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項目變形量測斷面間距頻率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79399
2024-09-06
15頁
1.50MB
1、隧道項目變形量測斷面間距、頻率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目 錄1、適用范圍- 2 -2監控量測項目- 2 -21 必測項目- 2 -22 選測項目- 2 -3量測斷面的間距和量測頻率- 3 -31 洞內、外觀察- 3 -3.2 隧道周邊位移量測- 4 -33 地表下沉量測- 5 -4量測的管理及人員、儀器配備- 6 -41 量測的管理- 6 -42 量測人員、儀器的配備- 6 -5測點的埋設- 7 -6量測的方法及數據的處理- 8 -61 水平相對凈空變化量測- 8 -62 拱頂下沉2、量測- 11 -63 地表下沉量測- 12 -變形量測作業指導書1、適用范圍 “新奧法”的最大特點是采用與圍巖密貼噴混凝土、錨桿、鋼筋網等 ,并積極利用圍巖本身的支承能力來達到襯砌結構的穩定。監控量測工作是采用新奧法設計、施工的隧道在監視隧道圍巖穩定性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施工程序,它為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設計參數的調整提供依據,是確保施工及結構運營安全、指導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2監控量測項目隧道監控量測的項目應根據工程特點、規模大小和設計要求綜合選定。量側項目分為必測項目和選測項目兩大類。本標段主要監控量測項目有:21 必測項目必測項目是在采用錨噴構筑法施工時必須作為一道工序進行的3、項目,它包括:(1)洞內外觀察;(2)水平相對凈空變化值的量測;(3)拱頂下沉量測。22 選測項目選測項目是根據圍巖性質、隧道埋置深度、開挖方式等條件有選擇地進行的項目,它包括:(1)地表下沉量測;(2)圍巖內部變形量測;(3)錨桿軸力量測;(4)圍巖壓力量測;(5)支護、襯砌應力量測;(6)鋼架內力及所承受的荷載量測;(7)圍巖彈性波速度測試。3量測斷面的間距和量測頻率31 洞內、外觀察洞內、外觀察是直接利用肉眼對隧道內外圍巖及其支護、襯砌結構變化進行觀察,以了解圍巖穩定狀況,對隧道施工其指導性作用。311 洞內觀察洞內觀察分開挖工作面觀察和已施工段觀察兩部分。(1)開挖工作面觀察開挖工作面4、觀察在每次開挖后進行,觀察內容包括圍巖圍巖等級變化、節理發育程度、巖層及裂隙走向、地下滲水情況等。每次觀察后必須及時繪制開挖工作面地質素描圖、填寫開挖工作面地質狀態記錄表和施工階段圍巖級別判定卡(見附表1),對于易引起坍塌的巖塊及時進行錨桿支護或噴射混凝土封閉。(2)已施工段觀察對已施工段的觀察每天進行至少一次,主要觀察內容為:噴射混凝土、錨桿、鋼架和二次襯砌的工作狀態,并作好詳細的記錄。 洞外觀察洞外觀察應每天進行一次,觀察重點在洞口段和洞身淺埋段,其觀察內容為:地表開裂、地表沉陷、邊坡及仰坡穩定狀態、地表水滲透情況等。3.2 隧道周邊位移量測隧道周邊位移量測包括水平凈空變化值量測和拱頂下沉5、量測,在同一斷面內進行。其量測斷面的間距應根據圍巖級別、隧道斷面尺寸、埋置深度等確定(具體見下表)。量測頻率(具體見下表)根據變形速度和距開挖面距離較高的一個頻率選取。當圍巖達到基本穩定后,在以1次/7d的量測頻率量測23周后可結束量測;若位移長期沒有收斂趨勢,應當適當延長量測時間,直到位移速率小于0.5mm/d時方可結束量測。拱頂下沉及周邊收斂量測間距表圍巖級別量測斷面間距(m)(淺埋)1015(深埋)2030(淺埋)1015(深埋)2030405050100拱頂下沉及周邊收斂量測間距表變形速度(mm/d)量測斷面距開挖面距離(m)量測頻率5(01)B12次/天15(12)B1次/天0.516、(12)B1次/2天0.20.5(25)B1次/2天0.25B1次/周33 地表下沉量測地表下沉量測根據隧道埋置深度、地質條件、地表有無建筑物、所采用的開挖方式等因素確定是否進行。其測點應布設在隧道中線上,且與測點在同一斷面上。其量測的間距按下表布置,量測頻率與周邊位移量頻率相同。當需要進行橫斷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測時,其同一斷面取711個測點,測點間距取25m。地表下沉量測在開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處開始,直至襯砌結構封閉、下沉基本停止為止。地表下沉量測斷面間距表埋置深度量測斷面間距(m)H2B2050BH2B1020H1.50.61.50.20.60.060.20.06延伸性極差差中等好極好粗糙度明顯臺階狀粗糙波紋狀平整光滑有檫痕平整光滑張開性(mm)密閉1.0黏土充填風化程度未風化風化輕微風化頗重風化嚴重風化極嚴重簡要說明地下水狀態滲水量 L/(min10m)10干燥或濕潤1025偶有滲水25125經常滲水初始應力狀態埋身H= m地質構造應力狀態其他圍巖級別備注記錄者復核者日期