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站發電廠房工程大體積砼澆筑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529
2024-09-06
9頁
42.50KB
1、水電站發電廠房工程大體積砼澆筑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錄一、技術要求3二、澆筑方案31、全面分層32、分段分層43、斜面澆筑4三、泵送砼的工藝要點42、砼泵的輸送能力應滿足澆筑速度的要求。46、泵送結束后,應用水及海綿球將殘存的砼擠出并清洗管道。5四、養護5大體積砼溫度控制作業指導書61.目的:62.適用范圍63.廠房大體積砼64.砼溫度控制的必要性65.砼溫度控制措施6 大體積砼澆筑作業指導書大體積砼指的是最小斷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砼結構,其尺寸已經大到必須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妥善處2、理溫度差值,合理解決溫度應力并控制裂縫開展的砼結構。一、技術要求大體積砼基礎的整體性要求高,一般要求砼連續澆筑,一氣呵成,施工工藝上應做到分層澆筑,分層搗實。但又必須保證上下層砼在初凝之前結合,不致形成施工縫。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留有基礎后澆帶。即在大體積砼基礎中預留有一條后澆帶的施工縫,將整塊大體積砼分成兩塊或若干塊澆筑,待所澆筑的砼經一段時間的養護干縮后,再在預留的后澆帶中澆自由式補償收縮砼,使分塊的砼連成一個整體。基礎后澆帶的澆筑,考慮到補償收縮砼的膨脹效應,當后澆帶的直線長度大于50m時,混凝土要分兩次澆筑,時間間隔為57天,要求砼振搗密實,防止漏振,也避免過振。混凝土澆筑后,在硬化前123、h,應抹壓,以防沉降裂縫的產生。二、澆筑方案根據整體性要求,結構大小,鋼筋疏密,混凝土供應等具體情況,選用如下三種方式:1、全面分層在整個基礎內全面分層澆筑砼,要做到第一層全面澆筑完畢回來澆筑第二層時,第一層澆筑的砼還未初凝,如此逐層進行,直至澆筑好。這種方案適用于結構的平面尺寸不太大時,施工時從短邊開始,沿長邊進行較適宜。必要時亦可分為兩段,從中間向兩端或從兩端向中間同時進行。2、分段分層適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積或長度較大的結構。混凝土從底層開始澆筑,進行一定距離后回來澆筑第二層,如此依次向前澆筑以上各層。3、斜面澆筑適用于結構的長度超過厚度的三倍。振搗工作應從澆筑層的下端開始,逐漸上移,以保4、證砼的施工質量。三、泵送砼的工藝要點1、必須保證砼連續工作,混凝土攪拌站供應能力至少比砼泵的工作能力高出約20%。2、砼泵的輸送能力應滿足澆筑速度的要求。3、輸送管布置應盡量短,盡可能直,轉彎要少、緩(即選用曲率半徑大的彎管),管段接頭要嚴,少用錐形管,以減少阻力和壓力損失。4、泵送砼前應先泵送水,清洗管道。再泵送1:1或1:2的水泥砂漿潤滑管壁。泵送開始后,應保持泵送連續工作,如因特殊原因中途需要停止泵送時,停頓時間不宜超過1520min,且每隔45min要使泵送交替進行45個逆轉和順轉動作,以保持砼運動狀態,防止砼在管內產生離析。若停頓時間過長,必須排空管內在砼。5、在泵送過程中,砼泵的受5、料斗內的砼應保持充滿狀態,以免吸入空氣形成堵管。6、泵送結束后,應用水及海綿球將殘存的砼擠出并清洗管道。7、用泵送砼澆筑的結構,要加強養護,防止因水泥用量較大而引起裂縫。四、養護根據氣候條件采取控溫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砼表面和內部溫度,將溫差控制在25范圍內。采用塑料薄膜覆蓋養護的辦法。大體積砼溫度控制作業指導書1.目的:為了確保大體積砼的澆筑質量,防止砼出現溫度裂縫,加強對大體積砼澆筑質量的控制,加快施工進度,使各項操作規范化,特制定此作業指導書。2.適用范圍適用于xx水電站廠房工程大體積砼澆筑施工。3.廠房大體積砼廠房大體積砼為主、副廠房水下部分砼。4.砼溫度控制的必要性由于大體積6、砼的截面尺寸較大,在砼硬化期間水泥水化過程中所釋放的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變化和砼收縮,以及外界約束條件的共同作用,而產生的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是砼構件出現裂縫,降低了構件的耐久性,因此有必要采取溫度控制措施,防止砼出現裂縫。5.砼溫度控制措施為了有效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和發展,必須從控制砼的水化升溫、延緩降溫速度、減少砼收縮、提高砼的極限拉伸強度,改善約束條件和設計構造等方面全面考慮,結合實際采取措施。5.1、降低水泥水化熱5.1.1、選用低水化熱或中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配制砼。5.1.2、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強度,減少每立方米砼中水泥用量。根據試驗每增減10kg水泥,其水化熱將使砼的溫度相應升降1。5.7、1.3、使用粗骨料,盡量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粗骨料,摻加相應的減水劑,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達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的目的。5.1.4、在厚大無筋少筋的大體積砼中,摻加總量不超過20%的大塊石,減少砼的用量,以達到節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熱的目的。但應遵循下列規定:(1)應選用無裂縫、無夾層和未煅燒過的石塊,其抗壓極限強度不應小于30N/ 2。條形片狀的石塊和卵石不宜使用。填充前,應用水沖洗干凈。(2)石塊的粒經必須大于15,但最大尺寸不宜超過30。(3)填入的石塊應大面向下,均勻分布,間距應能使插入式振搗器在其中進行搗實為宜,一般不小于10。(4)為了保證每一石塊均能被砼包裹,石塊離模8、板的距離不應小于15,亦不得與鋼筋接觸,填充第一石塊前,應先澆筑1015厚的砼,最上層的表面上,必須有不小于10厚的砼覆蓋層。(5)厚大體積砼中,允許使用卵石填充。5.2降低砼入模溫度5.2.1、選擇較適宜的氣溫澆筑大體積砼,盡量避開炎熱天氣澆筑砼。廠房大體積砼計劃安排在4-6月,夏季可采用低溫水,可對骨料噴冷水霧進行預冷,或對骨料進行護蓋或設置遮陽裝置免日光直曬。砼輸送管用草袋覆蓋。,以降低砼拌和物的入倉溫度。5.2.2、摻加相應的緩凝型減水劑,如木質素磺酸鈣等。、在砼入倉時,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強倉內的通風,加速倉內熱量的散發。5.3、加強施工中的溫度控制5.3.1、在砼澆筑之后,做好砼的保溫9、養護,緩緩降溫,充分發揮徐變特性,減低溫度應力,養護期間應注意避免曝曬,注意保濕,以免發生急劇的溫度梯度。5.32、采取長時間的養護,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延緩降溫時間和速度 ,充分發揮砼的“應力松馳效應”。5.3.3、加強測溫和溫度監測與管理,實行信息化控制,隨時控制砼內的溫度變化,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基面溫差和基底面溫差均控制在20以內,及時調整保溫及養護措施,使砼的溫度梯度和濕度不至過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5.3.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砼在澆筑過程中均勻上升,避免砼拌和物堆積過大高差。在結構完成后及時回填土,避免其側面長期暴露。5.4改善約束條件、削減溫度應力采取分層或分塊澆筑大體積砼,合理設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縫,或在適當的位置設置施工后澆帶,以放松約束程度,減少每次澆筑長度的蓄熱量,以防止水化熱的積聚,減少溫度應力。5.5、提高砼的極限拉伸強度5.5.1、選擇良好級配的粗骨料,嚴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強砼的振搗,提高砼密實度和抗拉強度,減少收縮變形,保證施工質量。、采取二次投料法,二次振搗法,澆筑后及時排除表面積水,加強早期養護,提高砼早期或相應齡期的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在大體積砼基礎內設置必要的溫度配筋,在截面突變和轉折處、底、頂板與墻轉折處,孔洞轉角及周邊,增加斜向構造配筋,以改善應力集中,防止裂縫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