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m鐵路墩身腳手架安全檢查地基處理排水立桿專項施工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25607
2024-09-04
24頁
213.29KB
1、10km鐵路墩身腳手架安全檢查地基處理排水立桿專項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一、編制依據3二、工程概況3三、腳手架方案選擇3四、腳手架材料選擇3五、施工流程及方案45.1工藝流程45.2施工方案45.2.1地基處理45.2.2排水設置45.2.3立桿設置45.2.4大橫桿、小橫桿設置55.2.5剪刀撐65.2.6木跳板鋪設65.2.7爬梯75.2.8墩頂作業平臺7六、腳手架的檢查與驗收7七、腳手架安全技術措施87.1 技術保證措施87.2 質量保障措施87.3 安全保證措施9八、腳手架拆2、除安全技術措施10九、腳手架計算書109.1 參數信息109.1.1腳手架參數109.1.2活荷載參數119.1.3風荷載參數119.1.4靜荷載參數119.1.5地基參數119.2 小橫桿的計算119.2.1荷載值計算119.2.2受力驗算129.2.3撓度驗算129.3 大橫桿的計算139.3.1荷載值計算139.3.2受力驗算139.3.3撓度計算139.4 扣件抗滑力的計算149.5 腳手架立桿荷載計算159.5.2立桿自重產生的荷載計算159.5.3防護措施荷載159.5.4斜道產生的荷載計算159.5.5風荷載標準值按照以下公式計算15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MW為169.6 3、立桿的穩定性計算16十、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17十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810.1成立應急指揮領導小組1810.2職責和分工18應急指揮部組織機構框圖1810.2.1組長的職責1910.2.2副組長的職責1910.2.3自救組職責1910.2.4救護組職責1910.2.5疏導組職責2010.2.6保障組職責2010.2.7善后組職責2010.2.8調查組職責2010.3應急預案2010.3.1預防措施2010.3.2應急、處置措施2110.3.3緊急救援注意事項21應急重要物資裝備清單22一、編制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鐵路橋涵施工規范TB10203-24、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二、工程概況我工區承擔DK59+400GDK70+267.37,線路長度為10.867km,主要工程有橋梁(特大橋)5178m/4座,占線路長度47.65%;框架橋涵11座,旅客地下通道一座。墩臺身總計160個,墩高最高位18m。三、腳手架方案選擇我項目部考慮到施工工期、質量和安全等要素,在選擇方案時,考慮以下幾點:1架體的結構設計,做到結構安全可靠,造價經濟合理。2在規定的條件下和使用期限內,能夠充分滿足預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3選用材料時,做到常5、見通用、可周轉利用,便于保養維修。4結構選型時,做到受力明確,構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檢查驗收。5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以往的施工經驗,確定腳手架方案為鋼管落地式腳手架。四、腳手架材料選擇1鋼管落地腳手架選用外徑48mm,壁厚3mm的鋼管,表面要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紋、分層、壓痕、劃道和硬彎。2其他扣件、跳板和安全網等材料應符合相應的行業標準和標準化施工要求。五、施工流程及方案5.1工藝流程1落地腳手架搭設工藝流程:場地平整、夯實 基礎承載力檢測 材料準備 定位設置通長腳手板、底座 縱向掃地桿 立桿 橫向掃地桿 小橫桿 大橫桿 剪刀撐 鋪跳板 安裝防護欄及安全網。2定距定位:根據6、模板構造要求,在墩身四角用尺量出內、外立桿離墩身的距離,并做好標記;分出立桿位置,標記;墊板(墊木)、底座應準確地放在定位線上,墊板必須鋪放平整,不得懸空。5.2施工方案5.2.1地基處理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承臺邊緣距墩身距離足夠的情況下,腳手架立桿可直接立在承臺上,不需要進行地基處理。若承臺范圍不夠,則需對地基進行處理,從承臺邊緣向外圍按照35%找坡,回填土夯實,上面鋪設5cm厚腳手板,然后再搭設立桿。5.2.2排水設置在距腳手架外排立桿外0.5m處設置排水溝,引至基坑范圍以外,防止雨水對基礎浸泡,存在安全隱患。5.2.3立桿設置 腳手架采用雙排立桿,立桿頂端高出結構1m1.5m,立桿接頭采用7、對接扣件連接立桿與橫桿采用直角扣件連接。 腳手架立桿縱距1.21.5m,橫距0.81m;掃地桿與原地面距離0.2m;內側立桿底部距模板邊緣按25cm控制。本橋橋墩有變截面橋墩,隨著墩身高度增加,截面不斷縮小,腳手架與墩身距離也會不斷變大。 腳手架的底部立桿可采用不同長度的鋼管參差布置,使鋼管立桿的對接接頭交錯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錯開50cm以上,且要求相鄰接頭不在同跨內,以保證腳手架的整體性。 立桿應設置5cm厚的木板,并設置縱橫方向掃地桿,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20cm處的立桿上。 立桿的垂直偏差應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同排內外側兩根立桿連線與墩身(直墩)表面垂直。圖一 立桿及排8、水示意圖5.2.4大橫桿、小橫桿設置 大橫桿在腳手架高度方向的間距1.5m1.8m,以便懸掛安全網,大橫桿置于立桿里面,每側外伸長度為15cm。 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緊;其長度大于3跨、不小于6m,同一層大橫桿四種要交圈。大橫桿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其接頭交錯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內。相鄰接頭水平距離不小于50cm.,各接頭距立桿的距離不大于50cm。 按立桿與大橫桿交點(主節點)及大橫桿跨中設置小橫桿,小橫桿與墩臺身表面垂直,主節點處兩端采用直角扣件扣緊在立柱上,跨中大橫桿處扣緊在大橫桿上,以形成空間結構整體受力。 根據作業層跳板搭設的需要,可在兩立柱之間在等距位置增設2根小橫桿,保證跳板斷頭距離小9、橫桿不超過15cm。圖二 立桿及縱橫水平桿布置圖5.2.5剪刀撐 本腳手架剪刀撐隨立柱、縱橫向水平桿同步搭設,用通長剪刀撐沿架高連續布置。 腳手架外側立面必須設剪刀撐,剪刀撐一般每5步5跨設置一道,斜桿相交點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并沿架高連續布置。 剪刀撐的一根斜桿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桿扣在小橫桿伸出的端頭上,兩端分別用旋轉扣件固定,在中間每個主節點處均設固定點。所有固定點距主節點距離不大于15cm。 最下部的斜桿與立桿的連接點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cm內。 施工中應根據結構物的高度及腳手架的長度和寬度,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剪刀撐和斜撐。 剪刀撐的桿件連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長度100cm,并用310、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至桿端的距離10cm。5.2.6木跳板鋪設 木跳板采用松木或者楊木,厚3-5cm,寬2030cm,長度不少于3.5m的硬木板。 跳板設置在3根橫向水平桿上,并在兩端8cm處用直徑1.2mm的鍍鋅鐵絲箍繞23圈固定。當跳板長度小于2m時,可采用兩根小橫桿,各桿距接縫的距離均不大于15cm。里外立桿間應滿鋪跳板。拐角交接處平整,避免出現探頭及空擋現象,鋪設時要選用完好無損的跳板,發現有破損的要及時更換。5.2.7爬梯 墩臺高度不大于6m的腳手架,采用一字型爬梯; 墩臺高度大于6m的腳手架,采用之字型爬梯;爬梯宜附著外腳手架或建筑物設置;斜道寬度不小于0.6m,坡度11、采用1:1;拐彎處應設置平臺,其寬度不應小于爬梯寬度; 爬梯兩側及平臺外圍均應設置欄桿及擋腳板; 爬梯跳板橫鋪時,應在橫向水平桿下增設縱向支托桿,縱向支托桿間距不應大于50cm;跳板順鋪時,接頭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頭應壓住上面的板頭,板頭的凸棱外采用三角木填順;斜道腳手板上應設置防滑木條,木條厚度宜為23cm。5.2.8墩頂作業平臺 在作業層下部架設一道水平兜網,隨作業層上升,同時作業不超過兩層,設置安全網防護。 腳手架外側使用合格綠色密目式安全網封閉,且將安全網固定在腳手架外立桿里側。 腳手架外側必須設1.2m高的防護欄桿和30cm高踢腳桿,頂排防護欄桿不少于2排,高度分別為0.6m和1.212、m。墩頂四周采用50mm厚的木板滿鋪,保證墩頂作業平臺安全可靠。六、腳手架的檢查與驗收1 腳手架搭設完畢或分段搭設完畢,應按規定對腳手架工程的質量進行檢查,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2 檢查腳手架還應注重以下幾點:構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齊全,質量是否合格,連接和掛扣是否緊固可靠;安全網的張掛及扶手的設置是否齊全;基礎是否平整堅實、支墊是否符合規定;垂直度及水平度是否合格。七、腳手架安全技術措施7.1 技術保證措施7.1.1架子搭設完畢,用合格密目式完全網鋪圍于架子的外圍和底部。7.1.2鋼管與扣件進場前應經過檢查,合格的才能使用。7.1.3架子搭設到10m高度時由架子搭設人員進行自檢;架子搭設完畢13、后由施工單位同監理單位對整個腳手架進行驗收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1.4嚴禁將模板支架、纜風繩、泵送混凝土輸送管道等固定在腳手架上;腳手架嚴禁懸掛起重設備。7.1.5腳手架的安全性是由架子的整體性和架子結構完整性來保證的,未經允許嚴禁他人破壞架子結構或在架子上擅自拆除與搭設腳手架各構件。其中在腳手架使用期間,下列桿件嚴禁拆除:主節點處橫縱向水平桿。7.2 質量保障措施7.2.1操作人員作業前必須進行崗位技術培訓與安全教育。7.2.2技術人員在腳手架搭設、拆除前必須給作業人員下達安全技術交底,并傳達至所有操作人員。7.2.3腳手架必須嚴格依據本施工方案進行搭設,搭設時,技術人員必須在現14、場監督搭設情況,保證搭設質量達到設計要求。7.2.4腳手架搭設完備,依據施工組織設計與單項作業驗收表對腳手架進行驗收,發現不符合要求處,必須限時或立即整改。7.3 安全保證措施7.3.1架子在搭設(拆卸)過程要做到文明作業,不得從架子上掉落工具、物品,同時必須保證自身安全,高空作業需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帽、安全帶,未佩戴安全防護用品不得上架子。7.3.2在架子上施工的各工種作業人員,應注意自身安全,不得隨意向下、向外拋、掉物品,不得隨意拆除安全防護裝置。7.3.3雨雪霧及六級以上大風等天氣,嚴禁進行腳手架搭設、拆除工作。7.3.4設立安全員對腳手架定期進行檢查、保養。7.3.5在腳手架上進行電、15、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護,安全員巡視檢查。7.3.6腳手架必須有防止墜物傷人的標識。7.3.7搭拆腳手架期間,地面應設置圍欄和警戒標志,嚴禁非操作人員入內。7.3.8腳手架不得搭設在架空線路的安全距離內,并做好可靠的安全接地處理。7.3.9定期檢查腳手架,發現問題和隱患,在施工作業前及時維修和加固,以達到堅固穩定,確保施工安全。7.3.10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正確使用安全帽、安全帶、穿防護鞋。7.3.11保證腳手架的整體性,不得截斷架體。7.3.12嚴格控制施工荷載,腳手架不得集中堆放材料,施工荷載不得大于3KN/m2,確保較大安全儲備。7.3.13結構施工時不允許多層同16、時作業,同時作業層不超過兩層。7.3.14各作業層之間設置可靠的防護柵欄。防止墜物傷人。八、腳手架拆除安全技術措施1 拆架前,全面檢查擬拆腳手架,根據檢查結果,擬訂出作業方案,有計劃的進行拆除。2 拆架時應劃分作業區,周圍設繩綁圍欄或豎立警戒標志,地面應設專人指揮,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3 拆架的高處作業人員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等安全防護用品。4 拆架程序應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則,即先拆跳板、剪刀撐,而后拆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5 拆除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結扣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6 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運,嚴禁拋擲。運至地面的材料應按指定地點隨17、拆隨碼,堆放整齊。7 如遇強風、大雨、雪、霧等特殊天氣,不應進行腳手架的拆除,嚴禁夜間拆除。九、腳手架計算書扣件式鋼管落地腳手架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等編制。9.1 參數信息9.1.1腳手架參數搭設尺寸為:立桿的橫距為1m,立桿的縱距為1.5m,大小橫桿的步距為1.8m.;內排架距模板邊緣長度為15cm;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0;橫桿與立桿連接方式為單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為1.00;9.1.2活荷載18、參數施工均布活荷載標準值:3.000KN/m2;腳手架用途:結構腳手架;同時施工層數:1層;9.1.3風荷載參數本工程處于XX省蛟河市,橋址區處于丘陵地帶,風力相對較大,基本風壓0.45KN/m2;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z為0.62,風荷載體型系數s為1.13;腳手架計算中考慮風荷載作用;9.1.4靜荷載參數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2):0.300;安全設施與安全網(KN/m2):0.005;腳手板類別:木板腳手板;每米腳手架鋼管自重標準值(KN/m):0.033;腳手板鋪設總層數:14層;9.1.5地基參數地基類型:粉質黏土;地基承載力標準值:150Kpa;立桿基礎底面積(m2):0.3;地基19、承載力調整系數:1.00。9.2 小橫桿的計算根據建筑施工門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第5.2.4條規定,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下面。小橫桿自重,腳手板自重作為恒載,在最不利荷載布置下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9.2.1荷載值計算小橫桿的自重簡化為均布荷載:q1=0.033KN/m;腳手板的自重簡化為均布荷載:q2=0.030.75=0.225 KN/m; 活荷載標準值:P=3 10.75=2.25KN;最不利位置部荷載如下圖:圖三 小橫桿力學簡圖9.2.2受力驗算小橫桿凈跨徑為1m,總長為1.3m;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跨中)計算公式如下:Mq20、max=( q1+ q2)l2/8Mqmax=(0.033+0.225)12/8=0.032KN.m;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跨中)計算公式如下:Mpmax=pl/4Mpmax=2.251/4=0.563 KN.m;最大彎矩M= Mqmax+ Mpmax=0.595 KN.m;最大應力計算值=M/w=0.5951062;小橫桿的最大彎矩應力2,小于小橫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205 N.mm2,滿足要求。9.2.3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小橫桿和腳手板自重均布荷載與活載的設計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Vqmax=5ql4/384EIVqmax=5(0.033+0.225) 121、0004/(3842.06105107800)=0.151mm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Vpmax=3.024Pl3/48EIVpmax=3.024 225010003/(482.06105107800)=6.383mm;最大撓度和V= Vqmax+ Vpmax=0.151+6.383=6.534mm;小橫桿的最大容許撓度計算值為V=1000/150=6.667mm,規范規定值為10mm,6.534小于6.667,所以,滿足要求。9.3 大橫桿的計算根據JGJ130-2001第5.2.4條規定,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下面。將大橫桿跨中22、上面的小橫桿傳遞荷載作為集中荷載(活載),主節點處小橫桿直接扣在立桿上,不在傳遞到大橫桿上,大橫桿自重作為均布荷載(恒載)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9.3.1荷載值計算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q1=0.033KN/m;活荷載產生集中荷載值:P=(1.30.033+0.225)/2+2.25=2.384 KN;圖四 大橫桿設計荷載組合簡圖9.3.2受力驗算用連續梁彎矩計算軟件計算得出活荷載作用力下及自重(恒載)作用下大橫桿支點最大負彎矩和跨中最大正彎矩分別為:活載 Mmax支=-0.466 KN.m Mmax中=0.47 KN.m恒載 Mmax支=-0.466 KN.m Mmax中=0.003 K23、N.m支座最大彎矩為M1max=-0.466-0.466=-0.472 KN.m跨中最大彎矩為M2max=0.47+0.003=0.473 KN.m注:彎矩以桿件下側受拉為正。選擇支座彎矩和跨中彎矩的最大值進行強度驗算:=M/W=0.473106/4490=105.345 N.mm2;大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為=105.345 N/mm2小于大橫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 N/mm2,滿足要求。9.3.3撓度計算最大撓度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計算公式如下:Vmax=0.677ql4/100EI+0.990pl4/100EI其中:靜荷載標準值:q=0.033 KN/m; 活荷載標準24、值:p=31=3 KN/m;最大撓度計算值為:V=0.677 0.03315004/(1002.06105107800)+0.99315004/(1002.06105107800)=6.822mm大橫桿的最大允許撓度計算值為V=1500/150=10mm,規范規定值為10mm,6.822小于10.,滿足要求。9.4 扣件抗滑力的計算按規范表5.1.7直角、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1,該工程實際的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KN。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RRc其中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KN; 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25、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縱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31.5=0.0495KN;跨中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2=0.0331.3/2=0.0215KN;跳板通過跨中小橫桿傳至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3=0. 311.5/2=0.225KN;活荷載標準值:Q=311.5/2=2.25KN;按1.2恒載+1.4活載進行荷載組合得傳至扣件最大荷載的設計值:R1=1.2(0.0495+0.0215+0.225)+1.42.25=3.505KN;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31.3/2=0.0215KN;腳手板傳至小26、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2=0.3 11.5/2=0.225KN;活荷載標準值:Q=311.5/2=2.25KN;按1.2恒載+1.4活載進行荷載組合得傳至扣件最大荷載的設計值:R2=1.2(0.0215+ 0.225)+1.42.25=3.446KN;Rmax=3.505小于8KN,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9.5 腳手架立桿荷載計算作用于腳手架立桿的荷載包括通過大橫桿和小橫桿通過扣件傳遞的靜荷載、活荷載組合值,立桿自重產生的靜載,防護欄桿、防護網產生的荷載,斜道產生的荷載,風荷載。9.5.1在9.4中已經計算出每層大橫桿和小橫桿傳遞至立桿的豎向荷載,整理得恒載和活載分別為:恒載 P127、恒=1.2(0.0495+0.0215+0.225+0.0215+0.225)=0.651KN活載 P1活=1.4(2.25+2.25)=6.3KN9.5.2立桿自重產生的荷載計算我項目部橋墩最高為18m,立桿計算高度取20.5m,組合系數為1.2;立桿自重荷載為:P2=1.220.50.033 KN/m;= 0.8118KN9.5.3防護措施荷載防護欄桿每層兩根,材料按水平桿同材料計算,0.033 KN/m,防護網0.005 KN/m2,由此計算出每層產生荷載:P3=1.2(0.0331.52+0.0051.8)=0.125KN9.5.4斜道產生的荷載計算斜道坡度1:1,取一跨計算,跨度1.28、5m,上升高度1.5m,斜道長2.1m,按30cm一道腳踏橫梯計算,斜道寬度60cm。斜桿及扶手鋼管自重:p1=2.120.033=0.139KN腳踏橫梯自重:p2=0.8/250.033=0.066P4=1.2(p1 +p2)=0.246KN9.5.5風荷載標準值按照以下公式計算Wk=0.7UzUs Wo其中Wo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Wo=0.4 KN/m2;Uz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Uz=0.62;Us風荷載體型系數:取值為1.13;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Wk=0.7029、.40.621.13=0.196 KN/m2;綜合得立桿最大軸向受力為:不考慮風荷載 Pmax=(0.651+0.125+0.246)8+0.99+6.3=15.466KN考慮風荷載 Pmax=(0.651+0.125+0.246)8+1.0.99+0.856.3=14.521KN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MW為MW=0.851.4WkLah2/10=0.851.40.1961.51.81.8/10=0.113KN.m;9.6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腳手架采用雙立桿搭設,按照均勻受力計算穩定性。9.6.1不考慮風荷載時,雙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N=15.466KN;計算立30、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9cm;計算長度附加參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得:k=1.155;當驗算桿件長細比時,取塊1.0;計算長度,由公式lo=kh(h=1.8)確定:lo=3.118m;長細比lo/i=196;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lo/i的計算結果查表得到:=0.207;立桿的凈截面面積:A=4.24cm2;立桿的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 c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15466/(0.207424)=176.21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176.21 N/mm2;小于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9.6.2考慮31、風荷載時,雙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 14.521KN;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9cm;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得:k=1.155;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得:=1.5;計算長度,由公式lo=kh確定:lo=3.118m;長細比:lo/i=196;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lo/i的計算結果查表得到:=0.207;立桿的凈截面面積:A=4.24cm2;立桿的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 cm3;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14521/(0.207424)=165.45N/mm2;立桿的穩定性計算=32、165.45 N/mm2;小于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十、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pfg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g= fgkkc=150kpa;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150kpa;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1;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N/A=51.55kpa;其中,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N=15.466KN基礎底面面積:A=0.21.5=0.3m2。P=51.55fg=150kpa。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十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按照“以人為本”和“快速有效救援”的原則,項目經理部成立緊急救援領導小組。緊急情況發生后,33、緊急救援領導小組立即投入運作,及時組織實施事故應急預案,并隨時將事故應急處理情況報上級有關部門。保證物資、設備、后勤供給及通訊暢通,加強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和疏導工作,及時進行醫療救護。10.1成立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 長:王 勃副組長:XX、黃 軍、XX、組 員:曹敬新、焦萬寶、王小明、冷鳳才、李海龍、魏甲亮、陳鋒、李秋賀、李海龍10.2職責和分工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負責本項目的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一旦發生重大事故或緊急情況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項目部,下設自救組、救護組、善后組、疏導組、調查組、保障組六個小組。見“應急指揮部組織機構框圖”34、。應急指揮部組織機構框圖保障組組長:XX副組長:XX副組長:XX副組長:XX自救組救護組疏 導組調 查組善后組10.2.1組長的職責(1)執行國家、地方、行業、上級有關安全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應急預案。(2)隨時掌握項目現場事故災害及險情。(3)根據事故現場的情況,啟動并組織實施項目現場處置方案,向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報告有關情況。(4)確保應急資源配備投入到位,組織項目應急演練,指揮項目應急行動。10.2.2副組長的職責(1)協助組長開展應急指揮工作,組長不在位時,代行其職責。(2)組織編制現場處置方案,落實項目應急行動,組織搞好培訓和演練。(3)負責現場應急處置,根據險情發展,提出改進措35、施。(4)組織落實現場善后恢復。10.2.3自救組職責實施現場處置,將人員和設備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搜救被困人員。10.2.4救護組職責負責現場傷員的醫療搶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做好轉運工作。10.2.5疏導組職責維護現場,將獲救人員轉至安全地帶;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隔離。10.2.6保障組職責提供技術保障,并保證應急處置的通訊暢通,物資、設備和資金及時到位及后勤供給。10.2.7善后組職責妥善安置傷亡人員和接待傷亡人員的家屬,配合公司做好理賠工作。10.2.8調查組職責按要求提供事故情況和相關資料,參與評估事故影響程度和損失,提出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36、意見和建議。10.3應急預案10.3.1預防措施(1)查閱有關地質、水文資料、現場觀察、開展施工環境調查,對腳手架變形觀察、量測,進行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做好量測數據的記錄并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及時掌握腳手架的變化。(2)加強施工人員安全技術知識教育培訓,增加安全質量意識,廣泛宣傳垮塌緊急救援知識。(3)加強監控量測工作,本項目對腳手架穩定進行量測。通過監控量測工作及時掌握腳手架的穩定狀態,提供有關腳手架施工的全面、系統信息資料,以便通過對量測數據的分析和判斷,對腳手架體系的穩定狀態進行監控和預測,并據此制定相應的施工措施,以量測結果指導施工。(4)地質條件差的區段嚴格按施工作業指導書及技術交底施37、工,并結合實際核對設計。10.3.2應急、處置措施腳手架垮塌事故及人員墜落事故發生后,現場負責人應及時通知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相關單位應迅速封閉事故現場,及時疏導和轉移現場周圍可能波及的人員和設備。應首先確保人員安全,盡可能控制事故的規模和損失。輕傷事故責任單位報至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部門,重傷級別以上事故發生單位應在事故發生1小時內向上級部門報出詳細的書面事故報告(傳真或郵件),當事故有新的變化和進展時應及時補報,并確保各方與現場的通訊暢通。當特大事故發生時,相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不得破壞、掩飾現場。事故單位負責人應最快速度趕赴現場,了解情況,同時電話報告上級部門,請示下一步安排。(1)38、當腳手架垮塌后,救領導小組迅速啟動,自救組將遇險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區域;根據現場情況,對發生垮塌區域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展開被困人員的搜救。(2)將獲救人員轉至安全地帶,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警戒、隔離, 及時對現場傷員進行醫療急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做好轉運工作。立即對搶救出的人員進行緊急處理,送就近醫院救治。(3)收集事故資料,掌握事故情況,查明事故原因,評估事故影響程度和損失,分清事故責任并提出相應處理意見,提出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意見和建議,寫出應急處置報告。 10.3.3緊急救援注意事項 (1)搶救被困人員前要先對發生垮塌區域進行處理,在39、確保安全前提下展開被困人員的搜救工作。(2)獲救受傷人員,必須在安全地帶進行搶救或送院治療。(3)搶救、支護是緊急搶險的重點工作之一,安排專人24小時對未垮塌的腳手架進行監控,防止再次事故發生。(4)保持施工便道暢通。附表應急救援人員分組名單一覽表序號應急組名稱姓 名單位或部門職務或崗位聯系電話1救護組一工區書記2一工區副經理3一工區技術員1自救組一工區安全總監2一工區技術員3一工區技術員1保障組一工區副經理2一工區物資部長3一工區財務總監4一工區司機1疏導組一工區試驗室主任2一工區設備部長3一工區安全員4一工區安全員5一工區安全員1調查組一工區總工程師2一工區工程部長3一工區安質部長1善后組一工區副經理2一工區辦公室主任3一工區協調班主任應急重要物資裝備清單序號物資(設備)名稱單位數量擁有單位存放地點備注1挖掘機臺2工區砼拌合站2裝載機臺2工區砼拌合站3運輸車臺6工區砼拌合站4發電機臺1工區現場5編織袋只500工區砼拌合站6簡易擔架副4工區砼拌合站7應急藥箱只8工區工區指揮部8滅火器只6工區現場9安全帽頂100工區現場10應急燈(手電筒)臺30工區現場11揚聲器只10工區工區指揮部121200鋼管m500工區拌和站13撬棍根4工區現場14口哨個1工區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