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系統走線架及走線路由布置勘察作業指導書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7167
2024-09-06
23頁
2.07MB
1、供電系統、走線架及走線路由布置勘察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目錄一.勘察作業流程31.勘察作業流程31.1.勘察前的準備工作31.2.勘察過程41.3.勘察后總結匯報101.4.勘察資料整理10二.勘察作業指導111.機房平面布置與設備排列111.1.機房平面布置應符合以下要求:111.2.設備排列應符合以下要求:111.3.機房布置的勘察應注意事項121.4.新機房的規劃121.5.現有機房加裝設備132.傳輸設計主要包含的內容132.2.傳輸設計中常見配套設備介紹132.3.傳輸設計中2、常見配套纜線介紹172.4.開關電源及蓄電池容量計算202.5.接地系統21三.施工圖模板23一. 勘察作業流程為了讓設計人員能更順利地開展勘察工作,將有關供電系統、走線架及走線路由、機房平面布置等勘察作業指導書以勘察注意事項的形式做詳細的介紹.。現場采集資料/數據通常也叫做現場勘察。現場勘察是設計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所獲取的數據是否全面、詳細和準確,對規劃/設計的方案比選、設計的深度、設計的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通常對勘察工作都必須做出詳細的策劃。1. 勘察作業流程傳輸機房勘察工作通常分為4個階段,分別為勘察前的準備工作、勘察過程、勘察結果匯報和勘察后的資料整理階段。圖13、.1.1-1 勘察作業流程1.1. 勘察前的準備工作勘察前的準備包括了解工程規模、制訂勘察計劃、準備必要的勘察工具和證件。其中,了解工程規模主要是熟悉工程總體情況,掌握必要的基礎資料,例如選用設備、局站設置機房平面圖、供電系統等。為確保現場采集的數據資料準確性,勘察時必須攜帶必要的勘察測量的儀表、機具。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具體勘察的內容選擇攜帶。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出發之前一定要進行自校或測試檢驗所攜帶的儀表是否能夠正常工作。(1) 勘察前對整個工程概況有了解,避免甲方詢問時答不上來。(2) 勘察前對站點的工作量進行統計,如安裝多少機柜,需多少規格的熔絲,多少芯光纖去什么方向,大概增加多少功耗等等,4、做到心中有數,有備而來。(3) 做好勘察的工具準備,考慮充分,如手電筒,標簽紙等,并帶齊現有的相關圖紙,便于現場記錄。(4) 勘察提前聯系下一站點,利于節省時間。(5) 明確工程分工界面,對于當地的要求酌情考慮,如無法確定,可以現場答應幫助反映,事后向總負責匯報解決答復。(6) 裝機方案現場定,不要指望回來后圖上作業,對于機房的公共資源,如光纖、熔絲、裝機位置等如確定后貼上標簽,表示預占。(7) 如可能對現場情況拍照,多多益善,有利于事后回憶。(8) 對于預知的問題如機房空間緊張等預先與建設方進行溝通,有解決方案后再進行現場勘察,避免浪費時間。1.2. 勘察過程勘察過程包括4個主要工作,即資源5、的收集和調研、具體勘察、現場做標記和向建設單位匯報確認。資源的收集和調研需要設計人員提出必要的需求表,提交資源管理部門審核確認是否還有可用資源,按資源管理部門所分配的資源來確定本項目具體使用資源情況并進行下一步勘察工作。由于經常會遇到在同一機房內有不同的工程項目先后在做設計或施工,為防止造成誤用資源,因此,對經過現場勘察確認了的設備安裝位置和預占資源,應采用可視性標識進行標記。對設備安裝的預占位置通常可采用油性筆直接在地板上對已經確認的機位進行標記,如果建設方不同意這種標記方式,也可以采用標簽標明安裝設備的機架尺寸、工程名稱,懸掛在列槽道下和相鄰的機架旁。對預占用的纖芯、DDF架的端口和電源列6、柜端子等,應在預占用的纖芯/端口/端子上面貼上標簽,標明是哪個工程項目、什么設備占用。勘察結果應向建設單位工程主管匯報確認,一是可以讓建設單位相關管理人員更深入了解項目具體情況;二是對機房的機位、光纖占用、各種所需的配線端子、配電端子等資源預占情況給予確認,避免由于多個項目的建設帶來沖突。可見,建設單位的確認是勘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場勘察完畢后,設計人員應要求建設單位工程主管或指定人員在勘察表、機房平面圖上簽字確認,同時應將確認后的機房平面圖復印件反饋給建設備案。1.2.1. 資料準備進行傳輸勘察工作之前,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免造成日后工作中的差錯和疏漏。主要應做以下幾個方7、面的準備工作:(1) 接到設計任務書后,盡快與相關負責人員電話溝通,盡可能全面了解工程情況、設計內容、本期建設規模、顧客要求及具體項目局方人員聯系方式,并確定勘察時間;(2) 根據顧客要求,合理安排人員,編制項目計劃書;(3) 準備現有網絡基礎資料:設備組網圖、光纜路由圖、纖芯分配圖。如果是原有設備擴容,需要準備相應機房設計資料,如機房平面布置圖、設備板位圖等。(4) 盡量了解本期工程新建主設備及配套設備的廠家型號,并與設備廠家溝通,掌握其設備的主要參數(設備尺寸、擺放要求、功耗),做到胸有成竹;(5) 有條件準備地圖資料(市區或本地網的行政交通圖)。1.2.2. 儀表及工具準備傳輸專業勘察需8、要準備的儀表及工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表1.1.2-2 勘察用儀表及器材統計表序號內容1筆記本電腦2勘察記錄夾、記錄紙張、彩筆3數碼相機4測量工具(鋼卷尺、激光測距儀等)5指南針1.2.3. 現場實地勘察結合機房現場情況,在現場與局方人員確定設備(主設備和配套設備)的擺放位置。設備安裝方式通常為19英寸標準機柜。畫機房平面圖時首先畫出各設備的相對位置,然后再標注尺寸及設備廠家型號等。進機房后,首先確定與本期工程有連線關系的機架(ODF、DDF、電源、地線排)位置、接線端子、布線路由,并測量記錄。若機房個別配套設備不具備,需與建設單位現場協商解決辦法,并寫入勘察紀要。最后勘察測量機房內其它設備。具9、體可以從以下五個圖紙中來進行勘察:1.2.3.1. 機房平面及布線路由圖(1) 機房信息:地址,樓層,聯系人信息。(2) 機房層高,梁下高度,地面類型,架高,走線方式,上-線架高度,走線架尾纖槽規格尺寸材料,下-活動地板高度,機座規格,走線空間是否需線架。(3) 裝機位置確認,在現場進行標簽標記。(4) 相關現有設備位置,如線路ODF,DDF等。(5) 繪制平面圖需按比例,尺寸清楚,線架光纖槽等的位置一定需確認并在圖上體現。(6) 如可能,相關的電源柜的位置在圖上體現。(7) 所有機房內設備機架的尺寸需準確,如機房較大,可只體現相關列內的設備。(8) 確定走線路由(信號or電源),核實相關路由10、上的現狀,如線架是否已占滿等。(9) 確定機房保安排的位置,高度、占用情況等。圖1.1.2-2 設備布置平面圖圖1.1.2-3 通信線纜及電纜線布放路由示意圖1.2.3.2. 直流電源圖(1) 利舊頭柜或電源柜:需核實現有電源系統的容量以及余量,如整流容量(模塊規格以及數量),電池容量,現有負載等,廠家型號等,計算上本期設備后是否可滿足。(2) 新建頭柜或電源柜:記錄機房現有頭柜的型號廠家尺寸等以便于確定本期的,落實頭柜引接直流電源的位置,并需核實現有電源系統的容量以及余量,如整流容量(模塊規格及數量),電池容量,現有負載,廠家型號等,確定布放電纜路由以及長度。圖1.1.2-4 直流電源及保護11、地線系統布線圖1.2.3.3. 熔絲圖(1) 利舊頭柜或電源柜:核實現有頭柜熔絲間的連接方式,熔絲占用情況,熔絲規格廠家型號,確認是否可方便更換,如果頭柜有電流表,記錄現有數值。如直流柜,確認一次以及二次下電熔絲情況。(2) 新建頭柜或電源柜:記錄機房現有頭柜的型號廠家尺寸等以便于確定本期的,需記錄從直流屏的引接位置,直流配電屏熔絲規格情況,現場確定需占用的配電屏熔絲位置,并做好預占標簽。(3) 確認現有頭柜是否具備設備告警單元,如有,現場確定告警線的長度。圖1.1.2-5 開關電源空開分配示意圖1.2.3.4. ODF圖(1) 利舊ODF如線路側,記錄機柜尺寸,廠家型號,ODF結構(多少子架12、,位置等),子架面板,連接器類型,使用規則如面板后側接光纜,收發使用情況等,并現場確定纖芯號與端子的對應關系,端子占用情況圖紙中體現。如需新增子架,與原有類型應一致。(2) 新增ODF,詢問甲方對ODF架的要求,如寬窄架,子架容量,是否需引接保護地線等信息。圖1.1.2-6 光纖分配架面板排列及光纖連接圖1.2.3.5. 線架安裝圖(1) 如需新增線架,記錄原有線架的規格尺寸材料類型等,以及現有的安裝加固方式,現場確認新增線架的加固方式等,如可能詢問相關采購信息如價錢,廠家等,是否包安裝。(2) 其他補充圖紙: 圖1.1.2-7 通信系統圖及布線計劃表1.3. 勘察后總結匯報這里所指的勘察結果13、匯報是向工程建設單位管理部門匯報。為了讓建設單位具體負責人員更深入了解項目具體情況,設計人員應主動進行勘察結果匯報工作。現場勘察完后首先應向當地建設單位進行匯報,回到單位后要向項目負責人進行匯報,并與項目負責人一起討論勘察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同項目負責人或主管共同確定設計完成時間等具體問題,然后向工程建設單位具體項目負責人和相關部門(特別注意應請運營維護部門)的領導進行匯報。匯報的內容重點為勘察階段發現的問題、與前期方案不同之處、需要占用現有資源的確認,迫切需要建設單位確定或解決的問題,例如電源、空調、機房等問題。(1) 總結勘察中實際遇到的問題,向局方負責人匯報并找出解決問題辦法。(實際14、在勘察階段就可與其溝通);(2) 根據勘察情況完成初步組網方案,與局方負責人員進行確認。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總結:(A) 建設內容以及涉及的局站;(B) 勘察計劃裝機量;(C) 各站裝機位置說明;(D) 電源情況說明;(E) 勘察后的主要問題:使用的線路光纖、機房裝機位置、電源系統、各局站工程量的需求統計;1.4. 勘察資料整理現場勘察完成后除了口頭的匯報外,還要做好資料整理工作。設計人員在現場勘察完成后應編制本工程勘察報告并提交項目負責人進行審核,經審核修改后的勘察報告通過E-mail或傳真形式發送給建設單位工程主管。勘察階段結束后,為了確定資源是否可以為本項目使用,應提前向資源管理部門提15、交預占各種資源(預占各種資源是現場勘察時經分公司建設單位確認)的申請單,如光纖資源申請單、電源資源申請單等。二. 勘察作業指導1. 機房平面布置與設備排列1.1. 機房平面布置應符合以下要求:(1) 應近、遠期結合,既考慮便于維護又要考慮適于遠期的發展。(2) 應使設備之間的各種布線距離最短,同時便于走線。(3) 應便于維護、施工和擴容。(4) 有利于提高機房面積利用率。(5) 適當考慮機房的整齊和美觀。1.2. 設備排列應符合以下要求:(1) 應便于抗震加固。(2) 設備機架列間應采用面對面或面對背的單面排列方式。在原有機房裝機,應充分結合原機房設備布置方式。新建機房根據設備情況,在樓的荷載16、允許條件下可采用背靠背雙面排列方式。(3) 主設備應排在同一列內或相對集中,DDF和ODF宜單獨成列或相對集中,整個機房的安排應根據走線路由最短,減少路由迂回和交叉為原則,不嚴格要求開辟單獨的設備區和配線區。(4) 機房設備列之間以及走道的寬度應根據機房荷載、設備重量以及維護空間要求決定,一般的標準機房可參照下表的要求:表2.1.2-1 標準機房設備排列距離參考值序號名稱距離(m)備注1主走道1.3短機列時1.5長機列時2次走道0.8短機列時1.0長機列時3相鄰機列面與面之間1.21.44相鄰機列面與背之間1.01.25相鄰機列背與背之間0.70.86機面與墻之間0.81.07機背與墻之間0.17、60.81.3. 機房布置的勘察應注意事項 (1)應預先了解本工程項目安裝的各種設備的數量、可能采用的廠商設備以及各種設備的機架尺寸(高寬深),同時應注意了解設備是否為背靠背安裝。 (2))應預先準備好機房平面圖,有圖的要核實、更新,沒有的則要仔細測量。現場核實機房現有設備占用位置,用不同顏色線條、方框在圖紙上標示出現有設備、新增設備的安裝位置。 (3)設備的布置應注意單列設備正面朝向人口處。DDF列應標示清楚A面和B面。 (4)應預先準備好機房槽道的平面圖,將各種線纜的路由走向用不同顏色線條標示。 (5)要求按照機房現有設備編號方法進行記錄。 (6)應注意記錄ODF和DDF面板圖,對于利舊設18、備的面板圖,應標明哪些已用、哪些本工程可以占用。 (7)要調查記錄現有機房光配線架適配器類型(如FC/PC、SCPC或其他類型等),DDF端口阻抗(是75不平衡或是120平衡)及端子的類型。DDF、ODF端子排列方式盡量與原有規則一致,同時特別提醒注意征求維護人員意見并與建設單位陪同人員確認。1.4. 新機房的規劃對于新建機房,涉及的各種設備包含光電設備、數字配線線、光配線架、直流電源設備(交流配電屏、直流配電屏、整流屏和列柜),如何安排這些設備的安裝位置?不能只考慮目前設備需求,需要進行長遠規劃。規劃原則是: (1)考慮傳輸機房與其他機房(交換機房、數據機房、電力機房)樓層間上下連通的孔洞的19、相互連接關系,以及維護的便利性。 (2)考慮DDF架是一個關鍵的公共設備,它與架間布線、不同專業之間的布線都有很大關系,要考慮使各種布線盡可能短。 (3)由于各種信號線都要進出DDF架,所以靠近DDF架的槽的走線特別多,因此,要考慮槽道的容量和負荷的分攤。1.5. 現有機房加裝設備由于機房已安裝了不少設備,機房的總體規劃早已經做好,若要在現有機房加裝設備,勘察只能根據原有規劃、分區原則等安排本期工程設備位置,因此一般只是考慮機列內的設備布置。設備布置的原則如下:(1)光電設備、數字配線架分列安裝時,應從機列的同一端(側)開始排列,盡量避免出現從中間安排的現象。 (2)光電設備、數字配線架同列安20、裝時,按光電設備與數字配線架為l:2的比例確定各自占有的位置,從中間向兩端(側)排列。2. 傳輸設計主要包含的內容傳輸設計主要包括傳輸設備、配套設備(ODF、DDF、配電設備)和相應的配套纜線(光跳纖、同軸電纜、電源線)的設計。圖2.2.1-1 傳輸專業分工界面示意圖2.2. 傳輸設計中常見配套設備介紹2.2.1. ODF光纖配線柜:光纖配線柜用于光纖通信系統中局端主干光纜的成端和分配,可方便地實現光纖線路的連接、分配和調度。常見的規格有:144芯、240芯、288芯、576芯。芯數通常為12的倍數。每個方向光接口需要2根尾纖(收,發);活動連接器插入損耗0.5 dB;2.2.2. DDF數字21、配線架:數字配線架又稱高頻配線架,在數字通信中越來越有優越性,它能使數字通信設備的數字碼流的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從速率2 Mb/s155 Mb/s信號的輸入、輸出都可終接在DDF架上,這為配線、調線、轉接、擴容都帶來很大的靈活性和方便性。每個接口(2M、8M、34M、140M、155M)需要2根同軸電纜(收,發)或4根平行電纜。特性阻抗:75、120。BNC頭:卡式(粗頭)、螺紋(細頭)常見的規格有:120系統、144系統、160系統、192系統、200系統。2.2.3. 綜合配線柜:隨著網絡集成程度越來越高,出現了集ODF、DDF、電源分配單元于一體的光數混合配線架,適用于光纖到小區、光纖到大22、樓、遠端模塊局及無線基站的中小型配線系統。常見的規格有:72芯/16系統、96芯/16系統、144芯/16系統、72芯/32系統、96芯/32系統、144芯/32系統。2.2.4. 綜合配線箱:常見的規格有:24芯/8系統、48芯/8系統、24芯/16系統、48芯/16系統。2.2.5. 電源設備傳輸設備大多采用直流48V供電,主要的配電設備有列頭柜(局)或開關電源(局、站)。(1) 列頭柜:常見規格有100A、160A、300A。(2) 開關電源:作用:為設備供電;為蓄電池充電。常見規格有200A、300A、400A、600A。(3) 蓄電池:常見規格有300AH、400AH、600AH、123、000AH、2000AH。最好配置為2組。(4) 交流配電屏:常見規格有100P、50P。圖2.2.2-2 列頭柜實例圖2.2.2-3 直流屏負載實例圖2.2.2-4 蓄電池組實例2.2.6. 其它配套(1)走線架:機房為上走線時通常采用走線架或走線槽道。基站通常采用走線架,寬為400mm、600mm、800mm。材質有鐵、鋁合金等。部分局所采用半封閉式或封閉式槽道。圖2.2.2-5 走線架、尾纖槽實例(2)地線排:圖2.2.2-6 地線排實例2.3. 傳輸設計中常見配套纜線介紹2.3.1. 同軸電纜同軸電纜(Coaxtal CabLe)常用于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連接,或應用在總線型網絡拓撲中。同24、軸電纜中心軸線是一條銅導線,外加一層絕緣材料,在這層絕緣材料外邊是由一根空心的圓柱網狀銅導體包裹,最外一層是絕緣層。它與雙絞線相比,同軸電纜的抗干擾能力強、屏蔽性能好、傳輸數據穩定、價格也便宜,而且它不用連接在集線器或交換機上即可使用。主要用于電信傳輸設備和儀表內及設備間傳輸射頻信號。表2.2.3-5 同軸電纜結構參數表型號內導體根數、直徑(mm) 絕緣直徑 (mm) 外導體護套直徑(mm)單線直徑(mm)編織結構 SYV-75-1-11/0.261.2單層2.20.1SYV-75-2-11/0.342.10.10單層3.60.2SYV-75-2-21/0.342.10.10雙層4.00.2S25、YV-75-3-11/0.493.00.15單層5.00.2SYV-75-3-21/0.493.00.15雙層5.50.2SYV-75-4-11/0.603.70.15單層6.00.2SYV-75-4-21/0.603.70.15雙層6.70.2注:電纜內加地線時,在型號后加(A)表示。地線直徑0.3-0.5mm 2.3.2. 光跳纖分為單頭尾纖和雙頭尾纖,雙頭尾纖也叫光跳線。尾纖連接器由纖面和機械頭組成。其中纖面分為三種類型:PC(物理接觸的連接器)、SPC(超級PC連接器)和APC(有角度的連接器);機械頭有兩種類型:FC(通用型連接器)和SC(方型連接器)。表2.2.3-6 尾纖連接器纖26、面插入、回波損耗型號插入損耗(國標)插入損耗(企業)插入損耗(典型值)回波損耗(國標)回波損耗(企業)回波損耗(典型值)PC0.3dB0.2dB0.1dB40 dB45 dB45 dBUPC0.3dB0.2dB0.1dB45 dB50 dB50 dBAPC0.3dB0.2dB0.2dB60 dB65 dB65 dBFC連接器最早是由日本NTT研制。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縮寫,表明其外部加強方式是采用金屬套,緊固方式為螺絲扣。SC型由日本NTT公司開發的光纖連接器。其外殼呈矩形,所采用的插針與耦合套筒的結構尺寸與FC型完全相同,其中插針的端面多采用PC或APC型研磨方式;緊固27、方式是采用插拔銷閂式,不需旋轉。此類連接器插拔操作方便,插入損耗波動小,抗壓強度較高,安裝密度高。常用于在數據工程中使用。一般SC型均指SC/PC。LC光纖連接器采用模塊化插孔(RJ)機理制成。其所采用的插針和套桶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尺寸的一半。LC常見于通信設備的高密度的光接口板上。PC 是Physical Connection 的縮寫,表明其對接端面是物理接觸,即端面呈凸面拱型結構,APC和PC類似,但采用了特殊的研磨方式,PC是球面,APC是斜8度球面,指標要比PC好些。常用ODF側連接器為FC/PC型,設備側連接器為SC/PC。單頭尾纖表示方法:FC/PC、FC/SPC、FC/AP28、C、SC/PC、SC/SPC、SC/APC;雙頭尾纖表示方法:FC/PCFC/PC、FC/PCSC/PC。圖2.2.3-7 FC/PC實例圖2.2.3-8 FC/APC實例圖2.2.3-9 SC/PC實例圖2.2.3-10 SC/APC實例圖2.2.3-11 LC/PC實例另外,還有用于光纜成端的尾纖,一端與光纜熔接,一端固定在ODF上。在生產中,為了便于測試,均生產為跳纖,即兩頭均有光纖連接器,施工時,從中間剪斷,一根跳纖即成了兩根尾纖。2.3.3. 電源線傳輸設備電源有直流48V和交流220V兩種。通常采用48V進行供電。傳輸設備直流電力電纜共有三種:48V電源線、工作地線、保護地線。規格29、程式:銅芯阻燃聚氯乙烯軟電纜RVVZ1KV2.5mm2、4mm2、6 mm2、10 mm2、16 mm2、25 mm2、35 mm2、50 mm2、70 mm2等。2.4. 開關電源及蓄電池容量計算2.4.1. 開關電源開關電源的作用是為設備供電、為蓄電池充電。整流器的總容量設備負載電流蓄電池的均充電流(蓄電池容量的10%)整流模塊應按N1冗余方式配置。圖2.2.4-12 整流模塊實例2.4.2. 蓄電池組蓄電池組的容量按傳輸設備放電正常用電量保證8或10小時放電時間(每只電池的放電終了電壓不得低于1.8V)計算。工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密封閥控鉛酸蓄電池,使用壽命大于10年。蓄電池一般配置為兩組。30、根據蓄電池容量計算公式:Qn=K I t /1+(T-25)=1.4I(A)T(H)K:安全系數 (K=1.25)I:電流 :放電容量系數(見下表) t:時間:電池溫度系數(1/),當放電小時率10時,取 =0.006;當10放電小時率1時,取=0.008;當放電小時率1時,取=0.01;T:采暖設備,實際電池所在地最低的環境溫度數值。所在地有采暖設備時,15考慮,無采暖設備時,按5考慮。表2.2.4-8 鉛酸蓄電池放電容量系數()電池放電小時數(h)0.51234681020放電終止電壓(V)1.701.751.751.801.801.801.801.801.801.801.85放電容量系數31、防酸電池0.350.300.500.400.610.750.790.880.941.001.00閥控電池0.450.400.550.450.610.750.790.880.941.001.002.5. 接地系統局站電源系統應采用聯合接地(工作地,保護地)。表2.2.5-9 接地電阻值接地電阻值()適用范圍1綜合樓、國際電信局、匯接局、萬門以上程控交換局、2000路以上長話局。32000門以上1萬門以下的程控交換局、2000路以下長話局。52000門以下程控交換局、光纜端站、載波增音站、地球站、微波樞紐站、移動通信基站。10微波中繼站、光纜中繼站、小型地球站。20微波無源中繼站。用于設備外殼接地32、的保護地線的引接位置通常可能在列槽、柱、梁上、柱旁邊的墻角、PDB里等不同的地方,勘察時注意向維護人員了解清楚。但對于光纜的屏蔽層和金屬加強芯的防雷接地的引接,就不能隨便在上述地線排中引接,必須在機樓的綜合接地體源端的地線排或傳輸機房所在樓層的總接地線排上引接。勘察時注意尋找源端地線排的位置,通常在電力室機房的地槽附近,有的可能在柴油發電機房,或者在動力(交流)配電房,大多數情況下綜合接地體源端設在一樓。 勘察時還應注意地線接線排是否有引接地線的孔位,如果沒有剩余的孔位可利用,那么應看看是否有增加孔洞或者駁接銅排的可能。一般當剩余孔位只有一兩個時,我們應建議采用駁接銅排,以增加更多的孔位,確保持續發展的需求。三. 標準化施工圖模板(1) 傳輸機房圖(2) 接入機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