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工程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及素描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415
2024-09-06
9頁
95.59KB
1、鐵路工程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及素描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新建xx鐵路LYS-10標xx隧道斜井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及地質素描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_復 核:_審 核:_中鐵二局xx鐵路LYS-10標段項目經理部一分部2012年2月超前地質預報及地質素描作業指導書1、使用范圍適用于xx客貨共線(開行雙層集裝箱貨車,設計行車速度200km/h)鐵路LYS-10標段xx隧道(斜井作業隊)超前地質預報及地質素描作業。2、作業準備2.1 內業技術準備作業指導書編制后,在施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施2、性施工組織設計,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澄清有關技術問題,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提出應急預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2 外業技術準備施工作業層中所涉及的各種外部技術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齊生活、辦公設施,滿足主要管理、技術人員進場生活、辦公需要。3、技術要求本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為不良地質和地層巖性的預測預報,采用超前鉆孔和地質素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預報。主要包括地層巖性預測預報,特別是對軟弱夾層、破碎地層、煤氣層及特殊巖土的預測預報;地質構造預測預報,特別是對斷層、節理密集帶、褶皺軸等影響巖體完整性的構造發育情況的預測預報3、;不良地質預測預報,特別是對巖溶管道及富水斷層、富水褶皺軸、富水地層中的裂隙水等發育情況的預測預報。3.1 超前鉆孔3.1.1 斷層、節理密集帶或其他破碎富水地層每循環只鉆一個孔;煤層瓦斯預報超前鉆孔或富水巖溶發育區每循環鉆孔35個。3.1.2 采用連續鉆孔探測,每循環鉆孔深度50m,前后兩循環鉆孔搭接長度不得小于5m。富水巖溶發育區鉆孔探測終孔于隧道開挖輪廓線以外不得小于5m。3.1.3 鉆孔孔徑為89mm。3.2 地質素描 3.2.1 主要描述工作面立面圍巖狀況,應使用同一表格,并同一編號。3.2.2 洞身地質素描是對隧道拱頂、左右邊墻進行的地質素描,直觀反映隧道周圍地層的巖性及不良地質的4、發育規模、在空間上對隧道的影響程度等,通過隧道地質素描圖形式表示。3.2.3 地質素描隨隧道開挖及時進行,對地層巖性變化點、構造部位、巖溶發育帶附近等復雜、重點地段每開挖循環進行一次地質素描,其他一般地段不超過10m及地質特殊變化地段進行一次地質素描。3.2.4 隧道地質素描必須現場繪制草圖,素描的原始記錄、圖、表必須當天整理完成。臨近隧道內不良地質體的前兆序號臨近不良地質體類型臨近不良地質前兆標志的主要內容1臨近大型溶洞體或暗河裂隙、溶隙間出現較多鐵銹或黏土;巖層明顯濕化、軟化,或出現淋水現象;小溶洞出現的頻率增加,且多有水流、河沙或水流痕跡;鉆孔中的涌水量劇增,且夾有泥沙或小礫石;有嘩嘩的5、流水聲;鉆孔中有涼風冒出。2臨近斷層破碎帶節理組數積聚增加;巖層牽引褶曲的出現;巖層強度明顯降低;壓碎巖、破碎巖、斷層角礫巖等現象出現;臨近富水斷層前斷層下盤泥巖、頁巖等隔水巖層明顯濕化、軟化或出現淋水和其他涌水現象。3大規模塌方拱頂巖石開裂,裂隙旁有巖粉噴出或洞內無故塵土飛揚;初期支護開裂掉塊、支撐鋼架變形或發生聲響;拱部巖石掉塊或裂縫逐漸擴大;干燥圍巖突然涌水。4煤與瓦斯突出開挖工作面地層壓力增大,鼓壁,深部巖層或煤層的破裂聲明顯、響煤炮、掉渣、支護嚴重變形;瓦斯濃度突然增大或忽高忽低,工作面溫度降低,悶人,有異味等;煤層結構變化明顯,層理紊亂,由硬變軟,厚度與傾角發生變化,煤由濕變干,光6、澤暗淡,煤層頂、底板出現斷裂、波狀起伏等;鉆孔時有頂鉆、夾鉆、頂水、噴孔等動力現象;工作面發生瓦斯強涌出的嘶嘶聲,同時帶有粉塵;工作面有移動感。隧道地質素描的主要內容序號項目描述的主要內容一工程地質類1地層巖性地層時代、巖性、層間結合程度、風化程度等。2地質構造褶皺、斷層、節理裂隙特征、巖層產狀等;斷層的位置、產狀、性質、破碎帶的寬度、物質成分、含水情況以及與隧道的關系;節理裂隙的組數、產狀、間距、充填物、延伸長度、張開度及節理面特征、力學性質。3巖溶巖溶規模、形態、位置、所屬地層和構造部位,充填物成分、狀態,以及巖溶展布的空間關系。序號項目描述的主要內容4特殊地層煤層、瀝青層、含膏鹽層、膨脹7、巖和含黃鐵礦層等單獨描述。5人為坑洞影響范圍內各種坑道和洞穴的分布位置及其與隧道的空間關系。6地應力包括高地應力顯示性標志及其發生部位,如巖爆、軟弱夾層擠出、探孔餅狀巖芯等現象。7塌方記錄塌方部位、方式與規模及其隨時間變化的特征,并分析產生塌方的地質原因及其對繼續掘進的影響。8有害氣體天然氣等有害氣體、放射性危害源存在的情況。二水文地質地下水的分布、出露形態及圍巖的透水性、水量、水壓、水溫、顏色、泥沙含量測定,以及地下水活動對圍巖穩定性的影響,必要時進行長期觀察,地下水的出露分為滲水、滴水、滴水成線、股水(涌水)、暗河;水質分析,判定地下水水結構的腐蝕性;出水點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巖溶、暗河8、等的關系分析;必要時進行地表相關氣象、水文觀測,判斷洞內涌水與地表徑流、降雨的關系。三圍巖穩定性特征及支護情況記錄不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下隧道圍巖穩定性、支護方式以及初期支護后的變形情況。發生圍巖失穩或變形較大的地段,詳細分析、描述圍巖失穩或變形發生的原因、過長、結果。四圍巖分級按附錄E對隧道施工圍巖分級。五影像隧道內重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地質現象進行攝影或錄像。4、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準備架立鉆機鉆孔記錄4.2 工藝流程5、施工要求5.1 施工準備5.1.1 施工前先確定超前鉆孔里程和位置。5.1.2 設備就位。5.2 施工工藝5.2.1 超前地質預報5.2.1.1 鉆孔9、前按鉆孔位置準備放線,將開孔孔位用紅油漆標注在開挖工作面。5.2.1.2 孔位布好后,設備就位,接通各動力電源和供風、供水管路。5.2.1.3 對正孔位,固定鉆機。將鉆桿對準開挖工作面上的孔位,調整鉆機方位,將鉆機固定牢固。5.2.1.4 開孔、安裝孔口管。5.2.2 地質素描5.2.2.1 地質素描隨隧道開挖及時進行,對地層巖性變化點、構造部位、巖溶發育帶附近等復雜、重點地段每開挖循環進行一次地質素描,其他一般地段不超過10m及地質特殊變化地段進行一次地質素描。5.2.2.2 地質素描應包括工程地質(底層構造、地質構造、熔巖、特殊底層、人為坑洞、地應力、塌方有害氣體等)、水文地質、圍巖穩定性10、特征及支護情況、圍巖分級、影像等。6、勞動組織6.1 勞動力組織方式:采用架子隊組織模式。6.2 施工人員應結合超前地質預報及地質素面的施工方案、機械、人員組合、工期要求進行合理配置。作業人員配備表負責人1人技術主管1人專職安全員1人工班長1人機械指揮人員1人技術、質檢、測量5人機械工、普工5人其中負責人、工班長、技術人員、專職安全員必須由施工企業正式職工擔任,并根據工程情況適當配備其它人員。7、材料要求7.1 鉆機采用沖擊鉆。7.2 鉆桿直徑89mm。8、設備機具配置主要施工機械設備配置表沖擊鉆1臺9、質量控制及檢驗9.1 質量控制9.1.1 供風管路要連接緊密,無漏氣現象。9.1.2 鉆機11、要固定牢靠。9.1.3 成孔驗收:施鉆滿足設計要求,經現場技術人員確認簽收后方可停鉆終孔。9.2 質量檢驗9.2.1 每循環鉆孔深度為50m,前后兩循環鉆孔搭接長度不得小于5m。9.2.2 富水巖溶發育區鉆孔探測終孔于隧道開挖輪廓線以外不得小于5m。10、安全及環保要求10.1 安全要求10.1.1 安裝電路要由專業電工操作,確保安全。10.1.2 施工中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檢查、養護、維修。10.1.3 為保證施工安全,現場有專人統一指揮,并設一名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的安全工作,堅持班前進行安全教育制度。10.2 環保要求10.2.1按環保部門要求集中處理施工和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及廢水。10.2.2 24小時不間斷通風,保證洞內人員和施工要求的作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