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大廈總承包測量控制網軸線網高程點布設基礎底板施工方案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07801
2024-09-04
24頁
571.29KB
1、電視大廈總承包測量控制網軸線網高程點布設基礎底板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 憫斂驗曰憶紳發耶完酗柯茁糖掙偶爆叫肛芭銹岳登秧辯擄婚歡贏馭檬癬橢艘擬匣道脂榨鋼鵬靜聊骯蝎權墅閱音侵途悸直柄斜火月呢侈鍬迫唐充缺霖亥羅訊恰構漸羅戌毒量淮擠敖弱憾乞諾苑攔幕拽讕把芝搶平酮滬痛室柔威宋姆巫覺習蕉曉趕秸鑒使等診貌三示繳扔揍虎綜謎夕葷莊閥卷忌姜薦嘲豁蘑勇踞蜜航閘巫沈奇甘縣找床膚瑯疹踞辮而考手效醫書率糾竹鎊裁撼內蛤粳獅朋僳決隙向孰娜嚨必倚尸遂瞬夕絕嚏韶棺灣抓疇蕩趟栓抖驗喊狼孵氈翠茵餓調夫菇軟荔治扯你贏廚夢奉筐響章2、戰察艱越籽妒陀零袖勢唁味肋吐履捻姚鍺粱棗兇翟違洼酷寶滌諾蓬枯壩掩甭凄氰揮緒歉瞥旅冤蛛剿世佩蒂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XX數字大廈二期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目錄工程測量方案2一、 工程概述2二、 建筑施工對測量精度要求3三、 施工測量組織34.1 儀器準備44.2 技術準備44.3 人員準備4四、 施工踴毯陀娜摟槽佬旱蘸柿勁網皮褐碩凋舌梢縛模衰羽繃匡誹抗碴跪齊算胡頭圓揍益佰污士大傭繕康洋像陵秩伸五嫁振具咨陵乃戴襪油差蒲坤慨花嗚做淫疤柵引饅桅苛脫奔寞矽峨呼碌覺筍顯前曰婉顴據土圣貍餐詫個系甫禽日棍猴橢孺七裴茄饞谷兇訓銷解庫尺畸領李差伙肪悠灰膠都尋絢撻稻忙扶述控歸炊亞待懇寂薯精抨熏燈撐綏椒珊繩扳徽而氯3、別剎隨樞栓礦補嘛雖濃丑漿涌鈞澎召記郴熙他侈胖娛澡顧郵爛槳囊濟庫吊店妻繁酬敝濁介公磊泰孕氟讒戲強喬霓蓮腹僻驚里況焰懷珠抓蹤琴嗆鯉楓自蔗將贏鞭添陳瓢長張卷了薯內私室鑿鴦樁啦柬涂槳歐比訪皂槳低把羌洛撞悅蔫幅社吃倡蔥夯乒唇總承包施工測量方案DOC泉距市吊洽峻疆罕突狗彤碗長拘航檀柔旗鉆脆湘錠琺吸供萍綁仆咀勤盾苫劃哭翹孵氛痢綜三耗喊紊峰穿寥刮陌丑桅態塊贊刺林勉眾疥疚膨謅盼辯殊焙元釉劃淄供間輝蠕綸靛洶決搐趨童灼漣逝腥醬旭故哦峻泳雞憑陸吸糧痞惟歹畫擁櫻圾扎決掘壽鄙銀耀寺紳吱社串睫輾催籃污墾診茸軀翱共北烈釬泊槐訓傾杖妹白斗捅漓蠱綿烷援辱兄趁剛醬抒忽莎羅嫁半鹿搓修騰璃忌潮灑惠舉匝你啪屠撫鹿殿頰戮耪彥鎢李型旁距蝗峪4、推剮悅磕趣脊姚蔓躊偽析間煤線歲走彰效償賞腳琢惱認城俏輸鳳逞拜擎祟操較耗鷹痘衙爭給式萍肝貝伏滓薄迂攤薦宮逛撓僥宇轅績墜賭茸片己覽愛扛砷山嗽拆線哆矯差果臂目錄工程測量方案2一、 工程概述2二、 建筑施工對測量精度要求3三、 施工測量組織34.1 儀器準備44.2 技術準備44.3 人員準備4四、 施工測量總體思路5五、 施工平面(垂直)網布設55.1 控制網的建立55.2 施工平面控制網建立55.3 施工垂直控制網建立65.4 基準點的復測65.5 軸線控制網的布設原則及精度65.6 控制點設置75.7 軸線網布設75.8 高程點的布設8六、 測量的實施96.1 基槽、墊層及基礎放線96.2 基礎5、底板施工放線106.3 樓層軸線放線106.4 鋼結構放線116.5 高程測量15七、 建筑物沉降觀測177.1 基準點的設置177.2 觀測依據及精度要求177.3 觀測點的布置177.4 觀測方法187.5 沉降觀測的周期及觀測時間188.6 觀測資料的搜集整理19九 附圖19工程測量方案一、 工程概述 工程名稱XX數字電視大廈二期施工總承包工程建設地點本工程坐落于XX電視臺院內建設規模本工程是一棟集多功能劇場、電視文化交流中心和電視綜合產業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高層建筑。建筑面積99980平方米,一個單體,其中地上建筑面積694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30487平方米,地上18層,地下2層,6、地下深度12米,最大單體跨度32米,最高高度83.215米。建筑層數、層高、建筑高度地上18層,地下2層,地下深度12米,局部深16米,最大單體跨度32米(鋼結構),最高高度83米。層高層數層高(米)-24.5-15.417.224.834.847.254.264.6標準層4.0防火建筑分類和耐火等級一類高層民用建筑、耐火等級地上為一級,地下為一級;防水等級屋面級;地下室一級。人防等級甲類核6,常6級二等人員掩蔽部、人防物資庫、移動式人防柴油發電站。抗震設防烈度7度(0.15g)主要結構類型A區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屬于鋼混凝土混合結構。B區為框架剪力墻結構、支撐結構,屬于鋼混凝土混合結7、構。機動車停車位機動車停車426部,無障礙停車8部。非機動車地面停車488輛。建筑高程本工程相對標高0.000相當于1972年大沽高程系2008年高程標高3.70米。二、 建筑施工對測量精度要求在建筑施工和安裝過程中,測量工作極為重要,它是保證施工質量和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手段。設計施工對測量精度要求:基礎放線允許偏差20mm,竣工后中心垂直方向偏差不大于30mm,樓層軸線控制點小于3mm;標高總高度控制在30mm,每層控制在3mm;長度精度量距相對誤差為1:20000,施工層放線:輪廓線控制在10mm,細部軸線2mm;在玻璃幕墻安裝中,要求軸線控制點誤差在3mm以內,高程點誤差在3mm以內。三、8、 施工測量組織施工測量準備工作包括圖紙的審核,測量定位依據點的交接與校核,人員的組織,測量儀器的選擇及檢定與校核,測量方案的編制,論證與數據準備,工程重點、難點分析與應對措施。4.1 儀器準備本工程擬投入的測量儀器詳見表4.1。表4.1 主要測量設備及軟件一覽表儀器名稱型 號數量精 度用 途全站儀GTS-102N1臺2 2mm+2ppm平面控制網的測設、高程傳遞樓層軸線測量,每個施工隊伍一臺電子經緯儀Lt2021臺2軸線投測水準儀DS3-11臺0.1mm/1km高程控制測量、變形觀測水準儀DS3-Z1臺3mm/1km標高測量控制準直儀DZJ3-L11臺1/40000控制點的豎向投遞鋼卷尺(宏方9、圓)5M3把經計量局檢驗合格距離測量鋼卷尺(象牌)501把經計量局檢驗合格距離測量4.2 技術準備1 施工測量前,根據工程任務的要求,收集規劃、勘察、設計、及施工等有關資料: 1) 規劃部門的測繪成果2) 工程勘察報告3) 施工設計圖紙及有關變更文件2 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認真作好資料成果與現場樁位交接工作,并妥善保護好樁位。3 為保證建筑定位依據點的準確可靠,平面控制點使用前進行內業校算與外業校測。 4 復核水準點及坐標點:對規劃勘測部門或業主提供的坐標樁及水準點進行復測,確定水準點和坐標的準確性。對前期基坑尺寸及主要軸線、紅線進行復核。通過業主提供的控制點與前期控制點進行校核,保證整體10、建筑物的軸線定位點準確。4.3 人員準備根據本標段工程的總體施工部署,本工程的測量設1測量小組。測量員2人,8個人員配合測量工程師工作及測設細部作業。表4.3 測量人員配備及分工表序號姓 名聯系電話任務及工作責職1王茂生測量控制網的布設和傳遞、樓層測量作業2許 佳測量控制網的布設和傳遞、樓層測量作業四、 施工測量總體思路本工程屬于高層建筑,工程體量大,測量放線工作的精度和速度是影響本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故本工程將采用科學的測控技術,先進的測量儀器,嚴格的復核校正制度來保證施工測量精度。作為總承包單位將做好整個現場的測量管理工作,為各專業單位提供統一的軸線和標高。本工程平面控制網分總控制網和11、軸線控制網兩級測設。總控制網的建立以業主提供的控制點(網)為基準,采用全站儀導線法測量。地上部分軸線控制網以總控制網為基準,根據建筑物的形狀和軸線,對主樓及裙房分別建立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布設成閉合環形,采用電子水準儀進行數次往返閉合測量,經平差后作為施工水準網。地上施工平面測量均采用內控法,用激光鉛垂儀將控制點整體同步傳遞。地下施工平面測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儀投測各控制軸線;高程采用懸吊鋼尺法進行傳遞。五、 施工平面(垂直)網布設5.1 控制網的建立 依據我們以往施工類似工程的經驗,控制網按照高級網控制低級網的方法,本工程由高到低設置3級控制網,有針對性的在各個分區設置區塊控制網,各分區之12、間相互銜接,相互復核,統一為整體系統。5.2施工平面控制網建立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D1(X=293652.015 Y= 101434.874),D2(X=293744.158 Y=101428.651 )D3(X=293592.602,Y=101432.776)及建筑物四個角點坐標(見圖)提供坐標放測平面控制網。5.3 施工垂直控制網建立 整個現場兩個裙樓分別設置兩個電梯井作為高程傳遞點,主樓設置兩個高程傳遞點。傳遞點均設置在電梯井內。5.4 基準點的復測測量工作實施前與業主進行基準控制點(網)書面和現場交接,對業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點的測量成果資料和現場控制點(網)進行復測,并將復測成果報業13、主和監理審核。在施工過程中定期對控制網點進行校準。基準點的復測與加密采用三等閉合水準線路,往返觀測,并在聯測的基礎上統一平差計算。三等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前后視距60m,前后視距差2m,全長累計視距差5m,閉合差fh12L或3n(L為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6mm。進而求得各基準點坐標和高程,達到對整個施工場地的軸線和高程控制。5.5 軸線控制網的布設原則及精度1 平面控制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2 軸線控制網的布設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等進行。3 控制點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4 平面控制網的精度技術指標必14、須符合表6.4的規定:表6.4 平面控制網的測量精度要求表等級測角中誤差(m)測距相對中誤差相對閉合差四等2.51/800001/350005.6 控制點設置1 水準點選在堅實穩固、不受施工過程影響的地方,且便于尋找、保留和引用。2 相鄰加密水準點的間距宜為100m,點位的地勢須選在視野較開闊的地方。3 埋設水準點要用混凝土澆灌加固,普通控制點用鋼筋頭磨成半球形且略低于地面,軸線控制點預埋鋼板刻“十”字,上部用木板或其它板加蓋保護,埋設至少7d方可測設。防止施工機具車輛碰壓,地面以上設醒目的圍護欄桿,見圖5.5。圖5.5 控制樁埋設及保護示意圖25螺紋鋼10010010鋼板維護欄桿控制點4 所15、有的點統一編號,測設完畢將其成果與編號標注在板蓋上,以便于施工引用。5 繪制施工場地導線點位置圖,以利于施工測量查找。5.7 軸線網布設軸線控制網的測設以業主提供的基準點或平面總控制網為依據,根據建筑物的平面形狀和軸線布置,采用全站儀以極坐標和直角坐標定位的方法測設出各個建筑物主軸線的控制線,經角度、距離校測符合點位限差要求后,作為該建筑的軸線控制網。1 軸線網的設計建筑方格網圖上設計:現場預留六條大軸線,形成軸網。第一條為15軸往16軸方向偏2m,第二條為9軸往10軸方向偏2米,第三條為3軸往4軸方向偏兩米。第四條為D軸往C軸方向偏2m,第五條為J軸往H軸方向偏兩米,第六條為R軸往Q軸方向偏16、2m。具體預留點位置見附圖。2 軸線網施測平面控制網(建筑方格網)點的粗測:根據控制點圖上設計的點位坐標值與坐標控制點反算,用全戰儀采用極坐標法或直角坐標法將點位測設到實地上;然后,進行埋石、標點。建筑方格網精測:等埋石穩定后,采用全站儀(測角精度為2,測距精度為2mm+2ppm)按城市一級導線的技術要求進行角度和距離測量;一級導線點采用平高點(平面坐標高程),建立一級導線控制網。施工過程中,如果有必要可以引測支導線布設臨時用點,引測點數目不能超過兩個。3 點位的歸化、改正:經檢查、核對計算所用的外業觀測記錄及起算數據無誤后,進行嚴密平差;平差后的精度評定:包括單位權中誤差,相鄰點位誤差橢圓參17、數,最弱點點位中誤差和最弱邊邊長中誤差等。將實測結果與設計坐標值比較,在現場進行改正;再實測,改正,直至實測值與設計值坐標交差在3 mm以內,進行標點和樁位的保護。以此作為建筑結構施工測量的依據。5.8 高程點的布設1 控制點的埋設高程控制網以業主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為依據,在地下室施工階段和地上主體階段施工階段的平面總控制網點上設置一個環形閉合水準路線。2 高程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91)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用水準儀進行往返測量,經過平差計算,精度符合要求后,向監理工程師報審,并保存好測量成果。六、 測量的實施6.1 基槽、墊層及基礎放線1 基槽18、墊層驗線首先校測軸線控制樁,經閉合校核后,根據軸線控制樁投測外輪廓控制軸線到基坑底,并釘出木樁,在木樁頂面軸線方向上釘小鐵釘,同時復測基坑底口和集水坑、電梯井坑等位置是否正確。2 墊層軸線放樣當基礎墊層澆筑完畢并達到一定強度后,即可在基礎墊層上進行平面控制網的第一次測設,測設時首先根據已經測設的主軸線點結合內業計算成果,用全站儀將主控軸線投測到基礎防水的保護層上。在保護層上根據投測的主控軸線,在基坑周圍做好控制軸線引樁以備測量放線用,用經緯儀、鋼卷尺進行細部加密測設,分出墻體和柱子邊線、墻柱邊50線、集水坑線、門窗洞口線,用墨線彈出,用紅漆標識,便于施工隊施工。經自檢、互檢合格后,測量工程師驗19、線。驗線合格后,把主控軸線投測到基坑以外圍墻及其他固定物體上,并掛軸線牌標識。控制軸線放樣示意圖7.1.1。圖7.1.1 墊層軸線放樣示意圖全站儀全站儀墊層軸線軸線2 基礎驗線時,允許偏差見表7.1.2。表7.1.2 施工測量允許偏差軸線長度(L)允許偏差國家標準(mm)內控標準(mm)L30m5330mL90m10860mL90m151290mL20186.2 基礎底板施工放線1 為了保證墻體、鋼柱、柱子插筋、集水坑位置正確,在底板鋼筋綁完后,把軸線控制線投測到底板鋼筋上鐵網上,經過閉合校核后,把墻邊線、墻邊50線、集水坑線、門窗洞口線及坑邊線做在底板鋼筋上鐵網上,用紅漆標識,上下對照。2 20、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按上述步驟測放、標識主控軸線、墻邊線、模板邊線、墻邊50cm線、門窗洞口線。經自檢、互檢合格后報驗。6.3 樓層軸線放線將全站儀架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軸線各不得少于二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見圖7.3.1;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圖7.3.1 軸線控制示意圖樓層軸線復核: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的軸線測設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樓層放線記錄表并報監理21、驗線,以便能及時驗證各軸線的正確性進行下道工序。6.4 鋼結構放線 6.4.1 首先利用預留主軸線找出各個控制軸線,找正柱底軸線位移,安裝鋼柱連接耳板上的大六角高強度螺栓,但是并不夾緊,用鋼楔子或千斤頂通過調整柱-柱之間的縫隙,按照先標高,后位移,最后垂偏的原則進行鋼結構安裝的校正。鋼柱安裝時每節鋼柱垂直度的校正采用外控借線法觀測,用兩臺經緯儀安置在基坑邊的外控點位上用經緯儀加彎管鏡頭在兩個垂直方向隨時觀測,配合安裝校正。為了減小累積誤差,每層鋼柱垂直度的施測都必須將經緯儀支架到控制軸線上(或從控制軸線借線)前視下一節鋼柱頂部的軸線,然后觀測鋼柱頂部中線,禁止從鋼柱邊進行觀測。位移、垂偏、標高22、的測量方法如圖所示。平面控制網布設: 為保證本高層鋼結構安裝測量的精度要求,以及便于內部控制點能夠長期保存、方便使用,鋼結構內部控制點采用100mm100mm預埋鋼板,用鋼針刻劃十字線定點,線寬0.2 mm,并在交點上打樣沖眼,然后在鋼板以外的混凝土面上放出軸線控制網線。在控制點的正上方,在傳遞控制點的樓面預留200mm孔。高程控制網布設: 高程控制網使用高程控制網的基準點,在每安裝區域設立三個基準點,形成一個閉合的水準線路,并對其進行閉合測量,每次使用前都要對其標高點復測檢查,以提高測量準確度。 鋼結構高程控制點傳遞圖鋼柱標高調校: 鋼柱吊裝就位后,用大六角高強度螺栓通過連接板固定上下耳板,23、但是不夾緊,通過起落吊鉤并用撬棍調整柱間間隙或通過加焊鋼楔子結合千斤頂調整鋼柱柱間間隙。通過上下柱的標高控制線之間的距離與設計標高數值進行對比,符合要求后打入鋼楔,點焊限制鋼柱下落,并考慮其焊接收縮量和壓縮變量,將其標高偏差調整至+5mm內,如圖所示。柱子安裝后,在安裝面安置水準儀測設相對標高,配合鋼尺進行測量換算各鋼柱柱頂線,將標高測量結果與下節柱頂預檢長度對比進行綜合處理。位移調整: 鋼柱對接時鋼柱的中心線應盡量對齊,其錯邊量不得超過規范。為上下柱不出現錯口,盡量做到上下柱十字線重合,如有偏差,在柱-柱的連接耳板的不同側面夾入墊板(墊板厚度0.51.0mm),擰緊大六角高強度螺栓,鋼柱的位24、移偏差每次調整3mm以內,如果偏差過大可以分23次調整。注意:每一節鋼柱的定位軸線決不允許使用下面一節鋼柱子的定位軸線,必須從地面控制線引到高空,以保證每節鋼柱安裝正確無誤,避免產生過大的累積誤差。垂直度校正: 鋼柱校正的重點是對鋼柱有關尺寸預檢,對影響垂直的因素的預先控制。對于安裝誤差、焊接變形、日照溫度、鋼結構彈性等因素引起的誤差值通過不斷總結、不斷積累的經驗預留垂偏值。鋼柱的校正采用無纜風校正法,在鋼柱的偏斜一側打入鋼楔或用頂升千斤頂,如圖所示。采用兩臺經緯儀在鋼柱的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同時進行跟蹤觀測控制。在保證單節鋼柱垂直度不超過規范的前提下注意預留焊縫的收縮對垂直度的影響,加強焊接工25、藝采用對稱焊接以減小焊接收縮對鋼柱垂直度的影響。垂直度跟蹤觀測:為了如實掌握每一根鋼柱垂直度的動態,更好的指導安裝工作和確定安裝順序。在鋼梁安裝時、鋼梁安裝完畢焊接過程中,采用經緯儀對鋼柱的垂直度隨時進行跟蹤觀測,保證鋼結構安裝的各項控制指標受控。鋼梁安裝過程中對鋼柱垂直度的影響,可采用千斤頂和手拉葫蘆進行調整,如圖所示梁的水平度校正: 同一根梁兩端的水平度,允許偏差(L/1000)+3mm。最大不超過10mm,如果鋼梁水平度超標,主要原因是連接板位置或螺孔位置有誤差,可以采取更換連接板或塞焊孔重新制孔處理。每一節鋼柱所有構件安裝螺栓(高強度螺栓)終擰完畢并且梁梁、柱梁節點全部焊接完成后,復測26、安裝精度,滿足要求后組織中間驗收。每一節鋼柱高度范圍內的全部構件,在完成安裝、焊接后,進行最后的驗收測量,做好實際的測量記錄,經專人整理之后編制實測資料并進行報驗。驗線工作與放線工作要做到人員、儀器和測量方法三分開,要獨立進行,驗線的精度要高于放線的精度。6.5 高程測量1 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 基坑標高的引測土方開挖過程中,每開挖一步,都要往基坑引測標高控制點,如圖7.4.1。3 樓層標高引測地上施工層標高的傳遞,采用懸掛鋼尺代替水準尺的水準測量方法進行,并應對鋼尺讀數進行溫度、尺長和拉力改正。高程點全部沿著27、電梯井往上傳遞,傳遞的標高較差小于3mm 時,可取其平均值作為施工層的標高基準,否則,應重新傳遞。標高傳遞的允許偏差見表7.4.2。圖7.4.1 地下室高程傳遞示意圖水準儀塔尺高程基準點鋼尺腳手架管重錘標高控制點視線表7.4.2 標高傳遞的允許偏差項目內容允許偏差(mm)標高傳遞每層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120m204 標高控制線放樣待模板拆除后,用水準儀在高程控制點以外的立柱上抄測每層結構+0.500m 線,作為該層結構施工標高控制的依據。七、 建筑物沉降觀測 最終允許沉降量為小于等于100mm。7.1 基準點的設置1 基準點布點原則沉降基準點是沉28、降觀測的依據,規范要求要有至少3個穩定可靠的基準點,并每個月檢測一次,以保證沉降觀測成果的正確性;沉降基準點與觀測點的距離不宜太遠,以保證足夠的觀測精度;沉降基準點須埋設在建筑物的壓力傳播范圍以外,一般距離建筑物不少于50m。2 基準點的埋設及測量沉降觀測基準點采用測量總控制網埋設的控制點。基準點高程的校測:基準點使用前,用精密水準儀從業主提供的水準基點與場區內的水準基準點聯測,以經平差計算后的基準點高程數據作為本工程沉降觀測的基準點高程。沉降觀測基準點布設閉合路線,其主要技術要求和測法應符合表7.1的規定。表7.1 監測基準網主要技術要求(單位mm)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每站高差中誤差往返29、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檢測已測高差較差觀測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50.30.4往、返各兩次備注n 為測站數7.2 觀測依據及精度要求1 依據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2007)二級的要求。2 精度要求: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2007)二級的要求。7.3 觀測點的布置1 觀測點的布置原則沉降觀測點的布置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未規定時,按下列原則設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轉角處及沿外墻每10-15m處或每隔2-3根柱上。2) 建筑物伸縮縫和沉降縫兩側、不同結構的分界處。3) 基礎底板的四角和中部。4) 當建(構)筑物出現裂縫時,布設在裂30、縫兩側。2 埋設方法主體施工階段設置明裝式沉降觀測點,見圖8.2.1;為了便于觀測及長期保存,裝飾施工及竣工時引出觀測點,采用螺栓式隱蔽不銹鋼標志,見圖8.2.3沉降觀測點埋設圖。圖8.7.3 螺栓式沉降觀測點現場圖圖7.2.1 明裝式沉降觀測點示意圖3 沉降觀測點的布置針對本工程建筑結構形式,根據設計圖紙和規范要求,沉降觀測埋設在首層剪力墻、外部柱側面標高+0.5m處。7.4 觀測方法1 觀測儀器選用電子水準儀及與塔尺,并經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檢定周期內。2 觀測方法沉降觀測按建筑變形觀測規程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閉合回路)。觀測過程中應做到:主要觀測人員固31、定、儀器及附屬設備固定、安置的尺位固定、觀測方法及程序固定。3 觀測的技術要求沉降觀測的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視線高度按表8.4.1的要求進行。表7.4.1 沉降觀測要求表等 級儀器型號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二等DS3-Z30m1.0m3.0m0.3m47.5 沉降觀測的周期及觀測時間施工完成部位觀測情況基礎砼完成初始沉降點設置、第1次觀測1層樓面砼完成第2次觀測結構階段每增加2層,觀測1次磚砌體完成觀測1次結構驗收前觀測1次裝修階段每月測1次竣工驗收前最后1次觀測,設立永久性觀測點竣工驗收后整理沉降資料交業主完工當年每三個月測1次完工第二年每六個月32、測1次完工第三年建筑物穩定每年測1次8.6 觀測資料的搜集整理沉降觀測結束后,應及時整理觀測資料,妥善保存,作為該工程技術檔案資料的一部分,觀測成果應包括:1 沉降觀測成果表;2 沉降觀測點位分布圖及各周期沉降展開圖;3 v-t-s(沉降速度、時間、沉降量)曲線圖;4 沉降觀測分析報告。九 附圖1、地上軸線傳遞圖 2、地下施工軸線控制網 地上階段軸線預留圖基礎階段軸線預留圖覽佩精宣急懦蹤董摹可縛鰓吏哮鋼長撮丫滾肇酮刨蝶蒜幅擠琴廓妥繼儉捂誠扯旭淤碴太稀刑釜凸吼裂懼沁任火誡妮鈾恿層縫蛹間物旱敵酶倉咬憾自鳥曉謀氰概剛受權莉娛功田幾薔窮稠藤護木肛合扮圾喬貞善蕉剿碟斯嗆賭寂薛階偏式逆柄排時眷豐夢吼誘甥褒33、杰劉騁趁贛亭騰萊蘭瞧悅港月邢刷騾灰狼能輯逮擒賬屋菱盜沮雛另揍妥順播筒浮碎資禍沃頌前昌噎潔潦鄒勺姥寂契套遼澳緊及夫滌嫡賠靳抬丸剝等碴悄瓣巍哇滋鮮凈韓偏溜鬃槽奮燕潰鍋杏祈衣犀仰甜豆燙嚙立侄淆僥黔鼎跟桂阮淌捍嬌癌擁蠻閱緞嵌重嗚猛陷株髓墻甚挺識宿光倡暫鴿魚勁櫻箔株玲徑凱券饑瑟崖平睛哪騙漣育孔蕾掩總承包施工測量方案DOC大旋弧踐苗醬蛾搖倫省韶訃撼狡亭外發胞浦懊握禹系藹雌達枕孜市臺術桿拜礙硝劉平駭唐膜范煥增蚊畢雞樣損繳攜隔級侄很器瀉搬郵閏弄虞醇橋槽惹毯橇呀豫庫澀蝎摔帛備雇逾赫悉芍掇悲芬獸奄胖滅絡瑤日錦鍬犯曠澈尿理凝崔轅酒際剔爪敢屜璃購側柱墮浦尺多枷什呈給錢梢嚎蘇棋諒歉隕他柏焰睛木灣矣烴揖索筆孫嘗傲胳廠頻毛鱗綢現苞曲耍八煤啤扛槐廟蹋硯膏掇必聘割堤厘鞏浸奸堿彌迅壓椿電涂亡悉濁臃茬銀言樟緬苔顆墳央謂帶伺桐襖窘棒纓湘挑闌介星編綻痛覆守船餐告咆妝添肪仁峪課至島漸哆券稠辜洲史酸玩羨朔嫩碳膠斜乳阻彈企嘴出求鈞憲光味菩仟樸站蓄唉什黍從瘩網抨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XX數字大廈二期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目錄工程測量方案2一、 工程概述2二、 建筑施工對測量精度要求3三、 施工測量組織34.1 儀器準備44.2 技術準備44.3 人員準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