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km雙線隧道橫洞工點淺埋段地表處理超前支護管棚開挖安全施工方案2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27195
2024-09-04
30頁
590.29KB
1、正本13.6km雙線隧道橫洞工點淺埋段地表處理超前支護管棚開挖安全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目 錄1.工程概況31.1工程簡介31.2主要技術標準31.3工程地質31.4水文地質31.5氣象特征41.6地震動參數41.7淺埋段設計參數42.淺埋段總體施工方案43.淺埋段施工方法53.1淺埋段施工要點53.2淺埋段施工準備53.3洞外地表處理53.4監控量測64.4.1地表沉降量測63.5超前地質預報83.6超前支護9(1)管棚設計參數9(2)管棚施工工藝93.7開挖及初期支護13(2)三臺階七步開挖法施2、工工序154.資源配置184.1人員配置184.2設備配置185施工環保措施216安全防范措施217. 應急救援預案237.1建立應急處理機制237.2建立應急處理機制257.3成立現場急救小組257.4應急救援程序261.工程概況1.1工程簡介*鐵路*隧道設計為客貨共線雙線隧道(開行雙層集裝箱),隧道起止里程D4K339+026D4K352+651,全長13625m。隧道一般埋深100400m,最大埋深455m,隧道于D4K342+620+645及D4K343+095+150為淺埋段,最小埋深拱頂以上約10m,此兩段塌方初始風險為“高”。1.2主要技術標準主要技術標準見表1-1。表1-1 主3、要技術標準表序號項 目技 術 標 準備 注1線路等級級2正線數目雙線3限制坡度9,加力坡18.54路段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200km/h預留250km/h5最小曲線半徑一般地段5500 m,困難地段4500m6牽引種類電力7機車類型客機動力組SS7E,貨機HXD型8牽引質量4000t9到發線有效長度880m10閉塞方式自動閉塞11建筑界限滿足開行雙層集裝箱列車要求1.3工程地質隧道巖性為輝綠巖,灰、深灰色,風化后為灰褐、褐黃色,中粒粗粒鈦輝輝長輝綠巖,具典型嵌晶含長結構,條塊狀構造。1.4水文地質隧道區屬XX水系,地表水主要為河溝水,均屬XX河直流或支溝水系,主要有XX、XX河及XX河,主溝Q4、=100600L/s,支溝Q=2060 L/s。隧道洞身上常年流水河溝主要為D4K348+157附近的XX河和D4K343+112的溝谷,這些溝槽一般都有水流,受上游地下水和大氣降水補給,雨季水量較大。D4K342+340D4K343+180段正常涌水量為1038.5m/h。1.5氣象特征*縣年平均氣溫為19.5,極端最高氣溫為39.5,極端最低氣溫為3.7。年平均風速為1.3m/s,最大風速為17m/s。年平均降雨量為1156.6mm,最大一日雨量為172.2mm。年平均蒸發量為1611.6mm。年霧日數為28.5天。最大積雪深10cm。霜、凍期平均為24.4天。年平均雷暴日數為62.3天。5、相對濕度為79%。1.6地震動參數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1.7淺埋段設計參數表1-2 淺埋段設計參數表里程長度(m)設計開挖方法襯砌類型加強支護參數地質情況D4K342+620+64525大拱腳臺階法V級B型復合全環I20b型鋼鋼架間距0.6m,拱部設一環108大管棚,環向間距0.4m,每環39根,每根長30m輝綠巖,灰、深灰色,風化后為灰褐、褐黃色,中粒粗粒鈦輝輝長輝綠巖,具典型嵌晶含長結構,條塊狀構造,正常涌水量1038.5m3/dD4K343+095+15055大拱腳臺階法V級B型復合全環I20b型鋼鋼架間距0.6m,拱部設一環60中管棚,環向間6、距0.4m,每6m一環,每環38根,每根長8m2.淺埋段總體施工方案隧道淺埋段里程為D4K342+620+645、D4K343+095+150,淺埋段施工前先將洞頂沖溝清理排水暢通后,才能進行暗洞施工。淺埋段洞內開挖先按要求做好超前地質預報,施作108大管棚或60中管棚超前支護,同時根據地質預報結果和地質條件,確定采用大拱腳臺階法或三臺階七步法進行開挖,支護按V級B型復合襯砌參數及全環I20b型鋼鋼架加強支護施作,并及時施作二襯封閉成環。 3.淺埋段施工方法3.1淺埋段施工要點(1)淺埋段隧道施工中對開挖方案的選擇尤為重要,做到“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其中監7、控量測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環節,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及時分析,判斷圍巖及初期支護的變形情況,合理指導施工安全。(2)淺埋段施工的防治先從工程地質入手,了解圍巖結構力學變化規律和自承能力的特點,采取超前加固措施,提高巖體本身結構承載能力和控制其變形,對初期支護進行加強,對受力結構進行完善,確保變形量在可控范圍之內。(3)雨季施工對淺埋段隧道施工影響很大。圍巖層間充水逐步松散軟化,擴大松弛圈,造成支護體系破壞,同時孔隙水壓力對初期支護產生新的附加壓力,嚴重影響隧道施工安全,盡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淺埋段,或者通過對在淺埋段的地表水進行引排,繞開淺埋段再進行施工。3.2淺埋段施工準備在施工前由分部總工組織技術8、人員及各級管理人員對淺埋段原地物、地貌以及裸露巖體進行實地踏勘,勘查結果與設計圖紙進行對比,澄清有關技術問題。組織測量組對該淺埋段進行地形測繪,繪制地形圖,并對參加的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培訓。3.3洞外地表處理(1)對埋深段地表河溝進行清理,保證河溝排水暢通。為保持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盡可能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2)盡可能避開雨季施工該淺埋段,根據地表實際情況,有必要時可將地表水進行引排,繞開該淺埋段后再進行施工。3.4監控量測4.4.1地表沉降量測隧道淺埋段通常處于埋深較淺、圍巖破碎、自穩時間短、固結程度低的地層,施工方法不妥極易發生冒頂塌方或地表沉陷,危及施工安全。因此,這項量測工作在9、淺埋段施工十分重要,其量測數據是確認圍巖的穩定性、判斷支護效果、指導施工工序、預防淺埋段崩塌、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的最基本的資料。地表下沉采用水準儀、塔尺量測。測試精度為1mm。并且要求地表下沉量測必須在隧道開挖之前進行。地表觀測點和隧道內監測點布置在同一里程斷面。地表沉降觀測點縱向間距應符合表4-1要求。表4-1 地表沉降測點縱向間距隧道埋深與開挖寬度縱向測點間距(m)2BH02.5B2050BH02B1020H0B510注:H0為隧道埋深,B為隧道開挖寬度。地表沉降測點橫向間距為25m。在隧道中線附近測點應適當加密,隧道中線兩側量測范圍不應小于Ho + B,地表有控制性建(構)筑物時,量測范10、圍應適當加寬。其測點布置如圖4-1所示。圖4-1 地表下沉測點布置圖測點按普通水準點埋設,每斷面施設11個測點,監測范圍在隧道開挖影響范圍以外。地表下沉量測在開挖面前方隧道埋置深度與隧道開挖高度之和處開始,直到襯砌結構封閉、下沉基本停止時為止。地表下沉量測頻率根據表4-2確定。4.2.2.2凈空變化量測(1)監測斷面間距凈空變化量測包括周邊收斂和拱頂下沉,采用全站儀無尺量測。根據鐵道部文件 鐵建設2010120號 關于進一步明確軟弱圍巖及不良地質鐵路隧道設計施工有關技術規定的通知,隧道拱頂下沉和凈空變化的量測斷面間距:級圍巖不得大于10m,級圍巖不得大于5m。故兩段淺埋段級圍巖按5m間距設置拱11、頂下沉和凈空變化的量測斷面。(2)量測頻率一般情況下,考慮測線位移速率、距工作面距離,按下表3-2取值確定量測頻率。當地質條件變差或量測值出現異常,量測頻率加大,必要時每25小時量測一次。當變形穩定時,可適當降低量測頻率。當同一斷面內各測線變形速度不同時,以產生最大變形速度的測線確定全斷面的量測頻率。表4-2 量測頻率控制表位移速度(mm/d)監測斷面距開挖面距離(m)監控量測頻率5(01)B2次/d15(12)B1次/d0.51(25)B1次/23d0.20.51次/3d0.25B1次/7d注:B為隧道寬度(3)測線布置測線布置和數量與地質條件、開挖方法、位移速度有關。根據采用大拱腳臺階法或12、三臺階七步法施工的實際情況,測線布置如圖4-2:圖4-2監控量測測線布置圖3.5超前地質預報 根據施工圖淺埋段塌方的初始風險為“高”,超前地質預報D4K342+620+645采取的預報手段類型為WT-2和ZT-4,D4K343+095+150采取類型為WT-1和ZT-2,按此要求施作,掌握前方地質的接觸帶位置、地下水賦存情況、巖體破碎程度等,指導下一步采取的開挖方法和支護參數是否需要調整。3.6超前支護D4K342+620+645超前支護采用拱部設一環108大管棚,環向間距0.4m,每環39根,每根長30m;D4K343+095+150超前支護拱部設一環60中管棚,環向間距0.4m,每6m一環13、,每環38根,每根長8m。(1)管棚設計參數導管規格:大管棚108,壁厚6mm;中管棚60,壁厚5mm,采用熱軋無縫鋼管;管距:環向間距40cm;傾角:外插角13為宜,可根據實際情況作調整;注漿材料:M20水泥漿或水泥砂漿;設置范圍:拱部120范圍;管棚單根長度:大管棚長30m,中管長8m管棚數量:大管棚39根/環,中管棚38根/環(2)管棚施工工藝管棚施工主要工序有施作套拱;搭鉆孔平臺、安裝鉆機;鉆孔;清孔、驗孔;安裝管棚鋼管;注漿。工序技術要求高,工藝復雜,施工工藝詳見下圖4-3。 圖4-3 管棚施工工藝流程圖1)擴挖管棚工作室由于管棚是在洞內施作,為保證管棚施工的空間,需要開辟管棚工作室14、。按單節導管長6米,鉆機機身及主動鉆桿共2.0m,則工作室的長度應為8m,擴挖較設計設計斷面大58cm(見下圖4-3):因兩段淺埋地段均為反坡施工,線路坡度15.5,因此在擴挖工作室后,管棚的外插角度宜平緩,控制在1以內或水平即可。圖4-4 管棚工作室施工示意圖2)施作導向管工作室開挖、支護完成后,繼續向前開挖2榀比設計斷面大25cm左右的斷面,盡快初噴,封閉掌子面,厚度4cm,形成止漿墻,架設鋼架,采用全站儀以極坐標法放樣法,在工字鋼架上定出其平面位置;用水準尺配合坡度板設定孔口管的傾角;用前后差距法設定導向管的外插角,將導向管焊接在鋼架上。導向管與鋼架高差可通過鋼墊板實現調節。焊接應牢固,15、使鋼架與導向管形成整體,并迅速噴射混凝土形成套拱。大管棚導向管長度1m,采用外徑146mm、壁厚5mm熱扎無縫鋼管。3)搭鉆孔平臺安裝鉆機 鉆機平臺可用方木或鋼管腳手架搭設,搭設平臺應一次性搭好,鉆孔由鉆機從低孔位向高孔位進行。 平臺支撐要著實地,連接要牢固、穩定。防止在施鉆時鉆機產生不均勻下沉、擺動、位移等影響鉆孔質量。 鉆機定位:鉆機要求與已設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必須精確核定鉆機位置。用全站儀、掛線、鉆桿導向相結合的方法,反復調整,確保鉆機鉆桿軸線與孔口管軸線相吻合。4)鉆孔 為了便于安裝鋼管,鉆頭直徑采用稍大于管徑。 地質較好的情況下可以一次成孔;鉆進時產生坍孔、卡鉆,需補注漿后再鉆進16、。 鉆機開鉆時,可低速低壓,待成孔1.0m后可根據地質情況逐漸調整鉆速及風壓。 鉆進過程中經常用測斜儀測定其位置,并根據鉆機鉆進的現象及時判斷成孔質量,并及時處理鉆進過程中出現的事故。 鉆進過程中確保動力器,扶正器、合金鉆頭按同心圓鉆進。 認真作好鉆進過程的原始記錄,及時對孔口巖屑進行地質判斷、描述。作為開挖洞身的地質預探預報,作為指導洞身開挖的依據。5)清孔驗孔 用地質巖芯鉆桿配合鉆頭進行來回掃孔,清除浮渣至孔底,確保孔徑、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 用高壓氣從孔底向孔口清理鉆渣。 用全站儀、測斜儀等檢測孔深,傾角,外插角。6)安裝管棚鋼管 鋼管應在專用的管床上加工好絲扣,管棚四周鉆68mm出17、漿孔;管頭焊成圓錐形,便于入孔。 管棚頂進采用大孔引導和棚管機鉆進相結合的工藝,即先鉆大于棚管直徑的引導孔,然后利用鉆機的沖擊力和推力低速頂進鋼管。 接長鋼管應滿足受力要求,相鄰鋼管的接頭應前后錯開。同一橫斷面內的接頭數不大于50%,相鄰鋼管接頭至少錯開1m。7)注漿安裝好有孔鋼花管后即對孔內注漿,漿液由ZJ-400高速制漿機拌制。注漿材料:注漿材料為水泥漿或M20水泥砂漿。采用注漿機將砂漿注入管棚鋼管內,注漿壓力一般為0.61.0MPa,具體漿液配合比和注漿壓力由現場實驗確定,當無吸漿量情況下,持壓15min后停止注漿。注漿量應滿足設計要求,一般為鉆孔圓柱體的1.5倍;若注漿量超限,未達到壓18、力要求,應調整漿液濃度繼續注漿,確保鉆孔周圍巖體與鋼管周圍孔隙充填飽滿。注漿時先灌注“單”號孔,再灌注“雙”號孔。3.7開挖及初期支護開挖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管超前、嚴注漿、弱爆破、強支護、勤量測、早封閉”的原則,根據淺埋段的地質實際情況,采用大拱腳臺階法或三臺階七步開挖法進行開挖。(1)大拱腳臺階法施工工序說明:1)上臺階開挖:在上循環的超前支護防護下,弱爆破開挖部,施作部周邊的初期支護:初噴混凝土,鋪設鋼筋網,架立鋼架(設鎖腳錨管、錨桿),鉆設徑向錨桿,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2)左、右側中臺階開挖:在滯后于一段距離后,弱爆破開挖-1部(左右側臺階錯開23m),施作-1部周邊的初期支護:初噴19、混凝土,鋪設鋼筋網,架立鋼架(設鎖腳錨管、錨桿),鉆設徑向錨桿,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施做臨時仰拱:架設臨時橫撐A,鋪設鋼筋網,并噴射混凝土封閉臨時仰拱。3)同-1部施工工序,開挖支護-2。4)左、右側下臺階開挖:在滯后于一段距離后,弱爆破開挖-1部(左右側臺階錯開23m),施作-1部邊墻初期支護:即初噴混凝土,鋪設鋼筋網,架立鋼架(設鎖腳錨管、錨桿),鉆設徑向錨桿,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5)同-1部施工工序,開挖支護-2。6)隧底開挖:弱爆破開挖部,及時施做部仰拱初期支護,即初噴混凝土,安裝仰拱鋼架,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使初期支護及時閉合成環。7)灌注部仰拱與邊墻基礎:待仰拱混凝土初凝后,20、灌注仰拱填充部至設計高度。8)根據監控量測分析,確定二次襯砌施作時機,鋪設環+縱向透水盲管,防水板+土工布,利用襯砌模板臺車一次性灌注部(拱墻)襯砌。 (2)三臺階七步開挖法施工工序1)三臺階七步開挖法工藝流程否測量放樣超前支護上部弧形導坑開挖,施做初期支護斷面檢查左右錯開開挖中臺階,施做初期支護左右錯開開挖下臺階,施做初期支護開挖上、中、下臺階預留核心土分段開挖隧底,施做初期支護施做仰拱施做仰拱填充圍巖穩定性評判、修正支護參數滿足2)施工步聚說明:第一步:上部弧形導坑開挖,在拱部超前支護后進行,環向開挖上部弧形導坑,預留核心土,核心土長度宜為35米,寬度宜為隧道開挖寬度的1213。開挖循環進21、尺應根據初期支護鋼架間距確定,最大不得超過 1.0米,開挖后立即初噴4cm混凝土。上臺階開挖矢跨比應大于0.3,開挖后應及時進行噴、錨、網系統支護,架設鋼架,在鋼架拱腳以上30cm高度處,緊貼鋼架兩側邊沿按傾角打設鎖腳錨桿,鎖腳錨桿與鋼架牢固焊接、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第2、3步:左、右側中臺階開挖:開挖進尺應根據初期支護鋼架間距確定,最大不得超過 1.5米,開挖高度一般為33.5米,左右側臺階錯開長度為23米,開挖后立即初噴4cm混凝土,及時進行噴、錨、網系統支護,接長鋼架,在鋼架拱腳以上30cm高度處,緊貼鋼架兩側邊沿按傾角300打設鎖腳錨桿,鎖腳錨桿與鋼架牢固焊接、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22、第4、5步:左、右側下臺階開挖:開挖進尺應根據初期支護鋼架間距確定,最大不得超過 1.5米,開挖高度一般為33.5米,左右側臺階錯開長度為23米,開挖后立即初噴4cm混凝土,及時進行噴、錨、網系統支護,接長鋼架,在鋼架拱腳以上30cm高度處,緊貼鋼架兩側邊沿按傾角打設鎖腳錨桿,鎖腳錨桿與鋼架牢固焊接、復噴混凝土至設計厚度。第6步:上、中、下臺階預留核心土:各臺階分別開挖預留核心土,開挖進尺與各臺階循環進尺相一致。第7步:隧底開挖:每循環挖開長度宜為23米,開挖后及時施做仰拱初期支護,完成兩個隧底開挖、支護循環后,及時施做仰拱,仰拱分段長度為46米。三臺階七步開挖法施工步驟圖三臺階七步開挖法施工23、工序斷面圖4.資源配置4.1人員配置淺埋風險段落施工人員配置,具體見表4-3*隧道淺埋段施工人員配置表4.2設備配置淺埋風險段落施工設備配置,具體見表4-4*隧道淺埋段施工設備配置表表4-3 *隧道淺埋段施工人員配置表崗 位職 名人數備注架子隊管理人員(23人)架子隊長兼黨小組長1架子隊技術負責人1架子隊副隊長1質檢員1技術員6實驗員2安全員6工班長5開挖支護班組(66人)開挖40立架14噴漿12機加工班組(8人)機加工8二襯班組(28人)防水板6鋼筋10仰拱及拱墻襯砌10二襯養護2出碴班組(4人)自卸汽車司機4砼運輸班組(2人)罐車司機2拌合站(5人)5管路班組(8人)8文明施工班組(4人)24、4綜合班(19人)修理2電工2炊事員3空壓機司機3洞口值班2看守2挖機司機2裝載機司機3合 計共167人。表4-4 *隧道淺埋段施工設備配置表序號設備名稱 型號數量(臺、套)用電功率(KW)備注1挖掘機PC220-812裝載機ZLC50C2出渣3裝載機ZLC40B1打雜、拌合站、石場4電動空壓機P950E 39605自卸汽車15T5出渣6開挖臺架1自加工7移動棧橋1168風鉆YT28401砼拌合站90站1145拌制砼2砼拌合站HS750145拌制噴漿料3砼運輸車ZZ5252GJBN3246F24砼輸送泵HB6011505自卸汽車5T2打雜6噴漿機440濕噴7注漿機18模板臺車1新加工9鋼筋臺架25、1自加工10修飾臺架1自加工11防水板臺架1自加工12通風機2160KW164013碎石場設備50m3/h115014發電機300KW115機加工、小型機具110016變壓器S11-630/35/0.4317變壓器S11-400/10/0.43高壓進洞2,石場生活118客貨兩用皮卡車119抽水機1(套)10020射流風機75KW17521洞內照明、機具15022管棚鉆機123生活區1505施工環保措施(1)施工界限外的植被、植物樹木等不得隨意破壞,必須維持原狀并加以保護。(2)不得向河溝和設計范圍外的場地棄碴,堵塞河道。(3)及早做好防護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蓋,防止水土流失。(4)26、加強設備保養,減少設備漏油,禁止施工機械的廢油廢水直接排放,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處理,不得超標排放。(5)生產、生活廢水必須經過三級沉淀池沉淀達標后排放。(6)注意保護自然水流形態,做到不淤、不堵、不留施工隱患。6安全防范措施(1)地質超前預報和監控量測在施工中貫徹始終。(2)施工排水溝要及時疏排,嚴防積水。(3)針對富水斷層破碎帶深孔注漿固結止水施工的特點和要求,制定安全實施細則。(4)加強全員安全意識教育,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盲目追求進度,以防止塌方。(5)要配備少量聚胺脂材料,作為突水應急堵漏時用。(6)注漿作業人員戴口罩、眼鏡和軟手套,以防止水泥粉塵和水玻璃溶液對人體造成傷害。(27、7)要有良好的照明條件。(8)配備足夠的應急物資。(9)洞內、外施工時,都必須配備專職安全人員;專職安全人員上崗必須佩戴安全人員袖標,凡進洞人員必須戴安全帽。(10)重視邊坡的穩定和排水,做好截水溝、邊溝,經常檢查邊坡的穩定情況。(11)加強本段的超前地質預報,注重圍巖監測和觀察,對目測觀察予以足夠的重視,隨時注意圍巖的巖質和分布情況變化,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和方向,掌子面填充物的性質、涌水量,噴混凝土是否產生裂隙,拱架是否壓彎。當圍巖變形量無變緩趨勢或噴射混凝土產生較大的剪切狀態時立即停止開挖,采取輔助加固措施。(12)隧道施工各班組間,應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時,交班人應將本班組的施工28、情況及有關安全事宜及措施向接班人詳細交待,并記載于交接班記錄本上,工地值班負責人(領工員)應認真檢查交接班情況。每班開工前未認真檢查工作面安全狀況,不得施工。(13)對本段施工必須制訂切實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施工中采取預防措施,不得盲目冒進。(14)隧道掌子面鉆眼前鉆眼人員到達工作地點時,應首先檢查工作面是否處于安全狀態,如支護、頂板及兩幫是否牢固,如有松動的巖石,應立即加以支護或處理。(15)洞內爆破作業必須統一指揮。施工爆破時,所有人員必須撤至不受有害氣體、振動及飛石傷害的警戒區外,并設置安全警戒線。(16)當噴射砼尚未達到一定強度即趨失穩的圍巖,或噴錨后變形量超過設計容許值以及發生突變的29、圍巖,宜用鋼架支撐進行支護。(17)把噴層的異常裂縫作為主要安全檢查內容之一,經常進行觀察與檢查,并作為施工危險信號引起警惕。(18)如發現隧道內有險情,必須在危險地段設置明顯標志或派專人看守,并迅速報告施工現場負責人及時采取處理措施。若情況嚴重時,應立即將工作人員全部撤離危險地區。7. 應急救援預案7.1建立應急處理機制在項目部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副經理、總工程師為副組長的應急領導小組,分部建立相應的應急小組,分部就近與地方醫院簽訂救護協議,架子隊建立搶險隊。應急領導小組的組織機構見圖 “三分部應急領導小組的組織機構圖”。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的職責:若出現隧道突泥涌水緊急情況時,組織有關人員察30、看現場,討論應急方案,發布各項搶險應急指令。副組長(分部書記、安全總監)迅速將有關情況迅速上報有關部門,會商處理方案并組織有關責任部門和搶險隊實施。分部各部門負責人及架子隊職責:組織落實應急預案相關要求。當出現緊急情況時,架子隊立即上報項目部應急調度指揮中心,并同時啟動救援預案。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的組織機構圖組長:項目經理副組長:副經理、副書記、安全總監組員:各部門負責人、架子隊救護醫療搶險隊應急調度指揮中心(常設辦公室)分部應急領導小組的組織機構圖組長:分部經理副組長:技術負責人、書記組員:各部門負責人救護醫療搶險隊應急調度指揮中心(常設辦公室)7.2建立應急處理機制應急處理程序見下圖。應急31、處理程序圖上報相關部門緊急情況發生察看現場情況領導小組核實作出決策組織動員、情況交底應急方案實施7.3成立現場急救小組事故現場搶險組組 長:副組長:組 員:各部門負責人、各班組事故現場救護組組 長:副組長:組員:各部門負責人、各班組事故現場保護組組 長:副組長:組 員:各部門負責人、各班組通訊保障組組 長:副組長:組 員:各部門負責人、各班組7.4應急救援程序(1)當隧道開挖工作面出現突泥、涌水、坍塌時,首先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員(條件許可時隨同撤出機具設備);撤出時作業人員應絕對聽從班組長的統一指揮,按預先安排好的退卻路線進行撤退,不要驚慌失措、各奔東西。事故發生后,應盡快通過各種途徑向現場負責32、人或應急領導小組報告,以便迅速采取營救措施。 如事故發生瓦斯噴出可能時,人員帶防護器具,或者在工作地點加強通風,保持空氣的新鮮和暢通。不可把通風機關閉。 如被水隔絕在掌子面(或隧洞內)時,應清醒沉著、不要慌亂,盡量避免體力消耗。還應做長時間堅持的準備,所帶干糧集中統一分配,不要無謂地浪費掉;關閉作業人員的手電筒(礦燈),只留一把供照明使用。 事故發生后,如果有人受傷,應積極進行現場搶救。出血者立刻止血,骨折者要及時固定和搬運。 救援隊電工負責切斷電源,管道工鋪設抽水管路,安設抽水機進行降水搶救作業。搶救中發生傷情時,搶救隊長應立即詢問傷情人員的有關情況,當懷疑有可能的人員傷害時,迅速撥打12033、急救電話,告知救援地點、附近醒目建筑物,并派接車員去路口接應。醫療救護隊救護人員趕到事故現場時,首先要組織搶救傷員,要將傷員轉移到旁邊安全地帶,對傷員做臨時包扎,止血,并專人護送救護車到醫院,通知安全部門做事故分析。在急救車未到來前,搶救下來的傷員,應使其平躺地上,周圍應通風良好,有呼吸窘迫,搶救小組成員對其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待突泥、涌水、坍塌情況穩定后,方可進行處理,不可冒進。(2)其次進行洞內降水和排水,由洞外向洞內清理,理通排水設施,降低洞內水位,盡快滿足施工條件。進行鉆孔卸壓施作,對外涌水處鉆孔分流,鉆孔數量根據水量而定;當涌水口被分流,集中涌水變為細流時,立即進行封堵(堵塞采用鋼筋34、鋼管和型鋼為骨架,堵塞草袋、劈柴和木板),然后進行突水口引排、封堵;鉆分流孔后,突水口水量相對較小,利用大直徑帶開關的鋼管引排突水,同時在其旁邊設置帶有開關的注漿管,接通注漿泵進行雙流注漿,封堵鋼管周圍部分,使突水只從鋼管流出。(4)最后進行注漿作業。關閉導水鋼管的開關,致使突水全部從分流孔排出,進一步在突水處壓住水泥漿加固,使突水處處于安全,然后由近及遠逐次向分流孔內壓注水泥單液漿,以確保注漿成果和洞身穩定。采用上部導坑預留核心土法、臺階法等開挖方法,并輔之以超前小導管注漿止水穿越突水段。按順序分部開挖隧道斷面,施作支護。支護系統錨桿由厚壁小導管代替,施作支護時,根據滲漏水的情況,在各滲漏水處鉆眼引水,設置彈簧排水管。在大面積淋水或水流量仍很大的情況下,設置多層彈簧排水管,通過彈簧排水管將水引入墻腳縱向排水管,流入排水溝將水排出洞外。富水地段備足抽水設備,加強施工用水、排水管理,防止拱腳和基底浸泡。(5)如是注漿封堵不住,可泵壓混凝土填充封堵后再壓漿。(6)當工作面涌水且地質較差時,涌水突泥易引起坍塌,為確保安全,要采取混凝土封堵,施作止漿墻。突泥地段施工時依靠地質超前預報作出判斷,根據涌泥量的大小,提前采用帷幕注漿。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