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站前隧道拱部塌方斷層破碎帶地段施工方案3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27602
2024-09-04
32頁
5.05MB
1、改建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站前隧道拱部塌方斷層破碎帶地段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一、 編制范圍和編制原則41.1 編制范圍41.2 編制原則4二、 工程概況5三、 總體施工方案51、注漿設計72、施工準備73、封閉掌子面74、鉆孔85、壓水試驗86、注漿8注漿鉆孔結構圖(示意)127、注漿檢查123.2 3m徑向圍巖注漿131、施工準備142、孔位放樣143、鉆孔、清孔154、安設孔口管155、徑向注漿156、注漿效果檢驗163.3 超前小導管161、小導管設計參數162、施工工藝19超前小2、導管施工工藝框圖203、施工方法204、施工外插角控制方法213.4 管棚221、設計參數:22洞口長管棚正面布置圖232、洞口長管棚施工工藝流程243.1.2洞身長管棚271、設計參數:272、洞身長管棚施工工藝流程28洞身長管棚施工工藝流程圖29四、 成立斷層破碎帶應急小組31孟春來(管段負責人)31五、 安全保證措施321、及時對工人進行斷層破碎帶施工專題安全教育、培訓。329、施工現場設立明顯指示牌和警示牌。33斷層破碎帶地段施工方案一、 編制范圍和編制原則1.1 編制范圍本標段多條隧道存在斷層破碎帶及影響帶,巖體破碎,裂隙地下水發育,施工時需要較強防排水措施。存在破碎帶的隧道如下:13、xx隧道:DK154+265DK154+295段存在F1斷層破碎帶。DK154+977DK155+090段存在F2斷層破碎帶及其影響帶。2、xx隧道:DK157+035DK157+065段存在斷層破碎帶及影響帶。3、xx隧道:DK161+738發育一條F斷層。4、xx隧道:DK163+400DK163+440段為F1破碎帶及其影響帶。DK164+255DK164+495段存在F2破碎帶及其影響帶。5、xx隧道:DK178+806DK178+821附近為F1斷層。6、xx隧道:DK183+230附近存在F1斷層。7、xx隧道:DK190+514附近發育F1斷層。DK190+856附近發育F2斷4、層破碎帶及影響帶。1.2 編制原則1、xx隧道設計圖(xx施隧44);2、xx隧道設計圖(xx施隧45);3、xx隧道設計圖(xx施隧50);4、xx隧道設計圖(xx施隧51);5、xx隧道設計圖(xx施隧58);6、xx隧道設計圖(xx施隧59);7、xx隧道設計圖(xx施隧61);8、上述隧道施工組織設計;9、與本方案相關的規范、標準等;10、其他設計文件。二、 工程概況xx隧道:DK178+689DK178+789附近為F1斷層破碎帶及其影響帶。F1斷層與線路交角為28,產狀5685,傾向小里程,為震探及EH-4驗證斷層。侏羅系上統兜嶺群下亞群凝灰巖與三迭系上統大坑組粉砂巖以斷層接觸。巖5、體破碎,圍巖穩定性較差,預測F1斷層正常涌水量為78m3/d,為強富水區。設計在本段采用型超前小導管(縱向間距2.4m),并在DK178+714DK178+764段采用洞身長管棚(間距7m)。三、 總體施工方案本標段隧道穿越斷層破碎帶的地段,為保證隧道的順利施工,避免地下水發育、斷層地段突水突泥等災害的發生,防止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流失,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均設計有加強措施。主要的措施有:3m徑向注漿、3m超前預注漿、89管棚、108管棚、型超前小導管、型超前小導管等。另外施工前認真合適施工圖顯示的不良地址段里程,認真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工作。如果施工過程中存在與設計不符或按照設計不能處理斷層破碎帶的6、情況,應及時進行變更。3.1 3m超前預注漿3m超前預注漿適用于水壓(預測地下水壓0.51MPa)和涌水量較大,且圍巖自穩能力差的地層,隧道開挖可能引起突水涌泥或地下水、地表水流失,采取“以堵為主、限量排放”的原則,通過超前預注漿控制地下水流量,保證施工安全。注漿范圍為開挖輪廓線外3m進行設計。在一定范圍內加固圍巖,減小加固圈巖體孔隙率及滲透系數,控制圍巖涌水量,達到堵水效果。3m超前預注漿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注漿設計施工準備鉆孔壓水試驗注漿隧道開挖滿足注漿質量要求封閉掌子面制備漿液3m超前預注漿施工工藝流程圖1、注漿設計根據超前地質預報的成果資料,并結合現場實際地質情況,對需要進行3m超7、前預注漿的地段,應提前進行計劃,做好注漿設計。2、施工準備按照制定好的注漿設計,提前準備相關的材料和設備,并對作業人員進行交底,闡明作業要點,保證施工質量;制定注漿過程中可能出現突發情況的處理措施,確保施工安全。3、封閉掌子面在鉆孔之前,應噴射混凝土封閉掌子面,必要時可以設置厚度1m的止漿墻,保證注漿效果。4、鉆孔采用鉆機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鉆孔,鉆孔方向控制在鉆孔前按照設計,計算出各鉆孔在工作面上的坐標,用全站儀放出注漿孔的準確位置,鉆孔和注漿順序由外向內,同一圈孔間隔施工。注漿孔開孔直徑不小于110mm,終孔直徑不小于91mm;孔口管采用108mm,壁厚5mm的熱軋無縫鋼管,管長3m,孔口管應8、埋設牢固,并有良好的止漿措施。5、壓水試驗注漿系統檢測查合格后,立即轉入壓水試驗。觀測靜止水位,每分鐘應觀測一次,當連續三次變化小于1cm/min時,則最后一次水位為靜止水位。壓水實驗一完成系列升壓步驟接著減壓(MPa):0.10.30.50.71.00.70.50.30.1。壓力起點為靜水壓力。根據壓水試驗的結果,對設計注漿參數(如注漿濃度、擴散半徑等)進行適當的優化和調整,并據此調整優化鉆孔布置及孔數。6、注漿注漿材料:一般選擇普通水泥漿(水灰比1:1);特殊需要時,可考慮超細水泥或化學漿液等。注漿壓力:設計注漿壓力(終壓值)一般參考注漿處靜水壓力加上11.5MPa進行。設計已給出了共參考9、的圍巖孔隙率:嚴重風化巖層2.5%,斷層破碎帶5%,粘土質地層20%,砂質地層40%。具體根據現場施工注漿試驗確定。巖層破碎容易造成塌孔時,采用前進式注漿,否則采用后退式注漿。鉆進過程中遇涌水或因巖層破碎造成卡鉆時,應停止鉆進,進行注漿掃孔后再進行鉆進。每一循環注漿長度為27m,開挖24m,保留3m止漿巖盤,必要時考慮設置厚度1m的混凝土止漿墻,防止漏漿、壓力不足等情況發生。具體詳見圖3-1注漿縱斷面布置圖和圖3-2注漿平面布置圖。圖3-1注漿縱斷面布置圖圖3-2注漿平面布置圖漿液擴散半徑23m,孔底間距34m。注漿孔按擴散半徑2m,孔底間距3m布置,每循環共設5環79個注漿孔。每個注漿孔的孔10、口、中部和尾部位置見注漿橫斷面:A-A斷面圖,B-B斷面圖,C-C斷面圖。注漿孔開孔直徑不小于110mm,終孔直徑不小于91mm;孔口管采用108mm,壁厚5mm的熱軋無縫鋼管,管長3m,孔口管應埋設牢固,并有良好的止漿措施。鉆孔和注漿順序由外向內,同一圈間隔施工。注漿鉆孔結構圖(示意)注漿結束的標準及結束注漿的時機根據注漿壓力和注漿量來控制。一般采用定壓注漿。注漿結束時,應先打開泄漿管閥門,再關閉進漿管閥門并用清水將注漿管沖洗干凈后方可停機。7、注漿檢查注漿完成后,在開挖輪廓線范圍內打設檢查孔,檢測注漿效果,每循環設檢查孔5個,其中拱部2個,左右邊墻各一個,底部一個,檢查孔直徑110mm,長11、度約27m,平均出水量0.2L/min,壓水檢查在1MPa壓力下,吸水量2L/min;加固體抗壓強度不小于3MPa;巖體RQD指標(巖石質量指標)達到7580.馬滿足上述條件,則認為達到注漿效果,注漿達到效果后方可 開挖。注漿檢查孔在注漿效果檢查完成后應及時采用M10水泥砂漿進行全孔封堵。3.2 3m徑向圍巖注漿3m徑向圍巖注漿適用于初期支護出現大面積漏水或初期支護結構變形較大的地段。在一定范圍內加固圍巖,減小加固圈巖體孔隙率及滲透系數,控制圍巖涌水量。施工準備孔位放樣鉆孔、清孔安設孔口管徑向注漿注漿效果檢查結束漿液配合比設計制備漿液注漿泵調試滿足要求3m徑向圍巖注漿的工藝流程如下:1、施工準12、備在隧道施工中,應綜合組織,提前準備,對于需要進行3m徑向圍堰注漿的地段,提前準備好注漿設備和所需注漿材料,并對對作業人員進行交底。2、孔位放樣本標段3m徑向圍巖注漿按照漿液擴散半徑1m布設,注漿孔按梅花形布置,孔口環向間距拱墻為120cm、拱腳90cm、仰拱部140cm,孔底環向間距170cm,注漿孔縱向間距170cm。具體詳見注漿鉆孔圖。注漿鉆孔正面圖 注漿鉆孔平面圖注漿鉆孔剖面圖3、鉆孔、清孔注漿孔采用風機鉆開孔,孔徑52mm,鉆孔深度3m;鉆孔完成后,及時采用高壓風進行清孔。4、安設孔口管孔口管采用50mm,壁厚3.5mm的熱軋無縫鋼管,管長1m,孔口管應埋設牢固,并有良好的止漿措施。13、5、徑向注漿正式注漿之前,應先選擇幾孔進行注漿試驗,初步掌握注漿填充率,注漿量,漿液配比,凝膠時間,漿液擴散半徑,注漿終壓等指標。注漿方式:注漿有分段前進式注漿、分段后退式和一次全孔注漿三種方式。鉆孔中未出現泥夾層或涌水量較小,就一鉆到底,全孔一次壓入注漿封孔;鉆孔中遇泥夾層或涌水量較大,立即停止鉆進,采取鉆一段注一段的分段前進式注漿,直至終孔。注漿材料選用普通水泥漿,注漿壓力按11.5MPa。6、注漿效果檢驗注漿完成后,在注漿范圍內打設檢查孔,檢測注漿效果,縱向每10m設檢查孔5個,其中拱部2個,左右邊墻各1個,底部1個,檢查孔直徑52mm,長度約2m,平均出水量0.2L/min。滿足條件則14、認為注漿達到效果。注漿檢查孔在注漿效果檢查完成后應及時采用M10水泥砂漿進行全孔封堵。3.3 超前小導管小導管的主要作用是加固洞壁一定范圍圍巖,與鋼架組合成預支護系統,控制軟弱圍巖的變形。本標段斷層破碎帶及其影響帶采用的小導管主要為型超前小導管、型超前小導管。型超前小導管適用于級圍巖軟弱淺埋及深埋地段,巖層接觸帶及拱部為土層的地段。型超前小導管適用于級圍巖斷層破速遞唉,較軟弱淺埋地段。超前小導管配合鋼架使用,型小導管相鄰兩排小導管的水平搭接長度不小于100cm,型超前小導管相鄰兩排小導管水平搭接長度不小于1.5m。1、小導管設計參數型超前小導管設計參數:(1)規格:熱軋無縫鋼花管,單根長4.515、m,外徑42mm,壁厚3.5mm。(2)小導管環向間距40cm。(3)傾角:外插角以1015為宜,可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4)注漿材料:水泥漿液。水泥灰:1:1(重量比)或根據現場確定,注漿壓力0.51MPa。(5)小導管采用42熱軋無縫鋼管制成,前部鉆注漿孔,孔徑10mm,孔間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前段加工成錐形,尾部不鉆孔長度不小于30cm,作為止漿段。型超前小導管正面布置圖鋼管構造圖型超前小導管設計參數:(1)規格:熱軋無縫鋼花管,單根長5m,外徑50mm,壁厚5mm。(2)小導管環向間距30cm。(3)傾角:外插角分別采用40和1015交錯布置。(4)注漿材料:水泥漿液。水泥灰16、:1:1(重量比)或根據現場確定,注漿壓力0.51MPa。(5)小導管采用50熱軋無縫鋼管制成,前部鉆注漿孔,孔徑10mm,孔間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前段加工成錐形,尾部不鉆孔長度不小于30cm,作為止漿段。型超前小導管正面布置圖2、施工工藝小導管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噴混凝土封閉開挖面沿周邊布孔插入小導管注 漿開挖小導管加工漿液準備鉆 孔超前小導管施工工藝框圖3、施工方法采用風槍鉆孔,人工安裝超前小導管并與鋼架焊接固定,小導管外插角符合設計,用注漿泵進行注漿作業,注入水泥單液漿,注漿壓力為0.51.0MPa,施工中根據現場試驗確定合理的注漿參數。小導管在構件加工廠制作,前端做成尖錐形,17、尾部焊接6mm鋼筋加勁箍,管壁上每隔15cm交錯鉆眼,眼孔直徑為10mm。鉆孔完畢后,將小導管按設計要求插入孔中,圍巖軟弱地段用游錘將小導管沿格柵鋼架中部打入,尾部與鋼架焊接到一起,共同組成預支護體系。注漿前先噴射混凝土510cm封閉掌子面作止漿墻,當單孔注漿量達到設計注漿量時,結束注漿。注漿參數應根據注漿試驗結果及現場情況調整。注漿作業中認真填寫注漿記錄,隨時分析和改進作業,并注意觀察施工支護工作面的狀態。小導管注漿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開挖前試挖掌子面,無明顯滲水時進行開挖作業。小導管注漿工藝流程圖4、施工外插角控制方法超前小導管利用手風鉆孔,因為小導管比較短,外插角比較好控制,施工中控制好18、鉆頭與鉆機尾部的高差,通常情況高差在0.8m1m之間。小導管施工要求:(1)小導管安設一般采用鉆孔打入法,即先按設計要求鉆孔,鉆孔直徑比鋼管直徑大35mm,然后將小導管穿過鋼架,用錘擊或鉆機頂入,頂入長度不小于鋼管長度的90%,并用高壓風將鋼管內的砂石吹出。(2)小導管安設后,用塑膠泥封堵孔口及周圍裂隙,必要時在小導管附近及工作面噴射混凝土,防止工作面坍塌。(3)隧道的開挖長度應小于小導管的注漿長度,預留部分作為下一次循環的止漿墻。(4)注漿前進行壓水試驗,檢查機械設備是否正常,管路連接是否正確,為加快注漿速度和發揮設備效率,可采用群管注漿(每次35根)。(5)注漿量達到設計注漿量或注漿壓力達19、到設計終壓時可結束注漿,注漿完成后管內灌注M10水泥砂漿。(6)注漿過程中要隨時觀察注漿壓力及注漿泵排漿量的變化,分析注漿情況,防止堵管、跑漿、漏漿。做好注漿記錄,以便分析注漿效果。3.4 管棚本標段斷層破碎帶地段多數設置洞口長管棚和洞身長管棚。洞口長管棚適用于洞口級及以下圍巖,無自穩能力,或洞口段地表有重要建筑物,有沉降控制時。作用主要是加固周邊一定范圍圍巖,與鋼架組合成預支護系統,防止洞口軟弱圍巖坍塌,創造進洞條件。洞身長管棚適用于級圍巖淺埋、偏壓地段,自穩能力差地段。主要作用是加固周邊一定范圍圍巖,與鋼架組合成預支護系統,防止洞身軟弱圍巖坍塌、下沉或松弛。3.1.1洞口長管棚洞口長管棚需20、設置導向墻,導向墻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1m*1m,內設2榀I18工字鋼,鋼架外緣設140壁厚5mm導向鋼管,鋼管與鋼架焊接。1、設計參數:1)鋼管規格:長管棚一般為1060m,用每節長度46m的熱軋無縫鋼管(108mm,壁厚6mm)以絲扣連接而成,同一斷面內接頭數量不得超過總鋼管數的50%。2)其中奇數號者采用鋼花管,偶數號采用鋼管,施工時先打設鋼花管并注漿,然后打設鋼管,以便檢查鋼花管的注漿質量。3)鋼花管上鉆注漿孔,孔徑1016mm,孔間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鉆孔的止漿段110cm。4)管距:環向間距中至中為40cm。傾角:鋼管軸線與襯砌外緣線夾角13。5)注漿采用水泥漿21、液:水灰比1:1(重量比),注漿壓力0.52MPa。6)管棚注漿前,應向開挖工作面、拱圈及空口周邊噴10cm厚噴射混凝土,必要時設置2050cm模筑混凝土封閉,防止鋼管注漿時漿液向開挖面跑漿。洞口長管棚正面布置圖洞口長管棚縱向布置圖2、洞口長管棚施工工藝流程1)工藝流程:大管棚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大管棚施工工藝流程圖2)施工工藝(1)導向墻導向墻施工前,應準確測量明暗交界直立面位置,并標出隧道中心線及拱頂標高,導向墻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為1m*1m,導向墻環向長度應根據xx隧參04-11-01圖中洞口段長管棚正面布置圖放線,并根據現場開挖所揭示的實際地質情況進行調整,調整幅度報上級主管部22、門批準后再進行施工,確保其基礎穩定性。導向墻內設兩榀I18工字鋼鋼架作為導向管的導向架,鋼架間距60cm,同時預埋導向管,導向管采用140壁厚5mm的鋼管,長1m,焊接于鋼架上,導向管共46根(直線段無加寬),環向間距40cm,埋設仰角為13。導向墻砼澆筑完畢,應進行灑水養護,保證砼的強度。澆筑導向墻時,對混凝土取樣,并對試塊做同條件養護。(2)管棚施工導向墻施工完畢后,可搭設管棚施工作業平臺,及鉆機就位和定位工作,待導向墻砼達到設計強度后及可進行長管棚施工。長管棚采用108熱軋無縫鋼管,壁厚6mm,每環46根,環向間距為40cm,打設仰角為13。導管上鉆注漿孔,孔徑1016mm,孔縱向間距123、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小于110cm的不鉆孔的止漿段。鉆孔時每鉆入一節續接下一節鉆桿,直至設計長度。每完成一孔便應頂進一孔的鋼管,完成一孔的注漿,鋼管接頭采用絲扣連接,絲扣長15cm。鉆孔順序:先鉆鋼花管的孔位,即1、3、547號孔位,待鋼花管注漿完后再施工2、4、646號孔位。鉆孔過程中用測斜儀經常檢查鉆孔的傾斜度,偏差過大時應注漿處理后再調整鉆進,鉆孔成孔允許偏差詳見下表。為了提高導管的抗彎能力,可視圍巖情況在導管內增設鋼筋籠。鋼筋籠由四根主筋和固定環組成,主筋直徑為18mm,固定環采用短管節,將其與主筋焊接,按1m間距設置。管棚鉆孔允許偏差表 序號項目名稱允許偏差1方向角132徑24、向不大于20cm3相鄰鋼管之間環向不大于10cm(3)注漿及封堵注漿壓力初壓宜控制在0.51.0Mpa,終壓宜控制在2.0Mpa為宜。注水泥砂漿,初步水泥漿液水灰比1:1(重量比),具體漿液配合比和注漿壓力由現場實驗確定。注漿結束后立即進行孔口封堵。孔口封堵分為兩部分:a鋼管與孔壁間空隙的封堵:利用自制工具將早強水泥砂漿塞入管棚鋼管與導向管之間封堵,封堵長度為塞入孔內不小于1m,確保封堵質量。b管棚管的封堵:在鋼管尾部(最外端)1m范圍內不設置注漿孔,采用M10水泥砂漿灌注封堵。3.1.2洞身長管棚洞身長管棚適用于洞身斷層破碎帶或淺埋偏壓地段,地下水發育地段,易引起塌方地段等。管棚長度一般為125、0m一環,兩環之間搭接長度不小于3m。1、設計參數:1)熱軋無縫鋼管及鋼花管,外徑89mm,壁厚5mm。每節鋼管兩端均預加工成外絲扣,同一斷面內接頭數量不得超過總鋼管數的50%。2)其中奇數號者采用鋼花管,偶數號采用鋼管,施工時先打設鋼花管并注漿,然后打設鋼管,以便檢查鋼花管的注漿質量。3)管距:環向間距中至中40cm。鋼管上鉆設注漿孔,孔徑1016m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鉆孔的止漿段150cm。4)傾角:外插角35,有條件設置管棚工作室時應有限設置,盡量減少管棚外插角,確保支護效果。5)注漿采用水泥漿液:水灰比1:1(重量比),注漿壓力0.52MPa。6)管棚注漿前,應向開挖工作面、拱圈26、及空口周邊噴10cm厚噴射混凝土,防止鋼管注漿時漿液向開挖面跑漿。洞身段長管棚正面布置示意圖管棚縱向布置圖2、洞身長管棚施工工藝流程1)工藝流程:洞身長管棚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是否否施工準備鉆孔、下管鉆孔是否達到設計孔深注漿是否達到注漿要求結束是洞身長管棚施工工藝流程圖2)施工工藝(1)施工準備開挖至管棚設計位置附近,應停止開挖,封閉掌子面,準備管棚的施工。管棚按照順序依次放出鉆孔位置,并用油漆標識。洞身管棚施工前,應在管棚設計里程的起始位置前,進行擴挖,形成管棚工作室。管棚工作室應綜合考慮鋼管外插角、管棚鉆機型號、施作斷面前后的支護情況及施工的可操作性。本標段設計管棚的外插角為35,經過斷面27、及現場實際情況分析,斷面前方預留長度2.53m左右、寬度0.30.6m左右的環向管棚工作室,施工時根據現場情況合理確定。管棚工作室應按照初期支護要求進行支護,確保安全。(2)鉆孔、下管鉆孔之前,應先對鉆孔機械進行檢查維護,鉆機應定位準確,基礎堅實牢固。鉆孔機械布置完成后,開始鉆孔。打設仰角為35。導管上鉆注漿孔,孔徑1016mm,孔縱向間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小于150cm的不鉆孔的止漿段。鉆孔時每鉆入一節續接下一節鉆桿,直至設計長度。每完成一孔便應頂進一孔的鋼管,完成一孔的注漿,鋼管接頭采用絲扣連接,絲扣長15cm。鉆孔順序:先鉆鋼花管的孔位,即1、3、543號孔位,待鋼花管注漿28、完后再施工2、4、642號孔位。鉆孔過程中用測斜儀經常檢查鉆孔的傾斜度,偏差過大時應注漿處理后再調整鉆進,鉆孔成孔允許偏差詳見下表。為了提高導管的抗彎能力,可視圍巖情況在導管內增設鋼筋籠。管棚鉆孔允許偏差表 序號項目名稱允許偏差1徑向不大于20cm2相鄰鋼管之間環向不大于10cm(3)注漿及封堵注漿壓力初壓宜控制在0.51.0Mpa,終壓宜控制在2.0Mpa為宜。注水泥砂漿,初步水泥漿液水灰比1:1(重量比),具體漿液配合比和注漿壓力由現場實驗確定。注漿結束后立即進行孔口封堵。孔口封堵分為兩部分:a鋼管與孔壁間空隙的封堵:利用自制工具將早強水泥砂漿塞入管棚鋼管與導向管之間封堵,封堵長度為塞入孔29、內不小于1m,確保封堵質量。b管棚管的封堵:在鋼管尾部(最外端)1m范圍內不設置注漿孔,采用M10水泥砂漿灌注封堵。四、 成立斷層破碎帶應急小組1、斷層破碎帶應急組織體系詳見下圖。2、組織體系組 長:(總工程師)副組長:(副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成 員:(分部經理) (分部經理) (管段負責人) 軍(管段負責人) (管段負責人)斷層破碎帶應急小組組長:副組長:應急救援隊五、 安全保證措施1、及時對工人進行斷層破碎帶施工專題安全教育、培訓。2、設置現場專職安全員,實行24小時分班值班制度。由于斷層破碎帶地段容易引起涌水、坍塌等事故,施工中應密切監測,發現以上情況,立即上報應急領導小組30、成員,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立即采取措施,確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3、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遵循各種規章制度。施工過程中密切關注周邊圍巖的穩定情況;鉆孔時注意孔口位置的出水情況,防止發生突水突泥事故;注漿過程中密切注漿壓力變化,出現壓力異常,應停止注漿,處理完畢后再進行注漿作業。4、加強管理,洞口設置門崗,堅持24小時值班,監督所有進洞施工人員,其他人員需進洞經現場負責人批準后在洞口值班室登記方可進入,洞內施工機械實行進、出登記制,并建立詳細記錄臺帳。5、施工現場防護裝置、安全防護措施必須齊全,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6、根據現場作業特點,我們將給現場工人配備相應的勞保用品,如安全帽、雨鞋、工作服、手套、手燈、口罩等。所有參加作業的人員(含配屬人員)必須配備安全帽,未戴安全帽嚴禁進入現場。7、施工現場的機具設備,必須設置切實可靠的防護、分隔措施和明顯的警示標志、警示燈。8、加強現場用電管理,確保用電安全,洞內及掌子面照明,保證光線充足。9、施工現場設立明顯指示牌和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