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地下二層10米島式暗挖車站及站廳施工測量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43715
2024-09-04
21頁
146.04KB
1、地鐵站地下二層10米島式暗挖車站及站廳施工測量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第一章、工程概況3第二章、測量作業任務和內容4第三章、測量作業依據5第四章、施工測量技術方案5xx地鐵工程平面與高程貫通誤差分配表54.1測量控制網的檢測64.2施工控制網布設6(1)施工平面控制網加密測量6(2)施工高程控制網加密測量74.3聯系測量8(1)趨近導線和趨近水準測量8(2)豎井定向測量9(3)高程傳遞測量114.4地下施工控制導線測量124.5施工放樣測量134.6掘進測量工作包括:144.7隧道貫通測量2、154.8地下控制網平差和中線調整154.9竣工測量16(1)線路中線測量16(2)隧道凈空斷面測量16第五章、 測量人員組織17第六章、 使用儀器設備18控制及施工測量主要儀器設備18第七章、 測量精度質量保證措施18第一章、工程概況本標段主要工程內容有xx站、xx站xx站區間,1站1區間。xx站位于xx與xx路交匯附近,是3號線的中間站,車站主體位于xx路下方,車站為地下二層10米島式暗挖車站,地下一層為站廳層,站廳由中部的公共區及兩端的設備管理用房兩部分組成;地下二層為站臺層,由設備管理用房區、乘車區及軌道區三部分組成。車站中心里程為K12+395.000,車站規模189.0020.153、8m。車站共設3處出入口、2處風亭、1處無障礙出入口、1處消防專用出入口。區間起訖里程K12+516.350K13+480.500,區間長964.15米,區間隧道采用礦山法施工,斷面形式為馬蹄形,復合襯砌暗挖結構,區間沿xx路轉入黑龍江路,穿福州路萊鋼立交橋,地面為商業、商務辦公、居住和商住用地,沿黑龍江路進入xx站。該區間地面覆土9.3m22.6m,區間線間距13m18m。區間在K12+899.765處設施工豎井(兼做活塞風道和聯絡通道)一座,向xx站和xx站兩個方向左右線四個工作面同時施工;在軌面高程最低處設置排水泵房及橫通道,在靠近xx站附近右線設停車線一處,停車線為單洞雙線馬蹄形斷面,4、長228.435米,其他斷面為單洞單線隧道,在靠近xx站附近設置人防門。第二章、測量作業任務和內容測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工程施工提供準確的定位信息、在本次工程項目中,測量作業的任務主要分為三部分:1地面控制測量;2地面、地下豎井聯系測量;3施工放樣測量。其主內容:地面測量控制網的檢測;施工平面控制網的加密測量;施工高程控制網的加密測量;地面至隧道的聯系測量,包括豎井定向測量、高程傳遞測量;地下施工控制測量、施工放樣測量;隧道貫通測量;竣工測量(包含線路中線測量、隧道靜空斷面測量)。第三章、測量作業依據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0082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5、6-20073、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99-2003)4、xx市地鐵線一期工程(3號線)7標招標文件5、其它有關國家現行技術標準、設計規范、規定等第四章、施工測量技術方案施工測量是標定和檢查施工中線、測設坡度和放樣建筑物,測量是施工的導向,是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地鐵工程施工測量的施測環境和條件復雜,要求的施測精度又相當高,必須精心施測和進行成果整理,工程測量成果必須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根據相關規范,xx地鐵工程隧道開挖的貫通中誤差規定為:橫向50mm、豎向25mm,極限誤差為貫通中誤差的2倍,即縱向貫通誤差限差為L/5000(L為貫通距離, 以km計)。xx地鐵工程平面6、與高程貫通誤差分配如下表所示。xx地鐵工程平面與高程貫通誤差分配表地面控制測量聯系測量地下控制測量總貫通中誤差橫向貫通中誤差25mm20mm30mm50mm縱向貫通中誤差L/10000豎向貫通中誤差16mm10mm16mm25mm4.1測量控制網的檢測為滿足施工的需要,應檢測業主提供的精密導線及精密水準點,保證上述各級控制點相鄰點的精度分別小于8和8mm(L為線路長度,以km計)(精密水準路線閉合差)作為施工測量工作的起算依據。地面控制網是隧道貫通的依據,由于受施工和地面沉降等因素的影響,這些點有可能發生變化,所以在測量時和施工中應先對地面控制點進行檢測,確定控制網的可靠性。工作內容包括:檢測7、相應精密導線點,檢測高程控制點等。4.2施工控制網布設在地面控制網檢測無誤后,依據檢測的控制點再進行施工控制網的加密,以保證日后的施工測量及隧道貫通測量的順利進行。施工控制網的加密分兩方面內容:(1)施工平面控制網加密測量通常地面精密導線的密度及數量都不能滿足施工測量的要求,因此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進一步進行施工控制網的加密,以滿足施工放樣、豎井聯系測量、隧道貫通測量的需要。測量布網時沿隧道中線布設和沿隧道一側布置主附導線網,近似在同一里程組點。導線網的每個導線環角度個數不大于6個,導線網按四等導線的精度進行測量,測角精度按2.5來控制。施工平面控制網采用級全站儀進行測量,測角四測回(左、右角8、各兩測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的較差應小于4),測邊往返觀測各二測回,用嚴密平差進行數據處理,點位中誤差小于10。交叉導線網網行復雜,計算量較大,因此采用平差軟件進行嚴密平差,計算導線點平面坐標,對最弱點進行精度評定,同時人工計算加以校核。(2)施工高程控制網加密測量根據實際情況將高程控制點引入施工現場,并沿線路走向加密高程控制點。水準基點(高程控制點)必須布設在沉降影響區域外且保證穩定。水準測量采用二等精密水準測量方法和8(L為水準路線長,以km計)的精密要求進行施測。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精密水準測量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水準儀的型號DS1每公里高差全中誤差(mm)9、4視線長度(m)60路線長度(km)前后視較差(m)1.0水準儀的型號DS1前后視累積差(m)3.0標尺類型因瓦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0.5觀測次數與已知點聯測往返各一次基輔分劃讀數較差(mm)0.5附合或環線往返各一次基輔分劃所測高差較差(mm)0.7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8注:水準視線長度小于20m時,其視線高度不應低于0.3m;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km)。4.3聯系測量 聯系測量是將地面測量數據傳遞到隧道內,以便指導隧洞道施工。具體方法是將施工控制點通過布設趨近導線和趨近水準路線,建立近井點,再通過近井點把平面和高程控制點引入豎井下,為隧道開挖提供井下平10、面和高程依據。聯系測量是聯接地上與地下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提高地下控制測量精度,保證隧道準確貫通應根據工程施工進度,應進行多次復測,復測次數應隨貫通距離增加而增加,一般1km以內取三次。其主要內容包括:(1)趨近導線和趨近水準測量地面趨近導線應附合在精密導線點上。近井點與GPS 點或精密導線點通視,并應使定向具有最有利的圖形。趨近導線測量用級全站儀進行測量,測角四測回(左、右角各兩測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的較差應小于4),測邊往返觀測各二測回,用嚴密平差進行數據處理,點位中誤差小于10。測定趨近近井水準點高程的地面趨近水準路線應附合在地面相鄰的精密水準點上。趨近水準測量采用二等精密水準測11、量方法和8L的精密要求進行施測。(2)豎井定向測量為保證施工基線邊方向的準確性,采用投點儀和全站儀定向方法或吊鋼絲聯系三角形法為主要手段進行定向。如A:利用豎井倒入,則采用豎井聯系三角形測量,如圖4.3-1所示,即通過豎井懸掛兩根鋼絲,由近井點測定與鋼絲的距離和角度,從而算得鋼絲的坐標以及它們的方位角,然后在井下認為鋼絲的坐標和方位角已知,通過測量和計算便可得出地下導線的坐標和方位角,這樣就把地上和地下聯系起來了。如下圖示:圖4.3-1 聯系三角形定向測量示意圖B:利用有雙軸補償的全站儀(詳見圖4.3-2豎井引入導線定向示意圖),且全站儀配有彎管目鏡,從豎井口向洞內采用導線測量的方法進行定向。12、導線定向的距離必須進行對向觀測,定向邊中誤差應在8之內。圖4.3-2 豎井引入導線定向示意圖(3)高程傳遞測量高程測量控制,通過豎井采用長鋼卷尺導入法把高程傳遞至井下,向地下傳遞高程的次數,與坐標傳遞同步進行。先作趨近水準測量,再作豎井高程傳遞,如圖4.3-3所示。經豎井傳遞高程采用懸吊鋼尺(經檢定后),井上和井下兩臺水準儀同時觀測讀數,每次錯動鋼尺35cm,施測三次,高差較差不大于3mm時,取平均值使用,當測深超過20m時,三次誤差控制在5mm以內。地下施工控制水準點,可與地下導線點合埋設于一點,亦可另設水準點。水準點密度與導線點數基本相同,在曲線段可適當增加一些。地下控制水準測量的方法和精13、度要求同地面精密水準測量。地下施工水準測量可采用S3水準儀和5m塔尺進行往返觀測,其閉合差應在20mm(L以km計)之內。圖4.3-3 豎井高程傳遞示意圖4.4地下施工控制導線測量地下導線測量按級導線精度要求施測。測角中誤差5,導線全長閉合差1/15000。開挖至隧道全長的1/3和2/3處、貫通前50100m,分別對地下導線進行復測,確認成果正確或采用新成果,保障貫通精度。在隧道未貫通前,地下導線為一條支導線,建立時要形成檢核條件,保證導線的精度。由洞外控制點向洞內的引測工作,在陰天或夜晚進行,并進行不少于三次的重復測量,當較差在誤差允許范圍內時取各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導線點間視線距離隧道內建14、筑物以及各種施工機械最短距離不小于0.3m,以減小旁折光的影響。測量時,現場要保證足夠的通風和照明條件。洞內基本導線獨立地進行兩組觀測,導線點兩組坐標值較差,不大于洞內測量觀測中誤差的2倍,合格后取兩組坐標值的平均值作為最后的成果。地下施工控制導線是隧道掘進的依據,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導線前,應對已有的施工控制導線的前三個導線點進行檢測。地下導線點布設成導線鎖的形式,形成較多的檢核條件,以提高導線點的精度。導線點如有變動,應選擇另外穩定的施工控制導線點進行施工導線延伸測量。施工控制導線在隧道貫通前應測量三次,其測量時間與豎井定向測量同步進行。重復測量的坐標值與原測量的坐標值較差小于10mm時,應采15、取逐次的加權平均值作為施工控制導線延伸測量的起算值。曲線段施工控制導線點宜埋設在曲線五大樁(或三大樁)點上,一般邊長不應小于60m,導線測量采用全站儀施測,左、右角各測二測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較差小于6,邊長往返觀測各二測回,往返觀測平均值較差應小于7mm。4.5施工放樣測量施工中的測量控制采用極坐標法進行施測。為了加強放樣點的檢核條件,可用另外兩個已知導線點作起算數據,用同樣方法來檢測放樣點正確與否,或利用全站儀的坐標實測功能,用另兩個已知導線點來實測放樣點的坐標,放樣點理論坐標與檢測后的實測坐標X、Y值相差均在3mm以內,可用這些放樣點指導隧道施工。也可用放線兩個點,用尺子量測兩16、點的距離進行復核,距離相差在2mm以內,可用這些點指導隧道施工。暗挖隧道施工放樣主要是控制線路設計中線、里程、高程和開挖輪廓線。隧道開挖時,在隧道內任意架設全站儀,利用儀器的后方交會功能確定測站坐標和方位。根據線路和開挖斷面的設計參數利用全站儀機載隧道放樣程序放出開挖輪廓線。測量隧道頂部中線坐標和高程,用卡西歐4800計算器進行驗算復核。施工期間要經常檢測中線和坡度,采用往返或變動兩次儀器高法進行水準測量。在隧道初支過程中,架設鋼格柵時要嚴格的控制中線、垂直度和同步線,其中格柵中線和同步線的測量允許誤差為20mm,格柵垂直度允許誤差為3。4.6掘進測量工作包括:1)洞內平面控制點測量洞內控制導17、線點應布設在隧道底部基巖上,采用22螺紋鋼制作對中標志,在通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100米布設一點。以豎井定向建立的基線邊為坐標和方位角起算依據觀測采用級全站儀進行測量,測角四測回(左、右角各兩測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的較差應小于4),測邊往返觀測各二測回。2)洞內高程控制測量洞內水準測量以豎井高程式傳遞水準點為起算依據,采用二等精密水準測量方法和8mm的精密要求進行施測。4.7隧道貫通測量隧道貫通前約50米左右要增加施工測量的次數,并進行控制導線的全線復測,直至保證隧道貫通。貫通后,應進行橫向貫通誤差,縱向貫通誤差及高程貫通誤差測量。平面貫通測量:在隧道貫通面處采用坐標法從兩端測定貫18、通點坐標差,并分別投影到線路和線路的法線方向上,求得橫向誤差和縱向誤差進行評定(標準見“xx地鐵工程平面與高程貫通誤差分配表”)。高程貫通測量:用水準儀從貫通面兩端測定貫通點的高程,其誤差即為豎向貫通誤差,評定(標準見“xx地鐵工程平面與高程貫通誤差分配表”)。4.8地下控制網平差和中線調整隧道貫通后,地下導線則由支導線經與另一端基線邊聯測變成了附合導線,支線水準也變成了附合水準,當閉合差不超過限差規定時,進行平差計算。按導線點平差后的坐標值調整線路中線點,改點后再進行中線點的檢測,直線夾角不符值6,曲線上折角互差7,高程亦要使用平差后的成果。隧道貫通后導線平差的新成果將作為凈空測量、調整中線19、測設鋪軌基標及進行變形監測的起始數據。為了確保隧道正確貫通和滿足設計的凈空限界,必須有嚴格的檢查和檢測制度。施工控制測量成果,經自檢和駐地監理審批,向施工監理部提出檢測申請(申請單與成果表),由施工監理部通知測量監理進行檢測。4.9竣工測量竣工測量包括:(1)線路中線測量以施工控制導線點為依據,利用區間施工控制中線點組成附合導線。中線點的間距直線上平均150m ,曲線上除曲線元素點外不應小于60m。中線點組成的導線就采用級全站儀,左、右角各測一測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的較差應小于5,測距往返觀測各二測回。(2)隧道凈空斷面測量以測定的中線點為依據,直線段每6m,曲線元素點每5米應測設20、一個結構橫斷面,結構斷面可采用全站儀進行施測,測定斷面里程誤差允許50,斷面測量精度允許誤差為10。第五章、 測量人員組織為做好施工測量工作,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確保施工萬無一失,選派有經驗的測量專業人員組成本次項目的測量技術班組,依據本次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成員和分組如下:組長1名,負責測量工作生產管理協調,技術方案制定調整,由具備豐富現場管理經驗的測量專業高級工程師擔任;小組長2名,負責測量工作質量現場跟蹤檢查工作,由經驗豐富的測量專業工程師擔任;由組長、小組長,外加辦公測量數據資料管理員1名,組成測量精度質量監察小組;施工放線1組:負責跟隨xx站(含一號、二號風井及橫通道)工區進行施工放樣21、測量,設立現場測量工程師1名擔任小組長,測量技術員1名,高級測量工2名;施工放線2組:負責跟隨xx站xx站區間工區(左、右線)進行施工放樣測量,人員設置與1組相同。因為施工進程影響因素較多,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人員隊伍的調整。第六章、 使用儀器設備控制及施工測量主要儀器設備儀器名稱數量單位規格型號測量精度檢定日期徠卡全站儀1套TS02P2 2+2ppm2010-5-26徠卡全站儀1套TCRM12021 2+2ppm2009-9-07水準儀2臺DZS3-13mm/km2009-9-09對講機3臺MOTOROLAGP88S 5km臺式計算機2臺聯想PIV第七章、 測量精度質量保證措施7.1施工放樣22、的精度保證:施工放樣前將施工測量方案與意見報告監理審批。內容包括施測方法、操作規程、觀測儀器設備的配置和測量專業人員的配備等。積極和測量監理工程師進行聯系、溝通和配合,滿足測量監理工程師提出的測量技術要求及意見,并把測量結果和資料及時上報監理,測量監理工程師經過內業資料復核和外業實測確定無誤后,方可進行下步工序的施工。7.1.1用于測量的圖紙資料,測量技術人員必須認真核對,必要時應到現場核對,確認無誤無疑后,方可使用。如發現疑問作好記錄并及時上報,待得到答復后,才能按圖進行測量放樣。原始觀測值和記事項目,應在現場用鋼筆或鉛筆記錄在規定格式的外業手簿中。測量技術人員要認真整理內業資料,保證所有測23、量資料的完整。資料必須一人計算,另外一人復核。抄錄資料,亦須認真核對。7.1.2建立測量復核制度,按“三級復核制”的原則進行施測。外業前,測量技術人員對內業資料進行檢查,所采用的測量方法、測量所用樁點以及測量要達到的目的向測工進行交底,做到人人明白;外業中,中線和高程測量要形成檢核條件,滿足校核條件要求的測量才能成為合格成果,否則返工重測;外業后,應檢查外業記錄的結果是否齊全、清晰、正確,由另一人復核結果無誤后,向工區技術主管交底。7.1.3固定專用測量儀器和工具設備,建立專業測量組,專人觀測和成果整理。用于本工程的測量儀器和設備,應按照規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檢定資格的部門檢定和校準,合格后24、方可投入使用。所用的測量儀器和工具使用前,要檢查是否完好。在運輸和使用測量儀器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如發現儀器有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檢,并對上次測量成果重新作出評定。7.1.4測量過程中,必須消除干擾,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證測量精度。各種建筑物放樣時應和施工人員密切配合,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偏差。工區所用的導線點、水準點、軸線點(或中線點)要設置在工程施工影響范圍之外、堅固穩定、不易受破壞且通視良好的地方。定期對上述各樁點進行檢測,測量標志旁要有明顯持久的標之記或說明。經常復核洞內有變形地方附近的導線點、水準點,隨時掌握控制點的變形情況,關注量測信息。在測量工作中,隨時發現點位變化,隨時進行測量改正。嚴格遵守各項測量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加強對測量用所有控制點的保護,防止移動和損壞;一旦發生移動和損壞,應立即報告監理,并與監理協商補救措施。7.1.5對于車站及區間預留的接口,施工前要對這些位置軸線、高程與有關部門進行確認,并進行與對方控制網的復核測量,以保證接口的正確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