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車站土建工程深基坑開挖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863
2024-09-06
10頁
210.04KB
1、軌道交通車站土建工程深基坑開挖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xx軌道交通xx號線xx路地鐵車站工程深基坑開挖作業指導書1適用范圍適用于xx軌道交通xx號線(東延伸)4B標xx站土建工程深基坑開挖施工。2作業準備2.1內業技術準備開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審核施工圖紙,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依據圖紙和規范制定深基坑開挖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報相關部門審批,報監理單位確認,專家評審通過后實施。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及三級教育,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2外業技術準備1)地層地2、質、水文地質、周邊環境條件調查地質條件是否和設計吻合,調查結果做出詳細報告。地下水位的深淺,所施工區域在地面的整體情況,包括地面的相對標高和地面相對坡度調查。對深圳松崗鎮當地的年降雨量進行調查。調查周邊的生活人群排放生活用水情況和廠房排放工業用水情況。調查施工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統的通暢性,以及當地管理市政排水系統的單位對檢修排水系統的力度。2)測量放線、監測點布置并取得初始值,放樣出開挖輪廓線及分段開挖線。2.3機具準備反鏟挖掘機(小型、中型、長臂)數臺滿足現場需要,伸縮臂液壓垂直抓土機1臺,渣土車數臺滿足現場需要,25t汽車吊2臺,25t自卸吊1臺,15t龍門吊1臺,100t/200t/303、0t千斤頂各1臺,潛水泵及控制裝置數臺滿足現場需要。2.4開挖條件準備方案經過專家評審,完成現場技術交底和安全技術交底基坑內水位降至開挖面以下1m;場地、基坑四周按要求設置排水溝、沉淀池,大門位置設置沖洗設備;各種機械已進場并報驗備案,數量滿足要求;鋼支撐進場并報驗,材質合格、數量滿足要求。制定了應急預案并交底,應急物資準備齊全。3技術要求3.1基本要求深基坑開挖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執行,充分應用“時空效應”以提高工程施工質量、保證基坑安全。考慮時空效應的軟土基坑施工時:(1)必須按設計要求分段開挖和澆筑底板,分段長度不大于25m;(2)每段開挖中又分小段、分層開挖,每小段寬度不大于6m,分層厚度4、不大于2m;(3)每小段開挖支撐完成時間不超過16小時。3.2開挖原則遵循“分段分層、中間拉槽、先撐后挖、隨挖隨撐、嚴禁超挖”的施工原則。基坑開挖施工以保證施工和周圍環境安全及節點工期為原則。土方開挖的順序方法必須與設計工況相一致,嚴格按照時空效應理論,掌握好“分層、分段、分塊、對稱、限時”五個要點,并遵循“豎向分層、水平分區分段、先撐后挖、嚴禁超挖、及時封底”的原則,確保工程安全質量前提下快速施工。土方開挖橫向先中間后兩側,確保兩側預留土體護壁。基坑開挖前20天開始降水,基坑開挖必須在連續墻、冠梁、砼支撐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基坑開挖時,其縱橫向邊坡放坡應根據地質、環境條件采取安全坡度。每5、步開挖所暴露的部分地下墻體寬度宜控制在36米,每層開挖深度控制在2.53.5米,嚴禁在一個工況條件下,一次開挖到底。鋼筋、鋼支撐、棄土等堆載應遠離基坑頂邊線5米以外,防止側壓力過大,基坑周邊堆載不得大于20Kpa。縱向放坡開挖時,應在坡頂外設置截水溝,防止地表水沖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再回流滲入坑內,防止邊坡坍塌。加強明水排放,在基坑開挖后,應及時設置坑內排水溝和集水井,配備潛水泵及時排除集水井里的集水,防止坑底積水。在雨季施工,嚴格執行雨季施工方案。每一工況挖土及鋼支撐的安裝時間間隔不得超過12小時,對各道支撐必須采取可靠的支托和連接,防止因圍護結構變形和施工撞擊而發生支撐脫落。機械挖土時,坑底6、應保留300mm厚土層用人工挖除整平,防止坑底土擾動。挖土機械和車輛嚴禁碰撞支撐、立柱、井點管、連續墻,鋼支撐頂面嚴禁堆放、懸掛雜物。4施工方法土方開挖分2個工作面:第一工作面從西端頭東進行,第二工作面為東端頭井。B基坑北側明挖段由兩端向中間進行土方開挖。土方開挖按照縱向分級、橫向分塊、豎向分層、層與層之間放坡設臺階的方式進行,上下、前后形成一個連續的開挖作業面,按“先中間拉槽,后向兩邊擴展”的順序進行開挖,每段開挖時均挖出排水溝及積水坑,防止土方經水浸泡。明挖段土方豎向共分六層開挖。基坑開挖前,摸排連續墻質量情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相應預加固措施,保證基坑開挖安全。土方分層開挖示意圖見圖4-17、4-2,土方開挖縱斷面示意圖見圖4-3,平面示意見圖4-4。第一層土方開挖至第一層砼支撐底,開挖高度約2.6m。土方開挖完成后破除連續墻頂砼,施工冠梁及砼支撐。本層土方直接采用反鏟挖掘機開挖、裝車,自卸汽車外運。第二層、第三層土方開挖高度均為3.6m,采用PC200挖機配合長臂挖機開挖,自卸汽車外運。基坑橫向范圍內超出長臂挖機作業范圍的土方由1#、2#PC200挖機倒運到長臂挖機作業范圍,長臂挖機開挖、裝車,自卸汽車外運。第四層土方開挖高度3.1m,開挖到第二層鋼支撐下0.5m。開挖與支撐安裝密切配合,確保具備支撐安裝條件后,立即進行第二道鋼支撐安裝。開挖時,首先開挖基坑縱向中間部分土體,兩8、側留出2m工作平臺,以便在此工作臺上進行鋼支撐安裝。本層土方開挖時由2#反鏟挖機將土方挖運至第三層,長臂挖機裝車,自卸汽車外運。第五層土方開挖高度3m,開挖到第三層鋼支撐下0.5m。開挖時先中間,后兩邊,預留鋼支撐安裝平臺。本層土方按預留臺階由2#、3#PC200挖機接力的方法將土方挖運至第三層,長臂挖機裝車,自卸汽車外運。第六層土方開挖高度約2.xx3m(標準段),開挖到第四層鋼支撐下0.5m處進行支撐安裝。本層土方按預留臺階由2#、3#PC200挖機接力的方法將土方挖運至第三層,長臂挖機裝車,自卸汽車外運。支撐安裝完成后開挖剩余土方。人工撿底層土方為基底以上0.3m土方,此處土方不得采用機9、械開挖,由人工清底。第六層機械挖土時應嚴格控制開挖標高,嚴禁擾動基底。基底清理完成及時澆筑墊層封閉,確保基坑安全。土方開挖時,其中第一層每小段長度不大于12m;第二層開挖中,每小段長度不大于6m,在8h內完成;第三層及以下各層開挖中,每小段長度不超過3m,在8h內挖完,隨即在4h內安裝鋼支撐,斜撐在12h內完成,并施加軸向預應力。在分層開挖中每一層開挖底面標高為支撐下0.5m或基底以上0.3m,嚴禁超挖。圖4-1土方分層開挖示意圖圖4-2土方分層開挖示意圖圖4-3 土方開挖縱斷面示意圖圖4-4 土方開挖平面示意圖5.基坑開挖安全技術措施(1)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合理布置施工場地,落實一個可供5輛10、土方車停車的待車場地,進行車輛進入施工現場的調配。(2)各階段挖土前均做好思想統一,對施工人員交底清楚,施工時嚴格遵循“階梯式”開挖施工順序,“從上到下,分層、分塊,留土護坡,階梯流水開挖,墊層及時澆筑”的總原則。(3)基坑開挖避免在雨季開挖。若工期所限,必須在雨停止后進行,需跳挖并加強支撐,工作面不宜過大,需逐段、逐片地完成。(4)土方開挖和主體結構施工平行作業,土方開挖超前主體結構一個施工段,嚴禁在坑底橫向挖掘,以免人為造成塌方。(5)作業前需嚴格檢查坑內外、坑邊有無危險因素,對施工作業人員做好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執行二級交底和教育制度。(6)對所有進入現場的設備做一次檢修,保證開工期11、間機械正常運轉。(7)備齊合格支撐及構配件,嚴防安裝支撐時,因缺少支撐構配件而延誤支撐時間,同時準備一定數量的支撐備用。(8)備足排除基坑積水的排水設備。為保證基坑開挖而不浸水,必須事先備好設備,以防開挖土坡被暗藏積水沖坍,乃至沖斷基坑橫向支撐,從而造成地下墻大幅度變形和地面大量沉陷的嚴重后果。(xx)基坑四周用鋼管設置1.2m高防護欄進行圍護,并掛密目網防護,欄進涂刷紅白色醒目警示,確保施工安全。(10)土方開挖邊坡上部不準堆放棄土和材料設備等,堆放重物距土坡安全距離不得小于4m,臨時材料不得小于2m,機械不得小于0.8m。(11)夜間挖土方時,應盡量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擾較少和運輸道路暢12、通的地段,施工場地應有足夠的照明。(12)在土方開挖的同時,嚴格按照設計的鋼支撐結構跟進支撐。嚴格把好支撐材料的質量關,以保證基坑質量和安全。(13)基坑開挖場內棄土路線嚴格按照我方所安排的路線進行,車輛進出有序,保證基坑開挖中連續高效率出土,加快開挖速度,減少地層擾動,確保水平位移量在規定指標內。(14)基坑開挖過程中,每個基坑內設置兩處應急逃生通道爬梯,隨著基坑開挖范圍的變化,應急爬梯位置隨之移動。應急逃生通道爬梯位置示意見附圖3。(15)做好地下管線的監控和保護。基坑開挖和主體結構施工時加強地下水位的監測,對降水井做好有效保護,確保基坑降水效果到達規范要求。(16)做好監控量測。測量主管13、負責每天將監測日報以書面形式報項目經理及總工程師審閱,項目經理及總工程師分析監測結果并簽署下步施工意見。6.深基坑工程應急措施深基坑開挖工程風險規避主要以預防為主,加強監控量測和巡視,信息化指導施工,防止事故發生。6.1圍護結構滲漏、突涌(1)若基坑發生滲漏,立即按照圍護結構堵漏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堵漏;(2)滲漏、突涌時,立即用雙快水泥、竹膠板堆砌封堵漏水點,迅速對漏水點周圍加強支撐,并在基坑外側圍護結構背面進行壓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進行加固堵漏,以確保基坑安全;(3)危險時,停止施工,撤離施工人員,對基坑進行回填土或灌水處理;(4)及時對周邊建筑物、路面進行加密監控量測,有異常變化時,會同相關14、部門研究預防、加固處理方案。6.2 圍護結構過大內傾位移首先停止坑內一切施工,撤離人員,立即采取坡頂卸載的辦法,如在圍護結構后適當挖土卸載或人工坑外降水,坑內圍護結構前堆筑沙袋;或增加鋼支撐、錨桿和混凝土墊層(或鋼筋混凝土墊層)等方法來增大被動土壓力。土方開挖分層與順序要嚴格按方案執行嚴禁超挖;要做好防水、降水、排水,盡量避開在不利的季節施工(如雨季、汛期、臺風);不能再基坑頂周圍5m范圍搭設臨時建筑物、庫房,不得停放大型機械,嚴禁超載堆土、堆材料。6.3邊坡失穩一旦土方邊坡出現失穩的苗頭,首先在可能的條件下,應盡快降低未開挖范圍土體地下水位,進行坡頂卸載,進行未滑坡區域的監測和保護,嚴防事故15、的擴張;其次在坡腳堆筑砂袋,或在未滑部位搭設鋼板樁、鋼管、木樁等以擋土,并盡快灌注封底混凝土。其預防措施首先是嚴格按規定放坡開挖,做好降水、排水、防水和邊坡保護措施,防止水侵泡基坑和邊坡;其次在接近邊坡處的土方開挖速度要放慢,嚴禁坡腳掏土和超挖;再次要嚴格控制地面荷載,嚴禁坡頂堆載。6.4基底隆起采取分段開挖,分段施工墊層,土方挖到設計標高時應減少基底暴露時間,及時澆筑混凝土墊層,加快底板施工速度,防止坑內侵水。當發現由于坑底土體回彈變形較大,將危及圍護結構安全時,一方面立即停止坑內一切施工,同時在坑底配重(如堆砂袋),再在坑內加強深井降水減壓,使土體失水固結。6.5周圍地面沉降首先停止降水作業,然后再圍護結構外圍的適當位置實施壓力注漿進行有效隔水,同時可增加回灌井,同時認真檢查接基坑支撐情況,分析情況確定安全后方可繼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