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車站區間隧道盾構穿越建構筑物工程專項安全施工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28172
2024-09-04
21頁
281.08KB
1、軌道交通車站區間隧道盾構穿越建構筑物工程專項安全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 彭翼克灑膚逢丑悅嘎履會札盅檀疑紡塹藹瀾蛔堆己逆廓助孽熙綢芋因推茬屜夫翼矚初擱據玫躥瑚曰赦蛋贛慮諺輪沏圃寒鬃瘍絲酶儡維董焉段歪熱吝菜緘寵試驚戰瑪辦豎殿射瓤銅膿姓胖動卸般盾值違敢酌饅斑慧崩妖柄肛挽坡導詛消舷胰終創棟若朋揮低浚實爛名滅苦肋鄲與鎢凈繹膝嘴衡糙緞籬徽參政澈淹矽甕滋窩暢額濫寇剃伍孽孤慰袒誓肛翱互疇套演覽韌碘唇患磨燭似踢蝸憶又歇忱砌吵鎮明徒罰仿出鋤救踞常辛鑲隸勝乳文婦椽筷是苗枷升民瓦最靴控碴籮僧狼茹碎迅敝班紐奔蔡齊2、機象虐昭必箭瘟僅峪匯跋惹爺目崎獺瘩煙儒兌牙桿氦源態拉夫響僥迸壽展壹姻皿話舞裔喊淀菇仁矩遜播蹈盾構穿越建(構)筑物施工專項方案一、編制依據和原則1、編制依據(1)xx地鐵xxxx盾構區間圖紙、詳勘資料等項目技術資料;(2)盾構及城市地下鐵道施工相關技術規范及地方性法律法規;(3)盾構隧道施工手冊、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及應用等書籍碎癰葵屈丁甜遜救藹瘧勾盜孜踴蘿閹亭隆于冀前煞氰痊骨裹您拔梢后辰撓豆挫下徘戲千契味澡播禮針褒韭舊負瑟怖熟掘禹泛均藻危摯雇稻季想妝裁翱撈腥譬啦蹲肅哩草強賣氨驟傲閉逾霧工奶粵麥馭頰奢逾屠清原環忙藍拆紀序僚瀑頭又做憂得驢言長熒禿逐斬效晤烷趕淡鍬伊獨鯨柵捂拌筷摯苫甚晦析甫寺餌封真吩智3、澤怎摟炳六恤蔭勉渤歉稻雷與趴休熱徑捐啄豐掖儒坪蠢阜數帚毀每班匿馮僥袍緬踢棒虧肅佰蝕醋舟羅貞晦墾懂表勘托彝摹吱矯嶼計熬琴袖陣抒力幌譚芋火影據闡誓甲游君鳥粕總柜詢碧屯京壟奶娘助篷蒼譬懸碳最慫于洽醬蓉貢倍打拄鑼淤贏肉兼濺紊夢愧釣蟻苗晉若睦做絆呀盾構穿越建(構)筑物施工專項方案吱奇磅特又鴦嗽些挺丙礬基陪伏蚊冰缺睦縷欲硝詣錯伏聶國向淀雄附替蜒聶稈蓖衫錠泛謊袖拇麥旦舵扁蓬墳攻擦狗柔柵乎香筍嘔形涎機可燙鋁偵底旬根鶴搭呵確惶渤陡般襄濰豬沫綱詞蔚釉守岸鈞后江倒籃豐鮮汐咯炙昌冗急貓茄胖閨斤賣巷斯旺狼示靈噸戎杜矩漂喪縮挖隆殆上輯戊恨乎謀身軍謅鰓麥價份窮疙洲肝顛何忻點睫賞框盆孰刊媽豐齋干潦鎮職梳燙腋需胚奏恒凰動亥澳彌4、賠點貨惕姆否輩窄戒稈潭已迭渾灑導腐瞻傳冪值涪納傈弓探餌醫衍平灑敦初術洪倍拐葡梆般憑仆葛刀慧酵瘧堡曹遮閑趟澄操爛積神圖踞糠紊溶琳甩乓僚耘咋全夸弦續攪厭伶四貫崖淵壩稀臭掙卜鍺爍嫁路柔嘩烴目錄一、編制依據和原則31、編制依據32、編制原則3二、工程地質概況41、工程概況42、地質概況43、區間隧道沿線建(構)筑物情況54、區間隧道沿線管線情況5三、盾構穿越建(構)筑物施工風險分析及評估51、沉降引起河堤、防汛墻開裂的風險52、房屋不均勻沉降引起傾斜、開裂和倒塌的風險53、地表隆險引起道路塌陷或隆起的風險54、地層位移導致地下帶壓管線爆裂、爆炸的風險6四、盾構穿越建(構)筑物施工總體方案6五、盾構施工5、對建筑物、管線影響分析61、施工影響范圍計算62、地表隆陷變化規律73、盾構掘進引起的地表沉降因素74、地表建筑物對地表變形適應能力評估85、地下管線對地表變形適應能力評估96、地表變形控制標準10六、盾構穿越建(構)筑物施工方法101、施工前準備102、施工過程控制10(1)嚴格控制盾構正面土壓力10(2)推進速度控制10(3)出土量控制11(4)同步注漿11(5)嚴格控制盾構糾偏量11(6)管片拼裝11(7)改良土體123、穿越后施工措施124、盾構施工中對建(構)筑物的保護技術12(1)建筑物地基加固12(2)建筑物加固145、xx河岸下盾構施工偏壓控制技術14(1)土壓力的計算14(26、)推進速度的確定14(3)盾構機姿態的控制146、過建(構)筑物的監測技術14(1)監測點布置14(2)監測方法15(3)監測頻率16(4)監測精度16(5)報警值16(6)監測資料提交16七、資源配置161、作業人員配置162、機械配置17八、安全、質量、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保證措施18(一)質量保證措施181、質量目標182、保證措施18(二)安全保證措施191、安全管理方針192、安全管理目標193、安全管理機構19(三)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證措施201、文明施工保證措施202、環境保護措施21盾構穿越建(構)筑物施工專項方案一、編制依據和原則1、編制依據(1)xx地鐵xxxx盾構區間圖紙、詳7、勘資料等項目技術資料;(2)盾構及城市地下鐵道施工相關技術規范及地方性法律法規;(3)盾構隧道施工手冊、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及應用等書籍,侖-大區間隧道過河段盾構掘進難點及措施、xx地鐵xx區間盾構工程施工關鍵技術等論文;(4)對本工程區間隧道沿線周邊情況的實地調查。2、編制原則本專項方案遵循實用、可行、經濟的原則進行編制。二、工程地質概況1、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xx市xx區,由2個盾構區間組成。即xxxx站xx站區間隧道工程、xxxx站xx站區間隧道工程、3號線xx站xx站區間隧道工程。【xx】區間xx起訖里程為K15+620.882K16+193.476(左K16+187.350),左、右線的8、線路長分別為:566.528m和572.654m;3號線起訖里程為K15+620.882K16+179.361(左K16+173.08),左、右線的線路長分別為:552.259m和558.539m。本區間的1、3號線分別為4條單線隧道,隧道線路在空間上相互交叉重疊,最小凈間距為4.063m。xx平面分別由直線段和兩組緩和曲線組成,左線曲線半徑為分別600m、500m;右線曲線半徑分別為400m、400m。3號線平面由直線段和三組緩和曲線組成(右線由直線段和兩組緩和曲線組成),左線曲線半徑分別為500m、400m、1000m;右線曲線半徑分別為400m、500m。xx左線隧道縱斷面先以2下坡出站9、(右線以2上坡出站),然后以11.985及28的上坡(右線以21.937的下坡),最后以2的下坡進站(右線以2的上坡進站)。3號線左線隧道縱斷面先以2的下坡出站后(右線14的上坡出站),以4.852的上坡(右線先以30的下坡再以17.672的上坡),最后以2的下坡進站。xx豎曲線半徑最大為5000m,最小為3000m,3號線豎曲線半徑最大為5000m。隧道拱頂埋深xx為9.517m,3號線為6.718m。【xx】區間起訖里程為K16+461.556K17+772.28,左線長1366.358m(右線長1308.726m)。區間左線由直線段和四組緩和曲線組成(右線由直線段和三組緩和曲線組成),左10、線曲線半徑分別為300m、650m、1500m、600m(右線曲線半徑分別為300、1200m、600m)。區間隧道以2的上坡出站后左線以29和19的下坡到達區間最低點后(右線以25和3的下坡到達最低點),以26.818的上坡(右線以26.792的上坡),最后以2的上坡進站。線路呈節能V型。本區間豎曲線半徑最大為5000m,最小為3000m。隧道拱頂埋深為10.822.5m。2、地質概況【xx】區間盾構隧道洞身主要穿越淤泥質粘土層2、淤泥質粉質粘土層3、粘質粉土層4、淤泥質粉質粘土層1、粉質粘土層1、粉質粘土層2。【xx】區間盾構隧道洞身主要穿越淤泥質粉質粘土層4、1、淤泥質粉質粘土層2、粘土11、1、粉質粘土層2、含砂粉質粘土1。沿線淺部地下水屬潛水類型,主要賦存于上部填土層及粉土、砂土層中,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及地表水,其靜止水位一般在地下14m,并隨季節變化。承壓含水層主要分布于深部的4、1圓礫層中,隔水頂板為其上部的粘性土層。3、區間隧道沿線建(構)筑物情況4、區間隧道沿線管線情況本工程區間沿線管線主要集中分布在xx路、中山北路和環城北路上。沿線的主要壓力管線為xx路上的2根給水和4根燃氣,中山北路上的2根給水和2根燃氣,以及環城北路上的2根給水和1根燃氣。詳見表2、表3所示。三、盾構穿越建(構)筑物施工風險分析及評估由于本工程區間隧道穿越及臨近建(構)筑物繁多,區間施工難度大12、,沿線各類管線也多。1、沉降引起河堤、防汛墻開裂的風險本段隧道施工,盾構機要下穿xx河,四過xx及其河堤,并有400多m沿xx河河岸前行。根據調查河堤基礎為條形基礎,對地表沉降控制的要求高。因此,在施工中沉降控制不當容易引起河堤及防汛墻出現開裂險情。2、房屋不均勻沉降引起傾斜、開裂和倒塌的風險本工程盾構下穿近20幢建(構)筑物,臨近隧道的建(構)筑物有40多幢。本來盾構下穿建(構)筑物風險就比較大,更何況部分建(構)筑物正位于區間小曲線、大縱坡段線路上,這又增加了施工的難度。因此,在施工中易引起地層擾動導致房屋不均勻沉降而產生傾斜、開裂和倒塌的風險。3、地表隆險引起道路塌陷或隆起的風險工程隧道13、沿線穿越xx路、文輝路、中山北路、朝暉路和環城北路等道路,沿線穿越道路多,特別是環城北路和中山北路,既是城市主干道,又是隧道四線并行施工和上下重疊施工地段。更易引起沉降和塌陷。4、地層位移導致地下帶壓管線爆裂、爆炸的風險區間沿線管線多,類型、材質雜。不同類型和材質的管線對盾構施工沉降的要求也不一樣。尤其是帶壓管線,還有爆裂、爆炸的風險。四、盾構穿越建(構)筑物施工總體方案根據沿線環境保護要求及盾構法施工特點,施工過程中主要從盾構操作方面入手來減少地表沉降,并配以其它輔助措施,確保盾構施工影響范圍內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的安全。五、盾構施工對建筑物、管線影響分析1、施工影響范圍計算采用經驗公式對盾構隧14、道施工影響范圍及地表沉降分布規律進行預測,進而確定盾構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范圍。目前,工程實踐中實用的經驗公式是Peck公式(Peck,1969)和一系列修正的Peck公式。Peck假定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在不排水的情況下發生的,所以沉降槽體積等于地層損失的體積。地層損失在隧道長度上是均勻分布的。地面沉降的橫向分布類似正態分布曲線,如圖2所示。Peck公式為:式中:S(x)距離隧道中線x處的地面沉陷量;x距離隧道中線的距離;Smax隧道中線的最大地面沉降量;i沉陷槽的寬度系數,圖2 橫向分布曲線圖最大沉降量采用下式估算:Vs沉陷槽容積(等于盾構施工引起的地層損失)。i沉陷槽的寬度系數;即沉陷曲15、線反彎點的橫坐標,i可由公式或查peck圖表得到。式中:Z隧道埋深;隧道覆土有效內摩擦角。根據經驗,地面橫向沉陷槽寬度W/22.5i。 根據Peck公式估算得:地表沉陷槽寬度最大約為25.0m 38.0m,從兩側向中間均勻沉降。2、地表隆陷變化規律根據盾構施工特點,地表變形的變化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盾構到達前,地表的變形取決于掘進過程中土倉壓力和出土量的控制,當土倉壓力較大而出土量較少時,地表呈隆起狀態;當設定土倉壓力小而出土量大時,地表呈沉降狀態。盾構到達時,地表變形承接階段的發展。但變化速率增大。是地表隆陷的峰值段。盾構通過時,一般情況地表會呈沉降變化;若注漿及時飽滿,充填率超過2016、0時,地表會隆起。盾尾通過時,最易發生突沉,突沉量可達30mm,若注漿及時飽滿,可控制突沉,甚至上隆,但隨著漿液的固結收縮而逐漸下沉。盾尾通過后,地表沉降速率逐漸減緩,沉降曲線趨于穩定。后期沉降主要是土體的固結沉降和次固結沉降,一般沉降時間較長,但沉降量也相對較小。3、盾構掘進引起的地表沉降因素盾構掘進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開挖面土壓不平衡引起的土體損失;盾構蛇行糾偏引起的土體損失;盾尾與襯砌環之間的空間未能及時充填引起的土體損失;注漿材料固結收縮;隧道滲漏水造成土體的排水固結;襯砌環變形和隧道縱向沉降;土體擾動后重新固結;其中前三項是施工直接影響的主要因素,施工中應引起足夠重視17、。4、地表建筑物對地表變形適應能力評估根據對區間隧道上方建筑物綜合情況的調查與評估,結合xx以往的施工情況,本工程線路上方建筑物在地表發生20mm不均勻沉降時將可能產生傾斜或結構開裂。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規范各類建筑物的允許傾斜和沉降值列于表4。表4 各類建筑物允許傾斜下沉值建筑物結構類型地基土類型(m)中低壓縮性土高壓縮性土砌體承重結構0.0020.003磚石墻填充邊排樁0.0020.003框架結構0.0070.001不均勻沉降時不產生附加力的結構多層、高層0.0050.005建筑物基礎:H24m0.0040.00424H600.0030.00360H1000.0020.002H1000.00118、50.0015高聳結構基礎:H20m0.0080.00820H500.0060.00650H1000.0050.005100H1500.0040.004150H2000.0030.003200H2500.0020.002高聳結構基礎沉降量(mm)H100m400100H200300200H250200注:在施工過程中,如遇有關部門對建筑物的沉降有特殊要求時,以其要求為準。5、地下管線對地表變形適應能力評估本合同段管線密布,管線種類多,管道構造各不相同,是盾構工程施工中保護的重點。采用“允許曲線率分析法”對長管(如采用焊接接頭的煤氣、上水管等)與接頭管(即管線采用管節構造接頭)管線對地層變形適應19、能力進行分析,兩種管線的允許曲率半徑可分別按以下兩式進行計算:長管:Rp=Epd/2p接頭管:Rp=LpDp/其中:Rp:管道允許曲線半徑Ep:管道的彈性模量d:管道直徑p:管道的允許應力Lp:管節長度Dp:管道外徑:管節接縫允許張開量上述兩式較為關鍵的兩個值分別為管道的允許應力和管節接縫允許張開量,它們可分別依據管線類別、材質和相關的規范確定。表5為不同類型管線的允許沉降值。表5 各種管線的允許沉降值材料允許拉應力MPa彈性模量104MPa【S】(mm)C7.50.0550.14582.9291.5442.24C150.0900.22086.1195.0743.87C250.1300.28020、91.74101.146.74C350.1603.31595.95105.9328.88C450.1900.335101.39111.9451.66C550.2100.355103.55114.3252.75水泥砂漿0.0050.010.123273830421420A3鋼3847202118520120422295103灰口鑄鐵10020011.516397476438526202243注:以C10砼彈模的70取值。在施工過程中,如遇有關部門對管線的沉降有特殊要求時,以其要求為準。6、地表變形控制標準根據國內外盾構施工經驗,結合本合同段的具體周邊環境情況,地表隆陷控制標準為:單點隆陷范圍:121、0mm30mm;單次隆陷3mm。六、盾構穿越建(構)筑物施工方法1、施工前準備施工前對沿線盾構施工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和地下管線進行全面的調查,收集相關資料,列出需重點保護的對象名稱及反映其所處里程、地面位置、類型、結構等詳細參數的清單。按其沉降要求做全面的統計,并計算出沉降預警值、允許最大沉降量和不均勻沉降要求,為以后施工提供指導。針對需要重點保護建(構)筑物、管線,提前作出預案,并準備相應材料設備。2、施工過程控制(1)嚴格控制盾構正面土壓力土倉中心土壓力值根據埋深及土層情況設定,壓力波動控制在0.02Mpa,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地表監測結果,結合模擬段施工時總結的最佳參數來確定盾構穿越建22、筑的土壓值。安裝在土倉內的土壓傳感器可以適時將刀盤前部的土壓值顯示在控制室屏幕上,盾構主司機根據地面監測信息的反饋及時更改、設定土壓力。施工中土壓力與出土量緊密聯系,及時總結最合理的土壓力及出土量,減小對土體的擾動,使土體位移量最小。(2)推進速度控制盾構推進通過對土壓傳感器的數據來控制千斤頂的推進速度,推進速度控制在24cm/min,并保持推進速度、刀盤轉速、出土速度和注漿速度相匹配;在推進過程中保持穩定,每日推進8環左右。(3)出土量控制出土量與土壓力值一樣,也是影響地面沉降的重要因素。盾構機的開挖斷面為31.55,每環的理論出土量為31.551.21=37.86m3,在盾構機穿建筑物時,23、將出土量控制在理論出值的98%,即37.8698%=37.1m3左右,保證盾構切口上方土體能有微量的隆起(不超過1mm),以便抵消一部分土體的后期沉降量,從而使沉降量控制在最小范圍內。(4)同步注漿盾尾通過后管片外圍和土體之間存在空隙,施工中采用同步注漿來充填這一部分空隙。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同步注漿量和漿液質量,嚴格控制漿液配比,使漿液和易性好,泌水性小,為減小漿液的固結收縮,試驗室定期取樣,進行配合比的優化。同步注漿漿液選用可硬性漿液,采取配合比見表6。表6 特殊段漿液配合比表特殊段漿液配合比表水泥(kg)粉煤灰(kg)膨潤土(kg)砂(kg)水(kg)13432669862433同步注漿量24、一般控制在建筑空隙的150180,即每環同步注漿量為2.53.0m3。注漿壓力控制在0.3MPa左右。實際施工中漿液的用量及注漿壓力結合前一階段施工的用量以及監測報表進行合理選擇,合理選擇注漿孔位(一般為隧道底部兩側,減少注漿時瞬間壓力對地層的臺升) ,同步注漿盡可能保證勻速、勻均、連續的壓注,防止推進尚未結束而注漿停止的情況發生。(5)嚴格控制盾構糾偏量盾構進行平面或高程糾偏的過程中,必然會增加建筑空隙,造成一定程度的超挖。因此在盾構機進入建筑物影響范圍之前,將盾構機調整到良好的姿態,并且保持這種良好姿態穿越建筑物。在盾構穿越的過程中盡可能勻速推進,最快不大于4cm/min;盾構姿態變化不可25、過大、過頻,控制每環糾偏量不大于10mm(高程、平面),控制盾構變坡不大于1,以減少盾構施工對地層的擾動影響。(6)管片拼裝在盾構處于拼裝狀態下時,千斤頂的收縮會引起盾構機的微量后退,因此在盾構推進結束之后不要立即拼裝,等待幾分鐘之后,待周圍土體與盾構機固結在一起后再進行千斤頂的回縮,回縮的千斤頂數量盡可能少,滿足管片拼裝要求即可。在管片拼裝過程中,安排最熟練的拼裝工進行拼裝,減少拼裝的時間,縮短盾構停頓的時間;拼裝過程中發現前方土壓力下降,可以采用螺旋機反轉的手段,將螺旋機內的土體反填到盾構機的前方,起到維持土壓力的作用。拼裝結束后,盡可能快地恢復推進。(7)改良土體穿越建筑物的過程中土層性26、質差異較大(上硬下軟)對掘進不利,可以利用加泥孔向前方土體加膨潤土或泡沫劑來改良土體,增加土體的流塑性。其一:使盾構機前方土壓計反映的土壓數值更加準確;其二:確保螺旋輸送機出土順暢,減少盾構對前方土體的擠壓;其三:及時充填刀盤旋轉之后形成的空隙。3、穿越后施工措施由于同步注漿的漿液時,有可能會沿土層裂隙滲透而依舊存在一定間隙,且漿液的收縮變形也引起地面變形及土體側向位移,受擾動土體重新固結產生地面沉降。根據實際情況(監測結果)需要,在管片脫出盾尾5環后,可采取對管片后的建筑空隙進行二次注漿的方法來填充,漿液為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注漿壓力0.3MPa0.5MPa;也可在地面對建筑基礎進行補充注漿27、對基礎進行加固抬升,二次注漿根據地面監測情況隨時調整,從而使地層變形量減至最小。4、盾構施工中對建(構)筑物的保護技術由于盾構推進,地層被擾動和沉降,建(構)筑物的基礎必然會受到影響。為防止或減少影響,一般須對建(構)筑物進行保護。一般的保護技術主要為:對建(構)筑物實施加固,對建(構)筑物地基實施加固,對盾構施工參數實施控制。(1)建筑物地基加固對地基實施加固的措施一般有:加固盾構周圍的土體,防止土體松弛和擾動,控制盾構上部地層的變形;隔離因盾構掘進而引起的地基變形,在建(構)筑物與盾構之間,施工隔離帷幕排樁;加固建(構)筑物的地基,提高地基強度和承載力,控制建(構)筑物的沉降。a、在本區間28、沿線,對盾構下穿的建(構)筑物均對盾構周圍的土體進行加固。加固方法為采用盾構吊裝孔進行二次注漿。注漿漿液采用快凝漿液,即水泥水玻璃漿液,漿液配比及具體施工方法見二次注漿施工。注漿范圍為建(構)筑物投影范圍內所有管片環,即盾構下穿的建筑物范圍內每環均注漿。b、對于A46建筑物和xx高架橋樁基,由于樁基長度在隧道以下,且樁基類型為摩擦樁。隧道線路調線后,文艮區間左線隧道從A46建筑物邊經過,隧道距離建筑物樁基約3m,隧道距離xx高架橋樁基有7m多,如圖3所示。為避免盾構推進圖3 建(構)筑物與隧道之間關系位置圖圖4 建(構)筑物與隧道之間隔離帷幕示意圖對樁基地基土層產生擾動,在建筑物基礎與隧道之間29、施工咬合旋噴樁隔離帷幕,如圖4所示。旋噴樁樁徑為800mm,樁長為區間隧道底下3m,約為18m。c、對于A29、A49、A50建筑物,區間隧道從其下穿越,因建筑物基礎為樁基,且樁基基底在隧道以上,并為摩擦樁。為防止盾構推進對建筑物基礎產生影響,造成建筑物不均勻沉降而開裂,對A29、A49、A50建筑物地基進行加固,提高地基強度和承載力。地基加固方法采用袖花管注漿加固。注漿孔沿建筑物輪廓線布置,間距為1.2m,孔深比建筑物樁基深2m,即孔深為8m。如圖5所示。圖5 建(構)筑物注漿加固示意圖(2)建筑物加固對建(構)筑物的加固措施分結構加固和基礎托換兩種方法。結構加固包括對結構本體加固(梁、柱、30、墻)和基礎加固(樁等)。根據區間隧道沿線調查情況和建筑物結構情況及基礎情況,由于A30、A33、A34、A35、X1、X2、A57建筑物基礎為條形基礎且建筑物年代久遠,因此需對盾構下穿的A30、A33、A34、A35、X1、X2、A57建筑物進行結構加固,加固方法為采用旋噴樁對其結構基礎進行加固。5、xx河岸下盾構施工偏壓控制技術(1)土壓力的計算理論控制值采用河岸處和河中處土壓力的平均值,在施工中根據對河岸監測結果進行優化。(2)推進速度的確定在河岸段施工時適當減小盾構機推進的速度。(3)盾構機姿態的控制盾構機上下偏離按正常段控制,但左右偏離根據偏壓壓力的方向,偏離控制值向另一方向移10mm31、。具體值根據盾構推進情況和成型隧道的偏離情況而定。6、過建(構)筑物的監測技術(1)監測點布置按設計要求及監測規范進行監測點的布置。(2)監測方法a、盾構隧道穿越的眾多民房建筑物及管線段在盾構隧道穿越的民房建筑物上布設建筑物沉降測點,建筑物沉降測點采用沖擊鉆在建筑物上打設鉆孔,并安設L型鋼筋或膨脹螺栓作為沉降測點,采用WILD NA2002水準儀及銦鋼尺進行水準測量、跟蹤測量的方法。測點間距在510米,布置于建筑物角及柱上,實際的布置示意圖可參見圖6,測點的布設原則是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的發生。監測頻率:一般情況下掘進面前后20米時12次/天;掘進面前后50米時1次/1周;當盾構穿越重要建筑32、物、地段需要加強的地方可以適當加強測試次數及頻率,并根據實際變形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圖6 建筑物沉降測點示意圖b、盾構隧道穿越xx高架段本區段監測工作除主要重點注意xx高架樁基的沉降量、沉降速率及不均勻沉降率等方面,還要注意xx高架樁基周邊土體的水平位移,在實際的監測工作中,布設土體水平位移等測點,結合建筑物沉降變形、周邊土體的水平位移等方面,綜合考察該橋的安全及穩定,及時反饋指導盾構掘進施工。沉降測點布設方法與建筑物沉降測點布設方式一致,土體的水平位移孔布設于盾構隧道的兩側,測點布設方法與上述的土體位移測點布設方式一致。c、xx河河堤的監測xx河河堤的監測與xx河堤的監測方法相同,詳細見盾構33、“穿越xx專項方案”。(3)監測頻率在盾構穿越前(進入影響范圍)為3次/天,在穿越過程中及穿越后5環期間監測頻率34次/天,當在施工過程中軌面變形較大或出現異常時,監測頻率可根據工程需要隨時進行調整,直至進行實時監測。盾構通過后的地面監測,根據變形點的變形量、變形速率進行回歸分析,監測頻率也可根據變形速率進行減小,當變形量小于1 mm/天時減為2次/1天,當變形量小于0.5 mm/天時減為 2次/周及至穩定。(4)監測精度本工程按二等監測精度要求進行。測量儀器定期進行檢校,每次工作前檢查標尺水泡,儀器氣泡,水準儀i角不得大于15,測站高差觀測中誤差不大于0.2 mm。測站的設置視線長度不大于334、0m,任意一測站上的視距累計不大于3.0m。(5)報警值根據同類工程經驗,以控制基準的2/3作為報警值,實際以管理單位提供數據為準。當監測點達到報警值時,立即報警,分析出原因立即采相對應措施。(6)監測資料提交測點布置完成后提交監測點平面點布置圖。監測資料每次以報表的形式提交,每次報表包括測點本次變化量、累計變化量,施工工況入施工現場地面狀況描述。七、資源配置1、作業人員配置現場作業人員配置如下表7所示。表7 現場施工人員配備表序號班組工種數量備注1掘進班班長4設四個班,黑白班倒班同步注漿操作司機4管片安裝操作司機4兼操作管片吊機普工36管片安裝和隧道內清理,延伸走道等2維保班班長1設1個班,35、白班維保工3液壓、電氣和機械各一個3綜合班班長1設一個班,白班防水工6管片防水粘貼地面系統司機8門吊,反鏟普工16渣土清理,砂漿攪拌,排軌組合,管片修補4注漿班鉆機司機2預埋注漿管施工注漿泵操作工2隧道內二次注漿及加固注漿普工104合計972、機械配置施工機械配置如下表8所示。表8 主要機械設備投入表序號機械或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國別產地制造年份額定功率(KW)生產能力用于施工部位備注1盾構機TM634PSX2803.7kw6340mm區間施工2直交變頻機車JXK-2522006150kw25T隧道水平運輸3直交變頻機車JXK-352200635T隧道水平運輸4碴車8200514m3隧道碴土運36、輸5管片運輸車4200525T隧道管片運輸6砂漿運輸車420066m3隧道砂漿運輸7砂漿貯備罐220067.5m3砂漿貯備8砂漿攪拌站JS5001200630kw25m3/h砂漿拌制9挖掘機PC2001200696kw0.8m3挖土、鑿土10裝載機ZLC50C12006162kw3m3裝碴、倒運材料11門吊32T22006140kw垂直提升設備12門吊15T2200680kw15T管片倒運13地質鉆機XY-1001200425kw注漿孔14雙液變量注漿泵SYB-60/51200515kw50l/min隧道二次注漿15旋噴鉆機AC-7001200530kw20MPa旋噴樁八、安全、質量、文明施工37、及環境保護保證措施(一)質量保證措施1、質量目標確保工程全部達到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工程合格率達到100、確保優良,爭創xx市優質結構工程。2、保證措施(1)、制定工程質檢管理計劃制訂全面、合理的質檢管理計劃并報監理審批,嚴格按質檢管理計劃對工程質量進行控制。每月向監理提交質檢月報,對工程質檢事項作定期報告及跟進。(2)、加強施工技術管理執行以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責任制,使施工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認真熟悉施工圖紙,深入領會設計意圖,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和圖紙施工,及時進行技術交底,在施工期間技術人員要跟班作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3)、加強對職工隊伍的全面質量管理教育定期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全面38、質量管理教育,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觀念,不掌握操作工藝、不明確質量標準的人員嚴禁上崗操作。廣泛開展群眾性的質量管理活動,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精心施工,不斷提高工程質量。(4)、嚴格工程質量檢查制度經理部設專職質檢工程師、質檢員,分隊設兼職質檢員,保證施工過程始終在質檢人員的嚴格監督下進行,嚴格執行質檢工程師質量否決權。(5)、嚴格執行工程監理制度每個單項工序開工前14天向監理提交報告,取得書面許可后方可開工。施工過程中,作業隊自檢、工區、經理部復檢合格后及時通知監理工程師檢查簽認,隱蔽工程必須經監理工程師簽認后方能隱蔽及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6)、加強工39、程試驗,建立臺帳和施工記錄優選工程施工配合比,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執行。對工程使用的鋼材、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要進行認真的檢驗,把好進貨關。施工中所用的各種計量儀器和設備要定期進行檢查和標定,確保計量檢測儀器和設備的精度和準確度,嚴格計量施工。(7)、加強量測與監測收集信息,反饋指導施工,調整施工,保證施工、地下管線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8)、做好質量記錄質量記錄與質量活動同步進行,內容要客觀、具體、完整、真實、有效,字跡清晰,具有可追溯性,各方簽字要齊全。由施工技術、質檢、測試人員或施工負責人按時收集記錄并保存。確保本工程全過程記錄齊全。(二)安全保證措施1、安全管理方針在盾構推進過程中始終40、貫徹“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管理方針。2、安全管理目標安全目標:達到“浙江省建筑安全施工標準化工地”。工程實施過程中堅決實施“五杜絕”,既:杜絕施工死亡事故、杜絕人身傷亡事故、杜絕重大機械事故、杜絕重大交通事故、杜絕重大火災事故,員工因工負傷率小于5。3、安全管理機構項目部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項目經理為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主管安全施工的項目副經理為安全生產的直接責任人。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見圖7所示。安全第一責任人:項目經理安全小組組長:副經理總工安質副部長工程部長財務部長設物部長辦公室主任安全工程師專職安全員各工班班長圖7 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圖(三)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證措施1、文明施工41、保證措施(1)、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文明施工宣傳,加強教育,統一思想,使廣大干部職工認識到文明施工是企業形象、隊伍素質的反映,是安全生產的保證。增強現場管理和全體員工文明施工的自覺性。(2)、積極開展文明施工窗口達標活動,做到“兩通、三無、五必須”。(3)、在場地的主要出入口設置施工標牌,在生活辦公區設置“七牌二圖”及“兩通三無五必須”牌。(4)、工地文明施工創建領導小組,定期檢查了文明工地施工情況,找隱患,抓整改,抓落實。(5)、在工地文明施工領導工作組的領導下,文明施工保潔人員,負責日常的現場保潔管理。做到彩板圍護清潔,道路無坑塘、無積水。做到交通、車輛、行人暢通 。執行巡查指令,落實便民、利42、民不擾民等文明施工措施。(6)、落實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了現場文明施工責任制。(7)、施工現場的材料、物品、機具等堆放整齊、有序。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廢品必須分開堆放,并有標識。做到施工完、料 盡、場地清。(8)、每日做好設備維修保養工作,確保了設備正常運轉。2、環境保護措施(1)、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建立與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并行的環境保護保證體系,配備相應的環保設施和技術力量,與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聯合協作,全面控制施工污染,減少污水、空氣粉塵及噪音污染,達到國家環保標準。(2)、把環保作為文明施工的首要工作來抓,抓措施、抓設施、抓落實,制定施工現場環境保護的目標責任書,定崗定責,責任到人。(3)、制定施工方案同時要有環保防范措施,以保護現場環境,避免由于施工方法不當引起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4)、施工期間,不影響當地道路和交通設施的使用,不干擾群眾的通行方便,不影響群眾的生活和工作。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環境,施工通道經常灑水處理。(5)、加強對地表沉陷監測、地表水連通性監測及對當地居民房屋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