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預制樁和成孔砼灌注樁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7905
2024-09-06
7頁
63.04KB
1、砼預制樁和成孔砼灌注樁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一適用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砼預制樁和以各種形式成孔的砼灌注樁的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二編制依據JGJ106-2014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三試驗項目1)樁基承受外部荷載時的變形情況;2)樁基的允許承載力和極限承載力;3)計算劃分樁身摩阻力和樁端阻力;4)實測樁身摩阻力和樁端阻力(對研究性試驗);5)分析判斷樁身質量。四總 則4.1單樁靜載試驗方案的制定,要考慮樁的類型、試驗方法、反力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做到先進、經濟、合理,試驗2、結果準確、可靠。4.2 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的加載方法主要有:1慢速維持荷載法;2快速循環加卸載法4.3屬于下列情況之一者應進行樁的豎向抗拔靜載試驗:1經常承受上拔力的樁基礎;2以承受風荷載為主的鐵塔,高聳構筑物的樁基礎。五檢測實施方法5.1調查研究與方案制定通過甲方或設計人員了解試樁的基本情況(如長度、砼強度等級、施工時間、施工方式等),了解試樁處工程地質情況,及樁的預估極限承載力值。 在充分征求設計人員及甲方對試樁的試驗要求和進度要求后,制定出比較祥細的試樁方案(含錨樁布置、樁頭處理、承臺制作等)。5.2試驗準備試驗前應將試驗所用的千斤頂,油泵調試好,將所用的荷載傳感器、應變儀等試驗儀器在3、標準壓力機下經過嚴格率定,并認真填寫率定記錄表。在試驗設備、儀器儀表的運輸過程中應確保其不遭損傷,以保證現場試驗數據的準確無誤。現場吊裝安置加載設備時,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證設備的安放位置正確和人員設備的安全。反力架的安裝和焊接要牢固可靠,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反力裝置不能進行正式試驗加載工作。5.3試驗儀器儀表的安裝調試試驗現場必須搭起能防雨、遮陽的臨時帳篷以保護儀器設備。5.3.2試驗用的應變儀、高壓油泵等儀器設備應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則安放,應變儀等精密儀器必須安放在工作桌(臺)上。試驗現場所接電源必須符合臨時架設電源線路的要求,禁止亂拉亂扯電源、電線、防止漏電,觸電等事故發生。百分表4、的安裝調試符合靜載試驗要求,百分表應安裝固定在支承于相對不動基礎上的基準梁上,百分表的安裝應使表軸線平行于被測位移的方向,不得傾斜。荷載傳感器與電阻應變儀接通后應進行調試,檢查其工作狀態和性能,調試完畢后應記下所用儀器儀表的型號規格及其初始讀數值。5.4 試驗加載裝置的選擇:試樁所承受的上拔荷載一般由油壓千斤頂加載系統施加,千斤頂加載所需反力裝置可采用橫梁承壓臺反力裝置加載。反力裝置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以及試樁的預估極限加載量大小來決定。(見圖1)試驗中上拔荷載量值的控制,宜用應變式壓力傳感器或應力環。樁的上拔量由百分表測量。圖1 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荷試驗裝圖 試樁制作要求:.1試樁頂部一般應予以5、加強:可在樁頂配置f6加密鋼筋網23層,樁身鋼筋應伸入樁頭,或以薄鋼板圓筒做成加強箍與樁頂混凝土澆注成一體,用高標號砂漿將樁頂抹平。.2試樁的成樁工藝和質量控制標準應與工程樁一致,為縮短試樁養護時間,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適當提高,或摻入早強劑。 試樁用千斤頂.1千斤頂應平放于試樁中心,當采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千斤頂施加荷載時,宜選擇相同型號、相同類型的千斤頂,將千斤頂并聯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頂的合力通過試樁中心線。.2千斤頂的檢查:千斤頂加載系統主要包括千斤頂、高壓油泵及油路三個部分,試樁前宜對加載系統進行檢查。檢查目的在于檢查千斤頂、油泵工作是否正常,油路有無漏油。 荷載與上位移的量測儀表.1施加于樁頂6、的荷載宜用放置于千斤頂上的壓力環,或應變式壓力傳感直接測定。也可采用安裝在千斤頂油壓系統上的壓力表測定油壓并根據千斤頂率定曲線換算荷載值的方法。.2試樁上位移一般采用百分表測量。試驗時應在樁的2個正交直徑方向對稱安置4個百分表,小直徑樁也可安置2個或3個百分表,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夾具和基準梁在構造上應確保不受氣溫的影響而變形,同時應避免振動、雨水、陽光照射等。 溫度對上位移測量的影響,主要由于溫度變化會使基準粱產生變形,為消除這種影響可采用下列幾種方法:5.4.5.5.1基準梁宜采用剛度較大的型鋼制做,且必須簡支在基準樁上;5.4.5.5.2用一百分表支在基準梁跨中附近某一相對不動體上,對基準7、梁的變形進行監測,以便對樁頂沉降測量值進行修正;5.4.5.5.3利用圍護物將試樁場地圍護起來,防止基準梁受陽光直射及減小溫差。試樁、承重臺和基準樁之間的中心距的規定,見下表:反力系統試樁與錨樁(或堆重平臺支墩邊緣)試樁與基準樁基準樁與錨樁(堆重平臺支墩邊緣)錨樁橫梁反力裝置4d且2.0m4d且2.0m4d且2.0m壓重平臺反力裝置2.0m2.0m2.0m注:d 為試樁設計直徑 在樁身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樁的抗拔5.5 試 驗5.5.1在前述試驗準備工作完成后方可進行正式試驗。5.5.2樁基試驗的加卸程序和樁頂沉降測讀時間間隔嚴格遵守規范中的有關規定和相應試驗規程。5.5.3試驗過程中8、應注意記錄現場天氣變化情況及其對基準梁的影響,并將其在測量數據中消除。對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或異常情況,應及時向試驗現場負責人反映,并同甲方和設計人員及時協商處理5.5.4從成樁到開始試驗的間歇時間:在確定樁身強度達到要求的前提下,對于砂土類不應少于10天;對于粉土或粘性土,不應少于15天;對于淤泥或淤泥質土不得少于25天。5.5.5試驗加載方式5.5.5.1慢速維持荷載法:逐漸加載,每級荷載下的樁頂沉降達到相對穩定后再加下一級荷載,直到滿足試驗加載終止條件,然后逐級卸載至零。當考慮結合實際工程樁的荷載特征時,也可采用多循環加卸載法(每級荷載達到相對穩定后卸載到零)。5.5.5.2多循環加9、卸載法:每級荷載下的樁頂沉降達到相對穩定后,再卸荷至零。然后進行下一循環,直至滿足試驗加載終止條件。5.5.5.3快速維持荷載法:每級荷載維持一小時后,再施加下一荷載,直到滿足試驗加載終止條件,然后分級卸載至零。5.5.5.4要用慢速維持荷載法進行試驗,應按下列規定進行加載、卸載和沉降觀測。(1)加載分級:每級加載量為試樁預計最大試驗荷載的1/101/12,逐漸加載,第一級則可取兩倍加載量進行加載。(2)測讀樁頂上位移量的間隔時間:每級加載后,隔5min,10min,15min測讀一次,以后每隔15min測讀一次,累計一小時后每隔半小時測讀一次。每次測讀值記入試驗記錄表(見表C-3),并記錄10、樁身外露部分裂縫開展情況。(3)變形相對穩定標準:每一小時內的變形值不超過0.1mm ,并連續出現兩次(由1.5h內連續三次觀測值計算),認為已達到相對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4)終止加載條件: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終止加載:1)樁頂荷載為樁受拉鋼筋總極限承載力的0.9倍時;2)某級荷載作用下,樁頂上拔量為前一級荷載作用下的5倍;3)累計上拔量超過100mm4)對于驗收抽樣檢測的工程樁,達到設計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載值。(5)卸載時樁頂位移觀測規定:慢速法每級卸載值為每級加載值的2倍,每卸一級荷載后隔15分鐘測讀一次,讀兩次后,隔半小時再讀一次,即可卸下一級荷載。卸載至零后,隔34小時再讀一次11、;快速法卸載時,每級荷載維持15分鐘,觀測時間為5,15分鐘;卸載至零后測讀兩小時,測讀時間為5,15,30,60,90,120分鐘。5.6 試驗資料的整理5.6.1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分析報告的資料整理內容: (1)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概況:整理成表格形式,并對成樁的試驗過程出現的異常現象補充說明; (2)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記錄表(宜按表C-1);(3)單樁豎抗拔靜載試驗變形匯總表(宜按表C-2);(4)繪制單樁豎向抗拔試驗荷載-變形(U-d)曲線圖;(5)當進行樁身應力、應變試驗時,應整理出有關數據的記錄表及繪制樁身應力變化、樁側阻力與荷載-變形等關系曲線。5.6.2單樁豎向抗拔極限承載12、力的判定;(1) 對于陡變形U- d曲線,取陡升起始點荷載為極限荷載;(2) 對于緩變形U- d曲線,根據上拔量和-lgt曲線變化綜合判定,即取d lgt曲線斜率明顯變陡或曲線尾部顯著彎曲的前一級荷載為極限荷載(3)當在某級荷載下抗拔鋼筋斷裂時,取其前一級荷載值。(4)單位工程同一條件下的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特性值應按單樁豎向抗拔極限承載力統計值的一半取值六 檢測報告6.1檢測報告應結論準確,用詞規范6.2檢測報告應包含以下內容:1委托方名稱,工程名稱,地點;建設,勘察,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基礎,結構形式,層數;設計要求,檢測目的,檢測依據,檢測數量,檢測日期2地質條件描述3受檢樁的樁號,樁位和相關施工記錄4檢測方法,檢測儀器設備,檢測過程描述5受檢樁的檢測數據,實測與計算分析曲線,表格和匯總結果6與檢測內容相應的檢測結論6.3檢測記錄和報告至少保存7年附件1、工程概況表2、單樁豎向抗壓/抗拔靜載試驗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