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項目綜合布線工程監理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114
2024-09-06
8頁
52.04KB
1、通信項目綜合布線工程監理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作業指導書文件編號:LR-03-01第 0次修改 xx年8月1日文件名稱:綜合布線工程監理作業指導書1.0 目的為規范綜合布線工程監理的內容和監理要求,保證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的設計施工質量,以達到監理服務質量滿足和超越顧客的期望的目的,特制定本作業指導書。2.0 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監理全過程監理。3.0 編寫依據WP-D/LR 08-01監理過程控制程序YD 5003 電信專用房屋設計規范GB/T503112000建筑與2、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T50312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4.0 工作程序4.1設計階段的監理設計階段,監理工程師應認真勘察現場和聽取業主或用戶意見,認真進行方案評審。評審內容包括:a) 設備間宜處于干線子系統中間位置;b) 設備間宜盡可能靠近建筑物電纜引入區和網絡接口;c) 設備間位置宜便于接地。首先應了解大樓保護接地的位置及其匯接點,然后盡可能選擇方便的位置作為設備間。單獨設置的接地體4,采用聯合接地體1;d) 設備間、交接間的室溫應保持在1030之間,相對濕度應保持在20%80%,并應有良好的通風。按照華南地區的溫濕度特點,設備間、交接間應有空調設施才能3、滿足要求;e) 設備間內應有足夠的設備安裝空間,其面積最低不應小于10m2。機架或機柜前面的凈空不應小于800mm,后面凈空不應小于600mm;f) 設備間應防止有害氣體(如SO2、H2O、NH3、NO2等)侵入,并應有良好的防塵措施;g) 在地震區的區域內,設備安裝應按規定進行抗震加固,并符合YD 5059-98通信設備安裝抗震設計規范的相應規定。監理工程師應注意布線系統是否處在地震區作業指導書文件編號:LR-03-01第 0次修改 xx年8月1日文件名稱:綜合布線工程監理作業指導書內,若是,則應評審抗震加固措施;h) 壁掛式配線設備底部離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i) 設備間的安裝工藝4、要求除上述規定外,應滿足YD 5003 電信專用房屋設計規范中有關配線設備的規定;j) 配線子系統電纜宜穿管或沿金屬電纜橋架敷設,當電纜在地板下布放時,應根據環境條件選用地板下線槽布線、網絡地板布線、高架(活動)地板布線、地板下管道布線等安裝方式;k) 干線子系統垂直通道有電纜孔、管道、電纜豎井等三種方式可供選擇,宜采用電纜豎井方式。水平通道可選擇預埋暗管或電纜橋架方式;l) 管內穿放大對數電纜時,直線管路的管徑利用率應為50%60%、彎管路的管徑利用率應為40%50%。管內穿放4對對絞電纜時,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50%;m) 安裝在墻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多用5、戶信息插座模塊或集合點配線模塊,底部離地面高度宜為300mm;n) 配線子系統或光纜長度不應超過90m,干線數據應用對絞電纜的長度不應超過90m。多模光纜最大鏈路長度為2km,單模光纜最大鏈路長度為3km,采用850nm波長時最小模式帶寬100MHz(最小模式帶寬為1km長度光纖的帶寬);o) 綜合布線系統的每條電纜、光纜、配線設備、端接點、安裝通道和安裝空間均應給定唯一的標志;p) 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等硬件均應設置不易脫落和磨損的標識,并應有詳細的書面記錄和圖紙資料;q) 電纜和光纜的兩端均應標明相同的編號;r) 設備間、交接間的配線設備宜采用統一的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s) 注意6、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避雷引下線、保護地線、給水管、壓縮空氣管、熱力管、煤氣管的水平和交叉間距(見GB/T 50311-2000 11.0.2);t) 注意配線系統與干線系統的配線比例(見GB/T 50311-2000);作業指導書文件編號:LR-03-01第 0次修改 xx年8月1日文件名稱:綜合布線工程監理作業指導書u) 纜線不得布放在電梯或供水、供汽、供暖管道豎井中,也不應布放在強電豎井中。4.2施工階段的監理4.2.1工程材料驗收a) 型材、管材與鐵件驗收時應按GB/T 50312-2000第3章、3.0.2條的規定進行檢驗;b) 綜合布線系統鏈路傳輸的最大衰減限值,包括配線電纜和兩7、端的連接硬件、跳線在內,應符合GB/T 50311-2000第4章、表4.0.1的規定。4.2.2纜線鋪設隨工檢驗a) 電纜應滿足GB/T 50311-2000 12.4條的規定;b) 工作區應滿足GB/T 50311-2000 12.5條的規定;c) 交接間應滿足GB/T 50311-2000 12.3條的規定;d) 設備間內應有足夠的設備安裝空間,其面積最低不應小于10m2。機價或機柜前面的凈空不應小于800mm,后面凈空不應小于600mm;e) 注意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避雷引下線、保護地線、給水管、壓縮空氣管、熱力管、煤氣管的水平和交叉間距(見GB/T 50311-2000 11.08、.2);f) 電纜線槽、橋架宜高出地面2.2米以上,線纜和橋架頂部距樓板不宜小于300mm;在過梁或其他障礙物處,不宜小于50mm;g) 注意纜線的彎曲半徑:非屏蔽4對對絞線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4倍,屏蔽4對對絞線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610倍,主干對絞線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10倍,光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光纜外徑的15倍;h) 暗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該管外徑的6倍,如暗管外徑大于50mm,則不應小于10倍;i) 配線子系統或光纜長度不應超過90m,干線數據應用對絞電纜的長度不應超過90m。多模光纜最大鏈路長度為2km,單模光纜最大鏈路長度為3km,采用850nm波長時最小9、模式帶寬100MHz(最小模式帶寬為1km長度光纖的帶寬);j) 纜線的布放應自然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接頭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作業指導書文件編號:LR-03-01第 0次修改 xx年8月1日文件名稱:綜合布線工程監理作業指導書k) 電纜橋架內纜線垂直敷設時,在纜線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應固定在橋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設時,在纜線的首、尾、轉彎及每隔510m處進行固定;l) 應根據纜線的類別、數量、纜徑、纜線芯數分束綁扎,綁扎間距不宜大于1.5m;m) 管內穿放大對數電纜時,直線管路的管徑利用率應為50%60%、彎管路的管徑利用率應為40%50%。管內穿放4對對絞電纜時,截面利10、用率應為25%30%。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50%;n) 安裝在墻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多用戶信息插座模塊或集合點配線模塊,底部離地面高度宜為300mm;o) 綜合布線系統的每條電纜、光纜、配線設備、端接點、安裝通道和安裝空間均應給定唯一的標志;p) 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等硬件均應設置不易脫落和磨損的標識,并應有詳細的書面記錄和圖紙資料;q) 電纜和光纜的兩端均應標明相同的編號;r) 設備間、交接間的配線設備宜采用統一的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s) 纜線兩端應貼有標簽,注明編號、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標簽應選用不易損壞材料;t) 綜合布線系統的電纜采用金屬管槽敷設時,管槽之間應保11、持有效的電氣連接,并在兩端應有良好的接地;u) 當電纜從建筑物外面進入建筑物時,電纜的金屬護套或光纜的金屬件均應有良好的接地;v) 在線槽接頭、離開線槽兩端0.5m、轉彎、每間距3m處設置支架或吊架,塑料線槽槽底固定點間距一般為1m。4.2.3 隱蔽工程節點驗收a) 確認與隱蔽工程相關的信息點纜線已敷設完畢;b) 對隱蔽工程相關纜線進行抽樣測試,抽樣標準為GB/T 15239-94孤立批抽樣技術抽樣檢驗程序及抽樣表;作業指導書文件編號:LR-03-01第 0次修改 xx年8月1日文件名稱:綜合布線工程監理作業指導書c) 與隱蔽工程相關的線纜鋪設隨工檢驗項目均符合要求,存在問題已得到糾正;d) 12、纜線中間不允許有接頭;e) 在建筑物中預埋線槽,宜按單層設置,每一路由預埋線槽不應超過25mm,總寬度不宜超過300mm;預埋在墻體中間的暗管管徑不宜超過50mm,樓板中的暗管不宜超過25mm;f) 線槽直埋長度超過30m或在線槽路由交叉、轉彎時及直線暗管每30m處,宜設置過線盒,以便于布放纜線和維修,過線盒應能開啟,過線盒和接線盒盒蓋應能抗壓;g) 暗管轉彎角度應大于90,在路徑上每根暗管的轉角不得多于2個,并不應有S彎出現;h) 從金屬線槽至信息插座接線盒間的纜線宜采用金屬軟管敷設。4.2.4 纜線端接a) 纜線終接后,應有余量。交接間、設備間對絞纜線預留長度宜為0.51m,工作區為10313、0mm(注:標準值太短,編者認為取100mm左右較為適宜);光纜布放宜盤留,預留長度為35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b) 纜線終接處必須牢固,接觸良好;c) 終接時,每對對絞線應保持扭絞狀態,扭絞松開長度對于五類線不應大于13mm;d) 對絞電纜芯線終接應認準線號、線位色標,不得顛倒和錯接。在同一布線工程中不應混用A類、B類終接方式;e) 機柜、機架安裝完畢后,垂直偏差度應不大于3mm,機柜、機架的安裝應牢固,機架或機柜前面的凈空不應小于800mm,后面凈空不應小于600mm,機柜、機架上的各種零件不得脫落或碰壞,漆面如有脫落,應予以補漆,各種標志應完整清晰;f) 各種插座面板應有14、標識,以顏色、圖形、文字表示所接終端設備類型。4.3驗收階段的監理4.3.1竣工文檔審查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竣工文件應符合完整性、一致性、可讀性要求,即竣工文件應完整地描述工程所有內容,所描述內容應與工程實際一致,且易于理解,便于指導系統維護。作業指導書文件編號:LR-03-01第 0次修改 xx年8月1日文件名稱:綜合布線工程監理作業指導書a) 竣工技術資料包括:安裝工程量、工程說明、設備及器材明細表、竣工圖紙、測試記錄、工程變更及其洽商記錄、檢查記錄、隨工驗收記錄、隱蔽工程簽證、工程決算(如必要);b) 竣工技術文件應外觀整潔、內容齊全、數據準確,竣工技術文件對工程的描述應與工程實際保持一致;c) 布線系統管理文件;d)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如采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和維護工作,應按專項驗收。4.3.2驗收測試方法e) 布線系統所有信息點應全部實施竣工測試,依據為合同規定的標準;f) 竣工測試方法可采用全程監督測試,也可采用承建方獨立全部測試,監理方抽樣測試相結合的方法,抽樣標準為GB/T 15239-94孤立批抽樣技術抽樣檢驗程序及抽樣表。5.0 相關文件YD 5003 電信專用房屋設計規范GB/T50311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T50312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GB/T 15239-94孤立批抽樣技術抽樣檢驗程序及抽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