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層高層住宅測量專項裝飾工程放線施工方案2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2605
2024-09-05
26頁
18.91MB
1、正本33層高層住宅測量專項裝飾工程放線施工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述4第一節 基本概況41、工程基本概況42、建筑設計概況43、工程地理位置概況4第二節 各參建單位5第三節 編制依據5第二章 施工準備5第一節 場地準備5第二節 技術準備51、施測組織52、技術要求63、施測原則6第三節 儀器準備7第三章 主要施工測量方法7第一節 主要測量方式簡述7第二節 控制網的建立71、一級控制網的布置82、二級控制網的布置83、 地上部分施工控制網的建立9第三節 測量控制方法91、平面軸線控制點引2、測方法92、 垂直度控制措施123、 地上、地下各層+1.000m標高基準點引測12全站儀照準0標高線確定Z坐標值13第四章 各階段測量放線13第一節 基礎測量放線13第二節 主體測量放線141、樓層軸線投測142、樓層標高傳遞控制163、結構施工中放線時的一般要求:17第三節 安裝工程標高控制18第四節 裝飾工程施工放線191、砌筑施工放線時的一般做法和要求:192、抹灰施工時測量放線方法與要求22第五章 主體工程沉降觀測22第六章 施工測量管理措施23第一節 總體要求237、砌筑與抹灰控制線須地面、墻(梁)分別彈線;24第二節 細部放線要求241、儀器限差符合同級別儀器限差要求。248、所3、有工序施工前必須按照下表要求彈出控制線。24第三節 質量標準251)建筑物控制網允許誤差251/15000 (邊長相對中誤差)25第四節 保證質量措施25第七章 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26第一章 工程概述第一節 基本概況1、工程基本概況XXXX區XX街XX項目一標段位于XX市XX區XX街XXXX路北,本工程(標段一)占地面積約4.5萬m2,總建筑面積約14萬m2,地上面積約96500 m2。主要包括2棟33層高層住宅、1棟30層高層住宅、1棟21層寫字樓,12棟四拼、10棟六拼別墅,配套3層商業樓、3層幼兒園、相應地下室。2、建筑設計概況建筑類型層數(F)建筑高度(m)基底面積(m2)建筑面積(m4、2)寫字樓2192.90168030000高層住宅1#3090.15495.513036.42#3399.95530.714415.23#3399.95495.514415.2別墅(四拼、六拼)310.20四拼:292.3六拼:434.512棟四拼別墅:656.110棟六拼別墅:974.5幼兒園311.301053.82960商業S1#310.151510.82051.1S2#15.45430.1326.4S3#210辦公樓1-2F局部1530.83、工程地理位置概況XXXX區XX街XX項目一標段位于XX市XX區XX街XXXX路北。地貌單元原屬殘丘及丘間谷地、沖洪積平原地貌單元,場地地勢起伏較5、大。區內氣候溫曖潮濕,雨量豐富,屬南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全年降水豐沛,雨季明顯,日光充足。夏季炎熱,冬季一般比較溫曖。第二節 各參建單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勘察單位第三節 編制依據序號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名稱文號1工程測量規范JGJ8-20072城市測量規范CJJ/T 8-20113建筑施工手冊第五版4XXXX區XX街XX項目施工圖紙5XXXX區XX街XX項目施工組織設計6保利放線管理要求第二章 施工準備第一節 場地準備土方開挖和基坑支護由專業單位施工,我司施工范圍從底板土方二次開挖工作開始。定位測量施工前先進行場地平整、清除障礙物后可進行施工定位放線工作。根據本工程的規模、質量要求、施6、工進度確定所用的測量儀器,所有測量器具必須經專業法定檢測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時應嚴格遵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要求操作、保管及維護,并設立測量設備臺帳。第二節 技術準備1、施測組織本項目部特派專業測量人員成立測量小組,根據甲方提供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施測,并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施測的工作進度逐日安排,由組長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計劃進行安排。測量人員及組成測量負責人: 1名。測量技術員: 2名。(根據現場情況調整)2、技術要求所有參加施工測量人員、驗線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施工放線人員要固定,不能隨便更換,如有特殊7、需要必須由現場技術負責人同意后負責調換,以保證工程正常施工。測量人員必須熟悉圖紙,了解設計意圖,學習測量規范,充分掌握軸線、尺寸、標高和現場條件,對各設計圖紙的有關尺寸及測設數據應仔細校對,必要時將圖紙上主要尺寸摘抄于施測記錄本上,以便隨時查找使用。 測量人員測量前必須到現場踏勘,全面了解現場情況,復核測量控制點及水準點,保證測設工作的正常進行,提前編制施工測量方案。測量人員必須按照施工進度計劃要求,施測方案,測設方法,測設數據計算和繪制測設草圖,以此來保證工程各部位按圖施工。3、施測原則(1)認真學習執行國家法令,政策與法規。明確一切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2)必須嚴格審8、核測量原始依據的正確性,堅持“現場測量放線”與“內業測量計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測法要科學、簡捷,儀器選用要恰當,使用要精心,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4)定位工作必須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測量放線工序完成后,進行預檢,由質檢員、工長及放線人員共同參加,預檢合格后填寫預檢工程檢查記錄,并填寫樓層測量記錄,一并交監理報驗。報驗應提前24小時通知監理,經監理驗收合格后,方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5)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6)審查圖紙:所有尺寸、建筑物關系進行校核,平面、立面、大樣圖所標注的同一位置的建筑物尺9、寸、形狀、標高是否一致;室內外標高之間的關系是否正確。(7)實施測量原則:以大定小、以長定短、以精定粗、先整體后局部。第三節 儀器準備主要測量儀器一覽表名 稱精度指標單位數量說 明“南方測繪”全站儀2/5秒 2mm+2ppm NTS-332R3M套1平面控制測量、施工放樣及豎向測距;蘇州一光DZJ2激光垂準儀1/200000臺1軸線的豎向投測蘇州一光自動安平水準儀每公里標準偏差2.5、2.0、1.5、1.0mm臺2水準測量、標高傳遞計算機/臺1軟件平差、資料整理塔尺已鑒定套3水平及豎向距離量測、驗線鋼卷尺50m套2水平及豎向距離量測、驗線鋼卷尺5m套20水平及豎向距離量測、驗線第三章 主要施工10、測量方法第一節 主要測量方式簡述序號主要測量工作1首級控制網的移交與復測2平面和高程二級控制網“外控法”布置3平面和高程二級控制網“內控法”垂直引測,同步控制軸線、標高4平面和高程三級控制網測量,控制柱、梁、剪力墻、門、洞口的軸線、標高5底板基礎平面鋼筋預埋、墻立面預埋件安裝定位測量6主樓墻柱垂直度及軸線偏差控制測量7施工期間沉降等監測第二節 控制網的建立根據業主提供的一級測量控制網,分別建立二級、三級測量控制網。首級控制網由業主提供,位于地面的平面控制點、標高控制點二級控制網布置在0.0m樓面或基坑外圍的各主要軸線控制點、標高控制點三級控制網引測在柱、梁、剪力墻、門、洞口的軸線控制點、標高控11、制點1、一級控制網的布置本工程本工程坐標點和水準點由甲方提供,高程為1985國家基準高程。對業主提供的首級測量控制網點,辦理正式的書面移交手續,實地踏勘點位并作出標記說明。并對一級控制網每個月復核一次,同時提交監理、業主。復測一級控制網的點位精度。若點位誤差不滿足施工規范要求,需進一步和業主核對并確認。一級控制網及高程控制基點如下圖所示。2、二級控制網的布置對業主最初提供平面控制點k1點、k2點以及k3點進行復核,并以此為依據建立二級控制。現場場地比較大,地面坡度較陡,高差相差較大,設置二級控制網要求通視、安全、易保護的地方,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便于現場施工方便。根據設計圖紙、施工組織設計12、對樓層進行網狀控制,兼顧0.000以上施工。對業主最初提供平面控制點k1點、k2點以及k3點進行復核,并以此為依據建立二級控制點AF分別位于基坑外圍,S1、S2位于地下室頂板上,作為地下室和地上主體施工控制點。本工程相對標高為0.000,絕對標高根據每棟來定(例A7#絕對標高為30.000),由于本工程首層板面結構標高無固定定,為便于首層板面砼標高的控制和上部樓層標高的引測,將以每棟樓的絕對標高定出1.000標高引測到首層墻柱上,作為本工程二級高程控制點。按下圖所示做法測量: 3、 地上部分施工控制網的建立依據建筑設計平面圖及現場施工環境。高層為不規則形狀,因此選定4點作為塔樓的施工控制點(內13、控點),計算其理論坐標并進行實地定位,4個施工控制點初步定位后,與首級控制網聯測,并且4點間相互校核。若點位不滿足施工及規范要求,應進行調整,直至調整到滿足規范及施工要求。內控點宜設置在澆筑完成的預埋件上或預埋的測量標板上,此4點作為柱和墻豎向控制的三級控制點。控制點的作法為:在首層板控制點相應位置留孔200200mm,點位標志定位在預留孔四周彈墨線標識,具體施工定位時,用棉線或塑料蒙板將控制點預留孔四周“+”字標識線連通,從而找出“+”字中心點即為測量控制點,然后用激光垂準儀作向上和向下投點。塔樓墻柱上部施工均以此4點為依據,用激光垂準儀向上投點,為了減小穿越過多樓層而引起的豎向控制點的傳遞14、誤差,此4個控制點除在核心筒首層結構板上設置外,還需分別在6、12、18、24層板上設置測量中轉控制點。第三節 測量控制方法1、平面軸線控制點引測方法地下室施工階段的各結構部位定位放線,其平面軸線控制點的引測采用基坑周邊的二級測量控制點即在A點設站,后視一級測量控制點K1,校核B點,引測到地下室底板上,布置地下室施工測量二級控制網,隨后用極坐標法或直角坐標法進行細部放樣。當樓板施工至0時,通過二級控制網,在首層樓板上布置地上部分施工控制網。首層控制點共有4點,G1、G2、G3、G4作為上部樓板及墻柱的控制點,需在首層混凝土樓面預埋鐵件,樓板混凝土澆筑完成且具有強度后,再次放樣測設控制點并進行多15、邊形閉合復測,調整點位誤差,打上陽沖眼十字中心點標示,示意見下圖:首層樓面控制點點位做法上部樓層平面軸線控制點的引測,首次在首層混凝土樓面激光控制點上架設激光垂準儀,垂直向上投遞平面軸線控制點,以后每隔6層中轉一次激光測量控制點,為提高激光點位捕捉的精度,減少分段引測誤差的積累,制作激光捕捉靶,示意如下:透明塑料薄片,中間空洞便于點位標示。雕刻環形刻度第一次接收激光點蒙上薄片使環形刻度與光斑吻合通過塑料薄片中間空洞捕捉第一個激光點在接收靶上旋轉鉛直儀,分別在00、90、180、270四個位置捕捉到四個激光點取四個激光點的幾何中心即為本次投測的點位取中位置激光點位捕捉方法示意圖激光點穿過樓層時,16、需在樓板上預留200x200mm的預留洞,澆筑樓板砼后,將點位通過預留洞引測到各樓層上。澆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樓面垃圾物堵塞孔洞。麻線繃在鐵釘上便于儀器找準中心點,用完后將麻線拆除,以免下次阻擋激光投點。預留洞的做法示意如下:激光點穿過樓層的預留洞做法激光控制點投測到上部樓層后,在各個角點上架設全站儀,復測角度、邊長誤差,進行點位誤差調整并作好點位標記。如點位誤差不滿足規范要求,應重新投測控制點。2、 垂直度控制措施在本工程施工中,特別是在主塔樓施工中,垂直度控制是關鍵,因此,對內部控制點的豎直引測,采用激光垂準儀進行控制為主,5Kg線墮作為校核手段為輔。具體的方法如下:1)首先,在底層內部17、控制點上安置激光垂準儀,在上層安置激光接收板。2)其次,打開激光器,將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3)調整光斑,使光斑最小,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標記;4)將激光垂準儀依次旋轉90、180、270,重復將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上,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標志,取4個標志中心作為上層內部控制點;5)重復第1到第4步,直到滿足要求為止,6)地下室各層平面控制點的引測方法和上部結構一致,均以首層控制點為基點,區別只在于地下室是逆向投點。豎向測量精度控制為:軸線控制點點位中誤差不大于2mm,各層軸線點位中誤差不大于3mm。激光垂準儀使用時,通過調焦設備使光斑準確聚焦,保證光斑直徑不大于3mm,360旋轉激光垂準儀,觀察18、光斑軌跡,逐漸歸化,保證光斑落在圓心上才可以作為引測樓面軸線的依據。為防止積累誤差,激光垂準儀不能層層轉站投點,必須在首層或控制點轉換層投點(地上每6層轉換投點一次)3、 地上、地下各層+1.000m標高基準點引測地上樓層基準標高點首次由全站儀從首層樓面豎向引測,每升高6層用全站儀引測中轉一次,6層之間各樓層的標高用鋼卷尺順主樓核心筒外墻面往上量測,為減小分層量測的累計誤差,每次量測均以首層標高控制點或標高中轉點為起始點,且需考慮鋼尺修正值改正。全站儀引測標高基準點的方法如下:1)在首層樓板面架設全站儀,通過氣溫、氣壓計測量氣溫、氣壓,對全站儀進行氣象改正設置。2)全站儀后視0標高基準線,測得19、儀器高度值。對儀器內Z向坐標進行設置,包括反射棱鏡的常數設置。示意如下:全站儀照準0標高線確定Z坐標值3)全站儀望遠鏡垂直向上,順著激光控制點的預留洞口垂直往上測量距離,頂部反射棱鏡放在土建提模架或需要測量標高的樓層位置,鏡頭向下對準全站儀。由于全息反射貼片配合遠距離測距時反射信號較弱,影響測距的精度,故本工程用反射棱鏡配合全站儀進行距離測量。反射棱鏡放置示意如下:第1步第2步第3步4)計算得到反射棱鏡位置的標高后,用水準儀后視全站儀測得的標高點,計算水準儀儀高值,將該處標高轉移到剪力墻側面相對本樓層高度+1.000m處,并彈墨線標示。用全站儀每次測得的標高中轉點需與鋼尺量測的標高點校核,確保20、高程誤差滿足規范要求。5)每升高6層時,重復1)4)步驟,以第一個標高中轉點為起始點,傳遞下一個中轉點高程。第四章 各階段測量放線第一節 基礎測量放線1、土方開挖:由于本工程基礎土方為大開挖,開挖前根據控制樁放出槽邊上口線,在挖出工作面后,先釘出距槽邊1米控制樁,以此控制槽的開挖尺寸和邊坡坡度。2、墊層混凝土澆筑后,根據軸線控制網將軸線投測到墊層面上,在墊層上彈出十字控制墨線,并進行校測后,作為底板磚胎膜或木模的依據。3、基礎施工軸線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樁兩點通視直線投測法,向基礎平臺投測軸線,為防止軸線上墻、柱鋼筋、模板影響測量觀測,故采取軸線偏離80100cm設定施工觀測控制線。再按施21、工觀測控制線引放其它細部施工控制線,且每次施工觀測控制線的放樣必須獨立施測兩次,經校核無誤后方可使用。4、基礎部分電梯井、集水坑,根據其與主控線關系確定其長短邊方向的中心線對稱放樣,以便復核。5、基礎底板施工完畢后,將施工觀測控制線彈設到基礎底板面上,在控制線交點上設鋼板標志。6、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7、標高的施測: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每層所需的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偏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22、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邊坡立面位置上,所標部位應先用水泥砂漿抹成一個豎平面,在該豎平面上測設定施工用基準標高點,用紅色三角作標志,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8、根據標高線分別控制墊層標高和混凝土底板標高,墻、柱模板支好檢查無誤后,用水準儀在模板上定出墻、柱標高線。柝模后,抄測結構1米線控制頂板高度,在此基礎上,用鋼尺作為傳遞標高的工具。第二節 主體測量放線1、樓層軸線投測在首層平面復測校核樓層施工主控軸線,并按照施工流水段劃分要求細分二級控制點。在首層平面施工時留置二級控制線交叉內控點,預埋鋼板(2002008mm),在內控線的鋼板交點上用手提電鉆打1mm小坑23、并點上紅漆作為向上傳遞軸線的內控點。以后所有上層結構板均在同一位置預留200200mm的洞口,作為依次向上傳遞軸線的窗口,照準點投測到作業層后,校核距離,用鋼尺丈量,校核垂直度,以一排三個點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其精度誤差不超過2mm。結構放線采用雙線控制,控制線與定位線間距按照300mm引測;軸線、墻柱控制線、周邊方正線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同時引測。如下圖所示:主體階段在結構板面彈出方正性控制線,縱橫方向盡量貫穿相對戶型的走廊和過道,以便往各房間引線。方正性控制線是整個放線工作的核心,所有控制線必須依據方正性控制線引測。根據不同的平面布置需提前考慮方正性控制線的位置,并預留好放線孔。激光控制線投24、測方法:在首層控制點上架設激光經緯儀或激光鉛垂儀,調置儀器對中整平后啟動電源,使激光經緯儀或激光鉛垂儀發射出可見的紅色光束,投射到上層預留孔的接受耙上,查看紅色光斑點離耙心最小點,將儀器旋轉4個900畫圓,將4點連成十字,其中0點即為圓心,此點即作為第二層上的一個控制點,其余控制點可用同樣的方法向上傳遞,彈出控制線。根據內控主軸線進行樓內細部放樣,統一以墻中心線外側0.5m控制模板邊線。2、樓層標高傳遞控制 高程控制網的布置:本工程高程控制網采用水準法建立,現場共設置三個0.00水準點,分別設在現場周圍道路和永久的建筑物上,點距約30米。 結構標高傳遞在塔吊、建筑物外墻上同時設置互相校對,每月25、利用場地內的高程控制基準點對建筑物、塔吊上的標高進行復核,并形成書面復核記錄報監理公司備案,嚴禁利用鋼管腳手架傳遞標高)。由于鋼尺長度有限,因此向上傳遞高程時采取接力傳遞的方法,傳遞時應在鋼尺的下方懸掛配重(要求輕重適宜)以保持鋼尺的垂直。每層標高允許誤差3mm,全層標高允許誤差15mm,施工時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控制,盡量減少誤差。3、結構施工中放線時的一般要求:模板上彈出墻、梁控制線,采用掃平儀或經緯儀投測,嚴禁直接從梁模進行引測放線。樓層內設置的傳遞點必須采用激光鉛垂儀進行傳遞,嚴禁采用線錘投射控制線。結構墻體內預埋線盒采用結構控制線、結構1米線做精確定位。模板安裝完成后,按照裝修圖紙在模板26、上做水電預埋的精確定位。第三節 安裝工程標高控制主體結構施工時以該樓層鋼筋上1m線為準。裝修時安裝以該層室內墻面1m線為準。管道井、煙道也須設置雙控線。成品煙道和水電預留孔,在結構施工階段,須放線定位:如圖將建筑控制線翻到砌體墻上,利用建筑1m線對水電預埋進行精確定位:如圖 通過標高線控制標高雙控先引上墻控制左右位置根據天棚的砌抹控制線彈出冷熱水管明敷定位線。其余開關面板等定位線在地面彈出,并標識出開關面板的高度(與1米標高線的距離)和水平位置(與地面砌抹控制線的水平距離),并在安裝點位放線平面圖上清楚標識。 第四節 裝飾工程施工放線1、砌筑施工放線時的一般做法和要求:(1)砌筑定位放線必須采27、用雙控線(定位線、控制線都要彈出),結構墻體上彈出砌筑定位線。(2)砌筑端頭無剪力墻,采用豎皮數桿。施工完成的砼墻面提前彈出結構1m線。以此控制門窗洞和墻面安裝點位高度;內抹灰完成后將建筑1米線引測至抹灰完成面交由精裝總包,以控制裝修階段天棚和地面等裝飾完成面標高。(3)門洞口采用對角線表示,同時彈出門洞中線。 (4)每間房間控制線相交處采用紅油漆標識。(5)砌筑前,利用激光掃平儀將地面門洞定位線彈到梁側,將建筑1m線傳遞到梁側控制門洞標高。(6)管道井、煙道也須設置雙控線。成品煙道和水電預留孔,在結構施工階段,須放線定位。(7)根據地面的砌抹控制線在飄窗板上下板面上引測并彈出控制線,以定位飄28、窗側墻和抹灰完成面,此線也可以結合外墻通垂線、標高線和窗臺裝飾厚度控制窗框上下左右的安裝定位,可以實現窗框和飄窗板石材的定尺加工。 (8)砌體施工之前,依據地面砌抹控制線分別彈出玄關及門洞定位線,引導砌體和抹灰施工,以精確控制玄關和門洞的凈空尺寸和位置。廚房煙道保護磚及衛生間落水管包管砌體完成邊線及距墻300控制線也需在地面彈出。 2、抹灰施工時測量放線方法與要求(1)抹灰利用結構控制線、砌筑控制線進行灰餅定點,并將地面控制線彈到墻上。(2)門洞側面、頂面利用砌筑門洞中線,采用掃平儀進行灰餅定點。(3)門窗洞口二次收口彈控制線150mm,門窗側面和頂面進行灰餅定點。 (4)抹灰完成后在墻面彈出29、建筑1m線。(5)煙道、水電管井也須采用激光貼餅。保證現場與設計尺寸一致。(6)外墻四大角以控制線為準,保證四大角垂直方正,經緯儀投測上下貫通,豎向垂直線供貼磚控制校核。(7)外墻飾面施工時,以放樣圖為依據,以外門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貫通控制線為準,彈出方格網控制線(方格網大小以飾面石材尺寸而定)。第五章 主體工程沉降觀測以建設單位聘請的有資質的測繪院施測數據為準。要求“三定”及定人、定點、定儀器。應設計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觀測 ,要求在整個施工期間至沉降基本穩定停止進行觀測。本建筑物施工時沉降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進行,觀測精度如下表:沉降觀測精度參考表等級標高中誤差mm相鄰高差中誤差mm觀測方法30、往返校差附和或環線閉合差mm二等0.50.3二等水準測量06n1/2(n為測站數)沉降觀測點設置:根據設計要求布設沉降觀測點,用于沉降觀測的水準點必須設在便于保護的地方。當澆筑基礎墊層砼時,在墊層平面位置埋設臨時觀測點,待穩定后及時進行觀測。待基礎結構施工完工后將臨時觀測點移至基礎底板上埋設,并及時進行觀測。直到0.0000時按平面布置位置埋設永久性觀測點,每施工一層附測一次,直至竣工。沉降觀測點采用20鍍鋅圓鋼加工,測量點位統一進行編號,沉降由第三方實施觀測,進入主體標準層開始觀測。做法如下圖所示: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測四次,第二年測二次,第三年后每年測一次,直至沉降穩定為止,一般為五年一次。31、觀測資料及時整理,并與土建施工技術人員一同進行分析成果。第六章 施工測量管理措施第一節 總體要求1、控制線及標高線從主體到裝修完成,都使用同一原始線;并由總包土建和安裝提前作好放線深化平面圖,報監理和項目部審批后實施;2、施工現場所有放線均清晰明了,便于識別;3、根據精裝圖明確建筑完成面,以便建筑一米線的彈設;4、門窗定位線由總分包及項目部共同確定后彈設;5、安裝定位線由總包安裝組設專人彈設,安裝點位的水平距離及豎向高度的標識必須以土建砌抹控制線和標高控制線為基準,并在安裝點位平面圖上標識;6、各種控制線應有中文拼音第一字母大寫標示(比如:砌體線為Q;抹灰線為M);安裝點位應有水平距離、豎向高32、度標示及點位符號;7、砌筑與抹灰控制線須地面、墻(梁)分別彈線;8、所有控制線由施工100%檢查,監理根據放線圖抽查60%以上,并有檢查記錄;9、工人無線不施工,并提前作好各種控制線的技術交底;10、工完場清必須做到常態化。第二節 細部放線要求1、儀器限差符合同級別儀器限差要求。2、鋼尺量距時,對懸空和傾斜測量應在滿足限差要求的情況下考慮垂曲和傾斜改正。3、標高抄測時,采取獨立施測二次法,其限差為3mm,所有抄測應以水準點為后視。4、垂直度觀測,若采取吊垂球時應在無風的情況下,如有風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時,可將垂球置于水桶內。5、建筑定位完成后必須報監理工程師復核,并將復核資料報項目部備案。6、33、現場所有工序施工前必須有控制線,并在施工前進行控制線驗收,100%合格后才允許施工。7、所有測量控制線必須要標注名稱,所有引線必須是從主控線進行引測,引線的傳遞不大于2次(引線傳遞要復核)。8、所有工序施工前必須按照下表要求彈出控制線。序號施工過程必須放的控制線1混凝土澆筑完成主控線;結構墻柱雙線(定位線、控制線);建筑物沿邊控制線;標高引測控制線;梁雙線(定位線、控制線)2豎向墻柱鋼筋綁扎完成用墻體控制線和標高引測控制線進行水電精確預埋3平臺模板完成出墻柱控制線;梁控制線;水電定位線;預埋件定位線4模板拆除完成建筑1m線;砌筑雙控線(定位線、控制線);門窗洞口定位線5砌筑完成建筑1m線;水電34、定位線;6抹灰(大面抹灰完成后)門窗洞口收口控制線;建筑1m線第三節 質量標準工程測量應以中誤差作為衡量測繪精度的標準,二倍誤差作為極限誤差。為保證誤差在允許限差內,各種控制測量必須按工程測量規范執行,操作按規范進行,各項限差必須達到下列要求1)建筑物控制網允許誤差 1/15000 (邊長相對中誤差) 20 2)豎向軸線允許偏差 每層 3mm 全高 15mm3)標高豎向傳遞允許偏差 每層 3mm 全高 15mm測量放線控制標準:序號項目名稱允許偏差備注1標高3mm2軸線3mm3墻柱定位線、控制線3mm4梁定位線、控制線3mm5外墻總垂直度控制線5mm6門窗洞口定位線3mm第四節 保證質量措施為35、保證測量工作的精度,應繪制放樣簡圖,以便現場放樣。對儀器及其他用具定時進行檢驗,以避免儀器誤差造成的施工放樣誤差。測量工作是一個極為繁忙的工作,任務大、精度高,因此必須按工程測量規范要求,對測量儀器、量具按規定周期進行檢定,在周期內的經緯儀與水準儀的主要軸線關系還應每23個月進行定期校驗。此外,還應做好測量輔助工具的配備與校驗工作。每次測角都應精確對中,誤差0.5mm,并采用正倒鏡取中數。高程傳遞水準儀應盡量架設在兩點的中間,消除視準軸不平行于水準軸的誤差。使用儀器時在陽光下觀測應用雨傘遮蓋,防止氣泡偏離造成誤差,雨天施測要有防雨措施。每個測角、丈量、測水準點都應施測兩遍以上,以便校準。每次均36、應作為原始記錄登記,以便能及時查找。安全技術措施軸線投測到邊軸時,應將軸線偏離邊軸1米以外,防止高空墜落,保證人員及儀器安全。每次架設儀器,螺旋松緊適度,防止儀器脫落下滑。較長距離搬運,應將儀器裝箱后再進行重新架設。軸線引測預留洞口200200mm預留后,除引測時均要用木板蓋嚴密,以防落物打擊傷人或踩空,并設安全警示牌。向上引測時,要對工地工人進行宣傳,不要從洞口向下張望,以防落物打中。外控引測投點時要注意臨邊防護、腳手架支撐是否安全可靠。遵守現場安全施工規程。第七章 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所有精密儀器必須經過計量檢測,合格后才允許在施工現場使用。建立測量儀器臺賬統一管理,定期維護與保養,儀器實行專人負責制,由專人保管、填寫。測量設備登記臺賬所有儀器必須每年鑒定一次,并經常進行自檢。儀器必須置于專業儀器柜內,儀器柜必須干燥、無塵土。儀器使用完畢后,必須進行擦拭,并填寫使用情況表格。儀器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動的車上。儀器現場使用時,司儀人員不得離開儀器。使用過程中防爆曬、防雨淋,正確使用儀器,嚴格按照儀器的操作規程使用。水準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準尺不得做工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