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電廠機組安裝與檢修設備部件測厚檢驗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168
2024-09-06
7頁
38.04KB
1、煤矸石電廠機組安裝與檢修設備、部件測厚檢驗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 錄一、編制目的 2二、部件和檢驗概況 2三、適用范圍 2四、檢驗人員 2五、檢驗儀器 3六、測厚檢驗 3七、安全措施 6八、其他 6九、編寫依據 6一、編制目的對xx2300MW煤矸石電廠工程xx機組現場施工的設備和部件的測厚檢驗工作,加強設備與部件質量監控,確保整臺機組安全、優質、高效地移交并投入運行,為xx2300MW煤矸石電廠工程xx機組爭創精品工程服務。二、部件和檢驗概況主機設備鍋爐為xx廠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制造的2、亞臨界壓力、一次中間再熱、單爐膛、自然循環、平衡通風、固態排渣、全封閉島式布置、全鋼架懸吊結構、汽包型循環流化床鍋爐。汽輪機為xx汽輪電機有限責任公司制造的300MW汽輪機,汽輪機為亞臨界蒸汽參數、一次再熱、單軸三缸雙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機組。發電機為xx汽輪電機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和制造的300MW水氫氫冷卻汽輪發電機,采用靜態勵磁。整臺機組鍋爐本體部分共有安裝焊口約26000只,其中水冷系統約5480只,省煤器系統約4300只,再熱器系統約6200只,過熱器系統約10000只;汽機部分共有安裝焊口約3000只。主要管道材質15CrMoG、12Cr1MoVG、20G、SA106C、SA213-T3、91、SA210C等。主要管道規格328、425.5、455.5、515、517、517.5、604.5、607.5、608、63.58、766、766、13312、13316、16816、21920、23620、27345、32425.2、32450、32465、406.452、45730等。檢驗比例按根據DL/T869-2004火力發電廠焊接技術規程和業主要求執行。三、適用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xx2300MW煤矸石電廠工程xx機組的安裝、檢修等工程中設備和部件的測厚檢驗工作,也適用于鍋爐、壓力容器、工業管道等類同的設備、部件、管子、管件等試件的測厚檢驗工作。四、檢驗人員檢測人員必須工作責4、任心強,經過專業培訓。熟悉儀器性能,并有一定的現場測厚經驗,方可單獨進行試件的超聲波測厚工作。五、檢驗儀器1、便攜式測厚儀,型號為TT100等。2、儀器所有部件未經保管人員許可,不準隨便拆裝。3、儀器必須定期進行計量,并在有效期內使用。六、測厚檢驗1、 檢測準備1.1、接受委托單,進行留存登記,明確委托檢測的具體要求,落實測試人員。1.2、查閱有關技術資料,明確檢驗依據和執行標準。1.3、了解受檢工件的材質、規格、結構、測試部位及表面狀況。并聯系落實測試部位的表面處理。1.4、了解現場條件(包括腳手架、照明等)。2、檢測2.1、耦合劑:一般條件下選用潔凈機油,特殊試件則按要求選用。2.2、測試5、點的選擇:1)定點測厚:有關技術文件或委托單上確定的測厚點處。2)增點測厚:a. 制造公差或加工變形的減薄部位。b. 磨損、腐蝕減薄處。c. 明顯的凹凸變形部位,以及錯邊、角變形嚴重的部位。d. 宏觀檢查和表面探傷查出的缺陷消除打磨處。2.3、直管及彎管測厚檢驗定位2.3.1、直管段測量三個截面,分別用Z1、Z2、Z3表示(軸向編號),其中Z1和Z3為直管兩頭各離坡口邊緣100mm,Z2為直管軸向中心位置。每個截面各測四點,互成90o,分別用A、B、C、D表示,每個截面相應的測點應盡量在同一直線上(即三個截面的A、B、C、D應盡量在同一直線上)。以Z2截面的A點作為起始位置,起始位置用“A”作6、標記,并把此標記用鋼印或油漆在試樣(試件)上標明,箭頭所指代表ABCD。 圖1:厚度測量定位2.3.2、彎管段測量三個截面,分別用Z1、Z2、Z3表示,其中Z1和Z3的位置同直管段,Z2為正背彎處所在截面。測量點數及表示方法同直管段。按圖一標識。 2.4、測試部位的表面要除去油漆、氧化皮、銹污等雜物,且須平整光滑、無塵粒。2.5、測厚儀的調校每次測試前(指中斷后重新開始)都須仔細調校測厚儀顯示值,最宜采用標準用階梯式對比試塊調校儀器。2.6、試件測厚時,探頭應垂直于測點切平面,并在測點作不小于度的周向轉位測試,取正常顯示值中的最小數值記錄。2.7、在連續測試過程中,不得碰動測厚儀的調整旋鈕。連7、續測厚點次后,均應在標準試塊上進行中間校核。若出現異常,應查明原因,并須對前點進行重新測定。2.8、對試件測厚中出現的異常厚度顯示值,應擴大測厚范圍,進行多點測試,須判明是試件的異常減薄,還是試件內部的夾層,折疊或夾雜等引起的缺陷界面的超聲波反射。2.9、試件的異常減薄處實測最小厚度值處,均應畫圖標注,詳細記錄。3、記錄和報告3.1、 檢測人員應及時做好檢測原始記錄,理化檢測組組長審核,交數據管理人員錄入金屬監督軟件,數據管理員錄入完畢后仍需妥善保管原始記錄,以備查或復核之用。3.2、檢驗報告錄入后及時打印,并交檢驗人員及審核人員確認簽字。七、安全措施:1、 施工前對所有參與檢驗的人員技術安全8、交底,所有參檢人員都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意識,嚴格遵守和執行有關安全文明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2、當探傷條件不具備安全作業條件時,探傷人員有權停止工作,待條件改善符合要求后再行探傷。3、高空作業時必須有防止儀器和人員墜落的措施。4、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遵守公司三大安全紀律: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來禁高空落物。5、安全帶必須掛在牢靠處,高掛低用。6、對特殊場合(如鍋筒、容器內)的檢測施工,必須制訂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在檢測實施前,對參檢、配合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7、堅持安全文明、禁止野蠻言行。人人有權制止和上報安全違章、不文明施工的行為和現象。自覺做好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和綠色施工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器材的整理,廢棄物的回收,工件、場地的清掃等。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施工環境安全文明、衛生整潔。八、其它當本指導書在實踐過程中與標準不相容時,應以標準為準。九、編寫依據1、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各相關篇)2、火力發電廠焊接技術規程DL/T869-20043、金屬試驗室管理手冊4、xx煤矸石綜合利用發電工程xx機組金屬試驗施工組織設計5、火力發電廠金屬技術監督規程DL43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