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管網線路測量交樁放線掃線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6447
2024-09-06
4頁
23.19KB
1、天然氣管網線路測量、交樁、放線、掃線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交樁、測量放線作業指導書一、目的為了規范施工,確保施工質量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制定本作業指導書。二、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省天然氣管網二期工程線路工程測量放線、掃線的施工。三、工作內容與要求3.1設計現場交樁3.1.1線路交樁由業主組織監理、設計、施工單位共同參加,工作程序為:交樁準備現場交樁填寫交樁記錄表護樁交樁工作總結、答疑。3.1.2施工單位現場接樁應有項目技術負責人、測量技術人員參加,交樁前應熟悉圖紙及有關資料。2、3.1.3交接樁工作在野外進行,因此必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車輛、圖紙、地圖、GPS定位儀、通訊設備、紅油漆、記錄表格、現場標志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等。3.1.4現場交接樁應從中標段線路起點開始,交接內容包括:線路控制樁(轉角樁、加密樁)、沿線路設置的臨時性、永久性水準點。其中線路控制樁應與施工圖紙對應交接,兩者應準確對應,控制樁上應注明樁號。3.1.5接樁人員對線路測定資料、線路平面圖和斷面圖進行詳細審核和現場核對,確保接樁正確無誤,并做好交樁記錄,由業主現場代表、監理工程師、設計代表和施工單位代表共同會簽。3.1.6交接樁前丟失的控制樁和水準點由設計方負責恢復后,再進行交接。3.1.7接樁3、人員應對水準點和控制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并設參照物,為了測量放線時找樁方便,可用紅油漆在固定參照物涂上記號,標明樁號,并用箭頭指示方向。3.1.8交接樁完畢后,由業主或監理組織進行總結和答疑,承包商根據施工經驗和現場地形向設計方和業主提出局部改線建議。3.2測量放線3.2.1測量放線由施工單位在監理的監督下自行組織完成,工作程序為:準備工作測量定樁放線。3.2.2準備工作備齊放線區段完整的施工圖;備齊交接樁記錄及認定的文件;檢查校驗全站儀等測量儀器,測量儀器必須經法定部門校驗合格且在有效期內使用;備足木樁、花桿、彩旗和白灰;備齊木樁、撒灰工具和用具;防曬、防雨、防風沙用具準備;滿足野外作業的車4、輛、通訊設備準備。3.2.3測量1)依據線路平面圖、斷面圖、線路控制樁、水準標樁進行測量放線。放線宜采用GPS定位,全站儀測量。對于丟失的控制樁、水準標樁,應根據交接樁記錄或中線成果表等測定資料進行補樁。依據設計管線平面圖、測量成果表,復測設計樁的位置和高程。2)管線測量應測定出線路軸線和施工作業帶邊界線,每100m設置一個百米樁,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段,要適當加密標樁;在線路軸線上還應根據設計圖紙要求設置縱向變坡樁、曲線加密樁、標志樁,并注明變坡點位置、角度、曲率半徑、切線長度、外矢矩,除按特殊要求標注外,各樁還均應注明里程、地面高程、管底高程和挖深。3)當采用彈性敷設或冷彎管處理水平或豎向轉角5、時,應在曲線的始點、終點上設樁,并在曲線段上設置加密樁,間隔10m。彈性敷設可以通過“工兵法”、“解析法”和“總偏角法”進行測量放樣(彈性敷設曲率半徑應不小于1000D,D為管道外徑)。3)在河流、溝渠、公路、鐵路、地下管道、電纜、光纜、線路站場、閥室的兩端及管線壁厚、防腐層等級變化分界處應設置標志樁。地下障礙物標志樁應注明名稱、埋深和尺寸;壁厚、防腐層變化分界處標志樁應注明變化參數、起止里程。5)測量過程中應做好各項測量記錄,包括控制樁測量(復測)記錄,轉角處理記錄。6)測量應符合GB50026-93工程測量規范的規定。3.2.4放線1)線路中心線和施工作業帶邊界線樁定好后,放出管道中心線和6、作業帶邊界線。其中作業帶邊界線在作業帶清理前放出,管道中心線在布管前放出。2)根據招標文件要求,本段施工作業帶寬度為14m。對于河流、魚塘、公路穿越地段、地下水豐富和管溝挖深超過5m的地段,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作業帶寬度并上報業主審批。3)一般平原地段,采取在樁間撒白灰的方法放線;水田段不能直接撒白灰,一般采取增加長1m的加密樁的方法,即每隔1020m增加涂用紅漆的長加密樁。4)為利于施工檢查、核對,管溝開挖前,應進行移樁。平原地區宜采用與管道軸線等距平行移動的方法移樁,移樁位置在管道組焊一側,施工作業帶邊界線內1m位置為宜,轉角樁應按轉角的角平分線方向轉動,平移后的樁稱為原樁的副樁。5)為適應數7、字化管道要求,所有實際測量數據要作好記錄,包括樁點坐標、高程、轉角、站場、閥室、穿跨越、標志樁、陰保樁等關鍵點位置坐標,以及線路地貌特征變化點坐標和長度等,并填寫好測量記錄。3.2.5協調與變更1)在放線過程中,當管線經過村莊、農田、林區、經濟作物區、地面及地下障礙物地段時應積極與地方各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共同勘察、登記和現場確認并協助業主取得管線的通過權。2)對局部線路走向與當地發展有重大爭議地段,應及時向監理、業主反映,由業主和設計單位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商解決。如需改線應由設計單位重新定測線路,出具設計變更通知單和變更圖,并重新辦理交接樁手續。四、記錄交樁記錄測量放線記錄作業帶清理作業指導書一8、目的為了規范施工,確保施工質量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制定本作業指導書。二、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省天然氣管網二期工程線路工程作業帶清理的施工。三、工作內容與要求3.1施工作業帶應在放線、辦理征(占)地手續,并在業主或監理單位會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對施工作業帶內地上、地下各種建(構)筑物和植(作)物、林木等進行清點造冊后進行。施工作業帶寬度原則上不得超出,特殊地段需增寬要經過業主批準。3.2在施工作業帶范圍內,對于影響施工機具通行或施工作業的石塊、雜草、樹木、構筑物等用挖掘機清理干凈,溝、坎、坑、洼予以平整。對于作業帶內的電力、水利設施和古跡要加以保護。3.3清理和平整施工作業帶時,要先將原線路標9、志樁平移至管線作業帶邊界處,施工時注意保護線路標志樁,如果損壞要立即補樁恢復,以便施工過程中能及時對管線進行監測。3.4本段部分為水網地段,土壤長期被水浸泡,在灌溉期,地表水豐富,因此在作業帶清理時,首先用挖掘機在作業帶的兩側邊緣挖上口寬下底寬深:0.8m0.6m0.6m的排水溝,將挖出的土方裝入編織袋在排水溝的外側修筑擋水壩,擋水壩的尺寸為上口寬下底寬高:0.4m0.6m0.6m,壩高以高出水面150mm為宜;之后設置水泵或挖引水溝,將溝內積水排放到田邊水溝中,待積水排放干凈后晾曬。在施工作業帶內地勢地洼、積水嚴重的部位,通過挖明渠將施工作業帶內的存水引排至施工作業帶兩側的排水溝內,通過排水10、溝的自然排水或潛水泵抽水將排水溝內的積水抽排干凈。3.5如果作業帶通過晾曬仍不能滿足設備行走需要時,采用鋪墊鋼管排、鋼浮板等方法,提高作業帶的承載力。3.6水塘、魚塘以及非流動的“死河”穿越處,要提前打壩、排水、清淤,晾曬后鋪設鋼管排或鋼浮板。壩體分為主壩和附壩兩種,其中主壩筑在施工便道一側,即作為擋水壩,更重要的是作為設備通過的施工便道。先在塘底打木樁并鋪設竹排,然后用麻袋裝土修筑壩體,壩底寬6-7m,壩頂寬4-5m,然后現壩頂鋪設鋼浮板。附壩只要滿足擋水即可。3.7施工作業帶通過不允許截流的溝渠時,應采用鋪設過水管、或架設浮筒的方法。3.7.1當河渠寬度較窄,且河水不深時,可以用涵管順河放置或鋪設空腹梁橋通過的方法,保證足夠的過水量,然后在管上鋪墊砂袋或直接推土,形成便橋。埋土高度不少于1m,橋寬不小于6m。在行走設備前,先用推土機來回碾壓幾遍。 四、記錄作業帶清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