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頭高度試驗磁力儀性能試驗高精度磁測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7586
2024-09-06
10頁
62KB
1、探頭高度試驗、磁力儀性能試驗高精度磁測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錄一、基本步驟31工作任務的確定、相關信息了解及資料收集32工作計劃33儀器設備準備34人員組織35技術準備36野外工作及資料整理37資料處理及成果資料編制3二、磁力儀使用維護41對儀器設備的基本要求42 對儀器設備的保管和維護4儀器設備的保養與維修5三、野外工作方法51基點選擇52探頭高度試驗63磁力儀性能試驗64基、測點觀測9一、基本步驟1工作任務的確定、相關信息了解及資料收集了解具體工作內容、目的,工作地人文地理信息,交2、通,搜集前人工區地物化資料。2工作計劃通過以上信息的了解,對工作經費、工期、人員、設備等進行估計、測算,做到心中有數。3儀器設備準備列出儀器設備及配套工具、材料等清單,對所需儀器等設備進行檢查、檢修,確保性能完好,領用時檢查配件齊全。4人員組織根據任務配備各類人員,列出清單報批,及時通知人員報到。5技術準備了解工作技術要求、規范要求。安排相關人員學習培訓工作方法步驟、儀器操作。6野外工作及資料整理根據工區實際情況做好生產、生活安排,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和質量管理辦法及生產生活紀律。按規范進行磁力測量,采集、檢查及整理基點選擇、儀器試驗、日變、磁測、檢查測量等磁測數據,進行計算歸類,整理成冊,并編制3、野外驗收報告。(參見附表)7資料處理及成果資料編制二、磁力儀使用維護1對儀器設備的基本要求用于同一工區,同一性質工作的儀器,而且是測量同一參量的,類型要盡可能相同。用于生產觀測、日變觀測及磁性參數測定等各類儀器應配套。各類儀器的零、部件要齊全完好,易損零部件有一定量的備品。工具齊全,配套情況良好。2 對儀器設備的保管和維護儀器設備的使用和保管。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儀器的發放單位和使用者,應對儀器的安全負全面的責任。交接儀器時交接雙方進行檢驗并辦理交接手續。使用、保管、運送儀器設備時必須防水、防潮、防暴曬、防震、防塵。嚴禁將儀器放置在潮濕、不清潔和不安全的地方。儀器箱內應經常備有有效的干燥劑。雨季4、野外工作時,要隨身攜帶防水塑料套,在低溫條件下工作時可將儀器提前12h放在室外,以消除室內與野外溫差過大對讀數的影響,在多風沙地區工作時,收工后應將儀器設備用布包嚴。運輸高精度磁力儀時必須由工作人員隨身攜帶,妥善維護,儀器與各零部件之間應有足夠厚的“緩沖”材料,并保價托運。儀器設備所屬的零配件、備件和工具要隨儀器設備妥善保管,不得隨意棄置或作他用。儀器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及時修理,禁止湊合使用。操作儀器應按說明書或操作規程執行。儀器設備的保養與維修嚴禁隨意拆卸儀器,而且應防震、防摔、防碰等。儀器不正常時,必須首先排除外部原因,如電池、電纜、接插頭的接觸不良及短路等。在斷定非外部原因后,才能將儀器5、送回修理。日常保養包括每日用畢后擦凈塵土、汗跡,特別是各插口(座)要保持清潔。每月要對儀器設備全面保養、檢查一次,每年應全面檢查、維修一次,并將檢查和維修結果,記入儀器使用簿。對儀器設備的調節與檢修應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按照說明書和相關規定的要求執行。三、野外工作方法1基點選擇總基點:其位置必須實地確定。要求是:a 位于正常磁場內。b 磁場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變化較小在半徑2m及高差05m范圍內磁場變化不超過設計總均方誤差值的12(2.5nT)。c 附近沒有磁性干擾物(特別是可移動磁性干擾物),并遠離建筑物和工業設施(如鐵路、廠房、高壓線等)。d 所在地點能長期不被占用,有利于標志的長期保存6、。分基點:亦即分區日變站,要求是:a 位于平穩磁場內。b 靠近駐地,使用方便。c 參照對總基點要求的第b、c、d款執行。儀器校正點:用于了解一天或一段工作時間內儀器性能是否正常。a 位于磁場梯度較小處,即避免在異常上或磁場變化雜亂處并應設立標志,每次對校正點時的點位和高度盡可能一致。b 附近沒有可移動磁性干擾物。c 在觀測路線上或其它便于使用的地方。2探頭高度試驗要在測區內幾個不同的典型地段,作23個高度(如1.5、2m)的磁測試驗,仔細研究表層磁性不均勻的影響,以此作為選擇最佳探頭高度的依據。探頭最佳觀測高度一經確定,必需在全測區內保持不變,其誤差不應超過探頭高度的十分之一。根據經驗一般為27、.0m。3磁力儀性能試驗在工區正式施工前,對投入使用的所有磁力儀進行噪聲水平、一致性、觀測精度試驗。a、磁力儀噪聲水平測定試驗 選擇無磁干擾的場地,各儀器探頭之間的距離在20 m以上; 以循環工作方式采集數據,循環時間為10秒,做到秒級同步; 采集數據200個,選取100個左右的觀測值按下式計算每臺儀器的噪聲:式中: S噪噪聲均方誤差(nT);第i時觀測值與起始值X。的差(nT);第i時所有儀器同一時間觀測差值Xi的平均值(nT);n觀測值總個數。噪聲均方誤差要求不大于2.0 nT,否則要查明原因。b、一致性均方誤差試驗 測定探頭一致性首先將探頭編上號,然后用兩臺儀器作秒級同步日變觀測。其中臺8、站型儀器及一個探頭固定不變,即以此為準進行比較。另一臺儀器分別輪換同其余探頭相聯結,并注意換探頭時主機不能關機,各探頭位置應盡量一致,調諧場值預先選好保持不變。每個探頭讀數三十余次以上,而后分別求出相應與臺站儀器讀數的差值,并計算各差值數組的算術平均值,比較平均值,即可判斷探頭的一致性。 校驗主機的一致性為校驗主機的致性,可使用同一探頭,用不同主機輪換作日變觀測,使每臺主機讀數2030次,將整個測量段的日變曲線繪出,察看曲線變化趨勢是否有脫節現象。若曲線“圓滑”,即表明主機的一致性良好。c、整機儀器一致性試驗 選擇淺層干擾小且無人為干擾場影響的區域,布設觀測點30-50個; 投入生產的所有磁力9、儀(選一臺做日變觀測)在這些點上進行往返觀測。 所有儀器的往返觀測值都經過日變改正,按下式計算各儀器的一致性均方誤差:式中:儀器一致性均方誤差;Vi 某儀器第i測點觀測值與所有儀器在該點觀測值的平均值之差;m 總觀測次數;n 測點數。一致性均方誤差設計要求不大于2.0nT。儀器的一致性不僅反映出儀器與儀器之間的偏差,同時也反映出探頭與探頭之間是否一致。d、 觀測誤差測定試驗 選擇干擾小且無人文干擾的地方布置測線,沿測線布設測點30個。 各儀器均在這些點進行往返觀測(選一臺做日變觀測)。 所有儀器的往返觀測值都經過日變改正,按下式計算各儀器的觀測均方誤差:式中:儀器觀測均方誤差(nT);某儀器第10、i點前后觀測值之差(nT);N 觀測值總個數。觀測均方誤差精度要求不大于2.65nT。4基、測點觀測a. 每個閉合觀測單元的觀測,必須始于校正點,終于校正點。長剖面工作,如一天內不能結束工作并回到校正點進行觀測,須在當日觀測的剖面末端設23個連接點,次日觀測從重復各連接點的觀測開始,并于剖面觀測結束后回到校正點觀測。當在校正點上的前后兩次讀數經日變改正后的差值超過兩倍觀測均方誤差時,則全閉合觀測單元工作量報廢,并查明儀器不正常的原因。b. 測點觀測時應嚴格遵守下列要求,并隨時注意觀測結果的變化,及時采取妥善的處理措施。c. 進行測點觀測時,一般作單次觀測即可滿足精度要求。d. 觀測時,觀測人員11、必須“去磁”即不能帶小刀、發卡、皮帶扣、鞋扣等磁性物品,必須攜帶的磁性物件和其它有磁性的設備應離開測點一定距離。這個距離可以通過試驗確定,以不影響觀測結果為原則。e. 觀測時應保證點位正確,同時每次觀測時探頭的高度均應保持一致。f. 觀測時如遇有事故(如儀器受震),儀器性能可能發生突然變化時,應即回到震前測過的幾個測點(點位要正確)上作重復觀測,必要對應回到校正點上作重復現測,以檢查儀器性能,當確認儀器性能正常后,方可繼續觀測。當觀測結果出現如下變化時必須采取的相應措施:a 當相鄰兩測點讀數相差較大時,或當有值得注意的地質現象時,須加觀測點。b 當相鄰測線的異常特征明顯不一致時,須加測線。c 當測區邊緣發現可能有意義的異常或值得注意的地質現象時,須追蹤觀測。d 隨時注意異常與周圍地質現象之間的關系,記于備注欄內,必要時需試測巖石磁性或采集標本。e 遇有磁性干擾物(如鐵路、廠房、井場、高壓線、有磁性的巖坎或巖石堆等)時,須合理移動點位,避開干擾,并加注記以備日后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