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風險識別評價控制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7277
2024-09-06
12頁
66.93KB
1、加油站風險識別、評價、控制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 錄一、目的1二、定義1三、范圍2四、組織機構及職責31、組織機構32、職責3五、評價準則3六、評價程序5七、評價方法5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51.1 定義51.2 分析流程61.3 工作危害分析(JHA)評價表62、安全檢查表法(SCL)72.1 定義72.2 分析流程72.3 安全檢查表類型82.4 安全檢查表格式9八、風險控制9九、隱患治理- 10 -十、風險信息更新- 10 -為規范風險評價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2、,有效辨識在生產、管理、服務、活動過程中存在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并對其進行分析評價,評定其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合理劃分風險等級,確定優先控制順序,為安全生產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制定本作業指導書。一、目的在生產過程中識別所有常規和非常規活動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產現場使用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加強管理和個體防護等措施,遏止事故發生,避免人身傷害、死亡、職業病、財產損失和工作環境破壞。二、定義1、風險是指可能導致傷害或者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2、風險識別應包括組織活動三種狀態下有各種潛在的風險。三種狀態是指:正常、異常、和3、緊急狀態。作業活動、生產系統等連續長時間運行的工作狀態,是正常狀態。在進行開車、停車、檢修等臨時性工作時,與正常狀態有較大的不同,屬異常狀態。緊急狀態則是指發生火災、爆炸、中毒、倒塌等情況。3、風險評價:評估風險的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可接受的全過程。三、范圍風險評價范圍包括:1、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2、常規和非常規活動;3、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4、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5、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6、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7、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8、企業周圍環境;9、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電石生產過程重點對以下生產工藝過程、場所4、設備設施等進行評價: 重大危險源電石庫; 電石爐電極軟斷和硬斷等; 高溫; 粉塵; 熔融電石遇水發生爆炸; 爐內冷卻系統漏水; 電石冷卻破碎間; 觸電;一氧化碳中毒; 機械傷害; 勞動保護; 起重設備的缺陷; 爐氣處理所收集的粉塵處理; 停水、停電及停儀表氣源; 對環境的影響; 安全管理缺陷等。四、組織機構及職責1、組織機構組 長:xx副組長:xx成 員:xx2、職責 根據評價結果,確定重大風險,并制定落實風險控制措施。 評價出重大隱患項目,應建立檔案和整改計劃。 風險評價的結果由各單位組織從業人員學習,掌握崗位和作業中存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 按照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風險評價的內容。五、評價準則5、采用風險度(D)=可能性(L)后果嚴重性(C)的準則進行評價。D、L、C具體判斷準則如下:1、L危險源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判斷準則分值判斷標準5 完全可以預料:在現場沒有采取防范、監測、保護、控制措施,危險源時間的發生不能被發現(沒有監測系統),或在正常情況下經常發生此類事故或事件。4 相當可能:危險源事件的發生不容易被發現,現場沒有檢測系統,也未作過任何監測,或在現場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執行或控制措施不當;危險源事件常發生或在預期情況下發生。3 可能但不經常:沒有保護措施(如沒有防護裝置、沒有個人防護用品等),或未嚴格按操作程序執行,或危險源時間的發生容易被發現(現場有監測系統),或曾經做過檢測6、,或過去曾經發生,或在異常情況下發生類似事故或事件。2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危險源事件一旦發生較能及時發現,并定期進行監測,或現場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比較有效地執行,或過去偶爾發生危險事故或事件;或者很不可能,可以設想:危險源事件一旦發生能及時發現,并定期進行監測,或現場有防范控制措施看,并能有效執行,或過去還未發生危險事故或事件。1 極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監測、保護措施,或員工安全衛生意識相當高,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極不可能發生事故或事件。2、C事件后果嚴重性判斷準則分值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人員傷亡程度財產損失、設備設施毀壞環境破壞形象受損程度5嚴重違反法律、法規和標準死亡一次事故直7、接經濟損失在50萬元及以上大面積環境破壞重大國際或國內影響4違反法律、法規和標準喪失勞動能力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及以上,50萬元以下企業及周邊環境破壞全市、同行業影響3潛在違反法規和標準截肢、殘疾或嚴重職業病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5萬元及以上,10萬元以下企業范圍內環境破壞所在地區內影響2不符合上級的方針、制度、企業規章制度輕微傷、輕微職業病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萬元及以上,5萬元以下企業車間、區域內環境破壞企業內部影響1完全符合無傷亡一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萬元以下沒有造成環境破壞無影響3、D風險值及風險等級的確定分值風險等級危險程度2025不可接受風險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15168、重大風險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912中等風險顯著危險,需在一段時間內整改48一般風險一般危險,需注意,條件成熟時整改13可接受風險稍有危險,可以接受,必要時整改六、評價程序1、由班組按工種和作業內容進行討論確定本班組危險源;2、危險源確定后進行分級,并由班組討論控制措施,匯總上報車間;3、車間將所屬班組上報危險源匯總后,配合廠安環辦、技術人員、班組長及車間管理人員召開研討會,對班組確定的危險源、控制措施、責任人是否妥當,進行認真研討。形成結果后上報公司安環部;4、公司主管安全生產領導召集有關部室、人員對分廠上報的風險進行綜合論證,確定風險等級后制定具體整改措施(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5、措施落實9、后,公司主管安全領導組織有關部室、人員對整改情況進行驗證并評價,直至驗證合格。七、評價方法根據生產實際情況,選擇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檢查表法(SCL)進行風險評價。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1 定義從作業活動清單中選定一項作業活動,將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識別每個工作步驟的潛在危害因素,然后通過風險評價判定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選定作業活動1.2 分析流程分解工作步驟識別每個工作步驟的潛在危害和后果風險分析控制措施定期驗證1.3 工作危害分析(JHA)評價表作業活動: 區域: 序號工作步驟危害及潛在事件主要后果以往事故發生頻率現有控制措施風險等級建議改進措施1210、作業步驟只需說明做什么,不必描述如何做。作業步驟的劃分應建立在對工作觀察的基礎上,并應予操作則一起討論研究,運用自己對這一工作的知識進行分析。識別每一步驟可能發生的危害,對危害導致的事故發生后可能出現的結果及嚴重性也應識別。識別現有安全措施,進行風險評估,如果這些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項風險,應提出建議的控制措施。對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評價單元,其每一步驟均需判定風險等級,控制措施首先針對風險等級最高的步驟加以控制。2、安全檢查表法(SCL)2.1 定義為了系統地發現工廠、車間,工序或機器、設備、裝置以及各種操作管理和組織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把檢查對象加以剖析,把大系統分割成小的子系統,查出不安全11、因素所在,然后確定檢查項目,以提問的方式,將檢查項目按系統或子系統順序編制成表,以便進行檢查。這種表稱為安全檢查表。2.2 分析流程 確定檢查對象; 收集與評價對象有關的數據和工程項目(系統)資料,包括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同類設施資料等;確定安全檢查表類型并編制安全檢查表; 進行安全檢查; 分析、歸納檢查加過,并編制安全檢查報告。2.3 安全檢查表類型安全檢查表按用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設計審查用安全檢查表這類安全檢查表應系統、全面。主要內容應包括廠址選擇、平面布置、工藝過程的安全性、裝置的配置、建筑物與構筑物、安全裝置與設施、操作的安全性、危險物品的貯存于運輸12、消防設施等方面。 廠級安全檢查表這類檢查表供全場性安全檢查使用。主要內容應包括廠區各種產品的工藝和裝置的安全性、要害部位、主要安全裝置與設施、特種設備的特種作業、危險物品的貯存與使用、消防通道與設施、現場操作管理、遵章守紀情況、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等。 車間安全檢查表這類檢查表供車間進行定期安全檢查或預防性檢查使用。主要內容包括工藝安全、設備布置(車間內的設備設施)、安全通道、通風照明、安全標志、塵毒及有害氣體濃度、消防設施及操作管理等。 崗位用安全檢查表這類檢查表供班組及崗位進行自查、互查或進行安全教育用。內容應根據崗位的工藝與設備的預防事故控制要點確定,要求內容具體、易行。 危險點巡回檢查13、表這類檢查表供有關專業人員監控危險點使用。內容包括所規定危險點的定期控制檢查。 專業性安全檢查表這類檢查表有專業機構或只能部門編制和使用。主要用于進行定期的安全檢查或季節性檢查,如對電氣設備、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機動車輛、特殊裝置與設施、管理系統等的專業檢查。2.4 安全檢查表格式序號檢查項目檢查結果檢查依據實際情況備注1八、風險控制1、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形成重大風險清單,制定相應控制措施,對控制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保存相應記錄。2、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及經營運行情況等,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并落實控制措施,將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14、: 可行性; 安全性; 可靠性。應包括: 工程技術措施; 管理措施; 培訓教育措施; 個體防護措施。3、將風險評價的結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對從業人員進行宣傳、培訓,使其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采取的控制措施。九、隱患治理1、對風險評價出的隱患項目,書面下達隱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定治理措施、定責任人、定資金來源、定治理期限。建立隱患治理臺賬。2、對確定的重大隱患項目建立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 評價報告與技術結論; 評審意見; 隱患治理方案,包括資金概預算情況等; 治理時間表和責任人; 竣工驗收報告。3、公司無力解決的重大事故隱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應書面向企業直接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報告。4、公司對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重大事故隱患,必須財務防范多事,并納入計劃,限期解決或停產。十、風險信息更新1、公司應適時組織風險評價工作,識別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隱患。2、公司應定期一年一次評審或檢查風險評價結果和風險控制效果。3、企業應在下列情形發生時及時進行風險評價: 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 操作條件變化或工藝改變、技術改造項目;有對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組織機構發生大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