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城高速公路隧道洞內導線平面控制測量施工組織設計方案3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22568
2024-09-04
29頁
200.78KB
1、環城高速公路隧道洞內導線平面控制測量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 目錄一、工程概況5二、 測量技術依據6三、主要儀器設備6四、測量任務6五.、隧道洞內平面控制測量75.1、洞內平面控制網的等級和形式75.2、洞內平面控制網的建立7六、洞內導線測量86.1、導線角度測量:96.2、導線邊長測量10(1)、導線邊長觀測方法10(2)、邊長觀測限差10(3)、測距精度評定10C.對向觀測邊長平均值的中誤差按下式計算106.3、導線內業計算10(1)、觀測成果檢核11(2)、導線環角度閉合差計2、算與檢核11(3)、由導線環實測角度閉合差,計算實際測角中誤差11(4)、導線坐標計算11七.隧道高程控制測量127.1、洞外水準測量127.2、洞內水準測量127.2.1、洞內水準測量等級127.2.2、水準點及水準網的構成127.2.3、四等水準測量的程序及要求。12八.隧道施工測量158.1、施工測量15(2)、開挖斷面放樣及開挖斷面檢測168.2、監控量測168.2.1、量測斷面間距198.2.2、量測頻率198.2.3、量測斷面布置208.2.4、監測方法208.2.5、監測資料整理、數據分析及反饋218.2.6、監控量測管理218.3、混凝土施工放樣238.4、監控量測必測項目233、8.5、監控量測檢測方法258.5.1、洞內外觀察258.5.2、監測控制標準258.5.3、監控量測管理268.6、貫通測量27(1).平面貫通誤差測量及調整27(2).高程貫通誤差測量及調整如下表278.7、竣工斷面凈空測量28九.測量技術質量保證措施及安全措施289.1、施工測量技術質量保證措施289.2、施工測量安全保證措施及儀器的管理30(2).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30一、工程概況擬建XX環城高速公路倆階段起訖里程為:K0+850K28+300,主線K線共設置中隧道2座,共長1706.75米;審計通道設置長隧道1座,長1072.5米,短隧道1座,長245米4、。具體里程如下:XX隧道:左洞起止里程樁號為Z3K10+006-Z3K11+035,設計長度969m,進、出口隧道路面設計高程分別為102.573m、115.777m,最大埋深約116.96m;右洞起止里程樁號Y3K10+075-Y3K11+049.5,設計長度975m,進、出口隧道路面設計高程分別為102.803m、115.815m,最大埋深約114.52m;設計凈空(寬高)均為10.755m,為分離式小凈距中隧道。2、XX隧道:左洞起止里程樁號為Z1K23+051-Z1K23+780,設計長度729m,進、出口隧道路面設計高程分別為79.458m、76.572m,最大埋深約105.734m5、;右洞起止里程樁號Y1K23+058-Y1K23+799,設計長度741m,進、出口隧道路面設計高程分別為79.602m、76.712m,最大埋深約107.014m;設計凈空(寬高)均為10.755m,為分離式小凈距中隧道。3、XX隧道(省際通道):左洞起始止里程樁號為ZK1+460-ZK2+530,設計長度1070m,進、出口隧道路面設計高程分別為120.494m、108.466m,最大埋深約170.445m;右洞起始止里程樁號YK1+450-YK2+525,設計長度1075m,進、出口隧道路面設計高程分別為120.427m、109.006m,最大埋深約160.691m;設計凈空(寬高)均為6、10.755m,為分離式小凈距長隧道。4、XX隧道(省際通道):左洞起始止里程樁號為ZK5+886-ZK6+127,設計長度,241m,進、出口隧道路面設計高程分別為98.257m、101.942m,最大埋深約69.79m;右洞起始止里程樁號YK5+863-YK6+112,設計長度257m,進、出口隧道路面設計高程分別為97.667m、102.011m,最大埋深約71.38m;隧道左、右線設計凈空(寬高)均為10.755m。二、 測量技術依據(1).XX市環城高速公路兩階段施工圖紙,設計說明書;(2).現場踏勘調查獲取的當地資源、交通狀況及施工環境等資料;(3).公路工程技術指標JTG B017、-2003;(4).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B20-2006;(5).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B70-2004;(6).公路勘測規范JTG C10-2007;三、主要儀器設備序號儀器名稱精度數量1賓得GPS10mm+1ppm12拓普康全站儀1mm/0.2mm13索佳水準儀0.52所使用的測量儀器必須經過有關部門檢測,合格后方能進行使用,并且每次使用前要經過校準。根據我標段現場情況,投入以下測量儀器進場,進場儀器情況見下表:四、測量任務1.在工程開工前,對測量控制網進行復測,發現問題立即向監理單位專業負責人呈報。建立相應等級的施工控制加密網,控制點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2.測量監控實施過程嚴格8、按照執 行操作。3.根據本施工處的生產計劃安排,積極配合各工程部門保質、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項相關測量任務。4.做好與外部及內部相關部門之間的技術交流、溝通工作,對外部文件及圖紙進行分類保管,并對保密文件特殊管理。5.負責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樣,定期檢查,并將結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術員,做好詳細的交底記錄。6.提供符合設計要求的設計軸線,以滿足規范要求,并負責檢查與復核工作。7.每6個月監測復核控制點的位移情況,如超出規范,應及時糾正,并向有關單位匯報。8.不定期的對各工作面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根據分析結果,不斷改進控制質量的方法。9.負責向相關部門、單位及時準確的提供現場驗收斷面資料、校模9、檢測資料、報方量斷面資料、平面圖及工程量計算表,配合收集整理竣工驗收歸檔資料。五.、隧道洞內平面控制測量 5.1、洞內平面控制網的等級和形式本隧道洞內平面控制采用由導線環構成的導線網。導線等級為一級。 5.2、洞內平面控制網的建立洞內導線點分兩排成對布設。導線點的間距,曲線地段不小于300m,直線地段不小于400m。導線點的設置是鉆孔、灌注水泥、埋入鐵心,鐵心上部呈半球型刻十字。砼面底于地面20cm,上加蓋板。并在邊墻上用油漆標明點號、里程等。同時用箭頭指出位置,洞內平面控制點兼做高程控制點。每個洞口均由洞外GPS點直接進行投點,其洞內導線控制網的形式如下圖,進洞時構成四邊形導線環,然后每6條10、邊構成一個導線環進行向前延伸。由于本標段的兩條隧道均為小型直線隧道,所以洞內布設兩對導線點即可; GPS 1 2 3 4 5 6GPS GPS (1) (2) (3) (4) (5) 六、洞內導線測量洞內導線按一級導線施測,測角中誤差m=1.0。 邊長相對中誤差1/40000以上。 隧道洞內平面控制測量的等級劃分見下表: 洞內平面 控制網類別 洞內導線網 測量等級 導線測角 中誤差()兩開挖洞口間長度L (Km)導線網三 等1.8L 5四 等2.52 L 5一 級5L 26.1、導線角度測量: 采用J2級全站儀施測,每個測站觀測12個測回。 測站僅有兩個方向時,采用左、右角觀測法觀測。測站有兩11、個以上方向時,采用方向觀測法觀測。、方向觀測法A、水平方向觀測結果限差滿足公路工程測量規范要求:兩次符合讀數之差:3;半測回歸零差:8;一個測回2c互差:13;同方向各測回差:10。B、觀測程序按規范規定程序進行。C、每個測站觀測結束后,進行測站平差。平差結果應滿足導線等級對測角的要求。D、觀測過程中,儀器和目標應多次對中,以減少儀器和目標對中引起的誤差。、左、右角觀測法A、在一個測站僅有兩個方向時,采用左、右角觀測法。其中前6個測回測左角,后6個測回測右角。B、每個測站左右角觀測的圓周閉合差應小于2。即=左角平+右角-3602.C、觀測時起始方向度盤位置的安置按方向觀測法執行。D、在左、右角12、觀測中,儀器和目標應重新對中12次。6.2、導線邊長測量(1)、導線邊長觀測方法 導線邊長進行往、返觀測各4個測回。一個測回是指瞄準目標一次,讀數3次。在邊長往測或返測的4個測回中,測角前先測邊長2個測回,測角結束后再測2個測回。 (2)、邊長觀測限差 A、同測回中各次讀數互差小于5 B、測回間距離互差小于7 C、同一邊對向觀測較差小于2 (D以K為單位) (3)、測距精度評定 A、邊長必須是經過儀器常數和氣象改正后的水平距離。 B、一次觀測值中誤差按下式計算 mO= (1) 式中 d往、返觀測值較差 n觀測邊的個數 C.對向觀測邊長平均值的中誤差按下式計算 mD=mO/ (2) D.邊長相對13、誤差按下式計算 K=D/D=mo/(D ) (3)(將分子化為1)6.3、導線內業計算(1)、觀測成果檢核 對測角和測距記錄再次進行檢核,各項限差應符合要求。(2)、導線環角度閉合差計算與檢核當洞內導線形成閉合環時,按下式計算導線角度閉合差的限差值W(限)=2m (4)式中:m導線測量設計的測角中誤差(在此m=1.0) n閉和環內的測角個數導線環實測角度閉合差由下式得出f=-(n-2)1800 (5)式中:閉和環各內角之和應滿足:fW限(3)、由導線環實測角度閉合差,計算實際測角中誤差 m= (6)式中:N導線環個數 f導線角度閉合差 n導線環中內角個數注:當導線環個數較少時,計算的中誤差僅為14、參考。(4)、導線坐標計算 A、洞內導線尚未形成導線環之前,導線角度觀測6個測回(要求見左右角觀測),邊長同前。坐標按單導線進行列表計算。 B、當洞內導線第一個環形成后,進行整環洞內導線測量。坐標計算按閉合導線簡易平差進行計算。C、當洞內導線第二個環形成后,連同前面的導線環一起進行整體嚴密平差,求出導線各點坐標。七.隧道高程控制測量7.1、洞外水準測量 隧道進出口水準點聯系測量應采用四等水準測量,具體操作見洞內水準測量。7.2、洞內水準測量7.2.1、洞內水準測量等級 考慮到洞內進行變形觀測,因此洞內水準測量等級亦采用四等水準測量。 隧道洞內高程控制測量的等級劃分見下表:高程控制 網 類 別 15、等 級每千米高差全中 誤 差(mm)洞外水準路線長度或兩開挖洞口間長度(Km)水 準 網 二 等2S 16 三 等66 S 16 四 等10S 67.2.2、水準點及水準網的構成(1)、洞內導線點兼做水準點。(2)、按洞內導線環構成水準線路環。7.2.3、四等水準測量的程序及要求。(1)、儀器、工具 采用S3級水準儀,三絲讀數法進行往返觀測。水準儀應經常檢驗校正,水準尺為3m板尺。(2)、觀測方法觀測方法同五等水準測量,各項限差應符合四等水準測量要求。視距在80m以內,一站前后視距差小于3m,前后視累計視距差小于10m。(3)、水準點高程計算 A、在未構成閉合水準線路前,按單一水準路線計算各點16、高程。 B、在構成閉合水準線路后,采用簡易平差法對水準路線環進行平差,計算各點高程。(4)、水準測量限差 A、 往返高差不符值:20 L 測段長度(km) (7) B、 閉合環閉合差: 20 R 環線長度(km) (8)(5)、水準測量精度計算 每公里水準測量高差中數偶然誤差M按下式計算 M= (9) 式中 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n測段數 L各段水準路線長度(Km)由上式求出的M應滿足四等水準測量的要求。即:M5mm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見下表: 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型號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平17、地(mm)山地(mm)二等 2因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三等 650因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雙面往返各一次四等 1016雙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五等 15單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注:1 結點之間或結點與高級點之間,其路線的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定的0.7倍;2 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km);n為測站數; 3 數字水準儀測量的技術要求和同等級的光學水準儀相同。八.隧道施工測量8.1、施工測量(1)、隧道的施工中線,宜根據洞內控制點采用極坐標法測設。當掘進距離延伸到1至2個導線邊(直線不宜短于200m、曲線部分不宜短于70m)時,導線點應同時延伸并測設新的中線點;隧道襯砌前,應對中線點進行復測檢18、查并根據需要適當加密。加密時,中線點間距不宜大于10m,點位的橫向偏差不應大于5mm。施工過程中,應對隧道控制網定期復測。隧道貫通后,應對貫通誤差進行測定,并在調整段內進行中線調整。當隧道內可能出現瓦斯氣體時,必須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暴措施,并應使用防暴型測量儀器。(2)、開挖斷面放樣及開挖斷面檢測隧道的開挖斷面放樣,CASIO5800P科學型計算器進行放樣。施測過程:全站儀采集撐子面三維坐標數據-利用計算器的可編程功能快速計算出測點的對應里程樁號及該測點與洞身設計輪廓的關系-用紅色油漆標示出洞身輪廓線及洞軸線。此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完全可滿足隧道洞身開挖的精度要求。只需兩名測量人員在四十分鐘左右19、就可完成一個斷面的放樣,不占用施工時間。開挖后的斷面采用BJSD-2E型激光隧道斷面儀進行檢測,對超欠的斷面進行及時處理。級、加強預留量為:S5-A 15cm、S5-B 12cm; 級預留量為:8 cm;III級預留量為:5cm;HC3車行洞預留量:5cm;HR3人行洞預留量:3cm。8.2、監控量測根據以往類似隧道施工經驗,結合設計文件,在施工過程中,將按照公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的要求進行監控量測,以量測資料為基礎及時修正支護參數,使支護參數與地層相適應并充分發揮圍巖的自承能力,圍巖與支護體系達到最佳受力狀態,并在施工中進行信息化動態管理,達到確保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和進度,合理控制投資的目20、的。在隧道正洞洞身支護完成后,尤其是仰拱施工完畢后,噴錨支護已閉合成環,及時進行全斷面監控量測,隨時掌握初期支護的工作狀態,指導和確定二次襯砌施作時間。監測數據分析為達到預定的監測目的,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組織安排,監測需嚴格按監測流程進行,流程圖如下圖:(1)、隧道拱頂收斂監測,是監測隧道內壁兩點連線方向的相對位移或監測點的絕對位移量。在隧道內設置監控量測斷面,本隧道平均10米布設一個監測斷面,每臺階一條水平測線,測點分別布置在拱頂及兩側,利用收斂儀,采用一根在重錘作用下被拉緊的普通鋼尺作為傳遞位移的媒介,通過百分表測讀隧道周邊某兩點相對位置的變化。測點應在距開挖面2m的范圍內盡快安設,在爆破后21、24h內或下一次爆破前測讀初次讀數。監測的最小精度1.0mm。 (2)、拱頂下沉監測,是指對隧道拱頂的實際下沉位移值進行監測,是相對于不動點的絕對位移。在隧道內設置監測斷面,本隧道平均5米布設一個監測斷面,點位橫向間距為25米,和隧道周邊收斂布設于同一斷面上。每監測斷面設置在拱頂處設置監測測點。在隧道拱頂設置測點,安設隧道拱部監測測點,將鋼尺或收斂儀掛在作為隧道拱部測點上作為標尺,后視點可設在穩定的部位,用水平儀觀測。測點應在距開挖前安設,并應保證爆破后最晚不超過24h內或下一次爆破前測讀初次讀數。監測的最小精度1.0mm。根據本標段工程的地形地質條件、支護類型和施工方法等特點,初步選擇確定本22、隧道監控量測必測項目和選測項目見下表。8.2.1、量測斷面間距施工中將按照設計文件設置量測斷面并布點。本項目部結合本標段隧道具體情況,初步擬定必測項目量測斷面間距與每斷面測點數量見下頁表。為掌握各級圍巖位移變化規律,在各級圍巖起始地段增設量測斷面。8.2.2、量測頻率洞內觀察分為開挖工作面觀察和支護表面狀況觀察兩部分。開挖工作面觀察應在每次開挖后進行,地質情況基本無變化時,可每天進行一次。對支護的觀察也應每天至少進行一次,觀察內容包括噴射混凝土、鋼架的表面外觀狀況等。洞外觀察包括邊仰坡穩定、地表水滲透等觀察。量測頻率見下表。量測頻率表量測頻率變形速度(mm/d)量測斷面距開挖工作面距離2次/d23、5 1B1次/d15(12)B1次/23d0.51(25)B1次/3d0.20.51次/周5B注:B為隧道開挖寬度。8.2.3、量測斷面布置隧道每個量測斷面各布置一個拱頂下沉測點和一條水平凈空收斂量測基線。測點布置見下圖。圍巖測點布置圖8.2.4、監測方法監測方法與要求見下表,本項目部擬在隧道拱頂下沉和水平收斂量測中采用目前比較先進的無接觸圍巖量測技術。它具有快速、準確、靈活方便等優點。 量測方法:無接觸法圍巖量測觀測方案見下圖。 測量人員按量測頻率要求對隧道斷面上布設的點進 行全自動多測回全圓觀測,得到這些點的收斂信息。無接觸法圍巖量測觀測方案示意圖8.2.5、監測資料整理、數據分析及反饋 24、在取得監測數據后,及時由專業監測人員整理分析監測數據。結合圍巖、支護受力及變形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將實測值與允許值進行比較,及時繪制各種變形或應力時間關系曲線,預測變形發展趨向及圍巖和隧道結構的安全狀況,及時向項目總工程師及監理工程師匯報。 8.2.6、監控量測管理(1)監測控制標準根據有關規范、規程、設計資料及類似工程經驗,制定本工程監控量測變形管理等級見下表,據此指導施工。變形管理等級管理等級管理位移施工狀態U2Uo/3停工,采取特殊措施后方可施工注:U為實測位移值;Uo為最大允許位移值。觀察及量測發現異常時,應及時修改支護參數。一般正常狀態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凈空變化速度小于0.2mm/25、d時,噴射混凝土表面無裂縫或僅有少量微裂縫,圍巖基本穩定;位移速度除在最初12天允許有加速外,應逐漸減少。當凈空變化速度持續大于1.0mm/d時,應加強初期支護;二次襯砌混凝土施作時間應滿足公路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范要求。(2)若根據位移速度和距工作面距離兩項指標分別選取的頻率不同,則從中取高值; 3)后期監測時,間隔時間可加大到幾個月或半年監測一次。根據公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錨噴襯砌和復合式襯砌初期支護的允許洞周水平相對收斂值如下表所示:隧道周邊允許相對位移值(%)圍巖級別隧道埋深h(m) 5050h300300h500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0.10.50.40.70.61.50.2026、.70.52.62.43.50.31.00.83.53.05.0拱頂相對下沉(%)0.030.110.10.250.030.070.060.150.10.60.060.120.100.600.51.2注:1) 水平相對收斂值系指收斂位移累計值與兩測點間距離之比;2) 硬質圍巖隧道取表中較小值,軟質圍巖的隧道取表中較大值;3) 本表所列數值,可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實測和資料積累作適當修正;4)拱頂下沉允許值,一般按本表數值的0.51.0倍采用。8.3、混凝土施工放樣混凝土施工放樣的置鏡點和后視點均采用洞內導線控制點。放樣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利用全站儀精確放樣出洞軸線與襯砌邊墻的位置。再用水準儀測出其27、實際高程,計算出與設計高程之間的差值以精確定出襯砌臺車平面高程位置, 臺車就位時先將底部與兩側標高對齊, 然后從臺車中線吊垂球, 調整臺車使垂線與設計中線重合。8.4、監控量測必測項目(1).圍巖及支護狀態觀察:開挖面地質描述,包括圍巖巖性、巖質、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和方向、有無松散坍塌、剝落掉塊現象、有無漏水等;初期支護狀態包括噴層是否產生裂縫、剝離和剪切破壞、鋼支撐是否壓屈等觀察分析,一一進行描述、記錄,以此作為支護參數選擇的參考及量測等級選擇的依據(2).拱頂下沉、周邊位移及收斂:將拱頂下沉及周邊收斂位移量測布置在同一個斷面,級為10m,級為5m。拱頂下沉量測測點布置在拱頂。周邊位移量測以量28、測初期支護上各點的絕對位移為目的,通過水平及斜向收斂量測,驗證周邊位移結果。周邊位移量測在、級圍巖中進行,級圍巖每個斷面布置約2個測點,級圍巖每個斷面布置約4個測點,拱頂下沉及收斂量測在整個隧道中進行。(3).地表下沉量測僅淺埋地段(埋深在約1.5倍洞徑)和地面上有構造物地段進行,量測斷面應與凈空變化和拱頂下沉布置在同一斷面。間距為5m,每個量測斷面上測點橫向間距為25m,在隧道中線附近適當加密,隧道中線兩側量測范圍應不小于隧道覆土+隧道開挖寬度。(4)量測標準:隧道拱頂下沉及周邊收斂量測頻率、地表下沉量測斷面間距、變形管理等級見下表:位移速度(mm/d)距開挖面距離(m)量測頻率5(01)B29、2次/天15(12)B1次/天0.51(12)B1次/23天0.20.5(25)B1次/3天0.25B1次/周注:B隧道開挖寬度 地表下沉量測斷面間距表埋置深度H量測斷面間距(m)2.5BH2B2050BH2B1020HB510注:地表無建筑物時取表中上限值;B表示隧道開挖寬度 變形管理等級表管理等級管理位移施工狀態U(2 U0/3)停工,采取特殊措施注:U實測位移值;U0最大位移值8.5、監控量測檢測方法 8.5.1、洞內外觀察負責人:各施工作業面領工員及工班長。觀察內容:圍巖變化,地下水變化,支護結構外觀、地表是否變化。方法:目測并記錄于交接班記錄本,重大變化記錄于工程日志。頻率:每次爆破30、后及支護后。8.5.2、監測控制標準根據有關規范、規程、設計資料及類似工程經驗,制定本工程監控量測變形管理等級見下表,據此指導施工。 變形管理等級管理等級管理位移施工狀態U2Uo/3停工,采取特殊措施后方可施工注:U為實測位移值;Uo為最大允許位移值。觀察及量測發現異常時,應及時修改支護參數。一般正常狀態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凈空變化速度小于0.2mm/d時,噴射混凝土表面無裂縫或僅有少量微裂縫,圍巖基本穩定;位移速度除在最初12天允許有加速外,應逐漸減少。當凈空變化速度持續大于1.0mm/d時,應加強初期支護;二次襯砌混凝土施作時間應滿足鐵路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范要求及以下要求: 當拱頂下沉、31、水平收斂率達5mm/d或位移累計達100mm時,應暫停掘進,并及時分析原因,采取處理措施。當采用接觸量測時,測點掛鉤應做成封閉三角形,保證牢固不變形。8.5.3、監控量測管理(1).監控量測小組為了真實反映監測結果,本標段施工監測由工程管理部組成專門監測小組,具體負責各項監測工作。(2).監測管理積極配合監理工程師做好對監測工作的檢查、監督和指導,工程完成后,根據監測資料整理出本標段的監測分析總報告納入竣工資料中。(3).現場量測要求凈空變化、拱頂下沉量測應在每次開挖后12h內取得初讀數,最遲不得大于24h,且在下循環開挖前必須完成。測試前檢查儀表設備是否完好,發現故障及時修理或更換;確認測點32、是否松動或人為損壞,當測點狀態良好時方可進行測試工作。測試中按各項量測操作規程安裝好儀器儀表,每測點一般測讀三次,取算術平均值作為觀測值;每次測試都要認真做好原始數據記錄,并記錄開挖里程、支護施工情況以及環境溫度等,保持原始記錄的準確性。測試完畢后檢查儀器、儀表,做好養護、保管工作。及時整理資料及信息反饋。8.6、貫通測量(1).平面貫通誤差測量及調整隧道貫通后在貫通面中線處設置一臨時導線點,用全站儀由兩端導線分別測量該點坐標, 該點坐標閉合差投影至貫通面及其相垂直方向上, 即為橫向和縱向貫通誤差。將坐標閉合差按邊長比例分配至兩端調線地段導線上。采用調整后的導線坐標作為未襯砌地段中線放樣的依據33、。 (2).高程貫通誤差測量及調整如下表 隧道貫通誤差規定(mm)項 目橫向貫通誤差高程貫通誤差相向開挖隧道長度(km)4477101013131616191920洞外貫通中誤差(mm)3040455565758018洞內貫通中誤差(mm)4050658010513516017洞外洞內綜合貫通中誤差(mm)50658010012516018025貫通限差(mm)100130160200250320360508.7、竣工斷面凈空測量襯砌斷面凈空檢查采用BJSD-2E激光隧道斷面儀, 在欲測斷面的中線上置鏡, 后視另一中線點后轉90,儀器將自動掃描襯砌輪廓。測量結束后將數據傳輸至計算機自動處理成圖34、,并計算線性不符值,以此判斷隧道竣工的凈空高度。 九.測量技術質量保證措施及安全措施9.1、施工測量技術質量保證措施由于工程工期和施工環境的限制,施工要采用流水作業,因此不允許任何測量誤差超出限差的情況,必須高度重視測量工作,為保證測量精度,特制定以下技術措施:(1).測量要采用三級復核制,測量人員要有良好的技術水平和很強的責任心。(2).開工前對測量人員進行工程情況、技術要求、測量規范、測量操作規程、測量方案、測量基本知識、測量重要意義的培訓。(3).定期把測量儀器送到有鑒定資格的單位檢校,確保測量結果的有效性。測量作業前,仔細檢查測量設備的性能是否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杜絕不具備良好工作狀態35、的測量設備投入測量作業。(4).測量儀器的操作采取一個人觀測、另一個人復測的方法,測量數據的計算也采用一個人計算,另一個人復核的方法,以保證測量放樣結果的高精度和高準確度,測量儀器架設好時要對其他控制點進行檢核性的復測,避免儀器的設站存在錯誤。不容許對于測量設備的性能不完全熟悉、對測量設備的精度不完全掌握的人員對儀器設備進行操作。(5).積極和監理測量工程師聯系、溝通、配合,滿足測量監理工程師提出的測量技術要求及意見。重要部位的測量,請測量監理工程師旁站,并把測量結果和資料及時上報測量監理工程師,測量監理工程師經過內業資料復核和外業實測確定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6).所有測量的內36、業資料計算,以及外業實測資料的整理和交底,都必須有計算人、復核人,確保資料的準確無誤。現場施工測量要有檢校條件,形成閉合或附和導線及水準路線形式,或者換人走不同的路線、不同的測量方法重復測量來達到檢核目的。(7).控制點宜選在穩定、通視良好不受施工擾動的地方。導線點有明顯的十字標志或圓球狀。測量標志旁有明顯持久的標記或說明,并詳細記錄在草圖上,避免外業觀測中用錯點。測量標志如有損壞,立即恢復。(8).對導線點、地面高程點定期進行復測,保證在測量工作中,隨時發現點位變化,隨時進行測量改正,嚴格遵守各項測量工作制度和上作程序,確保測量結果萬無一失。9.2、施工測量安全保證措施及儀器的管理(1).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帶好安全帽,在高空作業時要注意系好安全帶,水中作業時應穿上救生衣。(2).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3).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不得只顧彈線或其他事情,忘記儀器不管。水中測量放樣時注意保護好儀器。(4).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5).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有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6).測量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7).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