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市東部片區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4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028575
2024-09-05
45頁
11.71MB
1、二二四年九月-公示稿-臨海市東部片區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01 規劃總則02 定位目標/明確定位,提出空間發展目標03 總體格局/戰略引領,優化總體空間格局04 生態空間/生態優先,保護青山綠水藍天05 農業空間/嚴守底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06 城鄉空間/中心帶動,構建片區城鄉體系07 產業發展/提質升級,推進產業融合發展08 歷史人文/傳承歷史文脈,煥發文化魅力09 支撐體系/完善配套,提升基礎支撐能力10 分區塊規劃指引11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目錄-1-01規劃總則規劃定位規劃原則規劃期限與范圍-2-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國土空間的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總2、體部署與統籌安排;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1.2 規劃原則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基礎,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落實上位規劃管控要求在上位規劃確定的國土空間格局與規劃用途分區基礎上,側重用途與地類的深化布局。以人為本,完善功能,尤其突出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公益類設施的深化布局。明確各類用地功能布局加強規劃的實施性與操作性,明確對詳細規劃的指導要求,強化3、規劃實施引導。突出規劃的分期實施,制定近期實施規劃,對近期的國土開發、保護、修復、整治項目做出統籌安排。細化規劃實施管制規則1.1 規劃定位-3-規劃期限:與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持一致。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規劃范圍:臨海市東部片區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規劃范圍為杜橋鎮、上盤鎮、桃渚鎮3個鄉鎮的行政轄區范圍,面積465.27平方公里。結合片區的管理事權、資源稟賦、現狀特征,將片區分為四個區塊,分別為: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塊(跨杜橋、上盤、桃渚行政界線,下簡稱“開發區”)、杜橋區塊(不含開發區)、上盤區塊(不含開發區)4、桃渚區塊(不含開發區)。1.3 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范圍示意圖2 杜橋區塊3 上盤區塊4 桃渚區塊1 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塊鄉鎮界圖 例規劃范圍4個區塊-4-定位目標:明確定位,提出空間發展目標規劃定位發展目標發展規模02-5-2.1 規劃定位以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協同杜橋鎮、上盤鎮、桃渚鎮,將臨海市東部片區打造成為臨海市域的 新質產業發展主引擎東部城鎮發展副中心東翼山海人文宜居地-6-2.2 發展目標落實國土空間資源管控底線,形成農業、生態、城鄉協調一體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綜合型制造業基地形成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杜橋為輔、上盤桃渚為補充的優勢產業平臺,重點培育現代醫藥、汽車及5、裝備、新材料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做優做精眼鏡特色產業集群,完善培育臨港工業配套功能。對外開放港口樞紐形成以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三港協同”的對外開放格局。城鎮綜合服務節點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市域重點平臺,提供片區級的綜合城市服務功能;杜橋為重點鎮,發揮小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輻射周邊鄉鎮;桃渚為重點鎮,重點發展面向旅游的綜合服務;上盤為一般鎮,主動融入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鎮以品質建設與更新為主。魅力文旅目的地結合臺州一號公路,構建以浙江桃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桃江十三渚、桃渚古城、白沙灣為核心特色的歷史人文旅游線路,結合片區特色構建農文旅融合的全域鄉村旅游。-7-6、興產業深 化 區 域 聯 動守底線優 化 生 態 格 局美城鄉提 升 文 化 魅 力提品質補 齊 配 套 短 板要素保障人口規模要素保障2.3 發展規模至2035年,片區常住人口規模38.0萬人左右,城鎮化率65%左右用地規模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嚴守糧食安全,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底線思維,存量優先,實現城鎮開發結構優化、質量提升。-8-總體格局:戰略引領,優化總體空間格局03發展策略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落實三條基本控制線-9-3.1 發展策略生態空間:生態優先,保護青山綠水藍天平原+山地+沿海農業空間:嚴守底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杜橋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上盤西蘭花農產品倉儲物流服7、務區+桃渚現代農業示范區城鄉空間:中心帶動,構建片區城鄉體系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杜橋小城市+桃渚重點鎮+上盤一般鎮產業發展:提質升級,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現代醫藥+汽車及裝備+新材料+眼鏡特色產業集群歷史人文:傳承歷史文脈,煥發文化魅力歷史文化保護+自然人文觀光+景觀風貌提升支撐體系:完善配套,提升基礎支撐能力公共服務+綜合交通+市政設施+安全防災-10-3.2 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臺州灣新材料產業園南洋醫化產業園北洋汽車及高端裝備產業園雀兒岙島化工生產儲運基地桃渚-重點鎮旅游服務中心杜橋-小城市綜合服務中心上盤-一般鎮品質宜居鎮區田岙島國際冷鏈進口基地東磯列島島群白沙灣杜橋南工業園桃渚古城8、南部杜橋-上盤平原城鄉發展片北部桃渚平原城鄉發展片西部生態人文旅游發展片東部沿海旅游發展片海港頭門港保稅港綜合保稅區陸港鐵路物流園東磯列島近海旅游發展片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城市服務核一核引領,三港協同兩帶串聯,三鎮聯動南北平原城鄉共富依托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臨海東部片區的綜合城市服務核、發揮海港+陸港+保稅港三港聯動優勢,構建臨海市域現代產業集聚與對外開放的主平臺通過G351國道、G228國道兩條主要軸帶串聯片區杜橋、桃渚、上盤三個鎮級服務中心節點東西山海文旅共融南部杜橋-上盤平原城鄉發展片北部桃渚平原城鄉發展片圍繞桃江十三渚、桃渚古城,打造西部生態人文旅游發展片;結合白沙灣、臺州一9、號公路,打造東部沿海旅游發展片;東磯列島近海旅游發展片構建“一核引領、三港協同,兩帶串聯,三鎮聯動,南北平原城鄉共富、東西山海文旅共融“的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11-優化劃定生態保護紅線69.46平方公里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82.60平方公里集約連片劃定城鎮開發邊界54.17平方公里3.3 落實三條基本控制線-12-筑牢生態安全空間格局生態要素修復生態空間:生態優先,保護青山綠水藍天04-13-4.1 筑牢生態安全空間格局識別重要生態空間,錨固生態整體格局,建立多層次生態網絡體系。規劃構建東部三鎮“一帶、兩廊、六區、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兩廊依托228國道、351國道沿線防護綠林,構建一10、縱一橫生態廊道,串聯東部片區各生態分區。六區北部農田生態修復區西部生態重點保護區中西部丘陵生態協調區南部農田生態修復區東部生態重點保護區東部陸海生態協調區一帶沿東部濱海自然濕地形成濱海濕地生態帶多點包括溪口水庫、童遼水庫、十八滸水庫、上蔣水庫、龍頭背山、短朱山、鳳凰山、桃渚濱海濕地公園、臨海國家地質公園、白沙灣濕地公園以及百里大河在內的重要生態斑塊。東部生態重點保護區北部農田生態修復區南部農田生態修復區中西部丘陵生態協調區西部生態重點保護區臨海國家地質公園桃渚濱海濕地公園白沙灣濕地公園東部陸海生態協調區地濕生態帶濱海4.2 生態要素修復森林保護與恢復水土保持治理棲息地保護與修復水系保護與修復農11、業面源污染修復農業基礎設施改善河道整治岸線保護和修復修復區域修復內容修復措施林相改造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棲息地保護與修復河道修復工程生態農田改造工程農業基礎生態化設施改造東部平原排澇工程岸線修復工程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濱海濕地保護推進自然岸線保護與修復山地地區沿海地區-15-構建現代化農業空間格局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推進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農業空間:嚴守底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05-16-5.1 構建現代化農業空間格局形成“兩軸、三心、四區、多點”的農業空間布局。農業核心農業核心西部特色農業示范區國道農業展軸發中部現代農業發展區北部林田共融示范區南部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核心228國道農田聯通軸高產12、糧油示范基地精品水產養殖基地三心即以杜橋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上盤西蘭花農產品倉儲物流服務區、桃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核心,打造省級東部農業綜合園區。兩軸通過351國道、228國道打造聯動全域的農業發展連通軸,促進地區綜合協同發展。四區北 部 林 田 共 融 示 范 區中 部 現 代 農 業 發 展 區西 部 特 色 農 業 示 范 區南 部 現 代 農 業 示 范 區多點依托多個重要節點,發展特色農業,如西蘭 花 基 地、澗 五-下 石 井 農 業 園、精 品 水產養殖基地、柑橘種植區、高產糧油示范基地和果蔬家庭農場等農業精品園、農業產業項目。-17-5.2 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持續提升耕地質量5.13、3 推進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推進跨鄉鎮土地綜合整治踐行耕地保護系統治理理念01加強宜耕后備資源開發保障糧食和蔬菜自給空間嚴保永久基本農田持續提升耕地質量完善耕地保護監督管理體系促進耕地集中連片0305020406保護農田資源提高農業生產能力01耕地布局集中連片03農田配套設施完備02規模化機械化生產04田園美麗生態和諧耕地質量提升工程耕地功能恢復工程耕地墾造工程耕地生態建設工程整 治 內 容-18-城鄉空間:中心帶動,構建片區城鄉體系06劃定用途分區與功能布局明確城鎮村體系結構分類引導鄉村發展-19-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包括核心保護紅線區、陸域保護紅線區、海洋保護紅線區。包括永久14、基本農田集中區、永久基本農田一般區。以城鎮居民生產、生活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生態控制區鄉村發展區其他保護利用區將生態保護重要性較高的區域,集中連片納入生態控制區。包括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農田整備區和林業發展區,以及相關農業發展、農居生活和生產配套。包括礦產能源發展區、文化遺產保護區、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6.1 劃定用途分區與功能布局-20-強化城-鎮-村體系結構中心村一般村1個重點平臺: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重點鎮:杜橋鎮、桃渚鎮1個一般鎮:上盤鎮杜橋鎮桃渚鎮上盤鎮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村一般村重點鎮一般鎮核心集聚地區/重點平臺圖 例6.2 明確城鎮村體系結構-21-15、集聚建設類城郊融合類整治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圖 例明確鄉村分類集聚建設類集聚建設類村莊主要為重點發展的潛力村莊,是鄉村地區土地資源與公共服務設施投放的重點區域。特色保護類特色保護類村莊需滿足一定條件,且具備村莊特色資源。需平衡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整治提升類整治提升類村莊廣泛分布,發展方向暫未明確、整體需整治提升的村莊。城郊融合類城郊融合類村莊加快推動與城鎮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進農村社區向城市社區轉變。搬遷撤并類位于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地區,或因重大項目建設搬遷、人口流失特別嚴重、點狀零星分布等村莊。杜橋區塊桃渚區塊上盤區塊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16、區6.3 分類引導鄉村發展-22-共謀產業定位重塑產業體系統籌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發展:提質升級,推進產業融合發展07-23-現代醫藥臨港先進制造業新材料汽車及裝備制造沿海特色農業農業規?;r業品牌化農文旅融合 一產提效 二產提質 7.1 共謀產業定位圍繞“一產提效、二產提質、三產提速”,結合區域協同需求和自身資源特色,構建沿海特色農業、臨港先進制造業、通道經濟和特色旅游業產業版塊,形成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的綠色發展產業體系。三產提速-24-歷史人文通道經濟+特色旅游業城市服務港口物流田園、山水風情農業中部集聚,工業沿海發展,文旅兩翼引領7.2 重塑產業體系沿海發展兩翼引領 東部沿海產業發展區建設東部17、沿海產業集聚區,具體包括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杜橋南工業園等,強化臨港產業建設。桃江十三渚文旅核心建設西部桃江十三渚文旅核心,以桃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桃渚古城為重點,聯動杜橋鎮、上盤鎮,打造鄉村旅游亮點,助推全域旅游發展。白沙灣休閑旅游度假區打造東部白沙灣休閑旅游度假區,以濱海休閑度假為主題,打造白沙灣濱海公園。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桃江十三渚白沙灣濱海公園中部集聚發展鄉鎮特色農業,以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為主導,形成水稻、西蘭花、柑橘、桃渚小海鮮等特色農產品。-25-7.3 統籌產業空間布局一帶集聚兩核引領三區共榮臨港產業帶桃江十三渚文旅核心區白沙灣休閑旅游度假區山水戶外區鄉村旅游區沿海工業區構建18、“一帶兩核、三區多節點”產業格局-26-臺州灣新材料產業園(紅腳巖片區)白沙灣休閑旅游度假區桃江十三渚文旅核心區北洋汽車及高端裝備產業園醫化產業園(南洋片區)杜橋鎮區產業區杜橋南工業園東部機械產業園杜橋眼鏡小微企業創業園汾東工業區道口工業區鎮南工業區汾西工業區鄉 村 旅 游 區沿 海 工 業 區白沿山旅游景點鳳凰山旅游景點臨海國家地質公園桃渚古城龍濱海灣景區白沙灣公園眼鏡綜合商貿區健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塑造多元文化傳承發展格局重視城鄉特色風貌管控歷史文化:傳承歷史文脈,煥發文化魅力08-27-物質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古木名樹傳統村落明確19、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及范圍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原則以人為本活態傳承整體保護真實傳承分級保護搶救瀕危保護優先協調發展桃渚鎮桃渚古城下舊城遺址盧氏節孝牌坊金滿故居上塘烽火臺城里村芙蓉村8.1 健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28-一核四區三心抗倭文化核心多點抗倭文化發展區山水文化發展區濱海文化發展區翼龍化石文化發展區翼龍化石文化中心白沙灣文化中心白巖山-鳳凰山文化中心下舊城遺址芙蓉村城里村大汾村保護傳承利用格局:一核三心,四區多點芙蓉村桃渚城抗倭文化發展區岙底陳村城里村大汾村杜橋鎮山水文化發展區抗倭文化核心白沙灣文化中心白巖山-鳳凰山文化中心盧氏節孝牌坊溪口、涌泉窯址群溪口水庫上塘烽火臺白沙灣濱海文化20、發展區上盤鎮翼龍化石文化發展區上盤翼龍化石遺址老人家山烽火臺下舊城遺址8.2 塑造多元文化傳承發展格局-29-翼龍化石文化中心加強全域山水格局與特色地區風貌引導強化城鎮地區風貌指引加強全域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整體保護與塑造,深化“千萬工程”,推進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建設現代化美麗城鎮。重點加強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風貌指引與海岸管控保護。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杜橋鎮上盤鎮桃渚鎮綜合型城鎮風貌區綜合型城鎮風貌區旅游服務型城鎮休閑宜居型城鎮8.3 重視城鄉特色風貌管控-30-支撐體系:完善配套,提升基礎支撐能力09綜合交通規劃:融入外聯內優的區域交通體系強化城鄉一體的交通體系構建便捷的慢行交通與旅游交通體系21、公服服務設施: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宜業宜居宜游品質鄉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安全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安全防災體系:堅韌穩固的城鄉安全體系-31-G351國道桃渚互通頭門港樞紐頭門港南樞紐杜橋互通頭門港站杜橋站9.1 融入外聯內優的區域交通體系9.2 強化城鄉一體的交通體系9.3 構建便捷的慢行交通與旅游交通體系金臺鐵路、市域S1鐵路等?!拌F路”一橫、一縱“高速公路”甬莞高速、臺金高速,形成對外快速聯系通道。高速公路國道公路鐵路樞紐互通圖 例一橫、一縱“國省道”G351國道、G228國道,片區內主要聯系通道?!爸匾贰迸_州1號公路-32-構建城鄉22、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推動公共服務設施的均等化。9.5 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宜居生活圈示意圖以文惠民學有優教病有良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供給推動各級醫療資源增量提升完善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全民康體老有所依推進養老服務區域全覆蓋完善體育健身設施體系弱有所扶完善殘疾人服務設施體系建設“十五分鐘”宜居生活圈十五分鐘生活圈9.4 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33-9.6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宜業宜居宜游品質城鄉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加強城鄉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建設,完善便民服務設施、商業服務網點、社會福利設施等布局,形成范圍全覆蓋、設施人性化的公共服務網絡-34-923、.7 綠色安全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落實上位規劃要求,結合片區現狀基礎,補齊基本短板,提升市政設施運行效能和抗風險能力,構建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給水工程排水工程供電工程信息工程環衛工程以牛頭山水庫、溪口水庫為供水水源,形成城鄉一體化供水。完善給水管網布局,全面提升輸水、配水環節的安全保障水平。污水納入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終端處理,實施雨污分流排水體制。結合地形地勢合理布置管道,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推進電網互聯互通建設,新增、擴建變電站,提高電源供給保障力。遠期線路均采用埋地敷設形式,保障線路安全美觀。新增信號基站,提升城鄉數字化生活和治理水平。完善電信網絡線路布局,各24、類通信線路采用管道入地敷設。完善“固廢分類、高效循環”的環衛收運系統,新建、擴建垃圾中轉站。結合村莊發展,新增生活垃圾收集點、公共廁所等設施。-35-1234加強城鄉防災減災,提高韌性城鄉建設水平健全監測預警體系,提高城鄉公共安全水平建設綜合應急體系,提高城鄉應急救災水平構建智慧服務體系,提高城鄉智能運行能力9.8 堅韌穩固的城鄉安全體系加強城鄉防災減災,提高韌性城鄉建設水平健全監測預警體系,提高城鄉公共安全水平建設綜合應急體系,提高城鄉應急救災水平構建智慧服務體系,提高城鄉智能運行能力健全堅韌穩固的城鄉安全體系,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城鄉智慧管理水平,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全、更放心。防洪25、排澇消防防護人防建設抗震避災?;饭芸?36-分區塊規劃指引10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杜橋區塊上盤區塊桃渚區塊-37-臺州灣新材料產業園(紅腳巖片區)雀兒岙島化工生產儲運基地頭門島能源資源儲運基地田岙島國際冷鏈進口基地鐵路物流園陸港綜合保稅區保稅港頭門港海港臺 州 灣北洋汽車及高端裝備產業園臨港新城醫化產業園(南洋片區)10.1 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結構構建“一城三園引領,三港三島聯動”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發展定位臺州市臺州市域的產業發展主引擎域的產業發展主引擎三港聯動的對外開放示范區三港聯動的對外開放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副中心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副中心-38-10.2 杜橋區塊發展定位發26、展規模規劃結構至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20萬人左右(含臺州灣經濟技術經開區)構建“一核、雙軸、五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中國時尚眼鏡之都中國時尚眼鏡之都打造臨海市域副中心、宜居宜業活力新城-39-10.3 上盤區塊發展定位西西蘭花農業蘭花農業產業強產業強鎮鎮山山海融合文海融合文旅特色旅特色鎮鎮現代現代宜居美宜居美麗示范鎮麗示范鎮北部生態山林區西藍花特色農業發展區港-鎮聯動發展軸西藍花農業產業核心上盤鎮鎮區服務主核心西片-老鎮區東片-鎮區拓展G351農文旅產業 發展帶-40-以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為引領,鞏固西蘭花特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與產業鏈延伸發展規模至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12萬人左右(含臺州27、灣經濟技術經開區)規劃結構構建“一軸兩帶,兩片兩區,兩核多點”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依托臨海大火山、翼龍化石等自然資源,革命教育基地等人文資源,白沙灣、東磯列島、漁事體驗等海洋資源,初步形成山海文旅特色節點以美麗城鎮建設為抓手,聚焦配套設施公建共享,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營造美好生活場景10.4 桃渚區塊發展定位發展規模規劃結構至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6.0萬人左右(含臺州灣經濟技術經開區)南部山水生態片西部人文山水片東部濱海生態片鎮區生活片洞港工業片沿海高速城鎮發展軸城鎮服務核心桃渚古城次核心構建“雙核引領,兩軸串聯,三廊五片”的山海城融合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山海名鎮,產業新城山海名鎮,產業新城打造臨海旅游目的地、東部創新發展區-41-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11-42-強化規劃傳導實行用途管制制定近期建設計劃加強規劃實施監督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完善規劃政策保障11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43-臨海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