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注漿加固處理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6336
2024-09-06
7頁
38.42KB
1、地表注漿加固處理施工作業指導書1 概述由于地表注漿加固施工質量要求較高,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隧道進洞施工的安全,其本身施工技術較為復雜,特編制此施工方案。2 適用范圍 XX高速公路XX至XXBT10標高橋隧道、XX1隧道、XX2隧道。3 編制依據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070-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J0429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4 編制原則滿足設計文件要求、嚴格執行標準、規范和符合現場實際施工需要,確保工程安全、優質、高效完成。5 施工工藝5.1 施工工藝流程:具體施工工藝流程見“地表注漿加固施工工藝流程圖”。地表注漿加固施工工藝流程2、圖鉆機與注漿設備就位鉆進成孔安裝注漿管和止漿塞按比例制備水泥漿液、化學漿液接好壓漿管路定孔位壓水試驗注水泥漿液(特殊情形雙液注漿)試泵結束注漿5.2 注漿參數5.2.1 注漿管規格:PVC塑料花管50mm,壁厚5mm。5.2.2 管距:橫向2m縱向2m。 5.2.3 施工誤差:徑向不大于20cm,沿相鄰管方向不大于20cm。5.2.4 注漿范圍:橫向:隧道中心線兩側各15米;縱向:ZK147+787ZK147+848從原地表直至仰拱以下2米。5.3 施工機具5.3.1 采用地質鉆機鉆機2臺,鉆進并頂進注漿管。5.3.2 鉆頭外徑不小于70mm。5.4工藝要點5.4.1 定孔位:先將場地清理整平3、壓實,做好排水坡和臨時排水溝,根據施工圖紙測出注漿孔位置,并用木樁做好標記。注漿孔布置采用梅花型布置,孔間距2m2m。5.4.2 鉆機與注漿設備就位:注漿孔位標定后,移動鉆機至鉆孔位置,用傾斜尺、水平尺等工具調整機座水平,安裝配套設備,固定注漿管線。5.4.3 鉆進:將鉆桿對準所標孔位,用70鉆頭開孔鉆進,保證開孔直徑70mm,注漿孔終孔直徑52mm。開孔時輕加壓、慢速、大水量鉆進,防止漿孔開斜。鉆頭鉆進至一定深度,采用套管護壁。注漿加固深度為隧道仰拱以下2.0m。5.4.4 注漿加固施工試泵:開泵前先將三通轉芯閥調到回漿位置,待泵吸水正常時,將三通回漿口慢慢調小,泵壓徐徐上升,當泵壓達到預定4、注漿壓力時,持續二、三分鐘不出故障,即可結束。安裝注漿管和止漿塞:鉆孔完畢,清孔檢查,在確認沒有坍孔和探頭石的情況下,下注漿管,否則,采用鉆機掃孔。確定注漿管內無阻塞物后,安裝注漿管。安設注漿管前,先在鋼管尾端焊接一圈10 鋼筋再纏繞麻絲,用鉆機強力推入孔并進行固定,以免注漿時孔口鋼管沖出孔外,影響注漿和危及人身安全。用沾有CS膠泥的麻絲繩繞成不小于鉆孔直徑的紡錘形柱塞,把管子插入孔內,然后在麻絲與孔口空余部分,填充CS塑膠泥,使注漿管和止漿塞固定。注漿管外露長度保持在3040cm,以便連接孔口閥門和管路。注漿管安放好后,在注漿管管口加上孔口蓋,以防止雜物進入。壓水試驗:對注漿管路壓水檢查密封5、性,壓力由小逐漸增大到預定注漿壓力,并持續15min。漿液配制:預注漿采用P.O42.5 水泥單液漿,水泥漿液水灰比為1:1。水泥漿液采用高速拌漿機拌合。注漿:注漿管路系統的試運轉:用1.52倍于注漿終壓對系統進行吸水試驗檢查,并接好水、電;檢查管路系統及設備,注漿前試運轉20min。按自隧道兩側向線路中心的順序進行注漿,先兩側后中間,以保證注漿質量。當注漿壓力逐步升高至設計終壓,且進漿量小于20L/min 后,繼續注漿10min以上,注漿孔完成注漿,進入下一孔進行注漿,如此往復。注漿量過大時,提請四方會勘,妥善處理。注漿壓力控制:初步擬定初始壓力0.51.0MPa,終壓2.03.0Mpa。注6、漿壓力根據現場試驗進行調整。結束注漿條件如下:1)單孔結束條件: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壓力,漿液注入量已達到設計值的80%以上。2)全段結束條件:所以注漿孔均已符合單孔結束條件,無漏注情況。未達結束條件處理:經檢查達不到上述標準時,清孔后再次注漿。5.4.5 注漿前先施工先導勘探孔,檢查地質情況,與設計地質情況進行比較是否一致;注漿后進行驗證鉆孔,檢查注漿效果,看巖層內裂隙、溶洞是否已充滿水泥漿。注漿加固施工工藝系統圖見下頁“注漿工藝系統圖”5.5 注漿施工滿足要求5.5.1 通過注漿前的注水試驗,調整材料配合比和注漿壓力等工藝技術參數;5.5.2 注漿孔應跳孔施鉆,不得全部鉆孔完后再注漿,以免孔位7、串漿,增加難度及清孔工作量。注漿孔施工應自隧道兩側向線路中心的順序進行,先兩側后中間,保證注漿質量。注漿孔有空洞時灌注中粗砂或水泥漿(可含碎石)直至溶洞充填后才能進行注漿。各樁孔的土層厚度、巖溶發育程度等鉆孔情況必須及時作好詳細記錄。5.5.3 注漿鉆孔孔位移動不宜超過0.3m。5.5.4注漿過程中應加強地面觀測記錄(水平位移、冒漿點的位置、地面深陷等)。5.5.5 注漿全過程應做好技術資料和基礎數據記錄、整理、分析工作。5.5.6 注漿過程中要注意環境保護,及時清理漿液污染物。5.5.7 注漿結束后及時采用M15砂漿將注漿孔封填飽滿至孔口。5.6 主要施工質量檢驗注漿效果主要檢查以下項目:通8、過注漿前后地層情況的比較,可以檢查出注漿效果。注漿前后,通過與注水試驗取得的單位長度吸水量對比,檢查注漿效果,如果注漿后單位長度吸水量小于注漿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顯漏水現象,則表明取得了較好的加固效果; 檢查數量:鉆孔檢查,檢查孔數為5%,根據取芯漿液充填情況直觀判斷注漿效果。6 質量保證措施 (1)、加強施工技術指導,認真做好設計圖紙自審與會審,充分理解設計意圖;逐級進行技術交底,嚴格按設計圖、相關的技術規范及操作規程要求進行施工。技術人員深入現場精心指導,質檢與測試人員準確檢測、嚴格把關。 (2)、工程試驗a.凡參加檢測、試驗人員(包括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技術員、試驗員)必須具備9、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工程質量檢測,材料試驗基本知識和法定計量單位基礎知識;持有經考核后統一制發的崗位合格證,未經考核的人員,不得從事試驗工作;掌握被檢產品的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檢驗工作按有關規程進行;熟悉掌握測試儀器的工作原理、技術性能、操作程序和方法。b.檢驗過程中,試驗人員應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發現儀器設備故障,應保護現場并及時報告,及時研究采取處理措施,并在該儀器履歷簿上記錄詳細過程;采取規定的追溯措施要認真作好原始記錄,并在記錄上簽字,對記錄的完整性、準確性負責。出具的試驗報告應工整、數據準確、結論正確、簽字齊全。7 安全管理措施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的“三大規程”和10、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法規,必須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到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嚴格控制和防止各類傷亡事故。措施如下:7.1 加強領導,健全組織。項目部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制定嚴格的安全措施。7.2 進行全面的、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7.3 安全教育要經?;⒅贫然?。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切實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保證體系。7.4 嚴格安全監督,建立和完善定期安全檢查制度。施工現場嚴格按照“安全標準工地”的要求執行。7.5 抓好現場管理,堅持文明施工,保障人身、機械和器材的安全。在行人道路處開挖基坑及施工危險地段要設置安全警示牌,以防意外事故發生。11、7.6 認真做好防洪、防火,重點設備,重點防護,責任落實到人,徹底清除不安全因素。7.7 定期或根據施工需要發放和檢查施工所用的各種安全機具設備和勞動保護用品。8 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的保證措施8.1 防止大氣污染的主要措施對易產生粉塵、揚塵的作業面和裝卸、運輸過程,制定相關的操作規程和實施灑水降塵制度,在旱季和大風天氣適當灑水,以保持濕度,合理組織施工、優化現場布局,使產生揚塵的作業、運輸盡量避開敏感點和敏感時段。8.2 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工程開工前完成施工現場排水和廢水處理設施的修建,保證施工現場排水和廢水處理設施在整個施工過程的有效性,作到施工現場無積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質達標。在季節12、環保措施中確定雨季施工時的有效排水措施。8.3 防止固體廢棄物污染的主要措施合理調配土石方,減少土石方的調配距離,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設計要求制定廢渣的處理與處置方案,外運時防止運輸途中撒落。施工現場內作到無廢棄砂漿和混凝土,運輸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應及時加以清除,砂漿、混凝土倒運時采取防撒落措施。8.4 防止生態破壞的主要措施對施工范圍內的場地綠化,嚴格按國家相關法規執行。臨時用地先報批、交費并及時恢復,砍伐或遷移樹木應報批并交費,不得隨意修剪樹木。8.5 植被水土保持措施按照設計要求與當地水保部門共同協商確定隧道工程棄渣位置。對破壞的環境要及時整治,防止水土流失和適時進行線路兩側的植被恢復,接受各級環保部門對本工程環境保護工作的日常監督管理。8.6 臨時工程環保措施臨時工程必須按照設計統一規劃、業主要求和施工環保的要求進行實施。嚴格在設計核準的用地界和工程監理批準的臨時用地范圍內開展施工作業活動,絕不隨意開挖、碾壓界外土地。臨時工程設施(如砼拌和站、生活與生產房屋、構件加工廠等)選址在地表植被稀少、易于恢復的地方;確有困難時,需經有關部門批準后修建。臨時用地使用完后必須恢復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狀況。合理布置施工便道,施工營地合理選擇在一定的距離范圍內。臨時工程設施修建不切割、阻擋地表徑流的排泄,不允許在臨時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積水洼地或負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