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市甘溪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1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017256
2024-09-02
18頁
13.87MB
1、甘溪鎮人民政府二二四年八月旬陽市甘溪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版】01 規劃總則02 規劃定位與目標03 重要控制線劃定04 國土空間布局優化05 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06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7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8 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09 鎮區規劃10 規劃實施保障目 錄CONTENTS01規劃總則 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甘溪鎮行政管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含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鎮域范圍 甘溪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全鎮域國土總面積14923.79公頃。包括甘溪社區、大嶺臺社區、唐坡村、袁灣村、高莊村、梯巖村、劉家院村、十字嶺村、桂花村、張家河村、周莊村、施家坡2、村共12個村(社區)。鎮區范圍鎮區規劃范圍為甘溪鎮政府駐地的城鎮開發邊界范圍,面積為40.25公頃。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 規劃期限甘溪鎮行政區劃圖 產業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旅融合穩步推進。人居環境:解決“臟亂差”,整治好鎮村環境、美化亮化街巷景觀和建筑風貌,綠化宅前屋后和開敞空間;旬河生態景觀廊道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道路交通:完善鎮-村、村-村道路體系,拓寬路面寬度以保障出行安全通暢;提升道路地質災害隱患治理水平;提升路面質量、解決錯車問題、美化沿路景觀。設施配套:重點解決污水處理等難題,完善養老、文化、體育和公園綠地等3、設施和公共空間配套。用途管制:重要控制線管控、指標管控和建設管控,提升國土空間管理水平。至2025年02規劃定位與目標鄉村振興示范鎮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活力小鎮市域經濟發展核心區旬陽城市功能疏解的主要承載地按照上位規劃要求,結合甘溪鎮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農業發展特色,圍繞鄉村振興、“旬甘經濟走廊”、“四鎮一體化”空間格局和旬河生態景觀廊道的建設,以特色農業、新質工業承接、農旅融合為主導,將甘溪鎮建設成為:產業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興文強旅實現較大盈利。人居環境:建成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生活空間宜居舒適。道路交通:鎮-村-組連續暢通、安全便捷、維護及時到位。設施配套:生活設施運行良好,鎮4、村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用途管制:實現較高水平的國土空間現代化治理能力。至2035年重要控制線落實03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 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1661.39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11.13%,主要分布在高莊村、桂花村、唐坡村、張家河村等村。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875.86 公 頃,占 全 鎮 土 地 總 面 積 的12.57%,為旬河兩岸丘陵盆地水土流失防控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在唐坡村、袁灣村、周莊村等村。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40.25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0.27%,主要分布在甘溪社區、高莊5、村、劉家院村等村。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04國土空間布局優化一心:鎮域發展核心,以甘溪社區為中心,打造集行政、經濟、商業、文化交流的鎮域發展中心,輻射帶動全域發展。一軸:沿旬河及G211線形成城鎮綜合發展軸,聯結旬陽市區與鎮區,同時串聯鎮域及各村莊。兩帶:北部現代化綠色農業科技產業發展帶,南部高新科技創新工業產業發展帶。三區:北部優勢農業發展區,中部農旅融合發展區,南部高新產業發展區。多節點:重點以桂花村、梯巖村、劉家院村、十字嶺村、周莊村、施家坡村、大嶺臺社區、袁灣村和唐坡村為村域發展節點,形成多點聯動的發展格局。規劃構建“一心一軸,兩帶三區多節點”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6、規劃圖落實旬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甘溪鎮國土空間劃分為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6個一級分區;將城鎮發展區細化為城鎮集中建設區和城鎮彈性發展區;將鄉村發展區細化為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村莊建設區共5個二級規劃分區。國土空間布局優化 規劃分區04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規劃分區面積(公頃)占比(%)主要分布生態保護區1875.8612.57%唐坡村、袁灣村、周莊村生態控制區330.112.21%甘溪社區、梯巖村、劉家院村農田保護區1793.1512.02%高莊村、桂花村、唐坡村城鎮發展區集中建設區40.250.27%甘溪社區、高莊村、劉家院村彈性發展7、區51.070.34%甘溪社區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291.271.95%十字嶺村、劉家院村一般農業區1058.357.09%張家河村、梯巖村林業發展區8949.2059.97%梯巖村、張家河村、周莊村礦產能源發展區382.342.56%高莊村、梯巖村、劉家院村甘溪鎮國土空間規劃分區指標表(單位:公頃)綜合考慮甘溪鎮鎮區及各個行政村人口規模、經濟職能、輻射范圍等因素,按照“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個等級確定鎮村等級結構。鎮區甘溪鎮政府駐地的城鎮開發邊界范圍,人口規模3000人,以現狀鎮區為依托,向周邊發展,是全鎮行政、經濟、文化、信息交流活動中心。中心村 中心村2個,為甘溪社區和大嶺臺社區,人口8、規模控制在2000-3000人,與各基層村交通方便,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主要服務周邊村莊。基層村 基層村10個,包括袁灣村、梯巖村、桂花村、張家河村、施家坡村、周莊村、高莊村、唐坡村、劉家院村、十字嶺村,人口規模2000人,是轄區生活聚集和生活服務中心。國土空間布局優化 鎮村體系格局04城郊融合類 3個,城鎮近郊區及鎮區周邊、處于城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之外的村莊。集聚提升類 6個,配套設施相對齊全、產業發展有一定基礎、對周邊村莊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村莊。特色保護類 2個,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等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其他類 1個,其他類型的村莊。村莊9、分類鎮域村莊布點規劃圖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05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全域全要素規劃管控堅持應保盡保原則,確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點線面”全要素覆蓋,劃定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明確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歷史文化遺產空間信息平臺。活化利用,保護傳承 保護原有古建筑、古遺址風貌不受破壞,在尊重原本遺址風貌肌理的同時合理進行旅游開發利用。在保護修繕文物古跡的同時,積極開發、合理利用各類文化遺產,進行文化科普、保護和傳承。尊重歷史,新舊融合 對各類古遺址、古建筑、傳統院落等實施保護性修繕、宜居性改造和活化利用工程,采用“修舊如舊”的手法,對古建筑、傳統院落進行局部修繕、加固,對景區景觀、綠化、10、亮化提升建設,并完善標識系統。資源保護與承載力 充分考慮資源的環境容量,以永續利用為前提,統籌協調旅游開發與資源保護、生態保護、生活質量提高的關系,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鎮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構建“三帶三區”的景觀風貌結構體系三帶:沿旬河構建旬河生態景觀帶,沿冷水河構建冷水河生態景觀帶,沿麻坪河構建麻坪河生態景觀帶。三區:北部特色農業景觀風貌區,中部人文田園景觀風貌區,南部自然生態景觀風貌區。“一灣碧水繞青山 花鰱湖中正嬉戲”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05鎮域風貌分區規劃圖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6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 規劃至2035年甘溪鎮耕地保護目標不低于24811、0.36公頃(3.72萬畝)。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1661.39公頃(2.49萬畝),占耕地保護目標的66.98%。嚴控水資源利用上線 落實以水定需,嚴格控制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重視雨水和再生水等資源循環利用。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優化河湖水系格局,統籌河湖岸線及周邊土地保護利用。規劃至2035年,全鎮用水總量控制在542萬立方米/年,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控制在100%。林草濕資源保護與利用 嚴格落實林地資源保護目標。合理利用草地資源。加強濕地資源保護。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 甘溪鎮以金礦、鉛鋅等礦產為重點,加強勘查力度,提高資源保障程度。采用新技術、新工12、藝和新裝備,不斷改進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營造一個綠色安全、舒適、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積極推進土地復墾和生態恢復治理、地質災害治理等工程。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積極盤活建設用地存量。推進農村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7在高莊村、桂花村等區域,重點實施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升耕地質量。規劃期間,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或耕地提質改造項目1個,建成高標準農田1590.64公頃。在甘溪鎮鎮域范圍內,重點對農村散亂、廢棄、閑置及低效利用的建設用地進行調整改造,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的原則,整合村域13、,盤活農村存量土地,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針對鎮區內不同類型的“舊街區”、“舊廠房”等,因地制宜的采取成片拆除、重建改造、局部改造、有機更新等手段,提升功能和用地效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增加建設用地有效供給。在大嶺臺社區,結合流域水土治理、農村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河流岸線資源保護等,合理安排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的規模及范圍。規劃期間,安排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項目1個,新增耕地0.02公頃。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在大嶺臺社區,通過梯田、小型蓄引工程、田間道路、水土保持林草、疏溪固堤等水土保持重點骨干工程。規劃期間,安排水土流失治理項目1個,共814、65.00公頃。水土流失治理鎮域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規劃圖08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 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國道:規劃G211整治提升,完善修補配套設施,仍為甘溪鎮主要對外交通。省道:規劃改建S210旬陽市中心城區至甘溪二級公路,改建S210旬陽市甘溪鎮至漢濱區茨溝鎮公路。通村道路:鎮域內通村道路實現連通村委會及各自然村聚居點、生產空間,提升交通通達性,提升村莊道路等級,保證村村之間互相連通,提升維護道路質量,增加錯車場地,連接斷頭路。公路:規劃改建旬陽市甘溪鎮至麻坪鎮公路,改建甘溪鎮至雙河鎮公路,新建旬陽市十字嶺水利園區公路。高速公路:規劃新建桐旬高速公路甘溪段,南接旬陽市中心城區,西北連趙灣鎮,將來15、作為甘溪鎮主要對外交通之一。高鐵:規劃新建漢安十高鐵甘溪段,主要位于唐坡村境內。鎮域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圖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依據TD/T1062-2021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鎮級主要按照城鎮5-10分鐘社區生活圈服務要素配置;中心村、基層村主要按照村/組層級社區生活圈服務要素配置。村/組層級要素配置建議鄉集鎮層級要素配置建議要素分項要素名稱中心村基層村要素分項要素名稱集中建設區健康管理村衛生室健康管理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站為老服務老年活動室村級幸福院為老服務養老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室終身教育村幼兒園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鄉村小規模學校終身教育高中文化活動文化活動室初中農家書屋小學紅白喜事16、廳幼兒園特色民俗活動點文化活動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體育健身健身廣場文化活動室商業服務便民服務中心體育健身鄉鎮體育中心金融電信服務點室外綜合健身場地行政管理村務室商業服務菜市場其他垃圾收集點郵政營業場所公共廁所其他生活垃圾中轉站小型排污設施公共廁所公交站點就業引導農業服務中心物流配送點集貿市場日常出行公交首末站08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鎮域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規劃 給水工程鎮域內集中建設區給水管網接自白柳鎮給水廠,其余中心村、基層村及村莊聚集點在保留現狀水源地的基礎上,采用集中供水方式,擴容修繕現有給水設施。污水工程規劃新建污水處理廠兩座,分別位于甘溪社區和袁灣村,污水管網近期覆蓋17、集中建設區,遠期覆蓋至劉家院村、十字嶺村及周邊村莊聚集點。電力工程鎮域內現狀電力接自35KV白柳鎮變電站,依據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50293-2018),確定人均綜合用電量指標為3000kWh/(人a)。電信工程規劃在鎮區新增一處郵政支局和一處電信端局,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網絡建設,確保全域移動通信覆蓋率,確保每村通郵(快遞)。燃氣工程鎮域內規劃新建一處天然氣供應站,為甘溪鎮集中建設區供給天然氣,天然氣管道向南接自白柳鎮天然氣門站。各中心村、基層村鼓勵使用沼氣池等清潔能源,進一步推動煤改氣、煤改電措施。環衛工程規劃新建和改建公共廁所,規劃新建一處垃圾填埋場,位于高莊村。規劃新建一處垃圾轉運站,18、位于甘溪社區。各村規劃布置垃圾收集點,垃圾轉運至垃圾填埋場統一進行處理,統籌布置足量垃圾轉運車,確保垃圾轉運及時。08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鎮域市政基礎設施體系規劃圖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 消防規劃按照每座消防站服務 4-7 平方公里、接警 5 分鐘內趕到火災現場的消防規范,在鎮區設小型普通消防站1座,占地面積400。在各村莊聚居點設置消防室,配備消防器材。抗震規劃根據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劃分及地震宏觀影響場統計結果,規劃確定甘溪鎮地震設防烈度為VI度,抗震設防動峰值加速度取 0.10g。衛生院、郵電所、變電所、水廠、交通設施、消防等生命線工程和場部機關等重要的建筑、構筑物提高一度設防。防洪規劃鎮域內旬19、河南北向穿過,山洪威脅較為嚴重,山洪防治依然是防洪的重點。根據城市防洪規劃規范 GB51079-2016的規定和旬陽市的防洪設防標準,甘溪鎮沿旬河兩側的設防標準按三十年一遇設防,山洪溝采用十年一遇設防。綜合防災規劃各中心村、基層村各規劃一處應急避難場所,集中建設區規劃救災指揮中心、救治中心及鄉鎮消防站。主要疏散通道為G211、S210和X307。08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鎮域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圖09鎮區規劃均衡各類用地占比,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規劃以居住用地和商業服務用地為主,提高配套設施占比,補充綠地與開敞空間缺口,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鎮區(集中建設區)建設用地結構規劃表一級地類二級地類三級地類20220、0年2035年面積比重面積比重居住用地城鎮住宅用地11.85 46.62%9.7831.61%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機關團體用地1.22 4.79%0.812.62%文化用地0.10 0.38%0.331.07%教育用地中小學用地3.0011.80%2.648.53%幼兒園用地-0.190.61%醫療衛生用地0.12 0.49%0.130.42%社會福利用地-0.351.13%商業服務業用地商業用地1.31 5.15%1.223.94%商務金融用地-4.7815.45%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0.15 0.60%工礦用地工業用地一類工業用地2.38 9.37%-采礦用地2.14 8.41%-交通21、運輸用地公路用地-0.561.81%城鎮道路用地2.56 10.08%6.02 19.46%交通場站用地公共交通場站用地-0.351.13%社會停車場用地-0.391.26%公用設施用地排水用地-0.40 1.29%供電用地0.06 0.22%-環衛用地-0.993.20%消防用地-0.331.07%水工設施用地0.01 0.05%-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公園綠地-1.00 3.23%廣場用地-0.672.17%特殊用地其他特殊用地0.52 2.04%-總計25.42 100%30.94 100%單位:公頃甘溪鎮鎮區土地利用規劃圖 近期安排10規劃實施保障近期建設按基礎設施、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22、產業發展、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等類別提出項目的規模和時序安排。規劃傳導與指引 要對詳細規劃提出要求,劃定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明確傳導內容。明確不同單元類型、不同層級深度詳細規劃的編制和管控方法。對村莊發展方向進行引導,明確村莊類別和級別,將耕地保護目標、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生態保護紅線等指標的規模和空間布局傳導至鄉村單元,劃定村莊建設邊界。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鄉村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將規劃數據庫成果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考核機制,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查內容。建立規劃實施考核制度,實行規劃實施考核結果與實施主體責任、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規劃的實施措施、年度工作安排和監督檢查辦法。完善規劃決策體制和制度,建立重大問題的政策研究機制和專家論證制度,完善重大建設項目的公示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健全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制度,按照先規劃、后許可、再建設的原則,優化審批流程、簡化管理措施、強化規劃權威,確保建設符合規劃。健全監督機制加強組織保障對村莊規劃的傳導對詳細規劃的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