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級淺埋段雙側壁導坑開挖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9395
2024-09-06
13頁
482.77KB
1、隧道級淺埋段雙側壁導坑開挖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 1、適用范圍本作業適用于xx隧道、xx隧道級淺埋段雙側壁導坑開挖段。2、設計參數采用新奧法施工,錨、網、噴、型鋼鋼架組合支護。具體設計參數見下表:3、雙側壁導坑法施工特點鑒于客運專線雙線隧道斷面大,且洞口段地質較差,又為淺埋段,采取雙側壁導坑法分部開法,受力較合理。因增加了縱橫向支撐,開挖后能盡快形成封閉環受力結構,有利于結構穩定。但由于縱橫向支撐的分隔,工作面較多且小,施工干擾較大,無法使用大型機械設備,進度較慢。因分部開挖斷面2、多,受施工誤差及結構收斂變形等綜合因素影響,中間部分鋼架結構接頭板難以與兩側接頭板眼對中。雙側壁導坑法能有效控制圍巖變形,有利于保證施工安全。4施工方法及工藝4.1施工要點概述雙側壁法施工應遵循“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原測進行。本隧道雙側壁段以粉質粘土為主,含少量土夾石,土質地段人工用揪、鎬開挖,遇少量土夾石,采用風鎬開挖,中間部分地質相對較好時,采用小型挖掘機開挖。各臺階長度控制在35m,上導坑出碴采用人工翻碴入滑槽滑至下臺階,再采用ZL40C裝碴入自卸汽車,運至指定棄碴場。在機械設備進入、部之前,先對底部臨時橫撐用枕木進行支墊,確保機械設備能在底部橫撐上正常走行,不致于3、對封閉結構造成擾動。、部采用類似臺階法施工法,采用小型挖掘機開挖。4.2詳細施工步驟人工開挖、部。、部開挖方法相同,按要求前后錯開35m,考慮地表偏壓,部超前。開挖后首先噴8cm厚混凝土封閉掌子面,然后架立第一榀鋼拱架。從鋼架背后打入L4.5m42x3.5mm超前注漿小導管預支護(大管棚段無),導坑側壁22水平砂漿錨桿超前支護。繼續向前開挖0.6m,對內外側壁初噴4cm砼,同時噴射8cm砼封閉掌子面,然后外側施作4m徑向錨桿,間距0.8(環)1.0m(縱),內側施作臨時砂漿錨桿,長2.5m,間距同外側錨桿,掛設2020cm網格的8鋼筋網片,架立第二榀鋼拱架,在鋼架與基巖面間空隙處每2m加一個砼4、預制楔形塊。兩榀鋼架每1.5m設一道連接筋,在內外側拱腳處各施作四根22的鎖腳砂漿錨桿,L4m,鎖腳錨桿方向斜向下45度。所有錨桿頭應露出初噴面20cm左右,以利于第二層鋼筋網鋪設,不得超出初噴面24cm,以確保錨桿頭不外露。分次復噴砼,首先噴射砼填充鋼拱架與初噴面間空隙,再分次噴射鋼架間的砼,第二層鋼筋網應在第一層鋼筋網被砼覆蓋及砼終凝后鋪設,直至達到設計厚度,分次噴射砼厚度按4cm10cm10cm4cm控制。設置控制噴射混凝土厚度的標志,一般采用埋設鋼筋頭做標志,網片間搭接不小于12個網孔。根據超前支護長度,確定開挖循環次數,確保超前支護搭接長度不短于1.0m。在架設內外側鋼架時,及時加設5、臨時橫撐,確保連接可靠,支撐有效。采用人工出碴,翻碴至下臺階,用側卸式裝載機裝碴入自卸車棄至指定棄碴場。開挖、部當、部領先35m后,開始開挖、部。、部開挖方式與、部相同。鑿除上部鋼架腿接頭板處砼,接長鋼拱架,裝入高強螺絲擰緊。其它噴錨支護方法與、部相同。開挖、部當、部領先35m后,開始開挖、部、部開挖方式與、部相同。鑿除上部鋼架腿接頭板處砼,接長鋼拱架,裝入高強螺絲并擰緊。底部施作時無鎖腳錨桿、臨時錨桿,其它噴錨支護與、部相同。開挖部開挖后首先噴8cm厚混凝土封閉掌子面,然后架立第一榀鋼拱架。從鋼架背后打入L4.5m42x3.5mm超前注漿小導管預支護(大管棚段無)。4.3繼續向前開挖0.6m6、,邊開挖邊割除開挖外露的時臨時砂漿錨桿,然后環向初噴4cm砼,同時噴射8cm砼封閉掌子面,然后施作4m徑向中空注漿錨桿,間距0.81.0m。架立第二榀鋼拱架,在鋼架與基巖面間空隙處每2m加一個砼預制楔形塊,兩榀鋼架每1.5m設一道連接筋,所有錨桿頭應露出初噴面20cm左右,以利于第二層鋼筋網鋪設,不得超出初噴面24cm,以確保錨桿頭不外露。開挖、部均采用臺階法,小型挖掘機開挖,臺階長度控制在35m。開挖成形后及時施作底部支護,使初期支護成環。初期開工部分工程暫時只進行開挖、支護施工,不施作仰拱及二次襯砌,為確保安全,暫不拆除臨時支撐。開挖作業程序詳見“雙線隧道V級圍巖雙側導坑法施工工序圖”。57、作業時間循環表雙側壁導坑法其作業循環時間詳見下“雙線隧道雙側壁導坑法開挖作業循環時間表”。雙線隧道雙側壁導坑法開挖作業循環時間表(循環進尺0.6m)序號工序名稱時間(h)246810121416備注1超前地質探測超前鉆孔一次鉆深30m,TGP-12一次探測距離100m,地質雷達、紅外線探水一次探測距離30m,每月超前地質探測影響作業循環按5個循環計。2測量放線0.53臺架就位0.54超前支護1.0其作業時間分攤到已每個循環里,6個循環一次,每施作一次6小時)5人工開挖2.06出碴1.5出碴和人工開挖可以同時進行7架設拱架2.08初期支護5.0初噴、掛網、錨桿、補噴合計12.5每個作業循環留08、.5h作機動時間,每月按30天計可完成55個循環,減去超前鉆孔等地質探測影響的4個循環,實際完成51個循環,實際月進尺510.6=30.6m。6、勞力組織作業組織方式:三班四倒作業制。6.1開挖班:328人,負責土石開挖等。6.2支護工班:324人,負責初噴、掛網、徑向小導管、超前錨管、錨桿、型鋼架架設、噴砼。6.3機械保障工班:35人,出碴運輸、砼生產運輸,風水電保障工作。7、材料設備配備序號名稱規格型號產地數量(臺/套)備注1裝載機ZL40c成都12挖掘機PC2006日本13自卸汽車2632K北方奔馳24錨桿注漿泵NZ130A天津15砼濕噴機TK-500成都26注漿機KBY50/70遼寧29、7漿液攪拌機NJ-600重慶48砼拌和站75m3/h山東29砼運輸車5290GJB湖南210電動空壓機3L-20/8柳空311超前水平地質鉆機GY-60重慶112風 鎬G10沈陽108、質量控制標準8.1開挖開挖主控項目隧道開挖斷面的中線、高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每次開挖后采用斷面儀進行測量檢查一次,并與設計輪廓線進行比較。隧道開挖應嚴格控制欠挖。當圍巖完整、石質堅硬時,巖石個別突出部分(每1m2 不大于0.1m2)侵入襯砌應小于5cm。但拱腳和墻腳以上內斷面嚴禁欠挖。采用自動斷面儀測量周邊輪廓斷面,繪斷面圖與設計斷面核對。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洞身開挖施工中,應在每一次開挖后及時觀察、描述開挖10、面地層的巖土成分、地下水情況、軟弱夾層、地質構造、裂隙和破碎程度,核對設計地質情況,判斷圍巖穩定性,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并填寫圍巖辨別卡。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鉆眼前,應根據鉆爆設計圖準確標出炮眼位置。鉆孔時應按設計要求嚴格控制炮眼深度和角度,眼底不應超出開挖斷面輪廓線15cm。掏槽眼間距的偏差不得大于5cm。周邊眼的外插角應符合鉆爆設計要求,間距偏差不大于5cm。每一開挖循環檢查全部掏槽眼和10個周邊眼。隧底開挖后底部高程應符合設計要求。隧底范圍石質堅硬時,巖石個別突出部分(每1m2 不大于0.1m2)侵入襯砌應小于5cm,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用儀器測量底部高程,用自動斷面儀測量周邊輪廓斷面11、,與設計斷面核對。開挖一般項目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的炮眼痕跡保存率,硬巖不應小于80%,中硬巖不應小于60%,并在開挖輪廓面上均勻分布。每一爆破開挖循環檢查一次。對照鉆爆設計資料,觀察、計數檢驗炮眼痕跡保存率。隧道開挖斷面允許超挖值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每一開挖循環檢查兩個斷面,用自動斷面儀測量周邊輪廓線,繪斷面圖與設計斷面核對。 隧道開挖斷面允許超挖值(cm) 允許超挖值 圍巖級別開挖部位V拱部線性超挖10最大超挖15邊墻線性超挖10 注:1 線性超挖值=超挖橫斷面積/爆破設計開挖斷面周長(不包括隧底); 2 最大超挖值:指最大超挖處至設計開挖輪廓切線的垂直距離。水溝開挖位置、基底高程應符合設計要12、求,靠邊墻水溝應與邊墻基礎同時開挖,且一次成型。允許超挖值為10cm。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采用儀器測量、觀察。隧底輪廓符合設計要求,隧底允許線性超挖值為10cm,最大超挖值為25cm,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采用自動斷面儀測量。8.3噴射砼8.3噴射砼噴射砼主控項目噴射砼采用水泥應符合鐵路砼施工工程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第6.2.1條的規定。噴射砼采用細骨料應符合鐵路砼施工工程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附錄D的規定。噴射砼采用細骨料應符合鐵路砼施工工程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附錄E的規定。 噴射混凝土摻加外加劑進場時,必須按批對減水率、凝結時間差、抗壓13、強度比進行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砼外加劑(GB807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和其它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和設計要求。同一生產廠家、同一批號、同一品種、同一生產日期且連續進場的外加劑,每50t為一批,不足50t也按一批計。每批抽檢一次。噴射砼中總堿含量的檢驗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當骨料的堿硅酸反應砂漿棒膨脹率在0.10%0.20%時,混凝土的堿含量應滿足鐵路砼施工工程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當骨料的砂漿棒膨脹率在0.20%0.30%時,除了砼的堿含量應滿足表7.4.7的規定外,尚應在砼中摻加具有明顯的抑制效能的礦物摻和料和外加劑,并經試驗證明14、抑制有效,試驗方法可采用鐵路砼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附錄H的規定。噴射砼拌合用水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噴射混凝土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應符合下列要求:平均厚度大于設計厚度。檢查點數的80%及以上大于設計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設計厚度的2/3。表面平整度的允許偏差:邊墻50mm,拱部70mm。 每一作業循環檢查一個斷面,每個斷面應從拱頂起,每間隔布設一個檢查點檢查噴射混凝土的厚度噴射混凝土表面應密實、平整,無裂縫、脫落、漏噴、露筋、空鼓和滲漏水,錨桿頭鋼筋無外露。噴射砼一般控制項目噴射混凝土分層噴射時,底層噴射厚度不應小于4cm。每一15、作業循環檢查一個斷面。觀察、尺量。 噴射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應符合設計配合比要求。每工作班不少于一次,坍落度試驗。噴射混凝土拌制前,應測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據測試結果和理論配合比調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每工作班不應少于一次。雨天或含水率有顯著變化時,應增加含水率檢測次數,砂、石含水率測試。8.4錨桿8.4.1錨桿所用的鋼筋原材料進場必須符合客運專線標準要求。8.4.2自進式錨桿的規格、性能必須符合要求,安裝前,錨桿體中孔和鉆頭的水孔應暢通,無異物堵塞。8.4.3錨桿安裝的數量需符合設計要求。8.4.4砂漿錨桿的砂漿的強度等級、配合比應符合設計要求,錨桿孔內的砂漿必須飽滿。8.4.5錨桿安16、裝允許偏差:(1)孔徑符合設計要求;(2)錨桿孔的深度大于錨桿長度的10cm;(3)錨桿孔距允許偏差15cm;(4)錨桿插入長度不得小于設計長度的95,且位于孔的中心。(5)錨桿孔的方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必須設置墊板,錨桿墊板與基面密貼。8.5鋼筋網8.5.1鋼筋網所使用的鋼筋原材料進場必須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驗收標準的規定要求。其品種、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8.5.2鋼筋網的制作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筋應冷拉調直后使用,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和片狀銹蝕。網格尺寸允許偏差為10cm。8.5.3鋼筋網的安裝應與錨桿或其他固定裝置聯結牢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3cm。8.5.4鋼筋網應在巖面17、噴射一層砼后再鋪掛,底層噴射厚度不得小于4cm。采用雙側鋼筋網應在第一層鋼筋網被砼覆蓋及砼終凝后鋪設。8.6鋼架8.6.1鋼架所用的鋼筋、型鋼等原材料進場必須按驗收標準進行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要求。品種和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采用型鋼彎制鋼架時,其分節長度應根據分部開挖方法確定,不應大于4m,鋼架節點焊接長度應大于4cm,且對稱焊接。鋼架周邊拼裝允許偏差為3cm鋼架安裝不得侵入二次襯砌斷面,底部不得有虛碴,相鄰鋼架及各節鋼架的連接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鋼架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4cm,表面覆蓋層厚度不得小于3cm,平面翹曲小于2cm。鋼架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鋼架安裝允許偏差序號項 目18、允許偏差1間距100mm2橫向50mm3高程50mm4垂直度25保護層和表面覆蓋層厚度5mm8.7超前小導管8.7.1超前小導管的鋼管進場前必須按質量驗收標準進行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標準要求。鋼管的品種和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超前小導管的縱向搭接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注漿的漿液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注漿壓力必須符合設計要求。8.7.4超前小導管施工允許誤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超前小導管施工允許誤差序號項 目允許誤差1方向角22孔口距50mm3孔深50mm09 質量安全環保措施9.1嚴格按審批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圖及驗收規范標準施工,嚴格執行檢驗報批制度。9.2派專職質檢員、安全員進行跟班作業,確保施工安全、施工質量。9.3嚴格執行按環保措施,確保整個環保目標的實現。9.4嚴格執行對安全、質量、環保事故實行五不放過政策和一票否決權制度。9.5加強對監控量測和地質素描工作,及時反饋以指導施工,確保結構安全。9.6由于本施工方法把斷面分為十個小部分施工,作業面相當狹小,故需特別注意施工安全,應設專人進行統一調度指揮。9.7開挖支護至各種預埋洞室及預埋件安設位置時,可根據實際情況暫不施作,在掛防水板之前另行開挖或預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