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綜合接地及過軌管線接觸網槽道預埋施工方案2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28109
2024-09-04
28頁
695.68KB
1、正本隧道綜合接地及過軌管線接觸網槽道預埋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目 錄1.編制依據32.編制范圍33.編制原則34.工程概括34.1線路概況34.2水文地質條件44.3技術標準45. 施工準備46. 技術標準要求47.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藝57.1綜合接地57.1.1設計及施工原則57.1.2 、帶底板襯砌地段隧道綜合接地77.1.3 、級圍巖隧道綜合接地87.1.4 綜合洞室綜合接地97.1.5 隧道二襯綜合接地技術要求97.1.6 隧道綜合接地施工注意事項107.2 過軌管線117.2.1 設備洞室電2、力、信息過軌管設置(具體布設見下圖)117.2.2 橫洞段落過軌管設置(具體布設見下圖)137.2.3通信設備洞室過軌管設置(具體布設見下圖)147.2.4洞口信息過軌管設置(具體布設見下圖)157.2.5接觸網過軌管設置(具體布設見下圖)177.3 接觸網槽道預埋18槽道預埋施工方法18接觸網專業的防閃絡接地198、保證措施228.1安全保證措施228.2質量保證措施228.3施工注意要點239、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措施239.1文明施工措施239.2環境保護措施249.3職業健康安全保障措施241.編制依據 1.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2.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3、驗收標準(TB10753-2010);3.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4.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5.鐵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4-2009 );6.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號(2009)9301;7.隧道設備洞室、過軌設計參考圖(太焦鐵路施隧參14);8.隧道內預埋接觸網槽道通用圖太焦鐵路施網-隧通-100。9.新建XX至XX鐵路站前工程TJZQ-7標段施工圖、通用圖、參考圖等設計文件資料;2.編制范圍適用于XX至XX高速鐵路山西段TJZQ-7標XX隧道內綜合接地和接口工程。3.編制原則嚴格按照合同文件和設計施工圖紙、鐵路施4、工驗標的要求,優化組織,統籌安排,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務;保證工程質量,確保施工安全。4.工程概括4.1線路概況 XX隧道為一座單孔雙線隧道,起訖里程為DK175+797DK182+125,全長6328m。洞身主要穿越低山丘區,地形起伏較大,地形陡峻,最高海撥約1180m,最大埋深188m,DK181+420DK181+590為淺埋段,最小埋深10m。隧道DK176+105.277DK182+004.666位于R=3500m的左偏曲線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線上。隧道進口至DK175+800范圍內縱坡為10上坡;DK175+800DK176+900范圍內縱坡為3上坡;DK176+900出口范圍內縱5、坡為8下坡。設1座無軌雙車道斜井輔助施工,斜井與正洞交匯里程為DK179+200,斜井長度740m,正洞施工完成后作為避難所使用。4.2水文地質條件4.2.1地表水隧道穿越區內無地表水系,地表水受大氣降水影響,雨季時有水,調查期間均以枯竭。4.2.2地下水隧道區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潛水、巖溶裂隙水、構造裂隙水。4.3技術標準(1)鐵路等級:高速鐵路;(2)正線數目:雙線;(3)設計行車速度:250km/h;(4)線間距:4.6m;(5)牽引種類:電力;(6)列車類型:動車組;5. 施工準備5.1崗前培訓:組織技術人員認真閱讀、審核施工圖紙,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并6、進行考核。5.2技術交底:施工前必須進行技術交底,實行三級交底制度。5.3施工機械應根據現場需要及時到場。5.4對施工中所需的材料抽樣檢測,報監理驗收。6. 技術標準要求6.1接觸網軌槽基礎埋入件的規格型號符合設計要求。6.2接觸網軌槽基礎埋入件的錨固抗拔力符合設計要求。6.3接觸網軌槽縱向跨距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100mm;橫向允許偏差30mm。6.4槽型滑道嵌入混凝土的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為不大于5mm。6.5 槽型滑道在混凝土的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單獨槽道的傾斜允許偏差為不大于3mm。6.6貫通地線的設置應便于設備就近接入和工程實施。6.7接地裝置應優先利用襯砌內的結構鋼筋作為自然7、接地體,當自然接地體的接地電阻達不到要求時應增加人工接地體。 6.8襯砌內的接地鋼筋應充分利用其結構鋼筋原則上不再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并在襯砌內預埋外聯接地端子接地裝置應與貫通地線可靠連接。 6.9隧道內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和專用接地鋼筋應滿足。鋼筋截面應不小于200 mm或直徑不小于16mm。當結構鋼筋的截面不滿足要求時,可將相鄰的兩根結構鋼筋并接使用,使總截面不小于120 mm或200 mm的要求并且無需改變結構鋼筋的間距也可采用局部更換為16鋼筋。 6.10隧道內接地鋼筋之間均要求可靠焊接連接。6.11各種接地鋼筋、接地極、接地端子間的焊接要求單面焊搭長度不小于100mm,雙面焊搭8、接長度不小于55mm焊縫連續飽滿、焊縫厚度不小于4mm,鋼筋間十字交叉時采用直徑16mm的“L”型鋼筋進行焊接焊接長度滿足焊接要求。6.12通信信號、電力過軌管材質、規格、型號和預埋角度要求應符合設計文件。6.13要求預埋過軌管成品符合三防要求,外漏管口無堵塞、無進水、無破損。7.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藝7.1綜合接地7.1.1設計及施工原則 1)隧道地段貫通地線鋪設在兩側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貫通地線采用銅截面為35mm2的耐腐蝕接地鋼纜,并采填砂防護措施。通信信號電纜槽側墻上部的縱向連接鋼筋每100m通過16的連接鋼筋與貫通地線連接一次。2)信號、通信、電力等專業接地設置對于一般拱墻設防水板的襯砌9、隧道應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護錨桿、鋼架、鋼筋網或底板鋼筋。 a、有底板鋼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層的結構鋼筋作為接地極;b、復合式襯砌地段隧道,利用錨桿和專用環向接地鋼筋作為接地極;c、級圍巖隧道,利用錨桿、鋼拱架(或鋼網片)作為接地極;d、錨桿接地極以約一個臺車長度為間隔設置,用作接地極的錨桿環向間距要求為2倍錨桿長度;接地錨桿與鋼筋網片、鋼拱架或專用環向接地鋼筋焊接。3)接地鋼筋的連接:隧道內的錨桿接地極、底板接地極和二次襯砌內的接地鋼筋等接地裝置均應通過接地鋼筋與兩側電纜槽靠線路側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4)接地端子設置a、隧道內接地裝置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直接澆筑在10、混凝土結構內,表面與結構面齊平,并做好端子頭部的防護措施。b、從隧道進口2m處開始,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底部,每間隔100m設置一個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設置一處。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裝置與貫通地線連接。c、從隧道進口2m處開始,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側壁上,每間隔50m設置一個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設置一處。接地端子供軌旁設備、設施接地。d、綜合洞室兩側壁下部設置接地端子,供洞室內設備、設施接地。e、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過連接鋼筋與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f、當接觸網基礎采用預埋方式時,需將基礎與二次襯砌內的環向或縱向接地鋼筋焊接。5)在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的線路線11、路側外緣各設一根縱向接地鋼筋,每100m斷開一次,用于隧道內接地極、接觸網短線保護接地及節點鋼筋間的等電位連接。7.1.2 、帶底板襯砌地段隧道綜合接地1)有底板鋼筋的隧道,利用隧道底板下層的結構鋼筋作為接地極。 2)帶底板襯砌地段在施工底板混凝土時,間距以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每12m)一處的方法設置底板接地極,每個接地極每側均選一根14橫向鋼筋通過16連接鋼筋與縱向接地鋼筋連接,此根14橫向鋼筋與用于接地的16連接鋼筋之間的連接采用“L”形焊接。隧道底板接地極按照1m間隔選用底板底層的結構鋼筋,在隧道底板的底層形成一個1m1m的單層鋼筋網,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要求施以雙面點12、焊,其他節點綁扎;底板接地鋼筋網按照一個臺車位的長度考慮,間隔一個臺車位設置一處。3)隧道底板接地極通過16接地鋼筋與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4)所有接地鋼筋間的連接均應保證焊接質量,各工點施作時應根據具體的鋼筋配筋,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5)伸出混凝土面的16接地鋼筋,在施工電纜溝槽時,與其縱向的16結構鋼筋焊接,焊接采用“L”型焊接。7.1.3 、級圍巖隧道綜合接地1)、級圍巖在初支施工時,利用隧道系統錨桿和鋼架作為接地極,以約8m為間距選擇錨桿作為接地錨桿(不少于5根),以約一個臺車長度(每12米)為間距選擇鋼架作為環向接地鋼筋,用于接地的鋼架通過16連接鋼筋與縱向連接鋼筋上下13、行交錯連接。接地極通過隧道錨桿、鋼拱架、鋼筋網片進行焊接。2)每個臺車位的隧道接地極均通過環向16接地鋼筋與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3)接地極在初支施工時必須在邊墻底部將連接鋼筋預留至混凝土表面,以便與隧道兩側電纜槽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4)伸出混凝土面的16接地鋼筋,在施工電纜溝槽時,與其縱向的16結構鋼筋焊接,焊接采用“L”型焊接。7.1.4 綜合洞室綜合接地1)在每個綜合洞室對應兩側壁下部設置兩個接地端子,在每個絕緣梯車洞、避車綜合洞一側側壁下部設置一個接地端子。 2)接地端子通過連接鋼筋與電纜槽外緣的16縱向結構鋼筋連接采用“L”型焊接。 洞室接地示意圖7.1.5 隧道二襯14、綜合接地技術要求1)隧道二襯中有結構鋼筋地段a、利用隧道襯砌內層環、縱向結構鋼筋作為接觸網斷電保護接地鋼筋。b、接觸網垂直向上在拱頂的投影線兩側,以0.5m為間隔,各選3根縱向結構鋼筋為接地鋼筋。c、投影線兩側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為間隔,選擇縱向結構鋼筋為接地鋼筋。d、在每個臺車中部選擇一根環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環、縱向接地鋼筋間可靠焊接,縱向接地鋼筋在作業段間可不連接。e、每個作業段內的環向鋼筋與兩側通信信號電纜槽靠線路外緣的縱向接地鋼筋連接。2)隧道襯砌結構無鋼筋地段除接觸網吊住基礎接地外,不再單獨考慮接地鋼筋設置,環向接地鋼筋設置位置根據接觸網專業提供的里程位置埋設。3) 15、路線兩側的貫通地線通過隧道內環向接地鋼筋實現橫向連接。7.1.6 隧道綜合接地施工注意事項1)所有用作接地極的接地鋼筋在各自工序施工完畢后必須預留連接位置,并對接地鋼筋做出標識,便于檢查及連接。2)接地鋼筋設置時必須在同一斷面設置,兩側均需預留連接鋼筋至混凝土表面,預留長度不小于60cm。3)隧道接地極均以一個臺車位為單位,即每12m設置一處。4)所有接地鋼筋間的連接均應 保證焊接質量,焊接時應滿足下圖所示方式及要求,焊接采用雙面焊接。 5)接地端子設置位置在施工前必須將各端子的里程全部標識出,在電纜槽施工時及時安裝。6)所有的接地端子在混凝土施工時必須用土工布等材料將其包裹,在模板拆模后及時16、找出,并在對應電纜槽側壁上進行標識,以便查找。7.2 過軌管線 本標段過軌管線分布在隧道進出口、電力洞室、通信洞室、接觸網開關洞、直放站洞室、斜井正洞交匯處。7.2.1 設備洞室電力、信息過軌管設置(具體布設見下圖)電力設備洞室處電力、信息過軌鋼管立面布置圖電力設備洞室處電力、信息過軌鋼管平面布置圖1、 電力過軌:在電力電纜槽里設12根過軌鋼管,與線路平面垂直,下穿中心水溝,下穿時沿仰拱曲率鋪設。 2、電力過軌鋼管采用直徑為150、100熱鍍鋅鋼管,鋼管均需抗震抗壓,軌管間中至中距離為30cm。過軌管內預穿4mm鍍鋅鐵絲2根,兩端各預留1m。施工前過軌管兩端應用油麻或軟布封堵,以防止異物在施工17、過程中進入過軌管。當預埋鋼管與電纜槽連通時,在槽內的鋼管需伸出約50mm,鋼管底部與電纜槽底平齊,過軌管管口及內壁應光滑無毛刺,所有預埋電力管線彎曲半徑不小于2m。信息過軌:在過軌點過軌鋼管應垂直于線路方向,每處預埋2根100熱鍍鋅鋼管,其兩側分別與通信電纜槽溝通,鋼管底部應高出電纜槽底35cm,當預埋過軌鋼管有彎曲時,彎曲角度應大于120,以利纜線穿過。過軌鋼管垂直于線路平行排列,間距50mm,要求距電力過軌管凈距在1m以上。鋼管內預穿4mm鍍鋅鐵絲2根,兩端各預留1m。并用油麻或軟布封堵,鋼管均需抗震抗壓。鋼管埋設深度需保證過軌鋼管在施工后不斷裂、不變形、不堵塞。7.2.2 橫洞段落過軌管18、設置(具體布設見下圖)橫洞段落通信、電力過軌鋼管立面布置圖橫洞段落通信、電力過軌鋼管平面布置圖1、電力過軌:過軌管內預穿4mm鍍鋅鐵絲2根,兩端各預留1m。施工前過軌管兩端應用油麻或軟布封堵,以防止異物在施工過程中進入過軌管。當預埋鋼管與電纜槽連通時,在槽內的鋼管需伸出約50mm,鋼管底部與電纜槽底平齊,過軌管管口及內壁應光滑無毛刺,所有預埋電力管線彎曲半徑不小于2m。2、信息過軌:在過軌點過軌鋼管應垂直于線路方向,每處預埋2根100熱鍍鋅鋼管,其兩側分別與通信電纜槽溝通,鋼管底部應高出電纜槽底35cm,當預埋過軌鋼管有彎曲時,彎曲角度應大于120,以利纜線穿過。過軌鋼管垂直于線路平行排列,間19、距50mm,要求距電力過軌管凈距在1m以上。鋼管內預穿4mm鍍鋅鐵絲2根,兩端各預留1m。并用油麻或軟布封堵,鋼管均需抗震抗壓。鋼管埋設深度需保證過軌鋼管在施工后不斷裂、不變形、不堵塞。7.2.3通信設備洞室過軌管設置(具體布設見下圖)通信設備洞室處通信、電力過軌鋼管立面布置圖通信設備洞室處通信、電力過軌鋼管平面布置圖 1、通信過軌:過軌鋼管規格采用內徑為100熱鍍鋅鋼管,內穿4mm鍍鋅鐵絲2根,兩端各預留1m。管口用油麻封堵,鋼管均需抗震抗壓。鋼管埋設深度需保證過軌鋼管在施工后不斷裂、不變形、不堵塞。過軌鋼管垂直于線路平行排列,間距50mm,要求距電力過軌管凈距在1m以上。通信設備洞室過軌鋼20、管一端與通信電纜槽溝通,另一端延伸至對側通信設備洞室、電力設備洞室、綜合洞室的光/電纜預留腔內,鋼管底部應高出電纜槽底35cm,當預埋過軌鋼管有彎曲時,彎曲角度應大于120度,以利纜線穿過。 2、電力過軌:過軌管內預穿4mm鍍鋅鐵絲2根,兩端各預留1m。施工前過軌管兩端應用油麻或軟布封堵,以防止異物在施工過程中進入過軌管。當預埋鋼管與電纜槽連通時,在槽內的鋼管需伸出約50mm,鋼管底部與電纜槽底平齊,過軌管管口及內壁應光滑無毛刺,所有預埋電力管線彎曲半徑不小于2m。7.2.4洞口信息過軌管設置(具體布設見下圖)洞口信息過軌鋼管立面布置圖洞口信息過軌鋼管平面布置圖1、信息過軌:在過軌點過軌鋼管應21、垂直于線路方向,每處預埋2根100熱鍍鋅鋼管,其兩側分別與通信電纜槽溝通,鋼管底部應高出電纜槽底35cm,當預埋過軌鋼管有彎曲時,彎曲角度應大于120,以利纜線穿過。過軌鋼管垂直于線路平行排列,間距50mm,要求距電力過軌管凈距在1m以上。鋼管內預穿4mm鍍鋅鐵絲2根,兩端各預留1m。并用油麻或軟布封堵,鋼管均需抗震抗壓。鋼管埋設深度需保證過軌鋼管在施工后不斷裂、不變形、不堵塞。7.2.5接觸網過軌管設置(具體布設見下圖)接觸網過軌鋼管立面布置圖接觸網過軌鋼管平面布置圖接觸網過軌:米坪分區所于XX隧道DK175+900里程處設12根150熱鍍鋅鋼管;過軌管距離弱電電纜必須保證最少250mm的距22、離;過軌管均采用熱鍍鋅鋼管,施工時底層應設置不小于100mm的混凝土墊層,整體用混凝土包裹,過軌管強度應保證運營中不腐不碎,壽命不低于路基本體,材料符合國家環保要求,耐腐蝕,耐低溫;過軌管S型敷設,線路兩側出口位于電纜槽和隧道壁之間,直徑為150mm的過軌管彎曲半徑不小于1.5m;每根電纜過軌管內預設4mm鍍鋅鐵絲2根,兩端頭各預留1m,施工前過軌管兩端應用軟布等封堵,以防止異物在施工過程中進入過軌管,當不同專業在同一里程過軌時,強弱電之間不可以合并設置,且強弱電過軌管的間隔距離應大于1.0m。7.3 接觸網槽道預埋槽道預埋施工方法1)槽道定位前準備 a、檢查槽道內發泡填充物的完整狀態,如有殘23、缺,應進行填補。 b、對于兩根一組的槽道,應根據設計要求的槽道平行間距,用鋼筋或型鋼焊接牢固。鋼筋等效截面不小于16的圓鋼,并對焊縫進行噴鋅處理。 c、依據臺車模板上槽道的設計要求位置,在模板臺車上開螺栓二次定位安裝長孔,每根槽道上固定點建議為兩處(槽道兩端部各一處),隧道頂部2.5m的弧形槽道固定點建議為三處(槽道兩端、中間各一處)。 d、二次定位安裝長孔的開孔原則:應結合所有槽道預留臺車模板布置圖進行統籌優化,減少模板開孔數量,開孔方向見施工圖;應避開臺車模板的加固支撐、頂升固定點及各種連接結構;應嚴格按圖控制槽道距臺車邊緣的距離。 2)槽道一次定位 a、 綁扎第二層網片鋼筋后,按照設計位24、置,測量出槽道布置位置在鋼筋網外層將事先焊接好的成組槽道就位。 b、在槽道后部錨桿處,垂直槽道方向,間隔綁扎幾根短筋,長約30mm,將錨桿和短筋綁扎固定在鋼筋網上。 c、根據接地要求,將槽道錨桿與相應的接地鋼筋可靠焊接。 d、將槽道與模板固定點位置(開孔位置)的發泡填充物扣除。3)槽道二次定位 a、臺車移動就位到指定位置后,油缸頂升拱頂、拱腰模板到位,與網片鋼筋上固定的槽道接近貼住后,通過二次定位孔,找到并調整槽道位置。一根槽道用一個順線路開孔、一個垂直線路開孔固定及進行調整。 b、將T型螺栓穿過鋼模板上的二次定位長孔,放入槽道,水平旋轉90,可參考T型螺栓安裝外部檢查標準(即后部壓痕垂直于槽25、道方向)。 c、將開孔封堵鋼板安裝在二次定位孔的T型螺栓上,扭緊螺母,使槽道緊貼模板,進行模板上精確的二次定位。 d、對模板上開的二次定位孔需要采用可靠的封堵, 封堵鋼板可用鉚釘與臺車模板固定,確保局部不會出現漏漿,脫模后造成外觀缺陷。 4)澆筑及脫模a、臺車模板封堵完后,進行二次襯砌澆注。 b、襯砌脫模: T型螺栓螺母松開后,打開開孔封堵,旋轉T型螺栓90取出螺栓,收回模板脫模。 T型固定螺栓、螺母可重復使用。 c、將槽道固定點處重新填補上發泡填充物,做好后序養護工作的防護。 2、注意事項 a、預埋槽道的錨桿與鋼筋網片沖突時,不允許切斷錨桿。 b、槽道內發泡填充物在檢測試驗和接觸網安裝階段時26、方可剔除。 c、當接觸網下錨(對應槽道C/D/E/G)位于級圍巖地段時,應對槽道基礎進行加強,并確保每根弧形槽道錨桿與襯砌結構的三肢鋼架進行可靠焊接,直行槽道錨桿與三肢鋼架及單層鋼筋網進行可靠焊接。 接觸網專業的防閃絡接地1)級圍巖隧道內防閃絡接地設置:當隧道內設置單組(一組2個)或者雙組滑槽時,二次襯砌內設置1處鋼筋焊接網片加固滑槽和1根16環向鋼筋(單獨加入)作為接觸網專業的防閃絡環向接地鋼筋,環向接地鋼筋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側墻上部的16縱向結構鋼筋連接,縱向結構鋼筋每100m需要斷開一次。鋼筋網片詳見下圖 2)、級圍巖隧道內防閃絡接地設置: 在接觸網基礎附近二次襯砌內的縱向結構鋼筋應與接觸27、網基礎焊接作為接地鋼筋;接觸線垂直向上在拱頂的投影線兩側,共選擇選9根縱向結構鋼筋作為縱向接地鋼筋;上述投影線兩側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為間隔,選擇縱向結構鋼筋作為縱向接地鋼筋(該縱向接地鋼筋可以與連接接觸網基礎的縱向接地鋼筋合用)。 縱、環向接地鋼筋間應焊接牢固,并且環向接地鋼筋應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側墻上部的16縱向結構鋼筋連接,16縱向結構鋼筋每100m需要斷開一次。 3)明洞段隧道內防閃絡接地設置: 利用明洞二次襯砌內側縱、橫向結構鋼筋作為接地鋼筋,接地鋼筋具體設置參照、級圍巖隧道內防閃絡接地設置。 8、保證措施 8.1安全保證措施1)建立安全保證體系,分級負責,加強施工作業現場控28、制。開展安全技術教育,確立職工“安全第一”的思想,開展定期安全教育活動,實現施工人員持證上崗。認真建立安全教育臺帳,實行“一人一卡”,使安全教育不留死角。2)開展安全標準化工地活動,現場張貼安全生產標語和警示牌,建立安全管理臺帳。同時,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制度,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整改,消滅安全隱患。3)各分項工程開工前,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履行交底簽字手續,使施工人員熟悉安全措施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4)所有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5)施工用電,電工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配電箱和開關箱必須防雨設門配鎖,并安裝漏電保護器,通電前,要檢查電線是否漏電和破損現象,一經發現及時處理和更換。所用29、電線不得與腳手架直接接觸,應用木條或絕緣墊隔開。6)嚴禁上下雙層施工。施工現場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備。7)施工運輸車輛必須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文明行駛,不開英雄車。嚴禁酒后和疲勞駕駛。 8.2質量保證措施1)優良工程目標實現,經理部成立了創優領導小組,由經理、總工程師、工程技術及質量檢測和物資設備等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全的創優領導工作。2)建立創優責任制,強化工作管理監督、檢查和獎懲機制,層層落實,建立逐級考核評比制度,獎優罰劣,優質優價,強化管理。3)經理部成立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研究,制定改進措施。4)加強技術管理的基礎工作,施工中認真執行“三檢”,嚴把“五關30、”,即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檢查,和技術圖紙資料復核關、技術交底關、工程試驗關,原材料進場關和隱蔽工程檢查簽證關。5)嚴格按照技術規范操作,嚴格按照監理程序辦事。每道工序都要通過各施工班組自檢、經理部復檢,上報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后再進行下道工序,確保各工序質量優良。6)提高質量意識。只有提高全體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才能確保工程的整體質量,定崗定責,獎懲分明。7)組織技術交底會,并定期組織技術會議,明確施工方法和質量要求,出現質量問題立即整改。 8.3施工注意要點 1)所有縱向接地鋼筋與環向接地鋼筋應可靠焊接。2)接觸網頂部槽道的錨桿和接地鋼筋焊接在一起。接觸網在隧道側壁下錨槽道的錨桿應與上部接31、地鋼筋焊在一起。3)各類槽道、滑道安裝位置要準確,控制在允許偏差范圍內(正負3mm)。4)在每組滑槽后設置一處鋼筋焊接網片加固滑槽。5)隧道內過軌管材均采用厚壁硬質PVC管(按設計標準執行)。6)強電、弱電過軌間隔應保證大于400。過軌處應挖槽埋設后以M5水泥砂漿封填,并保證過軌管周邊水泥砂漿厚度不小于50。7)過軌管與兩側電纜槽手孔平順,防止有死彎。8)每一個接地單元要進行貫通性檢查及接地電阻測試,填表確認,符合設計標準后方可下序施工。9、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措施9.1文明施工措施1)按照文明工地建設的有關要求,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樹立鐵路施工企業的良好形象。2)臨時設施因地制宜,布局合理32、,整齊有序,安全衛生,禁止隨意搭設。3)各項建筑材料及周轉料分類別、分規格、分品種堆放,放置整齊,標識齊全。4)施工場地要清潔衛生,排水暢通。施工運輸車輛要文明行駛,禮貌開車。5)施工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做到有序開展,工完料盡,及時恢復平整場地。6)設置必須的安全警示牌。7)尊重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遵守當地政府的有關規定,加強對職工的管理教育,與當地政府攜手共建文明工地。9.2環境保護措施1)凡對環境有污染的廢物,如生產垃圾、廢棄材料等,必須征得建設單位和當地環保部門的同意后,在指定的地點排放、堆放、掩埋或銷毀,不得污染當地水源和環境。2)注意施工現場噪音對居民的影響,必須在夜間從事有噪音污33、染的施工,應先發安民告示,取得當地居民的同意后,方可進行施工。3)工程完工后,認真組織清理施工現場,拆除臨時建筑,臨時租用的土地立即歸還復耕,做到完工時料盡場清。9.3職業健康安全保障措施1)組織管理措施項目隊成立職業健康安全保障領導小組,各分隊設立工地醫務所,配備必需的現場檢測、檢驗、治療設備及藥品。主治醫生承擔臨床病人的診治,衛生防疫專業人員負責工地日常衛生防疫工作,做好工地食堂、飲食、飲水衛生管理、傳染病防治及工地勞動衛生監督檢測,組織人員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協助處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發生的傳染病及時報告。2)勞動保護視施工需要、施工場所中危害因素和勞動安全與衛生要求,合理配備足夠、齊全的勞保防護用品;選擇齊全防護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帶、雨衣、雨靴、手套、防護口罩、面罩等,既要使用方便,又要對危害和危險具有較好的防護效果;選購防護用品符合國家標準,并且保證質量,選購時應審核其產品的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安全鑒定證。在使用前用簡易方法進行質量檢察,發現不合格,及時更換;勞保用品必須提前采購,配置充足,統一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