;區域四起夯面高程為29.0m;區域五起夯6、面高程為32.0m;區域六、七起夯面高程為37.0m。點夯遍數及擊數:夯擊二遍,單點只夯一遍,跳點夯擊,單點總擊數1012擊。在第一遍跳點強夯結束后推平夯坑,進行第二遍點夯,第二遍強夯跳過的夯點;點夯收錘標準:A、 最后二擊夯沉量不大于510cm。 B、總擊數1012擊,不得少于8擊,夯擊數超過15擊仍不滿足A要求的要重新補夯。滿夯能量1500kNm,僅夯一遍,單點夯3擊,夯點地面相互搭接20%。2.3強夯塊石墩設計參數單點夯擊能4000kNm,有效加固平均深度8.0m,要求塊石墩有效長度不小于7.0m。夯沉量控制:全場地平均約0.50.8m。2.3.3夯點間距:4.0m4.0m,呈正方形布置7、。錘質、尺寸及重量:全鋼制夯錘,直徑不大于2.5m;夯錘自由落距:因現場夯錘重量不同,現場根據夯擊能調整;2.3.6起夯面高程:22.5m。2.3.7點夯遍數及擊數:施工工藝及收錘標準可參照普通強夯,亦可依次點夯后整平滿夯;石料應為堅硬的粗粒材料,可采用級配良好的塊石、碎石等,最大粒徑不應大于100cm。2.3.8點夯收錘標準: A、最后二擊夯沉量不大于510cm。 B、總擊數1012擊,不得少于8擊,夯擊數超過15擊仍不滿足A要求的要重新補夯。滿夯能量1500kNm,僅夯一遍,單點夯3擊,夯點地面相互搭接20%,2.4場地網格高程采用20m20m網格高程測量,共測量二遍,即第一遍:起夯面高程8、;第二遍:滿夯結束后。2.5滿夯施工工藝及要求2.5.1點夯結束時即可進行滿夯;2.5.2滿夯能量為1500kNm;2.5.3滿夯布點方式及夯擊要求:夯擊能1500KNm夯擊,單點夯擊次數為3擊。在每四個相切的夯坑中間在疊加一個夯點,其夯擊的重疊率20%,每個夯點夯擊3擊;2.5.4控制標準:a.在滿夯過程中若發現夯坑邊緣隆起20cm,應停止夯擊;b.當夯擊發現夯錘反彈可停止夯擊。2.6強夯法施工流程及要點2.6.1夯前要進行場地平整并測量夯前地面高程,按照設計圖進行夯點布置,在地面標出第一遍夯點位置,用鋼卷尺通過調整脫鉤裝置對落距進行設置,并進行控制,以保證達到設計要求的夯擊能。2.6.2第9、一遍點夯,根據設計方案要求,在施工現場平面內布設4m*4m方格網,夯機就位后,按所設計的施工參數和控制擊數施工。測量并記錄每一擊夯沉量,通過統計分析,校核確定合適的施工參數和控制標準。強夯機械施工行走路線:沿確定方向夯點線成梅花形跳行跳點施工,完成第一步。跳行跳點施工布置如下圖1。點夯布點施工圖2.6.4第一遍點夯,按上述要求完成標注的第一遍夯點。2.6.5第二遍點夯,夯前按照強夯分布點圖進行二次定位放線,標出第二遍夯點位置,用鋼尺對落距進行再標定。2.6.6第二遍點夯施工,與第一遍點夯施工相同。2.6.7第二遍點夯,所有夯點完成后,進行場地平整。2.6.8點夯施工測量:必須測量每個夯點的起夯10、面高程、每一擊夯沉量、以及每遍最終夯沉量。測量應使用經校正好的水準儀,同一夯點每陣夯沉量的測量儀器應架設在相同位置高程。2.6.9點夯記錄:應按同一標準記錄。應包含擊數、夯沉量(與擊數對應)、能級、夯錘量、落距、施工時間、天氣等。 2.6.10滿夯:完成第二遍的點夯施工后,即回填推平,隨后進行低能量的滿夯。滿夯要求夯印彼此搭接20%的面積,每點3擊,滿夯完成后進行20m20m網格高程測量。具體強夯點布置如下:滿夯布點施工圖2.7強夯置換法施工流程及要點2.7.1夯前進行場地平整并測量夯前地面高程,按照施工圖進行夯點布置,在地面標出夯點位置,用鋼卷尺通過調整脫鉤裝置對落距進行設置,并進行控制,以11、保證達到設計要求的夯擊能。2.7.2點夯:強夯置換法施工流程、行車路線及布點規則可參照普通強夯法。亦可逐點點夯,單點夯擊一遍,一遍夯擊次數及夯沉量同強夯法。2.7.3滿夯:按上述要求完成所有夯點后,推平場地,進行低能量的滿夯。滿夯要求夯印彼此搭接20%的面積,每點3擊,處理整個點夯區,滿夯完成后進行20m20m網格高程測量。2.7.4點夯施工測量:必須測量每個夯點的起夯面高程(每一遍都要測)、每一擊夯沉量、以及每遍最終夯沉量。測量應使用經校正好的水準儀,同一夯點每陣夯沉量的測量儀器應架設在相同位置高程。2.7.5點夯記錄:應按同一標準記錄,應包含擊數、夯沉量(與擊數對應)、能級、擊錘量、落距、12、施工時間、天氣等。2.8施工流程詳見附件1。2.9施工機械及進場計劃本工程預計投入設備如下表:強夯施工機械列表分項機械名稱型號規格廠牌數量(臺)強夯機械履帶式起重機A-50T50t國產1履帶式起重機W350A70t國產1履帶式起重機W200A45t國產1流動式起重機YTQS600A80t國產1流動式起重機YTQS400A70t國產1夯錘鑄鋼夯錘圓形150250KN自制3異性鑄鋼夯錘錐形50200KN自制2推土機械推土機-國產按工程需要確定數量挖掘機械挖掘機-國產按工程需要確定數量抽水機械真空泵-國產按工程需要確定數量注:機械進場按工地實際需要逐步進場。2.10人員安排總包單位人員安排分包單位人13、員安排:分包單位組織架構: 3施工重點、難點及解決措施3.1場地排水該強夯區域屬于多層地基強夯,因建筑要求等原因,場地各部分高差較大,且因原地形條件下已形成固定排水通道及降雨等原因,為保證工程質量及工期要求,擬采取以下措施:在場地高程較大處設置截水溝,攔截地下水及因降雨流向施工區域的水流;場地內部設置一定引水溝,引導場地積水流向場外;場地推平時設置一定坡度;地下水位較高處設置排水井,降低場地地下水位;工地備用抽水設備及相關人員。3.2局部軟弱地基因原場地局部為耕植土,局部含有腐殖質等影響上部構筑物沉降的軟弱地層,在監理、業主及設計的同意下我司擬采取換填等措施,杜絕工程質量隱患;對局部出現軟弱土14、區域采用拋石、換填等處理措施。3.3各區域因高程不同形成的邊坡區域因場地高程不同,各區域不可避免形成一定坡度,因坡度區域邊緣無有效束縛,故加固質量弱于其余區域。針對該情況,我司擬采取以下措施:(1) 改變夯擊加固順序:先加固高程小區域,對于邊坡以上區域在坡腳處增加束縛力,增加“勒腳”效應;(2) 少擊多遍,逐漸加強:對邊坡區域先采用較小能量加固,增加該區域土體本身強度,然后逐漸加強夯擊能量加固該區域。3.4避震措施若場地附近已有建(構)筑物,則擬采取以下措施:(1)在場地邊緣挖掘防震溝;(2)在甲方、監理、設計同意的情況下,不改變夯擊能的同時改變夯錘直徑,已減小夯擊震動。3.5其他措施1)項目15、部人員詳細審核落實施工方案及施工條件,向班組長及全體施工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2)加強技術管理,現場嚴格執行“自檢、中檢、終檢”的三檢制度,即班組質量員進行自檢,項目部質量員對班組進行中檢,最后由甲方、監理工程師進行終檢。3)工地現場派駐專職質檢員,各班組兼職質檢員。開工前應檢查錘重落距,經甲方及監理工程師復核認證后,任何人不得隨意改變。4)在每遍夯擊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或漏夯應立即糾正。5)認真做好每遍夯前及夯完平整后的場地高程及夯坑沉降測量觀測施工記錄。滿夯夯印一定要搭接。6)強夯機組就位之后,準確丈量夯點間距,使之保證滿足設計要求。7)各夯點均應用石灰16、粉放出夯錘中心點,如發生偏錘應重新對點,夯位偏差15cm。8)強夯施工中,要密切注意異常現象,對夯沉量異常、夯錘反彈、地表隆起等要加強監測,如實記錄,及時進報告甲方和監理研究解決方法。9)選用圓形帶氣孔的鑄鋼錘,夯錘氣孔應保持通暢,如遇堵塞,應隨時將塞土清除。10)及時做現場施工原史記錄、工序質量評審等有關工程資料,加強原始資料歸檔管理工作。4地基檢測強夯法地基檢測在最后一層標高滿夯完后進行,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壓縮模量應不小于地基處理要求。4.1靜載荷試驗檢測采用靜載荷試驗檢測確定地基處理后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及其變形模量,檢測數量每區不應少于3個點,承壓板為正方形,面積為22m。4.2重型動力17、觸探檢測每區選取10個點位,每個點檢測10m深度。4.3強夯置換法地基檢測4.4靜載荷試驗檢測采用靜載荷試驗檢測確定地基處理后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及其變形模量,檢測數量要求不小于墩點數的1%且不少于3個點。承壓板為正方形,面積為22m。5安全文明施工5.1安全組織管理(1)建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任組長,技術負責人、安全員為副組長,施工員、材料員等其他(根據需要)為組員,明確崗位責任,獎罰兌現;(2)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和公司要求,結合工地實際情況,制定工地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制度的獎罰辦法;(3)凡安全防護措施不齊備,存在嚴重隱患。或管理人員盲目指揮,安全無保證一時,安全員有權令其停工18、,堅持一票否決制。5.2安全管理目標無死亡事故;無重傷事故,全年輕傷率不超過3;無火災及重大交通責任事故;一般事故隱患整改率達95以上;特殊工種全部持證上崗;施工現場安全合格率100,優良率50以上; 安全全面達標,爭創市文明施工工地; 安全目標(傷亡事故控制目標,安全達標,文明施工目標)年、月都要控制達標計劃,目標分解到人,責任落實,考核到人。5.3安全生產基本要求(1)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做到安全工作與生產任務同時計劃、同時布置、同時檢查、同時總結、同時評比,安全防護措施提前施工,經驗收合格后交付使用;(2)加強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工人報到后,按在冊人數開會宣19、傳有關法規、規章制度,由項目經理與每個人簽定安全生產合同書,未經教育培訓和簽定合同書的人員不準上崗作業;(3)每個分部分項工程,按工種由項目經理或施工員,向班組做安全交底,交底要求具體、明確,要有正式的書面記錄和簽字。特殊工種,如機械操作員、掛鉤工、測量員等分別按安全技術標準規程做專項技術交底,形成書面文字,簽字后交付作業;(4)每月安全領導小組作一次工地的安全檢查,平時,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分片或分組開會教育,令其整改;(5)每天安全員和班組長向班組安全講話,檢查安全準備工作,緊跟生產制度,進行監護,對違章作業,及時糾正,對冒險作業,堅決制止。其教育或均需記錄簽字,以示慎重敲響警鐘;(6)嚴20、格“三寶“的使用,上班不戴安全帽的高空作業不系安全帶的一次罰款5-30元,不聽勸阻的,停止其作業;(7)安全維護分段搭設,必須牢固可靠,符合規范要求;(8)嚴禁酒后上班,不準打赤腳、穿拖鞋、硬底鞋上班。不準高處向下扔物品,違規罰款5-30元;(9)經常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維護保養,每天上班試運行運轉后才能進入施工操作,嚴禁塔機等機械設備帶病作業;(13)易發生觸電事故地方和移動照明,使用36伏低壓行燈;(15)食堂、宿舍、廚房等臨時設施,配套足夠的滅火器材,掛有醒目的警示標志,嚴禁吸煙;(16)暑期施工,有相應的十滴水,清涼油等,防暑藥品,爆曬地點,應有遮蔭措施。對粉塵,有毒氣體有保護措施;(121、7)若發生安全事故,除積極挽救傷員和上報外,必須按“三不放過”原則,查明原因,明確責任,切實整改; (18)機械設備要求勤檢修、勤保養,嚴格遵守操作規程;(19)工作人員要求遵紀守法,嚴禁疲勞作業、酒后開車;(20)夯擊現場操作人員必須戴安全帽,夯錘起吊后地面人員應迅速撤至安全距離以外,以防夯擊時飛石傷人;非施工人員非經允許不得進入夯擊點附近50m以內的施工區;(21)起吊機應支墊平穩,夯錘提升前必須卡牢回轉剎車,以防起吊后吊機轉動失穩,發生事故;(22)六級以上大風及雨天不準夯擊施工;夜間施工照明一定要好,視線不清時,嚴禁施工;(23)設立專職安全員,并要定期檢查安全落實情況。6工期保證措施22、本工程合同工期 25 日歷天。本工程工期較緊,為保證我方按照建設方所要求工期保質保量完成地基處理任務,我方擬采取以下措施保證施工順利完成:(1)制定嚴格、合理的施工流程,嚴格施工管理,從管理中爭取時間;(2)定時保養機械設備,保證施工期間盡量不因施工機械故障導致施工延誤;(3)后勤人員認真準備工地人員食宿所需,保證工地人員都以飽滿的精神參與施工,提高工作效率;(4)提前聯系附近加油站及吊機配件購買店,保證夯擊順利進行,即使機械有小毛病也可及時修理;(5)及時向甲方或監理報告施工進度。7質量保證與承諾按照有關規范、規程與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過程控制,進行信息化施工,及時分析研究施工、自檢中各種反饋的23、資料信息;在施工前、中、后應進行自檢以確保工程項目質量。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1)對夯實范圍、布點范圍、處理深度、單擊夯擊能、夯擊遍數及間隔時間、處理后應達到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等要了解透徹;(2)熟悉設備的技術性能,施工工藝,質量及安全保證措施,工程的重點、難點及應對措施,特殊情況下的應急措施等;(3)檢查夯錘重量及量測夯錘落距,并作出明確標記;檢查夯點的夯擊次數和每擊的夯沉量;完成每遍夯擊后量測夯坑深度及地面標高;掌握對夯擊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處理的措施等;(4)每個要求不同的場地區段,都要進行試夯,要根據最后幾擊夯沉量的大小及變化,結合夯坑周邊不隆起進行收錘控制;(5)對于每一種工藝過24、程,都必須要嚴格地檢查、記錄,有任何偏差或問題必須立即報告,及時處理;(6)注意場地的降雨排水,場地要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排水,任何積水都要及時引出、抽出或舀出場地外排走;降雨前,要設法推平夯坑,必須防止夯坑積水浸泡;(7)要有專人24小時巡視檢查集水井及排水溝集水、抽水及排水情況并作書面記錄,及時將水排至施工場地以外;(8)為保證工程質量以及及時評價與檢驗軟基處理效果,施工過程中還要進行輕便動力觸探自檢以對施工質量進行控制。夯中應視實際情況保持或加大布孔密度;全部夯擊完后10天內全場區加大密度布置測孔,由此了解全場區加固效果并為竣工驗收提供資料;夯前、夯中與夯后的觸探布點位置應一致以便比較,少量25、地基性質較差的地段,應適當加大觸探密度及頻率。另外,利用現場測試與監測信息、及時對地基土及處理效果進行分析評估,進一步指導工程施工;(9)按設計要求并結合點的插板情況將塑料排水板插入預定深度,要注意排除孤石或局部硬土造成虛假現象的影響。8附件(1) 附件1施工流程圖 (2) 附件2強夯地基夯沉量施工記錄表(3) 附件3強夯施工進度計劃(4) 附件4局部強夯夯點布置圖 按照以上步驟分層強夯滿夯、布網觀測場地高程回填上層土方夯擊就位夯前布設夯點第二遍點夯,夯后推平附件1 施工流程圖附件2 強夯地基夯沉量施工記錄表工程名稱: 建設單位: 工程地點: 場地地坪標高: 強夯能量: 夯錘重: 落距: 最后兩擊每擊夯沉量:100mm 記錄日期: 天氣: 夯點編號總夯沉量 夯擊數123456789101112131415備注專項負責人: 現場負責人: 記錄員: 監理員: 建設單位負責人:(分包單位供)附件3強夯施工進度計劃(分包單位供)附件4局部強夯夯點布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