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工程地下線短軌枕整體道床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8955
2024-09-06
16頁
119.60KB
1、軌道工程地下線短軌枕整體道床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xx市軌道交通xx線一期工程軌道工程地下線短軌枕整體道床施工作業指導書1.適用范圍根據xx市軌道交通xx線地下線工程施工特點,設計范圍內的地下線均采用短軌枕整體道床軌道結構。本指導書適用于xx市軌道交通xx線一期工程軌道工程地下段(含U型槽)鋪軌施工,是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為保證我部對地下線整體道床施工質量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我部技術人員經過認真交流、研討,特編制此作業指導書。 2.作業準備2.1 內業技術準備作業指導書編制后,在開工前2、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澄清有關技術問題,并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提出應急方案,并對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2外業技術準備施工開始之前,應與土建單位辦理施工作業面移交手續,測量人員還應與土建單位測量人員辦理現場交樁手續。施工準備階段應對現有的工裝設備進行檢查和保養,對于施工過程中可能需要的模板、支撐架等輔助性工具進行加工,加工后的工具應在基地進行模擬試驗,確保其適用性和實用性。鋪軌龍門吊需預先在基地進行組裝和調試,調試完成后還應對可能造成故障的隱患進行排查。鋪軌龍門吊走行軌的布線可以3、在施工準備階段進行,根據道床主體結構寬度和隧道結構要求,結合鋪軌吊自身的特點,矩形隧道內走行軌軌距設置為3.2m,圓形隧道內走行軌軌距設置為3.6m。走行軌采用P24軌,每根長度為8m,相鄰走行軌通過接頭夾板連接。走行軌支腿是根據隧道結構形狀自行加工而成的,布置間距為1.2m,在走行軌接頭處支腿加密布置,支腿通過膨脹螺栓與隧道壁固定,走行軌與支腿通過扣板固定。 3.技術要求 3.1加密基標技術標準1) 縱向:相鄰基標間縱向距離誤差為5mm;2) 橫向:加密基標偏離兩控制點間的方向線距離為2mm;3) 高程:相鄰加密基標實測高差與設計高差較差不應大于1mm,每個加密基標的實測高程與設計高程較差不4、應大于2mm。 3.2 CP平面控制網技術標準 CP平面控制網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表1 CP平面網的主要技術要求控制網名稱測量方法方向觀測中誤差距離觀測中誤差相鄰點的相對中誤差CP平面網自由測站邊角交會1.81.0mm1.0mm表2 CP平面網水平方向觀測技術要求控制網名稱儀器等級測回數半測回歸零差不同測回同一方向2C互差同一方向歸零后方向值較差CP平面網0.5369614696表3 CP平面網距離觀測技術要求控制網名稱測回半測回間距離較差測回間距離較差CP平面網31 mm1mm注:距離測量一測回是全站儀盤左、盤右各測量一次的過程。3.3軌排組裝、架設技術要求表4.軌排組裝、架設允5、許偏差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 1軌枕間距5mm 2軌距+2-1變化率不得大于1 3水平2mm 4扭曲2mm(基長6.25m) 5軌向直線不得大于2mm/10m弦,曲線見表7 6高低直線不得大于2mm/10m弦 7中心2mm 8高程5mm 9軌底坡1/451/35表5 曲線正矢允許偏差曲線半徑(m)緩和曲線正矢與計算正矢差(mm)圓曲線連續正矢差(mm)圓曲線正矢最大最小值差(mm)650235650123 3.4鋼筋安裝技術要求表6 鋼筋的綁扎安裝允許偏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1鋼筋間距202鋼筋保護層厚度+10 -5 3.5模板安裝技術要求表7 模板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mm6、)備注1高度5均為模板內側面間的允許誤差2寬度53位置34凹槽的長、寬、高55中線26模板平整度27預埋件(過軌管)10mm 3.6 混凝土澆筑技術要求(1)整體道床混凝土的變形縫和水溝模板支立應牢固,其允許偏差為:5mm;垂直度2mm。(2) 軌枕應方正,間距允許偏差為10mm,埋入式短軌枕偏斜允許偏差為5mm。(3)水溝直(圓)順,溝底坡度與線路坡度一致,并且不得小于2,保證排水暢通,允許偏差為:位置10mm,垂直度3mm。(4) 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標準,無蜂窩、麻面和漏振等缺陷。表面平整度允許偏差為3mm,高程0、-5mm。 4.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 用汽車將需要的工裝、材料運輸至指定的7、吊裝點,用租賃的吊車從吊裝點集中卸料,然后人工將工裝、材料散布至沿線施工作業點。進行軌排組裝、架設、鋼筋綁扎等工序后,利用地泵(或天泵)進行混凝土澆筑。 主要作業程序如下圖:施工準備隧道底板清理、鑿毛鋪軌基標測設鋼軌、扣配件及軌枕等材料倒運現場人工組裝軌排軌排架設、調整鋼筋綁扎及焊接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及養護 作業流程圖 5.施工方法、工序控制要求及措施 5.1底板清理、鑿毛 按設計要求,結構底板需要清理干凈并鑿毛。為避免清理工作的重復性,可先將結構底板的積水疏干、塊狀垃圾清理干凈,再進行底板鑿毛,鑿毛完成后一次性將混凝土碎渣清理,必要時還需用高壓水或高壓風清理。鑿毛采用的設備為空壓機,鑿毛點應8、均勻,間距一般為150mm,深度10mm。鑿毛只在矩形隧道內進行,圓形隧道可不鑿毛。 5.2鋪軌基標布設首先應對土建單位移交的樁位進行復測,復測結果報監理單位審批合格后,方可進行控制點布設。控制點的布設引進高速鐵路客運專線CP控制網測量技術,CP控制網測量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精密導線點和高程控制點復測;CP控制點布點與埋設;CP控制網平面、高程測量。在隧道內光線條件較差,灰塵較大,各種設備較多,通視條件較差,為了保證觀測精度, CP控制點布設間距不應過大,間距在一般3060m為宜,控制樁埋設高度為距軌面高1.3m位置。CP控制點應成對布設,同一點對里程誤差不超過3m,一般埋設于隧道側墻、中隔墻9、站臺廊沿上。CP點(預埋件)埋設應采用品質良好的錨固劑或者植筋膠等進行固定,以確保其穩固性。CP點附近應有醒目的警示標識,以防止其受到破壞。CP控制點埋設完成后,進行加密基標的布置,加密基標設置在左線左側,右線右側,直線段每6m設置一個,曲線上每5m設置一個,加密基標可用直徑14mm鋼筋頭制作,頂部刻十字絲。 5.3鋼軌、扣配件及軌枕倒運整體道床施工時,首先用吊車把鋼軌從下料口吊下去,然后用叉車把鋼軌倒運至施工地點,存放在線路的兩側。嚴禁鋼軌直接在地基上托運。根據設計文件和圖紙上軌枕間距的要求,把所需要的軌枕及扣配件鋼筋等材料倒運至施工地點。吊車與叉車配合。工裝、材料吊卸至施工現場后,應立即10、組織人工沿施工線路進行散布。散布時應組織有序,先進行鋼軌、軌枕等大件的散布,鋼軌選用自制炮車進行倒運,擺放在線路兩側,軌枕由人工進行搬運,擺放在線路中心,擺放時應保持軌枕間距與設計值接近,以便于組裝軌排時進行微調。然后進行扣配件的散布,因扣配件種類繁多,應進行沿線分類堆放,最后進行工裝及鋼筋的分類放置。 5.4軌排組裝根據設計文件及現場施工工藝的要求,在現場軌排組裝前應熟悉圖紙,曲線段以外股為基本軌。軌排組裝工藝流程如下:(1)散布短軌枕人工均勻散布軌枕,軌枕間距為625mm,人工散鋪短軌枕嚴禁發生碰撞。嚴重缺角、開裂的軌枕禁止使用,嚴禁組裝過程中用重錘敲擊扣件和軌枕。(2)安放鐵墊板及橡膠墊11、板、擰入螺旋道釘。,“ ”端應放在鋼軌內側,不得裝反。螺旋道釘套上彈簧墊圈后,須涂上黃油,再擰到尼龍套管內,使用專用工具緊固扣件,錨固螺栓的擰緊力為200250N.m。鐵墊板翹曲超標者禁止使用。(3)安放軌下橡膠墊板、人工裝鋼軌。在人工鋪鋼軌前應提前選配鋼軌,左、右股鋼軌長度相差量不得大于3mm。(4)均勻軌枕位置。利用長鋼尺和石筆在鋼軌上按照圖紙進行軌枕間距劃分,杜絕使用5米卷尺進行等分,避免偏差累積。 (5)根據劃分線進行勻枕、方正組裝扣件、散布扣件和軌距塊,安裝彈條。軌距墊按照“內8外10”的原則放置。 5.5軌排架設、調整工裝材料散布就位后,應進行軌排支撐架和頂托的布置,支撐架間距布置12、不應過大,直線上宜每隔3米設置一個,曲線上宜每隔2.5米設置一個。每個軌排支撐架由2個支撐螺桿和2個軌底托盤及其他配件組成,托盤和支撐螺桿均按線路中心對稱布置。頂托布置原則同軌排支撐架,頂托采用帶托板的絲桿與50mm無縫鋼管配套使用。架設時,左右螺桿同時擰動使托盤及軌排整體抬高,然后以加密基標為控制點,利用直角道尺將軌排的高度和方向進行調整,利用軌距尺將軌排的軌距和水平進行控制,使軌道幾何尺寸初步滿足要求,待所有工序完成后,在混凝土澆筑前利用軌檢小車精調。在大坡度地段應增加斜撐,以防軌排整體倒塌。 5.6鋼筋綁扎及焊接 鋼筋采用在鋼筋加工棚集中下料、加工,施工現場焊接、綁扎成型的作業方式。縱向13、鋼筋按道床板塊長度配料,橫向鋼筋(或架立筋)根據圖紙形狀、尺寸進行加工,然后進行分類堆碼。鋼筋經軌道車倒運至施工地點,按照施工要求進行散布、調整間距、焊接、綁扎。每個道床板塊內的縱向鋼筋有搭接的地方必須采用焊接,焊接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6倍。根據雜散電流防護要求,道床內縱向鋼筋兼作雜散電流收集網,道床內每隔5m需選擇一根橫向鋼筋與所有縱向鋼筋焊接,在伸縮縫兩側道床上中下層防迷流鋼筋應與橫向鋼筋焊接。每個道床塊在伸縮縫兩側均需焊接排流端子,即每個道床塊4個端子,端子與縱向鋼筋焊接。端子為防盜型雜散電流埋入式端子,且需配有定位保護蓋。 5.7模板安裝模板采用我部為整體道床特殊加工的整體鋼模,在安裝14、定位時嚴格按照道床幾何尺寸進行安裝,每塊模板與模板架必須安裝牢固。本標段道床水溝為中心水溝,水溝采用一次性澆筑成型,采用自行設計的吊裝設備固定模板,水溝模板采用鋼模板,固定在軌排上。安裝模板前要復查軌道標高及軌道中心線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檢查預埋件及預留孔洞是否遺漏,位置是否正確,確保模板安裝正確。模板支立允許誤差:位置5mm,垂直2mm。水溝模板吊具橫撐使用扣件螺旋道釘固定在軌排上,水溝模板采用螺桿與模板吊具豎板連接,豎向兩套螺栓可限制模板的三維位移,模板底部伸出的平面板可控制水溝溝底的標高。 5.8混凝土澆筑及養護混凝土澆筑前,應利用CP控制網配合軌檢小車進行軌道最后一次精調,精調完成后15、請監理單位報,在征詢監理同意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采用C35級,下料口下料至軌道平板車的罐車里,通過軌道車運至施工現場,利用地泵進行澆筑。施工時道床入模溫度要加以控制,冬季施工時,入模溫度不低于5;夏季施工時,入模溫度不高于30。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加強軌枕底部與周邊混凝土的振搗,道床抹面應光滑平整,道床抹面坡度必須保證,以確保道床面不積水。澆筑完成后,道床應及時養護,道床混凝土強度達到5MPa后方可拆除支撐架,未達到設計強度的70%不得在軌道上行駛軌道車和在道床上承受重物。道床施工完成后,還應對支撐架螺桿孔進行封堵。6.施工人員配置施工人員應結合施工方案、機械、人員組合、工期要求進行合16、理配置。表8.一個作業面人員配置表序號項目工作內容作業人數備注1施工準備機具檢修;工裝周轉;設備調試;鋪軌吊走行軌安裝10人2底板清理、鑿毛垃圾積水清理;底板鑿毛3人3鋪軌基標測設CP控制網布測、加密基標測設5人項目部人員4鋼軌、扣配件及軌枕等材料倒運軌枕扣配件搬運、軌排組裝5人5軌排吊裝配合龍門吊正確擺放軌排位置2人6軌排架設、調整軌排架設、軌道精調5人7鋼筋綁扎及焊接鋼筋綁扎及焊接、排流端子安裝9人8模板安裝模板安裝;過軌管預埋;伸縮縫瀝青木板安裝;后期模板拆除11人9混凝土澆筑及養護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護15人10特種作業人員龍門吊吊裝、軌道車作業、電路排查檢修5人11項目管理人員現場協17、調;技術指導;安全質量盯控5人備注:1.所有工序并非同步進行,上道工序任務完成后,人員可調配到下道工序,綜合考慮后,每工作面施工作業人員(不含項目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應不少于45人。 2.特種作業人員含吊車司機2人,軌道車司機2人,電工2人。 3.項目管理人員含基地負責人1人,技術人員2人,調度1人,安全員1人。7.施工設備、工具配置表9.主要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功率單位數量設備來源備注1汽車吊10T臺2租賃2地泵臺1租賃3軌道車GC220220-2臺1自有4平板車PC/PD30臺2自有5混凝土罐車臺1租賃6鋼筋切割機GQ40臺2自有7鋼筋彎曲機臺1自有8電焊機BX500臺1自有18、9振搗器臺2自有10軌檢小車臺1租賃11水準儀臺2自有12全站儀臺2自有13支撐架套40自有14直角道尺把1自有15萬能道尺把1自有16空壓機臺1自有 8.質量保證措施 8.1認真執行施工技術規范、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施工前對施工隊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確保做到操作有工藝、施工有圖紙,并做好各項原始記錄工作。 8.2嚴格執行相關施工技術規范和工程操作規程,建立和健全各級質量檢驗機構和互檢互查制度。加強試驗管理制度,把好原材料、半成品材料質量關,不符合標準的材料不得進場。及時填報各項工程驗收報表,特別是隱蔽工程的驗收簽證、影像數據、施工日志等。 8.3與設計部門和監理部門密切配合,對施工中出現的技19、術質量難題及時溝通解決,以加快施工順利進行。 8.4在施工過程中尊重和積極配合監理工程師的工作,共同把好工程質量關。 8.5質量改進措施的建立:針對施工中的薄弱環節和不足,組織經驗豐富的專業工程師,討論改進方案,循序漸進的改進施工環節,完善質量監控程序,形成一套合理的管理體系,嚴格按質量控制施工程序,實現質量管理程序化、模板化。 9.安全及環保要求 9.1安全施工保證措施 9.1.1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按要求配戴好安全帽,各種電器設備按要求操作,防止漏電、觸電事故的發生。 9.1.2施工設備按規定安放,必須進行調試運轉,辦理驗收手續后才能投入使用,各種設備實行專人專機,持證上崗。 9.1.20、3注意安全用電,對于有電線路、閘刀、發電機應妥善安置,專人管理。 9.1.4成立安全監督小組,加大檢查力度。 9.1.5吊裝時軌排井下嚴禁站人,待吊裝穩定后方可在軌排井下施工。 9.1.6經常開展以防火、防爆、防盜為中心的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消除。 9.1.7吊裝施工作業時要有專人指揮,指揮人員口令清晰,龍門吊司機要目視前下方,并且注意力要集中。 9.1.8隧道內粉塵、煙霧較大,均為施工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勞保用品。 9.2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9.2.1對基地材料、設備進行規劃布置,確保堆碼有序。 9.2.2材料存放區有醒目的標識牌,各種材料均進行標識,標識內容含材料名稱、材料規格、材料數量、進場日期等。 9.2.3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進入現場要求佩戴工作牌。 9.2.4隧道內施工完成的道床定期進行垃圾、積水清理,保證隧道干凈干燥。 9.2.5施工現場倒運的材料堆碼整齊,吊裝有序。 9.2.6施工現場要求做到“工完料清,工完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