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六號線一期車站區間土建土石方防水工程專項施工測量方案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6170
2024-09-05
26頁
205.54KB
1、地鐵六號線一期車站區間土建土石方、防水工程專項施工測量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錄一、工程概況21.1本標段工作內容21.2車站/區間工程概況21.3測量工作的重點及技術要點51.4施工主體籌劃5二、編制依據5三、測量人員、儀器設備63.1測量人員63.2測量儀器7四、測量方案74.1控制測量方案7地面控制網復測、加密及維護10聯系測量方案11地下控制測量方案13控制點埋設方法及保護措施144.2施工測量方案144.2.1 設計資料復核14明挖車站17暗挖隧道施工測量20貫通誤差測量、地下控制2、網聯測214.3竣工測量214.3.1 車站及附屬建筑結構竣工測量214.3.2 凈空斷面測量214.4 其它相關測量工作22五、測量管理23六、質量保證措施23七、安全保證措施24一、工程概況1.1本標段工作內容本工程為xx市城市軌道交通地鐵六號線一期工程TJSG-10標(xx區間)土建工程。主要包括交通疏解、施工準備工作;車站圍護結構工程、土石方工程、防水工程、結構工程;附屬工程;施工聯絡通道、區間掘進等項目的施工控制測量。 圖1科技六路站、科技八路站科技六路站區間、科技六路站科技二路站區間1.2車站/區間工程概況科技六路站科技六路站位于高新路與科技六路丁字路口北側,沿高新路呈南北向布置。3、車站為地下三層,14米島式站臺車站,車站主體全長為188.70米,標準段寬度為22.90米。站位中心里程為YCK25+46.126。設四個出入口和兩組七個風亭。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處頂板覆土厚約3.19米,軌面埋深為22.04m,底板埋深24.63m。圖2 科技六路站平面圖車站主體圍護結構采用直徑12001500鉆孔灌注樁,嵌固深度9m;10001400鉆孔灌注樁,嵌固深度7m。第一道支撐采用砼支撐,間距約9m;第二、四道支撐采用609(t=16mm)支撐;第三道支撐采用雙拼鋼管609(t=16mm)支撐;基坑端頭處采用四道鋼筋砼支撐進行支護;基坑換乘節點處,采用鋼筋砼拱形支撐進行支護,豎向布4、置四道支撐,一至三道為鋼筋砼支撐,第四道采用609(t=16mm)的鋼管支撐。科技八路站科技六路站區間科技八路站科技六路站(區間),南起科技八路,沿唐延路北主干道方向敷設,沿途經過科技八路、科技七路、xx唐長安城遺址公園、穿過規劃中地塊后接入科技六路站。起點里程YCK24+515.500,終點里程YCK25+388.601,左線長882.480m,右線長873.101m。科技八路站盾構井(YCK24+515.500YCK24+691.272)采用淺埋暗挖法,長度約為175.772m/雙延米;盾構井科技六路站(YCK24+708.222YCK25+388.601)范圍采用盾構法施工,長度約為685、0.379m/雙延米,盾構始發井設置于唐延路與科技七路交叉路口北側,盾構在科技六路站過站二次始發。線路沿陜鼓大道地下敷設,跨越三里河河道,洞頂覆土6.39.9米,左右線間距4.2米,線路縱坡2,平面為直線段。 盾構隧道區間斷面示意圖 礦山法隧道區間斷面示意圖科技六路站科技二路站區間科技六路站科技二路站(區間),南起科技六路北側,沿高新路止于科技二路附近,南接科技六路車站,北接科技二路車站。沿途經過望庭國際酒店、楓林綠洲地產、中大國際施工區,之后在高新路科技路口接入科技二路站。起點里程YCK25+559.301,終點里程YCK26+753.400,左線長1195.913m、右線長1195.0666、m。該區間僅在地裂縫處理段采用淺埋暗挖法施工,長度約170.725m;其余均采用盾構法施工,長度約為1025.188m。 盾構隧道區間斷面示意圖 礦山法隧道區間斷面示意圖1.3測量工作的重點及技術要點 xx市城市軌道交通六號線一期工程土建施工10標包含一站兩區間,本標段測量工作的重點在于車站出入口聯系測量、暗挖隧道結構控制測量,區間貫通的控制測量,盾構掘進定向三角聯系測量。由于本工程為地下工程,為確保施工的準確性,在施工期間須進行平面及高程聯系測量,將地面的平面坐標、方位及高程傳至車站及隧道。本標段聯系測量擬采用鋼尺導高法和兩井定向等方法進行1.4施工主體籌劃根據設計圖紙結構劃分及交通疏解分期7、的需要,將本工程分為A、B、C 3個大區,其中A區為科技六路站主體工程;B區為盾構始發井;C區為暗挖豎井。施工順序為先施工暗挖豎井,再施工車站,最后盾構井施工。二、編制依據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008)2、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IT 12897-2006)3、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4、城市測量規范(CJJ/T 8-2011)5、鐵路工程測量規范 (TB10101-2009 J961-2009)6、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 24356-2009)7、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CH1016-2008)8、國家且其他以測量規范、強制性標準,其他8、各專業設計文件、施工及驗收規范等9、本工程相關管理規定10、相關招標文件、合同文件及相關設計資料11、與方案有關的相關規范三、測量人員、儀器設備3.1測量人員由項目安排專業測量人員成立測量小組,根據業主及設計給定的導線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建立控制網。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測量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項目工程師負責測量總計劃的策劃和具體測量計劃的審核,測量員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編制具體測量計劃并實施現場測量,技術負責配合測量工作的技術整理和計算。項目部測量作業人員為4人,其中測量主管工程師1人、測量員3人。項目測量人員組成如下:表3-1 測量人員表序號姓名職稱職務9、備注1王天助助工測量主管工程師2李天元助工測量員3李成助工測量員3.2測量儀器根據本工程施工特點,所采用的主要儀器及工具如下:全站儀1套、電子水準儀1套。表3-2 測量儀器一覽表序號器具名稱型 號單位數 量備注1全站儀尼康Nivo1C臺1測距精度(2+2ppm)測角精度12水準儀徠卡Sprint250M臺1配兩把兩米條碼尺以上儀器應檢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內。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檢查儀器的常用指標。一旦偏差超過允許范圍,及時校正來保證測量精度。四、測量方案4.1控制測量方案(一)地面控制測量精度等級及指標平面控制依據精密導線進行其主要技術要求如下表:平均邊長(m)導線總長度(km)測距中誤差(m10、m)測距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測回數I級全站儀方位角閉合差全長相對閉合差相鄰點的相對中誤差(mm)3502341/600002.5651/350008高程控制點復測本標段高程控制點均為二等水準點,復測中以附合水準測量的形式進行。觀測次數: 往返測各一次往返測閉合差: 8mm精密水準測量的視線長度、視距差、視線高的要求(m)標尺類型視 線 長 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計差視 線 高 度儀器等級視距視線長度20m以上視線長度20m以下條碼尺DSZ2502.04.00.40.3精密水準測量的測站觀測限差(mm)基輔分劃讀數差基輔分劃測高差之差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絲讀數之差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0.50.11、73.02.0 (二)施工控制導線測量及計算方法按地面精密導線技術指標要求主導外業測量與內業計算。滿足以下條件:精密導線測量過程中主要技術要求:每邊測距中誤差4mm;測距相對中誤差1/60000;測角中誤差2.5級全站儀測回數:4測回;方位角閉和差:5全長相對閉和差:1/35000;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8mm精密導線點上只有兩個方向時,按左右角觀測,左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度的較差應小于4。水平角觀測遇到長、短邊需要調焦時,應采用盤左長邊調焦,盤右長邊不調焦;盤右短邊調焦,盤左短邊不調焦的觀測順序進行觀測。每條導線邊應往返觀測各兩個測回。每測回間應重新照準目標,每測回三次讀數。測距時,一測12、回三次讀數的較差應小于3mm,測回間平均值的較差應小于3mm,往返平均值的較差應小于5mm。精密導線和趨近導線采用嚴密平差,其近井點的點位中誤差應在10mm之內。將現場原始數據用平差軟件進行嚴密平差,平差結果與原始數據做對比看是否符合規范要求,最后將復測結果以書面報告交由監理及業主審核。趨近水準測量按地面二等水準精度要求測量外業和內業計算。對于高程控制網測量應不低于以下精度指標要求。精密水準測量觀測方法:往測 奇數站上為:后前前后 偶數站上為:前后后前返測 奇數站上為:前后后前 偶數站上為:后前前后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分別在上午、下午進行,也可在夜間觀測。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根標尺必須互換位13、置。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數中誤差偶然中誤差:2mm,每千米高差中數中誤差全中誤差:4mm,附合水準路線平均長度:24km觀測次數:往返測各一次平坦地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和差:mm視距:60m;前后視距差: 2.0m ;前后視距累計差: 4.0m;視線高度:視線長度20m以上0.4m,視線長度20m以下0.3m精密水準測量站觀測的測站限差:基輔分劃讀數差0.5 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0.7mm;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絲讀數之差3.0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2.0 mm兩次觀測高差超限時應重測。當重測成果與原測成果比較,其較差均不超過限值時,應取二次成果的平均數。4.1.114、地面控制網復測、加密及維護項目進場后,對業主提供的GPS點位及精密導線點進行交接樁復測工作,復測結果如滿足規范要求后上報業主。如復測成果超出規范范圍內,要及時與項目測量監理,業主第三方測量聯系,分析原因后在進行校檢等復測工作。當接樁復測工作完成后,根據業主提供的GPS點及精密導線點對項目施工位置進行加密點布置,加密點布置采用附合導線測量方法。加密點位布設位置滿足規范要求。對項目選用的測量用點要不定期進行導線復測工作。防止控制點由于外界因素發生位移等現象。對業主提供GPS點及精密導線點要按導線網每6個月復測一次,水準網每3個月復測一次定期進行復測工作。形成復測成果后上報業主。4.1.2聯系測量方15、案根據對業主移交的GPS及精密導線平面控制點及水平控制點復測情況,大學城站、大學城站療養院站暗挖區間及相關附屬結構施工測量中控制的通視情況以及它們的相對幾何關系,足夠滿足聯系測量趨近導線布點加密需要。(一) 平面聯系測量:地面近井點加密布置可直接用業主提供GPS及精密導線構成附合導線進行導線加密。由于本標段均為明挖車站開挖采用放坡開挖或臺階法,因此地下定向測量宜采用導線直接傳遞法及兩井定向方法。本標段區間長度最長為711米,其不需采用陀螺經緯儀法。兩井定向方法如下圖:圖7 兩井定向圖中A、B為從左線或右線兩井口吊下的鋼絲,RN、RS為右線兩基線點,LN、LS為左線兩基線點在兩井定向中,遵循以下16、幾點:a.兩井定向獨立進行三組,每組分左右線分別計算基線點坐標,坐標閉合差滿足規范要求后平差,最后取三次的平均值作為該次的定向最終測量成果。b.邊長測量采用全站儀測距,讀至0.1,精度1mm+1ppm。邊長采取往返測量三測回,各測回較差井上應小于0.5,井下應小于1.0。井上與井下同一邊邊長較差應小于。c.角度觀測應采用級全站儀,用全圓測回法觀測四測回,各測回間同一方向觀測值互差應不超過4。d.基線邊方位角互差應滿足相關規范要求。e.由聯系測量所測定的基線方位角中誤差在8之內。(二)高程聯系測量地面水準點按地面精密水準測量方法進行,各項技術指標應滿足相應技術要求。地下高程導入采用懸掛鋼尺法。在17、始發井口處懸掛一鋼尺,采用井上井下獨立觀測3次,每次變化儀器高高差大于100 mm,每次高差較差3 mm,取3次平均值為地下水準測量基點標高。高程傳遞測量時應注意以下事項:1)近井點穩定可靠;2)每次高程聯系測量獨立作業三組,各組高差互差應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取其均值作為本次高程聯系測量成果。3)三次高程聯系測量基點高程成果互差,應滿足相關規范要求。4.1.3地下控制測量方案 聯系測量將在地面平面及高程控制網坐標傳至已完成車站底板上,隨著不斷沿線路方向往縱深掘進,隧道內也需隨后進行平面及高程控制測量,以指導按設計線路方向正常掘進。隧道內控制測量分為平面及高程控制測量兩部分。(一)平面導線測量導線18、采用級全站儀觀測,外業按四等導線作業要求施測,平均邊長宜為150米,測角中誤差不超過2.5。隧道內平面控制測量是以平面聯系測量基線邊為基礎的加密控制測量,每掘進到一定深度后,需加密一個平面測量控制點,以便指導正常掘進。由于施工為單向式掘進,洞內導線可布設成單一支導線形式,也可布設成跳點式閉合導線方式,以增加圖形條件及檢核條件,剔除粗差。外業作業要求可按四等導線測量或不低于精密導線作業精度要求進行施測,平面控制測量用1秒級全站儀測量,測角4測回(其中每次測量兩次對中,左、右角各2測回,均值之和與360的較差小于4)測邊往返各四4測回,相對中誤差1/35000;(二)高程測量隧道內高程控制點(即高19、程聯系測量控制點)為基礎的加密控制測量,測量用DSZ2級自動安平水準儀測量,洞內水準測量二等水準測量或不低于精密水準測量作業精度要求進行施測,高程控制測量技術要求符合二等水準技術要求。4.1.5控制點埋設方法及保護措施本標段控制點選擇均為不銹鋼釘上鑲銅芯避免點位生銹。路面上點位埋設深度在地面下40CM以上用采用混凝土護壁,避免點位發生位移。地下控制點直接埋設車站底邊混凝土中,用22鋼筋焊接在底邊底部面筋處。對施工中所用的導線點、水準點、要設置在工程施工影響范圍之外、堅固穩定不易受破壞且通視良好的地方。并對上述樁點定期進行復核,做出明顯的標志。4.2施工測量方案 設計資料復核(一)二級復核制度 20、為確保測量工作的準確無誤必須有行之有效的測量多級復核制,項目對測量工作不少于二級(項目部測量班、公司精測隊)復核。具體包括對外業手薄資料的復核、內業計算資料的復核及對算、摘抄數據的復核、上報的成果資料的復核及審核、審定;現場放樣時對既有控制點的邊角或高差等幾何關系的檢查復核;關鍵工序公司精測隊對項目部測量成果的全面復核等。(1)項目測量隊復核的項目 項目測量隊需對各種內、外業測量資料進行復核:外業前,測量主管對內業資料進行檢查,所采用的測量方法、測量所用樁點以及測量要達到的目的等,向測工進行交底,做到人人明白;外業中,中線和高程測量要形成檢核條件,滿足校核條件要求的測量才能成為合格成果,否則返21、工重測。對于洞門環等關鍵部位的放樣應采用換手復核檢查;外業后,應檢查外業記錄的結果是否齊全、清晰、正確,由另一人復核結果無誤后,現場向工區技術主管交底。(2)公司精測隊復核的項目a、交接樁復測b、進洞前第一次聯系控制測量c、隧道貫通前150米200米貫通聯系控制測量d、進、出口洞門,需在安裝洞門環板之前復測。(二)需上報監理與業主復核項目 測量班在本工程中的所有測量作業,起算點必須使用經業主測量隊及公司測量隊檢測合格的點位。必須積極主動配合服從駐地監理按監理合同相關要求進行檢測。主控項按要求需業主測量隊復核的,必須及時上報業主測量隊。須經業主測量隊檢測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施工:1、 明挖車22、站:a、地面加密控制網測量;b、維護結構第一根樁設計中心,所有工序施工第一次測量放樣以及整個車站圍護結構兩端的設計中心的四個角點;c、在施工完第一塊底板后的地下導線及水準;d、施工至整個車站長度的1/2處時的地下導線及水準;e、車站底板結構完工時的地下導線及水準;f、如有盾構洞門環,須在澆灌砼前檢測洞門環中心;g、與相鄰工點的貫通測量;h、斷面測量。i、工程驗收前移交聯測后的控制點給業主。說明:在進行后一組底板點測量時需與前一組點進行聯測。2、 暗挖法區間:a、地面加密控制網測量;b、暗挖隧道洞門中心;c、隧道開挖前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基線及地下水準;d、在隧道掘進至50m處時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23、地下導線及水準;e、在隧道掘進至100150m處時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導線及水準;f、在隧道掘進至距離貫通面150m200m處時包括聯系測量在內的地下導線及水準;h、如因施工等原因,需要對車站底板進行回填的,在砼澆注前,并及時引測;在條件許可時,應及時將控制點引測至底板。i、隧道貫通測量;j、地下控制點聯測;k、斷面測量;l、工程驗收前移交聯測后的控制點給業主。4.2.2明挖車站本標車站屬于明挖車站。明挖車站施工測量包括車站圍護施工測量、基坑開挖施工測量、結構施工測量和附屬結構施工測量。圍護結構(鉆孔灌注樁、冠梁)施工時測量依據圍護結構圖紙,放出圍護樁中心線,以該線控制硬層破除寬度,根據破除24、線位置形成圍護樁探坑。待探坑完成后放其圍護樁中心木樁。以圍護樁中心樁為依據,在圍護樁周圍做十字交叉外引樁(交叉點與圍護樁中心重合)護樁牢固未定。以十字交叉點來控制圍護樁護筒中心與鋼筋籠中心定位。圍護樁保證垂直度3的精度要求,考慮樁位誤差等綜合因素。樁位外放70mm,其測量放樣圍護樁中心精度控制在5mm以內。樁孔成孔過程中,應測量孔深、孔徑及其鉛垂度。圍護樁竣工后,待工人清除樁頂污漬后,根據圍護結構圖紙,放出圍護冠梁中心線及支撐中心線放樣允許偏差為5mm。以冠梁中心線為準控制其鋼筋綁扎位置與模板位置。基坑開挖施工測量測放基坑開挖邊坡線,清除基坑范圍內障礙物、處理好需要懸吊的地下管線;基坑兩側1025、米范圍內不得存土。基坑必須自上而下分層、分段依次開挖。確定支撐位置及標高。放坡開挖基坑應隨基坑開挖及時刷坡,邊坡應平順符合設計規定。基坑開挖接近基底300mm時,配合人工清底,不得超挖避免擾動基底土;基底應平整壓實,其允許偏差為:高程10-20mm,不得超20mm。基坑開挖至底部后,采用附合線路形式將線路中線引測到基坑底部。基底線路中線縱向允許誤差為10mm,橫向允許誤差為5mm。車站主體結構施工測量車站主體施工放樣按車站橫向與縱向軸線來確定車站側墻及立柱位置,以左右線線路軌頂高程控制車站底板、中板、頂板混凝土標高位置。放樣點位設固定標志。 結構底板綁扎鋼筋。依據線放樣軸線,在底板墊層上標定出26、鋼筋擺放位置,放線允許誤差為10mm。 結構邊、中梁模板支立。依據放樣縱向軸線與橫向軸線確定邊墻內側和中梁中心線控制模板位置,放樣允許偏差為0+5mm。 待底板砼立模的結構寬度與高度,預埋件的位置和變形縫的位置工序完成后,必須在砼澆筑前進行檢核測量。 頂板模板安裝過程中,應將線路中線點和頂板寬度測設在模板上,并應測量模板高程,其高程測量允許誤差為0+10mm之內,中線測量允許誤差為10mm,寬度測量允許誤差為-10+15mm內。車站主體結構施工完后,應對設置在底板上的線路中線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復測。4.2.2.4附屬結構施工測量附屬結構施工時的測量精度和方法與主體車站的測量一樣。車站平面控制測27、量依據業主提供的地面導線GPS控制點加密至施工場地內,加密點應距離車站影響范圍外。根據加密點放樣出第一倉底板平面位置及高程。并且上報監理單位、業主進行三級復核。當第一倉底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第一時間在該倉底板做聯系測量工作。根據施工進度延伸施工導線控制點。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導線測量前,應對已有的施工控制導線前三個點進行檢測。檢測點如有變動,應選擇另外穩定的施工控制導線點進行施工控制導點線延伸測量。其精度應滿足四等導線測量要求。高程控制:采用水準測量的方法,利用平差后的高程基點,根據施工要求,將結構底板高程引測到基坑底,通過此高程來控制施工標高。地下高程控制測量的方法和精度應滿足二等水準測量要求。28、水準線路往返較差、附合或閉合差為mm(L以千米計)之內。施工至底板時,準確定出基坑底板對應里程的設計高程,每次放樣都必須有清晰的原始記錄。4.2.3暗挖隧道施工測量暗挖隧道施工放樣主要是控制線路設計中線、里程、高程和同步線。線路中線或結構中心線測設應利用地下平面控制點及施工導線點,高程控制線測設應利用地下高程控制點或施工高程點。結構中線或結構中心線測定使用尼康TDM-352C全站儀、高程控制線采用DSZ2水準儀測定。隧道每開挖掘進3050m應重新標定中線和高程控制線,標定后應進行檢查。每個洞的開挖可用采用放起拱線標高來控制。采用噴錨構筑法施工時,宜以中線為依據,安裝超前導管、鋼拱架和邊墻柵格以29、及控制噴射混凝土支護厚度,其測量允許誤差為20mm。 隧道二襯結構施工測量前應進行貫通測量,相鄰車站或豎井間的地下控制導線和水準線路應形成符合線路并進行嚴密平差。隧道二襯結構施工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a以平差后的地下控制點作為二襯施工測量依據,進行中線和高程控制線測量;b在隧道未貫通前必須進行二襯施工時,應采取增加控制點測量次數(聯系測量和控制點復測)、鉆孔投點以及加測陀螺方位等方法,提高現有控制點的精度,并以其調整中線和高程控制線。同時應預留不小于150m長度的隧道不得進行二襯施工,作為貫通誤差調整段。待預留段貫通后,應以平差后的控制點為依據進行二襯施工測量。用臺車澆筑隧道邊墻二襯結構時,臺車30、兩端的中心點與中線偏離允許誤差為5mm。曲線段臺車長度與其相應曲線的矢距不大于5mm時,臺車長度可代替曲線長度。臺車兩端隧道結構斷面中心點的高程,應采用直接水準測設,與其相應里程的設計高程較差應小于5mm。4.2.4貫通誤差測量、地下控制網聯測隧道施工過程中,時刻注意與相鄰標段測量成果的聯測和檢核,避免相鄰標段或車站控制點采用有誤而產生隧道貫通誤差較大等因素。當隧道貫通后,要及時進行該區間貫通誤差測量,進行相鄰兩車站的測量控制點的進行聯測、平差等工作。成果無誤后上報監理、業主審核。在進入下一區間的始發或斷面測量等工作。當掘進中控制點破壞時,需及時進行引測、恢復及統一平差。4.3竣工測量4.3.31、1 車站及附屬建筑結構竣工測量地下區間隧道和地下車站及附屬設施的內側平面位置、高程和結構尺寸,并調查結構厚度;車站出入口、通道和區間風道結構的平面位置、高程和結構尺寸4.3.2 凈空斷面測量(一)車站斷面測量結構橫斷面及底板縱斷面測量應以貫通平差后的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點及調整后的線路中線點為依據,按設計或工程需要進行。直線段每6m、曲線段每5m測量一個橫斷面和底板高程點,結構橫斷面變化處和施工偏差較大段應加測斷面。結構橫斷面測量點的位置,應為建筑界限控制點或設計指定位置的斷面點。結構橫斷面測量可采用不低于級全站儀或斷面儀等測量設備進行測量。橫斷面里程中誤差為50mm,斷面點與線路中線法距的測量32、中誤差10mm,斷面點高程的測量中誤差為20mm。底板縱斷面高程點可使用不低于DS3級水準儀測量,里程中誤差為50mm、高程測量中誤差為10mm。(二)隧道凈空斷面測量本區間隧道全線貫通后進行導線、水準的附和測量,并進行嚴密平差,提交成果報告。以測定的線路中線點為依據,直線段每6米,曲線上包括曲線要素點每5米設一個結構斷面,結構斷面可采用全站儀測量,測定斷面里程誤差允許為50 mm,斷面測量精度為10mm。具體按照業主發放相關文件中的要求進行。(三)竣工測量完成后提交以下成果1)竣工測量成果表。2)竣工圖。3)竣工測量報告。4.4 其它相關測量工作施工期間完成該項目所需的測量方面的相關工作。五33、測量管理1)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線。2)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 4)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5)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六、質量保證措施1、用于本工程測量儀器和設備,應送到具有檢定資格的部門檢定和校準,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對測量人員進行測量知識、測量規范、測量儀器的性能及操作34、技能的培訓。3、建立局精測隊、公司測量隊、項目部測量組的“三級復核制度”。4、用于測量的圖紙資料,測量技術人員必須認真核對,必要時應到現場核對,確認無誤無疑后,方可使用。如發現疑問作好記錄并及時上報,待得到答復后,才能按圖進行測量放樣。5、測量技術人員作內業資料要認真,資料要齊全,采用一人計算另一人復核制度。抄錄資料,亦須核對。6、外業前,測量技術人員對內業資料進行檢查,所采用的測量方法、測量所用樁點以及測量要達到的目的向測工進行交底,做到測工人人明白。7、外業中,中線和高程測量要形成檢校條件,滿足校核條件要求的測量才能成為合格成果,否則返工重測。8、外業后,應檢查外業記錄的結果是否齊全、清晰35、正確,由另一人復核外業結果無誤后,向工區技術主管交底。9、工區所用的導線點、水準點、軸線點(或中線點)要設置在工程施工影響范圍之外、堅固穩定不易受破壞且通視良好的地方。并對上述樁點定期進行復核。10、外業前,列出所用的測量儀器和工具,檢查是否完好,運輸和使用測量儀器和工具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如發現儀器有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檢,對上次測量成果作出評價。11、測量過程中,必須消除干擾,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證測量精度。12、和相鄰標段工程應進行中線及標高聯測,如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可照此施工;如在誤差允許范圍外則查明原因,改正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七、安全保證措施1、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并經考36、核合格取得上崗證。2、各種測量樁點均應布置在視野開闊、通視良好、土質堅實的地方,在確認其穩固、可靠后方可進行測量作業。3、轉移儀器時,應用雙手托住儀器的基座和下盤,不準用手提儀器。在強烈陽光下應打傘保護。4、應避免在煙、塵、雨、霧、霜、雪、雷電及四級以上大風等不利條件下測量。5、在有雷電的野外作業時,不得使用移動電話。6、進入施工現場必須要戴安全帽。必須要穿塑膠底鞋,禁止穿涼鞋、拖鞋、高跟鞋等。7、對于照明不足的地下項目,去現場必須攜帶照明設備。8、因地下室溫度較低,請注意保暖。9、夏天,環境惡劣的現場會有大量蚊蟲,可自備防蚊蟲藥。10、行走時要注意腳下,避免被磕絆、跌傷、炸傷。11、要注意空間里的異物,如腳手架類,避免撞傷頭部。12、如需要攀爬,要先確認攀爬物體牢固可靠。13、要通過上方正在施工的位置,不要從正下方穿過,要離開一定安全距離并快速通過。14、如果現場有焊接操作,切勿直視焊接光源,避免被灼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