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碴軌道道岔區岔枕吊裝卸平移及電務調試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941
2024-09-06
17頁
73.83KB
1、 無碴軌道道岔區岔枕、吊裝卸、平移及電務調試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一、無碴軌道道岔區施工工藝流程道岔區無碴軌道施工按照四個階段進行施工。四個施工階段包括:廠家生產和試拼調整階段、單件產品運輸階段、現場預組裝分段運輸階段、現場鋪設階段。道岔區砼支承層施工測放施工控制樁綁扎道床板底鋼筋安裝對位調整小車、鋪設縱移軌道軌道工廠化組裝場預組裝道岔軌排,并進行工電聯調推送縱移小車、道岔就位道岔粗調道岔精調、固定道岔區道床板砼施工施工區封閉、砼養生拆除支撐螺栓、模板砼拌合場生產標出設計岔位、預2、埋件位置專用平車分段運輸道岔軌排專用吊具分段吊裝道岔軌排至縱移小車。調整側向支撐調整龍門吊(或起落支座)安裝支撐螺栓、龍門吊機組退出軌檢小車檢測道岔幾何形位調整水平絲桿調整支撐螺栓絲桿道岔部件加防護膜清理雜物、安裝側模對位調整小車退出,連接鋼軌道岔區無碴軌道施工工藝流程圖二、各施工階段的主要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1、廠家生產及試拼調整道岔1.1 遂渝線無碴道岔在山海關橋梁廠進行生產及試拼調整。1.2 道岔在廠家組拼的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1)排布岔枕排布岔枕前要按圖紙準確定位岔枕位置。排布岔枕時,橫向以岔枕時,橫向以岔枕上螺栓孔對齊,縱向岔枕間距以固定的間距尺控制,并隨時消除累計誤差。以直股為基準股3、,岔枕編號牌端與基準股同側,岔枕垂直于基準股,用龍門吊配合將岔枕一次準確排布到位,間距允許偏差5mm。(2)道岔吊裝卸及就位 吊配尖軌、基本軌組件。可動心軌組件等長鋼軌及組件時必須使用吊軌架,兩臺龍門吊配合,統一指揮,同步作業,協調行動,平穩吊、運、安裝配軌。先配置直股尖軌基本軌組件,而后是曲股尖軌基本軌組件,對好岔頭位置使兩端基本軌前端的方正差不大于1mm,兩基本軌安裝鎖閉孔的中心連線對直基本軌的垂直度不大于2mm,限位器子母塊居中。由于電務轉換設備要求很高,兩基本軌安裝鎖閉孔的中心連線與前后軌枕的相對位置應準確無誤。(3)道岔組裝 以直股基本軌為基準股,先直股后曲股。轉轍器部分內聯結滑動部4、分應嚴格按道岔鋪設鋪設圖安裝墊板、銷釘、彈片等。連接固定部分應先上基本軌軌距扣壓彈條,然后對正道岔直股軌距,頂緊扣壓尖軌彈條、軌距塊。對于限位器的安裝,應使子塊嚴格居中。可動心轍岔部分應注意其各部位的間隙。尤其翼軌和叉跟座的接頭聯結,應注意與底板之間產生的間隙。護軌及其他聯結部分的組裝,按與心軌的查照間隔組裝調整護軌。組裝調試時,扣件安裝后注意岔枕不得懸空。道岔組裝調試完畢后,應全面檢查和整修,包括位置、方向、軌距、支距、轉換性能、密貼程度等。道岔轉轍器及尖軌安裝應符合:尖軌無損傷;尖軌實際尖端至第一牽引點處尖軌與基本軌應密貼,縫隙不大于0.2mm;尖軌限位器兩側縫隙偏差不大于1.5mm;尖軌5、各牽引點處開口值應符合設計規定,其允許偏差為2mm。轍叉安裝應符合:轍叉心軌和翼軌無損傷;查照間隔不小于1391mm;心軌實際尖端至第一牽引點處心軌和翼軌應密貼,縫隙不大于0.5mm。螺栓的扭力距應達到11001300KN。基本軌上牽引桿安裝孔的中心線與軌枕的相對位置(距后一根軌枕中心線300mm,距前一根軌枕中心線350mm),岔枕應正位并與直股軌道中心線垂直,岔枕間距允許偏差為5mm。 道岔鋪設允許偏差順序項目允許偏差(mm)1軌距尖軌尖端軌距1直線尖軌軌頭創切起點處軌距2其余部位22曲線護軌輪緣槽寬+1,-0.53可動轍叉咽喉+2,-14導曲線支距51.3 工電聯的調試2、道岔單件產品運6、輸2.1預組裝、調試合格后,應對道岔各部件做出對號標記,進行道岔分解。(1)為滿足鐵路運輸要求,選擇道岔鋼軌件和岔枕分離的方式進行分解。(2)道岔分解應以火車、汽車運輸尺寸的限制要求為準,確定分解后單件產品的外形尺寸。(3)對尖軌和可動心軌轍叉等細長、易變形的構件,應根據鋪設圖將尖軌與基本軌組裝為一體,作為單件產品整體裝卸。(4)道岔區無碴軌道配套岔枕,長度大于3.5m時采用鉸接長短枕結構型式(可動心軌轉轍基坑兩側岔枕除外)。運輸時拆除鉸接,長短枕分離運輸,以滿足車輛運輸尺寸的限制要求。(5)易散落丟失的道岔聯接零件應裝箱編號發運。2.2針對高速道岔部件尺寸大、易變形的特點,廠家、施工單位應同7、運輸部門協商,制定詳細的裝卸車和裝載加固方案,認真執行。2.3道岔裝卸作業時,須使用吊裝扁擔梁和柔性吊帶,輕起慢放,減小起落沖擊,防止道岔產生損傷變形。(1)根據單件道岔部件的最大尺寸,計算確定吊裝扁擔梁長度,柔性吊帶在扁擔梁上的吊環位置可調,便于適應不同單件道岔部件尺寸。(2)根據單件道岔部件的重心、構造及結構薄弱部位確定吊點數量和位置,并在鋼軌上作出吊裝標記。2.4道岔構件嚴格按規定堆碼,出廠時臨時固定零件不得隨意拆除,堆碼層數不得超過廠家規定,每層構件間應設墊木,支點位置正確。2.5混凝土岔枕按長短順序碼垛,長枕在下、短枕在上,每層岔枕間應有兩塊墊木,上下層的墊木豎直對齊,碼垛層數不宜超8、過5層。3、道岔現場組裝分段運輸3.1道岔現場組裝的施工工藝及方法同1.2條。3.2組裝場內應明確劃分堆碼區和組裝區,地面硬化找平并搭設防雨棚,配備大型龍門吊和道岔專用吊具等設備。3.3組裝區設組裝調試平臺,調試平臺應滿足:(1)單件道岔部件、岔枕和聯接零部件組裝為整組道岔的尺寸要求。(2)預組裝完成后,滿足道檢測岔幾何尺寸、調試轉轍機構的要求。(3)預組裝檢測合格后,整組道岔按照道岔鋪設分段圖逐段分解為道岔軌排的要求。(4)在組裝調試平臺的臺座上,按照組裝圖依次將單件道岔部件、岔枕及聯接零部件分段組裝。(5)現場預組裝順序為:道岔單件組裝軌排軌排調整軌排聯接整組道岔調試道岔逐段分解道岔軌排分9、段運輸(專用平車運輸)。(6)整組12號可動心軌單開道岔分段包括轉轍器及尖軌、導曲線、可動心軌轍叉、轍叉基本軌幾個部分。其中,導曲線的里外股鋼軌接頭不在同一截面,分段組裝軌排時,聯接臨時輔助短軌,以保證組裝精度。第4350號岔枕對應轍叉直向基本軌部分(長度5m),分段組裝時,鋼軌與岔枕分離,須臨時加裝支架,防止鋼軌變形。可動心軌轉轍基坑兩側岔枕為整體式長枕,在道岔軌排粗調時安裝。預組裝階段采用替換短枕臨時聯接。道岔分段表如表-1。(7)每段的道岔部件按照先直向后曲向,先外股后里股的順序進行安裝。表-1 12號可動心軌轍叉單開道岔分段表分段編號分段區域鋼軌組件岔枕組件備注轉轍器部分直、曲尖軌直向10、側向基本軌127號枕導曲線部分直向外股軌(8966)+5500側向里股軌(4780+9009)直向里股軌(13754)側向外股軌(4780+4194)+25002845號枕4650號長枕5500、2500為臨時輔助軌可動心轍叉部分可動心轍叉心軌可動心轍叉翼軌5172號長枕轍叉側向護軌部分轍叉側向護軌轍叉側向基本軌(17890)4672號短枕轍叉直向基本軌部分轍叉直向基本軌(17984)(8)道岔分段組裝工序如下, 對號排布混凝土岔枕,檢查岔枕外形幾何尺寸和預留孔位置、空間距。 按照裝配號碼和安裝順序配料、組裝道岔扣件墊板。 用大型龍門吊和道岔專用吊具分別吊裝道岔構件就位,吊運時要嚴格控制起落11、速度。 聯接、緊固道岔扣件時,扣件螺栓采用測力扳手終擰,扭力矩符合設計規定。(9)每段道岔軌排安裝完畢,都應進行軌距、支距、鋼軌端頭方正等主要幾何尺寸指標檢查,調整消除超限值。(10)各段道岔軌排起平到位后,在進行聯接。之后細調整組道岔的方向水平,對照道岔預組裝調試質量檢查清單所列項目進行道岔檢查。消除超限點位。(11)整組道岔組裝完畢,還須安裝尖軌和可動心軌轉轍機構,進行電務調試。(12)檢查合格后,道岔檢查點位應做出對號標記;并安裝專用固定銷釘、卡子,便于現場鋪設施工檢查。4、現場鋪設道岔4.1道岔區無碴軌道測量4.1.1道岔區無碴軌道測量包括道岔位置測量和道岔內部線路幾何形位測量。4.112、.2道岔位置測量,應以站場測量控制網為基準,根據站場設計圖進行中線和高程控制測量。確認無誤后進行道岔樁位放樣。4.1.3道岔測量時,控制樁位應包括,(1)道岔岔心、岔首、岔尾中心樁位;(2)道岔前后50100m范圍測放線路中線樁,以便控制線路同道岔平順連接;(3)渡線相鄰道岔岔心、岔首、岔尾中心樁位。4.1.4為滿足道岔區無碴軌道線路精確調整的要求,道岔兩側需測放加密測量基標。4.1.5以道岔區測量控制樁為基準,還需測放施工輔助樁。包括水硬性混凝土施工邊樁、道岔縱移小車走行軌道中線樁等。4.1.6控制樁、測量基標和施工輔助樁的測設應根據工序進度分期完成、標識清晰、防止混淆使用。4.1.7道岔內13、部線路幾何形位測量道岔軌排精確調整階段實施,采用軌檢小車進行。4.2 道岔區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層施工4.2.1施工之前,提前2個月進行水硬性混凝土配料設計,在試驗室中通過試驗確定集料配比參數、拌合工藝。4.2.2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層采用攤鋪機施工,攤鋪機施工前,進行設備工況檢查和工藝參數調整設定。4.2.3根據道岔區線路控制基標測放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層施工邊樁、在支承層鋪設邊界線對稱埋設基準線定位樁。(1)基準線定位樁位至攤鋪面板邊緣的橫向支距根據滑模攤鋪機側模到傳感器的位置而定,兩側路面邊緣不宜小于1 m,最小不得小于0.65 m。(2)基準線定位樁頂面標高根據路面邊緣高程和橫坡高度后確定。以便攤14、鋪時掛線檢查頂面高程,并控制攤鋪機走行方向。(3)道岔區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層設計寬度漸變部位,基準線定位樁埋設位置應同步變化,以控制成型支承層邊緣圓順漸變。4.2.4水硬性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用運輸車運輸、傾倒。4.2.5攤鋪時沿兩側基準線定位樁拉線,并用緊線器張緊,控制攤鋪機走行方向;注意控制并調整攤鋪機的碾壓力、集料布料速度等工藝參數;及時拉線檢查支承層的頂面高程。保證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層幾何尺寸、強度符合設計要求。(1)攤鋪機傳感器高度和位置與定位基準線位置調整到位,使滑模攤鋪機擠壓底板恰好落在精確設置的基準線上。反復校核后,方可開始攤鋪。(2)集料布料、送料速度應與攤鋪速度相協調。(315、)在開始攤鋪的5 m范圍內進行對包括標高、邊緣厚度、中線、橫向坡度等在內的定位參數進行復核測量,據以校正初始攤鋪參數。(4)應根據道岔區支承層設計寬度、進出集料數量及速度等指標,提前確定攤鋪機中途待機位置,便于調整擠壓底板模具寬度。4.2.6攤鋪完畢及時覆蓋保濕棉墊,覆蓋養生3天,保證混凝土表面濕潤,且不受陽光直射和風吹。4.2.7在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層攤鋪完畢12小時以內,采用鋸縫機在支承層表面鋸切伸縮縫,伸縮縫間距5m、深度10cm;修整支承層邊緣輪廓尺寸。4.2.8同時,應按照四電工程相關專業設計圖用專用切縫機鋸切道岔區配置的電纜溝槽。4.3 道岔平移、就位施工4.3.1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層16、成型后,在支承層表面測放線路中線,用墨線標出道岔對位線,側向支撐支座等預埋位置。4.3.2布放、綁扎底層縱橫向鋼筋、安放塑料墊塊。4.3.3按照從下向上的順序安裝道岔軌排專用對位調整平車。安裝過程中,(1)對位調整平車的走行軌道應鋪設順直,軌道中心線與道岔線路中心線偏距根據不同分段道岔軌排的重心位置預先計算確定,軌道中心線應在現場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層上彈墨線放樣控制。(2)走行軌道中心線同時應滿足道岔軌排以小車縱移對位后,道岔線路中心線偏差小于10mm。(3)對位調整平車的走行軌道頂面標高應測量控制,保持一致,對水硬性混凝土支撐層表面坑洼較集中的部位,應墊砂找平。(4)走行軌道頂面標高=設計軌面17、標高-5mm-對位調整平車高度,按照以上公式取值計算,便于道岔調整。(5)兩側走行軌道之間應用拉桿連接,提高穩定性。(6)對位調整平車的抬軌梁安裝時,應注意控制間距,以符合岔枕間距位置。4.3.4以道岔鋪設分段圖為準,將道岔軌排對應吊裝至各段對位調整平車上。4.3.5道岔軌排沿走行軌道從不同方向人工推動平車縱向移動,將組裝完畢的道岔軌排調整到設計位置。(1)推送時,先推送轉轍器部分,以岔首控制樁拉線定位。(2)之后依次推送各段道岔軌排到設計位置。(3)相鄰道岔軌排接近時,應指揮人員在走行輪下放入制動木楔,控制軌排定位。4.4 道岔軌排粗調施工4.4.1道岔軌排縱向就位后,用高精度水準儀逐點測量18、,控制同步起落抬軌梁和起落支座(或采用龍門吊),將道岔調整至設計軌面標高。(1)軌面標高調整時,首次調整應逐段進行;以后各次調整根據調整量大小采用整體或分段方式進行。(2)抬軌梁的起落應注意滿足同步性要求,不得出現過大傾斜。(或控制龍門吊起落系統同步動作)(3)道岔軌排首次調整,測量檢查軌面標高,滿足要求后,預留設計軌縫,聯接鋼軌。(4)道岔鋼軌連接時,先以方尺方正左右股鋼軌,再按照鋪設圖加裝軌縫片,以控制道岔全長符合設計圖要求。(5)道岔鋼軌采用接頭夾板或斷軌急救器連接。焊接接頭處按預留鋁熱焊縫寬度加裝軌縫片,凍結接頭按設計軌縫安裝。4.4.2安裝側向支撐,由中線基標拉鋼弦線控制道岔方向,調19、整側向支撐絲桿,使道岔軌排橫移對中并固定道岔。(1)側向支撐安裝按照預先標記位置定位,注意連接牢固。(2)調整前,應將側向支撐絲桿套管居中,絲桿涂油。(3)對中調整應在左右兩側對稱進行,并沿線路方向逐步調整。4.4.3道岔軌排經過以上三次粗調后,將支撐螺栓旋入岔枕端部的預留孔內,使螺栓端頭與支撐墊板頂緊、承力。(1)支撐螺栓旋入前,應涂油;埋入道床板部分加裝波紋管或PVC管,便于施工后拆卸。(2)支撐螺栓端頭與水硬性混凝土支撐層間應安裝支撐墊板,以使支撐螺栓受力均勻。4.4.4拆除軌排專用對位調整平車的抬軌梁、起落支座及滑道(或龍門機組按順序退出調整工位)。(1)對位調整平車拆除按照從上向下的20、順序進行,依次拆除抬軌梁、起落支座、走行輪及走行軌道。(2)拆除的對位調整平車部件不得隨意棄置,應在道岔施工區域外按指定位置堆碼。4.5 道岔幾何形位精細調整及固定施工4.5.1使用軌檢小車檢測道岔方向、高低、水平、軌距等幾何形位指標,根據軌檢小車檢測數據確定精調數值。4.5.2調整支撐螺栓絲桿高度、精調起平道岔。(1)軌面標高精確調整后,道岔高低、水平不超過設計限值。(2)滑床臺板坐實坐平,墊板與臺板的間隙不超標。4.5.4調整水平絲桿,對軌向超限點作局部精調。(1)軌距及支距調整時,應以直基本軌一側為基準,按照先調支距再調軌距的步驟進行,以保證支距和軌距同時達到設計要求。(2)調整尖軌、心21、軌密貼和頂鐵間隙應同軌距和支距的調整相結合,使尖軌尖端縫隙、心軌尖端縫隙、頂鐵與尖軌及心軌的軌腰縫隙滿足設計技術要求。(3)道岔精細調整到位后,線路幾何形位指標應符合表7.5.4-1的規定。表4.5.4-1 無碴軌道平順度鋪設精度標準(靜態)高低軌向水平軌距幅 值(mm)2211弦 長(m)104.5.5精細調整完畢,安裝道岔尖軌、可動心軌轉轍機構,再次進行工電聯調。4.5.6工電聯調合格后,固定絲桿位置和整組道岔。4.6 道床板混凝土灌注及養護施工4.6.1道岔精細調整就位并固定后,進行混凝土澆筑前準備。4.6.2對道岔部件應加裝臨時防護膜、防止混凝土澆筑時的污染;同時清理須道床板鋼筋網片內22、移留的雜物,4.6.3混凝土支承層及岔枕應灑水濕潤,以利于界面結合。4.6.4安裝側模、進行模板加固狀態檢查和混凝土泵送、搗固設備的工前檢查,確保混凝土澆筑施工順利進行。4.6.5道床板混凝土由統一的拌合站集中供應,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泵送入模,機械振搗。每車混凝土均做坍落度檢查,坍落度應滿足5080mm。4.6.6混凝土灌注按照道床板分段順序間隔進行。(1)混凝土灌注過程中,保證振搗密實的同時,應有專人隨時檢查道岔軌排的固定裝置、防止移位。(2)混凝土入模后,立即插入振動棒振搗。對岔枕底部位置混凝土要加強振搗,確保混凝土的密實性。轉轍機坑位置應加強搗固。(3)搗固時防止振動棒觸碰支撐螺栓和側向支撐裝置。(4)道床板混凝土表面用平板式振動器振平并以人工抹平,確保道床板的頂面高程、平整度和排水坡度符合設計標準。(5)同一配合比每班次應制作5組試件。4.6.6根據事先試驗確定的混凝土初凝時間,在道床板混凝土前,松開道岔扣件、支撐螺栓和其它固定裝置。4.6.7在道床板混凝土養生期間,施工區嚴格封閉,嚴禁行人車輛在道岔上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