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區高層住宅塔吊附著安裝起重機用電安全施工方案2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06403
2024-09-04
26頁
1.22MB
1、正本風景區高層住宅塔吊附著安裝起重機用電安全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目錄一、工程概況3二、編制依據3三、住宅塔吊附墻布置42、住宅塔吊附墻剖面圖5四、施工方法97、附著安裝9五、附著設計與施工的注意事項10六、塔吊的附著的安裝10七、安全保證措施11一. 參數信息12附著點1到中性線的距離:6.67(m)12一、支座力計算12二、附著桿內力計算14三、附著桿強度驗算151 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算152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驗算15四、附著支座連接的計算160.75ndlf=N16一. 參數信息17附著點1到2、中性線的距離:6.91(m)17二、支座力計算17三、附著桿內力計算19四、附著桿強度驗算201 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算202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驗算20五、附著支座連接的計算21一. 參數信息22附著點1到中性線的距離:5.71(m)22二、支座力計算22三、附著桿內力計算24四、附著桿強度驗算251 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算252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驗算25五、附著支座連接的計算260.75ndlf=N26一、工程概況XX三期二標段工程位于XX省XX縣XX鎮XX灣XX風景區, 由12號樓(25F)、13號樓(25F)、14號樓(29F)、15號樓(29F)、16號樓(29F)、組成。本方案為高層塔吊3、附著施工方案,本工程塔吊平面布置圖,見下圖:二、編制依據1、XX三期項目二標段結構圖2、XX三期項目二標段建筑圖3、本工程塔吊基礎施工方案4、塔吊平面布置圖5、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部166號令);6、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2012);7、建筑施工塔式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JGJ196-2010);8、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9、施工現場機械設備檢查技術規程(JGJ160-2008);10、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 ;11、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12、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24、0161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三、住宅塔吊附墻布置根據本工程結構特點、結合結施圖、建施圖與塔吊使用說明書中的規定,對本工程塔吊附墻作如下布置:住宅部分塔吊附墻布置見下表:序號塔吊型號第一道附墻第二道附墻第三道墻第四道第五道3#(16#樓)QTZ80 6012 (6012)12)型8F13F19F24F28F4#(15#樓)QTZ80 60128F13F19F24F28F5#(19#樓)QTZ80 60128F13F19F24F/(1)3#樓塔吊附墻平面布置(2)4#樓塔吊附墻平面布置(2)5#樓塔吊附墻平面布置2、住宅塔吊附墻剖面圖(1)3#住宅塔吊附墻剖面圖:(2)5、4#住宅塔吊附墻剖面圖(3)5#住宅塔吊附墻剖面圖四、施工方法1、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作附著拉桿,附著采用三拉桿的形式,1#、2#塔吊附著拉桿采用厚度4.5mmD160無縫鋼管附著桿,具體長度根據現場。2、嚴格檢查預埋件的位置是否正確、牢固。各樓號塔吊附墻預埋件預埋位置見附圖。附著套架固定原則上應與預埋件高度一致,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3、在附著拉桿焊接前對塔機兩個垂直方向進行測量,利用塔機附著拉桿調整好塔機的垂直度,在確保附著以下的塔機垂直度在2/1000以內。4、將拉桿調節螺栓端部部位與拉桿用鐵板用鐵板或角鐵實行焊接,保證拉桿調節螺栓位置不再變動。焊縫必須平整、飽滿、密實,無夾渣、氣孔、咬肉等6、缺陷。5、塔吊附墻預埋鋼板時,塔吊專業分包單位的技術人員必須到場指導施工,現場放樣,確定預埋件的位置,砼澆筑時,也應派人到現場確定澆筑過程中預埋件位置有無跑動,及時校核調整,為下步安裝附墻桿提供條件。6、根據實際塔吊位置及附墻最優化考慮,塔吊附墻與結構在某些部位存在沖突,故塔吊附墻與結構挑板有沖突的地方,結構挑板都需后做。7、附著安裝(1)附著預埋鋼板厚16,規格為400600,材質為Q235,錨筋:520。將預埋件按要求預埋到框架梁合適的位置中。(2)在安裝著裝置的塔身橫腹桿周圍,用毛竹或腳手架鋼管扎一個井子架,四周鋪設好腳手板,在相同高度樓層的框架梁上設置安裝好的欄桿絞點。(3)利用塔機本7、身將兩個附著架吊放在井子架四周,拼成一個框形框柱塔身,用拉桿附著架和梁的絞點連接起來。(4)用經緯儀邊測量塔身垂直度,邊調整各拉桿的長短,使塔身附著后,最高點以下的塔身軸線垂直度為相應高度的2/1000。五、附著設計與施工的注意事項錨固裝置附著桿在建筑結構上的固定點要滿足以下原則:1、附著固定點應設置在丁字墻(承重隔墻和外墻交匯點)和外墻轉角處,切不可設置在輕質隔墻與外墻匯交的節點處;2、對于框架結構,附著點宜布置在靠近柱根部;3、在無外墻轉角或承重隔墻可利用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窗洞使附著桿固定在承重內墻上;4、附著固定點應布設在靠近樓板處,以利于傳力和便于安裝。5、附著預埋鋼板所在梁需附加鋼筋8、,附加鋼筋大小同所在梁上下層筋,上下各加兩根,通長設置,附加鋼筋需錨入梁兩端支座端。六、塔吊的附著的安裝1、起重機附著的建筑物其錨固點的受力強度滿足起重機的設計要求。附著桿高的布置方式、相互間距和附著距離等,應按出廠使用說明書規定執行。2、裝設附著框架和附著桿件,應采用經緯儀測量塔身垂直度,并應采用附著桿進行調整,在最高錨固點以下垂直度允許偏差為2/1000。3、在附著框架和附著支座布設時,附著桿傾斜角度不得超過10度。4、附著框架宜設置在塔身標準節連接處,箍緊塔身。塔架對角處在無斜撐時應加固。5、塔身頂升節高到規定錨固間距時,應及時增設支建筑物的錨固裝置。塔身高出錨固裝置的自由端高度,應符合9、出廠說明書規定。6、起重機作業過程中,應經常檢查錨固裝置,發現松動或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故障未排除不得繼續作業。7、拆卸起重機時,應隨著降落塔身的進程拆卸相應的錨固裝置。嚴禁在落塔之前先拆錨固裝置。七、安全保證措施1、塔吊附著前,安全部按照方案要求結合塔吊使用說明書向相關人員作好安全技術交底,并形成書面文件。2、所有現場施工人員必須聽從統一指揮,進入施工作業區域必須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時必須系好安全帶。3、作業人員必須遵守高空作業規則,嚴禁酒后上崗,并專人負責監護。4、遇有六級及以上大風時,嚴禁安裝或拆卸錨固裝置。5、錨固裝置的安裝、拆卸、檢查和調整,均應有專人負責,工作時應系安全帶和10、戴安全帽,并應遵守高處作業有關安全操作的規定。6、各處的銷子連接處,必須使用開中銷,嚴禁用鐵絲來代替。3#塔吊附著計算塔機安裝位置至建筑物距離超過使用說明規定,需要增長附著桿或附著桿與建筑物連接的兩支座間距改變時,需要進行附著的計算。主要包括附著桿計算、附著支座計算和錨固環計算。一. 參數信息 塔吊高度:106.40(m) 附著塔吊最大傾覆力距:9000.00(kN/m)回轉扭矩:332.00(kN/m) 附著桿選用:4.5mm厚D160無縫鋼管 附著節點數:5 各層附著高度分別:22.4,36.4,53.2,70.0,81.2(m) 附著點1到塔吊的豎向距離:6.25(m) 附著點1到塔吊的11、橫向距離:4.15(m) 附著點1到中性線的距離:6.67(m)一、支座力計算塔機按照說明書與建筑物附著時,最上面一道附著裝置的負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著桿的負荷作為設計或校核附著桿截面的依據。附著式塔機的塔身可以簡化為一個帶懸臂的剛性支撐連續梁,其內力及支座反力計算如下: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k=0zsz = 0.8501.1701.7400.700 =1.211 kN/m2;其中 0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的規定采用:0 = 0.850 kN/m2; z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的規定采用:z = 1.740 ; s 風12、荷載體型系數:s = 1.170; z 高度Z處的風振系數,z = 0.700;風荷載的水平作用力: q = WkBKs = 1.2111.6000.200 = 0.388 kN/m;其中 Wk 風荷載水平壓力,Wk= 1.211 kN/m2; B 塔吊作用寬度,B= 1.600 m; Ks 迎風面積折減系數,Ks= 0.200;實際取風荷載的水平作用力 q = 0.388 kN/m;塔吊的最大傾覆力矩:M = 900.000 kNm; 彎矩圖 變形圖 剪力圖計算結果: Nw = 118.5755kN ; 二、附著桿內力計算計算簡圖: 計算單元的平衡方程:Fx=0T1cos1+T2cos2-T13、3cos3=-NwcosFy=0T1sin1+T2sin2+T3sin3=-NwsinM0=0T1(b1+c/2)cos1-(1+c/2)sin1+T2(b1+c/2)cos2-(1+c/2)sin2+T3-(b1+c/2)cos3+(2-1-c/2)sin3=Mw其中:1=arctanb1/a1 2=arctanb1/(a1+c) 3=arctanb1/(a2- a1-c)2.1 第一種工況的計算:塔機滿載工作,風向垂直于起重臂,考慮塔身在最上層截面的回轉慣性力產生的扭矩和風荷載扭矩。將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其中 從 0 - 360 循環, 分別取正負兩種情況,求得各附著最大的軸壓力和軸拉力。 14、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349.71 kN;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0.00 kN;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104.09 kN;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0.00 kN;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311.57 kN;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04.36 kN;2.2 第二種工況的計算:塔機非工作狀態,風向順著著起重臂, 不考慮扭矩的影響。將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其中 = 45, 135, 225, 315,Mw = 0,分別求得各附著最大的軸壓力和軸拉力。 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100.64 kN;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90.15 kN;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151.91 kN; 15、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100.64 kN;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90.15 kN;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151.91 kN;三、附著桿強度驗算1 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算 驗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為桿件的受拉應力; N -為桿件的最大軸向拉力,取 N =311.569 kN; An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 本工程選取的是 鋼管1604.5mm; An=/41602(16024.5)22198.329 mm2。 經計算, 桿件的最大受拉應力 =311569.247/2198.33 =141.730N/mm2, 最大拉應力不大于拉桿的允許拉應力 215N/mm2, 滿足要求。216、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驗算 驗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為桿件的受壓應力; N -為桿件的軸向壓力, 桿1: 取N =349.715kN; 桿2: 取N =90.151kN; 桿3: 取N =151.913kN; An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 本工程選取的是 鋼管1604.5mm; An=/41602(160-24.5)2 = 2198.329 mm2。 I -鋼管的慣性矩 ,I = /641604- (160-24.5)4 = 6650084.01m4 i -鋼管的回旋半徑 ,i = (6650084.01/ 2198.329)1/2 = 55.001m -桿件長細比,桿1:取=13617、, 桿2:取=154, 桿3:取=115 -為桿件的受壓穩定系數, 是根據 查表計算得: 桿1: 取=0.361, 桿2: 取=0.295, 桿3: 取=0.464; 經計算, 桿件的最大受壓應力 = 211.671 N/mm2, 最大壓應力大于拉桿的允許壓應力 215N/mm2,滿足要求。四、附著支座連接的計算 附著支座與建筑物的連接多采用與預埋件在建筑物構件上的螺栓連接。預埋螺栓的規格和施工要求如果說明書沒有規定,應該按照下面要求確定: 1 預埋螺栓必須用Q235鋼制作; 2 附著的建筑物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3 預埋螺栓的直徑大于24mm; 4 預埋螺栓的埋入長度和數量滿足18、下面要求: 0.75ndlf=N 其中n為預埋螺栓數量;d為預埋螺栓直徑;l為預埋螺栓埋入長度;f為預埋螺栓與混凝土粘接強度(C20為1.5N/mm2,C30為3.0N/mm2);N為附著桿的軸向力。 5 預埋螺栓數量,單耳支座不少于4只,雙耳支座不少于8只;預埋螺栓埋入長度不少于15d;螺栓埋入端應作彎鉤并加橫向錨固鋼筋。4#塔吊附著計算 塔機安裝位置至建筑物距離超過使用說明規定,需要增長附著桿或附著桿與建筑物連接的兩支座間距改變時,需要進行附著的計算。主要包括附著桿計算、附著支座計算和錨固環計算。一. 參數信息 塔吊高度:106.40(m) 附著塔吊最大傾覆力距:9000.00(kN/m)19、回轉扭矩:332.00(kN/m) 附著桿選用:4.5mm厚D160無縫鋼管 附著節點數:5 各層附著高度分別:22.4,36.4,53.2,70.0,84.0(m) 附著點1到塔吊的豎向距離:5.63(m) 附著點1到塔吊的橫向距離:3.41(m) 附著點1到中性線的距離:6.91(m)二、支座力計算塔機按照說明書與建筑物附著時,最上面一道附著裝置的負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著桿的負荷作為設計或校核附著桿截面的依據。附著式塔機的塔身可以簡化為一個帶懸臂的剛性支撐連續梁,其內力及支座反力計算如下: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k=0zsz = 0.8501.1701.7400.700 =1.220、11 kN/m2;其中 0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的規定采用:0 = 0.850 kN/m2; z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的規定采用:z = 1.740 ; s 風荷載體型系數:s = 1.170; z 高度Z處的風振系數,z = 0.700;風荷載的水平作用力: q = WkBKs = 1.2111.6000.200 = 0.388 kN/m;其中 Wk 風荷載水平壓力,Wk= 1.211 kN/m2; B 塔吊作用寬度,B= 1.600 m; Ks 迎風面積折減系數,Ks= 0.200;實際取風荷載的水平作用力 q = 0.3821、8 kN/m;塔吊的最大傾覆力矩:M = 900.000 kNm; 彎矩圖 變形圖 剪力圖計算結果: Nw = 118.5755kN ; 三、附著桿內力計算計算簡圖: 計算單元的平衡方程:Fx=0T1cos1+T2cos2-T3cos3=-NwcosFy=0T1sin1+T2sin2+T3sin3=-NwsinM0=0T1(b1+c/2)cos1-(1+c/2)sin1+T2(b1+c/2)cos2-(1+c/2)sin2+T3-(b1+c/2)cos3+(2-1-c/2)sin3=Mw其中:1=arctanb1/a1 2=arctanb1/(a1+c) 3=arctanb1/(a2- a1-22、c)2.1 第一種工況的計算:塔機滿載工作,風向垂直于起重臂,考慮塔身在最上層截面的回轉慣性力產生的扭矩和風荷載扭矩。將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其中 從 0 - 360 循環, 分別取正負兩種情況,求得各附著最大的軸壓力和軸拉力。 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317.61 kN;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0.00 kN;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48.12 kN;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0.00 kN;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43.33 kN;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10.23 kN;2.2 第二種工況的計算:塔機非工作狀態,風向順著著起重臂, 不考慮扭矩的影響。將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其中 = 23、45, 135, 225, 315,Mw = 0,分別求得各附著最大的軸壓力和軸拉力。 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91.40 kN;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43.28 kN;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124.05 kN;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91.40 kN;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43.28 kN;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124.05 kN;四、附著桿強度驗算1 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算 驗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為桿件的受拉應力; N -為桿件的最大軸向拉力,取 N =243.328 kN; An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 本工程選取的是 鋼管1604.5mm; An=/4124、602(16024.5)22198.329 mm2。 經計算, 桿件的最大受拉應力 =243328.120/2198.33 =110.688N/mm2, 最大拉應力不大于拉桿的允許拉應力 215N/mm2, 滿足要求。2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驗算 驗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為桿件的受壓應力; N -為桿件的軸向壓力, 桿1: 取N =317.611kN; 桿2: 取N =43.276kN; 桿3: 取N =124.047kN; An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 本工程選取的是 鋼管1604.5mm; An=/41602(160-24.5)2 = 2198.329 mm2。 I -鋼管的慣性25、矩 ,I = /641604- (160-24.5)4 = 6650084.01m4 i -鋼管的回旋半徑 ,i = (6650084.01/ 2198.329)1/2 = 55.001m -桿件長細比,桿1:取=62, 桿2:取=78, 桿3:取=65 -為桿件的受壓穩定系數, 是根據 查表計算得: 桿1: 取=0.797, 桿2: 取=0.701, 桿3: 取=0.780; 經計算, 桿件的最大受壓應力 =181.277 N/mm2, 最大壓應力不大于拉桿的允許壓應力 215N/mm2, 滿足要求。五、附著支座連接的計算 附著支座與建筑物的連接多采用與預埋件在建筑物構件上的螺栓連接。預埋螺26、栓的規格和施工要求如果說明書沒有規定,應該按照下面要求確定: 1 預埋螺栓必須用Q235鋼制作; 2 附著的建筑物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3 預埋螺栓的直徑大于24mm; 4 預埋螺栓的埋入長度和數量滿足下面要求: 0.75ndlf=N 其中n為預埋螺栓數量;d為預埋螺栓直徑;l為預埋螺栓埋入長度;f為預埋螺栓與混凝土粘接強度(C20為1.5N/mm2,C30為3.0N/mm2);N為附著桿的軸向力。 5 預埋螺栓數量,單耳支座不少于4只,雙耳支座不少于8只;預埋螺栓埋入長度不少于15d;螺栓埋入端應作彎鉤并加橫向錨固鋼筋。5#塔吊附著計算 塔機安裝位置至建筑物距離超過使用說明規定27、,需要增長附著桿或附著桿與建筑物連接的兩支座間距改變時,需要進行附著的計算。主要包括附著桿計算、附著支座計算和錨固環計算。一. 參數信息 塔吊高度:106.40(m) 附著塔吊最大傾覆力距:9000.00(kN/m)回轉扭矩:332.00(kN/m) 附著桿選用:4.5mm厚D160無縫鋼管 附著節點數:5 各層附著高度分別:22.4,36.4,53.2,70.0 (m) 附著點1到塔吊的豎向距離:3.7(m) 附著點1到塔吊的橫向距離:1.82(m) 附著點1到中性線的距離:5.71(m)二、支座力計算塔機按照說明書與建筑物附著時,最上面一道附著裝置的負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著桿的負荷作為設計28、或校核附著桿截面的依據。附著式塔機的塔身可以簡化為一個帶懸臂的剛性支撐連續梁,其內力及支座反力計算如下: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k=0zsz = 0.8501.1701.7400.700 =1.211 kN/m2;其中 0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的規定采用:0 = 0.850 kN/m2; z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的規定采用:z = 1.740 ; s 風荷載體型系數:s = 1.170; z 高度Z處的風振系數,z = 0.700;風荷載的水平作用力: q = WkBKs = 1.2111.6000.200 = 0.329、88 kN/m;其中 Wk 風荷載水平壓力,Wk= 1.211 kN/m2; B 塔吊作用寬度,B= 1.600 m; Ks 迎風面積折減系數,Ks= 0.200;實際取風荷載的水平作用力 q = 0.388 kN/m;塔吊的最大傾覆力矩:M = 900.000 kNm; 彎矩圖 變形圖 剪力圖計算結果: Nw = 104.0764kN ; 三、附著桿內力計算計算簡圖: 計算單元的平衡方程:Fx=0T1cos1+T2cos2-T3cos3=-NwcosFy=0T1sin1+T2sin2+T3sin3=-NwsinM0=0T1(b1+c/2)cos1-(1+c/2)sin1+T2(b1+c/2)30、cos2-(1+c/2)sin2+T3-(b1+c/2)cos3+(2-1-c/2)sin3=Mw其中:1=arctanb1/a1 2=arctanb1/(a1+c) 3=arctanb1/(a2- a1-c)2.1 第一種工況的計算:塔機滿載工作,風向垂直于起重臂,考慮塔身在最上層截面的回轉慣性力產生的扭矩和風荷載扭矩。將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其中 從 0 - 360 循環, 分別取正負兩種情況,求得各附著最大的軸壓力和軸拉力。 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306.43 kN;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0.00 kN;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32.32 kN;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0.00 k31、N;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236.64 kN;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194.43 kN;2.2 第二種工況的計算:塔機非工作狀態,風向順著著起重臂, 不考慮扭矩的影響。將上面的方程組求解,其中 = 45, 135, 225, 315,Mw = 0,分別求得各附著最大的軸壓力和軸拉力。 桿1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80.23 kN; 桿2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37.98 kN; 桿3的最大軸向壓力為: 108.88 kN; 桿1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80.23 kN; 桿2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37.98 kN; 桿3的最大軸向拉力為: 108.88 kN;四、附著桿強度驗算1 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32、算 驗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為桿件的受拉應力; N -為桿件的最大軸向拉力,取 N =236.641 kN; An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 本工程選取的是 鋼管1604.5mm; An=/41602(16024.5)22198.329 mm2。 經計算, 桿件的最大受拉應力 =236640.810/2198.33 =107.646N/mm2, 最大拉應力不大于拉桿的允許拉應力 215N/mm2, 滿足要求。2 桿件軸心受壓強度驗算 驗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為桿件的受壓應力; N -為桿件的軸向壓力, 桿1: 取N =306.434kN; 桿2: 取N =37.9833、4kN; 桿3: 取N =108.879kN; An -為桿件的截面面積, 本工程選取的是 鋼管1604.5mm; An=/41602(160-24.5)2 = 2198.329 mm2。 I -鋼管的慣性矩 ,I = /641604- (160-24.5)4 = 6650084.01m4 i -鋼管的回旋半徑 ,i = (6650084.01/ 2198.329)1/2 = 55.001m -桿件長細比,桿1:取=62, 桿2:取=78, 桿3:取=65 -為桿件的受壓穩定系數, 是根據 查表計算得: 桿1: 取=0.797, 桿2: 取=0.701, 桿3: 取=0.780; 經計算, 桿34、件的最大受壓應力 =174.898 N/mm2, 最大壓應力不大于拉桿的允許壓應力 215N/mm2, 滿足要求。五、附著支座連接的計算 附著支座與建筑物的連接多采用與預埋件在建筑物構件上的螺栓連接。預埋螺栓的規格和施工要求如果說明書沒有規定,應該按照下面要求確定: 1 預埋螺栓必須用Q235鋼制作; 2 附著的建筑物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3 預埋螺栓的直徑大于24mm; 4 預埋螺栓的埋入長度和數量滿足下面要求: 0.75ndlf=N 其中n為預埋螺栓數量;d為預埋螺栓直徑;l為預埋螺栓埋入長度;f為預埋螺栓與混凝土粘接強度(C20為1.5N/mm2,C30為3.0N/mm2);N為附著桿的軸向力。 5 預埋螺栓數量,單耳支座不少于4只,雙耳支座不少于8只;預埋螺栓埋入長度不少于15d;螺栓埋入端應作彎鉤并加橫向錨固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