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擴建埋地PE排水管道施工技術交底記錄表.xls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43627
2024-09-06
8頁
74.50KB
1、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 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交底內容:一、適用范圍 適用于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埋地(PE)排水管道施工。二、施工準備 21 技術準備 1施工前做好施工圖紙的會審,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交底工作。2完成施工交接樁、復測工作,并進行護樁及加密樁點布置。3對管材檢驗試驗工作已完成。22 材料要求 1管材、管件及電熱熔帶進場應有產品合格匪和出廠質量檢驗報告。2管材質量應符合表3-44的要求。表表3-443-44 管管材材質質量量指指標標項目指標環剛度s14kN/mGB/T9647s28kN/m扁平試驗(40%)不分裂2、龜裂、破損,兩壁不脫開GB/T9647縱向尺寸收縮率(%)3GB/T6671.2落錘沖擊管內壁不破裂,兩壁不脫開GB/T14152液壓試驗不破裂,不滲漏GB/T6111連接部位密封試驗無泄漏現象GB/T6111環境應力龜裂時間(50%龜裂時)(h)240 3電熱熔帶標準見表3-45。表表3-453-45 電電熱熱熔熔帶帶標標準準牌號片長度(mm)片寬度(5)(mm)片厚度(5)(mm)150650-6902007200893-93920072501056-110320073001236-128720073501411-146620074001585-16422007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3、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4501816-187635095001984-204735096002348-241235097002684-276835098003032-312335099003431-3528450910003780-3882450912004583-4699450915004641-57774509 4管材規格及幾何尺寸允許偏差見表3-46。表表3-463-46 管管材材規規格格及及幾幾何何尺尺寸寸允允許許偏偏差差公稱直徑(mm)平均內徑極限偏差(mm)最小厚度定長(m)s28kN/ms14kN/m2005.14、14124.6.8.92505.116143005.119143155.119143505.122154005.125194505.129225005.131256005.139316305.139317006.444397106.444398006.450449006.4555010006.4625612006.4756212506.4756213507.6857015007.69575 23 機具沒備 1.機具:電熔焊機、便攜式切割鋸、平板振動夯、蛙夯、夾鉗、扣帶、水平墊木或沙袋、清潔布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5、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2檢測設備:水準儀、經緯儀、小線、直尺、卷尺等。24 作業條件 1施工交通疏導方案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地下管線和其他設施物探和坑探調查清楚,地上、地下 管線設施拆遷或加固措施已完成。2現場“三通一”平已完成,地下水位降至槽底05m以下。3施工技術方案已完成審批手續。三、施工工藝 31 工藝流程測量放線溝槽開挖柔性基礎管道鋪設與連接密閉性檢驗管道回填管道變形檢驗 32 操作工藝 1測量放線 施工測量放線參照“73 管線工程施工測量”進行。2溝槽開挖 (1)溝槽開挖、邊坡設置及溝槽支護等參照“31 管線基坑明挖土方”進行施工。(2)溝槽開挖后,應將溝底的巖石、礫石等堅硬物體鏟除至6、設訓-標高以下150mm200mm,然后鋪 上砂土整平夯實。(3)基底標高、軸線位置、基底土質應符合設計要求。管道每側工作寬度若設計無要求時,可參照 表3-47執行。表表3-473-47 管管道道每每側側工工作作寬寬度度管徑(mm)每側工作寬度(mm)無排水溝有排水溝200-500300450600-10004005501100600750 3柔性基礎 (1)管道基礎應按照設計要求鋪設。設計無規定時,對一般土質,基底町鋪設一層厚度為100mm的 粗砂基礎;對軟土地基,且槽底處在地下水位以下時,鋪筑厚度不小廠200mm的柔性基礎,分兩層鋪 設,下層用粒徑為5mm40mm的碎石,上層鋪砂,厚度不小7、于50mm。(2)管道基礎根據設計要求確定,一般分為三種形式。4管道鋪設與連接 (1)電源或交流發電機的準備見表3-49。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表表3-493-49 交交流流發發電電機機及及電電纜纜選選擇擇項目標準用途其他電源或交流發電機功率3kW(D200/400)功率功率5kW(D450/700)功率10kW(D800/1200)功率20kW(D1200以上)為電熔焊機供電交流電:AC220V/380V電纜6mm(D200/400)10mm(D450/1200)16mm(D1000以上)向電熔焊機8、輸送電流橡套電纜(2)電熱熔帶的連接 1)檢查管道和電熱熔帶是否有損傷。2)對齊管道和清除雜物。通過水平桿或砂袋將要連接的管道放置在離地面200mm300mm處(地基上挖有操作凹槽的可將管道 直接放置在地基上),并水平對齊。用布徹底將管道的外表面和電熱熔帶內壁上的雜物清除干凈(包括水汽),油類污物可用甲醇擦拭。3)用夾鉗和扣帶緊固焊接片 用電熱熔帶將已水平對齊的管道的要連接部分緊緊包住,電熱熔帶接頭應重疊100mm200mm。包的時候有連接線的一端在內圈。PE棒也應插在此端,從兩側分別插入,緊靠此端頭。D400以下插入約 50mm,D450以上插入約90mm100mm。外面用鋼扣帶套住,鋼扣帶9、不帶襯板的端頭應與電熱熔帶內圈同向并在同一位置。用夾鉗上緊,使電熱熔帶與管壁緊緊地靠在一起。鋼扣帶邊緣要與焊接片的邊緣對齊。4)連接:將焊接器的輸出線端的夾子與電熱熔帶的連接線頭相連接。5)焊接:在焊接機上設定好時間和電壓擋,根據操作規程進行焊接。焊接時間結束時,取下連接線夾 子,再夾緊一次夾鉗約1412圈。6)冷卻:焊接時間結束時風音器鳴響,電源自動斷開,開始冷卻。在接線被斷開,鋼扣帶和夾鉗夾緊 的狀態下,冷卻時間在夏天一般為20min,冬天為10min。在冷卻期間,可以進行下一個焊接。7)焊接檢查:經過一定的冷卻時間后,打開鋼扣帶,觀察焊接狀況。(3)管道與檢查井的連接:管道與檢查井的連接10、,一般采用中介層、混凝土圈梁加橡膠圈、特制管件。1)采用中介層連接時,在管件或管材與井壁相連部位的外表面預先用粗砂做成中介層,然后用水泥砂漿 灌人井壁與管道的孔隙,將孔隙填滿。中介層的做法:先用毛刷或棉紗將管壁的外表面清理干凈,然后均 勻地涂一層塑料粘接劑,緊接著在上面撒一層干燥的粗砂,固化1020min,即形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層。2)采用現澆混凝土圈梁加橡膠圈連接時,圈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20MPa。圈梁的內徑按相應 管外徑尺寸確定,圈梁應與井壁同厚,其中心位置必須與管道軸線對準。安裝時可將自膨脹橡膠密封 圈先套在管端與管子一起插入井壁。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11、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3)對于軟土地基,為防止不均勻沉降,與檢查井連接的管子宜采用05m08m的短管,后面宜 再接一根或多根不大于2m的短管。5密閉性檢驗 (1)污水管道安裝完畢經檢驗合格后,應進行管道的密閉性檢驗。可采用閉水試驗方法檢驗;(2)管道密閉性檢驗應在管底三角區回填密實后、溝槽回填前進行。(3)閉水試驗水頭應滿足下列要求 1)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作為標準試驗水頭。2)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3)當計算出的試驗水頭小于10m,但已超過上游檢查12、井井口時,試驗水頭以上游檢查井井口高度為 準,但不得小于05m。(4)試驗管段灌滿水后的浸泡時間不應小于24h。(5)管道密閉性檢驗時,外觀檢查,不得有漏水現象,管道24h的滲水量應滿足下式計算結果:Q00046d (3-5)式中:Q-每1km管道長度24h的允許滲水量(m24hkm);d-管道內徑(mm)。6管道回填 (1)管道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溝槽應立即回填至管頂以上1倍管徑高度處。(2)溝槽回填應從管道、檢查井等構筑物兩側對稱回填,確保管道及構筑物不產生位移,必要時可采 取限位措施。(3)回填時溝槽內應無積水,不得帶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機物及凍土。(4)槽底管基支承角2+20范圍內13、必須用中砂或粗砂填充密實,與管壁緊密接觸,不得用土或其 他材料填充。(5)從管底基礎頂至管頂以上0.4m范圍內的溝槽回填材料,可采用碎石屑、粒徑小于40mm的砂礫、中砂、粗砂或符合要求的原狀土,再往上可回填符合要求的原狀土或路基土。(6)溝槽應分層對稱回填、夯實,每層回填高度不應大于200一。在管頂400mm范圍內不得用夯實機 夯實,在管頂4mm700mm范圍內不得使用重型機械碾壓。7管道變形檢驗 (1)管道變形檢驗包括安裝變形檢測和施工變形檢測。管道安裝變形檢測應在管道安裝后進行。管 道施工變形檢測應在管道覆土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2)管道施工變形檢測數量,應遵守下列規定:1)每施工段最初514、0m不少于三處,每處平行測兩個斷面,在測量點管軸垂直斷面測垂直直徑。2)相同條件下,每100m測三處,取起點、中間點、終點附近,每處平行測兩個斷面,在測量點垂 直斷面測垂直直徑。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3)在地質條件、填土材料、壓實工藝或管徑等因素改變時,應重復1)的做法。(3)管道變形檢測中,管道徑向變形率Sv。應按下式計算:Sv=dv(d2e)100%Sv5 (3-6)式中:dv-管道徑向直徑變化量;e -管道縱截面形心高;d -管道處于自由狀態的內徑。33 季節性施工 1雨期施工 (1)基坑(槽15、)周圍應設置排水溝和擋水埝,對開挖馬道應封閉,防止雨水流人基坑內。(2)溝槽開挖后若不立即鋪管,應留溝底設計標高以上200mm的原土不挖,待到下管前再挖至設計標高。(3)電焊施工時,應搭設防雨設施。(4)管道施工完畢后應及時回填,防止漂管事故發生。2.冬期施工 (1)基坑開挖后及時安管、回填,否則應采取覆蓋等措施防止地基受凍。(2)在焊接前先清除管道上的冰雪霜。四、質量標準 41 管道安裝 1基本要求 (1)管材不得有裂縫、破損。(2)管道鋪設平順、穩固,管底坡度不得出現反坡。(3)有防滲漏要求的排水管須做密閉性檢驗,管道14h滲水量應滿足3.6.3.1條5款(5)計算結果:2管道安裝允許偏差16、見表3-50。表表3-503-50 管管道道安安裝裝允允許許偏偏差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mm)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點數1中線位移10兩井之間2掛中線用尺量2管內底高程D1000102水準儀測量D1000152水準儀測量倒虹吸管20每道4水準儀測進出水井上、下游管口計2點 42 檢查井 1基本要求 (1)砌筑砂漿配合比準確,灰漿飽滿,灰縫平整,不得有通縫、瞎縫,抹面須壓光,不得有空鼓、裂縫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等現象。(2)井內流槽應平順圓滑、踏步安裝牢固、位置準確。(3)井室蓋板尺寸及留孔17、位置應正確,壓墻縫應整齊;井圈、井蓋安裝平穩、正確。2允許偏差見表3-51。表表3-513-51 檢檢查查井井允允許許偏偏差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mm)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點數1井室尺寸長、寬20每座2用尺量長、寬各計1點直徑22井筒直徑20每座2用尺量3井口高程非路面20每座1用水準儀測量路面與道路的規定一致每座14井底高程D100010每座1用水準儀測量D1100015每座15踏步安裝水平及垂直間距、外露長度10每座1用尺量計偏差最大者6腳窩寬、高、深10每座1用尺量計偏差最大者7流槽寬度10,0每座1用尺量 43 管道回填 1基本要求 (1)回填土質應符合本條1款中規定。(2)18、回填時槽內應無積水。(3)分層回填、夯(壓)實。五、成品保護 51 纏繞管使用中應盡量避免陽光長期照射。施工過程巾沒有下槽的管材應避免在陽光下直接照射,以防發生熱變形。52 管材存放、搬運和運輸時,應采用皮帶、吊帶或吊繩進行裝卸。吊裝時應至少有兩個節點,嚴 禁穿管吊。53 管材、管件存放搬運時,應小心輕放,排列整齊,不得拋摔和沿地拖拽。54 下管過程中,嚴禁將管道從上往下自由滾放,應防止塊石等重物撞擊管身。55 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塊、磚塊及其他雜硬物體,避免劃傷管道。六、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 管道敷設“甩龍”1.施工測量、定線嚴格加以控制,溝槽開挖后,應認真進行復測,墓槽合格后方可鋪管。市政19、基礎設施工程施施工工技技術術交交底底記記錄錄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交底人交底人職務 2鋪管前沒置巾線樁、高程樁等措施控制軸線和標高,其間距以10m為宜。62 滲漏 1管道連接前應對管材、管件及附屬設備按設計要求進行核對,并應在施工現場進行外觀檢查,不 得有損傷。2電熱熔帶及管道連接部位必須保證清潔,保證熱熔連接效果。3焊接過程中和焊接后的完全冷卻前,不得擾動管口。63 管內積水 1嚴格控制管道縱斷面高程,加強測量復核。2柔性基礎施工根據選用的夯(壓)實機具,嚴格控制虛鋪厚度,保證密實度均勻,標準符合規定要 求,防止不均勻下沉。3嚴格控制工作坑回填的密實度。64 漂20、管 1管道鋪設后應及時回填。2雨季施工注意天氣變化,突遇降雨時,在來不及回填的段落的檢查井底部開設進水口等臨時措施。65 管道變形 1管道兩側回填,必須對稱分層回填、夯實達到規定的密實度標準。2管道施工變形檢測中,當管道徑向變形率局部大于或等于5時,可挖除管區填土,校正后重新 填筑;當管道徑向變形率大于5時,應更換管道。七、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71 環境管理措施 1切削后的(PE)管道及余料及時回收,不得隨意亂扔。2施工道路應經常灑水,防止揚塵。72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使用電熔焊機時,應遵守電器工具操作規程,注意防水、防潮,保持機具清潔。2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填土方時,操作人員應戴絕緣手套,必須兩人進行操作。會簽欄參加單位(部門、班組)參會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