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測量專項及電梯井施工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65611
2024-09-05
22頁
123.43KB
1、房建工程測量專項及電梯井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目錄1編制依據41.1由XXXX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施工圖紙42工程概況43施工部署43.1施測程序43.2施工測量組織工作54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54.1施測原則54.2準備工作64.3控制點保護措施74.4測量的基本要求85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95.1工程定位95.2平面控制網測設95.2.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95.2.2建筑平面控制網的布設105.3高程控制網的布設10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115.3.2.5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116基礎測量122、6.1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126.2 0.000以下部分標高控制147主體結構施工測量157.1平面控制網的測設157.1.8 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先定主控軸,再進行軸網加密。控制軸線167.2激光經緯儀選型167.3基準線豎向投測方法及技術要求177.3.1 基本要求177.4標高豎向傳遞188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198.1 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198.2墻、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198.3 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208.4 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209質量保證措施209.10沉降觀測2110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221編制依據 1.1由XXXX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施工圖紙1.2土建工3、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國家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和規程: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建筑施工測量手冊1.3 GB50300-200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2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XX縣毋斂大道環東路。包含望月樓、黑神廟、狀元橋。3施工部署 3.1施測程序準備工作 測量作業 自檢 報驗 合格 合格 進入下道工序 3.2施工測量組織工作由項目技術部專業測量人員成立測量小組,根據給定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建立軸線控制網。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施測的工作進度及逐日安排,由組長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計劃進行安排。4施工測量的基本4、要求 4.1施測原則 4.1.1 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線。4.1.2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4.1.3 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 4.1.4 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4.1.5 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 4.2準備工作4.2.1 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5、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座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層0.000的絕對標高。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建筑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層高,對比基礎,樓層平面,建筑、結構幾者之間軸線的尺寸,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4.2.2 測量儀器的選用。測量中所用的儀器和鋼尺等器具,根據有關規定,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現場測量儀器一覽表序號器具名稱型 號單位數 量1經緯儀J2臺12水準儀DS3臺23激光經緯儀DJJ2臺14激光接6、受靶個15鋼 尺50m把26鋼 尺30 m把27盒 尺5m把28對講機個39墨 斗只44.3控制點保護措施本項目前期所提供的控制點一般為GPS控制點,有些點很容易遭到破壞,交接后在盡量保護交接點的前提下需要及時加密或者轉移保護控制點。在轉移控制點前需要確定埋設位置,施工場地控制點位置確定的原則:一是方便施工。最好埋設在周圍障礙物少,視角良好,能最大限度的看到施工現場的地方。二是不易被破壞。控制點埋設在不容易被在施工過程中容易被施工機具或運輸車輛碰壞的地方。三是加密滿足規范的要求,埋設控制點需要多次反復測量。為了便于觀測,控制點距建筑物不宜超過100米。為了防止冰凍影響,控制點的埋設深度,至少應7、在冰凍線以下0.5米。埋設位置確定后,下一步就是做控制點之記,埋設標石。控制點一般用石料或鋼筋混凝土制成,深埋到地面(在某些地基條件好的上 已筑混泥土的地方可直接釘測量專用釘子)。在標石的頂面設有用不銹鋼或其它不易銹蝕材料制成的半球狀標志。這樣就做成了控制點標識。新的控制點標識做好后,我們需要復測交接控制點,在處理測量成果滿足施工要求后,需要加密控制點,既導線測量。為了保證引測的精度,測量必須做閉合測量,多次反復測量,并求得導線平差,確定導線點的坐標,并把坐標記錄下來。在測量計算過程中要求點的精度必須滿足施工要求方可。這樣新的穩定的控制點做好后,我們還需要在點周邊用鋼管等做好臨時圍欄,把控制點8、保護起來,確保控制點不受到外界任何干預破壞。控制點附近插上彩旗,起到警示和標識作用,降低被迫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期間,如發現控制點受到破壞需要及時轉移控制點,確保施工的方便。在以后的施工測量中,我們就以此控制點為基準,進行施工引測,并且以一定周期對導線進行復測校核,確保滿足施工測量的精度。4.4測量的基本要求測量記錄必須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測量精度要滿足要求。根據現行測量規范和有關規程進行精度控制。根據工程特點及工程測量規范,此工程設置精度等級為二級,測角中誤差20秒,邊長相對誤差1/5000。5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 5.1工程定位根據測繪規化部門提供的定位樁、紅線9、樁和水準點,按照所計算的建筑物主軸線座標點進行軸線定位。 5.2平面控制網測設5.2.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 5.2.1.1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5.2.1.2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與工程設計所采用的坐標系統想一致。布設呈矩形。5.2.1.3布設平面控制網首先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5.2.1.4選點應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5.2.1.5樁位必須用險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 5.2.2建筑平面控制網的布設主控軸線定位時,均布置引線,橫軸東側以及縱軸北側投測到圍墻上,橫軸西側、縱軸南側設置定位樁。墻上、10、地面引線均用紅三角標出,清晰明了。施測完成后報監理、建設單位確認后,加以妥善保護。按照工程測量規范要求,定位樁的精度要符合下表要求: 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丈量相對中誤差一級71/30000控制線隨結構逐層彈在外墻上,用以檢查復核樓層放線。 5.3高程控制網的布設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的首要條件。 根據場區內規劃局給定的路邊高程點布設場區高程控制網。 5.3.1.3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據規劃局給定的路邊高程點,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先用水準儀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聯測場區11、高程豎向控制點,即場區半永久性水準點,以此作為保證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該點也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 5.3.2.1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 5.3.2.2半永久性水準點位處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測量規程規定的半永久. 5.3.2.3樁的方式埋設,并妥善加以保護。 5.3.2.4引測的水準控制點,需經復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5.3.2.5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線長度(km)與已知點聯測次數附合或環線次數平地閉合差(mm)三等65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12、2 水準點的埋設及觀測技術要求 水準點的埋設 水準點選取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墻水準點應選設在穩定的建筑物上,點位應位于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見下表:等級水準儀型號前后長度(M)前后視距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三級DS375250.32.03.06基礎測量 6.1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將DJ2經緯儀架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線各不得少于二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13、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在墊層上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線為準,校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再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挑直法投測各主控線,投測允許誤差2mm。墊層上建筑物輪廓軸線投測閉合,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詳細彈出各細部軸線,暗柱、暗梁、洞口必須在相應邊角,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軸線允許偏差如下:L30m 允許偏差 士5mm30L60m 允許偏差 士10mm60L90m 允許偏差 士15mm90L 允許偏差 士20mm軸線的對角線尺寸,允許誤差為邊長誤差的2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誤差為1。 6.2 0.0014、0以下部分標高控制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士0.000以下標高的傳遞施工時用鋼尺配合水準儀將標高傳遞到基坑內,以此標高為依據,進行槽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據基坑情況,在基坑內將其引測至基槽外圍磚胎模內側壁,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墻、柱拆模后,應在墻柱立面抄測出建筑一米線。一米線相對于每層設計標高而定。標高校測與精度要求每次引測標高需要作自身閉合外,對于同一層15、分幾次引測的標高,應該聯測校核,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土方開挖測量方法高程分兩次傳遞,在距槽底設計標高1.5米的邊坡上釘鋼筋頭,架設水準儀,隨時校核槽底標高。開挖到槽底標高30cm處,在基坑邊軸1.0米控制線處架設經緯儀,向基坑投測主控線,在木樁上釘鐵釘,確定控制點,并用小白線拉通。然后,在基坑邊軸1.0米控制線處架設經緯儀,以同樣方法確定主控線。當縱橫主控線投測交叉后,檢查距槽邊尺寸,確定槽寬,修整槽邊。隨挖土進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線,并放出細部集水坑、消防水池等開挖邊線。7主體結構施工測量 7.1平面控制網的測設 墻體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根據場地平面控制網,校測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后,使用經緯儀將16、軸控線引彈到結構外立面上。一層墻拆模后,再引彈至墻頂。并彈出外墻大角10cm控制線。 樓層上部結構軸線垂直控制,采用內控點傳遞法。根據流水段的劃分,第一施工段內設置4個內控點,組成自成體系的矩形控制方格,其余3段各設置2個內控點(縱橫主控軸交叉點),控制點編號見內控點平面圖。 澆筑一層頂板混凝土過程中,按照控制點預埋1001003mm鐵板。二層樓面放線,依據外墻及東、北側圍墻上可以通視的主軸控制線進行施測,鐵板上用鋼針劃出縱、橫軸交叉線,并將交叉點處鉆出2mm小孔作為標志。鐵件剖面圖正面圖 背面圖上部樓層結構相同的部位留200200的放線洞口以便進行豎向軸線投測。 預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蓋17、,保證上下通視。7.1.5 二層樓面的軸網須認真校核,經復核驗收方可向上投測。 二層樓面基點鐵件上不得堆放料具,頂板排架避開鐵件,確保可以架設儀器。 7.1.7平面控制網根據結構平面確定,盡量避開墻肢,保證通視。7.1.8 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先定主控軸,再進行軸網加密。控制軸線滿足下列條件:建筑物外輪廓線、施工段分界軸線、樓梯間電梯間兩側軸線 7.2激光經緯儀選型7.2.1選用北京光學儀器廠生產的DJJ2激光經緯儀。技術指標如下:豎向掃描精度20角秒豎向激光束射出距離:白天500米 、夜間3000米。要保證激光經緯儀的豎向掃描的精度,激光器射出的光束與儀器的視準軸同軸,激光束光斑與須望遠鏡同18、心,激光束出射至工作面的距離與望遠鏡調焦系統同焦(光斑最小),簡稱“三同”。 7.3基準線豎向投測方法及技術要求 7.3.1 基本要求豎向投測精度取決于測量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設備的技術的狀態。從這兩方面著手控制投測精度。測量人員經技術培訓,持證上崗。測量人員施測前認真理解方案。儀器需有檢定合格證。 豎向投測程序將激光經緯儀架設在二層樓面基準點,調平后,接通電源射出激光束。通過調焦,使激光束打在作業層激光靶上的激光點最小,最清晰。通過順時針轉動望遠鏡360度,檢查激光束的誤差軌跡。如軌跡在允許限差內,則軌跡圓心為所投軸線點。通過移動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圓心與軌跡圓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進行控制點傳19、遞時,用對講機通信聯絡。 軸線點投測到樓層后,用光學經緯儀進行放線。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細部放線。室內應把建筑物輪廓軸線和電梯井軸線的投測作為關鍵部位.為了有效控制各層軸線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并達到在裝修階段仍能以結構控制線為依據測定,要求在施工層的放線中彈放下列控制線,所有細部軸線,墻體邊線、門窗洞口邊線。測量精度要求距離測量精度 : 1/5000 ;測角允許偏差 : 20 ;垂直度控制。結構施工中每層施工完畢,應檢測外墻偏差并記錄,并每層檢查門窗洞口凈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層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層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彈外墻窗口邊線豎直通線。 豎向測量允許誤20、差層 間 : 2.5mm ;全 高 : 3H/10000,且不應大于10mm ; 7.4標高豎向傳遞 標高傳遞法依據現場內兩個永久標高控制點,每段在外墻設置3個標高控制點,一層控制點相對標高為+0.50米,以上各層均以此標高線直接用50米鋼尺向上傳遞,每層誤差小于3mm時,以其平均點向室內引測+50cm水平控制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設范圍內中心位置,并進行精密安平。 標高傳遞技術要求標高引至樓層后,進行閉合復測。鋼尺需有檢定合格證。鋼尺讀數進行溫差修正。 標高允許誤差層 高 : 2mm ;全 高 : 3H/10000,且不應大于10mm ;標高傳遞注意事項標高基準點的確定非常重要,標21、高傳遞前,必須進行復核。標高基準點需要妥善保護。8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 8.1 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大角兩側30cm處外墻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墻支模板的控制線。上層墻體支模板時,以此30cm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墻角與下一層墻角在同一鉛直線上。以此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8.2墻、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為了保證剪力墻、隔墻和柱子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裝飾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線放測出墻、柱位置,彈出墻柱邊線,然后放測出墻柱30cm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22、兩個。在該層墻、柱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柱面上,以便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 8.3 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經緯儀投測出洞口的豎向中心線及洞口兩邊線橫向控制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體上。室內門窗洞口的豎直控制線由軸線關系彈出,門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據標高控制線由鋼尺傳遞彈出。以此檢查門、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8.4 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 在結構施工中,在電梯井底以控制軸線為準彈測出井筒300cm控制線和電梯井中心線,并用紅三角標識。在后續的施工中,每層都要根據控制軸線放出電梯井中心線,并投測到側面上用紅三角標識。9質量保證措施923、.1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進行。9.2測量人員全部取證上崗。9.3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9.4 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9.5所有測量作業完后,測量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上質量總監和責任工程師核驗,最后向監理報驗。9.6自檢時,對作業成果進行全數檢查。9.7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問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9.8滯后施工單位的測量成果應與超前施工單位的測量成果進行聯測,并對聯測結果進行記錄。9.9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9.10沉24、降觀測 9.10.1沉降點的布設 首先用F24mm的沖擊鉆在墩柱上鉆孔,孔深70mm,沉降點埋入后,以環氧樹脂拌和的水泥沙漿填孔,并應由監理工程師檢查驗收。 9.10.2沉降點監測頻率 沉降點埋設一周內測定沉降點初始高程,首次觀測應進行兩次,取平均值為初始值。每增加一次荷載,測量頻率按每周兩次進行,當本次沉降量大于63mm時,應適當增加測量頻率。當沉降量穩定后為一月一次,一直到竣工驗收。 9.10.3沉降測量內容 對于沉降觀測,要求嚴格按照二等水準測量的規定進行。 測點埋設后即可進行第一次觀測,其后各個施工工序都應測量(由施工單位、施工監理和第三方同時進行監測)。工程竣工時,將連續沉降觀測記錄25、作為必要提供的資料供驗收。 主要沉降觀測記錄包括: (1)沉降觀測點設置后的初始觀測記錄;(2)蓋梁、立柱施工結束后沉降記錄; 10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10.1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10.2在基坑邊投放基礎軸線時,確保架設的經緯儀穩定性。10.3二層樓面架設激光經緯儀時,要有人監視不得有東西從軸線洞中掉落打壞儀器。10.4操作人員不得從軸線洞口上仰視,以免掉物傷人。10.5軸線投測完畢,須將洞上防護蓋板復位。10.6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10.7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不得只顧彈線或其他事情,忘記儀器不管。10.8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10.9所用線墜不能置于不穩定處,以防受碰被晃掉落傷人。10.10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10.11測量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10.12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10.13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長期貯存時尺帶涂防銹漆。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1-04-30
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