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礎大廈地下室無梁樓蓋GZ內模安裝施工方案4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07358
2024-09-04
49頁
3.62MB
1、樁基礎大廈地下室無梁樓蓋GZ內模安裝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 錄第二章編制依據及說明3第五章內模安裝施工方案45.1模板4三、模板體系設計5四、面板驗算8五、小梁驗算9六、主梁驗算12七、立柱驗算15八、扣件抗滑移驗算18九、立柱地基基礎驗算185.2鋼筋205.3 GZ內模安裝305.4混凝土澆筑44第六章主要施工技術措施476.1 成品保護措施476.2 GZ內模管抗浮措施486.3 GZ內模管安裝要求48第七章施工質量事項要求48工程規模:本工程是由XX控股集團(珠海)置業有限公司2、新建的一棟超高層辦公及商業組成, 15層布置商業,628層為辦公,13層為避難層,另設三層地下室停車庫。設計3層地下室,平面呈近似平行四邊形,平面為120.361.2M。周邊交通便利,用地東側是住宅樓,西側是大道,南側是航展有限公司,北側是食堂。規劃總用地面積為9999.09m2,總建筑面積101057.57平方米,其中空心板主要分布在地下室,建筑面積:7418.99m2*3=22256.97平方米,地下建筑層高負三層為3.9米,負二層為3.9米,負一層為5.6米;采用框剪結構,樁基礎。本工程空心樓板內采用GZ內模現澆砼空心樓板,樓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 本工程GZ內模型號主要有:570、3、430二種型號,570型標準規格長度為1000mm、500mm兩種,自重輕,主要用于11D9/DADF軸之間的負二層樓面和D1D8/DADF 軸之間的一層樓面;430型,標準規格長度為1000mm、500mm兩種,自重輕,主要用于D111/DADF軸之間的負二層樓面和D1D9/DADF軸之間的負一層樓面。 第二章編制依據及說明 本工程施工方案,主要依據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技術規程 CECS 175: 20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05SG343;XX大廈施工圖紙以及國家相關文件、規范、規定等要求編制。 第三章勞動力安排 第四章砼澆筑施工4、進度計劃 詳見附圖: 第五章內模安裝施工方案 5.1模板 A、無梁樓蓋板模板支撐系統搭設(扣件式)計算書 計算依據: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1302011 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12 5、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屬性 二、荷載設計 溫馨推薦您可前往百度文庫小程序享受更優閱讀體驗 不去了立即體驗三、模板體系設計 設計簡圖如下: 模板設計平面圖 模板設計剖面圖(樓板長向) 模板設計剖面圖(樓板寬向) 四、面板驗算 根據建筑施工模5、板安全技術規范5.2.1面板可按簡支跨計算的規定,另據現實,樓板面板應擱置在梁側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簡支梁,取1m單位寬度計算。計算簡圖如下: Wbh2/6=10001818/654000mm3,Ibh3/12=1000181818/12486000mm4 1、強度驗算 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1.35(G1k+ (G3k+G2k)h)+1.40.7Q1kb=0.9max1.2(0.1+(1.1+24)0.57)+1.42.5, 1.35(0.1+(1.1+24)0.57)+1.40.7 p0.91.40.7Q1K=0.91.40.72.52.2k6、N M maxmaxq1l2/8,q2l2/8+pl/4=max19.710.252/8,0.120.252/8+2.20.25/4= 0.15kNm M max /W 0.15106/540002.85N/mm 2f12.5N/mm 2 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5ql 4/(384EI)514.412504/(3844500486000)0.34mml/400250/4000.62mm 滿足要求! 五、小梁驗算 小梁類型 方木 小梁材料規格(mm) 8080 小梁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 2 ) 15.44 小梁抗剪強度設計值(N/mm 2 ) 1.78 小梁彈性模量E(N/mm 2 )7、 9350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 3 ) 85.33 小梁截面慣性矩I(cm 4) 341.33 因B/l b 取整9000/650取整13,按四等跨連續梁計算,又因小梁較大懸挑長度為100mm ,因此需進行最不利組合,計算簡圖如下: 1、強度驗算 q 10.9max1.2(G 1k +(G 3k +G 2k )h)+1.4Q 1k , 1.35(G 1k +(G 3k +G 2k )h)+1.40.7Q 1k b=0.9max1.2(0.3+(1.1+24)0.57)+1.4 M10.107q1靜L2+0.121q1活L20.1074.440.652+0.1210.550.6520.23k8、Nm p0.91.40.7Q1k=0.91.40.72.52.2kN M2max0.077q2L2+0.21pL,0.107q2L2+0.181pL max0.0770.090.652+0.212.20.65,0.1070.090.652+0.1812.20.650.3kNm M3maxq1L12/2,q2L12/2+pL1=max4.990.12/2,0.090.12/2+2.20.10.22kNm M maxmaxM1,M2,M3max0.23,0.3,0.220.3kNm 滿足要求! 2、抗剪驗算 V10.607q1靜L+0.62q1活L0.6074.440.65+0.620.550.69、51.97kN V20.607q2L+0.681p0.6070.090.65+0.6812.21.54kN V3maxq1L1,q2L1+pmax4.990.1,0.090.1+2.22.21kN V maxmaxV1,V2,V3max1.97,1.54,2.212.21kN 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跨中max0.632qL4/(100EI)=0.6323.656504/(10093503413300)0.13mml/400650/4001.62mm 滿足要求! 六、主梁驗算 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計算 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 1.35(G1k10、+(G3k+G2k)h)+1.40.7Q1kb=0.9max1.2(0.5+(1.1+24)0.57)+1.41.5,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按四跨連續梁,R max(1.143q1靜+1.223q1活)L1.1434.50.65+1.2230.470.653.72kN 按懸臂梁,R1q1l=4.830.10.48kN RmaxR max,R13.72kN;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按四跨連續梁,R max1.143q2L1.1433.70.652.75kN 按懸臂梁,R1q2l=3.70.10.37kN RmaxR max,R12.75kN; 2、抗彎驗算 計算簡圖如下: 主梁彎矩圖(kNm) M m11、ax0.67kNm M max/W0.67106/5080132.47N/mm2f205N/mm2 滿足要求! 3、抗剪驗算 主梁剪力圖(kN) V max5.97kN max2V max/A=25.971000/48924.42N/mm2125N/mm2 滿足要求! 4、撓度驗算 主梁變形圖(mm) max0.46mm 跨中max=0.46mm=650/400=1.62mm 懸挑段max0.25mm=100/400=0.25mm 滿足要求! 七、立柱驗算 1、長細比驗算 頂部立桿段:l01=k1(h d+2a)=11.386(1500+2200)=2633.4mm 非頂部立桿段:l02=k212、h =11.7551500=2632.5mm =l0/i=2633.4/15.8=166.67=210 長細比滿足要求! 2、立柱穩定性驗算 頂部立桿段:l01=k1(h d+2a)=1.1551.386(1500+2200)=3041.577mm 1l01/i3041.577/15.8192.505,查表得,10.195 M w=0.921.4k l a h2/10=0.921.40.220.651.52/100.04kNm N w 0.91.2N Gik+0.91.4(N Qik+M w/l b)=0.91.2(0.5+(24+1.1)0.57)+0.91.410.650.65+ 0.9213、1.40.04/0.657.3kN fN w/(A)+ M w/W7298.05/(0.2489)+0.04106/508083.59N/mm2f 205N/mm2 滿足要求! 非頂部立桿段:l02=k2h =1.1551.7551500=3040.538mm 2l02/i3040.538/15.8192.439,查表得,20.195 非頂部立桿段:l02=k2h =1.1551.7551500=3040.538mm 2l02/i3040.538/15.8192.439,查表得,20.195 M w=0.921.4k l a h2/10=0.921.40.220.651.52/100.04kN14、m N w 0.91.2N Gik+0.91.4(N Qik+M w/l b)=0.91.2(0.75+(24+1.1)0.57)+0.91.410.650.65 +0.921.40.04/0.657.41kN fN w/(A)+ M w/W7412.12/(0.2489)+0.04106/508084.78N/mm2f 205N/mm2 滿足要求! 八、扣件抗滑移驗算 按上節計算可知,扣件受力N7.3kNR c=k c12=112=12kN 滿足要求! 九、立柱地基基礎驗算 立柱底墊板的底面平均壓力pN/(m f A)7.41/(10.1)74.12kPaf ak800kPa 滿足要求! B15、無梁樓蓋板模板支撐體系: 1)地下室樓板支架材料:立桿及水平桿均采用483.5鋼管。 2)板厚在H=180mm,200mm,300mm和空心板厚H=430 mm與H=570 mm時的立桿間距均為650650,腳手架步距為1500,立桿頂部采用頂托支撐方式,托梁內采用雙鋼管支撐。 3)支模架應離地200 mm高設掃地桿,立桿上端自由端的長度不應大于200。 4)支架沿縱、橫兩個方向設置豎向剪刀撐,防止支架失穩、變形。剪刀撐搭設寬度為3.6m,間距不大于4m,與地面的夾角為4560度之間。 C、無梁樓蓋板模板安裝 1)模板統一采用18 mm厚新膠合板,所有方料全部要求過刨,確保方料平整、順直,才16、能保證砼表面質量; 2)支架搭設完畢后,嚴格按照方案內容控制木方間距,并根據測量小組提供的標高進行復核,確保標高無誤后才能進行模板的鋪設。 3)模板應由各施工隊技術負責人根據模板圖進行現場組裝,組裝原則為單跨內先鋪四周,最后鋪設中間,模板鋪設完成后再次核查標高是否滿足要求,并將暗梁位置一一彈線放出。 4)現澆鋼筋砼梁、板,當跨度等于或大于4M時,模板應按設計規定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全跨度的1/10003/1000進行起拱。 5)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和預留孔洞均不得遺漏,安裝必須牢固,位置準確,其允許偏差如下: D、無梁樓蓋板模板工程施工質量標準 1)模板的陰陽角應方正,線條應17、順直,統一起拱,表面平整,垂直度偏差控制在規范規定范圍內。 2)嚴格按技術方案要求施工,避免脹模、漏漿、扭曲變形等質量缺陷,模板拼縫應 嚴密,稍大處粘貼膠帶紙補縫。 3)模板質量的規范要求如下: 制定模板配置質量的要求 模板工程質量控制程序: 實行三檢制:班組自檢合格后報分包單位檢驗一分包單位檢驗合格后報項目部負責該棟的工長檢驗項目部組織各棟工長復檢,合格后再報監理驗收,通過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2鋼筋 1、梁鋼筋綁扎要求 1)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區長度取3倍梁高(暗梁),1.5倍梁高(明梁)且不小于1000。 2)框架暗梁縱筋在保證鋼筋凈距38(面筋),25(底筋)的情況下應盡量穿過柱18、,且至少50%以上穿過柱。 3)框架暗梁及空心板施工時應起拱23/1000(除注明外),其它按規范執行 4)暗梁為實心混凝土,管離肋梁邊凈距不應小于100mm 5)離預留洞邊凈距不應小于100mm離暗梁邊凈距大于100mm, 6)暗梁留孔且邊長(直徑)300時,主筋應按1:6的彎度繞過,孔邊每側300范圍內箍筋應加密至間距為50。 7)梁鋼筋的綁扎重點在梁柱核心區,梁柱核心區鋼筋綁扎的質量控制,在此區段梁和梁、梁和柱交錯穿插、鋼筋重疊,也是綁扎中的一個難點。為解決這個問題應遵循先梁底筋,其次套梁柱核心箍筋,后梁面筋的順序。 8)在梁側面筋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9)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19、筋及彎起鋼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 10)框架梁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于45d。綁梁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11)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采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12)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暗梁箍筋加密區為三倍梁高。梁柱節點處,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內20、側,導致梁筋保護層加大,應采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扎到位。 13)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14)梁筋的連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22mm時,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接頭,22mm 時,可采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II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21、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于50%。 15)梁鋼筋節點大樣。 2、板底筋綁扎要求 1)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彈好主筋、分布筋間距線。 2)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3)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雙層雙向鋼筋必須滿扎。 4)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 1.5m。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為15mm。 5)板支座筋錨固長度為35d(d為鋼筋直徑),板底筋錨固長度為300mm且應伸過 扁梁中心線5d。 6)因樓板留孔而切斷板受力筋,則應在留孔四周板肋內加筋,加筋原則為:22、與管平行方向每側板肋內各加一半被切斷鋼筋,且直通入兩端梁內300,與管垂直方向孔每側各加212直通兩端梁內300。 7)因樓板留孔使板受力筋無法穿過且孔寬150 mm時,全部滿綁。 3)板面筋全部綁扎完畢后掛設拉鉤,拉鉤為中8的鋼筋,拉鉤間距板厚430 mm的為380;板厚570 mm的為480;綁扎時上下鋼筋要拉結牢固,不得有脫落現象。 a、綁扎完板面鋼筋后,即可使底筋、肋片鐵絲、板面鋼筋形成一個可受臨時施工荷載的空間結構,鋪上模板板后可作為臨時道路,以方便操作和防止踩壞芯模。 b、鋼筋綁扎后,嚴禁在上面隨便踩踏,無關人等不得進入,確保成品保護落到實處。 4)鋼筋質量控制 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23、搭接長度表 (1)受力鋼筋順長方向全長的凈尺寸允許偏差10mm,寬度允許偏差5; (2)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尺寸允許偏差20mm。 (4)箍筋內凈尺寸允許偏差5mm;間距允許偏差10;受力鋼筋排距允許偏差5;箍筋、構造筋間距允許偏差20;受力筋保護允許偏差5。 (4)綁扎鋼筋的缺扣、松扣數量不得超過綁扣數的10%,且不應集中。 (5)彎鉤的朝向應正確,綁扎接頭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不小于規定值。 (6)用I級鋼筋制作的箍筋,其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彎鉤角度和平直長度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7)嚴禁隨意割斷鋼筋。 5.4混凝土澆筑 1、砼采用商品混凝土,通過泵車運輸至現場,再通過輸送泵輸送24、至地下層,地下層的混凝土澆搗順序如下圖所示;澆搗原則始終順管長方向作業。 混凝土施工示意圖 2、施工便道:本工程混凝土在地下樓面的輸送時用模板鋪設臨時專用便道,混凝土泵送管必須放在鋼管馬鐙上,不得直接放在鋼筋和GZ內模管上;施工人員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管。澆筑混凝土時,要求有木工和鋼筋工跟隨,及時修復芯模與鋼筋,防止偏位、破損。 3、混凝土澆筑不宜沿垂直于芯模管方向澆筑,砼坍落度宜取15-18cm,考慮到內模與內模之間肋設計寬度較小,配合比骨料粒徑為l-3cm為宜。且布料與振搗應同步進行,混凝土布料時應在GZ內模管的兩側均勻下料,相對振搗,以保證GZ內模管底被充填飽滿,無積存氣囊、氣泡即可,避免25、過度振搗,否則GZ內模可能會出現上浮現象;施工時宜采用直徑30mm的振動棒,下棒時振動棒禁止與GZ內模板直接接觸,防止內模損壞。 4、本工程無梁樓蓋范圍內的混凝土要求一次成型,不允許留設圖紙要求以外的施工縫,墻柱混凝土和梁板混凝土標號不同時,按設計要求布置快易收口網位置。 5、在樓蓋的一定面積范圍內利用鋼筋作板厚和GZ內模管標高控制標識,以保證其在后續混凝土澆筑中符合要求; 6、砼的養護 砼的養護采用人工自然養護法。在砼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對砼加以覆蓋麻袋或草包并澆水養護,養護時間當砼中無外加劑摻入時,不得少于7d,當砼中有外加劑摻入時,不得少于14d。 第六章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6.1 成品26、保護措施 1、GZ內模安裝完畢后任何人不得直接踩踏或行走,如有違反者將處以人民幣500元罰款。 2、GZ內模管如在安裝現場損壞,采取如下臨時應急補救方式: 1)如小面積破裂用寬膠布粘貼上; 2)如破損面積較大用管片補釘。 3、GZ內模管在裝卸、搬運、疊堆時應小心輕放,嚴禁拋擲。吊運安裝時,用專用吊籃吊運,禁止用纜繩直接綁扎GZ內模管進行吊運。吊至安裝樓層后應及時排放。 6.2 GZ內模管抗浮措施 在澆筑混凝土前必須采取防止單個內模上浮、樓板底模局部上浮和鋼筋移位的有效措施。施工中采用抗浮措施如下: 1、直接用14#鐵線對單個內模進行捆綁,捆綁點在距GZ內模管端1/4位置,鐵線兩端垂直捆綁固定在27、板底筋縱橫向節點上; 2、樓蓋板縱橫向底筋綁扎采用梅花狀綁扎,在板底模上lmm2范圍內均勻鉆取6個鐵絲穿過孔,用12#鐵絲綁扎底板鋼筋縱橫向節點,并雙肢穿過底模鉆孔綁扎固定于下部的支模鋼管架上,確保固定可靠、穩定。 6.3 GZ內模管安裝要求 兩片芯模拼接安裝后側肋寬度要求在810mm,安裝固定釘孔間距120mm10mm。GZ 內模管的安裝,實際上就是采取措施保證GZ內模管在板的幾何位置,并保證GZ內模管在其他工種施工過程產生的影響下,這些措施仍然有效。我們所采取的措施應有效、方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具體來說就是要保證GZ內模管與底模板之間的GZ內模管高度、GZ內模管管壁之間、管頭之間的間28、距和解決GZ內模管在澆筑混凝土時產生的上浮問題。 第七章施工質量事項要求 1、在保證內模安裝位置準確和整體順直,并符合下列規定: 1)內模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2)區格板周邊和柱周圍混凝土實心部分的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 2、施工過程中,預留、預埋設施(水平管線、電線盒等)的安裝應與鋼筋安裝、內模安裝等工序交叉進行。 3、預留、預埋設施宜布置在樓蓋結構的樓板實心區域、肋寬范圍內。當預留、預埋設施無法避開內模時,可對內模采取端開或鋸缺口等措施,事后封堵。 4、墻、柱主筋插筋與底板上、下鐵件需仔細綁扎固定牢固,必要時可附加輔助筋電焊固定,混凝土澆筑前,應加強檢查,澆筑過程中由專人負責修整、牢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