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層住宅樓樁基工程旋挖樁及混凝土灌注安全施工方案3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58173
2024-09-05
30頁
236.45KB
1、31層住宅樓樁基工程旋挖樁及混凝土灌注安全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31、工程概況32、工程地質條件43、基礎設計情況4第二章 編制依據及原則41、編制說明42、編制依據4第三章 施工準備61、現場準備62、材料準備:63、主要機具準備:7灌注樁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許偏差8第四章 施工方法9一、施工工藝流程9二、測量控制10三、成孔111、在鉆進過程中,采用連續性筒式取土鉆進成孔。115、本道工序完成后申報開孔通知單并進行鉆進成孔。117、樁進入持力層的判別118、擴大2、頭施工129、清孔12四、鋼筋籠制作與安放13五、混凝土灌注:151、鋼筋籠安放完成及時進行混凝土灌注,減少成孔的停置時間;153、下灌注導管后,二次清孔,確保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規范要求。15六、施工注意事項16七、成品保護及成孔防護176、樁頭外留的主筋插鐵要妥善保護,不得任意彎折或壓斷。179、鋼筋籠吊裝安放過程中不要離樁孔距離過高以防脫落。1711、成孔后的樁不得重型機械碾壓以防坍塌。17第五章 樁基檢測及驗收18第六章 質量保證措施181、成孔質量保證182、鋼筋籠制作、安裝質量保證183、水下混凝土澆質量保證措施194、成孔、灌注過程中塌孔處理措施205、導管進水處理措施206、浮籠處3、理措施217、卡管處理措施21第七章 工期進度保證措施22第八章 安全文明施工保證措施22第九章 安全應急預案251、坍塌事故應急處置252、觸電事故應急處置263、機械傷害事故應急處置274、塔式起重機出現事故征兆時的應急措施275、小型機械設備事故應急措施286、 機械傷害事故引起人員傷亡的處置:28第十章 應急物資及裝備29第一章 工程概況1、工程概況1)建筑面積:約95497.46m2,地下車庫約38160.00m2,地上57337.46m2。2)建筑層數:地下四層;地上最高三十一層。3)結構類型:部分框支剪力墻和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4)建筑功能:住宅為主,公共為輔。4、5)建設地點:xx省xx市西區武裝部以東,十九小學以西,xx大道城市主干道以北,xx集團安置房以南,占地面積18.15畝。用地南面為21m寬的xx大道,北側臨15米的城市規劃道路。場地西北角有高壓架空走廊,周圍環境良好,交通條件優越。6)本工程建筑設計標高0.000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1190.80,室內外高差0.3米-1.05米之間。2、工程地質條件根據地勘資料,地基巖土昔格達泥巖夾粉砂巖及砂巖組成。3、基礎設計情況1#、2#、3#、4#、5#樓基礎設計為旋挖鉆機成孔灌注樁,樁徑主要為700的圓樁,樁側阻力標準值qsik=110kpa,樁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3800kpa。基礎設計等級為甲5、級,樁深在13-30米之間。強度等級及保護層厚度:樁芯為C40,承臺和承臺梁C40;樁身保護層厚度為50mm。第二章 編制依據及原則1、編制說明本方案是根據施工圖紙及地勘報告,用于指導孔樁成孔驗收、樁芯鋼筋綁扎、澆筑樁芯混凝土等施工管理,確保優質、快捷、安全、文明地完成施工任務。2、編制依據(1)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名 稱編 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1號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3號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9號(2)標準、規范類 別名 稱編 號1國家標準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規范GB/T50502-2009工程測量規范GB6、50026-2007建筑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13機械成孔操作規程GB/T25695-2010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132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2010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 46-201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 10-2011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201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建筑樁基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14建筑7、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 59-20113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3)圖紙與圖集序 號內 容11-5號樓施工圖紙2巖土工程 勘察報告311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平面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第三章 施工準備1、現場準備(1)地面及地下障礙物都處理完畢,達到“三通一平”;施工所用的臨時設施準備就緒。(2)施工現場的場地已經過夯實或碾壓。(3)根據圖紙及有關要求,制作好鋼筋籠。(4)根據放出的軸線及樁位點,抄上水平標高木撅,并經過簽字。(5)選擇和確定鉆孔機的進出路線和鉆孔順序,做好技術交底。(6)分段制作好鋼筋籠,以5-8m為宜(7)施工前8、做成孔實驗,數量不少于3根。2、材料準備:(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有廠家資質、出場證明、產品合格證、開盤鑒定及復試報告。 (2)鋼筋的級別、直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證明書及復試報告。(3)外加早強劑應通過試驗確定。(4)墊塊:用1:3水泥砂漿埋22#火燒絲預制成或用塑料卡。(5)火燒絲:規格20-22#鐵絲燒成。3、主要機具準備:序號機械/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數量備 注1旋挖鉆機ZR250B2完好2泥漿泵BW1502完好3挖掘機PC2002完好4電焊機J32完好5鋼筋彎曲機BEN352完好6鋼筋切斷機CUT43D4完好7鋼筋調直機CT4/82完好8S3 水準儀S32完好9全站儀賓得1完好19、0長短棒式振搗器50/8-12M4完好11溜筒2完好12蓋板2完好13測繩、手把燈、線墜2完好4、質量要求灌注樁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許偏差序號成孔方法樁徑允許偏差(mm)垂直度允許偏差(%)樁位允許偏差(mm)1-3根單排樁基垂直于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邊樁條形樁基沿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中間樁1泥漿護壁鉆孔樁D1000mm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00+0.01H150+0.01H2套管成孔灌注樁D500mm-20170150D500mm1001503人工挖孔樁混凝土護壁+500.550150鋼套管護壁+501100200注:1.樁徑允許偏差的負10、值是指個別斷面。 2.采用復打、反插法施工的樁,其樁徑允許偏差不受上表限制。 3.H為施工現場地面標高與樁頂設計標高的距離,D為設計樁徑 混凝土灌注樁質量標準項序檢查項目允許偏差和允許值主控項目1樁位見(上表)灌注樁的樁位允許偏差2孔深(mm)+3003樁體質量檢驗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4混凝土強度設計要求5承載體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一般項目1垂直度見(上表)灌注樁的樁位允許偏差2樁徑見(上表)灌注樁的樁位允許偏差3混凝土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4泥漿面標高(高于地面水位)(m)5沉渣厚度:端承樁(mm) 摩擦樁(mm)501506混凝坍落度:水下灌注(mm)180-2207鋼筋籠安裝深度(mm)1011、08混凝土充盈系數19樁頂標高(mm)+30,-50第四章 施工方法一、施工工藝流程埋設護樁測量定位鉆機就位初步鉆進護筒就位安放護筒正式鉆進監理旁站、檢查成孔清空鋼筋籠制作安放鋼筋籠安放導管灌裝記錄樁體留置試塊灌注混凝土檢測 二、測量控制(1)開孔前,樁位應定位準確,在樁位外設置定位龍門樁,且通過甲方、監理驗收合格簽字。(2)樁位軸線采取在地面設十字控制網和基準點。鉆機就位時,必須平正、穩固,確保在施工中不發生傾斜、移動,垂直度偏差嚴格控制在1%范圍內。龍門樁布置見下圖:三、成孔1、在鉆進過程中,采用連續性筒式取土鉆進成孔。2、鉆機就位:通過自身履帶爬行至需鉆樁位,由機械自身電腦控制進行鉆機桅12、桿與機身水平和垂直調整。3、埋設護筒:鉆機就位后,在測量和施工人員的指導下,鉆尖對準樁位中心,鉆機旋挖至一定深度取出土后下放護筒。一般護筒埋深2m左右,根據現場情況護筒應高出地面20cm左右為宜。4、復測、校正樁位與護筒中心偏差:護筒埋設好后,由測量人員和監理代表進行樁位和垂直度復核校正。樁徑偏差50mm,垂直度偏差小于1%。5、本道工序完成后申報開孔通知單并進行鉆進成孔。6、鉆進過程中,隨時監控現場孔內水位,依據現場情況選用干土直接取土和泥漿護壁成孔工藝。7、樁進入持力層的判別持力層判別是鉆孔樁成敗的關鍵,現場施工必須給與足夠的重視。可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持力層的深度,結合現場取樣進行綜合判13、定。1)參照鉆進速度與難度等綜合確定,土層、強風化在不需要加壓情況下使用筒狀取土鉆頭即可鉆進,且每小時進尺超過8m;中風化在加壓(50Bar)情況下使用短螺鉆頭鉆進,且每小時進尺不超過3m;中風化巖內強風化夾層厚度超過30mm時,操作手可根據進尺明顯變化作出判斷,作為入巖深度確定依據。本工程樁端持力層為昔格達泥巖夾粉砂巖及砂巖。2)參照已完成樁孔的地質情況。3)依據樁底沉渣,通過沉渣是否已經滿足設計要求判定是否進入持力層。8、擴大頭施工經相關單位確認驗孔,提出挖斗,安裝相應擴大頭尺寸的鉆頭,利用鉆桿深度控制擴大頭起始擴孔位置擴底,直至孔底端部擴大頭全部伸開,在擴20分鐘。確保擴大頭高度達到1.14、5m的設計要求。第一根樁先在地面作試驗并有卷揚機定位,由機長及管理人員檢查,擴底擴好后提出擴頭。9、清孔旋挖成孔工作結束后,應對孔進行全面檢查(包括孔位、孔深、孔徑、孔垂直度)合格后方能進行清孔。鉆進至設計孔深后,將鉆斗留在原處機械旋轉數圈,將孔底虛土盡量裝入斗內,起鉆后仍需對孔底虛土進行清理,則應采用污水泵進行濁水循環,確保沉渣厚度50mm。四、鋼筋籠制作與安放(1)鋼筋籠必須嚴格按設計圖紙要求制作加工。如下圖所示:鋼筋的品種、型號及尺寸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制作偏差符合下列規定:主筋間距:10mm;箍筋間距:20mm;鋼筋籠直徑:10mm;鋼筋籠長度:50mm;主筋彎曲度:1%;鋼筋籠彎曲15、度:1%鋼筋籠焊接要求:分段制作的鋼筋籠,鋼筋接長采用焊接,接頭位置錯開,且在45d范圍內接頭不得超過鋼筋數量的50%,螺旋箍筋與主筋采用點焊,以增加鋼筋籠的強度,根據規范要求,單面搭接12d,雙面搭接6d。扎口焊接時,上下主筋位置對正,保持鋼筋籠上下軸線一致;焊縫厚度h0.3d,寬度b0.7d。(2)鋼筋籠保護層要求:鋼筋籠入孔時應對準孔位輕放慢慢入孔,鋼筋籠入孔后應徐徐下放,不得左右轉動,嚴禁高起猛落強行下放。焊接部位表面污垢應先行清除。鋼筋籠下放孔內符合要求后,可將主筋點焊于孔口護筒上或用鐵絲牢固綁扎于孔口,以使鋼筋籠定位和防止竄動。 五、混凝土灌注:1、鋼筋籠安放完成及時進行混凝土灌注16、,減少成孔的停置時間;2、導管為直徑250mm鋼管,分節長度為4米,配置12m短節,底節長67m,導管接頭為橡膠密封圈絲扣連接,導管內壁圓順、并根據不同孔深編號及自下而上標示尺度,導管在吊入孔內時,用導管夾具將其位置固定在孔中心,防止卡掛鋼筋骨架。3、下灌注導管后,二次清孔,確保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規范要求。1)對灌注導管要檢查其圓滿度,垂直度及其連接密封性,按期對導管進行水封試驗。2)下入孔內導管的底部距孔底300-500mm,并做好記錄。3)隔水塞用和導管口徑相符的皮球,灌注應連續進行。4)在灌注過程中技術人員隨時測量孔內混凝土面高度,開始澆灌時應保證足夠的初灌量,保證埋深0.81.5m,應隨17、時調整導管埋深,當混凝土上升到底口 4m 以上時,再提升導管,使導管底口高于鋼筋籠骨架底部 2m 以上,可以恢復灌注速度,保持正常的埋管深度,保證導管埋置深度在其它任何情況下不得小于3m(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段有足夠的壓強,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控制在36m左右,灌注接近樁頂時,要保持足夠的導管高度,采用接入短導管等措施,樁頂加灌混凝土0.5米以上。拆除導管之前測量混凝土面高程,以保證灌注混凝土的澆筑高程。 5)導管提升應保持居中,防止掛碰鋼筋籠,拆下的導管要及時沖清干凈。6)接近樁頂時,由于導管內混凝土高度減少,壓力降低,管外泥漿稠度比重增加,出現灌注困難,應提高漏斗高度。7)為確保樁頭部位混18、凝土的密實度,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有吊車提起導管上下活動讓其產生振搗作用并且緩緩拔出導管,使樁頭部位增加混凝土密實度,促使樁頭部位混凝土的質量更好,并做好灌注記錄。混凝土灌注完成時,適時撥出護筒,并做好孔口防護,防止發生意外事故。8)、澆筑混凝土時,按設計及規范要求數量留置混凝土試件,測定 28d 強度。六、施工注意事項A、鉆孔前調整旋挖鉆機鉆桿保持垂直、確保位置正確,防止因鉆桿晃動引起樁位偏移。B、初始鉆進表土層保證鉆桿垂直,緩慢進尺,減少鉆桿晃動,鉆孔過程中,采取措施(護筒埋設時高出地面50cm并圍堰)防止下雨天雨水流入孔內。C、鉆孔施工連續進行,如因故停機時及時提鉆,防止長時間停鉆出現塌孔19、埋鉆,鉆孔完畢及時澆筑混凝土,若不能及時澆筑間歇時間較長時,鉆孔的孔口加蓋板罩,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再次開鉆前檢查孔深是否出現塌孔。D、鉆機在連續施工鉆進過程中,時常觀察鉆進地質情況,進入砂層、礫石層時,要嚴格控制鉆進速度,必須低速慢進,防止塌孔。E、孔底清理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及時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灌注前對運至現場的商品混凝土進行塌落度檢測,檢驗出廠隨車資料并核定立方量,合格后進行灌注。七、成品保護及成孔防護1、鋼筋籠在制作、運輸和安裝過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變形。吊入鉆孔時,要有保護墊塊、或墊管和墊板。2、鋼筋籠在吊放入孔時,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混凝土時,要采取固定措施固定其位置。3、灌注樁20、進行基礎開挖時,要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樁的移位和傾斜。并檢查每根樁的縱橫水平偏差。4、成孔內放入鋼筋籠后,要在4h內澆筑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要有不使鋼筋籠上浮和防止泥漿污染的措施。5、運輸鋼筋籠以及澆筑混凝土時,均要注意保護好現場的軸線樁、高程樁。6、樁頭外留的主筋插鐵要妥善保護,不得任意彎折或壓斷。7、樁頭混凝土強度,在沒有達到5MP時,不得碾壓,以防樁頭損壞。8、經過檢查后,要填好成孔施工記錄。然后蓋好孔口蓋板及孔邊防護,蓋板上嚴禁行車或走人。最后移走鉆機到下一樁位。9、鋼筋籠吊裝安放過程中不要離樁孔距離過高以防脫落。10、混凝土灌注過程中電箱電纜要注意架空或埋地防護以防漏21、電、觸電。11、成孔后的樁不得重型機械碾壓以防坍塌。第五章 樁基檢測及驗收1、支護灌注樁施工完畢28天,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按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要求進行檢測。2、工程樁施工完畢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按建筑樁基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14)進行低應變檢測樁身結構完整性。3、樁基施工完畢后及時請設計、建設、監理單位繪制竣工圖,作好樁位平面復核,整理好竣工資料,并請質量監督部門及時搞好樁的竣工驗收,以便及時進行上部結構施工。4、樁基竣工驗收應該提交以下竣工資料:樁位測量放線圖、工程地質勘察、材料試驗記錄與合格證、施工日志、樁施工隱蔽記錄、樁位竣工平面布置圖、樁的靜荷載試驗資22、料、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同時提交樁基工程驗收記錄檔案表及樁基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第六章 質量保證措施1、成孔質量保證(1)機具就位平整垂直,護筒埋設牢固垂直,保證樁孔成孔垂直度;(2)控制孔內水位防止塌孔;(3)成孔時發現難于鉆進,應及時檢查,防止樁孔出現偏斜、位移;(4)及時清理孔底沉渣,防止在孔底沉渣過多。2、鋼筋籠制作、安裝質量保證(1)鋼筋籠制作嚴格按施工圖進行制作;(2)分段制作鋼筋籠,控制在9m以內,鋼筋籠連接采用焊接,應遵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2-2011;(3)鋼筋籠搬運時應采用塔吊或吊車吊運,以保證鋼筋籠不變形;(4)鋼筋籠安放,要對準孔位,吊直扶穩,23、緩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下到設計位置后立即固定;(5)鋼筋籠制作偏差,安放位置偏差,保護層厚度應在規范和設計范圍內。3、水下混凝土澆質量保證措施(1)鋼筋定位后,務必在4小時內進行混凝土澆筑,以防止塌孔;(2)混凝土強度不得低于設計要求,必須要有良好的活易性,坍落度控制在160220之間,可摻用減水劑或加氣劑,澆筑后樁頂應高出設計標高500mm以上,然后將浮漿層消除300mm,留下200mm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剔除;(3)導管長度第一節大于等于4m,第一次澆筑必須保證導管底端埋入混凝土8001500mm,導管埋深在24m之間,不得大于6m;(4)澆筑混凝土量不得小于孔樁計算體積,充盈系數為124、.1,每根樁不得少于一組試塊,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5)混凝土澆筑必須一氣呵成,間歇時間應控制在15分鐘內,任何情況下不得超過30分鐘,并控制在46小時內澆筑完成,上升速度不應大于5m/小時,一般澆筑速度為3035m3/h。4、成孔、灌注過程中塌孔處理措施根據地勘報告,表層為昔格達泥巖夾粉砂巖及砂巖,滲水性較好;所以在成孔過程中可能出現孔內泥漿不能形成完整護壁,由于鉆孔過程擾動周邊土層,可能造成塌孔現象。為此針對塌孔制定了處理措施。(1)在鉆進過程中塌孔:如果是輕微塌孔,不影響正常鉆進可以不處理;如果塌孔嚴重不能再繼續鉆進,則需要回填C15混凝土,待強度達到要求后再鉆進。(2)在灌注過25、程中塌孔:在保證孔內水頭的同時,應采用吸泥機吸出踏入孔中的泥土,如不再繼續塌孔,可恢復灌注,如仍塌孔不停止,則需要拔出導管、鋼筋籠,則需要回填C15混凝土,待強度達到要求后再鉆進。(3)當旋挖鉆在易塌孔地區作業時,首先要保證配制的泥漿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再次在鉆進過程中,盡量做到慢進尺,盡量避免鉆進過程中鉆頭對孔壁的碰撞,破壞護壁泥皮,同時應減少鉆頭內鉆渣掉入孔內破壞泥漿的配比。5、導管進水處理措施(1)灌注前應檢查好導管的密封性,安裝導管時要檢查密封圈是否墊好,確保導管密封性良好。嚴格計算好初灌封底的混凝土方量,確保有足夠的混凝土封底,灌注過程中準確測量導管埋深,避免導管拔脫。(2)初灌混凝26、土封底失敗或者灌注過程中導管接頭不密封導致導管進水,或者灌注過程中將導管拔脫進水。當封底失敗時,應及時將導管、鋼筋籠拔出,用旋挖鉆將孔底混凝土掏出,重新安裝鋼筋籠、導管,清孔合格后重新灌注。導管接頭不密封需要換合格導管灌注,換導管和導管拔脫都需要在繼續灌注之前,用撈漿桶或者泥漿泵等將二次安裝的導管內的泥漿清除干凈,注意精確計算好導管埋深,確保再灌注的順利。6、浮籠處理措施(1)在灌注過程中發現鋼筋籠上浮時,應立即減緩灌注速度,在保證導管有足夠埋深的情況下,快速提升導管,待鋼筋籠回到設計標高位置,再拆除導管。如導管埋深不夠不能拆除導管時,則將導管快速提升(注意不要將導管拔脫),然后再緩慢放下導管27、,如此反復多次,直至鋼筋籠回到設計標高位置。(2)為防止鋼筋籠上浮,在鋼筋籠安裝好后將其固定在鋼護筒上;其次在灌注過程中應準確測量好混凝土頂面高程,當混凝土快進入鋼筋籠時,應減緩灌注速度,并嚴格控制導管埋深。7、卡管處理措施(1)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混凝土在導管中下不去,首先應借用吊車的吊繩抖動導管,或者安裝附著式振搗器使導管中混凝土下落。以上方法均不起作用時,則應該將導管拔出,清理導管內堵塞的混凝土后重新安裝導管,清理干凈導管內的泥漿后重新灌注。(2)灌注過程中要求嚴格控制好混凝土的活易性、坍落度來避免卡管。第七章 工期進度保證措施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工程量及工期要求,采用2臺鉆機作業,成孔路28、線由內向外跳樁成孔;成孔后鋼筋籠吊裝,水下混凝土澆筑可與鉆孔同時進行,從而保證設備正常運轉。1-5樓及車庫部分共計514根樁,共計約12294米,計劃施工工期為120天。為了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勞動力是保證工期的重要環節。計劃需鋼筋工12人,焊工4人,混凝土工8人,兼職安全員2人,共計24人。 保證施工進度的措施:(1)嚴格按照施工進度計劃進行施工,由項目經理統一指揮,各棟號協調各工種緊密配合,避免發生混亂;(2)精心組織現場施工,認真加強現場管理,把工期責任落實到每個施工人員,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3)嚴把各工序的質量關,做到一次成活,避免返工;(4)預先解決施工過程中所需工具和材料的采購和29、供應工作,避免出現誤工現象;(5)各工序密切配合,互不影響工作時間,終孔驗收后及時吊放鋼筋籠和澆筑混凝土;(6)成孔后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成孔驗收。第八章 安全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責任管理。接受當地政府安監站、業主和工程師對安全工作的管理與指導。(2)建立、完善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生產領導組織,有組織、有領導的開展管理活動,項目經理是施工項目安全的第一責任人。(3)建立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明確各級人員的安全責任,抓制度落實,抓責任落實,定期檢查安全責任落實情況,嚴格獎懲制度。(4)各職能部門、人員,在各自業務范圍內,對實施安全生產的要求嚴格責任。(5)實施全員承30、擔安全生產責任,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到一環不漏,各職能部門人員的安全責任做到橫向到邊,人人有責。(6)一切從事生產管理與操作的人員,依照其從事的生產內容分別通過企業及施工項目經理部的安全檢查,持證上崗。(7)特種作業人員,除經企業安全審查,還需按規定參加安全操作考核,取得建設主管部門核發的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堅持持證上崗。(8)一切管理、操作人員均需與施工項目部簽訂安全協議或安全責任書,向施工項目做出安全保證。(9)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情況的檢查,應認真、詳細的記錄。開展安全教育與培訓,增強人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知識,有效防止人的安全行為,減少人的失誤。(10)適時開展普通安全檢查、專業安全檢31、查和季節性安全檢查。安全檢查以自檢形成為主,上級監督檢查為鋪的原則,檢查的重點以勞動條件、生產設設備設施、現場管理、安全衛生設施及生產人員的行為為主,發現危及人的安全因素時,必須果斷的消除。(11)安全生產管理要堅持“五同時”。做到工程技術與安全技術結合為統一體,作業按標準化實施,安全控制要有力,控制要到位,存在差距要及時消除。(12)施工現場的用電線路、用電設施的安裝和使用要符合安裝規范和安全操作規程,并按照施工布置進行架設,禁止任意亂拉線接電。施工現場設置有保證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間照明,危險潮濕場所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燈具,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電壓。高壓架空線路采用絕緣導線時,其架空高度不得低于332、m,跨越主要道路、線路與地面中心垂直高度不得小于6m。(13)嚴禁酒后作業,嚴禁非司機人員開車。(14)每天施工前要對機械設備進行安全檢查,交接班要填寫安全記錄,如出現安全事故,應及時履行報告手續。(15)選用的機械設備要有足夠的安全保障,起重機械要有足夠的安全系數。(16)嚴禁在禁煙、禁火區域抽煙動火。(17)鉆進中若有瓦斯冒出,則用等待空放法排氣,嚴格控制火源,注意人身安全。(18)配置專業電工,隨時檢查,落實安全用電措施。不是專業人員,不得隨意將電源線搭拆,配電箱部位作明顯有電標志。(19)安裝好的電源線做到勤檢查,電源線必須架空,不得隨意亂拉,電源接頭部位按要求包扎好,以免進水形成斷路33、。(20)做到一機一閘,一漏一箱,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21)機器運轉過程中,不得檢修,防止事故的發生。(22)注意氧氣、乙炔使用,防止爆炸,使用乙炔瓶和氧氣瓶分開放置,保持5m以上安全距離與明火保持10m以上安全距離;禁止與產生電火光的機具擱置在一起。第九章 安全應急預案1、坍塌事故應急處置 (1)坍塌事故發生時,安排專人及時切斷有關閘門,并對現場進行聲像資料的收集。發生后立即組織搶險人員在半小時內到達現場。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人工和機械相結合的方法,對坍塌現場進行處理。搶救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運有困難時,可調集大型的吊車進行調運。在接近邊坡處時,必須停止機械作業,全部34、改用人工扒物,防止誤傷被埋人員。現場搶救中,還要安排專人對邊坡、架料進行監護和清理,防止事故擴大。 (2)事故現場周圍應設警戒線。 (3)統一指揮、密切協同的原則。坍塌事故發生后,參戰力量多,現場情況復雜,各種力量需在現場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積極配合、密切協同,共同完成。 (4)以快制快、行動果斷的原則。鑒于坍塌事故有突發性,在短時間內不易處理,處置行動必須做到接警調度快、到達快、準備快、疏散救人快、達到以快制快的目的。 (5)講究科學、穩妥可靠的原則。解決坍塌事故要講科學,避免急躁行動引發連續坍塌事故發生。 (6)救人第一的原則。當現場遇有人員受到威脅時,首要任務是搶救人員。 (7)傷員搶35、救立即與急救中心和醫院聯系,請求出動急救車輛并做好急救準備,確保傷員得到及時醫治。 (8)事故現場取證救助行動中,安排人員同時做好事故調查取證工作,以利于事故處理,防止證據遺失。 (9)自我保護,在救助行動中,搶救機械設備和救助人員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配齊安全設施和防護工具,加強自我保護,確保搶救行動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2、觸電事故應急處置 (1)截斷電源,關上插座上的開關或拔除插頭。如果夠不著插座開關,就關上總開關。 (2)若無法關上開關,可站在絕緣物上,如一疊厚報紙、塑料布、木板之類,用掃帚或木椅等將傷者撥離電源,或用繩子、褲子或任何干布條繞過傷者腋下或腿部,把傷者拖離電源。切36、勿用手觸及傷者,也不要用潮濕的工具或金屬物質把傷者撥開,也不要使用潮濕的物件拖動傷者。 (3)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開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切記不能給觸電的人注射強心針。若傷者昏迷,則將其身體放置成臥式。 (4)若傷者曾經昏迷、身體遭燒傷,或感到不適,必須打電話叫救護車,或立即送傷者到醫院急救。 (5)高空出現觸電事故時,應立即截斷電源,把傷者抬到附近平坦的地方,立即對傷者進行急救。 (6)現場搶救觸電者的原則:迅速、就地、準確、堅持。迅速-爭分奪秒的讓觸電者脫離電源;就地-必須在現場附近就地搶救,病人有意識后在就近送醫院搶救。從觸電時算起,5分鐘以內及時搶救,救生率90%左右。10分鐘以37、內搶救,救生率6.15%希望甚微;準確-人工呼吸動作必須準確;堅持-只要有百萬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努力搶救。3、機械傷害事故應急處置 應立即指揮并召集應急小組成員,分析現場事故情況,明確救援步驟、所需設備、設施及人員,按照策劃、分工,實施救援。需要救援車輛時,應急時指揮并安排專人接車,引領救援車輛迅速施救。4、塔式起重機出現事故征兆時的應急措施 (1)塔吊基礎下沉、傾斜:應立即停止作業,并將回轉機構鎖住,限制其轉動。根據情況設置地錨,控制塔吊的傾斜。 (2)塔吊平衡臂、起重臂折臂:塔吊不能做任何動作。按照搶險方案,根據情況采用焊接等手段,將塔吊結構加固,或用連接方法將塔吊結構與其它物體聯38、接,防止塔吊傾翻和在拆除過程中發生意外。用2-3臺適量噸位起重機,一臺鎖起重臂,一臺鎖平衡臂。其中一臺在拆臂時起平衡力矩作用,防止因力的突然變化而造成傾翻。按搶險方案規定的順序,將起重臂或平衡臂連接件中變形的連接件取下,用氣焊割開,用起重機將臂桿取下;按正常的拆塔程序將塔吊拆除,遇變形結構用氣焊割開。 (3)塔吊傾翻:采取焊接、連接方法,在不破壞失穩受力情況下增加平衡力矩,控制險情發展。選用適量噸位起重機按照搶險方案將塔吊拆除,變形部件用氣焊割開或調整。 (4)錨固系統險情:將塔式平衡臂對應到建筑物,轉臂過程要平穩并鎖住。將塔吊錨固系統加固。如需更換錨固系統部件,先將塔機降至規定高度后,再行更39、換部件。 (5)塔身結構變形、斷裂、開焊:將塔式平衡臂對應到變形部位,轉臂過程要平穩并鎖住。根據情況采用焊接等手段,將塔吊結構變形或斷裂、開焊部位加固。落塔更換損壞結構。5、小型機械設備事故應急措施 (1)發生各種機械傷害時,應先切斷電源,再根據傷害部位和傷害性質進行處理。 (2)根據現場人員被傷害的程度,一邊通知急救醫院,一邊對輕傷人員進行現場救護。 (3)對重傷者不明傷害部位和傷害程度的,不要盲目進行搶救,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傷害。6、 機械傷害事故引起人員傷亡的處置: (1)迅速確定事故發生的準確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圍、設備損壞的程度、人員傷亡等情況,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置。 (2)劃出事故特40、定區域,非救援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特定區域。迅速核實塔式起重機上作業人數,如有人員被壓在倒塌的設備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壓住傷者的桿件,將傷員移出。 (3)搶救受傷人員時幾種情況的處理:如確認人員已死亡,立即保護現場;如發生人員昏迷、傷及內臟、骨折及大量失血:立即聯系120、999急救車或距現場最近的醫院,并說明傷情。為取得最佳搶救效果,還可根據傷情聯系專科醫院。外傷大出血:急救車未到前,現場采取止血措施。骨折:注意搬動時的保護,對昏迷、可能傷及脊椎、內臟或傷情不詳者一律用擔架或平板,不得一人抬肩、一人抬腿。一般性外傷:視傷情送往醫院,防止破傷風。輕微內傷,送醫院檢41、查。制定救援措施時一定要考慮所采取措施的安全性和風險,經評價確認安全無誤后再實施救援,避免因采取措施不當而引發新的傷害或損失。第十章 應急物資及裝備 (1)救護人員的裝備:頭盔、防護服、防護靴、防護手套、安全帶、呼吸保護器具等; (2)滅火劑:水、泡沫、CO2、鹵代烷、干粉、惰性氣體等; (3)滅火器:干粉、泡沫、1211、氣體滅火器等; (4)簡易滅火工具:掃帚、鐵鍬、水桶、臉盆、沙箱、石棉被、濕布、干粉袋等; (5)消防救護器材:救生網、救生梯、救生袋、救生墊、救生滑桿、緩降器等; (6)自動蘇生器:適用于搶救因中毒窒息、胸外傷、溺水、觸電等原因造成的呼吸抑制或窒息處于假死狀態的傷員; (7)通訊器材:固定電話一個、移動電話原則上每個管理人員一人一個,對講機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