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體育館改建工程測量放線及平面控制施工測量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44463
2024-09-04
23頁
8.61MB
1、3萬體育館改建工程測量放線及平面控制施工測量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 錄一、編制依據:4二、工程概況及特點:41、 工程概況:42、測量特點:53、工程對測量的要求:5三、測量放線精度要求55、作業面的放線要求:6四、平面控制測量71、工程的首級控制測量:73、建筑物的控制測量及放線:8五、高程控制測量:9、建筑物的高程控制測量:10六、分部、分項工程的測量放線:131、砼結構改造的測量放線:13八、測量管理體系的建立:151、管理體系:是本工程測量工作的制度保障。管理體系圖如下:152、儀2、器管理:173、人員配備:184、資料管理:18九、復核、驗線:191、要求:194、誤差預防和發生錯誤的改正:205、施工測量放線的基本準則216、施工測量驗線的工作的基本準則226.3 儀器與鋼尺須按計量法有關規定進行檢定和檢校。226.4.1 儀器的精度應適應驗線要求,并校正完好;226.5.2 儀器;236.6 驗線部位關鍵環節與最弱部位,主要包括:236.7 驗線方法及誤差處理237. 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248. 測量計算的基本要求24十、新技術的應用:24 一、編制依據: 1、業主提供的XXXX體育館改建工程規劃總平面圖和軸線定位圖、建筑和結構設計圖;2、國家GB 5002693工3、程測量規范;3、XX市DBJ 012195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4、建設部城市測量規范)(CJJ899)5、建設部(JGGT/T8-97)建筑測量變形規程6、國家(GB503192000)建設工程監理規范7、XX市DBJ014198)工程建設監理規程8、XX市(DBJ01512003)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定9、建設部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11、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12、業主提供的市測繪院工程測量成果資料;二、工程概況及特點:1、 工程概況:(修改)XXXX體育館改建工程地處 , ,總建筑面積3萬m2,地下一 層,地上四棟,混凝土復合框架結構。檐高m,其余4、群樓部分5層,。0.00標高相當于絕對高程,基礎埋深:工程占地面積3萬余m2,基礎單層面積2、測量特點:本工程為大型圓形體育建筑場館,砼、鋼結構相結合,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圓弧半徑大,對施工測量要求精度高,在施工過程中需對主體結構進行變形監測。建筑物的豎向及平面圓弧控制是測量工作的關鍵,直接影響建筑物的工程質量。由于裝修檔次高,施工分包單位多,測量管理需要統一協調。3、工程對測量的要求:人員配備合理,儀器精度滿足工程測量放線的需要。工程結構改造施工,給測量工作的作業時間幾乎沒有,要求測量工作迅捷、高效、準確,不能因為測量工作的延誤或失誤造成工序的窩工現象。所以,必須選擇高素質的測量人員,有高效5、率的測量管理體系,經濟、合理、可靠的測量方案和測量方法及質量檢驗體系,足夠的、能滿足精度要求的測量儀器,以保證測量工作的正常進行。放線精度必須滿足設計和驗收以及有關測量規范的要求。三、測量放線精度要求1、 首級控制的精度要求:市測繪院所做導線點達到二級導線的精度要求,高程達到四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2、 工程定位精度:平面位置:2cm,高 程:2cm3、 軸線控制網的精度要求:軸線控制網選用一級建筑方格網,精度要求見下表:一級建筑方格網的精度指標:測距相對中誤差1/24000測角中誤差:9”直線度: 5”4、 高程達到四等水準精度要求,高程控制點間高差誤差不超過3mm。5、作業面的放線要求: 對6、于砼結構工程部分,各部位的放線的允許誤差如下:項 目允許誤差外廓主軸線長度(L)L30m5mm30mL60m10mm60mL90m15mm90m90m20mm 7. 對于建筑物的垂直度誤差和總高度誤差:3H/10000,且度建筑物高度垂直度誤差總高度誤差30H60m時:10mm10mm60H90m時:15mm15mm90H120m時:20mm20mm120H150m時:25mm25mm150H時: 30mm 30mm四、平面控制測量 1、工程的首級控制測量: 圓心的確定方法: 在館內任意確定一個臨時坐標系,全站儀回在圓點,測出室內每條圓圈的36個點,在計算機AUTOCAD上畫出各道圓圈,并得出7、圓心坐標,把各個圓心的X、Y分別取平均值,做為整個建筑物的圓心坐標,然后,用全站儀儀測出該點作為圓心。以圓心和一條北方向軸線作為起始邊作為X軸,旋轉90后作為Y軸,場館內以極坐標布設控制點。將坐標延長至場館外,按二級導線精度布設一條閉合導線。導線點八個,作成半永久點形式,要求保持到工程結束。具體見下圖: 2、場館內控制點及軸線控制:場館控制網為散點布置形式,以此作為現場的圓弧軸線控制網,控制線偏離軸線間距1m。精度按一級建筑網格的等級布設,必須滿足軸線相對允許誤差不大于1/24000,軸線正交度為90”。3、建筑物的控制測量及放線:以軸線控制網作為基礎,前期施工和0.00以下結構改選施工的測量8、控制,將格網的控制線投測到施工作業面,依次測放出建筑物的軸線、墻、柱、門窗洞口、樓梯、模板控制線等結構線。圓弧曲線采用圓心半徑法、弦切法、坐標法進行放樣。為了提高放線速度,采用全站儀的對邊測量法進行放樣:先將棱鏡架設在圓心點,觀測一次,然后,在圓弧點再測一次,即得出該點至圓心的距離(半徑),通過反復測算,釘出指定半徑的圓弧,每一米測量一個點,用墨線彈出來,即形成圓弧曲線。充分利用AUTOCAD進行放大樣來計算各種圓弧曲線數據,結合經緯儀、鋼尺放出各種圓弧小線。 五、高程控制測量: 、工程首級高程控制點:本工程首級高程控制點網,從導線點A,高程按四等水準的高程施測,附合到B點,見下圖,。半年后應9、復測高程點變化。 、場館內外高程網的建立:根據首級高程網點E、F點抄測各層的建筑1m標高控制點,每層四至八個,滿足現場抄平需要。施測場外高程控制網,按附合水準線路線施測,聯測現場高程控制點C、D、G、H點,亦抄標高為各層的建筑1m標高控制線。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測量:.1、0.00以下的高程控制:從首層的窗口或樓梯,用水準儀將標高引入地下一層,再進行抄平。由于地下建筑標高僅為-4.7m,用5m塔尺即可將首層標高引入地下室。 .2、0.00以上主體建筑的標高控制:沿著看臺樓梯,用水準儀逐層向上引測。樓頂標高用懸掛鋼尺,上下讀數進行傳遞。或者,用全站儀三角高程傳遞,觀測時須用正倒鏡測兩遍,取平均值10、做為觀測結果。 轉換層的內控點 六、分部、分項工程的測量放線:1、砼結構改造的測量放線:(1)、基礎部分根據軸線控制點向坑內投測,也可用極坐標法進行放樣。從基坑上的控制樁上架設經緯儀,后視對面的后視點,將控制線投測到工作樓層上,投點允許誤差3mm,縱橫向至小各投兩條控制線,組成閉合的矩形或“井”字形,校核矩形或“井”字形的間距、對角線、直角度等,符合限差后,再依次排出各道主軸線,后放出墻、柱、樓梯、洞口門窗、模板控制線等。放線完后,測量人員先進行自檢,再報有關質量部門檢查驗收,后請監理驗收。(2)、主體結構裙樓0以上部分上的放線:采用激光鉛直儀從內控點向作業面投測,校核后,拉鋼尺放出軸線。(311、)、平面內細部線應放出結構的各種細部線邊線、50cm控制線。(4)、標高應放出:作業面結構50線或建筑50線(視施工方便情況),拆模后抄測建筑1m線。根據作業面標高控制點,進行作業面抄平,每跨至少4個點。測完后應附和到另一流水段檢查。檢查總體垂直度3、裝修的測量放線:用結構軸線放出二次結構線,檢查各層軸線的豎向投影情況,進行門窗工程的安裝。外立面放出大的控制線,控制外立面的的裝修。標高根據建筑1m線控制。4、 機電安裝的測量放線:根據結構軸線放出機電設備位置線,誤差應小于1cm。根據建筑1m線控制機電設備標高,誤差在3mm以內。5、 建筑物的沉降監測:本工程為高層建筑,施工改造過程中將會引起建12、筑物的沉降。為了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將本工程進行沉降監測,按二等變形等級的精度要求,采用二等精密水準測量觀測。沉降監測按照設計圖的布點位置布設于底板,施工至首層后,在樓板或墻、柱上再布點觀測。沉降監測由業主委托具有甲級測繪資質的專業測繪單位進行監測。方案由監測單位編制和實施,及時將觀測成果報送給業主及總包單位。八、測量管理體系的建立:1、管理體系:是本工程測量工作的制度保障。管理體系圖如下:(1)、本工程日常管理分二級測量管理,總承包部技術部、各分包單位測量組。(2)、管理流程圖:(見下圖)(3)、各自的職責范圍:1)、總承包項目部技術部負責現場首級控制網的測繪,負責建立各種關鍵的平面和高程控制13、點及其樁位的交接工作,對各分包單位測量工作的復核驗收,向監理的報驗工作和對現場所有測量單位的協調工作,向其他部門提供測量成果及有關數據。2)、各分包單位負責本部施工范圍測量方案的制定、軸線定位、工程放線的實施以及資料的整理、上報工作。3)、同一區段遇有其他分包作業單位時,指定可供使用的測量樁、線,并辦好交接手續。2、儀器管理:(1)、儀器選用: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和工程放線的精度要求,各分包單位應配備主要測量儀器如下:必須滿足施工需要和精度要求。序號儀器名稱型號數量精度檢定周期備注1全站儀激光或反射片12”,2+2PPm1年配件應齊全2經緯儀TDJ2121年3水準儀S333mm/Km1年4精密水準14、儀自定10.3mm/km1年550m鋼尺50m6已檢定1年(2)、儀器現場管理:1)、所有儀器設備都應有檢定合格證,并按周期檢定。2)、儀器檢定按照國家(市)各類設備檢定規程規定的周期、檢定方法、檢驗準則在國家授權的計量單位進行檢定。3)、保存檢定記錄,建立儀器管理臺帳,內容主要包括:型號、數量、檢定時間、搬運、收發使用等。4)、現場設儀器柜,測量人員負責儀器日常管理。5)、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杜絕冒險、違章。6)、各作業隊應將使用儀器各種資料上報總承包項目經理部、監理公司統一管理。3、人員配備:應配備至少一名經驗豐富、基礎扎實的測量工程師和其它數名熟練測量員,數量自定,每個人都應持有相應等15、級的崗位證書并報總承包項目經理部、監理公司備案。4、資料管理: (1)、表格的填寫、簽字:根據新的資料管理規定DBJ 01512003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中有關測量章節內容和要求,應填寫:表B2-2 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報監理),表C3-1工程定位測量記錄;表C3-2 基槽驗線記錄;表C3-3 樓層平面放線記錄;表C3-4 樓層標高抄測記錄;表C3-5 建筑物垂直度、標高觀測記錄;具體填寫格式參見XXXXXX體育館改建結構工程測量管理實施細則,填寫的資料應整潔、清晰,不得涂改,需讓監理驗收、復核的必須提前一天報驗,不能影響工程施工進度。(2) 、資料歸檔程序: 5、樁位及控制點保護:(1)、首16、先樁位必須選擇在地基穩固、不易碰壓和通視良好的地區。(2)、各控制點應標識清楚,周圍3m范圍和其照準方向嚴禁堆放東西。(3)、測量人員應將各控制點圖下發各股室,使現場人員明確樁位所在,以利保護。(4)、現場各施XX員都有責任保護樁位。(5)、測量人員定期檢查樁位,一旦發現移動,應立即通知相關部門停止使用,并馬上恢復。(6)、各施工區控制點保護應落實隊、人保護。九、復核、驗線:1、要求:(1)、測量組首先自檢合格后,將各種資料準備齊全,經公司技術部門授權的測量工程師簽認后,方可申請驗線。(2)、復檢合格后,向監理公司申請驗線。(3)、經監理公司復檢通過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4)、驗線不合格,17、需立即改正,復檢合格后,重新整理資料,申請驗線。2、驗線程序:3、驗線范圍:(1)、政府規劃驗線:工程定位、結構出地面、結構竣工等三個階段,由業主向市規劃局申請驗線,總包配合驗線;(2)、監理驗線范圍:現場和作業面各級平面、高程控制點,各種分部、分向工程的定位樁點,基槽位置、幾何尺寸和標高,樓層軸線、標高和各種關鍵部位的線。(3)、總承包測量隊驗線范圍:除了以上監理驗線范圍內的必驗項目,隨時檢查各種細部線,驗線結果及時反饋各作業隊,以便改正。4、誤差預防和發生錯誤的改正:(1)、誤差預防:1)、為防止測量誤差(系統誤差、偶然誤差和粗差),必須從人員、儀器、操作環境和管理四個方面解決。2)、必須18、配備專業人員,熟悉操作規程,熟悉施工圖紙、方案和交底。3)、使用的儀器應在檢定周期內,使用前后應認真檢查儀器狀態,發現問題及時檢修。4)、盡量選擇最佳觀測時間施測,在不利環境下施測的結果,應有嚴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5)、管理上,人員和儀器配備合理,測法經濟、高效。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施測數據資料齊全、清晰。(2)、發生錯誤的改正:1)、發現錯誤,應立即查明原因,向上級報告。2)、對由此所施測的一切結果進行檢核。3)、對發現的錯誤立即糾正,有關人員應承擔相應的責任。4)、填寫錯誤追蹤記錄,并制定預防措施。5、施工測量放線的基本準則 5.1 認真學習與執行國家法令、政策與規范,明確為19、工程服務,對按圖施工與工程進度負責的工作目的。 5.2 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等程序。即先測設精度較高的場地整體控制網,再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線。 5.3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起始依據(設計圖紙、文件,測量起始點位、數據等)的正確性,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5.4 測法要科學,簡捷,精度要合理,相稱的工作原則。儀器選擇要適當,使用要精心。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5.5 定位、放線工作必須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由有關主管部門驗線的工作制度。此外,還應執行安全、保密等有關規定,用好、管好設計圖紙與有關資料。實測時要當場做好原始記錄,測20、后要及時保護好樁位。5.6 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不畏艱難,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5.7 虛心學習,及時總結經驗,努力開創新局面的工作精神,以適應建筑業不斷發展的需要。6、施工測量驗線的工作的基本準則 6.1 驗線工作應主動,驗線工作要從審核施工測量方案開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階段前,均應對施工測量工作提出預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6.2 驗線的依據應原始、正確、有效,主要是設計圖紙、變更洽商與起始點位(如紅線樁、水準點等)及其已知數據(如坐標、高程等)要原始資料、最后定案有效并正確的,因為這些是施工測量的基本依據。若其中有錯,在測量放線中多是難以發現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21、6.3 儀器與鋼尺須按計量法有關規定進行檢定和檢校。 6.4 驗線的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要包括:6.4.1 儀器的精度應適應驗線要求,并校正完好;6.4.2 必須按規程作業,觀測誤差必須小于限差,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應采取措施進行改正;6.4.3 驗線本身應先行附合(或閉合)校核 。 6.5 必須獨立驗線,驗線工作應盡量與放線工作不相關,主要包括:6.5.1 觀測人員;6.5.2 儀器;6.5.3 測法及觀測路線等。 6.6 驗線部位關鍵環節與最弱部位,主要包括:6.6.1 定位依據樁位及定位條件;6.6.2 場區平面控制網、主軸線及其控制樁(引樁);6.6.3 場區高程控制網及0.000高程線22、;6.6.4 控制網及定位放線中的最弱部位; 6.6.5 鉛直儀從首層投測到施工作業面的控制網及標高控制點。 6.7 驗線方法及誤差處理6.7.1 場區平面控制網與建筑物定位,應在平差計算中評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實地驗測,精度不符合要求時應重測。6.7.2 細部測量,可用不低于原測量放線的精度進行驗測,驗線成果與原放線成果之間的誤差處理如下;6.7.2.1 兩者之差若小于1/限差時,對放線工作評為優良;6.7.2.2 兩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 限差時,對放線工作評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線成果,或取兩者的平均值);6.7.2.3 兩者之差超過 限差時,原則上不予驗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7. 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 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8. 測量計算的基本要求 測量計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依據正確、方法科學、計算有序、步步校核、結果可靠。十、新技術的應用: 1、主要采用免棱鏡激光測距全站儀進行工程定位和曲線放樣,充分發揮先進儀器的各項功能,提高放線效率,解決空中放線的難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