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高速鐵路站前工程4560m隧道施工測量專項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28328
2024-09-04
22頁
294.84KB
1、新建高速鐵路站前工程4560m隧道施工測量專項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一、 總則3二、 工程概況4三、 編制依據4四、人員組織機構4五、儀器配備5六、測量組人員職責5七、測量工作基本要求6八、隧道控制網設計61、隧道洞外控制網的設計72、隧道洞內控制網的設計73、橫向貫通誤差預計分析7九、隧道控制測量91、建立控制網10(1)、洞外控制網10(2)、洞口控制點10(3)、洞內控制網11(4)、洞內導線點布設要求112、平面、高程控制測量11(1)、洞外平面控制測量11(2)、洞內平面控制測2、量12洞內導線測量精度要求121. 導線水平角觀測12水平角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132. 導線邊長測量132、測距儀精度等級劃分如下133. 洞內導線平差計算14(3)、洞內、外高程控制測量14十、隧道施工測量15(1)、洞口測量15(2)、隧道掌子面施工測量16(3)、二襯模板施工測量17(4)、隧道貫通測量18十一、竣工測量19(1)、洞內 CPII控制網測量19(2)、隧道二等水準貫通調整測量19(3)、隧道內線路貫通測量19(4)、隧道斷面測量19十二、測量管理專項制度201、測量儀器管理制度202、測量過程控制管理制度204、野外數據的記錄202、圖紙復核213、成果計算和復核2143、成果審核與歸檔215、資料和樁點的交接21十三、安全質量保證措施及注意事項22(1)定期參加項目部組織的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22(4)在施工現場要注意安全,不得隨意攀登腳手架。22一、 總則為了保證隧道貫通符合規范要求的誤差,并使各項建筑物以規定的精度按照設計位置修建,確保在隧道施工過程中能及時準確為隧道施工提供準確的定位信息、實時監控施工進程中隧道的相關變化量,為隧道施工提供必要的測量數據,以便于根據測量數據適當調整作業進度和措施方法,確保隧道施工順利準確,施工安全可靠,特制定本方案。二、 工程概況新建xx至xx鐵路站前工程xx-5合同段一分部,起于xx新區,與xx-4合同段相接于DK4、167+550,而后經xx止于xx,樁號DK179+950。本標段隧道6134m/4座,分別為xx隧道(4560m)、xx隧道(474m)、xx隧道(560m)、xx隧道(540m),其中級圍巖1160m、級圍巖1663m、級圍巖1742m、 級圍巖1569m。三、 編制依據1、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2、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601-2009)3、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9)4、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3-2010)5、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6、隧道施工圖四、人員組織機構根據工程建設需要,5、我項目部成立施工測量組,測量組設測量組長1名,測量副組長2名,下設測量員4人。 測量組成員如下: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負責xx隧道、xx隧道的測量工作(負責坐標計算,負責測量內業資料);負責xx隧道、xx隧道的測量工作(負責坐標計算,負責測量內業資料),負責坐標復核,隧道重點部位控制及隧道測量工作復核。 五、儀器配備儀器名稱數量單位規格型號出廠編號檢定證書編號檢定日期GPS接收機3臺400764CD2014-60032014-5-23930009CD2014-6004930019CD2014-6005電子水準儀1套739016JD2b2014-06-75362014-6-25徠卡全站儀6、1套1363550CD2014Z-15612014-6-23六、測量組人員職責1、在工程開工前,對測量控制網進行復測,建立相應等級的施工控制加密網控制點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復測成果應及時向監理單位報批,批準后方可使用。2、根據本施工處的生產計劃安排,積極配合各工程部門保質、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項相關測量任務。3、做好與外部及內部相關部門之間的技術交流、溝通工作,對外部文件及圖紙進行分類保管。4、負責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樣,定期檢查,及時向專業監理工程師報檢,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方可繼續施工,并將結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術員,做好交底記錄。5、提供符合設計要求的設計軸線,以滿足規范要求,并負責7、檢查與復核工作。6、定期對控制點進行復測,及時更新復測成果,復測成果及時向監理單位報批,批準后方可使用。七、測量工作基本要求1、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的定位放線。2、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 4、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5、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八、隧道控制網設計隧道控制網的設計主要是要考慮是8、否經濟、合理、能否可靠地滿足隧道貫通精度的要求,尤其是滿足橫向貫通精度的要求。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601-2009)中規定,當隧道長度大于1500m時,應根據橫向貫通誤差進行平面控制網的設計,估算洞外控制測量產生的橫向貫通誤差影響值,并進行洞內測量設計。隧道控制測量對橫向貫通誤差的影響限差要求可參見下表。 隧道貫通誤差規定項目橫向貫通誤差相向開挖長度(km)L44L77L1010L1313L1616L1919L20洞外貫通中誤差(mm)30404555657580洞內貫通中誤差(mm)40506580105135160洞內外綜合貫通中誤差(mm)5065801001251601809、貫通限差(mm)100130160200250320360本標段xx隧道全長4560m,依據規范要求,按照總橫向中誤差65mm 進行設計,并按規范規定的分配原則,分配給洞外橫向中誤差為40mm、洞內橫向中誤差為50mm。通過對隧道洞內、外的控制測量設計,要保證隧道開挖能按規定的精度貫通。1、隧道洞外控制網的設計由于隧道全長為4.56km,且地形條件復雜,所以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測量擬采用GPS進行測量。按照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601-2009)的要求,當隧道長度在46km之間時,則擬按照二等GPS測量的要求進行控制網的設計。本隧道是利用復測成果穩定的CPI和CPII控制點與加密控制點,10、在隧道進出口組成大地四邊形或三角形。2、隧道洞內控制網的設計洞內平面控制測量由于環境條件的限制,洞內導線測量主要是保證隧道的平面位置,以規定精度貫通。按照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 10601-2009)中規定,當隧道長度在36km之間時,則擬按照三等導線測量的要求進行控制網的設計。 洞內導線布設3、橫向貫通誤差預計分析3.1、 洞外控制測量橫向貫通誤差估算在GPS控制測量前,應按下式估算測量設計的驗前橫向貫通中誤差 式中后兩項可由式計算得到洞外定向誤差L相向開挖隧道計算設計長度,考慮到洞外GPS控制點位布設離洞口有一定距離的因素,取隧道線路長度加1kmmJ、mC進、出口 GPS控制點的 Y坐11、標誤差,根據復測成果分析CPI控制點Y坐標誤差均小于10mm,所以Y坐標誤差均取10mm。LJ、LC進、出口GPS控制點至貫通點的長度;貫通面擬選在隧道中點。 mJ、mc進、出口 GPS聯系邊的方位中誤差; 、進、出口控制點至貫通點連線與貫通點線路切線的夾角。 、GPS測量定向聯系邊方向中誤差(),二等GPS規范要求取1.3限差,=206265則由上述計算式可得:=28.5mm洞外橫向貫通誤差的限差為40mm,顯然28.5mm40mm,所以滿足規范中的限差要求。3.2、洞內控制測量橫向貫通誤差估算在控制測量前,應下式估算測量設計的驗前橫向貫通中誤差。 (其中,) 式中 :my測角誤差影響在貫通12、面上產生的橫向中誤差(mm)。 myl測邊誤差影響在貫通面上產生的橫向中誤差(mm)。 m控制網設計的測角中誤差(),按規范應取1.8。 Rx控制網各點至貫通面的垂直距離(m)。 ml/l控制網設計的邊長相對中誤差,按規范應取1/50000 dy控制網各邊在貫通面上的投影長度(m)。 則:=1.8/206265*5182490=45.2mm=1/50000*95687=1.9mm=45.2mm50mm綜上所述,可得到洞內外綜合貫通中誤差為:=53.4mm65mm該值小于65mm的橫向貫通限差要求,說明洞內、外平面設計可行。九、隧道控制測量在隧道施工測量中,測量作業的任務主要是控制測量和施工放樣13、測量。控制測量主要包括: 1.洞外控制測量:洞外控制網的建立及復核;2.洞內控制測量:洞內控制網的建立及復核。 控制測量施工作業流程測量組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現場勘查、加密頭、控制測量、計算成果、資料滿足施工復核計算否否1、建立控制網(1)、洞外控制網洞外控制網在設計院的CPI、CPII控制網基礎上進行復測后使用,由于CPI、CPII控制點的密度無法保證施工測量的需要,需對CPI、CPII加密控制。洞外控制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定:a.洞外平面控制網應沿兩洞口連線方向布設成多邊形組合圖形,構成閉合檢核條件。b.控制點應布設在視野開闊、通視良好、土質堅實、不易破壞的地方。c.視線應離開旁遮障礙物1m以14、上,通過水田、沙灘時應適當增加視線高度。d.隧道進、出口的中線控制樁或CPI、CPII應納入隧道控制網。(2)、洞口控制點洞口控制點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定:a.每個洞口平面控制點布設不應少于3個,水準點不少于2個。b.用于向洞內傳遞方向的洞外聯系邊不宜短于500m。c.洞口平面控制點應便于向洞內引測導線。d.GPS控制網進洞聯系邊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導線網、三角形網不宜大于15。e.洞口GPS控制點應方便用常規測量方法檢測、加密、恢復和向洞內引測 。洞口子網各控制點間應盡量通視。f.洞口附近的水準點宜與隧道洞口等高,兩水準點間高差以水準測量1-2站即可聯測為宜。(3)、洞內控制網洞內導線的布設15、應符合下列規定:a. 導線邊長應根據測量設計確定。b. 導線點應布設在施工干擾小、穩定可靠、便于設站的地方,點間視線應旁離洞內設施0.2m以上。 c.洞內導線應布設成多邊形閉合環,每個環由4-6條邊構成。長隧道宜布設成交叉雙導線形式,以增加網的內部檢核條件、提高網的可靠性。 (4)、洞內導線點布設要求洞內導線點應布設在施工干擾小、便于設站的仰拱填充面上,導線點采用22 mm不銹鋼 中心刻“十”字絲,點位要低于混凝土面2-3cm,上面加蓋等保護措施,導線點兼做高程點使用。洞內、外導線邊連接方式和洞內交叉雙導線的布網2、平面、高程控制測量(1)、洞外平面控制測量洞外平面控制網采用GPS同步靜態觀測16、模式,采用大地四邊形或三角形同步圖形擴展方式進行布網,相鄰同步環之間由2個公共測站相連,每個同步環由46個測站組成,每個環同步觀測1個時段,每時段觀測不低于60分鐘,滿足設計要求。GPS觀測數據采用接收機自帶的數據轉換軟件,將原始觀測數據統一轉換為標準的Rinex格式,然后采用徠卡公司LGO7.0軟件統一進行基線解算,基線解算合格后輸出基線向量文件提供平差計算。平面控制網加密GPS測量的精度指標等級固定誤差a比例誤差b基線方位角中誤差約束點間的邊長相對中誤差約束平差后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四等5 mm2 mm/km2.01/100 0001/70 000(2)、洞內平面控制測量洞內平面控制測量應17、采用導線控制測量方法進行。洞內控制導線應從測量設計確定的洞外聯系邊引入,洞內洞外平面控制網宜以邊連接。洞內導線應隨施工進度分期布設,建立新一期導線前,應先檢測原有控制點。洞內導線測量精度要求測量等級適用長度(km)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二9201.01/100 000隧道二等691.31/100 000三351.81/50 000四1.542.51/50 000一級1.54.01/20 000備注:本標段隧道洞內導線精度按三等控制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等級測角中誤差()測距相對中誤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測回數0.5級儀器1級儀器2級儀器6級儀器三等1.81/1500003.6118、/550004610注:1、表中n為測站數。 2、當邊長短于500m時,二等邊長中誤差應小于2.5mm,三等邊長中誤差應小于 3.5mm,四等、一級邊長中誤差應小于5mm,二級邊長中誤差應小于7.5mm。1. 導線水平角觀測 a. 洞口站測角工作宜在夜晚或陰天進行。b. 洞內測量前應先將儀器開箱放置20分鐘左右,讓儀器與洞內溫度基本一致。 c. 目標應有足夠的明亮度,受光均勻柔和、目標清晰,避免光線從旁側照射目標。 d.完成規定測回數一半后,儀器和反射鏡均應轉動180重新對中整平,再觀測剩余測回數。水平角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等級儀器等級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內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測回互差(19、)四等及以上0.5級儀器4841級儀器6962級儀器8139注: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超過3的范圍時,該方向2C互差可按相鄰測回同方向進行比較,其值應滿足表中一測回內2C互差的限值。2. 導線邊長測量a. 測量前應進行充分通風、避免塵霧。b. 反射鏡應有適度照明。c. 儀器和反射鏡面應無水霧。邊長測量技術要求等級使用測距儀精度等級每邊測回數一測回讀數較差限值(mm)測回間較差限值(mm)往返觀測平距較差限值往測返測三等22232mD4457注: 1、一測回是全站儀盤左、盤右各測量一次的過程2、測距儀精度等級劃分如下級 md2mm級 2 mmmd5mm級 5 mmmd10mm級 10 mmmd20m20、m md為每千米測距標準偏差。即按測距儀出廠標稱精度的絕對值,歸算到1km的測距標準偏差。 3、mD=a+bD式中: mD-儀器測距中誤差(mm),a-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mm),b-標稱精度中的的比例系數(mm/km),D-測距長度(km)3. 洞內導線平差計算a.初次洞內導線測量的起算坐標和方位角應采用測量設計時確定的進洞聯系邊測量成果。 b.洞內導線引伸測量的起算坐標和方位角應采用經檢測合格的前一期洞內導線測量成果。 c.洞內四等及以上導線平差應采用嚴密平差,一級導線可采用近似平差。d.完成洞內導線平差計算后,應計算開挖面附近的臨時中線點放樣成果并實地放設,即時糾正施工中線。f.洞內導21、線測量完成后,導線測量成果應及時向監理單位報批,批準后方可使用。(3)、洞內、外高程控制測量洞外高程控制網以設計提供的二等水準點為基礎建立,開工前對原二等水準點進行復測檢查無誤后方可使用,為保證高程控制精度,復測后若誤差不超過規范要求,采用原設計值使用。在每個隧道口設一至兩個水準加密點保證隧道施工的高程控制,加密點從復測后的二等水準點引入高程,加密水準線路按二等水準的要求進行測量。洞內高程控制網:洞內高程控制點應每隔200500m設置一對,為保證洞內高程控制精度,洞內水準點宜布置在襯砌斷面上或不易破壞的地方,以便于施工測量,洞內水準點觀測線路和精度與洞外水準加密精度要求相同。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22、等級觀 測 方 式觀測順序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二等往返往返奇數站:后-前-前-后偶數站:前-后-后-前 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 (m)等級水準儀最低型號水準尺類型視距前后視距差測段的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數字水準儀重復測量次數光學數字光學數字光學數字光學(下絲讀數)數字二等DS1因瓦503且501.01.53.06.00.32.8且0.552次 水準測量限差要求 (mm)水準測量等 級測段、路線往返測高差不符值測段、路線的左右路線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平原山區平原山區二等40.846注:1、 K為測段水準路線長度,單位為km;L為水準路線長度,單位為km;Ri為檢23、測測段長度,以千米計;n為測段水準測量站數。 2 、當山區水準測量每公里測站數n25站以上時,采用測站數計算高差測量限差。(4)、平面、高程測量成果整理完成后,及時向監理單位報批,批準后方可使用,批準后將成果表裝訂成冊方便外業使用。十、隧道施工測量(1)、洞口測量洞口測量在洞外控制網的基礎上采用坐標法利用計算的洞門放樣數據及進洞施工數據,進行洞口和明暗交界樁點放樣。為了加強放樣點的檢核條件,可用全站儀的坐標實測功能,用另兩個已知導線點來實測放樣點的坐標。地形條件好洞口也可采用后方交會法進行洞口定位放樣,交會法要采用三方向進行交會,方便于施工放樣。隧道洞門端翼墻、斜切段、緩沖結構、擋土墻允許偏差24、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規范要求。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基礎邊緣位置+150施工單位全部檢查測量,每邊不少于4處2基礎頂面高程103邊墻邊緣位置+1004邊墻拱腳、端翼墻、帽檐頂面高程105模板表面平整度52m靠尺測量,不少于4處6模板表面錯臺2尺量隧道洞門斜切段、端翼墻、緩沖結構物、擋土墻結構幾何尺寸允許偏差和檢驗辦法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基礎邊緣平面位置10施工單位每一澆筑段檢查一個斷面測量,每邊不少于4處2基礎寬度-103基礎頂面高程204端、翼墻邊緣平面位置+1005端、翼墻邊緣頂面高程206斜切段、緩沖結構拱部高程+3007緩25、沖結構垂直度2尺量8表面平整度152m靠尺測量,拱部不少于2處,墻身不少于4處(2)、隧道掌子面施工測量根據隧道施工情況,對隧道施工根據方案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放樣,開挖面測量的內容主要為中線測量、拱頂、隧底標高控制及隧道開挖輪廓線的測量放樣。隧道掘進過程中,每循環恢復開挖面中線、開挖面控制標高、開挖面輪廓線,保證掘進施工方向及標高度準確性,隧道開挖斷面的中線和高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掌子面的施工測量中應加強隧輪廓線測量的精度和每循環的放樣控制到位,根據圍巖級別預留量控制好隧道的超欠挖,石質堅硬巖石個別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侵入襯砌應小于5cm,拱腳和墻腳以上1m內斷面嚴禁欠挖。開26、挖面測量完成后,要進行書面交底,應做好測量原始記錄。 (3)、二襯模板施工測量在二襯施做前,要對初支施工進行檢查測量,根據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要求,不大于20m進行一個斷面掃描,檢查初支是否侵入二襯,影響二襯設計厚度。斷面測量是在隧道施工中和竣工驗收階段必須進行的測量工作。在隧道洞身開挖前,精確、快速地測放出設計開挖輪廓線,可以有效地減少超欠挖量、加快施工進度,節約建設成本;在竣工驗收階段,要匯總一定里程間隔的實測斷面同設計斷面比照資料,作為工程質量評定和運營管理的依據。斷面測量常用模式a.全站儀+斷面儀+后處理軟件將斷面儀安置在由全站儀測定的已知點上,進行斷面數據采集,在臺式機上進行數據處理27、或PDA現場成圖。b.徠卡全站儀+徠卡機載軟件+后處理軟件在特定型號的徠卡全站儀上,加裝具備隧道斷面測量數據處理能力的軟件模塊,再配合運行在普通電腦上的后處理軟件。c.全站儀+PDA(掌上電腦)+后處理軟件。由于徠卡機載軟件只適用于特定型號的徠卡全站儀。為了打破這種技術壟斷和局限,人們紛紛在PDA(掌上電腦)上開發了相應軟件,并做了面向多種型號全站儀的接口。這樣的PDA與全站儀相接,也可實現部分隧道斷面測量數據的現場處理,有的也可現場成圖。d.全站儀+后處理軟件讓全站儀只負責采集數據,運行在普通電腦上的軟件只負責數據處理,借助全站儀同電腦固有的通信功能,實現工作模式的內、外業一體化和軟件的通用28、化。繪制初支斷面圖作為檢驗批資料。對于不合格的初支斷面要進行處理,重新檢查測量斷面,合格為止。由于二襯施工測量的精度直接影響到隧道的凈空尺寸、外觀質量及隧道線形控制,故隧道二襯的施工應按精密測量的標準進行放樣并加強檢查點位間的相對關系及與既有建構筑物關系的檢查、校核確保測量準確,隧道二襯施工主要控制隧道中線及凈空尺寸的準確性。用全站儀精確恢復隧道中線,臺車就位后檢查臺車位置是否就位到準確指定樁號,曲線隧道應特別注意臺車模板端模的左右側是否在同一樁號的法線上。二襯臺車正確就位后,用全站儀檢查臺車大梁是否水平,及時調整大梁處于水平狀態,臺車大梁水平后檢查臺車模板中線和隧道中線是否重合,在調整臺車中29、線的同時臺車模板拱頂抬升至設計高程。在拱腳位置測量指導臺車兩側液壓調整模板,直至拱腳位置達到隧道凈空設計要求為止。測量檢查臺車模板輪廓線滿足隧道凈空尺寸要求后,方可進行二襯混凝土的灌注施工。立模后應對臺車模板中線與隧道中線差值、臺車拱頂標高、拱腳標高等是否達到隧道凈空要求對施工班組長、技術員進行測量書面交底。模板安裝調整完成后應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報檢,批準后方可繼續施工。 二襯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邊墻腳平面位置及高程15尺量2起拱線高程103拱頂高程+100水準測量4模板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5相鄰澆筑段表面高低差10尺量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430、)、隧道貫通測量貫通點由兩端導線分別測量該點坐標,測量該點橫向貫通誤差、縱向貫通誤差、水平角求算方位角貫通誤差和高程貫通誤差通過導線測得的貫通誤差按下述要求調整:a.方位角貫通誤差分配在未襯砌地段的導線角上;b.計算貫通點坐標閉合差;c.坐標閉合差在調線地段導線上,按邊長比例分配,閉合差很小時按坐標平差處理;d.采用調整后的導線坐標作為未襯砌地段中線放樣的依據。高程貫通誤差在規定的貫通誤差限差之內時,按下列方法調整:a.由兩端測得的貫通點高程,取平均值作為調整后的高程;b.按高程貫通誤差的一半,分別在兩端未襯砌地段的高程點上按路線長度的比例調整;c.以調整后的高程,作為未襯砌地段高程放樣的依據31、。d.調整后的線路應滿足線路設計和驗收規范要求。十一、竣工測量(1)、洞內 CPII控制網測量隧道長度大于 800m的隧道竣工后,應按規范要求進行洞內 CPII控制網測量。(2)、隧道二等水準貫通調整測量a.洞內水準點每千米埋設 1個,水準路線起閉于隧道進、出口兩端的線路水準基點,按二等水準測量要求施測。長度小于 1km的隧道至少應設 1個,并在邊墻上埋設標志。 b. 隧道洞內水準貫通高差閉合差滿足6L時,以隧道進、出口兩端的二等水準點為固定點進行高程平差。當隧道洞內水準貫通高差閉合差6L時,應將水準路線向兩頭延伸,使之滿足6L后,固定兩端點的高程,對該段水準路線進行約束平差,并調整平差范圍內32、的二等水準點,消除隧道斷高。 (3)、隧道內線路貫通測量隧道線路中線貫通測量應利用CP控制點測設,并應滿足下列要求:a. 中線樁的設置,應滿足編制竣工文件的需要。 b. 中線上應釘設公里樁,并宜釘設百米樁。c. 在曲線起終點、變坡點、豎曲線起終點、隧道進出口、隧道內斷面變化處均應設置加樁。(4)、隧道斷面測量隧道凈空斷面應以竣工測量的線路中線為準,采用測距精度不低于 5mm+2ppm的全站儀或斷面儀進行測量,斷面點測量中誤差應10mm.。斷面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a.直線地段每 50m、曲線地段每20m、以及其它需要的地方均應測量凈空斷面。 b.凈空斷面測量內拱頂高程、起拱線寬度以及軌頂以上133、.1m、3m、5.8m處的寬度。 十二、測量管理專項制度1、測量儀器管理制度1、測量儀器的保管和維護。測量儀器應指定專人負責保管和維護,在潮濕和粉塵環境中作業過后,要把儀器擦拭干凈,并置于通風干燥處將水汽晾干。為保持測量儀器的精度指標和穩定性不下降,或損壞儀器,在測量過程中儀器操作者不得遠離儀器,使儀器設備的安全處于受控狀態。2.測量儀器的檢校。用于測量生產的儀器設備必須按計量法規的要求進行定期強制送檢,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經檢定合格的儀器不得用于測量生產,用于工程的測量設備應建立臺帳,儀器的型號、精度指標、使用狀態、檢校情況應作好記錄,確保測量儀器處于受控狀態。3.測量儀器要作好日常檢校,34、定期了解使用儀器的精度狀況,做好檢校記錄。2、測量過程控制管理制度1、測前控制,每次測量作業前必須制訂測量作業方案,明確測量方法,確保測量成果的質量達到預期的精度要求。2、樁點的復測,進行導線測量或放樣時,必須對作為已知點導線點進行復核測量,平面控制點應進行角度和距離的檢測,水準點應檢測相鄰兩點間的高差,當檢測結果表明樁點正確可靠時,方可進行后續的測量工作。3、儀器對中整平,以保證置鏡站、后點和前點儀器的對中整平正確,防止對點錯誤的發生。4、野外數據的記錄(1).記錄應采用雙記錄復測制。記錄員應按照記錄表格逐項計算,嚴格禁止采用只計算第一測回度分角值而其他測度分角值照抄第一測回角值的記錄方法,35、以防止角度的度、分計算錯誤不能通過多測回測角進行復核。(2).記錄員必須在記錄簿中記錄清楚測量人員和測量時間,以便對測量事故責任進行分析和認定。(3).觀測員與記錄員之間應密切配合,觀測速度與記錄速度協調一致,記錄員必須對記錄數據進行回報,以防止記錄員忙中聽錯記錯觀測數據。3、測量內業管理制度1、原始記錄的復核(1).復核原始記錄時,應對記錄薄上的所有記錄數據進行復核,包括點的名稱,點之標記,觀測數據、日期、人員等。(2).采用雙記錄復核時,原始記錄由兩個記錄員互相復核,確保記錄成果正確無誤。在因測量人數受限而采用單人記錄時必須遵循單記錄雙復核,當發現記錄錯誤時,復核人必須讓記錄員重新計算進行36、確認。2、圖紙復核測量成果計算前,必須對與施工測量相關施工圖紙進行全面復核,確認測量計算所采用的設計數據正確無誤,當發現圖紙數據與復核結果不符合時應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解決,以防止設計圖紙中設計施工數據錯誤導致計算成果發生錯誤。嚴禁使用未經設計部門認可的非正式圖紙中的數據作為測量成果計算的依據。3、成果計算和復核計算人員必須認真抄錄原始記錄及起算數據。成果書編制完以后,首先符合質量管理要求的測量成果應重新編制,必要時連同外業一起返工,經審核符合施工測量質量管理要求的測量成果可用施工放樣,測量成果必須歸檔保存。4、成果審核與歸檔測量成果編制完成后須經技術負責人審核,對不符合質量管理要求的測量成果應37、重新編制,必要時過同外業一起返工,經審核符合施工測量質量管理要求的測量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放樣,測量成果必須歸檔保存。5、資料和樁點的交接測量成果交付使用前進行交接,并進行詳細技交底,測量樁點應現場逐個交接,交接清楚后簽署交接記錄。當工程項目與其他單位相鄰的施工交界段時,為確保施工交界段的正確銜接,應與相鄰施工單位簽認交界施工段的測量公用樁,交界處平面公用樁至少應為兩個,水準點公用樁一個。十三、安全質量保證措施及注意事項1、在總工程師的領導下,制定該項目的施工測量方案,并對參與該項目施工的測量工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明確該項目的施工測量任務。2、測量工程師負責該項目的具體施工測量,根據制定的施工測量38、方案進行施工,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3、對施工測量的儀器必須進行檢校工作,對不合格的儀器必須嚴禁使用,并在施工過程中注意儀器的保養及定期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向總工程師報告。4、做好對圖紙的審查工作,嚴格復核圖紙有關數據。熟悉圖紙,弄清各結構位置、尺寸,把握設計意圖。5、參與施工測量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所使用到的儀器的性能、使用方法。6、對施工測量的數據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技術人員相互計算并復核,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施工放樣。施工中的加密點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技術相互計算并復核,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施工放樣。7、做好隧道施工測量安全防范工作,以保證在施工測量過程中人員及儀器安全。(1)定期參加項目部組織的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2)工作時思想集中,堅守崗位,未經許可不得從事非本工種作業,嚴禁酒后上班。 (3)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嚴禁赤腳或穿高跟鞋、拖鞋進入施工現場。 (4)在施工現場要注意安全,不得隨意攀登腳手架。 (5)正確使用防護裝置和防護設施,對各種防護裝置、防護設施和警告、安全標志、告示不得任意拆除和隨意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