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市關口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017255
2024-09-02
20頁
12.49MB
1、關口鎮人民政府二二四年八月關口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 示 稿 】01 規劃總則02 規劃定位與目標03 重要控制線落實04 國土空間布局與優化05 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06 自然資源利用與保護07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8 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09 鎮區規劃10 規劃實施保障CONTENTS目 錄01規劃總則規劃范圍鎮域范圍關口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全鎮域總面積13133.58公頃鎮區范圍關口鎮鎮政府所在駐地城鎮開發邊界范圍16.59公頃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p 規劃期限關口鎮行政區劃圖規劃定位與目標山2、水自然觀光重點鎮高效山林經濟示范鎮厚德文化示范鎮 按照上位規劃要求,依托關口鎮漢江灣、天門山等旅游資源和大羊山特色種養殖發展基礎,結合關口鎮“印象天門、厚德關口”品牌建設計劃,將關口鎮建設成為:到2025年產業發展:天門山旅游開發取得重大突破,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居環境:解決“臟亂差”,整治好鎮村環境、美化亮化街巷景觀和建筑風貌,綠化宅前屋后和開敞空間。道路交通:完善鎮-村、村-村道路體系,拓寬路面寬度以保障出行安全通暢;提升道路地質災害隱患治理水平;提升路面質量、解決錯車問題、美化沿路景觀。設施配套:重點解決垃圾轉運、污水處理難題,完善養老、文化、體育和公園綠地等設施和公共空間配套。3、用途管制:重點控制線管控、指標管控和建設管控,提升國土空間管理水平。到2035年產業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興文強旅實現較大盈利。人居環境:建成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生活空間宜居舒適。道路交通:鎮-村-組連續暢通、安全便捷、維護及時到位。設施配套:生活設施運行良好,鎮村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用途管制:實現較高水平的國土空間現代化治理能力。02p 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p 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1341.23公頃,占鎮域總面積的10.21%,主要分布在大廟村、關坪社區、薛莊村等村(社區)。p 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679.19公頃,占全鎮土地4、總面積的5.17%,為漢江兩岸丘陵盆地水土流失防控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在泥溝村、張嶺村、江北村等9個村(社區)。p 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20.78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0.16%,主要分布在關坪社區、蒿塔村、江北村。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重要控制線落實03 一主:打造關口鎮綜合服務中心 兩副:以大廟村村委會為主構建天門山副中心,以張嶺村村委會為主構建乾坤灣副中心兩帶:打造沿漢江城鎮發展帶和生態休閑觀光帶、打造沿關雙旅游公路的天門山生態旅游發展帶四區:西部山林經濟片區、沿漢江鄉村旅游片區、中部生態旅游片區、東部種養殖片區構建“一主兩副,兩帶四區”的鎮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布局與優化p5、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04p 規劃分區國土空間布局與優化落實旬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將關口鎮空間劃分為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生態 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6個一級分區;將城鎮發展區細化為城鎮集中建設區和城鎮彈性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細化為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村莊建設區 共5個二級規劃分區。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04綜合考慮關口鎮鎮區及各個行政村人口規模、經濟職能、輻射范圍等因素,按照“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個等級確定鎮村等級結構。鎮區以現狀鎮區為依托,向周邊發展,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活動中心。中心村3個,與中心鎮區及各基層村交通方便,公共服務設施6、相對完善,主要服務周邊村莊。基層村6個,是轄區生活聚集和生活服務中心。國土空間布局與優化p 鎮村體系格局p 村莊分類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村莊分為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和其他類四種類型。泥溝村為特色保護類村莊 其余9個村均為集聚提升類村莊。全域村莊布點規劃圖04落實歷史文化保護線,全域全要素規劃管控堅持應保盡保原則,確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點線面”全要素覆蓋,落實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明確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歷史文化遺產空間信息平臺。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歷史文化資源分布圖05旬陽縣關口鎮不可移動文物基礎信息匯總表序號文物點名稱 類別公布年代詳細地點保護級別簡 介7、1禹穴石窟寺及石刻唐關口鎮江北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漢江北岸316國道旁崖壁下,坐北向南,東西約12米,南北約8米;洞穴兩個,東西相鄰,系利用自然山崖開鑿,西側洞口外南側有唐黃土摩崖石刻。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A區:洞窟及石刻本體;B區:北至山崖頂部,南至316國道,東、西外延20米。2江北墓群古墓葬漢-南北朝關口鎮江北村二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關口鎮江北村,墓群由薛家塘、呂家塘兩處組成,面積約20000平方米,兩處毗鄰,暴露古墓較多。保護范圍:A區:由薛家塘、呂家塘兩處毗鄰墓群組成。薜家塘墓群東距靈官崖約500米,西距呂家塘約1000米,南臨316國道,北為緩坡地,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8、約70米;呂家塘墓群東臨呂家塘,西距佛爺廟約50米,北至山腳,南距316國道約10米。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寬約400米。3郭家樓民居群古建筑清關口鎮泥溝村郭家樓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泥溝村郭家樓,民居群為四合院式建筑,坐東向西,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現為郭昌成、郭運樹、郭運順、郭運有四戶的住宅。保護范圍:A區:民居群院落整體。東臨山坡,西距村級水泥路約40米,南臨陡坡,北與民居相接。4關口龜碑石刻明關口鎮江北村神龜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江北村316國道旁神龜亭,碑通高2.6、寬1.1、厚0.23米,青石質,方首龜趺,身首一體,兩面刻文,明嘉靖九年款。保護范圍:A區:碑亭滴水檐內。5泥溝洪水9、題刻石刻清關口鎮泥溝村泥溝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泥溝村泥溝口,地處漢江北岸侯昭軍民居房基下,長約2米,寬約5米,陰刻楷體“大清咸豐二年七月十四日水到此高三尺”。保護范圍:A區:題刻本體外延5米。6下塘遺址 古遺址漢關口鎮蒿塔村一般文物點位于蒿塔村下塘,東西約60米,南北約40米;地處漢江北岸一級臺地,耕地覆蓋,地表散落大量繩紋墓磚、板瓦、筒瓦殘片。7薛家堂遺址古遺址漢 南北朝關口鎮江北村一般文物點位于江北村薛家塘,東西約200米,南北約70米;地處漢江北岸緩坡地中,地表散落極少量陶片和器物殘片。8呂家塘遺址古遺址漢 唐關口鎮江北村一般文物點位于江北村呂家塘西北臺地上,東西約1500米,南北約410、00米;地處漢江北岸緩坡臺地中,耕地覆蓋,地表散落大量板瓦、筒瓦、陶片和器物殘片。9洞梁崖居遺址古遺址不詳關口鎮泥溝村一般文物點位于泥溝村洞梁距地面約80米的陡峭山崖上,坐東向西,共有洞穴5個,沿山向分布,東西約200米,南北約15米;崖居利用自然山洞開鑿而成,僅存空洞穴和殘墻。10頭道包崖居遺址古遺址清關口鎮泥溝村一般文物點位于泥溝村郭家樓頭道包距地面約100米的陡峭山崖上,共3個洞穴,坐東向西,東西約15米,南北約10米;崖居利用自然山洞開鑿而成,僅存空洞穴和殘墻。11郭家樓西山崖居遺址古遺址清關口鎮泥溝村一般文物點位于泥溝村郭家樓西山距地面約40米的陡峭山崖上,共兩個洞穴,依地勢而建,坐11、西向東,東西約50米,南北約10米;崖居利用自然山洞開鑿而成,僅存空洞穴和殘墻。12蒿塔馬莊崖居遺址古遺址不詳關口鎮蒿塔村一般文物點位于關口鎮泥溝村蒿塔馬莊距河面約100米的陡峭山崖上,共2個洞穴,坐北向南,東西約15米,南北約10米;崖居利用自然山洞開鑿而成,僅存空洞穴。13薛莊村石佛寺遺址古遺址明清關口鎮薛莊村一般文物點位于薛莊村石佛寺,坐南向北,北臨村級公路約200米,東、西、南為山坡,東西約40米,南北約50米。由石佛寺和娘娘廟組成,石佛寺上殿已毀壞,殘存廂房及殘造像四尊,廟碑1通;遺址東側為娘娘廟,塊石壘砌。14沈家河墓群古墓葬漢、南北朝關口鎮關坪村沈家河竄堂坪一般文物點位于關坪村沈12、家河竄堂坪,東西約30米,南北約50米。墓葬埋葬者不詳,封土形制不詳,現已被村級公路和民居疊壓,1998年發現磚室墓,后被掩埋。15窯溝吉氏家族墓地古墓葬清關口鎮蒿塔村的窯溝一般文物點位于蒿塔村窯溝,坐東向西,由吉龔氏墓、吉國財墓、吉士生墓組成。16巖屋下王氏家族墓地古墓葬清關口鎮江北村的巖屋下一般文物點位于江北村巖屋下,坐南向北,由王李氏墓、王啟敬王張氏墓組成。17郭家嶺崖墓古墓葬不詳關口鎮泥溝村的郭家嶺一般文物點位于泥溝村郭家嶺,漢江西側,距漢江高約60米的陡峭山崖上,東西約3米,南北約3米,坐西向東,在自然崖面上開鑿而成,頁巖石質,墓門已開,長方形墓門。18郭家樓郭氏家族墓地古墓葬清關口13、鎮泥溝村的郭家樓一般文物點位于泥溝村郭家樓,坐東向西,由郭巨德郭王氏合葬墓、郭書郭氏合葬墓、郭忠炤郭張氏合葬墓三座墓組成。19駱遇福駱王氏合葬墓古墓葬清關口鎮泥溝村的駱家院子北一般文物點位于泥溝村駱家院子駱氏墓地,坐西向東,東西約7米,南北約6米;人鼻形封土,碑樓一座,兩側墓柱正面陰刻楷書對聯,抱鼓浮雕動物、花卉圖案。20鋪溝口崖墓古墓葬不詳關口鎮鋪溝村鋪溝口一般文物點位于鋪溝村鋪溝口西側距地面約12米的陡峭山崖上,東西約5米,南北約5米,坐西向東,在自然崖面上開鑿而成,頁巖石質,墓門已開,長方形墓門。21上堂張氏家族墓地古墓葬清關口鎮張嶺村東南3公里的上堂一般文物點位于張嶺村東南3公里的上堂14、(小地名),共有墓葬六座,寰丘形封土。22大廟村大廟古建筑清關口鎮大廟村大廟一般文物點位于大廟村大廟,坐西向東,東西約22米,南北約13米,始建于大清嘉慶年間,北廂房拆后重建,現存正殿、南廂房、門樓及捐資修廟碑。23廟洼吉德新民居古建筑清關口鎮蒿塔村的廟洼一般文物點位于蒿塔村廟洼,坐東向西,東西約20米,南北約20米,由正房、南、北廂房組成。24龔家坡薛永生民居古建筑清關口鎮蒿塔村龔家坡一般文物點位于蒿塔村龔家坡,坐東向西,東西約16米,南北約27米,由正房、南北廂房、廳房組成。25泥溝村駱家院子古建筑清關口鎮泥溝村駱家院子一般文物點位于泥溝村郭家樓,坐西向東,東西約24米,南北約18米,由正15、房,南、北廂房,天井,廳房、照壁、圍墻、門樓組成閉合式二進四合院。26泥溝村佘家院子古建筑清關口鎮泥溝村佘家院子一般文物點位于泥溝村佘家院子,此院為清末民初時當地名紳佘氏修建,宅院建于清晚期,坐西向東,東西約20米,南北約70米,南、北廂房已毀,現僅存正房、門樓。27橋兒溝石拱橋古建筑清關口鎮鋪溝村橋兒溝一般文物點位于鋪溝村橋兒溝,呈東西走向,長約14米,寬約3.1米,高5.5米;拱高3.4、寬3.45、進深2.8米,拱由長為2.8米的條石壘砌。28張嶺村雙龍寺古建筑清關口鎮張嶺村甘溝澗一般文物點位于張嶺村甘溝澗,坐北向南,東西約20米,南北約15米,始建于清代,正殿拆后重建,現僅存東西廂房、16、門樓及四碑。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05構建“兩廊三區“的景觀風貌結構體系兩廊:漢江生態景觀廊道、關雙旅游景觀廊道三區:秦嶺山居景觀風貌區、新型鄉村景觀風貌區、旅游觀光景觀風貌區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05景觀風貌格局圖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6 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量 積極盤活建設用地存量 挖掘農村建設用地潛力 合理配置建設用地 鼓勵產業用地混合利用 加強林草資源管控 推進國土綠化行動 構建林業基礎保障體系 加強濕地資源保護 濕地資源空間管控 控制用水總量 合理配置水資源 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水資源保護措施 建設節水型社會 合理調控勘查開采方向 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 加強綠色礦山建設 強化礦產資源勘查開采17、管控節約集約土地資源林草資源保護利用濕地資源保護利用水資源保護利用礦產資源保護利用在大廟村、關坪社區、江北村等區域,重點實施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升耕地質量。規劃期間,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或耕地提質改造項目1個,建成高標準農田1071.87公頃。在關口鎮鎮域范圍內,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推進廢棄工礦用地復墾及綜合利用程度,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在薛莊村、關坪社區區域,結合流域水土治理、農村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河流岸線資源保護等,合理安排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的規模及范圍,通過土地平整與改造、修筑梯田、配套完善18、農田水利設施、修建田間道路、營造防護林等工程技術和生物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積,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規劃期間,安排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項目1個,新增耕地1.11公頃。高標準農田建設在關口鎮鎮域范圍內,重點對農村散亂、廢棄、閑置及低效利用的建設用地進行調整改造,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的原則,整合村域,盤活農村存量土地,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土地復墾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7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圖4 地質災害點治理關口鎮鎮域內有15處地質災害點,其中13處災害類型均為滑坡,2處災害類型為崩塌,主要分布在鋪溝村、泥溝村、蒿塔村、張嶺村等村。規劃期間對穩定性差、危險性19、大、直接威脅鎮及學校等人口密集區的地質災害點進行工程治理,對威脅村莊人口較少的一般地質災害點進行簡易治理或搬遷避讓,減少地質災害危害。1 森林綜合整治工程通過調查評估、低產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加強重點生態敏感區域保護,改善山區森林結構,提升河流生態功能,構筑生態屏障帶,為全市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最基礎、最根本的生態安全屏障。規劃期間,關口鎮開展森林綜合整治工程399.39公頃,主要分布在泥溝村、張嶺村、大廟村、西坡村。2 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開展關口鎮鉛鋅重金屬礦區環境污染狀況調查及風險評估,通過采礦遺跡區域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污染治理、礦山生態林建設等措施,以致采礦遺跡周邊植被覆蓋率提升20、,植物郁閉度及植物多樣性提升。規劃期間,關口鎮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工程10749.17公頃,主要分布在泥溝村、大廟村、張嶺村等村。3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修復保護工程以關子溝流域為主,結合鄉村振興,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在保證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對河道采取岸坡生態防護、水生態修復、清障疏浚、親水景觀建設等綜合治理措施,提升水質,改善人居環境。到2035年,關口鎮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3052.32公頃,主要分布在大廟村、關坪社區。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7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圖國道:G316于關口鎮域南部邊界東西向而過,東至旬陽市蜀河鎮,西至旬陽市城關鎮,為關口鎮主要對外交通。鄉道:提升21、Y201關口鎮鎮區至大廟村路段,規劃為縣道并向北連接至X307,并依據旅游公路技術標準T/CECS G:C122021打造高標準關雙旅游公路。通村道路:鎮域內通村道路實現連通村委會及各自然村聚居點、生產空間,提升交通通達性,增加村村之間互相連通,提升維護道路質量,增加錯車場地,連通斷頭路。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p 綜合交通規劃08綜合交通規劃圖依據TDT 1062-2021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鄉集鎮層級社區生活圈服務要素配置建議,按照“鎮級、中心村、基層村”三級,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體系,鎮級主要按照城鎮5-10分鐘社區生活圈服務要素配置,中心村、基層村主要按照村/組層級社區生活圈服務要素配置22、。村/組層級要素配置建議 鄉集鎮層級要素配置建議要素分項要素名稱中心村基層村要素分項要素名稱集中建設區健康管理村衛生室健康 管理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站為老服務老年活動室村級幸福院為老服務養老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室終身教育村幼兒園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鄉村小規模學校終身教育高中 文化活動文化活動室初中 農家書屋小學 紅白喜事廳幼兒園特色民俗活動點 文化活動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體育健身健身廣場文化活動室商業服務便民服務中心體育健身鄉鎮體育中心金融電信服務點室外綜合健身場地 行政管理村務室商業服務菜市場 其他垃圾收集點郵政營業場所公共廁所其他生活垃圾中轉站小型排污設施公共廁所公交站點就業 引導農業服務23、中心物流配送點集貿市場日常出行公交首末站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p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08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p 基礎設施規劃給水工程鎮區給水水源接自大廟村,管網全部鋪設,規劃擴容修繕現有給水設施;其余各村及村莊聚集點在保留現狀水源地的基礎上,采用集中供水方式,設置給水處理設施對原水處理達到飲用水標準后以管道供用戶使用。排水工程排水體制按雨污分流制,污水管網已覆蓋鎮區、泥溝村沿國道316段,污水處理規模滿足規劃需求。其余中心村、基層村各村規劃建設一處微型污水處理設施。規劃后期修建雨水蓄積設施,缺水時可用于灌溉和生活等;在無修建暗渠村莊,新增暗渠。電力工程鎮域內現狀電力接自110KV24、棕溪變電站,部分接自110KV蜀河變電站,現狀變電站滿足鎮域用電需求。電信工程鎮域內集中建設區現有一處郵政支局,一處電信支局,現狀目前互聯網、有線電視基本已達到全覆蓋,需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網絡建設,確保全域移動通信覆蓋率,確保每村通郵(快遞)。燃氣工程鎮域內規劃一處天然氣門站,為關口鎮集中建設區供給天然氣。各村鼓勵使用沼氣池等清潔能源,進一步推動煤改氣、煤改電措施。環衛工程鎮域內于集中建設區規劃一處垃圾轉運站、3處公共廁所,其中游客中心為A級旅游公廁;各村各布置垃圾收集點、公共廁所,其中大廟村及張嶺村規劃建設A級旅游公廁。垃圾轉運至旬陽市黑山垃圾填埋場統一進行處理,統籌布置足量垃圾轉運車,確保25、垃圾轉運及時。08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消防規劃按照每座消防站服務 4-7 平方公里、接警 5 分鐘內趕到火災現場的消防規范,在鎮區設小型普通消防站1座,占地面積400。在各村莊聚居點設置消防室,配備消防器材,林場道路及各村主要消防通道道路寬度不小于 4 米,凈空高度不小于4 米,近端式消防通道的回車場尺度應大于等于 12m12m。抗震規劃根據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劃分及地震宏觀影響場統計結果,規劃確定關口鎮地震設防烈度為度,抗震設防動峰值加速度取 0.05g。衛生院、郵電所、變電所、水廠、交通設施、消防等生命線工程和場部機關等重要的建筑、構筑物提高一度設防。防洪規劃鎮域內漢江東西向穿過,山洪威脅較為26、嚴重,山洪防治依然是防洪的重點。根據城市防洪規劃規范 GB51079-2016的規定、旬陽市的防洪設防標準,關口鎮沿漢江兩側的設防標準按三十年一遇設防,山洪溝采用十年一遇設防。綜合防災規劃各村各規劃一處應急避難場所,集中建設區規劃救災指揮中心、救治中心及鄉鎮消防站。主要疏散通道為G316及關雙旅游公路。p 綜合防災減災08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圖鎮區規劃用地布局鎮區建設用地結構規劃表(一級地類)單位:公頃、%鎮區規劃范圍內城鎮建設用地16.59公頃一級地類2035 年面積比重居住用地5.62 33.85%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2.63 15.86%商業服務業用地1.43 8.65%工礦用地0.627、8 4.09%交通運輸用地2.16 13.03%公用設施用地0.06 0.35%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1.94 11.66%留白用地2.08 12.51%合計16.59 100.00%09關口鎮鎮區布局規劃圖規劃實施保障近期安排近期建設按基礎設施、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等類別提出項目的規模和時序安排。規劃傳導與指引對村莊發展方向進行引導,明確村莊類別和級別,將耕地保護目標、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生態保護紅線等指標的規模和空間布局傳導至鄉村單元,劃定村莊建設邊界。對詳細規劃的傳導對村莊規劃的傳導要對詳細規劃提出要求,劃定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明確傳導內容。明確不同單元類28、型、不同層級深度詳細規劃的編制和管控方法。加強組織保障 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規劃的實施措施、年度工作安排和監督檢查辦法。完善規劃決策體制和制度,建立重大問題的政策研究機制和專家論證制度,完善重大建設項目的公示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健全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制度,按照先規劃、后許可、再建設的原則,優化審批流程、簡化管理措施、強化規劃權威,確保建設符合規劃。健全監督機制 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鄉村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將規劃數據庫成果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考核機制,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查內容。建立規劃實施考核制度,實行規劃實施考核結果與實施主體責任、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