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發電公司鍋爐過熱器管焊縫防磨裝置檢修作業指導書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624
2024-09-06
21頁
955.50KB
1、火力發電公司鍋爐過熱器管焊縫、防磨裝置檢修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目 次1 范圍32 本指導書涉及的資料和圖紙33 安全措施34 備品備件及工器具34.1 備件清單34.2 工器具清單35 工作準備及工作票辦理45.1 工作準備45.2 辦理相關工作票46 檢修工序及質量標準46.1 過熱器設備概況46.2 簡要作業流程圖56.3 測量數據注意事項66.4 過熱器清灰和爐內腳手架搭設66.5 過熱器檢查66.5.1 過熱器外觀檢查66.5.2 頂棚過熱器檢查:66.5.3 包墻過熱器檢查2、:86.5.4 低溫過熱器檢查:96.5.5 全大屏過熱器檢查:126.5.6 高溫過熱器檢查146.5.7 過熱器監視管檢查156.5.8 過熱器管焊縫檢查156.5.9 過熱器防磨裝置檢查166.6 過熱器管更換166.7 過熱器集箱檢修166.8 水壓試驗176.9 現場清理176.10 工作票終結177 檢修記錄188 不符合項目處理單199 完工報告單2010質量簽證單21過熱器檢修作業指導書1 范圍本指導書適用于xx山火力發電分公司DG2030/17.6-II3型鍋爐過熱器檢修工作。2 本指導書涉及的資料和圖紙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3、,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然而,鼓勵根據本規范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DG2030/17.6-II3型鍋爐承壓部件設備技術標準DG2030/17.6-II3型鍋爐使用說明書DG2030/17.6-II3型鍋爐安裝說明書及圖紙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火力發電廠鍋爐承壓部件防磨防爆檢查制度xxxx集團公司防止火電廠鍋爐四管泄漏管理辦法3 安全措施 嚴格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 熱工相關測點已拆除。 鍋爐停運,降壓為零,爐內溫度降到60以下。 清點所有專用工具齊全,檢查合適,試驗可靠。 過熱器檢修時嚴禁損傷設4、備及其部件。 現場和工具柜工具、零部件放置有序,過熱器拆下的零部件必須妥善保管好并作好記號以便回裝。 所帶的常用工具、量具應認真清點,絕不許遺落在設備內。 起吊重物前檢查起重工具是否符合載荷要求。 當天檢修任務結束后一定要將檢修所用照明電源斷掉。 參加檢修的人員必須熟悉本作業指導書,并能熟記熟背本書的檢修項目,工藝質量標準等。 參加本檢修項目的人員必需安全持證上崗,并熟記本作業指導書的安全技術措施。開工前召開專題會,對各檢修參加人員進行組內分工,并且進行安全、技術交底。4 備品備件及工器具4.1 備件清單序號名稱型號規格(圖號)單位數量備注1.頂棚過熱器管516 15CrMoGKg2.水平煙道5、側包墻管517.5 15CrMoGKg3.后豎井側包墻管516.5 15CrMoG/SA-210CKg4.后豎井前包墻管577 15CrMoG/SA-210C根5.后豎井前包墻管承重管5711 15CrMoG/SA-210C根6.后豎井后包墻管516.5 15CrMoG/SA-210C根7.后豎井中隔墻管577 15CrMoG/SA-210C米8.后豎井中隔墻管承重管63.512 15CrMoG/SA-210C米9.后包墻至前包墻連接管10813 SA-106CKg10.低溫過熱器管(水平段)577/578 SA-210C/15CrMoGKg11.低溫過熱器管(垂直段)579 12Cr1MoV6、GKg12.全大屏管518 12Cr1MoVG/SA-213T91Kg13.高溫過熱器管519/579 SA-213T91Kg4.2 工器具清單一、材料類序號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砂紙80200張2.砂輪片100片3.砂輪磨頭個4.金屬磨頭個5.石筆根6.記號筆根二、工器具類1.海洋王探照燈臺2.超聲波測厚儀臺3.超聲波耦合劑瓶4.放大鏡個5.游標卡尺200mm把6.卷尺5M把7.安全網米8.安全帶9.鋼絲刷把10.銼刀11.繞線盤盤12.漏電保護器個13.照明燈線付14.電筆支15.撬杠根16.手電筒個17.角向磨光機臺18.防護眼鏡付19.手提切割機臺15 工作準備及工作票辦理5.1 工7、作準備 工器具已準備完畢,材料、備品已落實。 檢修場地已經已經妥善隔離。 作業文件已組織學習,工作組成員熟悉本作業指導書內容。 已辦理開工手續。 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完成。W15.2 辦理相關工作票 已辦理工辦理熱力機械第一種工作票、危險點控制措施票。 檢查驗證工作票安全措施執行到位。H16 檢修工序及質量標準6.1 過熱器設備概況 過熱器系統按蒸汽流程分為六級,依次為:頂棚過熱器、包墻過熱器、中隔墻過熱器、低溫過熱器、大屏過熱器、高溫過熱器。按煙氣流程依次為:全大屏過熱器、高溫過熱器、低溫過熱器、中隔墻過熱器。1.飽和蒸汽引出管 2.頂棚入口集箱 3.頂棚出口集箱4.后豎井側包墻上集箱 5.后8、豎井后包墻下集箱 6.后豎井側包墻下集箱7.水平煙道側包墻下集箱 8.后豎井前包墻下集箱 9.水平煙道側包墻上集箱10.后豎井前包墻上集箱 11.后豎井中隔墻上集箱 12.低溫過熱器進口集箱13.低溫過熱器出口集箱 14.一級減溫器 15.全大屏過熱器進口集箱16.全大屏過熱器出口集箱 17.二級減溫器 18.高溫過熱器進口集箱19.高溫過熱器出口集箱過熱蒸汽流程圖6.2 簡要作業流程圖安全、技術交底工作準備及工作票辦理安全措施及危險點分析正確監督搭設架子過熱器積灰清理開始水冷壁防磨防爆檢查發現超標管子并通知更換合格水壓試驗檢查作業流程開始工作結束否是6.3 測量數據注意事項 所有測量結果均保9、留到小數點后一位。 如未作說明則應為從前向后數,從左側向右側數測量,如下圖1所示。 圖 1 單位:mm。6.4 過熱器清灰和爐內腳手架搭設 各受熱面消壓至0,爐內溫度降至50以下,通風良好,方可進入爐內工作。 用高壓水水沖洗時,管壁溫度應降至規定溫度,否則嚴禁水沖洗。 包覆過熱器的管子表面以及鰭片積灰用高壓清水沖洗或壓縮空氣干除灰。 按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以及檢修升降平臺制造廠制定的安裝和使用說明搭置或安裝專用的腳手架或檢修升降平臺。 爐膛架搭設完工后,需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爐膛內應有充足的照明,進入過熱器檢修現場的電源線應架空,電壓符合安全要求。電氣設備使用前應檢查絕緣10、和觸電和漏電保護裝置。H26.5 過熱器檢查6.5.1 過熱器外觀檢查 檢查管子磨損:檢查吹灰器吹掃區域內管子或測量壁厚,檢查包覆過熱器吹掃孔四周管子或測量壁厚,檢查蛇形管彎頭或測量壁厚,檢查包覆過熱器開孔四周管子,檢查屏式過熱器和高溫過熱器的外圈向火側和測量壁厚,檢查從管排或管屏出列的管或測量壁厚,檢查屏式過熱器自夾管,檢查屏式過熱器與水平定位管的接觸部位,檢查穿墻管和穿頂管,檢查水平布置蛇形管管夾和省煤器懸吊管附近管子。質量要求管子表面光潔,無異常或嚴重的磨損痕跡。管子磨損及腐蝕減薄量允許應符合能源電19921069號的要求。 管子外表無明顯的顏色變化和鼓包、變形。 檢查管覆管和穿頂管的密11、封,對包覆管的鰭片拼縫去灰、去污、檢查,對穿頂管的密封套管焊縫去銹、去污后,進行檢查或無損探傷抽查,質量要求包覆管的鰭片拼縫無裂紋。穿頂管的頂棚密封焊縫無裂紋,密封良好。 檢查管排變形和整形,檢查管排橫向間距。消除橫向間距偏差和變形的原因,并整形。檢查管排平整度,宜割除出列管段,消除變形點后再焊復,檢查管排的管夾和管排間的活動聯接板及梳形板,檢查屏式過熱器管排與水平定位冷卻管的聯接與定位,檢查頂棚過熱器下垂。質量要求管排排列整齊、平整,無出列管,管排橫向間距一致,管排間無雜物。管夾、梳形板和活動聯接完好無損,無變形、無脫焊,與管排固定良好,并保證管子能自由膨脹。水平對流定位冷卻管與屏式過熱器固12、定良好,管卡與管子焊縫無裂紋。頂棚管無下垂變形。W26.5.2 頂棚過熱器檢查:從鍋爐頂部引出的飽和蒸汽經38根連接管(168.316,SA-106C)進入頂棚過熱器入口集箱,頂棚過熱器由362根516的管子(15CrMoG)組成。蒸汽經頂棚過熱器加熱后進入頂棚出口集箱,在頂棚出口集箱內蒸汽分兩路引出。 檢查穿頂棚管附近鰭片橫向裂紋情況,頂棚是否下沉等,并對頂棚管壁厚進行抽測。 重點檢查頂棚穿墻管結合部是否存在機械磨損及漏風引起的管壁吹損缺陷。鍋爐編號部件名稱頂棚管過熱器檢驗方法觀察、觸摸、測量設備規格、材質516 15CrMoG儀器名稱測厚儀、游標卡尺檢修性質檢查日期檢查人員圖示:說明:從爐13、左至右編號,壁厚測量數據單位mm,重點檢查穿墻管部位的機械磨損,穿墻管、密封板穿孔、邊角拉裂部位漏風引起的煙氣沖刷減薄點,后面可追加記錄表格。位置:A(全大屏管穿墻部位)第*根壁厚第*根壁厚第*根壁厚第*根壁厚5101516位置:B1(高過一段穿墻部位)第*根壁厚第*根壁厚第*根壁厚第*根壁厚5101516位置:C(水冷壁拉稀管穿墻部位)第*根壁厚第*根壁厚第*根壁厚第*根壁厚5101516其它缺陷記錄檢查情況總結W36.5.3 包墻過熱器檢查:頂棚出口集箱內的蒸汽分兩路進入包墻過熱器:一路蒸汽向下流入后豎井后包墻,沿后包墻下行至下集箱,經92根10813(SA-210C)管子進入后豎井前包墻14、下集箱,上行至上集箱后,再通過24根168.316(SA-106C)的連接管進入中隔墻上集箱。另一路蒸汽由18根168.316(SA-106C)連接管引入后豎井側包墻上集箱,蒸汽下行至下集箱,再通過18根168.316(SA-106C)連接管引入水平煙道側包墻下集箱,上行至上集箱,然后由18根168.316(SA-106C)連接管引至中隔墻上集箱。兩路蒸汽在中隔墻上集箱匯集后,沿中隔墻下行至低溫過熱器進口集箱。包墻過熱器總圖 檢查水平煙道側包墻管與水冷壁管連接處有無撕裂拉傷現象(因膨脹量不同引起)。 宏觀檢查包墻管有無鼓包等蠕脹現象,可用強光手電貼管壁照射觀看。若有用卡尺,測量其最大外徑并記錄15、。 檢查前包墻、中隔墻上部飛灰磨損情況,測量壁厚。 檢查尾部煙道吹灰器區域包墻管是否存在吹損,發現吹損減薄情況進行測量。 檢查前后包墻在低過、低再蛇形管彎頭、均流板部位是否存在煙氣沖刷及機械磨損情況。若有應進行普查。 檢查吹灰槍孔、人孔周邊包墻管是否存在蒸汽、漏風引起的管壁吹損減薄,存在吹損進行測量。 重點檢查前包墻過熱器與在平煙道底部彎頭磨損,前包墻豎直管段高溫氧化腐蝕,包墻開孔處管子的漏風磨損。鍋爐編號部件名稱包墻管檢驗方法觀察、觸摸、測量設備規格、材質 側、后包墻516,水平煙道側包墻517,前、中包墻577,前包承重管5711,中包承重63.512 。材質:SA-210C/15CrMo16、G儀器名稱測厚儀、游標卡尺檢修性質檢查日期檢查人員圖示: 說明: 檢查包墻管各吹灰器兩側管子的吹損情況,如左圖所示,在爐內面向吹灰口時,左側的管子為A點,右側的為B點,由內向外依次編號,對存在吹損部位進行測厚檢查。 未特殊說明:其余部位的包墻管均按從爐前至后,左至右的順序進行編號。 位置:IK 吹灰槍孔部位第*根12345678910AB位置:IK 吹灰槍孔部位第*根12345678910AB位置:水平煙道側包墻管(標高: 米)第*根壁厚第*根壁厚第*根壁厚第*根壁厚5101516位置:包豎井左包墻管(標高: 米)第*根壁厚第*根壁厚第*根壁厚第*根壁厚5101516檢查情況總結W46.5.417、 低溫過熱器檢查:低溫過熱器位于后豎井的后煙道,分為水平段和垂直段,水平段管子外徑577/8/9,SA-210C/15CrMoG/12Cr1MoVG。采用2根管繞制,沿煙道寬度方向布置270排,S1=127,順列布置,水平段共分成兩個管組,每組間留有一定的檢修空間,所有的水平蛇形管圈兩個一組地擱置在后豎井中隔墻及后包墻上。水平段最上的一組進入后豎井轉向室時,兩排并成一排而形成低過出口垂直段,出口垂直段沿煙道寬度135排,S1=254,垂直管間由滑動塊連接(見圖3)。滑動塊是由一塊正連接件和兩塊副連接件組成,直接焊在管子上保證管子沿軸向自由膨脹而又不相互分開。蒸汽由下部入口集箱進入低溫級過熱器,18、蒸汽向上流動,與煙氣流向相反,最后進入低溫過熱器出口集箱。 滑動塊聯接件示意圖 檢查低過出口豎直段高溫氧化腐蝕,低過彎頭的磨損,出列管子的磨損以及防磨瓦、擋灰板、導流板缺失情況。 檢查低溫過熱器管排錯亂情況防止形成煙氣走廊及出排管子的磨損情況及低溫過熱器管排與吊掛管及掛鉤的磨損情況。 吹灰器區域管子(含深層管)的吹損情況檢查為重點。鍋爐編號部件名稱低溫過熱器檢查方法宏觀目視、觸摸、測量設備規格577/8/9儀器名稱測厚儀、游標卡尺設備材質SA-210C/15CrMoG/12Cr1MoVG檢修性質檢查日期檢查人員圖示:說明:A1:低過上層垂直段,吹灰器中心上、下各500mm范圍,主要檢查13根管19、圈吹損情況;B1:低過上層垂直段下部彎頭,主要檢查13根管圈吹損情況;C1:上層水平管上部,吹灰器中心兩側各500mm管段為重點檢查區域,主要檢查第1根管圈的防磨罩情況和2至4根管的吹損情況;A2:低過下層垂直段,檢查同A1;B2:低過上層垂直段下部彎頭,檢查同B1;C2:上層水平管上部下部,檢查同C1;C3:下層水平管上部,檢查同C1;D :后墻彎頭部位,主要檢查機械磨損,擋風板的情況,彎頭部位的承重卡情況;E :隔墻彎頭部位,主要檢查機械磨損,擋風板的情況,彎頭部位的承重卡情況;F :集箱部位,檢查煙氣沖刷情況,按規定對管座定期進行抽查。記錄說明:1、站在爐前面向鍋爐時,左手側為爐左。2、20、管屏編號方法:按從爐左至右順序進行編號;3、管圈(根)數編號說明:A1、A2由后至前,C1、C3、B1、B2由上至下,C2由下至上。檢查部位A1 管圈數 壁厚管屏數12345備注12檢查部位B1 管圈數 壁厚管屏數12345備注檢查部位C1 管圈數 壁厚管屏數12345備注1檢查部位A2 管圈數 壁厚管屏數12345備注檢查部位B2 管圈數 壁厚管屏數12345備注檢查部位C2 管圈數 壁厚管屏數12345備注檢查部位C3 管圈數 壁厚管屏數12345備注檢查情況總結W56.5.5 全大屏過熱器檢查:全大屏過熱器位于爐膛的上方,沿爐膛寬度方向共有11片,每片由58根518管子組成,S1=28521、7.5,材質12Cr1MoVG/SA-213T91全輻射的大屏過熱器直接吸收爐膛的輻射熱,這樣把輻射式過熱器與對流式過熱器組合在一起的固有特性,使其能夠在保證的溫度調節范圍內有一條比較平滑的特性曲線。為減小流量偏差使同屏各管的壁溫比較接近,在管排的入口處設置了不同尺寸的節流圈;全大屏過熱器采用全疏水式布置,這樣可縮短啟動時間;為保證下段管屏的平面度,設置了兩道夾持管,同時每一片管屏的相鄰管子中間采用圓鋼及滑動塊定位。 檢查大屏夾持管與屏管之間磨損,抽查異種鋼接頭,檢查屏管表面氧化現象,檢查屏管焦下腐蝕現象。 大屏異種鋼位置:全大屏過熱器異種鋼焊口每屏8個,共88個,分別在每小屏進口水平段距前墻22、2245.6mm沿蒸汽走向至標高43990mm處. 檢查管子蠕脹,檢查蠕脹須使用專用的各類管徑脹粗極限卡規或游標卡尺,測量屏式過熱器和高溫過熱器的外圈管管徑,測量低溫過熱器的引出管及其他可能發生蠕脹的蛇形管管徑,檢查屏式過熱器和高溫過熱器的管子外表,特別是向火側管段表面氧化情況。質量要求碳鋼管子脹粗值應小于3.5%D,合金鋼管子脹粗值應小于2.5%D。管子外表無明顯的顏色變化和鼓包。材質為碳鋼的受熱面管子或三通、彎頭的石墨化應不大于4級。合金鋼管表面球化大于4級時,宜取樣進行機械性能試驗,并作出相應的措施。管子外徑的氧化皮厚度須小于0.6mm,氧化皮脫落后管子表面無裂紋。管子表面腐蝕凹坑深度須23、小于管子壁厚的30%。 對吹灰區域管壁進行測量檢查。鍋爐編號部件名稱全大屏過熱器檢驗方法觀察、觸摸、測量設備規格518儀器名稱測厚儀、游標卡尺設備材質12Cr1MoVG 、SA-213T91檢修性質停爐檢修檢查日期1、A1、A2、A3均為吹灰影響區域,除監測管子脹粗情況,還需檢查第1至3根管的吹損情況;2、B1、B2、B3位置管子的吹損較輕微,但需監測管子脹粗情況;3、C部位為夾持管位置,要重點檢查機械磨損情況;4、此外材料分界處的異種鋼接頭,按規定進行檢查,由于全大屏處的煙溫較高,還需定期割管取樣檢查。 記錄說明:管屏從左至右編號,管根數編號:A1、A2、A3由爐后至前,B1、B2、B3由爐24、前至后,測量單位mm。A1A2A3第*屏第*根外徑壁厚備注外徑壁厚備注外徑壁厚備注1151.1223234567891011B1B2B3第*屏第*根外徑壁厚備注外徑壁厚備注外徑壁厚備注1234567891011其它缺陷:W66.5.6 高溫過熱器檢查 高溫過熱器蛇形管布置在水平煙道內,共84片,每片由6根管子繞成雙圈,管子高溫過熱器懸吊在爐膛折焰角上方及水平煙道區域內,共60排,順列布置,10管圈繞制,S1=571.5,管間采用圓鋼及滑動塊定位,為減小流量偏差使同屏各管的壁溫比較接近,在管排的入口處均設置了不同尺寸的節流圈。高溫過熱器出口集箱設為兩個。管子進口段采用高溫過熱器懸吊在爐膛折焰角上25、方及水平煙道區域內,共60排,順列布置,10管圈繞制,S1=571.5,管間采用圓鋼及滑動塊定位,為減小流量偏差使同屏各管的壁溫比較接近,在管排的入口處均設置了不同尺寸的節流圈。高溫過熱器出口集箱設為兩個。進口段采用579,SA-213T91,爐內其余受熱面直至出口段采用519,SA-213T91。 檢查高過管屏錯亂情況和亂屏管子磨損情況并恢復管屏整齊;高過定位管和管屏固定卡子與管排的磨損及下部間隙,間隙不足時要重點全面檢查高過管屏下部水冷壁斜坡有無磨損和擠壓變形并記錄。 宏觀檢查管子有無鼓包變色及表面嚴重氧化等情況并記錄,檢查管子焦下腐蝕現象。 對高過向火面管子下部彎頭、檢查吹灰器高度附近管26、子的吹損情況,監視段蠕脹測量,記錄如下:鍋爐編號部件名稱高溫過熱器檢驗方法觀察、觸摸、測量設備規格高過一段:57*9 高過二段:51*9 儀器名稱測厚儀、游標卡尺設備材質SA-213T91、共60屏,10根管子繞制檢修性質停爐檢修檢查日期圖示:說明:1、A:高過出口集箱;2、B:高過進口集箱;3、C點為變徑接頭部位,高過一、二段的連通管,結合大小修檢查脹粗及焊縫情況;4、D1、D2、D3分別為IK01至IK06號吹灰器影響區域,除檢查第1根管的防磨罩外,還應檢查深層管的吹損情況;5、D4、D5、D6分別為IK07至IK12號吹灰器影響區域,該部位主要檢查13根管6、E1、E2、E3為高過二段,27、同上;7、E4、E5為高過二段背風面,受IK09、IK10、IK11、IK12影響,但距離吹灰器較遠,以宏觀目視檢查為主,發現異常吹損情況則進行測量。 記錄說明:管屏均按爐左至右的順序編號,高再管圈按由外至內的方法編號,最外圈為1,最內圈管編號為10,(例如:高過一段D1、D2、D3點為由爐前向后數,D4、D5、D6點則應由后往前數),單位:mm。位置:D1第*屏第*根壁厚外徑備注第*屏第*根壁厚外徑備注311322位置:D2第*屏第*根壁厚外徑備注第*屏第*根壁厚外徑備注311322位置:E1第*屏第*根彎頭直段備注第*屏第*根彎頭直段備注1112檢查情況總結:W76.5.7 過熱器監視管檢28、查 按照DL612的要求對低溫過熱器割管取樣,檢查結垢、腐蝕情況。 按照DL612的要求對定期高溫過熱器割管進行檢查;檢查結果應符合DL438的要求。 運行時間達5萬h后,應結合機組檢修安排,對低合金鋼高溫過熱器管內壁氧化層厚度進行抽查;當氧化層超過0.3mm時,應對管子材質進行狀態評估。 立式過熱器下部彎頭內應無明顯氧化產物沉積;對于材質為奧氏體不銹鋼的過熱器,在運行3萬h-5萬h后應檢查過熱器下部彎頭的氧化產物沉積情況,必要時應割管檢測腐蝕產物沉積量,并對垢樣進行分析。 應根據運行中過熱器的超溫情況,抽查管子爐外部分管段的脹粗及金相組織。 監視管切割時,不宜用割炬切割。監視管切割時管子內外29、壁應保持原樣,無損傷。 監視管割下以后應標明監視管的部位、高度、向火側和管內介質的流向。 管子切割后監視管應保持原樣和完整。 嚴禁使用割炬切割監視管。H3 6.5.8 過熱器管焊縫檢查 對聯箱管座與管排對接焊縫去銹、去污、抽查。焊縫及焊縫邊緣母材上無裂紋。補焊焊縫無超標缺陷。 全面檢查運行10萬h后的高溫過熱器出口聯箱管座與管排的對接焊縫,并由金屬監督部門對焊縫進行探傷抽查。 運行時間達8萬h后,應對與奧氏體不銹鋼連接的異種鋼接頭進行外觀檢查,并按10%比例進行無損檢測抽查,必要時割管做金相檢查。 全面檢查運行10萬h后的異種鋼焊縫,并按10%的比例進行無損探傷抽查。 打磨管座焊縫裂紋,徹底消30、除后進行補焊。焊接時應采取必要的焊前預熱和焊后熱處理的措施。焊縫應符合DL438的要求。H4 6.5.9 過熱器防磨裝置檢查 檢查防磨裝置,防磨裝置磨損和燒損變形嚴重時應予以更換,防磨板和煙氣導流板須完整,無變形、燒損、磨損和脫焊。 檢查防磨裝置的固定位置,防磨罩與管子能自由膨脹。 W86.6 過熱器管更換 過熱器管子切割,確定割管位置及數量,校對內外位置,拆掉護板,爐墻保溫。檢查管道內壁焊縫是否開裂、管壁是否有裂紋。切割點距彎頭起點聯箱外壁及支架邊緣均大于70mm,且兩焊口間距150mm。割管子時,防止溶渣掉入管內。先割下管口后,用鐵皮將下管口蓋好,然后割上管口,割下的管段送化學或金屬組分析31、。管子焊縫割開處理過程中,對割開部位及時進行封堵,防止異物落入管孔中。打磨上下管口,將內外壁磨光,并在新管未裝前,將下管口用專用管堵加蓋,以防異物掉入。管子坡口為3035,鈍邊為11.5mm,對口間隙為1.52.5mm,且管子焊端面傾斜應小于0.55mm。割點附近的管夾應在切割前與管或所在管排脫離。管子切割時不應損傷相鄰的管子,管子工切割應采用機械切割,對于特殊部位而需用割炬切割時,須消除切割部位的熱影響區。 過熱器新管檢查,檢查管子表面裂紋,檢查管子管子外表壓偏、凹坑、撞傷、分層和裂紋,檢查管子表面腐蝕,管子內外表缺陷的深度超過管子壁厚的10%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檢查彎管表面拉傷和波浪度,32、檢查管徑及壁厚,檢查合金鋼管硬度、合金元素檢測和金相檢查,新管使用前宜進行化學清洗,對口前用壓縮空氣進行吹掃。質量要求,新管檢查,管子外表無壓偏、凹坑、撞傷、分層和裂紋。管子表面無腐蝕,彎管表面無拉傷,其波浪度應符合DL50311994的表的要求。彎管實測壁厚應大于直管理論計算壁厚。彎管的不圓度應小于6%,通球試驗合格。管子管徑與壁厚的正負公差應小于10%。合金鋼管子硬度無超標。合金成分正確。新管內無鐵銹等雜質。 新管焊接,管子的焊接工藝應符合DL5007-92中的5.0要求,新管施工焊口須100%探傷。管子焊接質量標準應符合DL500792.管道對口和焊接應符合DL50311994中5.1和33、5.24的要求。H5 6.7 過熱器集箱檢修 焊縫檢查,聯箱管座角焊縫去銹、去污檢查。對聯箱封頭焊縫去銹、檢查,必要時進行無損傷檢查。運行10萬h后應進行超聲波探傷。焊縫裂紋糕點焊前應對裂紋進行打磨,在確認無裂紋痕跡后方可進行焊接,并采取必要的焊前預熱和焊后熱處理的措施。 外觀檢查,檢查聯箱外壁的腐蝕點,聯箱三通去銹后,檢查其彎曲部分,運行10萬h后應進行超聲波探傷。 聯箱內部檢查和清理,檢查和清理聯箱內部積垢,檢查聯箱內壁及管座孔拐角處腐蝕和裂紋。對于有內隔板的聯箱,在運行10萬h后應用內窺鏡對內隔板的位置及焊縫進行全面檢查。 吊桿、吊耳及支座檢查,檢查吊桿的腐蝕和變形,檢查吊桿與吊耳聯接的34、銷軸的變形,對吊耳與聯箱焊接的角焊縫去銹去污后進行檢查,或打磨后著色檢查,檢查彈簧支吊架的彈簧彈力,檢查聯箱支座膨脹間隙。集箱名稱編號缺陷情況處理結果檢查人/日期檢查情況總結:H66.8 水壓試驗 根據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DL6121996電力工業鍋爐壓力容器監查規程,結合機組檢修實際情況編寫水壓實驗方案。 水壓試驗方案經審批獲準后,組織參加水壓實驗人員進行學習,安全、技術交底。 檢查人員按要求進行水壓試驗檢查工作,對各檢查區域發現缺陷進行記錄。位置檢查情況處理結果檢查人/日期水壓試驗整體評價:H76.9 現場清理 收拾工具、更換下的備件和材料。 清理檢修現場,做好現場衛生。 W96.135、0 工作票終結 封閉人孔前必需檢查清理爐內,撤出全部檢修人員,清點人員和工具。 辦理工作票終結手續。H8 7 檢修記錄 可添加附頁部件名稱缺陷位置缺陷描述處理情況檢查人/日期過熱器清灰及檢修準備(H2)過熱器外觀檢查(W2)頂棚過熱器檢查(W3)包墻過熱器檢查(W4)低溫過熱器檢查檢查(W5)全大屏過熱器檢查(W6)高溫過熱器檢查(W7)過熱器監視管檢查(H3)過熱器管焊縫檢查(H4)過熱器防磨裝置檢查(W8)過熱器管更換(H5)過熱器集箱檢修(H6)水壓試驗(H7)現場清理(W9)8 不符合項目處理單不符合項事實陳述:檢修負責人(簽字): 檢修單位負責人(簽字):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36、年 月 日糾正、預防措施: 返工 返修 讓步接受 報廢設備部點檢員(簽字):日期: 年 月 日 糾正、預防措施意見: 同意 不同意設備部專業主任(簽字):日期: 年 月 日糾正、預防措施完成情況:檢修負責人(簽字): 日期: 年 月 日糾正和預防措施驗證意見:監理(簽字): 日期: 年 月 日糾正和預防措施驗證意見:設備部(簽字):日期: 年 月 日9 完工報告單項目名稱檢驗級別工作負責人檢修單位一、 計劃檢修時間 年 月 日 時 至 年 月 日 時實際檢修時間 年 月 日 時 至 年 月 日 時二、檢修中進行的主要工作三、檢修中發現并消除的主要缺陷四、尚未消除的缺陷及未消缺的原因五、技術記錄37、情況六、設備變更或改進情況,異動報告和圖紙修改情況七、質量監督點執行情況本項目設置H點 個,W點 個; 檢驗合格的H點 個,W點 個;八、設備和人身安全情況九、主要備品配件、材料消耗記錄名 稱規格型號實耗量備 注十、檢查與檢驗意見檢修工作負責人合格 不合格簽名: 日期:檢修單位合格 不合格簽名: 日期:監理監理負責人 合格 不合格簽名: 日期:監理主管 合格 不合格簽名: 日期:設備部點檢員 合格 不合格簽名: 日期:專業主管 合格 不合格簽名: 日期:10質量簽證單序號工 作 內 容工作負責人自檢檢修部驗證監理驗證點檢員專業主管驗證點簽字日期驗證點簽字日期驗證點簽字日期驗證點簽字日期驗證點簽38、字日期1.工作準備W1W1W1W1W12.驗證工作票H1H1H1H1H13.過熱器外觀檢查W2W2W2W2W24.頂棚過熱器檢查W3W3W3W3W35.包墻過熱器檢查W4W4W4W4W46.低溫過熱器檢查檢查W5W5W5W5W57.全大屏過熱器檢查W6W6W6W6W68.高溫過熱器檢查W7W7W7W7W79.過熱器監視管檢查H2H2H2H2H210.過熱器管焊縫檢查H3H3H3H3H311.過熱器防磨裝置檢查W8W8W8W8W812.過熱器管更換H4H4H4H4H413.過熱器集箱檢修H5H5H5H5H514.水壓試驗H6H6H6H6H615.現場清理W9W9W9W9W916.工作票終結H7H7H7H7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