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檢測室標準菌株質量控制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6748
2024-09-06
4頁
21.57KB
1、微生物檢測室標準菌株質量控制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標準菌株質量控制作業指導書1、目的:對微生物標準菌株的驗收、復活、確認、轉代、儲存、使用、廢棄等進行規定,確保標準菌株符合要求,保證檢測結果。2、職責:2.1、檢測中心主任負責標準菌株資源的配備。2.2、微生物檢測室工作人員負責標準菌株的有效儲存和正確的使用。3、要求:3.1供應商的選擇:選擇有資質的標準菌株的合格供應商,每批標準菌株必須有附件的供應商的合格證或檢測報告,來證明所采購的標準菌株是合格的。3.2標準菌株和驗收菌株一到實驗室2、,一定要記錄好菌株號和標準菌株來源,確保溯源性清楚。同時,還應盡可能多的菌株信息,如:標準菌株名稱和數量、生產日期、接收日期和有無破損等。3.3凍干標準菌株的復活:3.3.1、開啟產品包裝:先用70%酒精棉擦拭外包裝,從凹口處撕開產品外包裝,撕掉標簽上的拉片,將其貼于菌株保藏管上。3.3.2、復活:選擇合適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根據生產商說明)進行復活。凍干菌株的傳代次數不得超過5代,從標準菌株保藏中心購買的凍干標準菌株為第F0代。捏管帽處安瓿瓶(僅一次)使其釋放水合液體。垂直握住安瓿瓶并輕拍之,使液體流入含小球的管底。通過擠捏壓碎小球使其與液體混合,立即將拭子浸于水合液體。擠壓并旋轉拭子,接種3、于初級培養平板,接種圈的直徑約為25mm,用一無菌接種環在先前接種區域劃線10-20次,促使分離出單菌落。同時吸出部分菌液接種胰蛋白胨大豆肉湯管,副溶血性弧菌接種3%氯化鈉胰蛋白胨大豆肉湯管。將接種好的平板和管立即進行培養。細菌培養溫度通常為25或37。多數凍干菌株會在幾天后長出,但是少數菌會表現出延滯期延長的現象,需要將正常培養時間加倍。復活后的菌株為F1代。3.3.3將TSB生長的濃菌液吸0.5mL于菌株保藏管充分混勻后將液體吸出,將保藏管-18保存1-3年為標準儲備菌株F2代。將平板上生長的良好菌株接種于營養瓊脂斜面(副溶血性弧菌用3%氯化鈉營養瓊脂)36培養24h當作工作菌株,為W3代4、,記錄為F2代。3.3.4、工作菌株確認方法及依據:大腸桿菌的確認依照“SN 0169-1992 出口食品中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檢驗方法”執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確認依照“SN/T 0172-2010進出口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方法”執行。沙門氏菌的確認依照“SN 0170-1992 出口食品沙門氏菌屬(包括亞利桑那菌)檢驗方法”執行。副溶血性弧菌的確認依照“SN/T 0173-2010 進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檢驗方法”執行。3.4、工作菌株的儲存:3.4.1、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儲存在2-8的冰箱內。3.4.2、副溶血性弧菌在常溫條件下保存。3.4.3、儲存期限:5、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為3個月。3.5、標準菌株的轉接:3.5.1標準菌株的復蘇: 菌種操作應在無菌條件下進行,防止雜菌污染。 每次使用和復蘇時只需將小珠在平板上滾動或置肉湯中培養。標準儲備菌株每轉接一次須進行確認。工作菌株轉接的方法:、配制營養瓊脂培養基(副溶血性弧菌加3%氯化鈉)并分裝在試管內,121高壓滅菌15分鐘后擺斜面,冷卻后備用。、在無菌條件下,用接種環挑取菌苔至新鮮斜面上作“之”字形劃線接種,放置在36的培養箱內培養24小時。3.6 工作菌株的使用:3.6.1內部質量控制:一個月一次陽性對照、培養基每批驗收;3.6.2外部質量控制:能力驗證、實驗室比對;3.7、工作菌株的期間核查:3.7.1期間核查的頻率:每半年對使用標準菌株進行一次期間核查。3.7.2工作菌株期間核查的方法及依據:同工作菌株的確認。3.7.3建立標準菌株期間核查記錄。3.8標準菌株的廢棄:標準菌株如已老化、退化、或變異、污染等,經確認試驗不符合的或 該菌種已無使用需要的應及時銷毀。 3.8.2 廢棄的標準菌株由部門負責人批準,使用人員放入高壓鍋內121 45min高壓滅菌后作為廢棄物處理。
管理運營
上傳時間:2021-05-12
10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