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17m2住宅項目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工程施工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49380
2024-09-05
24頁
1,010.88KB
1、70217m2住宅項目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工程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31、編制依據31.1施工圖紙31.2主要規范、規程32、工程概況3第二章 土方開挖4一、施工部署4二、操作工藝42.1先放好坡頂線、坡底線經復測并驗收合格。42.6以電梯基坑為例7三、質量控制7四、基礎土方開挖安全措施74.1實行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創安全標準化施工現場。84.3基礎土方施工無任何質量、人生、機械事故發生。8五、基坑的防護9六、防止揚塵、大氣污染、控制噪音措施:9第三章 基坑支護10一2、參數信息:101、基本參數:102、荷載參數:103、地質勘探數據如下:104、土釘墻布置數據:11二、土釘(含錨桿)抗拉承載力的計算:111、其中土釘受拉承載力標準值Tjk按以下公式計算:112、土釘抗拉承載力設計值Tuj按照下式計算11s-土釘的抗拉力分項系數,取1.311三、土釘墻整體穩定性的計算:12四、抗滑動及抗傾覆穩定性驗算15(1)抗滑動穩定性驗算16(2)抗傾覆穩定性驗算16(1)噴錨支護施工程序如下:17(3)噴錨支護施工與土方開挖交叉同步進行17(1)、修整面壁質量控制措施19(2)、錨桿制作質量控制措施19(3)、錨桿成孔施工質量控制措施:19(4)、噴射作業質量控制措3、施19(5)、錨桿壓漿質量控制措施19(6)、特殊工序質量控制措施20(7)、重要部位控制措施20(1)、土方開挖過程中每整體下挖一層須監測變形一次。23(3)、發現異常情況,須加密監測周期,每天不少于二次。23(5)、在基坑開挖完成后的一個月內,應加強變形觀測工作。24 第一章 工程概況1、編制依據1.1施工圖紙表1.1編制依據圖 紙 名 稱圖 紙 內 容工 程 號設 計 單 位基礎底板結構平面圖基礎布置圖結施09171.2主要規范、規程表1.2規范、規程序號規范、規程名稱規范、規程編號1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13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134、3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2、工程概況表2.1工程概況工程名稱xx縣xx項目工程地點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抗震設防烈度6度建筑層數411層主要結構類型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建筑面積總面積約70217m2建筑安全等級二級主體結構使用年限50年第二章 土方開挖一、施工部署根據工地現場情況,采用五臺CATPC320挖土機,25輛雙橋12平自卸汽車。由于自然土標高距基底標高深度約.0m4.0m左右,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場內無土方堆放場地,現有挖出土方全部外運至指定點堆放。圖2.1土方開挖流程二、操作工藝2.1先放好坡頂線、坡底線經復測并驗收合格。2.2土方開挖前,應做好降排水的5、準備工作,發現地下水及時開始排水,從地勘資料來看,地下水位約在自然土以下2.5m左右,本工程降水將采取截水、明溝排水。2.3機械挖土: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挖土將從東北面和西北面兩處同時開挖,具體見土方開挖示意圖,預留30土層人工清理。開挖方向如下圖所示。圖3.2基礎挖土方向示意圖2.4本工程基坑挖深在3.0m4.0m左右,基坑開挖的邊坡為1:1.5,挖土時專人指揮,控制機械挖土的邊坡量,并時刻注意基坑邊坡的穩定情況,在基坑的北面臨近民房,最近處只有4.0米左右,要重點觀察基坑邊坡情況,發現有異常情況應迅速采取措施,防止塌方。2.5基坑土方開挖:由東北面和西北面兩處同時開挖,逐步向南退,土方開挖6、需遵循先深后淺或同時施工的順序,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層進行,至設計標高。施工時,需在坡頂及溝底挖好排水明溝,排水溝深度700mm、寬700mm在四周角落處及基坑周邊每隔15M30M設0.8m*0.8m*1.2m的集水坑一個,并采用磚砌筑。詳下圖: 因基坑東面、南面臨近道路,西北角離民房最近距離只有4.0米左右,為了保證民房的安全,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樁,其余采用土釘噴錨支護,坡面鋪設8200*200mm鋼筋網片。另集水井、電梯基坑采用拉森式U型鋼板樁支護,樁長4M。在第一層土挖至1.5M左右底寬6.0M左右時,就開始上部的噴錨施工。再按圖紙要求挖至基底標高,檢查坑底的尺寸和標高。機械一次性見底,7、施工人員同時做好邊坡修整工作。并及時噴錨(具體見土釘噴錨支護方案),挖土機隨施工員李志奮、陸威屹用水平儀邊測邊挖土,留底30用人工清土。人工清底應根據機械挖土的速度派足勞動力,緊跟挖土機前進。人工清土應倒退進行,不得用手推車在挖好的基底土上行走。如不得不在挖好的基底土上行走,必須墊好木板,不得擾動基底土。挖土鏟平的地方及時由裝載機裝車運出基坑。挖土時須由施工員測量基底標高,可選擇坑壁基底向上的統一高度用小木樁控制,保證基底標高及邊坡坡度的準確,避免超挖和地基土層遭受擾動。如雨天施工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時,基底標高向上30左右不挖,在下一工序開始前再挖除。2.6以電梯基坑為例施工步驟如下:挖土至筏8、板面標高以下約1350mm。進行墊層澆筑,墊層為100厚C15素混凝土,隨搗隨抹光,墊層施工時采用水準儀抄平,確保表面標高準確無誤。待墊層達到一定強度后,再精確定位。2.7專人專職抽水及隨時查看坡度的安全情況。安全員譚金寶時檢查坡度的安全狀況。三、質量控制表3.1土方開挖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名稱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mm)檢驗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場地平整管內地(路)面基層人工機械主控項目1標高5030505050水準儀檢查2長度、寬度(由設計中心線向兩邊量)+20050+300100+500150+100經緯儀、用鋼尺量3邊坡設 計 要 求觀察或用坡度尺檢查一般項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9、2020用2m 靠尺和楔形尺檢查2基底土性設計要求觀察或土樣分析注:地(路)面基層的偏差只適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層。四、基礎土方開挖安全措施4.1實行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創安全標準化施工現場。4.2采取各種措施,確保施工現場無環境污染,施工噪音降至最小。4.3基礎土方施工無任何質量、人生、機械事故發生。4.4提高認識。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不斷解決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和推行不力的問題。4.5嚴格執行新頒布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手冊,加強檢查監督。4.6健全體制。建立完善的有組織保證體系、制度保證體系、技術保證體系、投入保證10、體系和信息保證體系組成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4.7落實措施。做到編制、實施、監督和處置四落實。不能只停留在愿望各種口頭上,必須付諸行動上。4.8建立健全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由項目經理擔任安全生產領導組組長,技術負責人、項目專職安全員為安全生產領導組成員。各專業班組設兼職安全員一名。專職安全員負責監督施工現場的安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杜絕各種隱患。4.9工程土方開挖,必須在工程負責人的統一指揮和經常監督下進行,并指定專人進行地下設施檢查,工程負責人要向施工人員進行詳細的交底。由項目安全員負責對新進場的工人進行安全教育,做好安全生產技術交底記錄,并按規定收集好安全管理資料。4.10根據基礎工程11、施工的降排水方案,現場派專人負責指揮調度車輛進出,在基坑邊除車輛出入口外,均設鋼管圍檔并用密目網封閉,在鋼管圍檔上掛安全警示牌。基坑邊不允許堆放重物,所有車輛在坑邊行駛時必須離坑邊3.0m以上,嚴禁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4.11基坑邊坡按1:1.5放坡,現場專人監測挖土深度、邊坡穩定情況,發現情況及時處理。4.12基坑開挖時兩人操作距離應大于2.5m。多臺機械開挖的機械間距離應大于10m。在挖土機的工作范圍內,不許進行其他作業。挖土由上而下,逐層進行。4.13機械及施工人員出入基坑,分別設置機動車輛坡道及人行支撐靠梯,機械出入坡道坡度應符合機動車行駛要求,預定坡度為15%,根據實際進場車輛性12、能進行調整,人行支撐靠梯應設護身欄桿并有可靠的防滑措施。4.14堆土高度不得超過1.5m,離基坑邊距離不得小于1.2米。4.15土方開挖夜間作業,噪聲不得超過55dB,必須配備足夠的照明設施。五、基坑的防護5.1各施工人員嚴禁翻躍護身欄桿。坑下人員休息要遠離基坑邊及放坡處,以防不慎。5.2施工機械一切服從指揮,人員盡量遠離施工機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員,待回應后方可接近。六、防止揚塵、大氣污染、控制噪音措施:6.1運載工程土方最高點不超過車輛槽幫上沿50,邊緣不高于車輛槽幫上沿10,并在車上用安全網覆蓋土,防止土下落。6.2噪音值監測執行建筑施工場界噪身測量方法(GB12524),土石方施13、工階段晝間不超過75分貝,夜間不超過55分貝。第三章 基坑支護土釘噴錨支護方案土釘墻需要計算其土釘的抗拉承載力和土釘墻的整體穩定性。一、參數信息:1、基本參數:側壁安全級別:二級基坑開挖深度h(m):4.000;土釘墻計算寬度b(m):100.00;土體的滑動摩擦系數按照tan計算,為坡角水平面所在土層內的內摩擦角;條分塊數:2;考慮地下水位影響;2、荷載參數:序號 類型 面荷載q(kPa) 基坑邊線距離b0(m) 寬度b1(m) 1 局布 10.00 1.5 23、地質勘探數據如下:序號 土名稱 土厚度 坑壁土的重度 坑壁土的內摩擦角 內聚力C 極限摩擦阻力 飽和重度 (m) (kN/m3)14、 () (kPa) (kPa) (kN/m3) 1 粘性土 1.00 18.00 10.00 10.00 30.00 20.00 2 圓礫 3.00 20.00 30.00 8.00 150.00 1.00 4、土釘墻布置數據:放坡參數:序號 放坡高度(m) 放坡寬度(m) 平臺寬度(m) 1 4.00 6.00 2.00 土釘數據: 序號 孔徑(mm) 長度(m) 入射角(度) 豎向間距(m) 水平間距(m) 1 100.00 4.00 15.00 1.00 2.00 2 100.00 4.00 15.00 1.00 2.00 二、土釘(含錨桿)抗拉承載力的計算:單根土釘受拉承載力計算,根據15、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R=1.250Tjk1、其中土釘受拉承載力標準值Tjk按以下公式計算:Tjk=eajksxjszj/cosj其中 -荷載折減系數 eajk-土釘的水平荷載 sxj、szj-土釘之間的水平與垂直距離 j-土釘與水平面的夾角按下式計算:=tan(-k)/2(1/(tan(+k)/2)-1/tan)/tan2(45-/2)其中 -土釘墻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 -土的內摩擦角eajk按根據土力學按照下式計算: eajk=(iszj)+q0Kai-2c(Kai)1/22、土釘抗拉承載力設計值Tuj按照下式計算Tuj=(1/s)dnjqsikli其中 dnj-土16、釘的直徑。 s-土釘的抗拉力分項系數,取1.3 qsik-土與土釘的摩擦阻力。根據JGJ120-2012 li-土釘在直線破裂面外穿越穩定土體內的長度。層號 有效長度(m) 抗拉承載力(kN) 受拉荷載標準值(kN) 初算長度(m) 安全性 1 3.03 274.93 0.00 0.97 滿足 2 3.36 304.12 2.11 0.67 滿足 三、土釘墻整體穩定性的計算: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要求,土釘墻應根據施工期間不同開挖深度及基坑底面以下可能滑動面采用圓弧滑動簡單條分法如下圖,按照下式進行整體穩定性驗算: 公式中:k-滑動體分項系數,取1.3;0-基坑側壁重17、要系數;i-第i條土重;bi-第i分條寬度;cik-第i條滑土裂面處土體固結不排水(快)剪粘聚力標準值;ik-第i條滑土裂面處土體固結不排水(快)剪內摩擦角標準值;i-第i條土滑裂面處中點切線與平面夾角;j-土釘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Li-第i條土滑裂面的弧長;s-計算滑動體單元厚度;Tnj-第j根土釘在圓弧滑裂面外錨固與土體的極限抗拉力,按下式計算。Tnj=dnjqsiklnjlnj-第j根土釘在圓弧滑裂面外穿越第i層穩定土體內的長度把各參數代入上面的公式,進行計算可得到如下結果:-計算步數 安全系數 滑裂角(度) 圓心X(m) 圓心Y(m) 半徑R(m) 第1步 43.427 25.986 18、0.851 1.454 1.685 示意圖如下:計算步數 安全系數 滑裂角(度) 圓心X(m) 圓心Y(m) 半徑R(m) 第2步 13.605 25.986 1.701 2.908 3.369 示意圖如下:計算步數 安全系數 滑裂角(度) 圓心X(m) 圓心Y(m) 半徑R(m) 第3步 2.859 29.849 3.022 6.072 6.782 示意圖如下:-計算結論如下:第 1 步開挖內部整體穩定性安全系數 Fs= 43.4271.30 滿足要求! 標高 -1.000 m第 2 步開挖內部整體穩定性安全系數 Fs= 13.6051.30 滿足要求! 標高 -2.000 m第 3 步開挖19、內部整體穩定性安全系數 Fs= 2.8591.30 滿足要求! 標高 -4.000 m四、抗滑動及抗傾覆穩定性驗算 (1)抗滑動穩定性驗算抗滑動安全系數按下式計算:KH=f/Eah1.3式中,Eah為主動土壓力的水平分量(kN); f為墻底的抗滑阻力(kN),由下式計算求得:f=(W+qBaSv) 為土體的滑動摩擦系數; W為所計算土體自重(kN) q為坡頂面荷載(kN/m2); Ba為荷載長度; Sv為計算墻體的厚度,取土釘的一個水平間距進行計算1級坡:KH=39.621.3,滿足要求!(2)抗傾覆穩定性驗算抗傾覆安全系數按以下公式計算:KQ=MG/MQ式中,MG-由墻體自重和地面荷載產生的20、抗傾覆力矩,由下式確定MG=WBCqBa(B-B+bBa/2)其中,W為所計算土體自重(kN)其中,q為坡頂面荷載(kN/m2)Bc為土體重心至o點的水平距離;Ba為荷載在B范圍內長度;b為荷載距基坑邊線長度;B為土釘墻計算寬度;ME-由主動土壓力產生的傾覆力矩,由下式確定Mk=Eahlh其中,Eah為主動土壓力的水平分量(kN);lh為主動土壓力水平分量的合力點至通過墻趾O水平面的垂直距離。1級坡:KQ=15496.301.5,滿足要求!3.1施工方案概述 (1)噴錨支護施工程序如下:人工修整土壁:待挖掘機按開挖線開挖出工作面后, 人工修整土壁,修至平整及滿足設計放坡要求。錨桿施工:用專用錨21、桿機將錨桿頂入地層中(與人工修整土壁可同時交叉進行)。掛網:在每一段錨桿施工完成后,將編制好的鋼筋網片掛在已修整好的壁面上。焊接主筋:在鋼筋網片的外面鋪設主筋,并與錨桿焊接。噴射混凝土: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向壁面噴射細石混凝土,噴射厚度810cm 灌漿:對錨桿進行壓力注漿,使錨桿周圍形成錨固體,增加抗拔力。 在基坑頂面施工1500mm寬以上的網筋混凝土面層,同時后續對基坑周邊自然地面進行砼封閉,防止大量地表水滲入噴錨護壁背面沖刷土體,保證護壁體系的整體性。 (2)基坑壁表面采用噴射砼和鋼筋網支護,土體內部采用錨桿壓力灌漿,通過壓力灌漿使支護結構與土體形成整體,共同承擔土壓力。錨桿參數應根據開挖過22、程中地質實際情況和基坑位移情況調整。 (3)噴錨支護施工與土方開挖交叉同步進行整個基坑分層分段開挖,土方機械開挖每層控深作業面高度1.5m左右,待上一作業面噴錨施工完成后,方可進行下一作業面的開挖,嚴禁超前超挖,挖開的作業面必須及時支護封閉,如因各種原因(特別是雨天和不能夜間施工等情況)挖開的作業面不能及時支護,則采用彩條布將破面覆蓋以免被雨水沖洗導致滑坡而引起限情。遇土層較差時,開挖控深不大于1.0m,且每段長度不得超過20米,并可按如下工序進行施工:修面、素噴砼掛鋼筋網噴射砼打錨桿、焊接主筋補噴砼、錨桿壓力灌漿繼續土方開挖。 (4)考慮城市管網水滲漏及地層中上層滯水對護壁土體的浸蝕,在基坑23、四周豎向護壁中設置排水孔,排水孔間距根據現場情況確定,在施工過程中,在出現滲水地段應立即增設排水孔進行處理,以確保護壁體的安全與有效性。 (5)分別在周圍建筑設沉降觀測點及位移觀測點,利用反饋信息檢查支護結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3.2、機具設備及人員組織計劃 1、施工人員組織計劃表序號工種名稱人數備注1技術管理人員6工程項目經理:1人工程技術負責:1人責任工長:1人施工員:1人安全員:1人質檢員:1人2普工203機修工24砼噴射工25電焊工26鋼筋工107電工28機操工32、施工機具設備計劃表:序號機具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經緯儀臺12水準儀臺13電焊機臺24錨桿機臺25空壓機臺16噴射機臺17壓漿24、機臺13.3 質量控制措施通過明確各級人員的質量職責,項目部精心組織施工,嚴格監督,檢查驗收各工序的施工質量,自覺接受建設方、監理、設計、質監等單位監督、檢查,確保優質、高速、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等各項目標全面實現。該工程將由我公司總工程師進行技術總管,由項目經理進行技術經濟總把關,由工程技術負責人及施工工長現場管理,組成質量管理小組,做好技術分級交底,做到人人有崗,崗崗有責。每道工序按全面質量管理要求進行,加強工序過程的監控與檢查,嚴格各工序間的交接工作,施工中嚴格按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驗收規范、土層錨桿設計與施工規范、錨桿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進行,對施工中的各個工序,由施工工長負責監督完成,并由專25、項技術人員檢查、驗收及做好記錄工作。(1)、修整面壁質量控制措施 按有限放坡線修整到位 避免修成倒坡 壁面上有浸水時,應用排水管疏導(2)、錨桿制作質量控制措施本工程土釘采用25L=4.0M1.0M*2.0M,梅花型布置,土釘位置的偏差不應大于200mm,成孔傾角誤差不大于3度。(3)、錨桿成孔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保證成孔深度:允許偏差50 保證孔距:允許偏差100 保持錨桿施工傾角:允許偏差5%(4)、噴射作業質量控制措施 鋼筋網與坡面的間隙宜大于20。鋼筋網與下層鋼筋網必須搭接25d以上。 噴射時,噴頭與噴面應垂直,宜保持0.81.2m的距離;噴射手必須控制好水灰比,宜保持砼表面平整、濕潤26、光澤。(5)、錨桿壓漿質量控制措施 壓漿是噴錨施工的關鍵工序,必須嚴格、認真。 壓力控制根據土層情況確定,本工程壓漿壓力控制0.50.8Mpa。 壓漿純水泥漿液水灰比按0.41控制。(6)、特殊工序質量控制措施本基坑支護工程特殊工序為鋼筋焊接,其質量控制措施: 縱橫加強筋均應與錨桿焊接牢固。 錨桿與噴射砼面板連接處用14螺紋鋼焊接加強。 對6.5鋼筋焊接時,單面焊搭接長度不小于52(8d),雙面焊搭接長度不小于26(4d)。 對主筋螺紋鋼焊接時,單面焊搭接長度不小于10d,雙面焊搭接長度不小于5d。(7)、重要部位控制措施根據空間效應理論,確定出變形敏感護壁段,在此部位施工錨桿時,根據現場實際27、情況調整錨桿施工參數,減小錨桿間距或增加錨桿長度,必要時噴錨面層加強筋采取雙筋與錨桿焊接,保證基坑的穩固安全。3.4噴錨施工中有關問題的影響及處理措施3.4.1 地下埋藏物由于地下可能存在埋藏物,在施工錨桿時,容易對基坑質量及環境等帶來危害,因此施工前將進行細致調查,按程序通過甲方提供的場地及其附近資料,查清地下埋藏物現狀,確保噴錨施工時不傷及。3.4.2施工噪音為避免噪音過大影響周圍環境,我公司將有噪音的工序施工時間盡量安排在白天。同時采用電動式空壓機,從而進一步降低噪音。5.8.3環境保護如果不加以管理控制,噴錨施工時會伴有大量的灰塵產生,將影響到城市環境及市民的生活,因此在噴錨施工時應隨28、時注意用清水吸取清理灰塵,在噴射砼的前臺和后臺設置一些隔離布或隔離板,盡量減少灰塵的產生。3.5 噴錨護壁施工過程中的應急預備方案應急預備方案技術措施(1)、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局部垮塌時的應急方案:在護壁施工時,由于未及時封閉土壁,或由于滲水原因造成坑壁來不及支護就出現垮塌,此時用平時提前準備好的一些應急砂袋(用水泥空口袋裝上土或砂)及時反壓在坑壁上,如繼續出現險情,應組織挖掘機或裝載機回填部分土,然后重新施工,將分層高度減少至0.501.00m,且采取分段施工措施,此時應加密鋼筋網,主筋直接與相鄰的已施工完成的穩定錨桿焊接,待噴射面層砼完成后,再補打錨桿,錨桿施工完成后,應加大此段的壓漿量。(29、2)、坑邊出現裂縫且發展接近報警值時的應急預案:立即施工超前錨桿,用14螺紋鋼將超前錨桿與噴錨體有效焊接成整體,并對14拉筋施加預應力。采取以上措施后如果裂縫繼續發展,則應搭設腳手架,從第一排錨桿開始補打錨桿,補打錨桿的長度應超過原來施工的錨桿12m,再將補打的錨桿之間以及與原錨桿之間均用主筋焊連在一起,噴射砼形成腰梁,從而使基坑穩定安全。(3)、基坑開挖時遇到很厚的砂層時的應急預案:立即回填至砂層頂面,在基坑內施工豎直超前錨桿(豎置深度穿過砂層進入卵石層0.50m以上),并將豎直超前錨桿與上幾排已施工完成的錨桿焊接。然后再分段(分段長度小于20m)分層(分層高度小于1.0m)開挖護壁,從而使30、基坑穩定安全。3.6基坑護壁工程的監測方案施工監測體系的建立是為了保障基坑支護體系的安全,并提供動態數據作為施工持續改進的依據。3.6.1 基坑支護變形監測的目的(1)、將監測數據與預測值相比較以判斷前一步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是否符合預期要求,以確定和優化下一步施工參數,做到信息化施工。(2)、將現場測量結果用于信息化反饋,保證施工安全,以便于及時采取相應措施。3.6.2基坑允許暴露時間及基坑邊堆載要求(1)、根據本工程具體地質條件及環境,基坑設計允許暴露時間為:3個月。(2)、在基坑未封閉之前,基坑周邊3.5米范圍內嚴禁超載。離基坑邊1.2m范圍內嚴禁堆載。3.6.3監測內容和基本要求基坑監測31、的內容及項目很多,如圍護結構的水平位移監測、周圍建筑物沉降監測、基坑周圍地表裂縫監測、基坑周圍地面超載狀況監測等。針對本基坑深度較淺,結合成都地區的實際地質條件,本基坑支護工程計劃監測項目為圍護結構的水平位移監測及東側建筑物的沉降觀測。沿基坑四周布置12個水平位移變形觀測點以及12個沉降觀測點(具體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增加),以控制圍護結構的水平位移和沉降變化。3.6.4基坑主要監測項目報警值要求監控值:是設計過程中的控制值,有時可以用最大允許值作為監控值。報警值:是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采取處理應急措施的值。(1)、支護結構水平位移:監控值:30;報警值:20(2)、基坑周邊地面沉降:監控值:332、0;報警值:15(3)、基坑降水含沙量:監控值:1/1萬;報警值:1/2萬3.6.5 基坑變形監測周期及信息化施工本監測系統可以全面地監測基坑支護結構在施工、基坑開挖過程中的應力狀態以及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監測點及監測儀器均應按相關要求設置,保證其整個監測過程中能正常使用。各變形監測點及各監測儀相應的初始值均應在施工前取得。監測工作須遵照以下原則進行:(1)、土方開挖過程中每整體下挖一層須監測變形一次。(2)、土方停挖后初期隔天觀測一次,如情況正常,各項觀測指標趨于穩定,可每7天監測一次。(3)、發現異常情況,須加密監測周期,每天不少于二次。(4)、土石方開挖完畢,基礎及地下室施工期間,情況正33、常時,每周觀測一次,地下二層施工完畢后,每半個月觀測一次,地下一層施工完畢后,每月觀測一次。對監測所得數據,必須立即整理分析,以圖表的方式將結果匯總。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當監測結果超出預警指標:差異沉降大于3%,基坑上口位移大于3cm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并會同相關單位分析原因,采取補救措施,以避免工程事故,減少損失。3.6.6信息化施工及預警指標出現后的措施對監測所得數據,必須立即整理分析,以圖表的方式將結果匯總,交由專業技術負責人審查。基坑開挖過程中,應用監測信息指導施工,以保證基坑開挖能安全地進行。本工程采用分層開挖,每一層土開挖,監測系統都能測到支護邊的位移,觀測是連34、續進行的。因此,一般來說,在險情出現以前,監測數據早有反映,完全可以避免險情出現時再來采取措施。在基坑開挖過程中,一旦某一部位出現監測數據急劇變化,應放慢基坑開挖速度或停止施工。如果監測信息反映出變形,向預警指標發展,則停止施工,加密監測頻度,并立即分析原因,采取以下措施:在基坑底部用槽鋼或工字鋼進行內支撐,內支撐支在相對的坑壁或地面支點上。這樣,坑壁在內支撐作用下,向內的位移可以控制住。同時對出現問題的一側采取機械作業挖土方回填坡腳,直至觀測數據趨于穩定為止,觀測數據趨于穩定后,及時對支護結構采取加固措施。3.6.7基坑后期監測事項(1)、在后續施工監測中,應注意坑邊堆載:不得大于設計荷載。在基坑未封閉之前,基坑周邊3.5M范圍內嚴禁超載。離基坑邊1.5m范圍內嚴禁堆載。(2)、嚴禁向坑壁大量排水和用水浸泡基坑四周的土體,應盡量避免地表水流入基坑。(3)、在施工地下室時,嚴禁停斷抽水的電源,以防水位回升造成重大損失,后續施工單位應與基坑降水工作密切配合,確保安全,保證整個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4)、不得在原支護體系條件下超挖,否則有可能導致基坑變形過大,甚至出現更大的險情,給工程帶來安全質量隱患。(5)、在基坑開挖完成后的一個月內,應加強變形觀測工作。附基坑支護圖;基坑支護平面圖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