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明渠給排水雨水泵站及調節水池土建電氣工程施工測量方案2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67511
2024-09-05
25頁
404.88KB
1、排水明渠給排水、雨水泵站及調節水池土建、電氣通風工程施工測量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 目錄1、編制依據42、工程概況42.1本工程測量工作特點.43、人員安排.43.1項目部人員安排.43.2.施工隊人員安排.54、施工準備54.1技術準備.54.2測量設備準備.55、施工方法75.1平面控制網的測設.75.2高程控制網的建立.136、關鍵部位測量方法166.1圓弧曲線測量.166.2裝飾安裝施工測量.167、 變形監測.16 7.1 概況.16 7.2 沉降觀測. -13 - 7.2 基坑觀2、測要點.168、 報驗工作.169、 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1610、附表1:高程測量(檢查)記錄表.錯誤!未定義書簽。11、附表2:施工放線測量(檢查)記錄表.錯誤!未定義書簽。1、編制依據(1)xxxx全場給排水工程施工圖紙。(2)國家現行的規范、技術標準、施工驗收、工程質量評定標準及操作規程:(3)xxxx指揮部設計院提供控制點位。 工程測量規范及條文說明 (GB50026-2007)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J50300-2001)2、 工程概況 本標段為xxxxxx附屬工程FXQ-FS-004標段,主要包括排水明渠給排水工程約3700m;S0號雨水泵站及調節水池的土建、電氣3、安裝、通風工程及給排水工程;S1號雨水泵站及調節水池的土建、電氣安裝、通風工程及給排水工程。2.1本工程測量工作特點特點1:C段明渠長達3700m,測距大,施工區域分散,測量控制網精度要求較高。對策:針對本工程對施工測量要求精度較高等特征調配先進的測量儀器,如高精度的全站儀、DS3水準儀、GPS,采用科學的測量技術加密控制點及建立高等級的控制網,采取嚴格的復核校正手段來保證施工測量精度。特點2:S1調節水面積約10萬,基坑面積大,土質疏松,深度超過6m,邊坡的防護工作在雨季施工難度較大。對策:采取分段施工方式,及時驗線定線,配合施工隊對已成形的邊坡采取鋪設土工布的方法,以防止雨水沖刷對邊坡的破4、壞。3、 人員安排3.1項目部人員安排項目技術總工:項目質量負責:項目測量組長:項目測量員:3.2.施工隊人員安排現場施工隊配備專業測量人員2人,配合測量放線工6人。4、施工準備4.1技術準備4.1.1測量人員必須認真熟悉相關圖紙。4.1.2技術部門已制定可行性的模板施工方案,并對測量工長進行方案交底。4.1.3 測量施工前總包測量工長應對分包測量員和測量工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4.2測量設備準備測量設備配置的情況參見下表:序號儀器名稱規格/類型數量用途1GPS海星達H32全能型1臺樁位測放、復核2全站儀托普康102N1臺控制點布設3經緯儀科力達DT-021臺細部軸線測量4自動安平水準儀DS315、臺標高測量5自動安平水準儀DS62臺標高測量650m鋼尺1mm2把軸線量測7對講機 3公里2對通訊聯絡 5、施工方法5.1平面控制網的測設5.1.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 平面控制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布設平面控制網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 首級控制點必須與xx8個起始控制點進行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控制點布置。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3.3.1條,四等導線技術要求施測。采用控制測量平差軟件進行嚴密平差,測量主要技術要求見下表。 注:表中n為測站數,D為測距邊長,以千米計。 5.1.2本測量工程根據施工區域形狀特點(6、細長),S1調節水池和C段排水明渠均采用外控法施工。 5.1.3首級平面控制網的建立首先建立首級控制網對整個廠區進行控制,然后對建筑物進行加密控制。為保證S1調節水池及C段明渠的角點坐標和邊線位置的測量工作不會出現較大誤差,在S1調節水池的的東北方位,西南方位,以及C段明渠的沿河約200m的距離加設控制點位,從而形成平面控制網與高程控制網,所有控制點均采用業主方提供的控制點成果表作為起始點依據,并利用業主提供的基準點經常復核彼此數據。業主方提供控制點如下控制網測設如下:5.1.4控制網重要性:首級控制網是二級控制網建立和復核的唯一依據,在整個工程施工期間,必須保證控制網的穩定可靠。該控制點的設7、置位置選擇在穩定可靠處,且設置保護裝置。 5.1.5平面控制點的埋設方法及保護措施先在埋設處挖出600600深800的坑洞,底部鋪設100厚塊石混凝土,再將預制混凝土塊(內埋設20鋼筋帶彎頭)放入,周邊填土夯實;在預制混凝土塊頂部用直徑400的防護井圈進行防護,頂部帶保護蓋以方便隨時使用。平面控制點埋設示意圖 5.1.6場區控制網平差計算方法閉合導線平差計算方法:、繪制計算草圖。在圖上填寫已知數據和觀測數據。、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1)計算閉合差: (2)計算限差: (圖根級)(3)若在限差內,則按平均分配原則,計算改正數: (4)計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按新的角值,推算各邊坐標方位角。 8、按坐標正算公式,計算各邊坐標增量。 、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1) 計算坐標增量閉合差。 有: 導線全長閉合差: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2)分配坐標增量閉合差 若 K<1/2000 (圖根級),則將 、 以相反符號,按邊長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標增量上去。并計算改正后的坐標增量。 、坐標計算 根據起始點的已知坐標和經改正的新的坐標增量,來依次計算各導線點的坐標。 附合水準路線的平差計算假定在圖1 示的 A 、B 兩水準點之間布設一條水準路線 , A 、B 兩水準點的高程為已知 ,分別設為 HA 、HB . n1 、n2 、C 為中間水準點. 假定觀測了所有的點的高程 ,現擬求 C 點9、的高程 HC 的最或是值.HC 可由水準路線 A C 、B C 分別觀測的高差 hAC 、hBC 計算得出 ,由此而得到的觀測高程分別設為 Hc1 、Hc2 ,其值為:Hc1 = HA + hAC ; Hc2 = HB + hBC當 Hc1 、Hc2 在不等精度條件下觀測得出時 ,它們的“權”也不同 ,分別設為 Pc1 、Pc2 ,這樣 C 點的高程 HC 的最或是值為:HC=Pc1 Hc1+ Pc2Hc2(4)Pc1+ Pc2根據 A 點的高程 HA , A C 水準路線觀測的高差 hAC 以及B C 水準路線觀測的高差 hBC ,可推算出 B 點的觀測高程HB 為 :HB = HA + h10、AC -hBC水準路線 A B 的高程閉合差為:f h = HB - HB = HC1 - HC2(5)由(5) 式得到: Hc2 = Hc1- f h由(3) 式得到: Pc1 =C、Pc2 =C. ( NAC 、NBC 分別表示水準路線A C 、B C 的測站數 ,水準路線 A B 的測站數NACNBCNAB = NAC + NBC . )將上述表達式代入(4) 式中 ,得到 :HC = Hc1 -Pc2f h = Hc1 -NACf h(6)Pc1 + Pc2NAB5.2高程控制網的建立5.2.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 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以此作為保證施11、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場區內甲方提供的有效水準點布設場區高程控制網。本工程0.000m標高相當于絕對高程10.050米,5.2.2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布設為四等水準網,水準測量技術要求見下表:表5.2.2 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水準儀型號視線長度(m)前后視的距離較差(m)前后視的距離較差累計(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或黑紅面讀數較差(mm)基、輔分劃或黑紅面所測高差較差(mm)二等DS150130.50.50.7三等DS1100360.31.01.5DS3752.03.0四等DS31005100.23.05.0五等DS3100近似相等-針對本工程的12、具體情況,場區高程控制網采用國家四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測設。控制網布設為閉合水準路線,高程水準點位采用首級平面總控制網所埋設控制點。在施工過程中每周對業主提供的基準點和高程總控制網進行復測,保證整個工程水準測量的整體性、統一性。為了方便對控制點位進行統一的維護,二級高程網布設方法同高程總控制網一樣,采用首級控制網所埋設控制點。點位盡量遠離基礎沉降區及受重型施工機械施工影響的區域,且通視條件要良好。加密控制點成果表加密控制點成果表通過以上方法計算結合指揮部設計院復核,加密控制點成果如下:為保證測量數據質量穩定可靠,各標段之間的統一性,與相鄰標段進行聯測,位于本標段S1調節水池施工范圍內的控制網如下13、:6、關鍵部位測量方法6.1圓弧曲線測量本標段S1調節水池,四個邊角均是圓弧形狀,在曲線外的已知控制點設站,結合平面布置圖對照實地情況,撥轉任意方向的方位角,計算在該方向上測站點到曲線上的距離,即可進行放樣。實際工作時可將公式輸入到編程計算器,進行電算,可很快輸出偏角和偏角距,輸入儀器撥轉方位角即可求出測站點到該方向上的放樣距離,通過調整圓弧的每段間隔距離,就可以隨意加密弧線的特征點,大大提高了放樣速度。6.2裝飾安裝施工測量本標段包含土建和房建的測量工作,其中S1泵站,變電站,S0泵站變電站等屬于房建,裝飾安裝施工測量占重要比例。對策:裝飾階段的測量以混凝土結構各樓層軸線或軸線控制線為依據,14、標高采用各樓層傳遞的高程控制線為基準在每個層面形成閉合導線。7、變形監測7.1 概述: 建筑物本身的變形觀測項目與精度要求,應根據工程安全等級與實際要求由設計單位確定,原則上工程等級與下表的觀測等級相對應。 表3 變形觀測的等級劃分及精度要求 由于施工的影響與施工安全的需要所進行的變形觀測項目,一般包括:鄰近建(構)筑物安全監測、鄰近地面下沉監測、對護坡樁位移監測、地基回彈監測、重要施工設施的安全監測等。這些項目中前兩項觀測的要求應由設計單位確定,其他項目由施工單位確定。 7.2 沉降觀測:(1)沉降基準點埋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JGJ8-2007)的有關沉降基準點埋設規15、定 沉降基準點布設原則: 布設的沉降基準點必須堅固穩定且便于長期保存。為了對沉降基準點進行相互檢查,沉降基準點的數目應不少于三個,以保證沉降觀測成果的正確性。沉降基準點與觀測點的距離不宜太遠,以保證觀測精度。沉降基準點須埋設在建筑物的壓力傳播范圍以外,同時為了防止沉降基準點受到凍脹的影響,沉降基準點的埋設深度不小于1.5米,以保證沉降基準點的穩定。 沉降觀測基準點埋設在變形區以外,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每站高差中誤差0.3mm,閉合差0.6mmn0.5,。 (2)沉降基準點埋設方法 基點埋設參照工程測量規范及有關變形觀測基點埋設標準進行見圖1。 圖1 變形監測基點埋設圖(3)沉降觀16、測點的布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JGJ8-2007)的有關沉降觀測點埋設規定進行沉降點的埋設。 變形觀測點是直接反映建筑物變形的參照點,應與變形體固結為一體,布設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變形并結合地質情況確定,每個結構單元的觀測點數不少于6個,具體位置數量由業主,設計,監理,監測機構共同商議決定。地上+0.3m沉降點埋設如圖2所示,人在承重墻柱上沉降觀測點標志采用內藏式,用32電錘在設計位置位置打孔,將直徑28mm預埋件放入孔內,周圍用環氧樹脂填充使牢固,觀測時將活動標志旋緊,測畢取出外旋保護蓋,即不影響原有建筑物的外觀又起到保護標志的作用。 圖2 沉降點埋設示意圖(4)沉降觀17、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JGJ8-2007)的有關沉降觀測的規定,結合當前世界先進測量技術,按工程測量規范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作業要求進行,視線長度宜為20-30m,視線高度不宜低于0.3m,觀測儀器采用精密水準儀測微器,配合銦鋼尺作業,采用閉合法,觀測時應隨記氣象資料,使用同一儀器和設備,并要固定觀測人員,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條件下工作。(5)沉降觀測次數和時間施工階段應在基礎或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開始是進行首次觀測,其后每施工完成一層(包括地下室部分)應進行一次觀測,并且每個月的觀測次數不得少于一次,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內應每隔2-3個月觀測一次,其后每隔3-4個月觀測一18、次,直至沉降穩定為止。各觀測日期,數據均應記錄并匯成圖表存檔。觀測過程中如發現異常情況應應增加觀測次數并及時通知各有關單位。沉降穩定標準,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當最后100d內所有觀測點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1mm/d時可認為沉降進入穩定階段。7.3 基坑檢測要點水平位移監測(S1調節水池) 水平位移監測基準點埋設在基坑開挖深度3倍范圍以外不受施工影響的穩定區域,或利用已有穩定的施工控制點,不應埋設在低洼積水、濕陷、凍脹、脹縮等影響范圍內;基準點的埋設應按有關測量規范、規程執行。宜設置有強制對中的觀測墩;采用精密的光學對中裝置,對中誤差不宜大于0.5mm。 建筑物水平位移監測精度按照圍19、護墻(坡)頂水平位移報警值不得超過表1的臨界值。如超過及時報警: 建筑物水平位移監測精度要求(mm)(按基坑監測規范及設計要求)設計控制值(mm)30306060監測點坐標中誤差1.53.06.0注:監測點坐標中誤差,系指監測點相對測站點(如工作基點等)的坐標中誤差,為點位中誤差的。 其他基坑周邊環境(如地下設施、電路等)的水平位移監測精度應符合相關規范、規程等的規定。豎向位移監測 豎向位移監測可采用幾何水準或液體靜力水準等方法。 建筑物監測點的豎向位移監測精度應根據豎向位移不得超過表2的臨界值。如超過及時報警:表2 監測點的豎向位移監測精度(mm)(按基坑監測規范)豎向位移報警值20(35)20、2040(3560)40(60)監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0.30.51.5注:1. 監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系指相應精度與視距的幾何水準測量單程一測站的高差中誤差;2. 括號內數值對應于墻后地表及立柱的豎向位移報警值。 其他基坑周邊環境(如地下設施、道路等)的豎向位移監測精度應符合相關規范、規程的規定。 各等級幾何水準法觀測時的技術要求應符合 幾何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基坑類別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一級基坑DS05級別水準儀,因瓦合金標尺,按光學測微法觀測,宜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二級基坑DS1級別及以上水準儀,因瓦合金標尺,按光學測微法觀測,宜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三級基坑DS3或21、更高級別及以上的水準儀,宜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 水準基準點宜均勻埋設,數量不應少于3點,埋設位置和方法要求與5.1.1相同。S1調節水池檢測區如下: 8、報驗工作8.1基礎測量放線自檢合格后報質檢員、專業負責工程師、監理驗線并配合做好后續驗線工作。8.2獨立自檢,包括人員、儀器、測法及觀測路線。8.3報驗內容1)定位依據樁及定位條件。2)軸線平面控制網。3)施工層高程控制網。4)施工層控制線的豎向投測及閉合校核。5)墻柱軸線位置線。9、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1)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2)在基坑邊投放基礎軸線時,確保架設的全站儀穩定性。(3)二層樓面架設激光經緯儀時,要22、有人監視不得有東西從軸線洞中掉落打壞儀器。(4)操作人員不得從軸線洞口上仰視,以免掉物傷人。(5)軸線投測完畢,須將洞上防護蓋板復位。(6)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7)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8)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放情況,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9)所用線墜不能置于不穩定處,以防受碰被晃掉落傷人。(10)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11)測量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12)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13)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長期貯存時尺帶涂防銹漆。(14)測量儀器定期送檢,保證使用合格證有效期之內的儀器設備。附表1:高程測量(檢查)記錄表附表2:施工放線測量(檢查)記錄表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5
15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5
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