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火工品頂板及氨泄露事故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預案培訓34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43594
2024-09-06
34頁
342.29KB
1、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培訓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年6月危危險險辨辨識識風風險險評評價價危危險險研研究究預預防防控控制制預預警警預預測測災災害害保保險險內內外外報報告告應應急急救救援援調調查查處處理理統統計計分分析析1 編制概述1.1 事故管理準備準備響應響應恢復恢復預防預防預防預防工作內容工作內容為預防、為預防、控制和控制和消除事消除事故對人故對人類生命類生命財產長財產長期危害期危害所采取所采取的行動的行動風險辨識、評價與控制風險辨識、評價與控制安全規劃安全規劃安全研究安全研究安全法規、標準制定安全法規、標準2、制定危險源監測監控危險源監測監控事故災害保險事故災害保險稅收激勵和強制性措施稅收激勵和強制性措施準備準備工作內容工作內容事故發生事故發生之前之前采取采取的各種行的各種行動,目的動,目的是提高事是提高事故發生時故發生時的應急行的應急行動能力。動能力。制定應急救援方針與原則制定應急救援方針與原則應急救援工作機制應急救援工作機制編制應急救援預案編制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物資、裝備籌應急救援物資、裝備籌備備應急救援培訓、演習應急救援培訓、演習簽定應急互助協議簽定應急互助協議應急救援信息庫等應急救援信息庫等恢復恢復工作內容工作內容事故后,事故后,使生產、使生產、生活恢生活恢復到正復到正常狀態常狀態或得到或3、得到進一步進一步的改善。的改善。損失評估損失評估理賠理賠清理廢墟清理廢墟災后重建災后重建應急預案復查應急預案復查事故調查事故調查響應響應工作內容工作內容事故即將發事故即將發生前、發生生前、發生期間和發生期間和發生后立即采取后立即采取的行動的行動。目。目的是保護人的是保護人員的生命、員的生命、減少財產損減少財產損失、控制和失、控制和消除事故。消除事故。啟動相應的應急系統和啟動相應的應急系統和組織組織報告報告有關政府機構有關政府機構實施現場指揮和救援實施現場指揮和救援控制事故擴大并消除控制事故擴大并消除人員疏散和避難人員疏散和避難環境保護和監測環境保護和監測現場搜尋和營救等現場搜尋和營救等1 概述4、1.2 應急救援管理Emergency rescue management1 概述1.3應急預案(emergency plan)為有效預防和控制可能發生的事故,最大程度減少事故及其造成損害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1.4 應急預案編制程序工作組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為組長資料收集法規標準預案風險評估危險源事故類型預防措施能力評估隊伍裝備物資預案編制系統可操作銜接預案評審內部外部1 概述綜合預案頂板事故頂板事故礦井火災礦井火災礦井水災礦井水災局部通風機局部通風機無計劃停風機電運輸機電運輸觸電機械傷害大面積停電大面積停電高處墜落高空墜落爆炸物品爆炸物品汛期汛期防洪防汛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群體性事件群體性事件5、交通運輸交通運輸地質災害地質災害氨泄漏投資 應急預1.5 應急預案體系14sections15sections1概述1.6 編制依據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安監總廳應急2009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2009.05.01)獎勵與處罰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規定,變“獎勵與處罰”為“法律責任”,2013年11月19日征求意見,應指信息函20147號 6月9號返回意見。1.上級 相關預案和制度;2.相關規范、標準、規程。1 12 23 34 45 56 6其他,如新6、安全法2 綜合預案2.1 核心要素適用范圍1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2組織機構及職責3預警與信息報告4應急響應5信息公開6保障措施7后期處置8培訓與演練2.2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2 綜合預案 瓦斯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煤塵爆炸、煤層自然發火、礦井突水、沖擊地壓、立井墜灌或斜井跑車等是煤礦主要災害因素。根據存在的危險源及生產經營特點,分析可能存在的井下突發事故類型有:瓦斯爆炸、煤與瓦斯突出、頂板、礦井火災、水災、機電運輸、礦井大面積停電、爆炸物品、礦井地質災害、氨泄漏、高處墜落、食物中毒、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具體辨識及分析詳見風險預控管理、專項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2.2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火災7、2 綜合預案單元辨 識危險等級地面火災炸藥庫、油脂庫、坑木場、瓦斯泵房火源管理不善,地面電氣短路,燒焊,吸煙,帶明火,避雷設施不完好可靠而發生的雷擊,油脂管理不善致使油料泄漏、瓦斯氣體泄漏外因火災各種明火引起井下瓦斯、煤塵燃燒,或引燃油料,木料,橡膠等易燃物,可燃物油料運輸、保管、使用過程中遺漏暴露機械摩擦,電氣保護失效產生電氣火花泄露爆破作業、炮泥充填不符規定內因火災煤自燃發火,預測、預報不準確,未及時發現發火征兆開拓巷道布置、開采、回采方式方法不當火區管理不善致火勢蔓延擴展防滅火設施消防材料不足,防滅火系統隱患安全培訓對火災危險認識不足,防范火災能力不強2 綜合預案2.2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8、分析:頂板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自然地質因素斷層、地質構造帶、應力集中區沒按措施要求采取針對性,可操作的加強支護的方式控制頂板工程質量支護密度達不到要求,支護不能有效控制頂板采 煤柱排距超寬,落煤后不及時進行臨時支護,空頂距超寬,初次放頂及周期來壓期間。特殊支護使用不好,支護強度不夠,初撐力不夠掘 進工作面炮后不使用或臨時支護使用不好,空頂區超過規定,支護變形,棚架失穩,錨桿支護失效,未及時采取措施加固整改巷道布置設計不合理,巷道布置在地質危險區域2 綜合預案2.2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機電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電氣設備過負荷運轉致使設備發熱燒毀或引起火災,電氣設備失去防爆性能,絕緣等級過低9、或絕緣老化供電系統系統突然停電、雙回路供電保障不力安全保護短路、接地、漏電保護裝置失靈,局部通風機“三專兩閉鎖”失效施工作業違章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停送電管理停風區域、瓦斯積聚區不按規定停送電斷繩、斷鉤撞壞沿途及井底設備和人員傷亡。違章操作造成跑車事故,撞壞沿途及井底設備和人員傷亡。檢修不力制動閘及保險閘失靈,導則跑車事故,撞壞沿途及井底設備和人員傷亡。行人三違被運行中的提升容器撞到,造成人員傷亡安全培訓培訓不力,致員工對電氣安全認識不足,防范電氣管理的能力不高,井下敲擊、拆卸礦燈2 綜合預案2.2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火工品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地面炸藥庫人員攜帶煙火、手機入庫井下爆破器10、材發放點領用人員攜帶不規范燈具入庫,領退藥制度不嚴致藥管外流遺失爆破材料運、裝裝卸點人員密度較大,采用斜巷絞車運輸或汽車運輸,碰撞、摩擦、打擊,人力運輸時管藥混裝混運,裝運箱體未上鎖使用爆破設計欠合理,撤人警戒站崗不到位;“三人連鎖放炮”制度執行不嚴,炮眼封堵質量、放炮母線明接頭,拒爆處理不規范,拒爆殘管清理不完全其它接觸爆破材料工作人員穿化纖衣物,爆破材料防丟失、防盜管理疏漏2 綜合預案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空氣壓縮機超溫、斷水、斷油、漏風氧、乙炔瓶、瓦斯罐爆炸,氣體泄漏2.2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壓力容器、液氨泄露單 元辨 識危險性等級液氨泄漏液氨運輸、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導致人員中毒、11、火災甚至爆炸,儲氨壓力容器發生爆炸2 綜合預案2.3組織機構及職責物資供應和資金保障組物資供應和資金保障組事故訊號(災區)事故訊號(災區)應應急急指指揮揮中中心心或或現現場指揮部場指揮部 應急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中心 總指揮(副總指揮)總指揮(副總指揮)醫療救護組醫療救護組安全檢查組安全檢查組善后處理組善后處理組信息發布組信息發布組后勤保障組后勤保障組現場搶險救災指揮組現場搶險救災指揮組技術保障組技術保障組警戒保障組警戒保障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組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組 專家組專家組2 綜合預案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職責:1.負責 應急體系建設,建立應急管理機12、構,制定本單位應急預案,開展應急預案的預防預警、應急演練、評估分析、應急保障和宣傳培訓工作。2.負責及時向 有關領導及應急指揮中心報告突發事件及處置過程中的有關信息。3.負責決定啟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和相應的應急終止。4.負責組織制定和實施應急方案,配合 參與現場處置工作。5.根據 應急指揮中心命令,參與現場應急處置方案及應急處置。6.做好日常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做到常備不懈,保障有力。7.貫徹落實 應急管理委員會各項決定及上級 有關應急工作的文件、指示精神。處置范圍:負責處置較大涉險事故、煤礦二級非傷亡及以下事故,參與 處置其他一般突發事故(級事故以 及 協調處置為主),參與上13、級 處置級(特別重大)、級(重大)、級(較大)各類突發事件。2 綜合預案應急救援辦公室應急救援辦公室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設在 總值班室,聯系電話:0356-6940228;應急救援指揮辦公室設在安全管理部,聯系電話:0356-6940251,18835618516。應急救援辦公室職責:1.根據指揮部安排,編制、發布現場搶險救災方案;2.制定并發布搶險救災各項制度;3.落實調度指揮部碰頭會、調度會議安排的工作;4.傳達指揮部下達的各項命令,通知搶險救災人員趕赴現場;5.事故搶救過程中,協調各專業組、各成員單位的搶先救援工作;6.調度現場搶險工作進展情況;7.根據搶險工作不同階段及時調整調度內容和各類14、調度記錄表格;8.及時填繪搶險救災工作形象進度圖表;9.安排搶險救災具體工作,并保證責任落實;10.及時統計匯總各項工作進展情況;11.統計匯總人員考勤、設備材料投入、災情分析等資料;12.及時向指揮部匯報各項工作進展情況;13.按照“快、準、靠、靈”的要求,實行精細化快捷調度;14.合理利用現代化辦公手段提高效率,并建立調度工作電子檔案;15.落實上級有關指示和批示,對內通報事故搶救進展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16.組織分析任務未落實的原因;17.及時安排落實各搶險地點的通訊暢通工作;18.及時完成指揮部安排的其他工作;19.通知有關人員參加搶險救災會議并做好會議紀要;20.經總指揮批準后對外15、上報搶險救災進展情況。2 綜合預案應急指揮中心下設應急救援工作小組:現場搶險救災指揮組、技術組、物資供應和資金保障組、警戒保衛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安全監察組、善后處理組等工作小組,負責協助應急救援各項事宜。若 對 現場指揮進行整合,統一指揮搶險救援工作,并成立現場指揮組、信息保障組、綜合協調組、善后處理組、事故調查組等工作小組,相關小組人員納入其中積極配合。各工作組及相關人員具體職責詳見 應急救援預案。相關人員聯系方式見預案附件。2 綜合預案2.4 預警及信息報告、承包單位要建立應對突發事件的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處置、恢復重建及調查評估等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應急預警信息流16、程見下圖。應急管理辦公室預警信息源事發現場媒體政府專家預測公眾 應急救援辦公室 總指揮(副總指揮)2 綜合預案2.4.1 預測預警系統1.應根據政府有關部門及上級 發布的治安、消防、氣象、地震、環保、供電、衛生、防汛、水利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施工現場提供的信息,做好信息聯絡工作。2.要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周邊企業及單位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建立危險源監測監控和報警系統,開展危險源安全評估,全面掌握危險源的危險、有害因素、可能發生事故的種類、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制定防范事故的應對措施;應按照有關規定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3.依托上級,建立上級、施工單位三級預警系統。4.對現場或其他預警信息進行分析、17、評估、提出意見,報 應急管理委員會。2 綜合預案2.4.2 預警級別事故等級按照傷亡人數和損失程度分、級。1.級事故:重特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包括100人)中毒或直接經濟損失1億以上(包括1億)的事故。2.級事故: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下(不包括30人)10人以上(包括10人),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100人(包括50人,不包括100人)中毒或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萬1億(包括5000萬,不包括1億)的事故。3.級事故:較大事故,310人(包括3人,不包括10人)死亡或危及到310人生命安全或3050人(包括30人,不包括50人18、)中毒,或直接經濟損失在10005000萬元(包括1000萬元,不包括5000萬元)的事故。4.級事故:一般事故,3人以下(不包括3人)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以下(不包括1000萬元)的事故。結合可能發生的事件的特點、范圍、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及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等不同程度確定預警分級。級:藍色表示一般事件或事故;指標跡象:預計級突發事件會隨時發生,事態可能會擴大;表明可能發生級突發事件。級:黃色表示較重事件或事故;指標跡象:預計級突發事件會隨時發生,事態正在逐步擴大;表明有發生級突發事件的可能性增大。級:橙色表示嚴重事件或事故;指標跡象:預計級突發事件會隨時發生,19、事態正在逐步擴大;表明有發生級突發事件的可能性。級:紅色表示特別嚴重事件或事故。指標跡象:預計級突發事件會隨時發生,事態正在不斷蔓延;表明級突發事件威脅逼近。2 綜合預案2.4.3 預警發布及處置 對預警信息進行分析和評估后提出意見,由 應急管理指揮中心發布上報 應急管理辦公室,應急管理辦公室在對預警信息進行分析和評估的基礎上,確定是否上報上級 和地方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正式發布預警后,按照以下程序處置:1.發生較大涉險事故、煤礦二級非傷亡及以下事故,由 自行處置,進入預警狀態,將處置情況報告 應急管理辦公室。2.四級預警,由 負責處置。進入預警狀態,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審查預警告知范圍、預警級20、別調整及預警解除等事項,并將處置情況報告煤炭 應急管理辦公室。3.三級預警,煤炭 進入預警狀態,煤炭 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審查預警告知范圍、預警級別調整及預警解除等事項,并將處置情況報告集團 應急管理辦公室。4.一級、二級預警,集團 進入預警狀態,集團 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審查預警告知范圍、預警級別調整及預警解除等事項。集團 應急管理辦公室將處置情況向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安監總局報告。2 綜合預案2.5 事故信息報告及處理事故信息報告程序圖如下:事故信息報告程序圖如下:事故事件發生現場報告施工方調度室、總值班室,值班人員第一時間做出險情判斷,行使應急指揮權報告 值班領導報告總指揮(副總指揮)應急管理21、辦公室(應急指揮中心)各部門煤炭 應急管理辦公室省、市級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及行政部門 總經理、副總經理縣級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立即報告立即報告立即通知立即報告1小時內報告立即報告及以上1小時內報告2 綜合預案2.5.1 事故信息報告程序礦井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按以下程序進行報告。1.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或現場人員應當根據應急預案的方法及步驟,用最快的方式報告事故發生情況,撥打事故單位調度電話,同時報告 應急救援指揮中心24小時值班電話(電話:0356-6940228)報警,值班人員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向 值班領導匯報,并做好詳細記錄;由應急救援總指揮依據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確定22、啟動應急救援響應級別。2.IV級事故發生后,應急指揮部在30分鐘內報告 應急管理辦公室,同時報告沁水縣煤監局應急管理辦公室;應急管理辦公室接到煤礦生產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報告總經理、分管安全副總經理,進一步了解事故情況,掌握準確信息,根據情況在1個小時內報告煤炭 應急管理辦公室、市煤監局應急管理辦公室3.III級及較大涉險事故、II級、I級事故發生后,應急指揮部在30分鐘內報告 應急管理辦公室,同時報告沁水縣煤監局應急管理辦公室;應急管理辦公室接到煤礦生產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報告總經理、副總經理,在1個小時內報告煤炭 應急管理辦公室、市煤監局應急管理辦公室、山西省煤監局應急管理辦公室2 綜合預案緊急情23、況下,現場有關人員或單位可越級上報。如果發生的事故較大,預計事故單位難以控制或出現人員傷亡時,應立即召請救護隊、醫療機構進行救助。4.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須按規定及時續報,級及較大涉險事故、級生產安全事故每日至少續報一次,級、級生產安全事故每日早晚至少各續報一次。應急報告采用電話和書面兩種方式,按照先電話報告后書面報告的原則及時報告,書面報告按照突發事件報告單的格式在電話報告后24小時內報出。2.5.2 事故信息報告內容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1.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現場情況;2.事故類型;3.傷亡情況(包括下落不明人數)及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評估;4.事態性質,事故涉及的危險24、材料性質、數量;5.事故發展趨勢,可能影響的范圍,現場人員和附近人員分布;6.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斷;7.前期處置情況,采取的應急搶救措施;8.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救援搶險的事宜;9.事故的報告時間、報告單位、報告人及電話聯絡方式。2 綜合預案2.5.3 先期處置事故發生后,必須在第一時間內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進行先期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危害和影響程度,同時根據地方政府應急指揮部門的指令做好先期處置工作,控制事態的發展。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第一時間有權下達停產撤人命令2 綜合預案一旦發生先期處置仍不能控制的緊急情況,按照分級響應、分級處置的原則擴大應急響應等級和范圍。應急響應程25、序及應急指令下達程序見下圖。2.6 應急響應 對生產安全事故按照3級分級響應、分級處置。1.級生產安全事故以 及 協調處置為主,啟動三級應急響應;2.級生產安全事故及較大涉險事故以 煤炭 協調處置為主,啟動二級應急響應;3.級、級生產安全事故以 集團協調處置為主,啟動一級應急響應。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啟動(15分鐘內)本單位應急預案,30分鐘之內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對突發事件的分析判斷,迅速制定應急方案,明確分工。同時,應根據應急工作需要成立綜合協調、搶險救援、警戒保衛、醫療救護、后勤保障、善后處理等應急工作組。根據應急預案及制定方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若 根據事故性質、嚴重程度、發展趨勢26、判斷,決定啟動其應急預案,人員到達現場后,對 現場指揮部進行整合,統一指揮搶險救援工作。若地方政府成立了現場指揮部,應積極予以配合,參加搶險救援工作。2.6.1 響應分級及程序2 綜合預案應急救援指揮部應與國家、政府有關部門、上級 保持密切聯系,并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及時請求擴大應急級別,增援應急力量。2.6.2 應急處置原則1.安全第一、以人為本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確保人身安全,尤其應保證應急隊伍自身人員的安全,搶救人員第一,搶救財物第二。2.重視預警、有備無患 加強處置過程中的預警,防止引發事故擴大,一旦發現有擴大苗頭,立即發出預警信號并采取應變措施。3.第一響應、快速處置 在應急響應的準27、備和初級響應階段,實行快速有效反應,將事故控制在最初階段。4.統一指揮、協調一致 任何單位必須服從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步調一致,令行禁止。2 綜合預案2.6.2 應急處置原則5.屬地為主,資源共享 在事故救援過程中,應以 應急救援機構為主救援,其它單位應急救援機構作為輔助,所有應急資源共享共用。要與地方政府應急機構、地方有關單位、地方應急專業隊伍、物資供應單位等建立溝通和互助機制,簽訂應急救援協議,通過政府協調應急救援力量、應急救援信息咨詢、專家信息,充分發揮外部應急資源的作用。具體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參考專項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2.7 信息公開信息發布按照事故分級由 新聞中心及上級 對外進行信28、息發布。2綜合預案救援行動當地政府及行業有關部門 應急機構災情判斷,響應分級啟動 應急預案上級 應急指揮中心現場應急指揮部應急恢復應急結束 應急指揮中心啟動 應急預案啟動政府應急預案擴大應急申請增援善后處理現場清理解除警戒事故調查人員救助工程搶險警戒與疏散醫療救護物資保障對外聯絡現場監測專家支持事態是否控制發生突發事故 值班室施工單位啟動施工方應急預案 總指揮啟動上級 應急預案是否總結評審預案修訂 人員到位信息網絡開通應急資源調配現場指揮到位事事故故應急急響響應程程序序圖2綜合預案應急指令下達程序國務院應急辦、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指揮中心、國家有關應急管理機構集團 應急指揮中心煤炭 應急指揮中心 29、應急指揮中心 整合成立的現場指揮部或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協議應急救援機構社會救援機構專家組地方政府應急救援中心 各職能部門里必礦井突發事故現場2綜合預案2.7 應急結束當遇險(失蹤)人員全部得救(發現),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經救護隊及相關專業人員對災區現場進行監測核實,證明災區空氣、溫度等恢復正常,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可能導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指揮部確認,經相應的應急響應機構批準后,由現場指揮部宣布應急終止。由國家或地方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處置的突發事件,按國家或地方應急指揮機構的指令執行應急終止。2綜合預案2.8 應急保障1通信與信息保障通信與信息保障2應急急隊伍保障伍保障3應急物急30、物資裝裝備保障保障4經費保障保障5技技術保障保障6治安保障治安保障7后勤保障后勤保障8交通運交通運輸保障保障2綜合預案2.7 培訓與演練1.應急救援預案的方針與原則;2.主要危險源的辨識與分析;3.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與職責;4.應急體系;5.應急響應程序;6.其他。2.7.1 培訓內容1.進行訓練和演習要盡可能接近實際情況,由指揮部負責,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包括所有參建單位的綜合應急演練,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專項)現場處置方案演練。還可適時組織由總指揮各應急組組長或關鍵崗位人員參加的桌面演練。以檢查相關部門或相關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急能力和相互協作能力。2.應急訓練和演習的目的:測試應急預案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檢測應急設備;確保應急組織人員熟知他們的職責和任務,同時發現預案中存在的缺陷并進行修正。2.7.2 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