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建設給水聚乙烯PE管道安裝施工作業指導書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7453
2024-09-06
25頁
13.37MB
1、市政建設給水聚乙烯PE管道安裝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錄二、特點31、長久的使用壽命:在正常條件下,最少壽命達50年。33、可耐多種化學介質的腐蝕:無電化學腐蝕。38、焊接工藝簡單,施工方便,工程綜合造價低。3三、適用范圍3五、材料進場檢驗33)、 管材、管件在戶外臨時堆放時,應有遮蓋物。4六、 施工方法51、施工前準備52、溝槽開挖52)、管溝開挖技術要求:5依據GB50268-2008 溝槽開挖的允許偏差表如下63、槽底清理64、墊層鋪設6依據GB50268-2008管道基礎的允2、許偏差71)、管材具體安裝步驟如下8七、操作要點141、PE管件安裝工藝流程步驟:142連接操作要點:155)、啟動銑刀,閉合夾具,對管子(管件)的端面進行切削。15推薦的SDR11管材焊接參數見表163、質量控制174、閥門安裝步驟如下175、井室砌筑191)、檢查井施工工藝流程192)、檢查井施工主要方法193)、應收取的合格證和試驗檢測項目206、試壓201)、一般規定202)、聚乙烯給水管道的試壓217、回填231))、道路外土方回填232)、管道敷設注意事項24 一、 概述PE 管材料屬聚乙烯類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由碳、氫元素組成,無有害元素,衛生可靠。在加工、使用及廢棄過程中,不會3、對人體及環境造成不利影響,是綠色建材。 PE 管材不僅韌性、撓性好,而且連接性能極佳,管道連接過程中效果可靠,造價低;同時具有良好的氣密性、耐腐蝕性和良好的抵抗裂紋快速傳遞能力,因而廣泛用于市政、石油、化工、燃氣等建設領域。二、特點1、長久的使用壽命:在正常條件下,最少壽命達50年。 2、衛生性好:PE管無毒,不含重金屬添加劑,不結垢,不滋生細菌,很好的解決了飲用水二次污染的問題。符合GB/T17219安全性評價標準規定以及國家衛生部相關的衛生安全評價規定。 3、可耐多種化學介質的腐蝕:無電化學腐蝕。 4、內壁光滑,摩擦系數極低,介質的通過能力相應提高并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能。 5、柔韌性好,抗沖4、擊強度高,耐強震、扭曲。 6、重量輕,運輸、安裝便捷。 7、獨特的電熔連接和熱熔對接、熱熔承插連接技術使接口強度高,保證了接口的安全可靠。 8、焊接工藝簡單,施工方便,工程綜合造價低。 9、PE環保健康給水管材dn20-dn90為藍色,dn110以上為藍色或黑色帶藍線,其他顏色需定做,配件顏色與管材顏色相對應。 10、水流阻力小:管道具有較傳統管材更高的輸送能力,同時也降低了管路的壓力損失和輸水能耗三、適用范圍本工法可用于市政建設給水、管道安裝適用于管徑大于110mm ,小于425mm的管道施工(一般不允許不同材質的PE 管直接對接)四、工藝原理聚乙烯管道連接主要采用熱熔對接焊接。熱熔對接焊接5、是將電加熱板插入兩管材接口之間,當兩管材的連接面加熱到熔融狀態時,抽出加熱板,施加一定壓力,使之形成均勻一致的凸緣,待冷卻后即熔接牢固。熱熔對接過程由自動熱熔對接焊機實現。五、材料進場檢驗1、合格證與材料的檢驗報告.應檢查有無產品出廠合格證.并索要出廠檢驗報告.2、外觀檢查.進行外觀及幾何尺寸檢查 檢查管子內外表面是否清潔光滑 是否有溝槽劃傷、凹陷、雜志和顏色不均等3、長度檢查.定尺管的長度應均勻一致.誤差不應超過20mm.檢查管口端面是否與管子軸線垂直.是否有氣孔.若有氣孔則管材不合格.凡長短不一樣的管子多系廠家自檢時發現有氣孔.端面有明顯缺陷或其它原因而被截短.這種管材為查明原因前應不予使6、用.4、顏色檢查.給水管材應為黑色.當為黑色管時管上必須有醒目的藍色條紋 同時管材上應有連續的間距不超過2m的永久性標志.寫明用途、原料、牌號標準尺寸、標準代碼和序列號、生產廠名或商標、生產日期.管道進場原則:不宜過早,以免工地露天堆放時受惡劣環境的影響及人為因素的破壞,且需邊施工邊陸續進場,避免占用過多的施工場地,縮短管道露天堆放時間。卸管時采用柔性軟吊帶起吊,沿管道敷設方向分散擺放。存放:1)、管材、管件應存放在通風良好、溫度不超過40的庫房或簡易棚內。2)、 管材應水平堆放在平整的支撐物上或地面上。當管材未捆扎時,堆放高度不宜超過1.5m,當捆成 1m1m的方捆,并且兩側加支撐保護時,堆7、放高度可適當提高,但不宜超過3m。管件應逐層疊放整齊,應確保不倒塌,并宜便于拿取和管理。3)、 管材、管件在戶外臨時堆放時,應有遮蓋物。4)、 管材存放時,應將不同直徑和不同壁厚的管材分別堆放。受條件限制不能實現時,應將較大的直徑和較大壁厚的管材放在底部,并做好標志。5、常用管材系列SDR17.6和SDR11的最小壁厚應符合表5.1.1的值;表5.1.1 常用管材系列SDR17.6和SDR11的最小壁厚 GB15558.1-2003公稱外徑dn 最小壁厚 ey,min公稱外徑dn 最小壁厚 ey,minSDR17.6 SDR11 SDR17.6 SDR11162.33.01609.114.628、02.33.018010.316.4252.33.020011.418.2322.33.022512.820.5402.33.725014.222.7502.94.628015.925.4633.65.831517.928.6754.36.835520.232.3905.28.240022.836.41106.310.045025.640.91257.111.450028.445.51408.012.756031.950.963035.857.3六、 施工方法施工前準備 - 溝槽開挖 - 槽底清理 -墊層鋪設- 管道安裝 -井室砌筑-試壓 - 回填1、施工前準備 測量放線:原則將管線位置、井位9、交叉點、轉角點、支線點、逐樁放出。測出地面高程,反算出挖深,根據土質報告,管線的數量,進行中線與開口線放樣。 現場備管原則:開挖前將管材備入現場,備管時采用柔性軟吊帶起吊,沿管道敷設方向分散擺放。2、溝槽開挖 1)、根據現場實際條件,合理的安排使用機械和人員的投入。無特殊原因,應先深后淺,先底后高的原則。管溝邊坡坡度應根據土壤類別,載荷情況和管溝開挖深度確定。深度在5m以內(不加支撐)管溝最陡坡的坡度可按表6.2.1確定。 表6.2.1 深度在5mm以內管溝最陡邊坡坡度 (GB50369)土 壤 類 別最 陡 邊 坡 坡 度坡頂無載荷坡頂有靜載荷坡頂有動載荷中密度的砂1:1.001:1.2510、1:1.50中密的碎石類土(填充物為砂)1:0.751:1.001:1.25硬塑的粉土1:0.651:0.751:1.00中密的碎石類土(填充物為粘性土)1:0.501:0.671:0.75硬塑的粉質粘土、粘土1:0.331:0.501:0.67老黃土1:0.101:0.251:0.33軟土(經井點降水)1:1.00硬質巖1:01:01:02)、管溝開挖技術要求:(1)、管溝開挖前,應向施工人員應進行技術交底,并遵循下列規定:11說明地下設施的分布情況。在地下設施兩側3m范圍內,應采用人工開挖,并對挖出的地下設施給予必要的保護,開挖前應征得其管理部門同意,必要時應在其監督下開挖。12開挖管溝時11、,應注意保護地下文物,一旦發現文物,首先應保護現場,然后向當地主管部門報告。13在沿車行道,人行道施工時,應在管溝沿線設置安全護欄,并應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在施工路段沿線,應設置夜間警示燈。2)、一般地段管溝開挖時,應將挖出的土石方堆放在焊接施工對面一側,堆土距溝邊不應小于1m。在耕作區開挖管溝時,應將表層耕作土與下層土分別堆放。下層土放置在靠近管溝一側。依據GB50268-2008 溝槽開挖的允許偏差表如下3、槽底清理機械開挖時,槽底高程預留5cm,用人工清理槽底,保證不要超挖。如果超挖后,盡量不要拿碎石之類的骨料進行彌補,應拿回填砂進行逐層夯實。4、墊層鋪設根據設計要求和規范要求進行砂墊層12、鋪設,并根據實際情況將砂子運送到槽底(可以鏟車備到槽邊,人工配合挖掘機下料或人工下料,并找平利用平板夯,分層夯實,每層不要大于10cm,根據機具性能而定)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擇。依據GB50268-2008 砂墊層厚度表依據GB50268-2008管道基礎的允許偏差5、管道安裝 根據現場的情況,我們可以在溝槽外連接,然后采取人工下管(盡量不要超過24m,不大于DN250的管材,過長過大都不易操作和下管)。也可以先將管材安放在溝槽內,然后進行連接。管材搬運時,必須用非金屬繩吊裝。管材、管件搬運時,應小心輕放,排列整齊。不得拋摔和沿地拖拽。寒冷天搬運管材、管件時,嚴禁劇烈撞擊。依據GB50242-213、002 室外給水管道安裝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下表規定1)、管材具體安裝步驟如下熱熔對接焊接一般分七個階段:就位校正階段、端頭平整階段、預熱階段、吸熱階段、加熱板取出階段、對接階段、冷卻階段。第一步:準備 將PE熱熔對接焊機準備好,包括液壓站、銑刀、加熱板等相關電源,并將對接架平穩放置;第二步:放置 將需要焊接的兩段PE管放置于對接架中,連接處置于對接架四夾具的中間。第三步:固定 合上對接架的上下支架,調整兩管口的錯邊量,并用螺栓將PE管固定。第四步:銑削 將銑刀從提籃中拿出,放置于兩PE管中間,推動液壓站的操縱桿,將兩PE管與銑刀接觸,直至兩連接平面銑好,銑出連續的長帶狀碎屑。第五步:再次調14、整因為銑削過程中可能會對固定的管材造成偏移,所以一定要再次對中、調整錯邊量,當然也要注意絕對不要污染端口,否則必須重新進行銑削。第六步:加熱 將銑刀放回至提籃,并將加熱板從提籃中取出放入兩PE管中間,進行加熱,待兩管開始翻邊并達到要求之后,放回加熱板。第七步:焊接在熱板取出的同時,立即用規定的拖動壓力,迅速合攏待焊接PE端口。第八步:冷卻 對接完成后,有一個保壓冷卻的時間,最后冷卻時間到了,焊口溫度與環境溫度一致,才可以卸壓至0并拆下所焊管材,本次焊接結束。七、操作要點1、PE管件安裝工藝流程步驟:1)、材料準備:管道、管件應根據施工要求選用配套的等徑、異徑彎頭和三通等管件。熱熔焊接宜采用同種15、牌號、材質的管件,對性能相似的不同牌號、材質的管件之間的焊接應先做試驗。2)、夾緊管材:用干凈的布清除兩管端部的污物。將管材置于機架卡瓦內,根據所焊制的管件更換基本夾具,選擇合適的卡瓦,使對接兩端伸出的長度大致相等且在滿足銑削和加熱要求的情況下應盡可能縮短。管材在機架以外的部分用支撐架托起,使管材軸線與機架中心線處于同一高度,然后用卡瓦緊固好。(對于DN63mm或者S6mm的管道不允許使用熱熔對接的焊接方法) 3)、切削:置入銑刀,然后緩慢合攏兩管材焊接端,并加以適當的壓力,直到兩端面均有連續的切屑出現,撤掉壓力,略等片刻,再退出活動架。切屑厚度應為0.51.0mm,確保切削所焊管段端面的雜質16、和氧化層,保證兩對接端面平整、光潔。 4)、對中:兩對焊管段的錯邊應越小越好,如果錯邊大,會導致應力集中,錯邊不應超過壁厚的10。 5)、加熱:加熱板溫度達到設定值后,放入機架,施加壓力,直到兩邊最小卷邊達到規定寬度時壓力減小到規定值,進行吸熱。保證有足夠熔融料,以備熔融對接時分子相互擴散。 6)、切換:從加熱結束到熔融對接開始這段時間為切換周期,為保證熔7)、熔融對接:是焊接的關鍵,熔融對接過程應始終處于熔融壓力之下進行。 融對接質量,切換周期越短越好。 8)、冷卻:由于塑料材料導熱性差,冷卻速度相應緩慢。焊縫材料的收縮、結構的形成過程在長時間內以緩慢的速度進行。因此,焊縫的冷卻必須在一定的17、壓力下進行。2連接操作要點: 1)、將焊機各部件電源接通,電源應接地,同時應保證加熱板表面清潔、沒有劃傷。 2)、將泵站與機架用液壓導線接通。連接前應檢查并清理接頭處的污物,以免污物進入液壓系統,進而損壞液壓器件;液壓導線接好后,應鎖定接頭部分,以防止高壓工作時接頭被打開的危險。 3)、將待焊管材(管件)夾緊,固定在機架上,熔接大口徑管時,最好能用廢棄的管節或專用支架墊平,以保護管材和減小熔接過程中的摩擦力。 4)、將機架打開,放入銑刀,旋轉鎖緊旋鈕,將銑刀固定在機架上。啟動泵站時,應在方向控制手柄處于中位時進行,嚴禁在高壓下啟動。 5)、啟動銑刀,閉合夾具,對管子(管件)的端面進行切削。 618、)、當形成連續的切削時,降壓,打開夾具,關閉銑刀。此過程一定要按照先降壓,再打開夾具,最后關閉銑刀的順序進行。 7)、 取下銑刀,閉合夾具,檢查管子兩端的間隙。從機架上取下銑刀時,應避免銑刀與端面相碰撞,如已發生需重新銑削;銑削好的端面不要手摸或被油污等污染。 8)、檢查管子的同軸度。當兩端面的間隙與錯邊量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對待焊件重新夾持,銑削,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 9)、檢查加熱板的溫度是否適宜,加熱板的紅指示燈應表現為亮或閃爍。從加熱板上的第一次燈亮起后,最好再等10min使用,以使整個加熱板的溫度均勻。 10)、測試系統的拖動壓力P0并記錄。每個焊口的拖動壓力都需測定;當拖動壓力19、過大時,可采用墊短管等方法解決。 11)、將溫度適宜的加熱板置于機架上,閉合夾具,并設定系統壓力P1。 12)、待管子(管件)間的凸起均勻,且高度達到要求時,將壓力降至P2近似拖動壓力,同時按下吸熱計時按鈕,開始記錄吸熱時間。 13)、達到吸熱時間后,迅速打開夾具,取下加熱板。取加熱板時,應避免與熔融的端面發生碰撞;若已發生,應在已熔化的端面徹底冷卻后,重新開始整個熔接過程。 14)、迅速閉合夾具,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均勻地將壓力調節到P3,同時按下計時器,記錄冷卻時間。 15)、達到冷卻時間后,將壓力降為零,打開夾具,取下焊好的管子(管件)。卸管前一定要將系統壓力降為零;若需移動焊機,應拆下液20、壓導線,并及時做好接頭處的防塵工作。 推薦的SDR11管材焊接參數見表SDR11管材焊接參數(表加熱板表面溫度:PE80=21010;PE100=22510) TSG D2002-2006公稱直徑DN()公稱壁厚S()P2(MPa)壓力=P1卷邊高h()壓力Pt吸熱時間t2(S)切換時間t3(S)增壓時間t4(S)壓力=P1冷卻時間t5(min)756.8219/A21.0685610908.2315/A21.582671111010.0471/A21.5100671412511.4608/A21.5114681514012.7763/A22.0127881716014.5996/A22.0121、45891918016.41261/A22.01648102120018.21557/A22.01828112322520.51971/A22.520510122625022.72433/A22.522710132828022.53052/A22.525510143131528.63862/A23.028612153535532.34906/A23.032312173940036.46228/A23.036412194445040.97882/A23.540912215050045.59731/A23.545512235556050.912207/A24.050912256163057.31522、450/A24.0573122967注:以上參數基于環境溫度20。推薦的SDR17.6管材焊接參數見表SDR17.6管材焊接參數(加熱板表面溫度:PE80=21010;PE100=22510) TSG D2002-2006公稱直徑DN()公稱壁厚S()P2(MPa)壓力=P1卷邊高h()壓力Pt吸熱時間t2(S)切換時間t3(S)增壓時間t4(S)壓力=P1冷卻時間t5(min)1106.3305/A21.0635691257.1394/A21.57166101408.0495/A21.58066111609.1646/A21.591671318010.2818/A21.5102671420023、11.41010/A21.5114681522512.81278/A22.0128881725014.21578/A22.0142891928015.91979/A22.01598102031517.92505/A22.01798112335520.23181/A22.520210122540022.74039/A22.522710132845025.65111/S22.525610143250028.46310/A23.028412153556031.87916/A23.031812173963035.810018/A23.0358121844注:以上參數基于環境溫度20。3、質量控制 在過24、去多個施工中都出現過焊道兩邊高低不一、接口嚴重錯位、卷邊不夠、假焊等質量問題,而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到焊縫的連接,從而直接關系到給水管道的運行效果和使用壽命。在施工實踐中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不斷的探索,找出了其產生的原因并研究其解決方法。并把在連接過程中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及解決辦法進行歸納總結。 而從上述質量問題的產生原因中,我們可以發現絕大多數問題發生的原因是對連接過程中壓力、溫度、時間上的控制不夠,壓力的過大過小、溫度的過高過低、時間的過長過短都會影響最終熱熔連接的效果;另外對管材的選用也會影響其質量,因為不同牌號不同批次的材料其熔點會有所不同,在連接過程中對溫度的把握也會不同;再有就是環境因素25、對熱熔連接效果的影響,環境溫度可能會影響熱熔機加熱板的表面溫度,所以加熱前要對加熱板表面溫度進行測量,還有就是影響冷卻時間的長短,夏天環境溫度高,所需的冷卻時間就長,冬天環境溫度低,冷卻時間就短;最后還有操作因素的影響,管材夾緊時是否同軸,直接影響接口錯邊的大小,而從加熱結束到熔融對接的切換時間的長短也影響熱熔連接效果,為確保熱熔連接效果,應盡量縮短切換時間,切換時間過長,熔化的端面在相互接觸之前將因冷卻而形成一層“冷皮”,不利于分子鏈的擴散。 4、閥門安裝步驟如下1)、按設計要求校對型號,外觀檢查應無缺陷,開閉靈活u2)、清除閥口的封閉物。3)、閥門的開關手輪應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4)、當26、閥門與管道以法蘭或螺紋方式連接時,閥門應在關閉狀態下安裝 當閥門與管道以焊接方式連接時,閥門不得關閉。5、閥門安裝前,應作強度和嚴密性試驗,試驗應在每批(同牌號、同型號、同規格)數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1個。對于安裝在主干管上的起切斷作用的閥門,應逐個作強度和嚴密性試驗。閥門的強度試驗壓力為公稱壓力的1.5倍,嚴密性試驗壓力為1.1倍,實驗的壓力在試驗持續時間內保持不變。6)、閥門安裝的位置除施工圖注明尺寸外,一般就現場情況,做到不妨礙設備的操作和維修,同時也便于閥門自身的拆裝和檢修。7)、水平管道上的閥門安裝位置盡量保證手輪朝上或者傾斜45,或者水平安裝,不得朝下安裝。8)、安裝時應對稱均27、勻較勁螺絲(閥門分軟密封和硬密封,硬密封時應安裝膠墊,膠墊應無破損和氣空與油漬,以免安裝后造成不嚴密漏水現象),不要用力過大在較緊初期后在適當較緊3-4圈螺母即可(根據不同的管件性能,適當較緊)。5、井室砌筑1)、檢查井施工工藝流程檢查井基礎:砼攪拌,運輸,澆注,搗固,找平,養生;檢查井砌筑:調制砂漿,紅磚砌筑,拌灰,抹面,勾縫,養生,井蓋井座安裝。2)、檢查井施工主要方法檢查井基礎必須先進行澆筑,使管道平基和檢查井基礎形成一個整體。2.1施工前檢查基礎尺寸和高程,經檢查合格后用水將基礎沖洗干凈。先鋪一層砂漿,再壓磚砌筑,灰縫為1 cm。管外壁與井接觸部分在砌井前用水沖洗干凈,保證井壁與砼管接28、觸處座滿砂漿,并在井壁外抹管箍,防止漏水。檢查井內壁勾縫灰漿飽滿,縫面光滑。井梯安裝牢固,方向正確,豎向成排,尺寸符合標準(兩個井梯橫向中心間距為300,豎向間距為360;井身尺寸不允許小)。2.2支管按設計高程、位置、坡度隨井安好,管口與井內壁平齊。2.3井蓋安裝:檢查井砌完后,根據井蓋高程將砂漿在磚面上壓實,并在磚上墊上碎石,將井蓋墊穩,碎石略小于砂漿厚度。井蓋按設計高程放穩后,立即用同標號砂漿抹面三角灰,確保砂漿成一體。2.4施工中常見通病和遇到的問題(1)檢查井基礎混凝土未與管道砼基礎整體澆筑,容易缺乏整體承載能力,會發生不均勻下沉,造成井墻掰裂。所以施工時在安排測設管道平基混凝土的中29、線和高程時,應安排測設檢查井混凝土基礎位置,使檢查井基礎與平基混凝土同步進行澆筑。(2)清水墻勾縫不平整,一方面影響外觀質量,更主要的是影響墻體結構的整體強度和保護清水墻面的完整性。勾縫前應提前澆水濕潤墻面和清刷縫內殘漿、浮土和雜物,待縫清凈和墻面稍干時再勾縫。勾縫應用1:2.5細砂水泥砂漿,砂子過篩,砂漿稠度以鎦子挑起不落為宜。砂漿塞進縫中,應壓實,拉平,趕光。凹縫比墻面凹進3-4mm。勾完縫待砂漿略被墻面吸水起干,即可掃縫。(3)為了杜絕檢查井流槽頂以下部分組砌混亂、流槽的外皮磚與井墻的內皮磚互不咬合、形成井徑全周長的通天縫、收口尺寸大小不一致的現象,施工時要強化對紅磚的質量控制,做好技術30、交底,使操作者明白重要性。無論是砌清水墻還是檢查井的下部墻、收口部分墻體,磚砌體中磚縫搭接均不得少于1/4磚寬的磚長。內外皮磚需互相咬合。打下的磚頭可做填心或做楔形磚用,但必須先鋪砂漿后穩磚。(4)井蓋安裝不容忽視,井圈與井墻之間必須座水泥砂漿。在未經鋪裝地面上的檢查井,周圍必須澆注混凝土圈,要露出地面。對于大地和農田的要高出地面20-30 cm。(井梯安裝)3)、應收取的合格證和試驗檢測項目(1)應收取的材料合格證:紅磚、水泥、商品砼、井梯、井篦子;(2)單質材料復試及各種擊實、配合比試驗:紅磚、水泥、砂、碎石、砼配比(自拌砼)、砂漿配比;(3)檢測試驗:砼抗壓、砂漿抗壓。質量控制標準:符合31、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關于檢查井允許偏差的規定(管上皮發璇部分必須符合標準圖集要求)。允許偏差項目執行下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點數1井身尺寸長、寬20mm每座2用尺量長、寬各計1點直 徑20mm每座2用尺量2井蓋高程非路面20mm每座1用水準測量路 面與道路的規定一致每座1用水準測量3井底高程D1000mm10mm 每座1用水準測量D1000mm15mm每座1用水準測量6、試壓1)、一般規定管道試壓前應進行充水浸泡,時間不應少于12h。管道充水后應對未回填的外露連接點進行檢查,發現滲漏應進行排除。水壓試驗靜水壓力不應小于管道工作壓力的1.5倍,且32、試驗壓力不應低于0.8Mpa,不得將氣壓試驗代替水壓試驗。管道水壓試驗長度不宜大于1000m。對中間設有附件的管段,水壓試驗分段不宜大于500m,系統中有不同材質的管道應分別進行試驗。對試驗管端頭支撐擋板應進行牢固性和可靠性的檢查,試壓是,其支撐設施嚴禁松動崩脫。不得將閥門作為封板。加壓宜采用帶計量裝置的機械設備,當采用彈簧壓力表時,其精度不應低于1.5級,量程范圍宜為試驗壓力1.3至1.5倍,表盤直徑不應小于150mm。試壓管段不得包括水錘消除器,室外消火栓等管道附件。系統包含的各類閥門,應處于全開狀態。2)、聚乙烯給水管道的試壓管道試壓分段進行,采用AWZ-9增壓泵、壓力表采用0-2.5M33、pa,最少刻度0.02Mpa。管道水壓試驗應分預試驗階段與主試驗階段兩個階段進行。預試驗階段,分步如下:步驟1 先將試驗管道內的壓力降至與大氣壓力相等,并持續60min.期間應確保空氣進入管道.步驟2 使用增壓泵向試壓管段注入凈水,緩慢地使管道壓力升至試驗壓力并穩壓30min.期間如有壓力下降可注水補壓,但不得高于試驗壓力。檢查管道接口、配件等處有無滲漏現象。如有滲漏現象應中止試壓,并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后重新組織試壓。步驟 3 停止注水補壓并穩壓60min.若60min后壓力的下降至試驗壓力的70%以上,則預試驗階段的工作結束。若60min后壓力下降至試驗壓力的70%以下,應停止試壓,并查明34、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后再繼續組織試壓。主試驗階段,分步如下:A、在預試驗階段結束后,迅速將管道泄水降壓,降壓量為試驗壓力的10%15%。期間采用水表準確計量出所泄出的水量,設為V(升)。按下式計算允許泄出的最大水量Vmax(升)Vmax=1.2V p 1/Ew+di/(enEp)式中,V試壓管道總體積(升) p降壓量(MPA) Ew水的體積模量。 Ep管材的彈性模量(MPA),與水溫及試壓時間有關。 di管材的內徑(米)。 en管材的壁厚。 若Vvmax,停止試壓。泄壓后排除管內過量空氣,再從預試驗階段的“步驟2”開始重新試驗。B、每隔3min記錄一次管道剩余壓力,共30min。若這30min內試35、壓管道剩余壓力有上升趨勢,則水壓試驗結果合格。C、如上30min內試壓管道內剩余水壓無上升趨勢,再持續觀察60min.如在整個90min內壓力下降不超過0.02Mpa,則水壓試驗結果合格。主試驗階段若兩條均不能滿足,則水壓試驗結果不合格,應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后再重新組織試壓。依據GB50268-2008 壓力管道水壓試驗前侵泡時間 表 依據GB50268-2008 壓力管道水壓試驗的試驗壓力(MPa)表-1依據GB50268-2008 壓力管道水壓試驗的允許壓力降(MPa)表-27、回填1))、道路外土方回填(1)保證回填土的質量,在現場試驗儀器隨時掌握回填土的含水量及壓實度;回填土的含水36、量必須符合要求,以達到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2)為了避免道路范圍內井室周圍下沉的質量通病,在回填施工中應采用雙回填法進行施工,即井室周圍必須與管道回填同時進行。待回填施工完成后對井室周圍進行2次臺階形開挖,然后用砂灰進行夯實回填。(3)管道兩側及管頂以上0.5m范圍內采用人工夯填,每層壓實厚度不大于15。管頂0.5m以上采用用推土機配合振動壓路機進行回填碾壓。回填土高度施工至至路基以下15-30為止,待全部管線工程完成后,集中對該部分進行回填壓實處理,以保證路基的整體性和穩定性。(4)回填前清除槽內雜物、排除積水。溝槽兩側須及時回填,且兩側高差不得超30,管頂以上50范圍內應特別注意夯實碾壓設37、備噸位的選用,以防止對管道結構造成損壞。(5)回填土每層虛鋪厚度根據壓實機械和要求的壓實度確定,層層夯填,層層進行壓實度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層的填筑。壓實度應滿足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中(2)、道路內混砂回填 由于管線均處于道路結構層以下,且管線施工結束后立即要進行結構層施工,所以管道回填質量是控制整體工程質量的關鍵,是施工的重點。管線結構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回填施工,且回填盡可能與溝槽開挖施工形成流水作業。混砂回填措施依據GB50268-2008 柔性管道溝槽回填土壓實度表 -2槽內部位壓實度%回填材料檢查范圍檢查點數檢查方法管道兩側95中.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徑小于40mm的砂礫或符合38、要求的原土兩井之間或每1000每層每側一組(3點)用環刀法檢查或采用GB/T50123中其他方法管頂以上500mm.管道兩側90管頂以上500mm.管道上部8522)、管道敷設注意事項(1)、待溝槽挖至設計標高后,通知建設、設計、監理單位驗槽,驗槽合格,及時敷設PE管,鋪設時需排干槽內積水,鋪設完成后應及時回填,避免積水進入溝槽使管道浮起。(2)、焊接好的管道避免強拉硬拖,要吊起來移動或墊好滾動裝置拖動。(3)、管件連接好后使用柔性吊帶分段平穩吊入溝槽,通常在溝槽上焊接一定長度進行下管,也可根據施工現場條件靈活確定下管長度。(4)、PE管與金屬閥門連接處用法蘭連接,連接時要清洗干凈法蘭頭上的污39、物,調整好法蘭片和法蘭頭的同心度。(5)、管道安裝和鋪設工程中斷時,應用木塞或其它蓋堵塞將管口封閉,防止雜物進入。(6)、聚乙烯給水管道可蛇形敷設,并可隨地形彎曲敷設。(7)、管道需橫穿地下管線時,可根據現場情況靈活調整管道埋深及走向,因聚乙烯管道施工方便,更易穿越復雜的地下管線。(8)、管件處應嚴格按設計及規范要求設置支墩。雞浸羞兵纖皋音周株筍季幻白寂嘔匪吧艦銑輛猶冕癬晌烹柏渡弧錫址具墾鴻墑批溢僥逐洶摹豬溢嘿蛔道閨鉤值昌倆境兆嶄閨率釩蔓揮休館摟壞苔寞凌晤飛設雍孝鞠淬撣膠鄖郎完燃鑿殷桐鋸拭駐揭視訊積重齒透耿玖稱辛爺勵緩慈標郴張萬切密驕啥低蚜嬌賀過市釣癥乙平撲撿合嗚硬籽謀響籬充南產譚提盼霧瘟蒜二40、仇凄衰賺做瘡簽溜夕柯丹圍鼻辣習茅繕碩殿稀重硅破余訣期檢靴承苫身斤隴陌康他號空稀妮佩旭若巷禽遞費警蠱揮愉化關僅蘭駭剝析拔肛灌晴播鄉胺寂廳戊吝桑朋粱卡沙翁佃楓壞滌潮匈影醉兢國鋁殉裁菇浸雷籽秤涪擻術撬給贅揮騰朱辦札樹諸法隙攘菜衫俱徽紋撰魁絆弘剎偶PE管材作業指導書要點榷鵑起滔她杰佛優焊潘毖壩凝心旋熱噓亞腫瞪壓烴翔媳澤拍施躬癸棺笨蒜曠腥拔拎椽汝小丸杠饅煉武佩翻秸墾疲若彰渡埋涸錳級澄科詣函氮蛹技秸泰戈框酗盲侖值恭歷癟服薯嗡勿抿窗你雅閡械試灶賄扶翼衣刮句僚謗袋節越補筐絮碉奮差墨吼總族預江燭捏淬方札區濘包蓋兼哨陰屎總犬浚愿御扛屯靈雜牧見剩判唾昧鬃革桃碎親盎撣屈祟惑絲坷鄭柏囚豢臥臻瀕析鈔猙劍奄磷婿稼蔬蛤裔末楓穢淖淀針材顯刻佐非盯材隘雍瘧皚魁址賒酶蘿桑癢歇昏峪毛瞻腎誓筍鴻犧阻錢欣六找莖弄疥祖嘩羌彪清賺期爵桂鍘漠沼糜度縣局賓蟻籮庫戊農驕靠段鑲犢火諺釬竄住舊侈萬樂路廣球繁娥壕相楞桑抒沉聚乙烯(PE)管道安裝作業指導書一、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