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錘擊成孔灌注樁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7532
2024-09-06
7頁
50.50KB
1、建筑工程錘擊成孔灌注樁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錄1.適用范圍32.引用標準33.施工準備33.1 材料33.2 作業條件34.操作工藝44.13 灌注樁身混凝土時應按有關規定留置試塊。55質量標準55.1 保證項目55.2 允許偏差56施工注意事項66.1 避免工程質量通病66.2 產品保護66.3 主要安全技術措施6 沉管灌注樁施工作 業 指 導 書1.適用范圍 適用于錘擊成孔灌注樁的施工作業。2.引用標準 工業與民用建筑灌注樁基礎設計與施工規程(JGJ4-80)3.施工準備3.12、 材料3.1.1 水泥:425號及其以上的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硅酸鹽水泥。水泥進場時應有出廠合格證明書。施工單位應根據進場水泥品種、批號進行抽樣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水泥如存放時間超過三個月,應重新檢驗確認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3.1.2 中粗砂:采用級配良好、質地堅硬、顆粒潔凈的河砂或海砂,其含泥量不大于3%。3.1.3 石子:采用堅硬的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mm,且不宜大于鋼筋最小凈距的1/3。其針片狀顆粒不應超過25%,含泥量不大于2%。3.1.4 鋼筋:鋼筋進場時應有出廠質量合格證明書,應檢查其品種規格是否符合要求及有無損傷、銹蝕、油污。并應按規定3、抽樣,進行抗拉、抗彎、焊接試驗,經試驗合格后方能使用(進口鋼筋要進行化學成分檢驗和焊接試驗、符合有關規定后方可用于工程)。鋼筋籠的直徑除應符合設計要求外,還應比套管內徑小60-80mm。3.1.5 樁尖: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樁尖,也可用鋼樁尖。鋼筋混凝土的樁尖強度等級不得低于C30。其配筋構造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或施工規范的要求。3.2 作業條件3.2.1 施工前應作場地查勘工作,如有架空電線、地下電線、給排水管道等設施,妨礙施工或對安全操作有影響的,應先作清除、移位或妥善處理后方能開工。3.2.2 施工前應做好場地平整工作,對不利于施工機械運行的松散場地,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雨季施工時,4、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3.2.3 應具備施工區域內的工程地質資料、經會審確定的施工圖紙、施工組織設計(或方案)、各種原材料及預制樁尖等的出廠合格證及其抽檢試驗報告、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報告及其有關資料。3.2.4 樁機性能必須滿足成樁的設計要求。3.2.5 按設計圖紙要求的位置埋設好樁尖。埋設樁尖前,要根據其定位位置進行釬探,其探測深度一般為2-4m,并將探明在樁位處的舊基礎、石塊、廢鐵等障礙物清除。3.2.6 樁尖埋設經復核后方能進行打樁,樁尖允許偏差值:樁單為10mm,群樁為20mm。3.2.7 應會同設計單位選定1-2根樁進行打樁工藝試驗情況及樁基設備、施工工藝等是否符合設計圖紙要求。3.25、.8 其余參照打入樁的施工準備和作業條件。4.操作工藝4.1 錘擊沉管灌注樁的施工方法一般為“單打法”,但根據設計要求或土質情況等也可用“復打法”。4.2 錘擊沉管灌注樁宜按流水順序,依次向后退打。對群樁基礎及中心距小于3.5倍樁徑的樁,應采取不影響鄰樁質量的技術措施。4.3 樁機就位時,樁管在垂直狀態下應對準并垂直套入已定位預埋的樁尖,樁架底座應呈水平狀態及穩固定位,樁架垂直度允許偏差不大于0.5%。4.4 樁尖埋設后應重新復核樁位軸線。樁尖頂面應清掃干凈,樁管與樁尖肩部的接觸處應加墊草繩或麻袋。4.5 注意檢查及保證拉管垂直度無偏斜后才正式施打,施打開始時應低錘慢擊,施打過程若發現樁管有偏6、斜時,應采取措施糾正,如偏斜過大無法糾正時,應及時會同施工負責人及技術、設計部門研究解決。4.6 沉樁管過程中,應經常使用測錘檢查管內情況及樁尖有否損壞,若發現樁尖損環或入泥進水,應拔出樁管回填樁孔,重新設置樁尖進行施打。4.7 沉管深度應以設計要求及經試樁確定的樁端力層和最后三陣、每陣十錘的貫入度來控制,并以樁管入土深度作參考。測量沉管的貫入度應在樁尖無破壞、錘擊無偏心、落錘高度符合,樁帽及彈性墊層正常的條件下進行,一般最后三陣每陣十錘的貫入度應不大于30mm,且每陣十錘貫入度值不應遞增,對于短樁的最后貫入度應嚴格控制,并應通知設計部門確認。4.8 沉管結束經檢查管內無入泥進水后,應及時灌注7、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應不少于300kg。當樁身配有鋼筋時,設計無規定時混凝土塌落度宜采用80-l00mm,素混凝土樁的塌落度宜采用60一80mm。第一次灌入樁管內的混凝土應盡量多灌,第一次拔管高度一般只要能滿足第二次所需要灌入的混凝土量時即可,拉管不宜拔得太高。4.9 拔管時采用倒打拔管的方法,用自由落錘小落距輕擊不少于40次/min,拔管速度應均勻,對一般土層以不大于1m/min為宜。在軟硬土層交界處及接近地面時,應控制在0.6一0.8m/min以內。在拔管過程中,應用測錘隨時檢查管內混凝土的下降情況,混凝土灌注完成面應比樁頂設計標高高出50cm,以留作打鑿浮漿。4.10 凡灌注8、配有不到樁底的鋼筋籠的樁身混凝土時,宜按先灌注混凝土至鋼筋籠底標高,再安放鋼筋籠,然后繼續灌注混凝土的施工順序進行。在素混凝土樁頂采用構造連接鋼筋時,在灌注完畢拔出樁管及樁機退出樁位后,按照設計標高要求,沿樁周對稱、均勻、垂直地插入鋼筋,并注意鋼筋保護層不應小于3cm。4.11 對于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數小于1.1的樁,應會同設計單位研究補救措施。4.12 按設計要求進行局部復打或全復打施工,必須在第一次灌注的樁身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4.13 灌注樁身混凝土時應按有關規定留置試塊。5質量標準5.1 保證項目5.1.1 所用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5.1.2 樁的入土深度應9、滿足設計要求的樁端持力層,最后三陣每陣十錘的貫入度,最后lm的沉管錘擊數和整根樁的總錘擊數,應符合設計及試樁的確定的要求。5.1.3 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數(即實際灌注的混凝土體積與按樁管外徑計算的體積之比)不得小于1.1。5.1.4 灌注后的樁頂標高、鋼筋籠(插筋)標高,及浮漿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5.1.5 允許偏差5.2 允許偏差錘擊沉管灌注樁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錘擊沉管灌注樁的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鋼筋籠主筋間距10尺量檢查箍筋間距20加強箍間距50直徑10長度100樁的位置偏移1-2根或單排樁70拉線或尺量檢查3-20根樁基的樁d /2樁數10、多于20根邊緣樁d /2中間樁d垂直度H/100吊線和尺量檢查注:d為樁徑,H為樁長6施工注意事項6.1 避免工程質量通病6.1.1 為防止出現縮頸、斷樁、混凝土拒落、鋼筋下沉、樁身夾泥等現象,應詳細研究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制訂切實有效的技術措施。6.1.2 灌注混凝土時,要準確測定一根樁的混凝土總灌入量是否能滿足設計計算的灌入量,在拔管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拔管速度,用測錘觀測每50-100cm高度的混凝土用量,換算出樁的灌注直徑,發現縮頸及時采取措施處理。6.1.3 如采用跳打法施工,跳打時必須等相鄰成形的樁達到設計強度的60%以上方可進行。6.1.4 嚴格檢查樁尖的強度和規格,樁管沉至設計要求11、后,應用測錘測量樁尖是否進入樁管內。如發現樁尖進入樁管內,應拔出樁管進行處理。灌注混凝土后,拔管時,也應用測錘測量,看混凝土是否確已流出管外。6.1.5 鋼筋籠放入樁管內應按設計標高固定好,防止插斜、插偏和下沉。6.1.6 拔管時盡量避免翻插。確需翻插時,翻插的深度不要太大,以防止孔壁周圍的泥擠進樁身,造成樁身夾泥。6.2 產品保護6.2.1 鋼筋籠在制作、安裝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變形。6.2.2 樁頂錨入承臺的鋼筋要妥善保護,不得任意彎曲或折斷。6.2.3 已完成的樁末達到設計強度70%,不準車輛輾壓。6.2.4 打樁完畢開挖基坑時,要制訂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樁的位移、斷裂和傾斜12、。6.3 主要安全技術措施6.3.1 在施工方案中,認真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6.3.2 清除妨礙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礙物U平整打樁范圍的場地和壓實打樁機行走的道路。6.3.3 對鄰近原有建筑物和構筑物,以及地下管線要認真查清情況,并研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以避免震環原有建(構)筑物而發生傷亡事故。6.3.4 打樁過程中,遇有施工地面隆起或下陷時,應隨時將樁機墊平,樁架要調直。6.3.5 操作時,司機應集中精神,服從指揮,并不得隨便離開崗位。在打樁過程中,應經常注意打樁機的運轉情況,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并及時糾正后方可繼續進行。6.3.6 打樁時,嚴禁用手去拔正樁頭墊料,同時嚴禁樁錘未打到樁頂即起錘或剎車,以免損壞打樁設備。6.3.7 嚴格執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