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km長高速鐵路土建工程變形觀測專項施工組織方案3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45906
2024-09-05
29頁
588.05KB
1、19km長高速鐵路土建工程變形觀測專項施工組織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總 則XX高速鐵路采用無碴軌道結構,要求線下工程工后沉降和差異沉降必須滿足鋪設無碴軌道的需要,而變形觀測及其分析評估作為沉降控制的核心和關鍵,是判定線下工程工后沉降是否達到設計預期值的唯一依據,也是決定無碴軌道鋪設時間的關鍵。工后沉降的預測是以施工中的沉降變形觀測數據為基礎,通過統計擬合分析來實現的。為加強我局管段內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的管理,保證順利、有效地完成施工期的沉降變形觀測工作,準確預測線下工程的工后沉降量,確保工2、程質量,特制定本方案。一、 機構及人員設置1 組建總隊變形觀測組專門機構,負責變形觀測及其分析評估工作。2 總隊變形觀測組設總隊工程部,由各項目隊由主管或隊長牽頭組織,各項目隊觀測組至少配2名技術人員(其中1名測量專業技術人員)。3 變形觀測組織機構圖變形觀測組織機構圖總隊變形監測組總隊副總工 觀測組織機構第一項目隊監測組第三項目隊監測組第二項目隊監測組二、 職 責1、 總隊變形觀測組職責(1) 在局經理部的指導下,負責根據設計要求編制本總隊的沉降變形觀測方案及沉降變形觀測計劃,并根據該方案和計劃,結合現場施工進度及時完成所有測點的布置、埋設;負責制定切實可靠的測點保護措施,并組織做好日常保護3、工作。(2) 在局經理部的組織下,負責完成變形觀測元器件及設備的招標采購工作。(3) 按照變形觀測頻率要求,及時完成所有變形觀測項目的觀測、數據采集和整理分析,并定期將觀測數據和分析資料上報總隊技術負責人和局項目經理部。如設計、監理、咨詢單位有要求,應按其要求進行報送。2、 項目隊變形監測組職責(1) 執行總隊下發的沉降變形觀測方案及沉降變形觀測計劃,配合總隊完成所有測點的布置、埋設。(2) 執行總隊制定的保護措施,主要是對變形監測的設備及材料等的保護。(3) 負責按方案和規定要求進行現場數據采集和整理,并及時將數據上交總隊監測組。三:工程概述1、 XX高速鐵路土建5標段由XX工程三家單位施工4、,分別為管段處于中間位置,西北接三局,東南臨八局。管段路基和橋梁下部結構起迄點里程為DK1110+020.32-DK1129+631.35,正線全長19.611km,主要工程包括:特大橋三座,總長18243.998m,大橋一座,長316.56m,橋梁總長度占線路總長度的94.6%;路基兩段,總長1051.12m,占線路總長的5.4%;框架小橋1座,框架涵5座。梁場1個XX西梁場(位于DK1129+150左側),共制架箱梁610孔(其中我局管段內267261孔32m6孔24m,八局管段內343孔=330孔32m13孔24m),具體工點如下:路基工點表序號起點里程終點里程工點長度(m)預壓時間(月5、)施工組織對策1DIK1111+351.28DIK1111+540.87189.59 14先架后壓2DIK1111+857.43DIK1112+722.96865.53 14先架后壓合計1055.12涵洞工點表順序中心里程孔徑類型涵洞全長(端墻至端墻)(m)1DK1111+4702.02.523.27 2DK1112+0504.04.716.52 3DK1112+2366.05.321.57 4DK1112+3154.04.719.74 5DK1112+676.76.04.521.57 橋梁工點表序號名稱橋梁長度(m)起點里程終點里程孔跨式樣用途1XX特大橋1330.96DK1110+020.6、32DK1111+351.2812-32m3-24m1-32m4-24m22-32m簡支箱梁高架、交通2XX大橋316.56DK1111+540.87DK1111+857.435-32m3-24m+2-32m簡支箱梁高架、交通3框架小橋12.34DK1112+487.83DK1112+500.171-84.0m框架4XX橋段11253.69DK1112+722.96DK1123+976.0040-32m+1-24m+28-32m+2-24m+20-32m+(40+56+40)m連續梁+1-32m+1-24m+34-32m+1-24m+5-32m+1-96m提籃拱+(32+40+32)m連續梁+7、41-32m+1-24m+14-32m+2-24m+7-32m+8-24m+(32+48+32)m連續梁+9-32m+1-24m+80-32m+(32+48+32)m連續梁+34-32m交、排、灌、通航5XX西橋段5614.5DK1123+976.00DK1129+631.356-32m+2-24m+5-32m+1-24m+78-32m+1-24m+23-32m+2-24m+55-32m+1-26.1m非標梁 交、排、灌、通航2、 自然地理特征(1) 本管段地形地貌管段線路位于長江三角洲平原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渠縱橫,水塘密布,橋梁段地面高程在68m之間,路基段地面高程在1016m之間。主要種8、植水稻及其它經濟作物和果木。管段線路所處于XX市和XX市境內。線路經三局進入我局管段后,先后跨越農晏河、XX、122省道、迎賓路、新河、永豐河、竇浦公路、浦河、城巷大溝、和239省道,在DK1129+631.35703.35上跨239省道進入八局管段。線路處于城郊區,13.9km在XX境內,5.6km在XX境內,地勢平坦,路網密布,水系發達。四:變形監測依據1、 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2、 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99。3、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4、 XX高速鐵路線下變形觀測及評估方案。五: 觀測項目及內容1 9、 路基變形監測與分析(1) 路基變形監測XX高速鐵路路基作為變形控制十分嚴格的土工結構物,工后沉降必須滿足無碴軌道的要求.施工中要根據設計要求對沉降變形進行動態監測,構筑縱橫立體監測網絡,對路基本體及地基沉降進行全面、系統的監測,實施信息化施工,建立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和沉降預測、評估,達到較準確推算沉降,驗證或調整設計措施使地基處理達到規定的變形控制要求,根據沉降監測反饋信息進一步完善路基施工措施,分析推算路基的最終沉降量和工后沉降,確定無碴軌道結構施工和鋪軌時間.工后沉降控制精度、監測系統和評估是XX高速鐵路無碴軌道建設的關鍵。路基變形監測系統參見.“路基變形監測系統圖”。10、路基監測系統圖路基變形監測系統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精密檢測網、二等水準觀測系統智能數碼型元器件沉降板、位移邊樁、監測樁基底深層沉降檢測基底沉降檢測軟土地基水平位移檢測路基面沉降檢測(2) 監測斷面設置、測試內容及控制標準、監測元器件及精度要求2.1 監測斷面設置根據設計要求和路基工點的特點,兩段路基監測斷面及監測項目如下表;監測項目里程位置附注路基面沉降監測(每個斷面設三個觀測樁) DK1111+352、+357、+375、+410、+449、+464、+470、+476、+491、+520、+535、+540、+860、+865、+882、+930、+980、DK1112+027、+040、+11、050、+060、+073、+120、+170、+210、+225、+236、+247、+262、+307、+315、+323、+370、+420、+467、+478、+494、+506、+522、+550、+600、+651、+665、+677、+690、+702、+715、+720共計48個斷面,144個樁檢測樁基底沉降監測(設于線路中心) DK1111+352、+464、+540、+865、+980、DK1112+073、+210、+323、+420、+550、+651、+715,共計12個.沉降板深層沉降檢測(設于線路中心)DK1111+357、+535、+860、DK1112+72012、沉降儀水平位移監測 DK1111+857.43DK1112+385兩側路堤坡腳外2m、10m處設位移觀測樁,縱向間距50m.位移觀測樁2.2 觀測點的布置原則:2.2.1 一般路堤地段觀測斷面包括沉降觀測樁和沉降板,沉降觀測樁每斷面設置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左右線中心兩側各2m處;沉降板每斷面設置1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2.2.2 軟土、松軟土路堤地段觀測斷面包括剖面沉降管(京徐段)、沉降觀測樁、沉降板和位移觀測樁,沉降觀測樁每斷面設置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兩側各2m處,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設于原始地面處,隨填土增高而逐漸接高測桿及保護套管。位移觀測邊樁分別位于兩側坡角外2m、13、12m處,并與沉降觀測樁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斷面上。2.2.3 預壓地段,預壓期因基床表層尚未施工,路基頂面沉降觀測應在預壓土方底部(基床底層頂面)布置沉降元件進行,即在基床底層頂面臨時布置沉降板,位移觀測以及基底沉降觀測布置與無預壓段完全一致,預壓土方卸除時臨時沉降板隨之拆除,基床表層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設置正式沉降觀測樁。2.2.4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于橫向結構物頂部沿橫向結構物的對角線方向鋪設剖面沉降管。橫向結構物兩側邊緣外設置一個觀測斷面,包括沉降觀測樁、位移觀測樁和沉降板。2.2.5 路塹地段觀測斷面分別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線以外2m的路基面處各設1根沉降觀測樁,觀測路基面的沉降。214、.2.6 徐滬段深厚層地基分層沉降監測:深厚層第四系土層地段、軟土地段的橋路過渡段及不同地層結構附近設置。采用機動鉆孔(108mm)引孔埋設PVC管(49mm)和沉降磁環,利用電磁式深層沉降儀進行觀測。分層設置,厚度大于3m時,每3m增設一組。一般布設見下圖:2.3 測試內容及控制標準采用水準儀測路基基底沉降、基床面沉降,采用全站儀測路堤坡腳位移,采用沉降儀測路基基底深層沉降.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滿足下表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值的要求,橋臺(涵)與路基過度段的沉降差不大于5mm.無碴軌道路基,路基填筑完成后,至少要有6-18個月的沉降觀測和調整期,經系統分析評估,沉降穩定且工后沉降滿足要求后方可鋪設15、無碴軌道.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值線路等級工后沉降沉降頻率 cm/年不均勻沉降cm/20m過渡段差異沉降形成的折角差異沉降錯臺cm一般地段cm橋尾過渡段cm無碴 軌道200km/h以上1.5/21/10000.5(3)觀測方法及觀測工藝3.1 沉降觀測方法按所采用的設備可以分為物理測量法和大地測量法。物理測量方法是通過埋設一定的傳感器,通過外接儀器測讀傳感器狀態的變化情況,經過一定的數據處理轉換,反映出傳感器所在位置的高程、位移變化。大地測量方法即通過采用水準儀、經緯儀或全站儀等光學測量儀器,通過對預先埋設的沉降板、位移邊樁的高程、坐標變化進行測量,從而確定其沉降、位移情況。3.2 觀測工藝 3.216、.1.1 沉降觀測板:在地基表層埋設由鋼筋混凝土板(或鋼板)、測桿、保護套組成的沉降觀測板,由人工通過水準儀測設測桿頂部的高程變化量來推斷地基的總體沉降量。3.2.1.2 沉降板由鋼板、測桿和保護套管組成,鋼板尺寸30cm30cm0.8cm,測桿采用20mm鍍鋅鐵管,垂直焊接固定在底板中心,接頭方式采用管箍連接,測桿每節長度不超過1米。保護套管采用PVC管,套管尺寸能以套住測桿且半徑比測桿略大23cm為宜,測桿略高于套管頂,用頂帽封住管口(如下圖所示)。 3.2.1.3 埋設方法, 地基處理施工完畢后,在設計位置挖坑進行沉降板埋設,埋設時要注意底板放置水平,可以在埋設位置處可墊10cm砂墊層找17、平,埋設時確保測桿與地面垂直,采用原位土將坑回填密實。3.2.1.4 埋設完畢后,測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桿桿頂標高讀數作為初始讀數, 填寫沉降板埋設考證表,記錄好測點埋設時間、位置、初始高程等數據。隨著填土增高,將測桿和套管相應接高,保證測桿和套管高于填土面,防止填料落入阻礙測桿自由沉落。頂帽高出碾壓面高度不小于50cm。施工過程中要保護好測桿,防止車輛碾撞,其周圍的填料采用人工夯實。3.2.2.1 位移邊樁:采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通過測量預先埋設測點的坐標或測線與基準線之間夾角的變化來判定測點水平方向位移變化情況,從而判別地基土側向位移情況。3.2.2.2 在兩側路堤坡腳外2m及12(或10)18、m處各設一個位移觀測邊樁。位移觀測邊樁采用C15鋼筋混凝土預制,斷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長度不小于1.1m。并在樁頂預埋20mm鋼筋,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邊樁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樁頂露出地面不應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陽鏟或開挖埋設,樁周以C15混凝土澆筑固定,確保邊樁埋置穩定。完成埋設后采用經緯儀(或全站儀)測量邊樁標高及距基樁的距離作為初始讀數。3.2.2.3 埋設方法,位移邊樁埋設可以采用人工挖坑后,將預制樁放入坑內固定穩當,再采用C15砼澆筑固定,確保邊樁埋設的穩定。邊樁埋設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樁頂露出地面不應大于0.1m,埋設于距離路基坡腳2m或19、10m處。3.2.2.4 埋設完畢,待包邊混凝土凝固后,進行初始值測讀,并填寫埋設考證表,記錄測點埋設時間、位置、初始讀數。3.2.3.1、分層沉降儀觀測法:分層沉降觀測目前大都采用的是電磁式沉降儀,電磁式沉降儀的工作原理是在測頭,或稱控測器內安裝一電磁振蕩線圈,在振蕩線圈接近埋設于土體內的磁環時,由于鐵環中產生渦流損耗,大量吸收振蕩電路的磁場能量,從而使振蕩器減弱,直到停止振蕩,此時,晶體音響便發出聲音,根據聲音剛發出的一瞬間從測尺上讀出磁環所在位置的深度。3.2.3.2、埋設技術在廠家的指導下測點要準確定位(4) 測量頻率兩段路基變形監測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路基填筑施工期間的監測,主20、要監測路基填筑施工期間地基土的沉降以及路堤坡腳邊樁位移:第二階段:路堤填土施工完成后,自然沉降期及擺放期的變形監測,該階段對路基面沉降、路基填筑部分沉降以及路基基底沉降進行系統監測,直至工后沉降評估可滿足要求鋪設無碴軌道為止;第三階段:鋪設無碴軌道施工期監測;第四階段:鋪設軌道后及試運營期的監測.第一階段的監測,應每天監測一次,暫時停止施工期間,前2天每天監測一次,以后每三天測試一次.第二階段的監測,前十五天內每三天監測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監測一次,第三十天后每十五天監測一次,雨后加密監測.第三階段的監測:路基面觀測樁應每天監測一次,填土范圍及地基土的沉降監測每星期一次;第四階段的監測:21、主要進行路基面觀測樁的監測,每月監測一次.施工時應根據監測數據的變化情況,調整監測頻度.(5) 沉降評估路基施工至設計標高(預壓土方的頂面)后,先持續監測不少于6個月時間,根據6個月監測的數據,繪制“時間-填土高-沉降量”曲線,按實測沉降推算法或沉降的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總沉降量、工后沉降值以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算最終沉降完成時間,確定鋪軌時間.根據分析結果,結合工期要求,驗證、調整設計措施使地基處理達到預定的變形控制要求.如評估結果表明沉降還不能滿足無碴軌道的要求時,報請設計研究確定調整措施.進行“監測-評估-調整”循環.實測沉降推算:利用實測數據推算最終沉降的方法有雙曲線法、三點22、法 (對數曲線法) 、沉降速率法、星野法及修正雙曲線法等.沉降的反演分析推算:利用先前實測沉降曲線進行反演分析,修正地基設計參數,并重新進行沉降計算,再由實測沉降驗證,經過多次循環分析計算,預測工后沉降量.2、 橋梁墩臺沉降變形觀測。(1) 橋涵主體工程完工后,沉降觀測期一般不少于6個月.通過各施工階段對墩臺沉降的觀測,驗證和校核設計理論、設計計算方法,并根據沉降資料的分析預測總沉降量,進而確定橋梁工后沉降是否滿足鋪設無碴軌道要求。觀測期內,基礎沉降實測值超過設計值20%及以上時,應及時會同建設、勘察設計等單位查明原因,必要時進行地質復查,并根據實測結果調整計算參數,對設計預測沉降進行修正或采23、取沉降控制措施.(2)橋梁墩臺工后沉降量允許值橋梁基礎的沉降控制,墩臺基礎的沉降量按恒載計算,允許值如下:墩臺均勻沉降量: 對于無碴橋面橋梁20mm靜定結構相鄰墩臺沉降量之差: 對于無碴橋面橋梁5mm(3) 墩臺觀測點布置3.1 根據鐵道部XX高速鐵路建設總指揮部關于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方案要求,徐州至上海段每個橋墩均設置承臺觀測標、墩身觀測標。3.1.1 承臺觀測標分為觀測標1、觀測標2,承臺標1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不里程角上,觀測標2設置于底層承臺右側大里程角上。3.1.2 橋墩觀測標徐州至上海段觀測點原則上應設在墩身上,數量不小于2個,橋墩標一般設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24、米左右,當墩身高不足4米時觀測標可設置在對應坑身埋標位置的頂帽上,特殊情況可按照確保觀測精度、觀測方便、利于測點保護的原則,確定相應的位置。墩臺上觀測標的具體設置位置如下圖:承臺觀測標的埋設位置 橋墩身觀測標的具體埋設位置3.1.3 橋臺觀測標的埋設 觀測點設置在臺頂(臺帽及背墻頂),數量不少于4處,分別設在臺帽兩側及背墻兩側(橫橋向)3.2 墩臺觀測標的埋設方法及制作:3.2.1 承臺澆注后達到強度,在相應埋設位置采用機具鉆孔。鉆孔深度不少于0.2米,孔的尺寸略大于觀測標結構尺寸,鉆好后將觀測標放入坑內固定穩當,再用砂漿錨固固定,觀測標采用20鋼筋制作,端頭打磨成球冠型,埋設好后并在觀測標上25、涂上黃油,防止生銹,觀測標頂要高于墩臺頂10mm,或者在承臺澆注時把觀測標預埋到相應埋設位置。橋臺觀測標的埋設方法同承臺一樣,墩身觀測標先預埋帶螺紋的套筒,拆模后把觀測標安裝進去固定好,詳圖如下:墩臺觀測標埋設圖(單位:mm) 墩身觀測標埋設圖(4) 觀測頻次 4.1 墩臺基礎施工完成至無碴軌道鋪設前,應系統觀測墩臺沉降.沉降觀測階段及頻次宜按下表的規定進行.墩臺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墩臺基礎施工完成/設置觀測點,進行初次觀測墩臺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臺回填時,測點應位移至墩身或墩頂預制橋梁架梁前全程1次/周預制梁架設全程前后各1次附屬設施施工全程荷26、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運梁車通過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進行2次通過前后的觀測橋梁主體工程完工無碴軌道鋪設前6個月1次/周巖石地基的橋梁,一般不宜少于2個月無碴軌道鋪設期間全程1次/天工后沉降長期觀測無碴軌道鋪設完成后03個月1次/3個月412個月1次/3個月1324個月1次/6個月4.2 沉降評估(參照路基評估方法)。3、 現澆簡支梁變形監測現澆簡支梁必須逐孔觀測.(1) 觀測點埋設參照客運專線鐵路無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中附錄A進行。 觀測標埋設應考慮梁面六面坡打磨及防水層噴涂后,不影響后續觀測. (2) 觀測標埋設方法及制作方法參照墩臺觀測標的埋設及制作。(3) 觀測點布置2.1 跨度27、32m以下現澆簡支梁分別在跨中及支點埋設觀測標,每孔梁的觀測點數不少于9個;2.2 根據跨度不同,32m以上現澆簡支梁分別在支點、跨中及1/4、3/4跨截面處埋設觀測標,三孔一聯設置1828個觀測標。2.3 觀測點可統一設在箱梁底板或箱梁頂板上(對應腹板位置測點應考慮軌道板鋪設后的測點轉設),具體位置見下圖: 現澆簡支梁觀測標布置位置(3) 觀測階段及頻次自梁體預應力張拉開始至無碴軌道鋪設前,應系統觀測梁體的豎向變形. 預應力張拉前為變形起點,變形觀察的階段及頻次按下表執行.梁體豎向變形觀測頻次 觀測頻次觀測階段 觀測期限 觀測周期 備 注 梁體施工完成 / / 設置觀測點,進 行初始觀測 預28、應力張拉期間 全程 張拉前后各1次 測試梁體彈性變形橋梁附屬設施安裝 全程 安裝前后各1次 測試梁體彈性變形 預應力張拉完成 2個月 1次/1、3、5d無碴鋪設前 后期1次/周無碴軌道鋪設期間 全程 1次/天 24 03個月 1次/月 無碴軌道鋪設 個 412個月 1次/3個月 殘余徐變變形完成后 月 1324個月 1次/6個月 (長期觀測)4、 連續梁變形監測(1) 連續梁在合攏成橋后,為初始觀測.(2) 觀測點埋設參照客運專線鐵路無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中附錄A進行.(3) 觀測標埋設方法及制作方法參照墩臺觀測標的埋設及制作。(4) 觀測標埋設考慮梁面六面坡打磨及防水層噴涂后,不影響后29、續觀測.(5) 觀測點布置,連續梁完成后,在支點、跨中及各跨1/4、3/4位置處設置觀測標,觀測標應設置于腹板頂部橋面(應考慮軌道板鋪設后的測點轉設)和箱梁中心線處橋面.根據跨度不同三跨連續梁每聯需至少設1828個觀測標,如下圖所示: 連續梁觀測標布置位置(6) 觀測階段及頻次同現澆簡支梁變形觀測方案.5 、 涵洞及框構變形監測(1) 立交、排洪涵洞(框構)觀測標原則上在出入口及結構1/2處兩側邊墻上應各設置一個沉降觀測標,共計6個觀測點.觀測標埋設位置應高于地面不小于0.5m,如下圖所示: 涵洞(框構)觀測標布置(2) 觀測標埋設方法及制作方法參照墩臺觀測標的埋設及制作。(3) 涵洞(框構)30、施工完成至無碴軌道鋪設之前應系統觀測涵洞的沉降.沉降觀測的階段及頻次按如下表執行.觀測階段 觀測頻次 備 注 觀測期限 觀測周期 涵洞基礎施工完成 / / 荷載變化前后 設置觀測點涵洞主體施工期間 全程 各1次或 進行零觀測及1次/周 隨后的測量 荷載變化前后各洞頂填土施工 全程 1次或1次/周 至少進行2次架橋機(運梁車)通過 全程 前后 通過前后的觀測涵洞完成無碴鋪設前 6個月 1次/周 無碴軌道鋪設期間 全程 1次/天 24 03個月 1次/月 無碴軌道鋪設完成后 個 412個月 1次/3個月 工后沉降 月 1324個月 1次/6個月 長期觀測(4) 涵洞(框構)頂填土沉降的觀測應與路基31、沉降觀測同步進行,觀測標采用在涵洞(框構)中心處路基頂面布置沉降板的方式,沉降板的結構形式及頻率同路基.(5) 沉降觀測除滿足客運專線鐵路無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外,同時滿足設計要求,觀測采用電子水平儀進行精密測量并匯總、平差.六: 觀測工作流程沉降變形觀測工作流程圖施 工觀 測數據處理、回歸分析與警戒值對照安全否采取措施處理是否監理工程師批準總隊觀測組編制觀測方案、計劃局項目經理部觀測室審核總隊觀測組設置測點整體施工結束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沉降情況進行總體評估。進行軌道結構施工等后續作業沉降穩定否否是繼續監測或會同設計、監理、咨詢單位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局項目經理部沉降觀測室監督指導132、 由總隊觀測組隨著施工進度,按方案規定的觀測頻率完成所有項目的觀測工作,對所采集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評估,并及時將結果反饋給總隊總工程師,上報項目經理部觀測室。2、 局項目經理部對總隊沉降觀測組的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總隊觀測室綜合各項目隊觀測組上報數據和分析資料,復核評價后,根據數據等級分別采取日報、周報、月報的形式上報局項目部工程部,并反饋給總隊的工程部。七: 觀測基本要求1、 人員總隊沉降觀測組主要人員應具備專業技術知識和數據統計分析能力,能熟練應用相應管理軟件,同時還應具備測量知識。主要觀測人員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固定不變,如果中途因故發生變化,應有完整、詳細的資料交接,具體變形監測人員33、見下表: 序號姓名性別技術職稱參加工作時間備注1男測量工程師95.7路基組2男技術員92.73男技術員2006.64男測量員92.7橋梁組5男助工2006.76男測量員93.77男技術員2006.68男技術員2006.69男技術員2007.72、儀器設備序號儀器和設備名稱數 量備 注1智能數碼傳感器根據路基施工圖設計確定項目經理部采購2S0.3電子水準儀4臺總隊自有3位移觀測樁根據路基施工圖設計確定自 制4路基面監測樁根據路基施工圖設計確定自 制5沉降板根據路基施工圖設計確定自 制6深層沉降儀根據路基施工圖設計確定購制電子水準儀計劃四臺,前期墩臺施工不多,先準備兩臺。八月份進入路基施工,再購置34、兩臺,以保證沉降觀測需要。沉降變形觀測所采用的觀測元器件、儀器設備精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并通過校驗合格。為確保路基變形智能數碼觀測元件和相關設備的質量,降低施工成本,該類傳感器和觀測設備由局經理部組織各總隊沉降觀測組統一招標采購;位移觀測樁、路面監測樁及沉降板由路基施工隊按規范要求提前加工好,以保證變形監測的順利進行。3、 現場元件保護各總隊觀測組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措施做好現場已埋元器件的保護、防盜工作;對于被破壞的元器件,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恢復,以保證觀測數據的連續、有效。4、 觀測頻率沉降變形觀測頻率應符合設計及相關規范要求,同時根據現場數據資料、工況進行合理調整。5、 數據分析沉降變形觀35、測數據分析,應采用多種方法同時進行,通過多種方法的相互印證,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可靠。八:變形監測的注意事項 1、 嚴格按水準測量規范在要求施測。首次觀測每個觀測往返測均進行兩次讀數。2、 為了將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減到最少,達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觀測使用同一臺儀器和設備,前后視觀測用同一水平尺,按照因定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進行,觀測路線必須形成附合或閉合路線,使用固定的水準基點對應沉降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3、 變形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進行,沉降變形觀測所使用的水準儀精度不低于1mm,采用每公里中誤差為0.3mm的電子水準儀進行施測,并配備雙面因瓦尺。變形的觀測精度為1mm,讀數取位至0.136、mm。4、 變形監測所采用的基準點必須為經過整體平差后二等加密水準基點,每次觀測必須閉合。并不定期的對相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水準基點進行校核。5、 觀測時避免陽光直射,成像清晰、穩定時再讀數,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斷。6、對水準基點的穩定性要定期檢查,在雨季前后在聯測,檢查水準基點的標高是否有變動。7、 在進行變形觀測時,應選取外界環境變化相對較少的時段,盡量保證各次測量時結構所處環境條件相相差不大,以消除結構溫度變形對觀測結果的影響。8、 變形監測要嚴格按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的規定,在規定的觀測時間及觀測頻次進行不間斷監測,以保證觀測數據的連續性,確保觀測數據及評估結果的真實、可靠。 9、 觀測人員要固定,觀測原始記錄詳細、明了、真實、可靠,具有可追溯性,嚴格執行致責任人簽字制度。并對觀測時結構荷載狀況、環境溫度及天氣、日照等情況記錄清楚,以便為評估提供可靠的資料。及時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匯總及上報,并建立詳盡的變形監測臺賬。 10、 在沉降和變形觀測期內,如發現沉降實測值有明顯偏差時(根據國內外沉降觀測實踐經驗,觀測數據有一定的離散性,暫定實測值超過設計預測值的20以上),應及時上報建設、勘察設計等相關單位,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