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鐵路客運專線雙塊式無砟軌道工程支承層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7706
2024-09-06
9頁
98.57KB
1、新建鐵路客運專線雙塊式無砟軌道工程支承層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 錄1. 適用范圍12. 作業準備12.1 內業技術準備12.2 外業技術準備13. 技術要求13.1 支承層混合料拌合13.2 配合比13.3 工藝參數確定14. 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14.1 施工程序14.2 工藝流程25. 施工要求25.1 施工準備25.2 施工工藝26. 勞動組織47. 材料要求48. 機具配置59. 質量控制及檢驗59.1 質量控制59.2 質量檢驗610. 安全、環保及文明施工要求610.1 2、安全要求610.2 環保要求610.3 文明施工要求7CRTS型雙塊式無砟軌道支承層施工作業指導書1. 適用范圍適用于新建xx至xx鐵路客運專線BLTJ-11標xx無砟軌道路基支承層施工。2. 作業準備2.1 內業技術準備在開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明確相關技術問題,熟悉施工規范和技術標準。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編制應急預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2 外業技術準備對路基面進行標高、平整度及壓實度驗收,確保符合設計要求,同時對施工作業中所涉及的各種外部技術數據進行收集。核對施工機械械數量并對施工機3、械械、機具進行驗收、保養。對施工材料進行檢測。3. 技術要求3.1 支承層混凝土拌合支承層混凝土的拌和全部在3#拌和站集中拌制。3.2 配合比施工前先進行室內試驗,確定施工配合比。支承層的配合比要保證混合料的各項指標能達到設計要求。3.3 工藝參數確定在試驗段施工時,要根據初選的參數進行工藝試驗,根據驗收結果,確定并完善工藝參數,最后報監理單位確認。4. 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4.1 施工程序每個施工單元作為一個完整的作業區段,主要分為三個區段:施工準備區段、施工作業區段、養護區段。施工程序為:路基基礎檢測及驗收施工準備測量放線施工作業人工修邊切縫養護檢驗驗收。4.2 工藝流程無砟軌道路基支承層模4、筑法施工工藝流程見圖4-2-1。施工準備基礎面清理及濕潤放樣、安裝模板混凝土施工低塑性混凝土拌制、運輸拉毛及修整拆模切縫覆蓋養生質量檢查圖4-2-1 模筑法施工工藝流程圖5. 施工要求5.1 施工準備(1)路基CP測設及評估,只有在評估合格后才能進行支承層施工;試驗段施工時,每百米模擬設置CP點4對。(2)支承層施工前對基礎進行驗收,基礎應滿足鋪設無砟軌道的要求,基礎頂面應平整,其表面平整度不大于15mm/3m,高程誤差為20mm。(3)提前重點交接路基面高程,當路基面高程超出允許偏差時,及時進行處理、調整。(4)支承層施工前對路基表面進行清潔,灑水濕潤,但不得出現積水現象。(5)通過試驗段檢5、驗施工配合比及振搗頻率及搗固深度等工藝參數。5.2 施工工藝5.2.1 測量放線直線段沿線路方向每隔10 m測量放出支承層邊線,曲線段沿線路方向每隔5m測量放出支承層邊線,模板安裝軌道支承采用模筑法施工,使用5mm厚定型鋼模,外邊每隔1m設置一道支撐,軌道支承層寬3400m,厚265mm。模板在架設過程中,模板頂標高與混凝土頂面標高一致。 運輸、布料及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運輸采用混凝土罐車進行,混凝土運到現場后,采用溜槽入模,局部由人工進行布料、攤平、振搗、整平收(道床板范圍內拉毛,拉毛深度1.52mm,兩側斜坡面收光),整平時先采用鋁合金刮杠粗平,再用木抹子抹平。 整修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初凝前6、完成對支承層頂面兩側35cm范圍和側邊散水面按照16%坡度進行人工抹面并保證表面平整度、光潔度。同時對表面及邊角有缺陷的部分應進行及時修補處理?;炷翝仓蠹皶r對混凝土面進行復測,超出允許范圍應及時處理,并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已在下一工作段施工中進行避免。 切縫支承層施工前根據區間路基長度統一排列道床板斷縫位置,再根據道床板斷縫情況標示出支承層切縫位置。支承層施工完成后,8小時內應進行切縫施工,釋放表面應力。切縫最遲不得晚于澆注完成后24小時,切縫間距3.9m,切縫深度不小于厚度的105mm,寬度5mm,切縫位置設置在兩軌枕中間位置,誤差不超過30mm。 養護支承層澆筑完成后, 及時覆蓋灑水養7、護,并采用雙層覆蓋養護,支承層表面土工布覆蓋,上層加蓋塑料布,土工布四周壓緊,灑水量保證支承層表面始終處于濕潤狀態,在養護期間按期進行灑水,養護時間不少于7d,濕度較小或氣溫較低時延長養護時間。6. 勞動組織勞動力組織方式采用架子隊組織模式。施工人員結合施工方案、機械、人員組合、工期要求進行合理配置,單個作業區段人員配置見表1。表1 單個作業區段人員配備表序號人員分工數量(人)1現場負責人12技術主管13專職安全員14工 班 長15技術員26質檢17試驗人員28模板工89混凝土工1210雜工6其中負責人、工班長、技術人員、專職安全員必須由施工企業正式職工擔任,并可根據工程情況適當配備若干勞務工8、人。7. 材料要求(1)低塑性混凝土的水泥性能指標、質量檢驗均要符合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粗細骨料、減水劑、粉煤灰等材料性能指標要符合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支承層暫行技術條件(科技基200874號)(2)投入支承層混合料施工生產的水泥、骨料及各種摻合料的檢驗頻次必須滿足高速鐵路軌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4-2010)。(3) 施工用水的水質應符合工程用水標準。8. 機具配置單個作業區段主要機具配置見表2。表2 主要機具設備配置表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攪拌站120型臺12罐車8m臺43挖掘機0.5 m3臺14振搗棒50臺65切割機臺26全站9、儀臺17試驗設備套1水準儀臺18灑水車8 m3輛19. 質量控制及檢驗9.1 質量控制(1)在曲線段測量放線時,要考慮線路中線與支承層中線有一定偏移量。(2)保證未施工另一幅路基暢通,避免車輛行駛到施工作業范圍內,影響施工進度。(3)高程、平面位置要經復核后,將模板支撐牢固。(4)到達現場的混凝土必須經檢測合格方能用于施工。(5)盡量避免停機待料,以免影響施工質量。(6)施工完成的支承層在7d內不得受凍,當氣溫低于0時,采取覆蓋保溫措施。9.2 質量檢驗9.2.1 主要檢驗標準(1) 支承層28d單個芯樣抗壓強度不得小于6MPa,28d單組芯樣抗壓強度不得小于8MPa,28d芯樣抗壓強度平均值10、不得小于10MPa;(2) 混凝土增實因素為JC0.10。9.2.2 外觀質量標準支承層施工完畢后,混凝土表面應平整、顏色均勻,不得有疏松和缺棱掉角等缺陷,同時外觀尺寸偏差應滿足表3要求。 表3 支承層的檢驗標準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頻次1厚度201處/20m2寬度0、+151處/20m3頂面高程5、-151處/20m4表面平整度7/4m1處/20m5中線位置101處/20m10. 安全、環保及文明施工要求10.1 安全要求(1)施工人員進入現場戴好安全帽,并正確使用個人勞動保護用品。 (2)從事搬運、施擰作業員工必須佩戴防滑手套。(3)高溫天氣從事作業,配備防暑藥品。(4)非專業電11、氣和機械的操作人員嚴禁使用或亂動機電設備。 (5)各種電動機械設備,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裝置。 (6)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 (7)施工用電有用電規劃設計,明確電源、配電箱位置及線路方向,制定安全用電技術措施和電器防火措施,現場設置明確、醒目的標牌。要配備配電箱,采用三級配電二級保護方式。10.2 環保要求(1)遵照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當地政府環保部門對本合同段環境保護的要求,執行本項目環境保護計劃,并貫徹到整個施工活動中,嚴格執行環保的各項規定。(2)施工前對全體員工進行環境保護法規教育和學習,成立領導小組專人負責環境計劃的落實。(3)工地現場設置足夠的臨時衛生設施,做好施工現場的衛生管理工作,建筑生活垃圾要堆放在指定地點,按規定及時清理或處理。(4)廢油、廢液、廢棄物應分類收集,并移交具有資格的回收部門處理。10.3 文明施工要求(1)混凝土自卸車將多余的和廢棄的混合料運回拌合站進行處理。 (2)定期對混凝土運輸設備和設備進行沖洗。(3)定期維護設備使其保持良好工作性能,正確處理廢棄的油料和燃料。(4)正確處理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禁止施工車輛到施工規定范圍以外隨意行駛,防止對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