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管道房建及平場工程箱涵施工保護技術措施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62604
2024-09-05
24頁
20.91MB
1、城市污水管道房建及平場工程箱涵施工保護技術措施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 目錄一、編制目的2二、編制依據21、 現行主要規范和標準:22、 已建箱涵資料:33、 擬建建筑及平場資料:3三、工程概況31、 項目地理位置32、 地形地貌及地質情況33、 已建2.5x2.9箱涵介紹63.2 覆土對箱涵的影響73.3檢修及通氣井7四、施工方法及保護方案81、箱涵保護線范圍:82、施工工藝:83、保護方案83.1箱涵檢查井保護方案83.2箱涵覆土保護123.3建筑物樁位定位放線133.4臨時道路及保護182、3.5建筑物基礎及箱涵保護結構施工193.6檢查驗收22五、箱涵的監測23六、注意事項及其它保護措施23 一、編制目的本工程為我司XXX項目房建及平場工程,擬建G09-4/03地塊內有約206米長2.5x2.9已建箱涵;為確保本工程房建施工期間不對箱涵產生影響,推動工程的順利進行,特編制本方案報xx主城排水公司及xx市市政管理委員會批準。二、編制依據1、 現行主要規范和標準: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 GB 50153-2008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4-2006(2011年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8978-200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 CJ 343 -2010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3、GB50009-2012構筑物抗震設計規范 GB50191-20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11建筑樁基技術規范 JGJ94-2008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JGJ7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10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 GBJ50069-2002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 GB50332-2002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92、 已建箱涵資料: 總圖布置、橫縱剖面圖、箱涵基礎、箱涵斷面及配筋、檢查井及通氣井大樣(含箱涵加固)等竣工圖。3、 擬建建筑及平場資料: 地勘報告、建筑總圖、地下室布置、上部結構說明、基礎布置及說明。三、工4、程概況1、 項目地理位置XXX項目G09-4/03地塊位于xx,處于長江沿岸,交通十分便利。2、 地形地貌及地質情況擬建場地地形經過人工改造,起伏較大,最高高程約227.03m,最低高程約183.54m,最大高差約43.49m。地形坡角一般為1025,局部為陡坎。地震效應評價:根據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擬建工程抗震設防類別均為標準設防類,該場地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擬建場地主要巖性:雜填土、粉質粘土、粉砂質泥巖和砂巖。雜填土:雜色,主要由砂質泥巖碎塊及砼塊組成,塊碎石塊徑5、2.0-25cm,局部達30cm。硬雜物含量大約5%25%,松散,稍濕,為隨意性堆填,填筑時間大約2年左右。該人工填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建議值:重度a:20kN/m3,綜合內摩擦角:25。人工雜填土層主要由粉質粘土夾砂質泥巖碎塊及砼塊組成,塊碎石塊徑20300mm,局部達500mm以上。硬雜物含量大約5%30%,松散,稍濕。為隨意性堆填,分布不均勻,密實度差,承載力低,力學性質變化大,具有高壓縮性。若沒有經過處理,可能產生填土的不均勻沉降危害。巖 土名 稱重度(kN/m3)粘聚力(MPa)內摩擦角()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邊坡臨時坡率值巖土對擋墻基底摩擦系數H8m(巖質邊坡)H5m(土質邊坡6、)8H15(巖質邊坡)5H10(土質邊坡)天然飽和天然飽和天然飽和雜填土19.8*20.1*0028*25*/1:1.501:1.750.25雜填土設計參數建議值一覽:水文地質條件:長江為工程區主要水系,長江自南向北流經工程區東側,屬過境河流,工程區長江常年洪水位185.00m,20年一遇洪水位191.53m,50年一遇洪水位193.53m,三峽成庫30年后,五十年一遇洪水位為193.65m(吳淞高程為195.27m),枯水位為165.80m,勘察期間水位為174.60m。場地地形坡向長江,坡角略陡,坡面形態利于地表水排泄,暴雨及多雨時節,大氣降水形成的地表水順坡面直接排入長江或入滲到填土中,7、向長江排泄。不良地質作用:經工程地質調查和鉆探揭露,勘察場地及周邊在勘察期間未發現危巖崩塌、滑坡、泥石流、巖溶及破碎裂隙、采空區及活動斷裂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現狀穩定,適宜修建擬定的建筑物。G09-4/03地塊xx東路與xx二路相接處現場照片:G09-4/03地塊沿xx二路現場照片:G09-4/03地塊沿xx東路東側現場照片:3、 已建2.5x2.9箱涵介紹3.1箱涵設計簡介:2.5x2.9箱涵為xx市排水有限公司于2005年已建明挖鋼筋混凝土箱涵,根據原始資料,本段排水箱涵的基礎持力層位于原狀土和雜填土上,根據箱涵上為濱江路及覆土較深的特點,箱涵不適宜直接置于該土層上,該土層下臥巖石主要為泥8、巖,局部為砂巖。箱涵下為土層,箱涵上為濱江路人行道上,覆土約6.0米,為使污水涵管具有密閉性,本段污水截留溝采用鋼筋砼箱,基礎處理采用挖孔樁支撐。箱涵采用C30混凝土澆筑,混凝土的抗滲等級為P8,鋼筋保護層厚內側為60毫米,外側為40毫米。基礎采用C20鋼筋混凝土D1800挖孔樁(擴底樁)基礎,挖孔樁底巖石天然抗壓強度不得小于6.5Mpa,樁體嵌入中等風化巖層內3.0米,沿箱涵線每12米設置。樁基頂部設置鋼筋混凝土蓋梁,蓋梁采用C30混凝土澆筑,鋼筋保護層厚為50毫米。根據業主提供的施工現場資料顯示,本地塊內已建2.5x2.9箱涵兩端已進行了臨時加固保護措施,中間約46米段無保護措施,詳G099、-4/03地塊內已建箱涵布局圖。箱涵大樣圖:3.2 覆土對箱涵的影響根據xx主城區排水工程 ( A管線 )項目施工圖設計總說明中“結構形式的設計原則及要求”: 箱涵覆土一般為2米至6米,便于涵頂的保護和抗浮,設計將xx逐漸在主城區沿江興建濱江路做荷載考慮,擬建濱江路路面標高一般在191m193m,設計在樁號20公里前(即xx一路沿線)路高定為193米,以下(即xx二路沿線)為192米作為覆土荷載。本箱涵為設計在樁號為13+319.5至13+534間,屬于xx二路沿線,則設計覆土標高為192米。 二層車庫結構板標高為189.40米,結構板厚為150mm,則中間段約159.5米長箱涵將覆土標高至110、89.25(189.40-0.15)米,低于原設計覆土標高(192.0)2.6米。南端約33.5米長箱涵頂部為擬建小區綠化用地綠化,標高為194.5米,高于原設計覆土標高(192)2.5米。北端約13米長箱涵頂部為擬建小區進場道路,標高為197.5米,高于原設計覆土標高(192)5.5米。因此,南北兩端如滿足覆土至設計標高要求,則超出箱涵最高設計覆土標高要求,需采取措施保護箱涵。3.3檢修及通氣井地塊內已建2.5x2.9箱涵檢查井有122A#、123#和124#,123#和124#頂部為擬建地下車庫,122A#頂部為擬建箱涵空腔保護結構。通氣孔設置于123#檢查井旁,須穿過地下車庫層伸入地面。11、因此箱涵檢查井和通氣井需進行重新復核,不滿足其功能需要的須重新設計。G09-4/03地塊已建2.5x2.9箱涵檢查井122A#現狀圖:四、施工方法及保護方案1、箱涵保護線范圍: 已建2.5x2.9箱涵保護線寬為9.4米,為箱涵兩邊外側寬出3米。2、施工工藝: 箱涵檢查井上升光纖保護箱涵覆土建筑物樁位定位放線跨箱涵臨時道路施工及敷設建筑物基礎施工建筑物結構及箱涵保護結構施工檢查驗收3、保護方案3.1箱涵檢查井保護方案3.1.1箱涵檢查井123#和124#出地面為地下二層車庫底板,箱涵檢查井122A#出地面為擬建箱涵空腔保護結構底板,詳見“地下二層車庫與箱涵位置關系圖”,原井蓋改為xx市排水公司專12、用重型壓力井蓋,井蓋與車庫底板齊平,車庫設置通風排起裝置。3.1.2檢查井及通氣孔布置如下圖:3.1.3箱涵上檢查井的改造A、 箱涵檢查井122A#現頂標高為189.99,設計標高為194.50(即小區綠化用地標高),相差4.69米,對原檢查井進行加高改造。B、 箱涵檢查井123#現頂標高為183.54,設計標高為189.40(即地下二層車庫地面標高),相差5.86米,對原檢查井進行加高改造。C、 箱涵檢查井124#現頂標高為188.72,設計標高為189.40(即小區綠化用地標高),相差0.68米,對原檢查井進行加高改造。D、 加高改造:將原井蓋及井圈拆除,將井周圈進行剔毛,采用12200植13、設雙排鋼筋與原檢查井結構固結、植筋深度12d;按間距1.5m搭設8*8的滿堂腳手架,按縱橫向綁扎12200鋼筋至189.4m標高;采用18mm厚的模板雙面支設、加固;采用車載泵分兩次澆筑C25商品砼。如下圖:E、豎井施工期間和施工完畢,用定制的模板對井口進行覆蓋,確保施工作業安全、防止雜物掉入。3.1.4箱涵通氣井保護方案通氣孔在壓力井段約1000米設置一個,本段箱涵通氣孔間距為1000米左右,通氣孔附設在檢查井上,埋地部分(規劃埋地部分)采用鋼筋砼,外露部分采用50厘米不銹鋼筒。本地塊內原無通氣孔,通氣孔設置于地塊北端125#檢查井旁。地塊內增設通氣孔置于123#檢查井旁,須穿過地下車庫層進14、入建筑B1#樓污水排氣口,超出建筑屋面2米,沿線作標識標牌警示,通氣井頂部設置xx市排水公司標準的防護罩。3.1.5箱涵清理淤泥保護方案箱涵清理淤泥點設置于場外,場外設置點為檢查井125#;由建設單位同排水公司協商處理。3.1.6在122A#和123#檢查井間、箱涵頂部有若干弱電、光纖線,由建設單位聯系聯系排水公司采取措施進行專項保護。3.1.7其他影響及措施由于工藝需要,箱涵上部覆土中需橫穿管網,為給水排水和電管網,由于管網本身重量小于排空土體重量,對箱涵不增加多余荷載,因此,箱涵上部橫穿管網不影響箱涵結構安全。地塊西側已廢2.3X2.7箱涵上部為小區綠化用地,在xx東路紅線附近處,采用4015、0厚C30鋼筋混凝土進行封處理,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8,鋼筋需植筋錨入原箱涵。3.2箱涵覆土保護 箱涵頂面及側面的回填土由建設單位直接發包的土石方單位進行;建議按如下方式進行保護:3.2.1箱涵頂標高以下采用級配砂夾石分層壓實回填,分層厚度不大于300mm,防止側向受壓須對稱回填,回填密實度不小于0.94。箱涵頂標高以上采用素土分層壓實回填。如下圖:3.2.2箱涵頂標高以下回填時,兩次對稱分層進行;回填前,在箱涵兩側3m外修設臨時運輸道,將級配砂石等材料運至箱涵兩側,采用兩臺90型挖機平行于箱涵縱向、2m外停靠、同時對稱回填,避免側壓對箱涵產生影響;回填由遠處向近側進行,對局部不能采用機械回填的16、部位、采用人工配合進行回填。3.2.3箱涵頂標高以上采用素土分層壓實回填,要求回填土不能有大于300mm的夾石、建渣、垃圾等,回填土的材質符合相關要求;回填時,先在箱涵上部鋪設300mm左右厚的級配砂石,以同側向級配砂石形成濾水層,再在上部采用素土進行分層回填,回填采用兩臺挖機平行于箱涵方向,同時對稱進行,每回填300mm厚即采用人工進行夯實,嚴禁采用挖機或其它大型進行進行夯填,確保箱涵的結構不受影響。3.3建筑物樁位定位放線3.3.1根據本工程房建總平面定位圖和原箱涵設計圖紙,先確定擬建建筑物與箱涵的關系,定出建筑物基礎線、相關結構線及標高,確保放線準確;放好線后,用白灰線或樁點進行標明,并17、在箱涵兩側各5m左右的范圍拉設禁戒線,禁止未采取措施時、大型機械及材料運輸車輛從箱涵上橫向通過;如下圖:3.3.2將箱涵位置及保護線反映到總平面圖上,采用CAD將各樁位中心線的坐標標明、計算出高程,在箱涵回填土完畢后,采用全站儀分別定出每個樁位的具體位置和高程,并復核準確,標明位置。3.3.3根據樁中心點和設計樁徑,放出樁線,進行建筑物樁基施工。3.4臨時道路及保護3.4.1由于施工需要,施工道路需從B6B7#樓間箱涵通過,擬采取以下措施進行保護:經過現場踏勘,材料運輸車輛需經過的本段箱涵,已有約6m厚的回填土,我司進場前、土石方單位作業期間,已有載重車輛通過(土石方運載車載重時約50t左右)18、,箱涵頂部及側部的回填部分土石方已碾壓密實;為有效保護箱涵的結構整體性和完整性、確保不被破壞,針對施工期間材料運輸車輛通過箱涵路段的情況,我司擬在通過箱涵的路段加設鋼筋混凝土道路進行保護;其總長18m、寬10m,內配20150(或2根14并筋150)的雙層雙向鋼筋,混凝土厚度400mm、強度等級C30;如下圖:3.4.2對需施工而要跨越箱涵的部位,擬采取鋪設鋼板的方式進行箱涵的保護,鋼板采用8000*1500*30mm的鋼板,在施工時,橫鋪于箱涵上部土面上,作為臨時道路,供大型機械及材料車庫通過,確保大型機械及材料車輛不直接碾壓箱涵上部土體,確保箱涵結構安全。3.5建筑物基礎及箱涵保護結構施工19、3.5.1設計:本場區內箱涵南北兩端共46.5米采用鋼筋混凝土空腔結構保護措施,底部結構板厚為150mm,臨時開挖放坡比為1:1;南端空腔結構為單層結構,長33.5米,高3.9米(與地下二層車庫相連和同高),上部覆土1.0米;北端空腔結構為兩層結構,長13.0米,底層高3.9米(與地下二層車庫相連和同高),頂層高4.2米(與地下一層車庫相連和同高),上部為車行道且無覆土。空腔結構側面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抗土側壓,底部和底部采用梁板受力體系,底部梁板之下設置3cm厚泡沫板,荷載直接作用于樁基礎之上。空腔結構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樁基礎,基礎持力層為中風化基巖,樁基底部設計標高低于箱涵基礎底部標高,且20、樁基設置于離箱涵邊緣3米線以外,詳見樁與箱涵保護線間距圖,樁基布置滿足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第3.3.3條要求。具體見下圖:3.4.2在箱涵鋼筋混凝土空腔保護結構和建筑物基礎樁施工前,根據擬建建筑物設計圖紙和122#125#間原箱涵縱剖面圖、箱涵竣工圖等,按45剛性角計算擬施工樁的深度。3.4.3在箱涵的每個豎井上設一個沉降觀測點和水平位移觀測點,在擬建建筑物基礎施工前,做好水平和豎向數據監測記錄。3.4.4沿箱涵縱向兩側3m以外修設臨時道路,供旋挖機通行使用,旋挖機停位在箱涵邊緣線3m以外,宜順箱涵方向停靠,旋挖機、泵車及挖機等大型機械不能騎靠在箱涵上。3.4.5旋挖樁根據已放21、設、復查合格的樁位開始施工。3.4.6箱涵兩側樁施工對稱進行,按計算深度控制旋挖樁的深度;每成孔一根樁,在24小時內應立即組織驗收和澆灌樁芯砼,避免樁塌孔或孔隙水影響,引起箱涵的沉降。3.4.7每成孔一根樁,應派專人對箱涵的水平及豎向數據進行監測,防止箱涵沉降或位移,當發現沉降或位移超過允許范圍時,旋挖樁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灌水回壓或C20素砼回壓等措施,確保箱涵結構安全。3.4.8箱涵鋼筋混凝土空腔保護結構和建筑物基礎樁施工完成后,即放線進入上部結構的施工。3.4.9在結構189.4m層施工、搭設支模架時,在正對箱涵上部回填土區域,澆筑150mm厚的C20砼墊層,并用6m長的槽鋼按1.5m左22、右的間距垂直于箱涵縱向布設,以確保箱涵均勻受力和上部支模架基礎有足夠的承載力。3.4.10結構每施工完畢一層,必須對箱涵的水平及豎向數據進行監測,防止箱涵有位移和沉降的現象,進而影響箱涵結構。3.4.11箱涵鋼筋混凝土空腔保護結構部分的頂板砼澆筑完畢后,在砼強度未達到1.2MPa前不能上人,在未達到混凝土設計強度的50%前,不能堆放重物或提前上荷載;模板支撐系統的拆除需混凝土設計強度的100%;以確保結構安全。3.6檢查驗收3.5.1在箱涵上檢查井鋼筋及模板施工完畢,及時報xx主城排水公司及相關部門驗收,驗收合格后才允許澆筑砼。3.5.2施工過程中,留設好施工照片、做好文檔記錄,并報相關部門備23、案。3.5.3箱涵的保護施工,每道工序必須進行報驗,在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重要部位還應監理旁站,以確保施工質量。五、箱涵的監測1、 為及時反映施工對箱涵是否存在影響,現場實現信息化施工,確保工程安全和順利進行,結合箱涵的實際情況予工程相關的關系,需對箱涵進行監測;主要監測內容包括:施工期間對箱涵的沉降監測,施工期間對箱涵的水平位移監測。2、 為保證所有監測對象在同系統中比較和監測成果的可靠性而布設監測控制網,擬在每個檢查豎井上設2個監測點,主要進行位移、沉降方面的監測;監測控制網分兩種:平面控制網用于位移監測,水準控制網用于沉降監測即垂直位移監測。觀測頻率和控制標準見表1和表2所列。表24、1 觀測頻率表監測內容樁基礎施工結構施工垂直位移2次/1d1次/7d水平位移2次/1d1次/7d表2 控制標準表監控項目限 定 值變化速率/mm.d累計值/mm垂直位移20水平位移/153、在觀測過程中,若有箱涵附件地面荷載突然增減、大量積水或長時間連續降雨等情況,均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當箱涵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逐日或2-3d一次的連續觀測,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當箱涵的觀測值為超過上表2的累計限定值時,則視為已穩定,可停止監測。六、注意事項及其它保護措施1、本項目地塊箱涵兩側外15米內不得采用爆破、強夯施工方式;箱涵兩側外15米外采用爆破、強夯施工需設置緩沖帶。25、以箱涵兩側外3米劃分保護范圍線,設立標識、標牌警告,范圍內不得堆積雜土、建筑材料等,不得進行壓路機碾壓,不得設置如施工吊車等起重裝置。2、本工程箱涵貫穿整個施工場地,施工期間在箱涵頂部回填土上,將有材料及車輛通過,擬在該區域設置200mm厚的C25鋼筋混凝土臨時道路,道路每邊比箱涵側延長5m,臨時道路達到強度后供車輛及材料通過,以確保箱涵結構安全。3、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對檢查井做好保護、并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混凝土漿液流入井內或箱涵內。4、施工過程中,應將箱涵沿途位置做好標識,確保施工期間能有效的對箱涵的保護。5、施工完畢,應在建筑物醒目位置標明箱涵的準確位置,做好竣工圖,以便以后維修和查找。6、積極配合主城排水管網管理公司的現場巡查,對發現的隱患及時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