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與樓面工程構造層次變形縫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7486
2024-09-06
7頁
29.54KB
1、建筑地面與樓面工程構造層次、變形縫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地面與樓面工程目 錄一、 建筑樓地面的構造層次-1二、建筑樓地面施工時的環境溫度和鋪設材料的溫度-3三、基土的基本要求-3四、樓地面工程的種類和面層材料的材質要求-3五、建筑樓地面一般規定-3六、地面工程的施工順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要點-3七、建筑地面工程變形縫和鑲邊的位置-3 一、建筑樓地面的構造層次有面層、結合層、找平層、隔離層、填充層、墊付層、基土。二、建筑樓地面工程施工時的環境溫度和材料的溫度。建筑樓地面工程施工時,各層環2、境溫度及所鋪設材料溫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采用摻有水泥的拌合料鋪設面層、結合層、找平層和墊層時,環境溫度不應小于5。2、采用摻有石灰的拌合料鋪設墊層時,環境溫度不應小于5。3、采用瀝青膠結料(無特別注明時,均為石油瀝青膠結料,以下同)作為結合層和填縫料鋪設塊料、木板和硬質纖維面層時,環境溫度不應小于5。4、采用膠粘劑(無特別注明時,均為有機膠粘劑,以下同)粘貼塑料板、木板和硬質纖維板面層時,環境溫度不應小于10。5、當在砂石結合層上鋪設塊料、料石面層時,環境溫度不應小于0。6、當鋪設碎石、碎磚墊層時,環境溫度不應小于0。7、當低于上述溫度施工時,應采取相應的冬期措施。三、基土的基本要求1、地3、面應鋪設在均勻密實的基土上,填土或土層結構被擾動的基土,應予分層壓實。2、在淤泥、淤泥質土及雜填土、沖填土等軟弱土層上施工時,應按設計要求對基土進行更換或加固;并應符合國家現行的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2-83)和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91)的有關規定。3、填土的施工應采用機械或人工方法分層壓(夯)實,土塊的粒徑不應大于50mm,每層虛鋪厚度:機械壓實時,不應大于300mm,用蛙式打夯機夯實時,不應大于250mm,人工夯實時,不應大于2000mm。每層壓(夯)實后土的壓實系數應符合設計要求,但不應小于0.9。填土前宜取土樣用于試驗室確定最優含水量與相應的最大干密度。4、4、填土宜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施工,過干的土在壓實前應加以濕潤,過濕的土應予晾干。當工業廠房的填土時,在施工前應通過試驗確定其最優含水量和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圍。5、當墻、柱基礎處的填土時,應重疊夯填密實。在填土與墻柱相連處,亦可采取設縫進行技術處理。6、當基土下為非濕陷性土層,基填土為砂土時可隨澆水隨壓(夯)實,每層虛鋪厚度不應大于2000mm。7、采用碎石、卵石等作基土表層時,應均勻鋪設一層粒徑宜為40mm,并應壓(夯)入濕潤的土層中。8、在凍脹性土上鋪設地面時,應按設計要求做防凍脹處理后方可施工。并不得在凍土上進行填土施工。四、樓地面工程的種類和面層材料的材質要求1、水泥砂漿面樓地面水5、泥砂漿面層厚度不應小于20mm。水泥砂漿的體積比宜為1:2(水泥:砂),其稠度不大于35mm,強度不應小于M15。水泥砂漿面層采用的水泥宜為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其標號不應小于425號,并嚴禁混用不同品種、不同標號的水泥。采用的砂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2、水泥砼樓地面水泥砼面層的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水泥砼墊付層兼面層的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15。澆筑水泥砼面層時,其坍落度不宜大于30mm。水泥宜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其標號不應小于425號,并不宜混用不同品種、不同標號的水泥。水泥砼面層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徑不應大于面層厚度的23。細石砼面層采用的石子粒徑不應大于156、mm。3、水磨石樓地面水磨石面層應采用水泥與石粒的拌合料鋪設。面層厚度除有特殊要求以外,宜為1218mm,并應按石粒粒徑確定。拌合料的體積比采用1:1.51:2.5(水泥:石粒)水磨石面層的顏色的圖案應符合設計要求。白色或淺色的水磨石面層,應采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層,宜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其標號不應小于425號。同顏色的面層應使用同一批水泥,其標號不應小于425號。同顏色的面層應使用同一批水泥。水磨石地面的分格條一般采用銅或玻璃條,亦可采用彩色塑料條,銅條厚度為22.5mm,玻璃條的厚度為3mm。4、塊料地面磚地面應按設計要求采用缸磚、陶瓷地磚、水泥花磚或陶瓷錦7、磚等板塊在結合上鋪設。缸磚、陶瓷地磚的質量要求應符合現行的產品標準的規定,水泥花磚的質量要求應符合GB50209-95規定。5、大理石和花崗石樓地面大理石和花崗石面層應采用天然大理石、花崗石板材在結合層上鋪設。大理石板材不得用于室外地面面層。天然大理石、花崗石的技術等級、光澤度、外觀等質量要求,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標準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花崗石建筑的規定,并應符合GB50209-95的規定。五、建筑地面面層的一般規定1、各類面層的鋪設宜在室內裝飾工程基本完成后進行,并應做建筑地面工程的基層處理工作。2、當鋪設水泥類面層、找平層和結合層,其下一層為水泥類材料時,其表面應粗糙、潔凈和濕潤,并不得有積水8、現象,在預制鋼筋砼板上鋪設時,應在已壓光的板面上劃(鑿)毛或涂刷界面處理劑。當鋪設水泥類面層和在水泥類結合層上鋪設板塊面層時,其下層的水泥類材料的抗壓強度不得小于12MPA。在鋪設前應刷一遍水泥漿,其水灰比宜為0.40.5,并隨刷隨鋪。3、鋪設水泥類面層以及鋪設預制砼板、預制水磨石板、水泥花磚、陶瓷錦磚。陶瓷地磚和條石、缸磚、碎拼大理石等面層的結合層和填縫的水泥砂漿,在面層鋪設后,表面應再覆蓋濕潤,其養護時間不應小于7天。4、當水泥類面層的抗壓強度達到5MPA以及板塊面層的水泥砂漿結合層的抗壓強度達到1.2MPA時,其面層方可準許行人行走。當上述面層或結合層的抗壓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其面層方可9、正常使用。5、廁浴間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的結構層標高,應結合房間內外標高差、坡度流向以及隔離層能裹住地漏等進行施工。面層鋪設后不應出現倒泛水和地漏處滲漏。6、樓梯踏步的高度,應以樓梯間結構層的標高結合樓梯上、下級踏步與平臺、走道連接外面層的做法進行劃分。鋪設后每級踏步的高度與上一級踏步和下一級踏步的高度不應大于20mm。7、室外散不、明溝、踏步、臺階、坡道等各構造層均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時應符合GB50209-95基土和同類墊層、面層的規定。水泥砼的散水和明溝,應設置伸縮縫,其間距宜按各地氣候條件和傳統做法確定,但間距不應大于10m;房屋轉角處亦應設置伸縮縫;水泥砼的散水、明溝和臺階與建筑物10、連接處應設縫進行技術處理;上述縫寬20mm,縫內應填瀝青膠結材料。六、地面工程的施工順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要點1、水泥砂漿地面先將基層清理干凈,并用水沖刷,使表面保持濕潤,但以不積水為度,然后,按地面設計標高抄平,定出水平標高線,再按找平坡要求作好房間(或開間)內四角的塌餅,并按塌餅間距1.5m左右引出中間塌餅;一般隔1晝夜后,開始鋪設面層。鋪設面層前,先用純水泥漿掃漿1遍,隨即鋪設水泥砂漿面層(水泥砂漿的稠度以手捍成團能稍出漿為度),隨鋪隨抹并拍實,并用刮尺刮到與塌餅平。稍收水后,用木蟹搓平(邊搓邊鏟除塌餅),并用鐵板進行第1遍壓光。待水泥砂漿稍硬(腳踩不產生明顯痕跡)時,用鐵板抹子壓光第2遍11、。待面層干燥(壓不出鐵板印紋,即接近終凝)時,用鐵板抹子進行最后1遍壓光,經1晝夜后即應開始灑水養護,當水泥砂漿強度達到5MPA后方可上人。注意:當水泥砂漿面層內埋設管線等出現局部局度減薄時,設計要求做防止面層開裂處理后方可施工。2、細石砼樓地面先將基層清理干凈,并用水沖洗。沖后,掃除積水。然后按地面設計標高抄平,定出水平標高線,再按找平坡度要求作好房間(或開間)內四角的塌餅,并按間距為1.5左右引出中間塌餅,隔1晝夜后,開始鋪設面層,面層鋪設前,先用噴水壺灑水,使基層表面濕潤(不積水),然后,用純水泥漿掃漿1遍壓光隨即鋪設細石砼面層。細石砼的稠度,以手捏成團能拍出為準。面層用刮尺鋪平后,應用12、平板震動器振搗1望見或用滾筒來回滾壓23遍至表面泛漿為止,接著再用刮平尺將表面刮平(邊刮邊鏟除塌餅)。并撒1:1干水泥漿1層,待干水泥砂濕潤后,用木蟹搓平,并用鐵抹子先行第一遍壓光。以下同“水泥砂漿地面”。對澆筑鋼筋砼樓板或水泥砼墊層兼面層時,應采用隨搗隨抹的方法。當面層表面出現泌水時,可加干拌的水泥和砂進行撒勻,其水泥與砂的體積比宜為1:21:2.5,并應進行抹平和壓光工作。七、建筑地面工程變形縫和鑲邊的位置1、建筑地面的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等變形縫,應按設計要求設置,并應與結構相應的縫位置一致。除假縫外,均應貫通各構造層。水泥砼墊層應鋪設在基土上,當氣溫長期處于0以上,且設計無要求時,其房間地面,應設置伸縮縫。2、室外水泥砼地面工程應設置伸縮縫;室內水泥砼樓面與地面工程應設置縱、橫向縮縫,不宜設置伸縫。3、縮縫和伸縫的間距,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室內縱向縮縫的間距,宜為36m。(2)室內橫向縮縫的間距,宜為612m;室內橫向縮縫的間距為36m。(3)室外伸縫的間距為30m。4、水泥砼地面的縮縫(平頭縫、企口縫、假縫和加助平頭縫)和伸縫的做法,應符合規范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