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建公路及城市橋梁工程施工測量技術交底記錄表.xls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43510
2024-09-06
5頁
50.50KB
1、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 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交底內容:一、適用范圍 適用于新建、改建公路及城市橋梁工程施工測量。二、施工準備 21 技術準備 1審核設計圖紙,勘查施工現場。2.編制施工測量方案,履行審批手續,并對相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22 儀器設備 1主要測量儀器:全站儀(測角精度不低于6、測距精度不低于5mm+5ppmD)。2經緯儀(不低于J)、水準儀(不低于S)。23 輔助工具和材料 1工具及材料:對講機、棱鏡組、對中桿、水準尺、塔尺、鋼卷尺、盒尺、大錘、斧頭、木鋸、墨 斗、木樁、紅漆、墨汁、鐵釘、小線等。2全站儀2、經緯儀、水準儀、鋼卷尺等必須經有資質的計量檢測部門檢定合格。24 作業條件 1工程定位依據的平面控制點不得少于3個,水準點不得少于2個,資料齊全、有效。2具備施工設計圖紙及與測量相關的設計文件。3測量人員必須具有測量職業資格證書,持證上崗。三、施工工藝 31 工藝流程測量樁位交接樁位復測建立橋區控制網橋梁墩、臺定位基礎施工測量墩、臺施工測量上部結構施工測量竣工測量 32 操作工藝 1測量樁位交接 (1)交接樁工作一般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或勘測單位向施工單位交樁,施工單位應由測量負責人接樁。(2)交接樁應在現場進行,并附有樁位平面布置圖、坐標和高程成果表等交樁資料,交接樁后辦理交 接手續。(33、)接樁時應檢查樁位是否完好,交接樁數量能否滿足定位測量需要,如果橋梁與在施道路連接時,應 在連接處向橋區外多交至少一個坐標點,以便于和道路進行聯測,并根據現場通視情況,向相關單 位提出補樁加密的要求。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 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提出補樁加密的要求。(4)接樁時應在現場進行樁位標注,并做好標記。(5)接樁后應及時進行樁位保護,必要時可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井、釘設防護欄桿等措施。2樁位復測 (1)接樁后依據設計圖紙和交樁資料進行內業校核,檢查成果表中的各項計算是否合格。(2)控制樁的坐標復測應采用附合導線測量4、方法,高程復測應采用附合水準測量方法。復測精度不應 低于原控制樁的測量精度等級。(3)復測后發現問題應及時與交樁單位聯系解決,并向監理或建設單位提交復測報告,復測成果得到 確認后方可使用。3建立橋區控制網 (1)平面控制測量 1)平面控制網應根據地形、地貌和橋梁形狀布設,小型橋梁可在原有導線網的基礎上做適當加密形 成橋區加密平面控制網,但應盡量形成直伸導線,以保障測量精度。特大橋、跨河橋跨高速公路橋 的平面控制網,可根據橋形和地形及施工要求布設成三角網或導線網。2)符合國家技術標準規定的三角點、二級以上的導線點及相應精度的GPS點,均可作為橋梁工程的首 級控制。3)平面控制網通常采用導線測量、5、GPS測量和三角測量等方法測設。水平角測量采用方向觀測法,距 離測量宜采用電磁波測距,并應選用與控制網精度要求相應的等級。4)點位應設置穩定,控制點間通視良好,便于施測和長期保留。5)橋區平面控制網測設后應與道路平面控制網進行聯測,并繪制點位布置圖,標注必要的點位數據。(2)高程控制測量 1)首級高程控制網應布設成環形或附合水準路線,并與道路高程控制網聯測。2)2000m以上的特大橋一般為三等水準測量,1000m2000m的特大橋為四等,1000m以下的橋梁為五等 3)在多丘或山地不便于進行水準測量時,可采用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其精度應滿足相應等級 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4)高程控制點應布設6、在土質堅實、便于施測的地方,并定期復測。4橋梁墩、臺定位 (1)橋梁墩、臺平面定位控制應依據橋區平面控制網,在墩、臺的軸線上布設控制點或引樁。也可直 接用橋區控制點作為墩、臺定位的控制點。(2)橋梁墩、臺高程控制點一般直接采用橋區高程控制網上的控制點。(3)橋梁墩、臺定位一般采用極坐標等方法,定位后應對墩、臺實際位置與設計的相關數據進行校核.(4)墩、臺定位控制點測設后應繪制平面控制樁定位圖,標注點號及與墩、臺各部位的數據關系。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 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5基礎施工測量 (1)明挖基礎的施工放樣應根據墩7、臺平面控制點,按設計圖紙先測放出墩、臺位置控制線,再進行 細部放樣。(2)明挖基礎的高程控制采用水準測量,必要時利用懸吊鋼尺,將高程引測至基槽內,并在距槽底1m 處穩定的坑壁兩側布設臨時水準點。(3)樁基放樣應根據墩、臺控制點,用軸線交會法或極坐標法進行定位。施工前應對各樁基分別定出 十字控制樁,以便于施工過程中進行檢查。(4)沉井下沉過程中的平面位置應用極坐標法或角度交會法進行檢測。采用角度交會法測量時交會角 應盡量接近60,同時,必須用三個控制點進行交會。(5)樁基施工過程中的高程控制可采用十字高程樁控制。(6)在水準測量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沉井下沉前的高程測放和在下沉過程中的監控一般采8、用電磁波 三角高程測量。6墩、臺施工測量 (1)墩、臺施工放樣采用借線法投測軸線控制線,也可用極坐標方法或角度交會法進行施工放樣。(2)墩、臺高程控制測量采用附合水準測量方法,高差較大時用鋼尺懸吊法配合觀測。(3)墩、臺垂直度可采用經緯儀、鉛直儀或垂線法進行控制。7上部結構施工測量 (1)墊石的施工放樣一般先根據軸線控制點測設梁臺中線和墩柱中心點,檢查同一梁臺的墩柱間距以 及與相鄰梁臺的跨距,符合設計要求后再根據梁臺中線和墩柱中心點進行墊石放樣。(2)上部結構施工前應根據墩(臺)的墊石(支座)中心檢查跨度和全長,并復測支座頂面的高程和平整度 (3)橋梁護欄安裝前應根據橋梁中線進行放樣,分別彈上9、護欄邊線或控制線。沿護欄邊線測設高程點,直線段點間距10m測設一點,曲線段點間距2m5m。根據測設的高程點控制護欄頂面的安裝標高。(4)橋面鋪裝前應復測橋梁中線的高程,并在護欄內側的立面上測設橋面標高控制線。8竣工測量 (1)竣工測量應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測繪單位進行。(2)竣工測量完成后,由承接竣工測量的單位編制竣工測量成果報告書,由建設單位留存并報送 規劃部門。四、質量標準 41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42 GPS測量控制網的設置精度和作業方法應符合公路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的規定,其主 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7-6的規定。43 平面控制網三角測量等級的確定應符合表7-710、的規定。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 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表表7-67-6 GPSGPS控控制制網網的的主主要要技技術術指指標標級別每對相鄰點平均距離(mm)固定誤差a(mm)比例誤差b(mm/km)最弱相鄰點點位中誤差m(mm)一級4.05110二級2.05210三級1.05210 表表7-77-7 平平面面控控制制網網測測量量等等級級等級橋位控制測量四等三角1000m2000m的特大橋一級小三角500m1000m的特大橋二級小三角500m的大、中橋 44 三角測量的技術要求。45 電磁波測距的主要技術要求。46 水準測量11、的主要技術要求。47 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技術要求。48 各項施工測量定位后應進行驗線,其限差應符合表7-12的規定。表表7-127-12 施施工工測測量量定定位位限限差差施工部位平面位置允許偏差(mm)高程允許偏差(mm)墩、臺定位53樁基定位1510沉井定位1510支座定位53 五、成品保護 51 橋區控制網的樁位和橋梁軸線控制樁種類應根據工期長短確定。合同工期在2年以內的用木樁、樁釘小釘作標志;合同工期在2年以上的用混凝土樁、樁頂用鋼筋斷面劃十字線作標志,樁底的埋深 應在當地凍土層以下。52 各種控制樁一律用水泥加固和砌磚圍護;在樁位旁釘沒標志牌、標注橋名和點號,特殊樁位應釘 設三角12、架或搭設圍護欄進行保護。53 橋區控制網應每年復測一次,雨水多的地區應增加復測次數。54 做好樁位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使施工人員和當地群眾高度重視,做到不碰撞樁位、不在樁位上 堆壓物品、不遮擋樁位之間視線。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55 施工中測放好的臨時點位應及時交付施工人員保管使用,需要進行復測或報驗時應有專人在現場 負責保管。56 測量資料應及時整理,原始測量數據應保留原件,需要使用時可采用復印件。六、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 測量作業前要嚴格審核起始依據的正確性,測量中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工作步步有13、校核的工作方 法,以保證測量成果的正確可靠。62 水準測量前要對儀器嚴格檢校,觀測中注意消除視差,盡量使前后視線等長和選擇奇偶測站的操 作方法,必要時采用上午往測、下午返測的方法進行觀測,以避免閉合差超限。6.3 極坐標定位所選擇的測角儀器與測距設備要匹配,如缺少高精度測距設備時可采用角度交會法進 行定位,以提高定位精度。64 角度交會法定位時應盡量使交會角接近60。除了布設控制網時考慮這一因素外,交會時也不能 將儀器始終固定在某控制點上,而應根據交會點的位置選擇合適的控制點。必要時也可在控制網上增 設插點,以保證定位精度。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7.1 測量儀器使用過程中禁止離人,嚴防碰撞,不得將儀器架設在不穩固的基礎上及易坍塌的溝槽 邊,架設儀器的場地應清除雜物。在堤岸上作業時應注意保持安全的距離。7.2 盡量避免在交通繁雜的路口或通道架設儀器,遇有特殊情況時應設專人負責安全監護和疏導交通。7.3 立體交叉作業時,應避免高空墜落物體,在高空作業時應系好安全帶,上下施工作業面應走安全 通道,不得翻越公路護欄或攀爬腳手架。7.4 夜間作業時,測量人員應穿著帶有熒光反射標志的作業服。7.5 在泄洪河道中作業時,應注意天氣變化和上游泄洪的信息。會簽欄參加單位(部門、班組)參會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